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2390A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2390A
CN115642390A CN202211292771.3A CN202211292771A CN115642390A CN 115642390 A CN115642390 A CN 115642390A CN 202211292771 A CN202211292771 A CN 202211292771A CN 115642390 A CN115642390 A CN 115642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radiation branch
branch
antenna assembly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27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27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2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2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2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天线组件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以及第三辐射体。第一辐射体包括第一馈电点,第一辐射体通过第一馈电点分为了第一辐射分支及第二辐射分支,第一、第二辐射分支至少支持中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第二辐射体与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第二辐射体包括第二馈电点,第二辐射体通过第二馈电点分为了第三辐射分支及第四辐射分支,第三辐射分支与第二辐射分支邻近且间隔设置,其中,第三、第四辐射分支用于至少支持低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第三辐射体与第三辐射分支邻近且间隔设置,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耦合,以至少支持N78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本申请可满足横屏游戏场景下的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及具有所述天线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5G天线的普及,电子设备包括的天线数量越来越多,而由于全面屏、曲面屏的逐渐普及,留给天线的净空空间越来越少。而用户对手机通信性能要求/通信体验则愈发苛刻,尤其是横屏游戏成为一个主要使用场景,因此,用户横屏握持手机的情况,也即电子设备处于横屏使用状态的情况越来越多,也能够确保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确保天线设计满足横屏游戏场景的通信性能要求,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可有效地提升横屏游戏场景下的通信性能要求。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以及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点分为了第一辐射分支以及第二辐射分支,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用于至少支持中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二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二馈电点分为了第三辐射分支以及第四辐射分支,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第二辐射分支邻近且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以及第四辐射分支用于至少支持低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邻近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耦合,以至少支持N78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以及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点分为了第一辐射分支以及第二辐射分支,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用于至少支持中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二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二馈电点分为了第三辐射分支以及第四辐射分支,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第二辐射分支邻近且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以及第四辐射分支用于至少支持低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邻近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耦合,以至少支持N78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本申请的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低频、中高频以及N78频段的全覆盖,能够有效满足横屏游戏场景下的通信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天线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出天线组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沿图3所示的剖面线I-I进行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沿图3所示的剖面线II-II进行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匹配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参照天线组件通过仿真后得出的在低频、中高频以及N78频段的S参数以及总效率曲线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通过仿真后得出的在低频、中高频以及N78频段的S参数以及总效率曲线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的S参数曲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工作在1.8Ghz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工作在2.6Ghz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工作在3.5Ghz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工作在0.73Ghz时的电流分布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工作在2.2Ghz时的电流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厚度”、“宽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术语“连接”包括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等关系。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100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天线组件1包括第一辐射体11、第二辐射体12以及第三辐射体13。所述第一辐射体11包括第一馈电点K1,所述第一辐射体11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点K1分为了第一辐射分支111以及第二辐射分支112,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用于至少支持中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辐射体12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体12包括第二馈电点K2,所述第二辐射体12通过所述第二馈电点K2分为了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第四辐射分支122,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的第二辐射分支112邻近且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第四辐射分支122用于至少支持低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邻近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耦合,以至少支持N78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从而,本申请中的上述天线组件100,能够实现低频、中高频以及N78频段的全覆盖,能够有效满足横屏游戏场景下的通信性能要求。
其中,所述低频可包括N42、N28等等频段,所述中高频可包括B1、B3、B39、B40、B41等频段。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垂直。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排列方向和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
其中,本申请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垂直,指的是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三辐射体13位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不同侧,并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垂直。例如,如图1所示视角中所示的,所述第一辐射体11位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上侧,而所述第三辐射体13位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右侧,其中,所述上侧以及右侧仅仅是图1所示视角中的方位。
从而,由于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排列方向和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辐射体13可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中的第一辐射分支111以及第二辐射分支112均较远,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对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中的第一辐射分支111以及第二辐射分支112的干扰,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对中高频段的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第二辐射体12以及第三辐射体13为长条形,所述第一辐射体11、第二辐射体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从而,由于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也即与所述第三辐射体13以及第三辐射分支121的排列方向平行,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为通过短边端131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耦合。从而,所述第二馈电点K2接入的馈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耦合至所述第三辐射体13后,激励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从远离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另一短边端辐射电磁波信号,电长度大致为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有效增加电长度,有利于减小辐射体的尺寸。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短边端131具体为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K2的一端正对并耦合。从而,所述第二馈电点K2接入的馈电信号要完整通过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后再耦合至所述第三辐射体13,有效增长了整体的电长度,有利于减小辐射体的尺寸。
请一并参阅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天线组件1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二视角为从所述第一辐射体11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背离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一侧观看的示意图。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也均为长条形,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辐射体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其中,所述宽度方向指的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
从而,通过将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能够有效提升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的电长度,能够允许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更小,也能维持基本相同的电长度甚至具有更长的电长度。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示意出天线组件1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所述天线组件1。其中,图3为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一侧观看的示意出了天线组件1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前述图1中示出的第一视角的天线组件1实际上也为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一侧观看的视角的天线组件1。其中,图1和图3中的视角中,所述天线组件1的第一辐射体11以及第二辐射体12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天线组件1的第一辐射体11以及第二辐射体12的厚度,该厚度一般较小,从而,所述第一辐射体11以及第二辐射体12为扁平的直条形。
其中,如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辐射体11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之间通过缝隙F1间隔。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边框2,所述天线组件1的第一辐射体11以及第二辐射体12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所述第三辐射体13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且邻接所述第二辐射体12中的第三辐射分支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为金属边框,所述第一辐射体11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金属边框通过开设所述缝隙F1而形成的两个金属边框段,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内部的金属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为非金属边框,所述第一辐射体11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中的金属段,且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之间通过所述缝隙F1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内部的金属体。
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也可为塑胶、塑料、陶瓷等非金属的导电性能较低的边框。所述第一辐射体11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则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中的金属段。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可为嵌设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中,或者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的内侧面上。
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3,所述第三辐射体13可为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上的金属体。例如,所述第三辐射体13可为通过激光镭射工艺等成型在所述电路板3上。或者,所述第三辐射体13可为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上的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天线。其中,FPC天线指的是形成于FPC上的金属天线图案,所述FPC天线可通过粘接、嵌设、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上。
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长边B1以及短边B2,所述天线组件1可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边B1的位置。即,所述天线组件1的第一辐射体11以及第二辐射体12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位于长边B1的边框2中,所述第三辐射体13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且邻近所述第二辐射体12中的第三辐射分支121。
其中,前述的第一方向可为与所述长边B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为与所述短边B2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所述第二辐射体12以及所述第三辐射体13可均为设置于电路板3上,且所述第一辐射体11、所述第二辐射体12靠近长边B1的边框2设置。
其中,如图3所述,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为金属边框时,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金属边框还开设有其他缝隙(图中未标号),而将所述第一辐射体11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金属边框的其他部分间隔。
其中,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侧视图,图4中示意出的天线组件1即为图2所示的在第二视角下的天线组件1。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4以及背壳5,所述显示屏4以及背壳5的排列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其中,前述的宽度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也即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其中,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为所述边框2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即,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现有常规设计中的尺寸。通过将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宽度方向的尺寸设置为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能够有效提升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的电长度,能够允许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更小,也能维持基本相同的电长度甚至具有更长的电长度。
请一并参阅图2、图4以及图5,其中,图5为本申请沿图3所示的剖面线I-I进行剖开的剖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共面,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的第一长边侧C1平齐,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长边侧C2沿着宽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形成延伸部Y1,其中,所述第二长边侧C2与所述第一长边侧C1为相对的两侧。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为相对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第二长边侧C2沿着宽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而形成延伸部Y1,从而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在未具有所述延伸部Y1时,结构和尺寸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相同,例如,均为现有常规设计中的金属边框的边框部分。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的第一长边侧C1为靠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4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的第一长边侧C1的连线与所述显示屏4的屏面大致平行。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的第二长边侧C2为靠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背壳5的一侧。
其中,通常来说,边框2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且通常所述边框2的靠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背壳5的一端与所述背壳5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因此,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长边侧C2沿着宽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而增大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
图3中的剖面线I-I为经过第一辐射分支111的剖面线,设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长边侧C2沿着宽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可包括: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长边侧C2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三辐射体所在侧延伸第一预设距离形成第一延伸段Y11,然后再沿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延伸第二预设距离形成第二延伸段Y12,而形成所述延伸部Y1,即,所述延伸部Y1包括所述第一延伸段Y11以及所述第二延伸段Y12。
其中,如图5所示,沿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延伸第二预设距离具体可为沿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且与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偏离预设角度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预设距离,而形成所述第二延伸段Y12。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或等于90度的角度。
即,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长边侧C2沿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平行的方向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侧延伸第一预设距离,然后朝一特定方向延伸第二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特定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向电子设备100的内侧偏离预设角度的方向,所述预设角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或等于90度的角度。
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段Y12可为弧形段,且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一侧,即,所述第二延伸段Y12可为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弯曲延伸。
其中,如图2及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仅仅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或者,也可仅仅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请一并参阅图2、图4以及图6,图6为本申请沿图3所示的剖面线II-II进行剖开的剖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从而,通过将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也设置为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也能有效增大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电长度,能够允许第三辐射分支1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更小,也能维持基本相同的电长度甚至具有更长的电长度。
通过上述设计,即,通过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和/或使得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第一方向,也即它们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而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而能够在电子设备100日益狭窄的净空区域内设置该天线组件1,此时虽然第一馈电点K1以及第二馈电点K2之间的距离减小,但是由于该些辐射分支的电长度能维持基本不变甚至更长,能够有有效确保天线性能。
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时,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结构与前述的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的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以及第二辐射分支112中的至少一个基本相同。
即,如前所述的,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共面,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的第一长边侧C1平齐。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第二长边侧C2沿着宽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而形成延伸部Y2,其中,所述第二长边侧C2与所述第一长边侧C1为相对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未具有所述延伸部Y2时,结构和尺寸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也可相同,例如,均为现有常规设计中的金属边框的边框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共面也即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面积最大的面大致在同一个平面。如前所述的,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上,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面积最大的面即为与所述边框2的侧面平行的面,也即为各个边分别与前述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平行的面。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长度为所述长边B1的方向,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宽度为前述的宽度方向,也即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即为所述第一辐射体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面积最大的面。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第二长边侧C2沿着宽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可包括: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第二长边侧C2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三辐射体13所在侧延伸第三预设距离形成第三延伸段Y21,然后再沿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延伸第四预设距离形成第四延伸段Y22,从而形成所述延伸部Y2,即,所述延伸部Y2包括所述第三延伸段Y21以及所述第四延伸段Y22。
其中,如图6所示,沿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延伸第四预设距离具体可为沿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且与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C1的方向偏离预设角度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预设距离而形成所述第四延伸段Y22。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或等于90度的角度。其中,所述第三延伸段Y21的长度与前述的第一延伸段Y11的长度可相同或不同,所述第四延伸段Y22的长度与前述的第二延伸段Y12的长度也可相同或不同。
即,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第二长边侧C2沿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平行的方向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侧延伸第一预设距离,然后朝一特定方向延伸第二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特定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向电子设备100的内侧偏离预设角度的方向,所述预设角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或等于90度的角度。
所述第四延伸段Y22可为弧形段,且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一侧,即,所述第四延伸段Y22可为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弯曲延伸。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以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以及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其中,当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以及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时,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以及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可相同,也可不同。例如,其中,可通过设置所述第四延伸段Y22的长度与前述的第二延伸段Y12的长度相同或不同,而使得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或不同。此外,还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的第二延伸段Y12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的第二延伸段Y12的相同或不同,而使得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短边端131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从所述第二长边侧C2延伸出的端部121a正对。其中,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为长条形,且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面积最大的面,也即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4的屏面平行,所述第三辐射体13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端部121a共面。
而如前所述的,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短边端131还为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K2的一端正对并耦合。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辐射体13的短边端131正对的端部121a,可为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K2的一端的从所述第二长边侧C2延伸出的端部121a。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1还包括第一馈源14以及第二馈源15,所述第一馈源14与所述第一馈电点K1连接,用于提供第一馈电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至少实现中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馈源15与所述第二馈电点K2连接,用于提供第二馈电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与所述第三辐射体13至少实现N78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如图1、图3所示,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三馈源16以及第三馈电点K3,所述第三馈电点K1位于所述第二辐射体12上,所述第三馈源16与所述第三馈电点K3连接,用于提供第三馈电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第四辐射分支122至少实现低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二馈电点K2与所述第三馈电点K3共点。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馈电点K2与所述第三馈电点K3为同一个馈电点,而通过连接不同的馈源而使得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与所述第三辐射体13至少实现N78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以及使得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第四辐射分支122至少实现低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其中,由于低频频段与N78频段没有重叠范围,因此,即使所述第二馈电点K2与所述第三馈电点K3共点,也不会对彼此造成干扰。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天线组件1还包括第一匹配电路17、第二匹配电路18以及匹配电路19,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7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点K1以及所述第一馈源14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的工作频段进行进一步的匹配调节,以实现更准确地工作在中高频段。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8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点K2以及所述第二馈源15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与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工作频段进行进一步的匹配调节,以实现更准确地在工作在N78频段。所述匹配电路19连接于所述第三馈电点K3以及所述第三馈源16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第四辐射分支122的工作频段进行进一步的匹配调节,以实现更准确地工作在低频频段。
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匹配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中所示的匹配电路M1可为第一匹配电路17、第二匹配电路18以及匹配电路19中的任一个。如图7所示,所述匹配电路M1包括多个匹配元件M11以及至少一个匹配开关SW1。其中,所述多个匹配元件M11中的至少一个串联有一匹配开关SW1,所述匹配开关SW1用于切换导通或断开状态,而调节工作频率。
其中,所述多个匹配元件M11可包括电感、电容等元件,且所述多个匹配元件M11并联电连接于对应的馈源以及馈电点之间。其中,当某一匹配元件M11与一匹配开关SW1串联时,所述匹配元件M11与该匹配开关SW1的串联支路与其他匹配元件M11或者其他串联支路并联电连接于对应的馈源以及馈电点之间。从而,通过切换所述匹配开关SW1的导通或断开状态,而可改变所述匹配电路M1中参与匹配调节的匹配元件M11的数量和/或类型,而可调节辐射体在对应的馈源的激励下的工作频率。其中,切换导通或断开状态的所述匹配开关SW1可为所述至少一个匹配开关SW1中的部分或全部。
其中,如图7所示,所述至少一个匹配开关SW1的数量少于所述多个匹配元件M11的数量。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匹配开关SW1的数量也可等于所述多个匹配元件M11的数量,即,每个匹配元件M11串联有一匹配开关SW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匹配开关SW1的数量等于所述多个匹配元件M11的数量时,切换所述匹配开关SW1的导通或断开状态后,至少有一个匹配开关SW1处于导通状态。
其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辐射体11还包括第一接地点G1,所述第一接地点G1位于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的远离所述第一馈电点K1的端部,所述第二辐射体12还包括第二接地点G2,所述第二接地点G2位于所述第四辐射122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K2的端部,所述第三辐射体13还包括第三接地点G3,所述第三接地点G3位于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远离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端部132。其中,所述端部132为前述的远离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另一短边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点K1、第一接地点G1位于所述第一辐射体11的朝向电子设备100的内侧面,所述第二馈电点K2、所述第三馈电点K3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点G2位于所述第二辐射体12的朝向电子设备100的内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馈源14、所述第二馈源15以及所述第三馈源16通过导电线、FPC、金属弹片、焊锡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馈电点K1、所述第二馈电点K2以及所述第三馈电点K3分别连接,其中,当所述天线组件1还包括前述的第一匹配电路17、第二匹配电路18以及匹配电路19时,为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7、第二匹配电路18以及匹配电路19通过导电线、FPC、金属弹片、焊锡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馈电点K1、所述第二馈电点K2以及所述第三馈电点K3分别连接。其中,第一接地点G1、第二接地点G2以及第三接地点G3也可通过导电线、FPC、金属弹片、焊锡等连接件与地连接而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馈源14、所述第二馈源15、所述第三馈源16、第一匹配电路17、第二匹配电路18以及匹配电路19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上。
其中,本申请中的地具体可为金属结构地或主板地。即,所述地可为金属结构加工形成的金属地结构,也可为所述电子设备100中的主板上的整机地,例如,所述主板上的地区域或者接地层。其中,所述主板即为前述的电路板3。其中,所述金属地结构可处于可被用户握持的位置,而在用户握持时连通至大地,实现整机的最终接地。其中,所述主板地最终也为与所述金属结构地连接,而实现最终的接地。
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00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低频、中高频以及N78频段的全覆盖,能够有效满足横屏游戏场景下的通信性能要求,且能够避免对中高频的影响,且能够有效减小辐射体的尺寸,而能够在当前电子设备100的狭小空间内实现较好的天线性能。
请参阅图8,为一参照天线组件通过仿真后得出的在低频、中高频以及N78频段的S参数以及总效率曲线图。其中,所述参照天线组件为未进行本申请的上述天线组件100的部分结构改进的天线组件,例如,所述参照天线组件的第一辐射分支、第二辐射分支以及所述第三辐射分支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均等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且等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框2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且与第三辐射分支耦合的金属部分,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辐射分支以及第二辐射分支对应的位置。
其中,图8示意出了参照天线组件的低频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S11-1,中高频的输入回波损耗S11-2,N78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S11-3,低频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1-1,中高频的系统总效率St1-2,N78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1-3。
从图8可以看出,参照天线组件的低频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S11-1大约为-6db,中高频的输入回波损耗S11-2大约为-4db,N78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S11-3大约为-10db。低频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1-1大约为-7.5db,在中高频的系统总效率St1-2大约为-8db,在N78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1-3大约为-4.2db。
请参阅图9,为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00通过仿真后得出的在低频、中高频以及N78频段的S参数以及总效率曲线图。其中,图9所示的S参数以及总效率曲线图为以图1-图4所示的天线组件1进行仿真得出的,即,以具有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以及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这一结构的天线组件100进行仿真得出的。
图9示意出了天线组件1的低频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S22-1,中高频的输入回波损耗S22-2,N78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S22-3,低频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2-1,中高频的系统总效率St2-2,N78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2-3。
从图9可以看出,所述天线组件1的低频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S22-1大约为-7db,中高频的输入回波损耗S22-2大约为-8db,N78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S11-3大约为-11.9db,而在3.5Ghz的输入回波损耗也大约仅为-8.7db。低频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2-1大约为-7db,在中高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2-2大约为-2.5db,在N78频段的系统总效率St2-3,特别的为在3.5Ghz处的系统总效率大约为-4.2db。
由此可见,相比参照天线组件,本申请的所述天线组件1在低频频段、中高频段以及N78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减小,而系统总效率都得到了提升或者保持大致不变。从而,有效地减小了输入回波损耗,提高了系统总效率。特别的,在中高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的下降非常明显,而中高频段的系统总效率的提升也非常明显,因此,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对中高频段的性能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其中,前述的低频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中高频的输入回波损耗,N78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均指的是在对应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的最小值,该最小值对应的频率为谐振频率。前述的低频频段的系统总效率,在中高频段的系统总效率,在N78频段的系统总效率均指的是在对应频段的系统总效率的最大值。
请参阅图10,为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1的S参数曲线的示意图。其中,图10中单独示意出了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1进行仿真得出的S参数曲线。
其中,图10示意出了5个输入回波损耗点P1-P5,该5个输入回波损耗点P1-P5对应的频率为所述天线11可工作在的工作模式下的谐振模式。如图10所示,输入回波损耗点P1,也即为中高频段的其中一个输入回波损耗最小值,对应的谐振频率为1.8Ghz(G赫兹),其为第一辐射分支111与第二辐射分支112形成的IFA(inverted F antenna,倒F天线)模式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其中,输入回波损耗点P2点,也为中高频段的其中一个输入回波损耗最小值,对应的谐振频率为2.6Ghz,其为由第二辐射分支112形成的单极子模式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输入回波损耗点P3点,为N78频段的其中一个输入回波损耗最小值,对应的谐振频率为3.5Ghz,其为由第三辐射分支121形成的单极子模式去耦合激励所述第三辐射体13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输入回波损耗点P4点,为低频段的输入回波损耗最小值,对应的谐振频率为0.73Ghz,其为由第三辐射分支121与第四辐射分支122形成的小loop或者左手模式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输入回波损耗点P5点,也为中高频段的其中一个输入回波损耗最小值,对应的谐振频率为2.2Ghz,其为由第二馈电点K2经过第四辐射分支122到第二接地点G2形成的1/2波长的loop模式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
由上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1可以实现从低频到高频的全频段覆盖。由上也可以看出,实际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还可用于支持中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其中,本申请中,所述低频段的谐振频率包括所述0.73Ghz,所述中高频段的谐振频率包括前述的1.8Ghz、2.2Ghz、2.6Ghz,所述N78频段的谐振频率包括3.5Ghz。
请参阅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100工作在1.8Ghz时的电流分布图。其中,如前所述的,1.8Ghz为第一辐射分支111与第二辐射分支112形成的IFA模式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如图11所示,天线组件100工作在1.8Ghz时的电流为从第一接地点G1流经所述第一辐射分支111并到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而到达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的远离所述第一馈电点K1的端部。其中,如图11所述,在第一辐射分支111与第二辐射分支112形成的IFA模式中,还将耦合激励出从第二馈电点K2流经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并到达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K2的端部的电流。
请参阅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100工作在2.6Ghz时的电流分布图。其中,如前所述的,其为由第二辐射分支112形成的单极子模式对应得到的谐振频率。如图12所示,天线组件100工作在2.6Ghz时的电流为从第一馈电点K1流经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直到到达所述第二辐射分支112的远离所述第一馈电点K1的端部。其中,如图12所述,在第二辐射分支112形成的单极子模式中,也将耦合激励出从第二馈电点K2流经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并到达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K2的端部的电流。
请参阅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100工作在3.5Ghz时的电流分布图。其中,如前所述的,其为由第三辐射分支121形成的单极子模式去耦合激励所述第三辐射体13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如图13所示,天线组件100工作在3.5Ghz时的电流包括了从第二馈电点K2流经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并到达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K2的端部的电流,还包括了从所述第三接地点G3流经所述第三辐射体13后到达所述第三辐射体13的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邻近的短边端131的电流。
请参阅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100工作在0.73Ghz时的电流分布图。其中,如前所述的,其为由第三辐射分支121与第四辐射分支122形成的小loop或者左手模式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如图14所示,天线组件100工作在0.73Ghz时的电流为从第二接地点G2流经所述第四辐射分支122并到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而到达所述第三辐射分支121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K2的端部。
请参阅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100工作在2.2Ghz时的电流分布图。其中,如前所述的,其为由第二馈电点K2经过第四辐射分支122到第二接地点G2形成的1/2波长的loop模式对应实现的谐振频率。如图15所示,天线组件100工作在2.2Ghz时的电流包括了沿着从所述第二接地点G2到第二馈电点K2的电流以及沿着从所述第二馈电点K2到所述第二接地点G2的电流,这两个双向电流。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图11-图15示意出的天线组件100为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4的一侧观看的俯视示意图,实际上所述电流经过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第四辐射分支122时,是流过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第三辐射分支121以及第四辐射分支122的面积最大的整个面的面电流,第一辐射分支111、第二辐射分支112、第三辐射分支121还包括延伸部时,也流过该延伸部的整个面。
其中,本申请的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天线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00以及电子设备,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低频、中高频以及N78频段的全覆盖,能够有效满足横屏游戏场景下的通信性能要求,且能够避免对中高频的影响,且能够有效减小辐射体的尺寸,而能够在当前电子设备100的狭小空间内实现较好的天线性能。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点分为了第一辐射分支以及第二辐射分支,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用于至少支持中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二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二馈电点分为了第三辐射分支以及第四辐射分支,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第二辐射分支邻近且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以及第四辐射分支用于至少支持低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邻近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耦合,以至少支持N78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三辐射体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以及第三辐射体为长条形,所述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三辐射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第二辐射分支、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也均为长条形,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第二辐射分支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二辐射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第二辐射分支中的至少一个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共面,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第二辐射分支、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的第一长边侧平齐,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第二辐射分支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长边侧沿着宽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二长边侧与所述第一长边侧为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第二辐射分支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长边侧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三辐射体所在侧延伸第一预设距离形成第一延伸段,然后再沿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的方向延伸第二预设距离形成第二延伸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共面,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第二辐射分支、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以及所述第四辐射分支的第一长边侧平齐,所述第三辐射分支在第二长边侧沿着宽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二长边侧与所述第一长边侧为相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分支在第二长边侧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三辐射体所在侧延伸第三预设距离形成第三延伸段,然后再沿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的方向延伸第四预设距离形成第四延伸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一馈源以及第二馈源,所述第一馈源与所述第一馈电点连接,用于提供第一馈电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二辐射分支至少实现中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馈源与所述第二馈电点连接,用于提供第二馈电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与所述第三辐射体至少实现N78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三馈源以及第三馈电点,所述第三馈电点位于所述第二辐射体上,所述第三馈源与所述第三馈电点连接,用于提供第三馈电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三辐射分支以及第四辐射分支至少实现低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电点与所述第三馈电点共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还包括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一接地点位于所述第一辐射分支的远离所述第一馈电点的端部,所述第二辐射体还包括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二接地点位于所述第四辐射分支的远离所述第二馈电点的端部,所述第三辐射体还包括第三接地点,所述第三接地点位于所述第三辐射体的远离所述第三辐射分支的端部。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框为金属边框,所述第一辐射体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金属边框通过开设缝隙而形成的两个金属边框段,所述第三辐射体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金属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框为非金属边框,所述第一辐射体以及所述第二辐射体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框中的金属段,所述第三辐射体为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金属体。
CN202211292771.3A 2022-10-21 2022-10-21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642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2771.3A CN115642390A (zh) 2022-10-21 2022-10-21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2771.3A CN115642390A (zh) 2022-10-21 2022-10-21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2390A true CN115642390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4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2771.3A Pending CN115642390A (zh) 2022-10-21 2022-10-21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23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1546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86812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機器
CN108346853B (zh) 天线装置
US7274334B2 (en) Stacked multi-resonator antenna
JP4283278B2 (ja) 二重帯域用の平面アンテナ
EP0829112B1 (en) Multiple band printed monopole antenna
EP1263083A2 (en) Inverted F-type antenna apparatus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inverted F-type apparatus
CN112928456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5312062A (ja) 小型アンテナ
US10700425B2 (en) Multi-feed antenna
JP6478510B2 (ja) アンテナ
JP2000252737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機
CN112825386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US20180287249A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598912B2 (en) Planar antenna structure
US11342669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JP7006495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11370847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078444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2838369B (zh) 天线模块
CN115642390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64968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8648132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731792B (zh) 具有雙頻天線的傳輸結構
TWI724737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