CN115670887A -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0887A
CN115670887A CN202211037315.4A CN202211037315A CN115670887A CN 115670887 A CN115670887 A CN 115670887A CN 202211037315 A CN202211037315 A CN 202211037315A CN 115670887 A CN115670887 A CN 115670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ressure
patient
module
m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73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洁
梁俍
王磊
李秀秀
刘妙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ingbo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10373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08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0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088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包括护理床本体,护理床本体包括床身、设置在床身上的若干气囊以及设置在床身一侧的控制模块,护理床本体包括用于病人压迫区域按摩的按摩模块、用于辅助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的翻身模块以及用于对气囊进行供气的供气模块;其中方法为:步骤S1的设备空载启动模式,步骤S2的病人检测和病人姿态判断模式,步骤S3的按摩模式以及步骤S4的翻身提醒模式;该护理床使病人体感舒适的同时还能检测病人的姿态,应用该护理床的压疮预防方法还能对可能产生的压疮进行预防。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背景技术
压疮是临床上因疾病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溃疡,通俗的讲就是皮肤表面发生破裂,包括表皮、真皮、皮下、筋膜、肌肉或关节囊的中心性坏死。主要分为 I期:病变仅累及表皮层;II期:病变累及真皮层,未达皮下;III期:病变累及皮肤全层,筋膜未损;IV期:病变深及筋膜、肌肉和骨骼。
压疮的好发部位根据病人长期保持的姿势有所变化,躺姿主要集中在枕骨、肩胛骨、棘突、肘部、骶骨、坐骨、膝后、踝和足底,而侧卧时主要集中在尺骨、肋骨、膝、拇指、胫骨、肘、鼻和耳部,俯卧时主要集中在踝、足边缘、膝后、股骨、胫骨、髂骨、肩和耳部。
因此要想预防压疮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需要避免上述局部组织的长期受压,例如经常更换体位、支持身体空隙、保护骨隆凸起及易摩擦部位;2、避免局部受刺激,例如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失禁患者应避免尿液、粪便对皮肤的长期刺激即失禁处理;3、促进血液循环,例如全背或局部按摩。
但上述方法还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对于某些病人来说,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2小时)就更换体位和频繁更换床铺用品势必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2、因为是对压迫部位进行按摩,因此护理人员进行按摩的时候就需要更换病人体位,对病人进行翻身,这样势必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使其工作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按摩病人压迫部位和辅助护理人员对病人翻身的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包括护理床本体,所述护理床本体包括床身、设置在床身上的若干气囊以及设置在床身一侧的控制模块,所述气囊包括竖直设置在气囊内的拉力弹簧和设置在气囊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电连接的拉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气囊内部空气的压力值,所述拉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拉力弹簧的拉力值,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与气囊的顶部内壁连接,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护理床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气囊内用于对病人压迫区域进行按摩的按摩模块、设置在床身上用于辅助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的翻身模块以及设置在床身内用于对气囊内部进行供气增压的供气模块,所述供气模块包括用于为气囊内部提供气压的压缩机、设置在气囊外侧壁上的三位三通气阀、与压缩机连通的通道以及分别与所述通道和三位三通气阀的进气端连通的气管,所述三位三通气阀的充气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三位三通气阀与第一通信模块电连接。
本发明的护理床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病人躺、侧卧或俯卧在床身上,由于采用气囊来支撑病人的各个抵压部位,因此相对于普通床垫的支撑,用气囊做的床垫在舒适度上会更加舒适一些;当病人需要进行翻身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借助翻身模块来对病人进行翻身,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翻身效率,在医院中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使其可以一次兼顾好几个病人而不会太过劳累;供气模块设置在床身内并与气囊连接,都是通过供气模块完成的,由压缩机产生压缩空气,然后通过通道进入气管,最后由和气管相连通的三位三通气阀进行控制,对气囊进行充气增压、放气减压以及截止保压;护理床在空载运行的时候气压不需要太高,只要能将气囊支撑起来,气压值与常规的气垫气压一样;按摩只是用来活血,因此按摩的力度相对更小一些,而且病人也不能承受过大的按摩力度,使其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这样进行的按摩动作可以有效起到活血的作用,同时也不会伤害到病人;使病人感觉舒适的同时还能通过气囊内的拉力传感器来检测病人的姿态,对可能产生压疮的部位进行预防,有效防止压疮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三位三通气阀的出气端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通道的形状为U 型结构,所述通道的直杆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供气管连接的气孔,所述直杆的自由端设有进气口。这样设置,由于通道是U型的,因此只要该U型管道的一直杆自由端设置进气口即可,不需要两侧均设置进气口,可以增加通道内气压的压力,同时U型结构的通道固定在床身上后也更加稳固。
优选地,所述按摩模块包括滚轮、设置在底座上端的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电机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滚轮和电机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短杆、一中杆以及一长杆和若干连杆件,连杆件包括第一插销、第二插销和第三插销,短杆包括分别设置在短杆两侧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电机包括一外露的输出轴,滚轮包括设置在滚轮中部的轴承,所述输出轴穿过短杆的第一通孔将所述输出轴与短杆通过键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长杆包括设在长杆一侧的第三通孔、设在长杆中部位置的第四通孔和设在长杆另一侧的第五通孔,中杆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侧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一插销分别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将长杆与短杆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插销穿过第六通孔和第四通孔,将中杆和长杆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插销分别穿过轴承内环和第五通孔,将滚轮和长杆活动连接在一起。这样设置,滚轮的顶部与病人的抵压部位接触,对该部位进行按摩,滚轮与连杆件活动连接,而连杆件与电机连接,电机转动会带动连杆件运动,从而带动滚轮工作;控制模块与电机电连接,用来控制电机的运行;电机为连杆件提供动力,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短杆进行圆周运动,短杆和一侧固定在固定座上的中杆带动长杆作规则运动,长杆的末端连接有滚轮,因此会带动滚轮规则的运动,而滚轮会顶着气囊对病人进行按摩,该连杆结构简单,可实现按摩,且按摩效果明显。
优选地,所述床身包括床垫和设置在床垫下表面的床底座,所述床垫上设有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内连接有气囊垫,所述气囊垫上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气囊的凹槽,气囊垫底部的中部区域设有开口朝下的空腔,所述气囊垫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气管通过的通孔,所述气管穿过通孔连接在所述三位三通气阀上,所述翻身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两侧并连接在所述气囊垫的下表面,所述翻身模块包括用于为翻身模块提供动力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主动机、与所述主动机连接的减速机、与气囊垫活动连接的支撑杆、用于支撑杆抬升或支撑杆下降的曲轴以及用于支撑曲轴的支撑座,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在所述曲轴上。这样设置,主动机产生的高速转动通过减速器后输出低转速,带动与减速器连接的曲轴转动,曲轴会带动与其活动连接的支撑杆进行抬升或下降,抬升时会将气囊垫翻起同时带动与气囊垫连接的床垫翻起,为护理人员提供翻身便利,下降时会放下气囊垫同时放下床垫,恢复初始的状态,通过电动的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翻身效率和减轻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翻身负担。
优选地,所述护理床本体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用于产生报警信息的翻身报警模块和用于将翻身报警模块产生的报警信息传送至护士站或相应的APP的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翻身报警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这样设置,护士站可以随时监控医院里病人的情况,当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翻身报警时可以及时去处理,预防病人压疮的发生,拥有APP的病患家属或医生也会通过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相关报警信息,可以随时通过监控来提醒护理人员及时处理,这样可以使家属更加放心的将生病的家人交由护理人员护理。
优选地,所述护理床本体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包括用于累计翻身时间的翻身计时器、用于累计按摩时间的按摩计时器以及用于累计翻身报警时间的蜂鸣计时器。这样设置,当翻身时间到的时候会触发翻身提醒,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同时蜂鸣计时器开始计时,若蜂鸣计时器累计的时间过长,即长时间没有人来处理病人翻身,护理床本体就会将该报警发送至护士站或拥有APP的家属或医生那,来第三人来提醒护理人员来及时处理,活血的按摩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限制就是通过按摩计时器来完成的,保证病人抵压部位充分活血的同时还能防止因过长时间按摩产生的二次伤害。
一种压疮预防方法,应用上述护理床,包括如下步骤:
S1、护理床通电后,各模块上电并进入步骤S2;
S2、控制模块实时获取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和拉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拉力值,若压力值小于初始压力值时进入步骤S3;
S3、压缩机工作,通过三位三通气阀对气囊进行充气增压,当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且拉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拉力值时,气囊停止充气并通过三位三通气阀进行保压,进入步骤S4。
S4、进行病人姿态检测,控制模块实时获取拉力值和压力值,若拉力值小于初始拉力值时,进入步骤S5,若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极限压力值时,则进入步骤S8; S5、气囊开始加压,加压的过程中实时获取压力值和拉力值,若拉力值小于初始拉力值,同时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极限压力值时,进入步骤S6,若拉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拉力值且气压值小于极限压力值时,则进入步骤S7;
S6、气囊停止加压,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报警手动取消后返回步骤S4;
S7、翻身计时器开始工作,控制模块获取翻身计时器的第一时间值,若累计的第一时间值大于或等于待按摩时间值时,进入步骤S9;
S8、通过三位三通气阀进行减压,使气囊的内部连通外部环境,若实时获取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时,则三位三通气阀换向至截止端,对气囊进行保压并进入步骤S4;
S9、按摩模式,根据病人的姿态和病人相应姿态所保持的时间,对病人相应部位进行按摩,按摩完成后进入步骤S10;
S10、翻身提醒模式,通过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的警报来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警报取消后返回步骤S4;
所述初始压力值为气囊预先设定的护理床空载状态下的压力值,所述姿势为病人因病症不同所需采取的坐姿、卧姿或躺姿中的一种,所述姿态为病人相应部位压迫护理床容易产生压疮的各个位置的状态,所述初始拉力值为预设的护理床空载状态下的拉力初值,所述极限压力值为预设的气囊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压力值,所述待按摩时间值为预设的进入按摩前的等待时间。
本发明方法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步骤S1至步骤S3是设备空载启动模式,用于对病人使用前的设备进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压力值为气囊预先设定的设备空载状态下的压力值,设备开启前进行空载启动模式,未完成初始化处理,设备处于无法使用状态,设备初始化后会消除之前的信息同时初始化的设备会恢复到待使用的状态,方便护理人员进入下一步;刚启动的时候压缩机压力不足,气囊内部没有气压,气囊内的按摩模块顶着气囊,使设备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因此会进入步骤S3对气囊进行充气处理;压缩机工作,将空气进行压缩并通过通道传送至三位三通气阀,通过三位三通气阀进口端电磁圈吸合,连通气囊与通道,为气囊进行充气,若气囊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时,则三位三通气阀另一端吸合,换向至截止端,气囊进行保压,压缩机停止对气囊充气并进入下一步骤的病人检测和病人姿态判断模式。
步骤S4至步骤S8是病人检测和病人姿态判断模式,通过气囊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与初始压力值的对比来判断设备上是否有病人,同时判断病人在设备上的姿态;姿势为病人因病症不同所需采取的侧卧、俯卧或躺姿中的一种,姿态为病人相应部位压迫设备容易产生压疮的各个位置的状态,通过气囊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与初始压力值的对比来判断设备上是否有病人,该判断方式简单且可靠性高,不需要复杂的公式来计算什么位置需要预防压疮,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判断时间,护理人员只要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判断病人在设备上的姿势就可以,具体的压疮位置由设备来检测,设备会根据病人压迫的气囊,来判断病人在设备上的姿态,并通过气囊内的压力值来锁定会产生压疮的区域。
步骤S9是按摩模式,根据病人的姿态和病人相应姿态所保持的时间,设备会对病人所压迫的气囊,由于该气囊由于被长时间压迫,因此可以认定为可能产生压疮的区域,当时间到了需要按摩的时间时,对可能产生压疮的部位进行按摩,来活血预防压疮的产生,当按摩完成后会进入下一步的翻身。
步骤S10是翻身提醒模式,通过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的警报来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完成后,会进入翻身提醒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设备通过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的警报来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完成翻身后需要对报警进行消除,只有当警报取消后才会返回步骤S4对病人产生的新姿态进行判断。采用以上10个步骤来对病人进行压疮的预防,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护理床在使用前会进行初始化,保证病人可以安全的躺在上面,然后通过压力值的对比和拉力值的对比来实现病人的姿态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对病人可能产生压疮的部位进行按摩,当要进行翻身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护理床的翻身模块来辅助护理人员,使翻身过程简单快速不费力。
优选地,所述步骤S9包括如下步骤:S91、按摩模块开始工作,控制模块(5) 获取按摩计时器的第二时间值,若累计的第二时间值大于等于按摩时间值时,进入步骤S92;S92、停止按摩,按摩模块恢复初始化,第二时间值清零并进入步骤S93;S93、判断累计的第一时间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翻身时间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10,若否,则等待一定时间后进入步骤S91;所述按摩时间值为预设的按摩的极限时间值,所述翻身时间值为预设的病人需要进行翻身的极限时间值。这样设置,控制模块获取按摩计时器的第二时间值,按摩的时间是有规定的,超出就会影响病人的休息也会对病人早上二次伤害,按摩时间值为预设的按摩的极限时间值,若累计的第二时间值大于等于按摩时间值时,说明需要停止按摩模块进行按摩,重新累计第二时间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包括如下步骤:S101、翻身报警模块启动,同时获取蜂鸣计时器的第三时间值,若第三时间值大于或等于极限报警时间值时,第二通信模块发送信号至护士站或与该护理床相连的APP,若第三时间值小于极限报警时间值时,第三时间值清零并进入步骤S92;S102、通过翻身模块对病人进行翻身,翻身完成后护理人员手动重启护理床返回步骤S4。这样设置,翻身报警模块启动后,同时获取蜂鸣计时器的第三时间值,若第三时间值大于或等于极限报警时间值时,说明病人需要翻身,但护理人员未及时为病人翻身,第二通信模块就会发送信号至护士站或APP,好方便催促护理人员进行翻身处理,若第三时间值小于极限报警时间值时,此时说明有护理人员正在处理,第三时间值清零并进行翻身,方便护理人员翻身的同时,还能保证病人不会被长时间忽视,通过第三方的监测来督促护理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病人躺姿和侧卧时的气囊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的病人俯卧时气囊的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护理床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护理床的气囊内部示意图;
图5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护理床翻身时的气囊垫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翻身模块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的设备空载启动模式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病人检测和病人姿态判断模式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按摩模式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翻身提醒模式的流程图。
1、护理床本体;2、床身;3、压缩机;4、通道;5、控制模块;6、气囊; 7、三位三通气阀;8、拉力传感器;9、拉力弹簧;10、压力传感器;11、连接杆;12、底座;13、直杆;14、第一通信模块;15、第二通信模块;201、床垫; 202、气囊垫;203、床底座;204、凹槽;401、气管;601、电机;602、滚轮; 603、短杆;604、长杆;605、中杆;606、第二插销;607、第三插销;608、第一插销;2021、减速机;2022、支撑座;2023、连接块;2024、支撑杆;2025、曲轴;2026、主动机;2027、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包括护理床本体1,护理床本体包括床身2、设置在床身上的若干气囊6以及设置在床身一侧的控制模块5,气囊6包括竖直设置在气囊6内的拉力弹簧9和设置在气囊6底部的底座12,底座12上端设有PCB板,PCB板上设有与控制模块5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14、与第一通信模块14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0以及与第一通信模块 14电连接的拉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10用于获取气囊内部空气的压力值,拉力传感器8用于获取拉力弹簧9的拉力值,拉力弹簧9的一端与气囊6的顶部内壁连接,拉力弹簧9的另一端与拉力传感器8连接,护理床本体1还包括设置在气囊6内用于对病人压迫区域进行按摩的按摩模块、设置在床身2上用于辅助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的翻身模块以及设置在床身2内用于对气囊6内部进行供气增压的供气模块,供气模块包括用于为气囊6内部提供气压的压缩机3、设置在气囊6外侧壁上的三位三通气阀7、与压缩机3连通的通道4以及分别与通道和三位三通气阀7的进气端连通的气管401,三位三通气阀7的充气端与气囊6 连通,三位三通气阀7与第一通信模块14电连接。
病人躺、卧或坐在床身2上,床身2的气囊6类似于床垫,由于采用气囊6 的形式支撑,因此相对于普通床垫,用气囊6做的床垫在舒适度上会相对好一些;当进入按摩模式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摩模块来对病人进行按摩,翻身模块设置在床身2上,护理人员可以借助翻身模块来对病人进行翻身,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翻身效率,在医院中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使其可以一次兼顾好几个病人而不会太过劳累;气囊6的充气增压、放气减压以及截止保压都是通过供气模块完成的,空载运行的时候气压不需要太高,只要能将气囊6支撑起来,压力传感器8检测气囊6的压力值,拉力传感器10检测拉力值,气压值与常规的气垫气压一样,这样的气囊6就可以使病人感觉舒适的同时还能通过气囊6内的传感器模块来检测病人的姿态,对可能产生的压疮进行预防,有效防止压疮的产生。
三位三通气阀7是三个位置及三个通道的电磁阀,并且该电磁阀具有两个电磁铁,电磁阀的内部是封闭的,且三个不同位置的接孔都连接不同的气管,分别为连通气囊6内部的气管、连通外部空气的气管以及进气管,进气管与气管401 连接,由压缩机3提供压力,连通外部空气的气管为放气端,用于对气囊6进行减压,连通气囊6内部的气管为进气端,为气囊6进行充气;例如进气端电磁阀通电时,对气囊6的气囊6进行充气加压,当出气端电磁阀通电时,对气囊6 的内部进行放气减压,当两端均不得电时处于中间位置封闭工作口,即截止端,气囊6内部处于截止保压状态。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三位三通气阀7的出气端与外部空气连通,通道4 的形状为U型结构,通道4的两侧直杆13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与气管401连通的气孔,通道4的一直杆13自由端设有进气口,压缩机3通过进气口与通道 4连通,由于通道4是U型结构的,因此只要该U型结构的直杆13自由端设置进气口即可,不需要两侧均设置进气口,可以增加通道4内气压的压力,同时U 型的通道4固定在床身2上后也更加稳固。
如图4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按摩模块包括滚轮602、设置在底座 12上端的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电机601以及连接杆11,连接杆11分别与滚轮602和电机601连接,该滚轮602为是一个橡胶滚轮,橡胶滚轮的外周设有海绵体,控制模块5与所述电机601电连接,供气模块包括用于为气囊6提供气压的压缩机3、与气囊6内部连通的三位三通气阀7、与压缩机3连通的通道4 以及用于将通道4内的压缩空气传输至三位三通气阀7的气管401,三位三通气阀7设置在气囊6的侧壁上。气囊6内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0和拉力传感器8,拉力传感器8的一端与拉力弹簧9的一端连接,拉力弹簧9的另一端钩连在气囊 6上表面的挂钩上,通过拉力传感器8获取的拉力值用来检测病人对气囊6的抵压情况,检测病人的姿态;因为抵压处需要进行按摩,如果只是单独使用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值,无法保证按摩模块的位置是否是在安全范围内,按摩模块进行按摩时与其他环境的按摩不同,该按摩只是用来活血,因此按摩的力度相对更小一些,而且病人也不能承受过大的按摩力度,因此用拉力传感器8来检测按摩模块的位置,使其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这样进行的按摩动作可以有效起到活血的作用,同时也不会伤害到病人。
如图4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连接杆11包括一短杆603、一中杆 605以及一长杆604和若干连杆件,连杆件包括第一插销608、第二插销606和第三插销607,短杆603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电机601包括一外露的输出轴,滚轮602包括设置在滚轮602中部的轴承,输出轴穿过短杆603的第一通孔将所述输出轴与短杆通过键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长杆604包括设在长杆604 一侧的第三通孔、设在长杆604中部位置的第四通孔和设在长杆604另一侧的第五通孔,中杆605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侧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一插销608分别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将长杆604与短杆603活动连接在一起,第二插销606穿过第六通孔和第四通孔,将中杆605和长杆604活动连接在一起,第三插销607分别穿过轴承内环和第五通孔,将滚轮602和长杆604活动连接在一起;电机601为连杆件提供动力,电机601通过输出轴带动短杆603 进行圆周运动,短杆603和一侧固定在固定座上的中杆605带动长杆604作规则运动,长杆的末端连接有滚轮602,因此会带动滚轮602规则的运动,而滚轮会顶着气囊6对病人进行按摩,该连杆结构简单,可实现按摩,且按摩效果明显。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床身2包括床垫201和设置在床垫下表面的床底座203,床垫201上设有镂空区域,镂空区域内连接有气囊垫202,本发明优选的连接方式为车缝连接、胶连或通过辅助钢条焊接,最优选的为车缝连接,将气囊垫202的外缘与床垫201的内边车缝在一起;气囊垫 202上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气囊6的凹槽204,气囊垫202底部的中部区域设有开口朝下的空腔2027,管道也设置在该空腔2027内;气囊垫202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气管401通过的通孔,气管401穿过通孔连接在三位三通气阀7上,翻身模块分别设置在空腔2027内两侧并连接在气囊垫202的下表面,翻身模块包括用于为翻身模块提供动力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主动机2026、与主动机2026连接的减速机2021、与气囊垫202活动连接的支撑杆2024、用于支撑杆2024抬升或支撑杆2024下降的曲轴2025以及用于支撑曲轴2025的支撑座2022,支撑杆2024 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曲轴2025上,通过曲轴2025余支撑杆2024之间的连杆结构,将曲轴2025的旋转运动变为支撑杆2024的上下往复运动,而支撑杆2024的另一端与气囊垫202是通过一连接块2023活动连接在一起。当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时,只要启动翻身模块,就可以退通过翻身模块的主动机2026旋转,带动与减速机2021连接的曲轴2025运动,曲轴2025会带动与其活动连接的支撑杆2024进行抬升和下降,当护理人员完成翻身后,曲轴2025通过两侧的光电传感器来实现位置的确认,光电传感器主要有两对,一对设置在支撑座2022的上方,用于检测曲轴2025带动支撑杆2024抬升是否到达抬升的最高点,当达到最高点后就会停止主动机2026的转动,另一对分别设置在曲轴2025两侧的支撑座 2022上,用于检测曲轴2025的最低点,当曲轴达到最低点的时候就会触发该光电传感器,使主动机2026停止转动。护理人员一只手托病人的右侧抬起部位,然后另一只手整理病人的四肢,整理完后点击重启就能使整床复位,并重新判断病人的姿态。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护理床本体1还包括分别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的用于产生报警信息的翻身报警模块和用于将翻身报警模块产生的报警信息传送至护士站或相应的APP的第二通信模块15,第二通信模块15与翻身报警模块电连接,第二通信模块15与第一通信模块14无线通信,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来接收第一通信模块14传输的信号;护士站可以随时监控医院里病人的情况,当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翻身报警时可以及时去处理,预防病人压疮的发生,拥有APP 的病患家属或医生也会通过第二通信模块15接收到相关报警信息,可以随时通过监控来提醒护理人员及时处理,这样可以使家属更加放心的将生病的家人交由护理人员护理。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护理床本体1还包括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计时模块,计时模块包括用于累计翻身时间的翻身计时器、用于累计按摩时间的按摩计时器以及用于累计翻身报警时间的蜂鸣计时器;当翻身时间到的时候会触发翻身提醒,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同时蜂鸣计时器开始计时,若蜂鸣计时器累计的时间过长,即长时间没有人来处理病人翻身,护理床本体就会将该报警发送至护士站或拥有APP的家属或医生那,来第三人来提醒护理人员来及时处理,活血的按摩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限制就是通过按摩计时器来完成的,保证病人抵压部位充分活血的同时还能防止因过长时间按摩产生的二次伤害。
本发明的气囊6气压值与一般的气垫气压值相当,为3.0kPa至4.2kPa之间,可以有效承重75kg以下的病人,同时不失去气囊6应有的弹性,而气囊6的极限气压值在15kPa,气囊6可以在这个气压值下稳定工作10分钟,因此当气压值达到15kPa的极限压力时,就会对气囊6进行放气减压处理,当病人抵压气囊 6的时候会产生气囊6上表面的弹性下沉,这时候就会触发拉力传感器8,使滚轮602向下压,带动拉力弹簧9收缩回弹,拉力传感器8获取的拉力值就会减少,因此可以判断该气囊6正在被抵压,会通过充气使拉力值恢复到初始值,即滚轮 602复位,因为滚轮602的动作是固定动作,因此如果气囊6表面若下压的过多而不充气调整滚轮602的位置的话,就会在后续的按摩过程中使病人受到力度过大的按摩,造成病人相应部位的二次伤害。病人的抵压部位根据坐姿和躺卧姿的区别,躺姿主要集中在枕骨、肩胛骨、棘突、肘部、骶骨、坐骨、膝后、踝和足底,而侧卧时主要集中在尺骨、肋骨、膝、拇指、胫骨、肘、鼻和耳部,俯卧时主要集中在踝、足边缘、膝后、股骨、胫骨、髂骨、肩和耳部,因此气囊6的个数为22个,躺姿时分别对应在枕骨、肩胛骨、棘突、肘部、骶骨、坐骨、膝后、踝和足底,这几个部位被抵压后气囊6会进行充气,同时判断病人的姿势为躺姿,坐姿需要护理人员来设置,若护理床本体1被设置为坐姿,则该姿势会被认定为坐姿而不是躺姿;俯卧时主要集中在尺骨、肋骨、膝、拇指、胫骨、肘、鼻和耳部,侧卧时分别对应踝、足边缘、膝后、股骨、胫骨、髂骨、肩和耳部,这几个部位被抵压后气囊6会进行充气,同时判断病人的姿势为卧姿。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疮预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护理床通电后,各模块上电并进入步骤S2;
S2、控制模块5实时获取压力传感器10检测到的压力值和拉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拉力值,若压力值小于初始压力值时进入步骤S3;
S3、压缩机3工作,通过三位三通气阀7对气囊6进行充气增压,当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且拉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拉力值时,气囊6停止充气并通过三位三通气阀7进行保压,进入步骤S4。
S4、进行病人姿态检测,控制模块5实时获取拉力值和压力值,若拉力值小于初始拉力值时,进入步骤S5,若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极限压力值时,则进入步骤S8;
S5、气囊6开始加压,加压的过程中实时获取压力值和拉力值,若拉力值小于初始拉力值,同时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极限压力值时,进入步骤S6,若拉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拉力值且气压值小于极限压力值时,则进入步骤S7;
S6、气囊6停止加压,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报警手动取消后返回步骤S4;
S7、翻身计时器开始工作,控制模块5获取翻身计时器的第一时间值,若累计的第一时间值大于或等于待按摩时间值时,进入步骤S9;
S8、通过三位三通气阀7进行减压,使气囊6的内部连通外部环境,若实时获取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时,则三位三通气阀7换向至截止端,对气囊6 进行保压并进入步骤S4;
S9、按摩模式,根据病人的姿态和病人相应姿态所保持的时间,对病人相应部位进行按摩,按摩完成后进入步骤S10;
S10、翻身提醒模式,通过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的警报来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警报取消后返回步骤S4;
所述初始压力值为气囊6预先设定的护理床空载状态下的压力值,所述姿势为病人因病症不同所需采取的侧卧、俯卧或躺姿中的一种,所述姿态为病人相应部位压迫护理床容易产生压疮的各个位置的状态,所述初始拉力值为预设的护理床空载状态下的拉力初值,所述极限压力值为预设的气囊6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压力值,所述待按摩时间值为预设的进入按摩前的等待时间。
其中,步骤S1至步骤S3是设备空载启动模式,用于对病人使用前的设备进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压力值为气囊预先设定的设备空载状态下的压力值,设备开启前进行空载启动模式,未完成初始化处理,设备处于无法使用状态,设备初始化后会消除之前的信息同时初始化的设备会恢复到待使用的状态,方便护理人员进入下一步;刚启动的时候压缩机压力不足,气囊内部没有气压,气囊内的按摩模块顶着气囊,使设备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因此会进入步骤S3对气囊进行充气处理;压缩机工作,将空气进行压缩并通过通道传送至三位三通气阀,通过三位三通气阀进口端电磁圈吸合,连通气囊与通道,为气囊进行充气,若气囊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时,则三位三通气阀另一端吸合,换向至截止端,气囊进行保压,压缩机停止对气囊充气并进入下一步骤的病人检测和病人姿态判断模式。
步骤S4至步骤S8是病人检测和病人姿态判断模式,通过气囊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与初始压力值的对比来判断设备上是否有病人,同时判断病人在设备上的姿态;姿势为病人因病症不同所需采取的侧卧、俯卧或躺姿中的一种,姿态为病人相应部位压迫设备容易产生压疮的各个位置的状态,通过气囊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与初始压力值的对比来判断设备上是否有病人,该判断方式简单且可靠性高,不需要复杂的公式来计算什么位置需要预防压疮,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判断时间,护理人员只要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判断病人在设备上的姿势就可以,具体的压疮位置由设备来检测,设备会根据病人压迫的气囊,来判断病人在设备上的姿态,并通过气囊6内的压力值来锁定会产生压疮的区域。
步骤S9是按摩模式,根据病人的姿态和病人相应姿态所保持的时间,设备会对病人所压迫的气囊,由于该气囊由于被长时间压迫,因此可以认定为可能产生压疮的区域,当时间到了需要按摩的时间时,对可能产生压疮的部位进行按摩,来活血预防压疮的产生,当按摩完成后会进入下一步的翻身。
步骤S10是翻身提醒模式,通过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的警报来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完成后,会进入翻身提醒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设备通过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的警报来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完成翻身后需要对报警进行消除,只有当警报取消后才会返回步骤S4对病人产生的新姿态进行判断。采用以上10个步骤来对病人进行压疮的预防,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护理床在使用前会进行初始化,保证病人可以安全的躺在上面,然后通过压力值的对比和拉力值的对比来实现病人的姿态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对病人可能产生压疮的部位进行按摩,当要进行翻身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护理床的翻身模块来辅助护理人员,使翻身过程简单快速不费力。
压力传感器10和拉力传感器8,分别用来获取气囊6内的压力值和获取按摩模块的拉力值,步骤S1是设备通电,各模块上电准备步骤,完成后会进入下一步骤S2;步骤S4至步骤S8是控制模块5获取拉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拉力值,控制模块5获取各个气囊6压力传感器10检测到的压力值,若压力值小于初始压力值时进入步骤S13,刚启动的时候压缩机3压力不足,气囊6内部没有气压,气囊6内的按摩模块顶着气囊6,使设备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因此会进入步骤 S13对气囊6进行充气处理;压缩机3工作,将空气进行压缩并通过通道4传送至三位三通气阀7,通过三位三通气阀7进口端电磁圈吸合,连通气囊6与通道 4,为气囊6进行充气,若气囊6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时,则三位三通气阀7截止端吸合,换向至截止端,压缩机3停止对气囊6充气并进入步骤 S4的病人检测和病人姿态判断模式。
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初始拉力值为预设的设备空载状态下的拉力初值,极限压力值为预设的气囊6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压力值,待按摩时间值为预设的进入按摩前的等待时间;步骤S4是获取的拉力传感器8的拉力值小于初始拉力值时,进入步骤S5,拉力传感器8设置在气囊6内,当有病人躺在设备上时,就会因为病人本身的重量产生一定的重力,重力会对相应的气囊6 产生下压力,按摩模块设置在气囊6内,同时抵靠在气囊6内的上表面,当下压力产生后也会对按摩模块产生下压力,这时设置在气囊6内的拉力弹簧9就会放松,同时与拉力弹簧9连接的拉力传感器8就会显示较小的拉力值,这个拉力值与预设的初始拉力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该气囊6上是否有承重,有的话就会进入步骤S5对气囊6进行充气,若压力值大于初始压力值且拉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拉力值时,就说明这个气囊6气压过大,可能有重物在上面或病人需要翻身,原来压迫的部位现在腾出来不用了,因此需要进入步骤S25进行放气。
步骤S5是相应的气囊6开始加压,同时获取气囊6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若拉力值小于初始拉力值,同时压力值大于等于极限压力值时,进入步骤 S6停止气囊6的加压,若拉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拉力值且气压值小于极限压力值时,则进入步骤S7启动翻身计时;步骤S6是气囊6停止加压,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报警取消后返回步骤S4,这样可以防止设备上因压了比较重的物品时不会无限加压使气囊6损坏,该步骤用于保护气囊6;步骤S7是与相应气囊6连接的翻身计时器开始工作,说明病人已经躺在设备上,开始对各个压迫部位进行计时,时间到了就说明达到了翻身的要求,控制模块5获取翻身计时器的第一时间值,若累计的第一时间值大于或等于待按摩时间值时,同时当第一时间值未达到翻身的时间,而累计的第一时间值又刚好达到需要按摩的时间时,就会进入步骤S9进行按摩。
步骤S8是三位三通气阀7换向至出口端,使气囊6连通外部空气,为相应的气囊6进行放气,若气囊6的压力值等于初始压力值时,则三位三通气阀7 换向至截止端,停止对气囊6充气并进入步骤S21,三位三通气阀7换向至出口端,使气囊6连通外部空气,为相应的气囊6进行放气,若气囊6的压力值等于初始压力值时,则三位三通气阀7换向至截止端,停止对气囊6充气并进入步骤 S4。
如图3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步骤S9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91是按摩模块开始工作,控制模块5获取按摩计时器的第二时间值,按摩的时间是有规定的,超出就会影响病人的休息也会对病人早上二次伤害,按摩时间值为预设的按摩的极限时间值,若累计的第二时间值大于等于按摩时间值时,说明需要停止按摩模块进行按摩,因此进入步骤S92停止按摩。
步骤S92是停止按摩,按摩模块恢复初始化,第二时间值清零并进入步骤 S93,步骤S93是判断累计的第一时间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翻身时间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4进行翻身,若否,则等待一定时间然后再进入步骤S91,重新累计第二时间值。
如图4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步骤S10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 是翻身报警模块启动,同时获取蜂鸣计时器的第三时间值,若第三时间值大于或等于极限报警时间值时,说明病人需要翻身,但护理人员未及时为病人翻身,第二通信模块15就会发送信号至护士站或与该设备相连的APP,APP连接到病人亲属的手机上或连接到医生的手机上,好方便催促护理人员进行翻身处理,若第三时间值小于极限报警时间值时,此时说明有护理人员正在处理,第三时间值清零并进入步骤S42进行翻身,步骤S102是通过翻身模块对病人进行翻身,翻身完成后护理人员手动重启设备,返回步骤S4。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步骤S1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1是设备空载启动,控制模块5上电后根据病人的病症选择设备姿势,设备姿势包括设备平床状态和椅子状态,选择设备姿势后进入步骤S2,护理人员只要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判断病人应该在设备上的姿势,就可以通过调节设备姿势来实现,设备姿势中的平床状态就适用病人的卧姿和躺姿,椅子状态可以适用病人的坐姿,实现一床多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包括护理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床本体(1)包括床身(2)、设置在床身(2)上的若干气囊(6)以及设置在床身(2)一侧的控制模块(5),所述气囊(6)包括竖直设置在气囊(6)内的拉力弹簧(9)和设置在气囊(6)底部的底座(12),所述底座(12)上端设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5)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14)、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4)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0)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4)电连接的拉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10)用于获取气囊(6)内部空气的压力值,所述拉力传感器(8)用于获取拉力弹簧(9)的拉力值,所述拉力弹簧(9)的一端与气囊(6)的顶部内壁连接,所述拉力弹簧(9)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力传感器(8)连接,所述护理床本体(1)还包括设置在气囊(6)内用于对病人压迫区域进行按摩的按摩模块、设置在床身(2)上用于辅助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的翻身模块以及设置在床身(2)内用于对气囊(6)内部进行供气增压的供气模块,所述供气模块包括用于为气囊(6)内部提供气压的压缩机(3)、设置在气囊(6)外侧壁上的三位三通气阀(7)、与压缩机(3)连通的通道(4)以及分别与所述通道(4)和三位三通气阀(7)的进气端连通的气管(401),所述三位三通气阀(7)的充气端与所述气囊(6)连通,所述三位三通气阀(7)与第一通信模块(1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三通气阀(7)的出气端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通道(4)的形状为U型结构,所述通道(4)的直杆(13)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供气管(401)连接的气孔,所述直杆(13)的自由端设有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模块包括滚轮(602)、设置在底座(12)上端的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电机(601)以及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分别与滚轮(602)和电机(601)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与所述电机(601)电连接,所述连接杆(11)包括一短杆(603)、一中杆(605)以及一长杆(604)和若干连杆件,连杆件包括第一插销(608)、第二插销(606)和第三插销(607),短杆(603)包括分别设置在短杆(603)两侧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电机(601)包括一外露的输出轴,滚轮(602)包括设置在滚轮(602)中部的轴承,所述输出轴穿过短杆(603)的第一通孔将所述输出轴与短杆(603)通过键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长杆(604)包括设在长杆(604)一侧的第三通孔、设在长杆(604)中部位置的第四通孔和设在长杆(604)另一侧的第五通孔,中杆(605)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侧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一插销(608)分别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将长杆(604)与短杆(603)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插销(606)穿过第六通孔和第四通孔,将中杆(605)和长杆(604)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插销(607)分别穿过轴承内环和第五通孔,将滚轮(602)和长杆(604)活动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2)包括床垫(201)和设置在床垫下表面的床底座(203),所述床垫(201)上设有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内连接有气囊垫(202),所述气囊垫(202)上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气囊(6)的凹槽(204),气囊垫(202)底部的中部区域设有开口朝下的空腔(2027),所述气囊垫(202)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气管(401)穿过的通孔,所述气管(401)穿过通孔连接在所述三位三通气阀(7)上,所述翻身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腔(2027)内两侧并连接在所述气囊垫(202)的下表面,所述翻身模块包括用于为翻身模块提供动力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主动机(2026)、与所述主动机(2026)连接的减速机(2021)、与气囊垫(202)活动连接的支撑杆(2024)、用于支撑杆(2024)抬升或支撑杆(2024)下降的曲轴(2025)以及用于支撑曲轴(2025)的支撑座(2022),所述支撑杆(2024)活动连接在所述曲轴(202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床本体(1)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5)电连接的用于产生报警信息的翻身报警模块和用于将翻身报警模块产生的报警信息传送至护士站或APP的第二通信模块(15),所述第二通信模块(15)与所述翻身报警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15)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4)无线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床本体(1)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5)电连接的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包括用于累计翻身时间的翻身计时器、用于累计按摩时间的按摩计时器以及用于累计翻身报警时间的蜂鸣计时器。
7.一种压疮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压疮护理床通电后,各模块上电并进入步骤S2;
S2、控制模块(5)实时获取压力传感器(10)检测到的压力值和拉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拉力值,若压力值小于初始压力值时进入步骤S3;
S3、压缩机(3)工作,通过三位三通气阀(7)对气囊(6)进行充气增压,当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且拉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拉力值时,气囊(6)停止充气并通过三位三通气阀(7)进行保压,进入步骤S4;
S4、进行病人姿态检测,控制模块(5)实时获取拉力值和压力值,若拉力值小于初始拉力值时,进入步骤S5,若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极限压力值时,则进入步骤S8;
S5、气囊(6)开始加压,加压的过程中实时获取压力值和拉力值,若拉力值小于初始拉力值,同时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极限压力值时,进入步骤S6,若拉力值大于或等于初始拉力值且气压值小于极限压力值时,则进入步骤S7;
S6、气囊(6)停止加压,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报警手动取消后返回步骤S4;
S7、翻身计时器开始工作,控制模块(5)获取翻身计时器的第一时间值,若累计的第一时间值大于或等于待按摩时间值时,进入步骤S9;
S8、通过三位三通气阀(7)进行减压,使气囊(6)的内部连通外部环境,若实时获取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初始压力值时,则三位三通气阀(7)换向至截止端,对气囊(6)进行保压并进入步骤S4;
S9、按摩模式,根据病人的姿态和病人相应姿态所保持的时间,对病人相应部位进行按摩,按摩完成后进入步骤S10;
S10、翻身提醒模式,通过翻身报警模块发出的警报来提醒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翻身,警报取消后返回步骤S4;
所述初始压力值为气囊(6)预先设定的压疮护理床空载状态下的压力值,所述姿态为病人相应部位压迫压疮护理床容易产生压疮的各个位置的状态,所述初始拉力值为预设的压疮护理床空载状态下的拉力初值,所述极限压力值为预设的气囊(6)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压力值,所述待按摩时间值为预设的进入按摩前的等待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疮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包括如下步骤:
S91、按摩模块开始工作,控制模块(5)获取按摩计时器的第二时间值,若累计的第二时间值大于等于按摩时间值时,进入步骤S92;
S92、停止按摩,按摩模块恢复初始化,第二时间值清零并进入步骤S93;
S93、判断累计的第一时间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翻身时间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10,若否,则等待一定时间后进入步骤S91;
所述按摩时间值为预设的按摩的极限时间值,所述翻身时间值为预设的病人需要进行翻身的极限时间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疮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包括如下步骤:
S101、翻身报警模块启动,同时获取蜂鸣计时器的第三时间值,若第三时间值大于或等于极限报警时间值时,第二通信模块15发送信号至护士站或与该压疮护理床相连的APP,若第三时间值小于极限报警时间值时,第三时间值清零并进入步骤S92;
S102、通过翻身模块对病人进行翻身,翻身完成后护理人员手动重启压疮护理床返回步骤S4。
CN202211037315.4A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Withdrawn CN1156708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7315.4A CN115670887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7315.4A CN115670887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0887A true CN115670887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60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7315.4A Withdrawn CN115670887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08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7881A (zh) * 2023-08-07 2023-09-08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护理床的智能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7881A (zh) * 2023-08-07 2023-09-08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护理床的智能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167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rting force on bodies
WO2020233329A1 (zh) 一种用于卧床老人长期护理的防压疮气囊床垫装置
US20100100017A1 (en) Motion therapy system
CN104027214A (zh) 多功能翻身器
CN211459669U (zh) 适应于“互联网+”的智能按摩枕及双层按摩气囊
CN115670887A (zh) 一种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床及其压疮预防方法
US20060150321A1 (en) Portable l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istance in standing
CN114099170B (zh) 一种重症患者的辅助康复装置
CN207012490U (zh) 一种心内科康复锻炼护理床
CN214285556U (zh) 俯卧位通气防压疮床垫装置
CN215021017U (zh) 一种具有压力动态监测功能的褥疮垫
CN211065851U (zh) 一种充气床垫
CN209984531U (zh) 一种折刀位俯卧垫
AU2010251758B2 (en) An inflatable cell system
CN201618053U (zh) 一种翻身枕垫
CN206102694U (zh) 一种股动脉加压短裤
CN116098769B (zh) 一种基于柔性机械手的防褥疮轮椅
CN203852518U (zh) 多功能翻身器
CN218484816U (zh) 一种充气式俯卧位治疗垫整套装置
CN117562758B (zh) 一种髋关节防脱位装置
CN215081171U (zh) 一种老年髋部骨折翻身枕
CN220989069U (zh) 一种俯卧位减压床
CN218572463U (zh) 一种组合式充气俯卧位翻身垫
CN216876928U (zh) 一种充气式多功能防压疮翻身枕
CN220327613U (zh) 一种适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翻身、防治褥疮的电动气垫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