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4691A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4691A
CN115654691A CN202211346756.2A CN202211346756A CN115654691A CN 115654691 A CN115654691 A CN 115654691A CN 202211346756 A CN202211346756 A CN 202211346756A CN 115654691 A CN115654691 A CN 115654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ication
air conditioner
determining
outdoo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67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勇明
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67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4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4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4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若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湿度,则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所述加湿需求表示是否需要加湿,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氟泵模式和压缩机模式;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其中,所述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包括: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或者,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所述空调的负荷率和所述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本申请通过确定加湿需求,可以实现加湿的自动控制,使得更好地提高空调综合能效。

Description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氟泵一体化空调机组多采用喷雾加湿或不加湿,喷雾加湿一般采用高压微雾或离心雾化。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不加湿的空调机组,夏季室外温度高,配电功率非常高,能效差;对于采用喷雾加湿的空调机组,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的过程中,无法确定加湿需求,不能实现加湿的自动控制,也就无法很好地提高空调综合能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确定加湿需求,可以实现加湿的自动控制,使得更好地提高空调综合能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湿度,则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所述加湿需求表示是否需要加湿,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氟泵模式和压缩机模式;
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
其中,所述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包括: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或者,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所述空调的负荷率和所述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所述加湿需求,包括: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
若所述第一加湿需求值大于预设需求值,则确定所述加湿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所述空调的负荷率和所述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包括:
根据负荷率确定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空调的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后的预计温度;
若所述目标温度大于所述预计温度,则确定所述加湿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包括:
获取预设室外温度和冷凝器的预设冷凝压力;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所述预设室外温度的差值确定第二加湿需求值;
根据所述冷凝压力和所述预设冷凝压力的差值确定第三加湿需求值;
确定所述第二加湿需求值和所述第三加湿需求值中的较大者为所述第一加湿需求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值和空调的加湿膜的加湿效率计算加湿后的预计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湿度和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湿球温度;
利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预计温度:
预计温度=室外温度-(室外温度-湿球温度)*加湿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
根据所述第一加湿需求值控制所述空调的旁通风阀的开度;
或者,
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负荷率确定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室外温度的差值和调节灵敏度确定第四加湿需求值;
根据所述第四加湿需求值控制所述空调的旁通风阀的开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湿度,则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所述加湿需求表示是否需要加湿,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氟泵模式和压缩机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或者,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所述空调的负荷率和所述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加湿膜、风阀和冷凝器,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侧面,所述风阀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
当所述风阀关闭时,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加湿膜加湿后进入所述冷凝器;
当所述风阀打开时,室外空气通过所述风阀进入冷凝器,以减少所述加湿膜的用水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室外温度和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根据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一方面,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加湿需求,开启加湿膜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从而降低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进而降低压缩机能耗,提高空调能效;另一方面,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室外温度、空调的负荷率和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可以使得空调在过渡季节提前进入氟泵模式,从而减少压缩机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空调能效;并且,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确定加湿需求,根据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可以实现加湿的自动控制,使得更好地提高空调综合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机组的正视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机组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加湿需求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室外温度、空调的负荷率和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10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40的流程示意图;
图8A和图8B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机组的正视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机组的俯视结构图。请参照图1和图2,空调机组包括排风机1、布水器2、加湿膜3、循环泵4、冷凝器5、旁通风阀6、温湿度检测模块7、氟泵组件8、压缩机组件9、送风机10和蒸发器11。
在高温季节,空调运行压缩机模式。通过压缩机组件9将流经蒸发器11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并排至室外侧的冷凝器5。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5与室外冷空气换热,从而获得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节流阀(图中未示出)节流降压后,流经蒸发器11与室内循环热空气换热。吸热蒸发变为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经过压缩机组件9压缩,如此循环从而将室内热量散至室外环境中去。为了降低压缩机组件9的能耗,可以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降温。具体地,循环泵4将水槽(图中未示出)内的水增压,输送至布水器2,布水器2内置有均流装置,使循环水均匀的洒在加湿膜3上,室外空气流经湿润的加湿膜3后等焓降温。降温后的室外空气再经过冷凝器5,从而提供冷凝器5的换热能力。
在低温季节,空调运行氟泵模式。动力系统为氟泵组件8,氟泵组件8与冷凝器5的出液口连接,将冷凝后的液体输送至蒸发器11,吸热蒸发后的高温制冷剂气体再流经冷凝器5,与室外冷空气间接换热,再冷凝成低温液体。如此循环从而将室内热量散至室外环境中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上述的空调或空调机组。该空调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置在空调中的控制模块。可选地,控制模块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用于控制空调的各个组件协调工作。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3,该空调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0和步骤S200。
S100:若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湿度,则根据室外温度和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
S200:根据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
其中,加湿需求表示是否需要加湿,运行模式包括氟泵模式和压缩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机组包括设置在室外侧并位于加湿膜后的温湿度检测模块,还包括位于冷凝器的出液口的压力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温湿度检测模块获取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RH和室外温度T。若温湿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RH大于预设相对湿度RH1时,表示没有加湿需求,加湿膜不工作,旁通风阀打开,室外新风直接从旁通风阀流经冷凝器。若温湿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RH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湿度RH1时,表示有加湿需求,即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具体可以根据室外温度T和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若步骤S100确定有加湿需求,则控制模块输出加湿控制信号至加湿膜,以控制加湿膜开启,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
其中,步骤S100中根据室外温度和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加湿需求;或者,
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室外温度、空调的负荷率和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室外温度和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根据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一方面,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加湿需求,开启加湿膜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从而降低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进而降低压缩机能耗,提高空调能效;另一方面,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室外温度、空调的负荷率和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可以使得空调在过渡季节提前进入氟泵模式,从而减少压缩机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空调能效;并且,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确定加湿需求,根据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可以实现加湿的自动控制,使得更好地提高空调综合能效。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加湿需求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4,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
S110: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
S120:若第一加湿需求值大于预设需求值,则确定加湿需求。
具体地,通过温湿度检测模块获取室外温度T(即当前室外温度),以及通过压力检测模块获取冷凝器的冷凝压力P(即当前冷凝压力)。根据室外温度T和冷凝压力P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X1。第一加湿需求值X1可以理解为在当前室外温度T及当前冷凝压力P下,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的需求程度。若第一加湿需求值X1大于预设需求值,则确定此时有加湿需求,即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室外温度、空调的负荷率和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5,包括步骤S130至步骤S150。
S130:根据负荷率确定目标温度;
S140:根据室外温度和空调的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后的预计温度;
S150:若目标温度大于预计温度,则确定加湿需求。
具体地,对于空调机组,负荷率与加湿膜开启温度T2具有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预存储在控制模块的存储器中。例如空调机组的负荷率为100%时,加湿膜开启温度T2为9℃;当空调机组的负荷率为75%时,加湿膜开启温度T2为12℃。控制模块根据空调机组的当前负荷率可以确定目标加湿膜开启温度(以下称目标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的加湿膜的加湿效率为给定初始值,例如加湿效率为70%。根据室外温度T和空调的加湿膜的加湿效率可以确定加湿后的预计温度T3。可以理解的是,加湿后的预计温度T3小于室外温度T。由于运行压缩机模式比运行氟泵模式的能耗高,因此,在过渡季节(高温季节向低温季节过渡的季节)可以考虑开启加湿膜,让空调提前进入氟泵模式,从而减少压缩机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空调综合能效。因此,在过渡季节,若预计温度T3还未达到即小于目标温度T2,也即目标温度T2大于预计温度T3时,也可以确定此时有加湿需求,即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从而减少压缩机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空调综合能效。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若第一加湿需求值大于预设需求值(加湿需求临界值),则开启加湿膜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从而降低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进而降低压缩机能耗,提高空调能效;另一方面,根据负荷率确定目标温度,根据室外温度和加湿效率确定加湿后的预计温度,若加湿后的预计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加湿膜开启温度),则开启加湿膜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这样可以使得空调在过渡季节提前进入氟泵模式,从而减少压缩机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空调能效;并且,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确定加湿需求,根据加湿需求输出加湿控制信号控制加湿膜开启,可以实现室内的自动加湿控制,避免了过度加湿,使得更好地提高空调综合能效。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启加湿膜,提高空调综合能效。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10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10中,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包括:
步骤S111:获取预设室外温度和冷凝器的预设冷凝压力;
步骤S112:根据室外温度和预设室外温度的差值确定第二加湿需求值;
步骤S113:根据冷凝压力和预设冷凝压力的差值确定第三加湿需求值;
步骤S114:确定第二加湿需求值和第三加湿需求值中的较大者为第一加湿需求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获取预存储在控制模块中的预设室外温度T1和冷凝器的预设冷凝压力P1。例如缺水地区,预设室外温度T1可设定为30℃,预设冷凝压力P1可设定为26bar;丰水地区,预设室外温度T1可设定为15℃,预设冷凝压力P1可设定为24bar。根据空调运行模式的不同,设定值也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缺水地区,预设室外温度T1和预设冷凝压力P1比丰水地区大,则室外温度和预设室外温度的差值以及冷凝压力和预设冷凝压力的差值比丰水地区小,则确定的第二加湿需求值、第三加湿需求值比丰水地区小,如此可以有效地节约缺水地区的水资源。
可选地,第二加湿需求值X2与室外温度T和预设室外温度T1的差值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可以理解的是,室外温度T越高,室外温度T和预设室外温度T1的差值就越大,则开启加湿膜的需求程度也就越大,即第二加湿需求值X2越大。同理,第三加湿需求值X3与冷凝器的冷凝压力P和冷凝器的预设冷凝压力P1的差值具有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可以理解的是,冷凝器的冷凝压力P越大,冷凝器的冷凝压力P和冷凝器的预设冷凝压力P1的差值就越大,则开启加湿膜的需求程度也就越大,即第三加湿需求值X3越大。
优选地,确定第二加湿需求值X2和第三加湿需求值X3中的较大者为第一加湿需求值X1,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加湿需求。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确定第二加湿需求值X2和第三加湿需求值X3中的任一个为第一加湿需求值X1,如此可以只获取第二加湿需求值X2和第三加湿需求值X3中的任一个,从而减少控制模块的计算量。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40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40中,根据室外温度值和空调的加湿膜的加湿效率计算加湿后的预计温度,包括:
S141:根据相对湿度和室外温度确定湿球温度;
S142:利用下述公式确定预计温度:
预计温度=室外温度-(室外温度-湿球温度)*加湿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相对湿度RH和室外温度T确定湿球温度,然后利用公式T3=T-(T-湿球温度)*加湿效率来确定预计温度T3。
可选地,湿球温度也可以不通过计算确定,而是通过湿球温度计直接检测。
图8A和图8B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照图8A,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S300: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
S400:根据第一加湿需求值控制空调的旁通风阀的开度。
或者,
请参照图8B,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S500: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负荷率确定目标温度;
S600:根据目标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差值和调节灵敏度确定第四加湿需求值;
S700:根据第四加湿需求值控制空调的旁通风阀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X1,根据第一加湿需求值控制空调的旁通风阀的开度。
或者,可以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负荷率确定目标温度。再用下述公式确定第四加湿需求值X4:
第四加湿需求值X4=(目标温度-室外温度)/调节灵敏度*100%
确定目标温度T2和室外温度T的差值,然后除以调节灵敏度,再乘以100%,得到第四加湿需求值X4。调节灵敏度可以理解为调节范围区间,比如目标温度T2在调节灵敏度范围内就不调节。或者也可以用PID算法来确定第四加湿需求值X4。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的遥控器上可以设置节水按键。当用户想要节约用水,可以按下节水按键。空调的控制模块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第一加湿需求值或第四加湿需求值(优选第一加湿需求值和第二加湿需求值中的较大者)确定并输出用于控制空调的旁通风阀的开度的开度控制信号。可选地,也可以根据第一加湿需求值和第四加湿需求值中的任一个确定并输出开度控制信号。
当旁通风阀打开时,由于加湿膜有一定阻力,大部分的室外空气会优先通过旁通风阀流经冷凝器,通过加湿膜的室外空气就会减少,从而减少了加湿膜的用水量,达到节水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开度控制信号是根据第一加湿需求值和第四加湿需求值确定的,即便打开旁通风阀也是在满足最大加湿需求的前提下,因此不会降低空调的综合能效的同时,又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可选地,开度控制信号的大小可以与第一加湿需求值和第四加湿需求值中的较大者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或关系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丰水地区或季节,可以设置旁通风阀的默认状态为关闭状态,只有有节水需求时,才通过节水按键打开旁通风阀。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加空调设备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旁通风阀默认关闭,减少了旁通风量,进一步降低了加湿后的空气温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该空调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湿度,则根据室外温度和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加湿需求表示是否需要加湿,运行模式包括氟泵模式和压缩机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
其中,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加湿需求;或者,
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室外温度、空调的负荷率和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根据室外温度和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根据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一方面,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加湿需求,开启加湿膜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从而降低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进而降低压缩机能耗,提高空调能效;另一方面,当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室外温度、空调的负荷率和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可以使得空调在过渡季节提前进入氟泵模式,从而减少压缩机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空调能效;并且,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确定加湿需求,根据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可以实现加湿的自动控制,使得更好地提高空调综合能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加湿膜、风阀和冷凝器,加湿膜设置于冷凝器的侧面,风阀设置于冷凝器的下方;
当风阀关闭时,室外空气通过加湿膜加湿后进入冷凝器;
当风阀打开时,室外空气通过风阀进入冷凝器,以减少加湿膜的用水量。
空调的各个结构的工作过程请参照前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的内部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空调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终端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空调的限定,具体的空调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湿度,则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所述加湿需求表示是否需要加湿,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氟泵模式和压缩机模式;
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
其中,所述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包括: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或者,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所述空调的负荷率和所述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所述加湿需求,包括: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
若所述第一加湿需求值大于预设需求值,则确定所述加湿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所述空调的负荷率和所述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包括:
根据负荷率确定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空调的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后的预计温度;
若所述目标温度大于所述预计温度,则确定所述加湿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包括:
获取预设室外温度和冷凝器的预设冷凝压力;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所述预设室外温度的差值确定第二加湿需求值;
根据所述冷凝压力和所述预设冷凝压力的差值确定第三加湿需求值;
确定所述第二加湿需求值和所述第三加湿需求值中的较大者为所述第一加湿需求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值和空调的加湿膜的加湿效率计算加湿后的预计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湿度和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湿球温度;
利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预计温度:
预计温度=室外温度-(室外温度-湿球温度)*加湿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第一加湿需求值;
根据所述第一加湿需求值控制所述空调的旁通风阀的开度;
或者,
响应节水操作指令,根据负荷率确定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室外温度的差值和调节灵敏度确定第四加湿需求值;
根据所述第四加湿需求值控制所述空调的旁通风阀的开度。
7.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相对湿度,则根据室外温度和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确定加湿需求,所述加湿需求表示是否需要加湿,所述运行模式包括氟泵模式和压缩机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控制加湿膜开启;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冷凝压力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或者,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氟泵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所述空调的负荷率和所述加湿膜的加湿效率确定加湿需求。
8.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加湿膜、风阀和冷凝器,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侧面,所述风阀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
当所述风阀关闭时,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加湿膜加湿后进入所述冷凝器;
当所述风阀打开时,室外空气通过所述风阀进入冷凝器,以减少所述加湿膜的用水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1346756.2A 2022-10-31 2022-10-31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654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6756.2A CN115654691A (zh) 2022-10-31 2022-10-31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6756.2A CN115654691A (zh) 2022-10-31 2022-10-31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4691A true CN115654691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2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6756.2A Pending CN115654691A (zh) 2022-10-31 2022-10-31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46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434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9196287B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107477805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地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58683B (zh) 干式辐射热泵与单元式分户空调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223301A1 (zh)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采用该方法的空调
CN101109592B (zh) 空调器压缩机吸气口温度紧急状态控制方法
US10309676B2 (en) Air-sourc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CN104272033A (zh) 空调
CN111207485B (zh) 一种防冻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KR102014931B1 (ko) 자연에너지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외기 냉방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560049B (zh) 加湿空调及加湿空调的加湿盘水温控制方法
CN112902486B (zh) 恒温恒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5654691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35624A1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4151941B (zh) 控制空调器湿度调节的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空调器
JP4074422B2 (ja) 空調機とその制御方法
CN114278984A (zh) 多功能空调、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26006A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空调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3154619A (zh) 空调器的除湿系统、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44600B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4322087B (zh) 室内机、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WO2022193596A1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576825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109191A1 (zh) 除露控制方法、装置、辐射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308371A (zh) 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