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9166A -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9166A
CN115639166A CN202211139966.4A CN202211139966A CN115639166A CN 115639166 A CN115639166 A CN 115639166A CN 202211139966 A CN202211139966 A CN 202211139966A CN 115639166 A CN115639166 A CN 115639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mospheric
engine
transmittance
jet flow
tail j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99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39166B (zh
Inventor
李益文
焦朝强
陈戈
李瑶
化为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2111399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91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9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9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39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9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光谱辐射计分别测量黑体的近距黑体辐射亮度、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计算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在发动机开车前和发动机开车后,分别采集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相关参数;计算开车前、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计算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本发明方法对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区域进行分段处理,测量每段内的大气相关参数,利用CART软件计算非均匀大气的透过率;采用试验测量和软件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得到的大气散射透过率和大气吸收透过率影响,获取高精度发动机尾喷流后的大气透过率。

Description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辐射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发动机尾喷流的红外辐射特征对于发动机隐身有重要作用,而发动机尾喷流发出的红外辐射到被探测系统接收到,需要经过大气的衰减,衰减的程度用大气透过率来衡量。大气透过率主要由大气吸收透过率、大气散射透过率以及气候条件综合因素所引起。在大气吸收透过率中,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汽的浓度以及大气的温度和压力。大气散射主要为气溶胶的散射影响。气候条件主要表现为当地以及当时的天气状况。
在《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第19期,欧阳艺的论文《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大气透过率的外场测试方法,该方法针对测试场条件下通过多段测量能够提高大气透过率测试的精度。但该测试方法是针对均匀平静大气进行测试,当发动机开车时,在发动机尾喷流处的近场区域为复杂气象环境,同时发动机尾喷流产生的辐射会混淆黑体的目标辐射,从而导致实验测量误差的出现,因此不能在发动机尾喷流后用试验测量的方法准确得到相应路径上的大气透过率。
在《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2年,第41卷第12期,魏合理的论文《通用大气辐射传输软件(CATR)及其应用》中对通用大气辐射传输计算软件进行介绍,该软件可用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的大气光谱透过率和大气背景辐射计算,通过测量当前静态大气条件下大气参数输入到软件当中,可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该软件经过实际的验证结果表明了其准确性,能满足均匀大气条件下的透过率计算。但当发动机工作时,尾喷流近场处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并改变尾喷流附近大气的温度以及气压,路径上的大气将不再为均匀大气,采用该软件无法直接进行非均匀大气的计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过程中存在的近场大气条件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测量误差较大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测量黑体辐射亮度
以标准黑体为辐射源,采用光谱辐射计分别测量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黑体的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步骤2,计算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
由步骤1得到的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通过普朗克公式联立计算得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X2内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
步骤3,采集大气相关参数
利用大气参数测量装置,在发动机开车前和发动机开车后,分别采集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相关参数,大气相关参数包括大气温度、大气压力、二氧化碳浓度、水汽相对湿度。
步骤4,计算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和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
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计算
依据步骤3测量得到的开车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各点处的大气温度T1、大气压力P1、二氧化碳浓度k1、水汽相对湿度h1,采用软件CART计算得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在开车前的大气透过率,即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2
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计算
依据步骤3测量得到的在开车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测量点的大气温度T3nθ、大气压力P3nθ、二氧化碳浓度k3nθ、水汽相对湿度h3nθ,采用软件CART计算得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在开车后的大气透过率,即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
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与测量点设置的密度相关,设置越多,计算结果越精确。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等于自端点开始至第m点位置相邻测量点两两之间大气透过率的乘积。
步骤5,计算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
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可以将大气透过率的影响因素分为大气吸收透过率以及大气散射透过率。因此,大气透过率可以表示为:
τ=τα·τs (5)
式(5)中,τ为大气透过率,τα为大气吸收透过率,τs为大气散射透过率。
依据式(5),将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2、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分别分解为:
τ1=τα1·τs1 (6)
τ2=τα2·τs2 (7)
τ=τα3θ·τs3θ (8)
式(6)中,τα1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吸收透过率、τs1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散射透过率;
式(7)中,τα2为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吸收透过率、τs2为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散射透过率;
式(8)中,τα3θ为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吸收透过率、τs3θ为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散射透过率。
由于τ1、τ2、τ分别为不同条件下的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大气透过率,因此,可以设定:
τα1=τα2 (9)
τs2=τs3θ (10)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τ’由式(11)计算得出:
τ'=τα3θ·τs1 (11)
联立式(6)至式(11),得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41
式(12)为修正的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即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
上述的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
在发动机开车前,将黑体置于发动机尾喷口处,黑体辐射面与发动机喷口相背。
首先,测量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使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的距离为X1,X1=0.05m~0.20m;调节光谱辐射计的镜头方位角度,使黑体辐射面充满光谱辐射计视场;黑体温度由环境温度逐渐升高,黑体温度升高至T1,T1=100℃~200℃,黑体温度T1达到稳定时,利用光谱辐射计采集黑体的辐射亮度,即为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
其次,测量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保持黑体位置与温度不变,移动光谱辐射计,使得黑体辐射面与光谱辐射计之间的距离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X2,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距离,X2=100m~200m;调节光谱辐射计的镜头方位角度,使黑体辐射面充满光谱辐射计视场,利用光谱辐射计采集黑体的光谱辐射亮度,即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得到,黑体温度T1时,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以及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上述的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
由普朗克公式可得,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42
式(1)中,a1、a2为辐射常数,a1=3.7415×108W·μm/m2、a2=1.43879×104μm·K;ε为黑体的发射率,T1为黑体的温度,λ为波长,λ1为波段的最小值为3μm、λ2为波段的最大值为5μm。τx1为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之间为近距X1时的大气透过率,即实测近距大气透过率,τx1=1。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51
式(2)中,τx2为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之间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X2时的大气透过率,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大气透过率,亦即尾喷流近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
式(1)、式(2)联立可得: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52
将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τx2称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记为τ1,即: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53
得到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即为通过辐射亮度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
上述的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使用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采集大气相关参数,m=4~8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设置以发动机喷口中心为端点,以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边界点为范围,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连线为直线,直线的延长线穿过发动机喷口中心,即穿过端点,第m台位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边界点上。自端点位置的大气参数测量装置开始进行编号,编号分别为第1台、第2台、第3台、…、第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连线与发动机尾喷流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θ,θ=0~90°。
将第1台、第2台、第3台、…、第m台测量的大气相关参数分别按不同下标区分,下标依次记为nθ,其中,n=1,2,3,...,m。
发动机开车前,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采集的大气相关参数分别记为:大气温度T2、大气压力P2、二氧化碳浓度k2、水汽相对湿度h2
发动机开车并稳定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相关参数与喷口至尾喷流近场边界点连线和尾喷流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θ相关,自喷口开始至尾喷流近场边界点在θ角直线上各测量点的大气相关参数分别记为大气温度T3nθ、大气压力P3nθ、二氧化碳浓度k3nθ、水汽相对湿度h3n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对发动机尾喷流后的近场区域进行分段处理,使用大气参数测量装置测量得到每段内的二氧化碳、水汽、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这些大气参数,从而使得大气透过率软件可以计算非均匀大气的透过率,该处理方法适用于发动机尾喷流后的大气透过率计算。
本发明方法,针对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参数变化剧烈,大气条件复杂,大气透过率测量以及计算困难的问题,提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针对发动机开车时无法在尾喷流处放置黑体进行试验测量得到大气透过率,提出一方面开车前对黑体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正常大气时的透过率,另一方面测量得到发动机开车前后的大气相关参数从而计算得到相应的大气透过率。通过试验测量和软件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实验测量得出大气散射和气候的衰减影响,利用测量大气参数使用软件进行计算的方法得到大气吸收的影响,将这两部分的影响综合起来,从而获取高精度发动机尾喷流后的大气透过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测量黑体辐射亮度
以标准黑体为辐射源,采用光谱辐射计分别测量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黑体的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发动机开车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为均匀分布,其大气参数与所处位置无关;发动机开车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受发动机尾喷流影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各处的大气参数与所处位置相关,大气参数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在发动机开车前,将黑体置于发动机尾喷口处,黑体辐射面与发动机喷口相背。
首先,测量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使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的距离为X1,X1=0.05m~0.20m;调节光谱辐射计的镜头方位角度,使黑体辐射面充满光谱辐射计视场;黑体温度由环境温度逐渐升高,黑体温度升高至T1,T1=100℃~200℃,黑体温度T1达到稳定时,利用光谱辐射计采集黑体的辐射亮度,即为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
其次,测量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保持黑体位置与温度不变,移动光谱辐射计,使得黑体辐射面与光谱辐射计之间的距离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X2,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距离,X2=100m~200m;调节光谱辐射计的镜头方位角度,使黑体辐射面充满光谱辐射计视场,利用光谱辐射计采集黑体的光谱辐射亮度,即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得到,黑体温度T1时,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以及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步骤2,计算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
由步骤1得到的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通过普朗克公式联立计算得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X2内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
由普朗克公式可得,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71
式(1)中,a1、a2为辐射常数,a1=3.7415×108W·μm/m2、a2=1.43879×104μm·K;ε为黑体的发射率,T1为黑体的温度,λ为波长,λ1为波段的最小值为3μm、λ2为波段的最大值为5μm。τx1为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之间为近距X1时的大气透过率,即实测近距大气透过率,τx1=1。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72
式(2)中,τx2为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之间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X2时的大气透过率,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大气透过率,亦即尾喷流近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
式(1)、式(2)联立可得: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73
将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τx2称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记为τ1,即: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081
得到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即为通过辐射亮度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
步骤3,采集大气相关参数
利用大气参数测量装置,在发动机开车前和发动机开车后,分别采集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相关参数,大气相关参数包括大气温度、大气压力、二氧化碳浓度、水汽相对湿度。
使用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采集大气相关参数,m=4~8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设置以发动机喷口中心为端点,以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边界点为范围,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连线为直线,直线的延长线穿过发动机喷口中心,即穿过端点,第m台位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边界点上。自端点位置的大气参数测量装置开始进行编号,编号分别为第1台、第2台、第3台、…、第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连线与发动机尾喷流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θ,θ=0~90°。
将第1台、第2台、第3台、…、第m台测量的大气相关参数分别按不同下标区分,下标依次记为nθ,其中,n=1,2,3,...,m。
发动机开车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各点处的大气相关参数为均匀分布,即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采集的大气温度相同、大气压力相同、二氧化碳浓度相同、水汽相对湿度相同,分别记为:大气温度T2、大气压力P2、二氧化碳浓度k2、水汽相对湿度h2
发动机开车并稳定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相关参数在不同位置为非均匀分布,但是,自喷口至尾喷流近场边界点直线上相同距离路径上的大气参数,仅与喷口至尾喷流近场边界点连线和尾喷流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θ相关,即在某一夹角θ的直线上,在距喷口相同距离内,其大气相关参数相同,同理,其路径上的大气透过率也相同。自喷口开始至尾喷流近场边界点在θ角直线上各测量点的大气相关参数分别记为大气温度T3nθ、大气压力P3nθ、二氧化碳浓度k3nθ、水汽相对湿度h3nθ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X<sub>1</sub>/m 0.05 0.10 0.20
T<sub>1</sub>/℃ 100 150 200
X<sub>2</sub>/m 100 150 200
m/个 4 6 8
θ/° 0 30 90
步骤4,计算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和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
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计算
依据步骤3测量得到的开车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各点处的大气温度T1、大气压力P1、二氧化碳浓度k1、水汽相对湿度h1,采用软件CART计算得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在开车前的大气透过率,即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2
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计算
依据步骤3测量得到的在开车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测量点的大气温度T3nθ、大气压力P3nθ、二氧化碳浓度k3nθ、水汽相对湿度h3nθ,采用软件CART计算得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在开车后的大气透过率,即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
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与测量点设置的密度相关,设置越多,计算结果越精确。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等于自端点开始至第m点位置相邻测量点两两之间大气透过率的乘积。
步骤5,计算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
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可以将大气透过率的影响因素分为大气吸收透过率以及大气散射透过率。因此,大气透过率可以表示为:
τ=τα·τs (5)
式(5)中,τ为大气透过率,τα为大气吸收透过率,τs为大气散射透过率。
依据式(5),将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2、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分别分解为:
τ1=τα1·τs1 (6)
τ2=τα2·τs2 (7)
τ=τα3θ·τs3θ (8)
式(6)中,τα1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吸收透过率、τs1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散射透过率;
式(7)中,τα2为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吸收透过率、τs2为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散射透过率;
式(8)中,τα3θ为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吸收透过率、τs3θ为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散射透过率。
由于τ1、τ2、τ分别为不同条件下的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大气透过率,因此,可以设定:
τα1=τα2 (9)
τs2=τs3θ (10)
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与测量点设置的数量相关,测量点设置越多,计算得到的τ越精确。τ的值与其真实值的差值主要在于气溶胶的散射,τs1反映了真实大气环境下大气散射透过率,τα3θ反映了发动机开车后大气参数变化引起的大气吸收透过率。将两者组合起来,按式(11)对τ进行修正,得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τ’。
τ'=τα3θ·τs1 (11)
联立式(6)至式(11),得到:
Figure BDA0003853188350000101
式(12)为修正的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即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

Claims (4)

1.一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测量黑体辐射亮度:
以标准黑体为辐射源,采用光谱辐射计分别测量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黑体的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步骤2,计算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
由步骤1得到的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通过普朗克公式联立计算得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X2内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
步骤3,采集大气相关参数:
利用大气参数测量装置,在发动机开车前和发动机开车后,分别采集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相关参数,大气相关参数包括大气温度、大气压力、二氧化碳浓度、水汽相对湿度;
步骤4,计算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和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
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计算:
依据步骤3测量得到的开车前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各点处的大气温度T1、大气压力P1、二氧化碳浓度k1、水汽相对湿度h1,采用软件CART计算得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在开车前的大气透过率,即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2
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计算:
依据步骤3测量得到的在开车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测量点的大气温度T3nθ、大气压力P3nθ、二氧化碳浓度k3nθ、水汽相对湿度h3nθ,采用软件CART计算得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在开车后的大气透过率,即为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
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等于自端点开始至第m点位置相邻测量点两两之间大气透过率的乘积;
步骤5,计算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
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可以将大气透过率的影响因素分为大气吸收透过率以及大气散射透过率;因此,大气透过率可以表示为:
τ=τα·τs (5)
式(5)中,τ为大气透过率,τα为大气吸收透过率,τs为大气散射透过率;
依据式(5),将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2、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透过率τ分别分解为:
τ1=τα1·τs1 (6)
τ2=τα2·τs2 (7)
τ=τα3θ·τs3θ (8)
式(6)中,τα1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吸收透过率、τs1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散射透过率;
式(7)中,τα2为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吸收透过率、τs2为开车前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散射透过率;
式(8)中,τα3θ为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吸收透过率、τs3θ为开车后测量大气相关参数大气散射透过率;
由于τ1、τ2、τ分别为不同条件下的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大气透过率,因此,可以设定:
τα1=τα2 (9)
τs2=τs3θ (10)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τ’由式(11)计算得出:
τ'=τα3θ·τs1 (11)
联立式(6)至式(11),得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8531883400000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
在发动机开车前,将黑体置于发动机尾喷口处,黑体辐射面与发动机喷口相背;
首先,测量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使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的距离为X1,X1=0.05m~0.20m;调节光谱辐射计的镜头方位角度,使黑体辐射面充满光谱辐射计视场;黑体温度由环境温度逐渐升高,黑体温度升高至T1,T1=100℃~200℃,黑体温度T1达到稳定时,利用光谱辐射计采集黑体的辐射亮度,即为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
其次,测量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保持黑体位置与温度不变,移动光谱辐射计,使得黑体辐射面与光谱辐射计之间的距离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X2,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距离,X2=100m~200m;调节光谱辐射计的镜头方位角度,使黑体辐射面充满光谱辐射计视场,利用光谱辐射计采集黑体的光谱辐射亮度,即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得到,黑体温度T1时,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以及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
由普朗克公式可得,近距黑体辐射亮度L1和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黑体辐射亮度L2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853188340000032
式(1)中,a1、a2为辐射常数,a1=3.7415×108W·μm/m2、a2=1.43879×104μm·K;ε为黑体的发射率,T1为黑体的温度,λ为波长,λ1为波段的最小值为3μm、λ2为波段的最大值为5μm;τx1为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之间为近距X1时的大气透过率,即实测近距大气透过率,τx1=1;
Figure FDA0003853188340000041
式(2)中,τx2为光谱辐射计至黑体辐射面之间为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距离X2时的大气透过率,即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大气透过率,亦即尾喷流近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
式(1)、式(2)联立可得:
Figure FDA0003853188340000042
将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τx2称为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记为τ1,即:
Figure FDA0003853188340000043
得到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即为通过辐射亮度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喷口中心点到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边界点之间的实测辐射亮度大气透过率τ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使用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采集大气相关参数,m=4~8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设置以发动机喷口中心为端点,以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边界点为范围,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连线为直线,直线的延长线穿过发动机喷口中心,即穿过端点,第m台位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边界点上;自端点位置的大气参数测量装置开始进行编号,编号分别为第1台、第2台、第3台、…、第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的连线与发动机尾喷流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θ,θ=0~90°;
将第1台、第2台、第3台、…、第m台测量的大气相关参数分别按不同下标区分,下标依次记为nθ,其中,n=1,2,3,...,m;
发动机开车前,m台大气参数测量装置采集的大气相关参数分别记为:大气温度T2、大气压力P2、二氧化碳浓度k2、水汽相对湿度h2
发动机开车并稳定后,发动机尾喷流近场范围内的大气相关参数与喷口至尾喷流近场边界点连线和尾喷流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θ相关,自喷口开始至尾喷流近场边界点在θ角直线上各测量点的大气相关参数分别记为大气温度T3nθ、大气压力P3nθ、二氧化碳浓度k3nθ、水汽相对湿度h3nθ
CN202211139966.4A 2022-09-19 2022-09-19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Active CN1156391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9966.4A CN115639166B (zh) 2022-09-19 2022-09-19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9966.4A CN115639166B (zh) 2022-09-19 2022-09-19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9166A true CN115639166A (zh) 2023-01-24
CN115639166B CN115639166B (zh) 2024-05-17

Family

ID=8494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9966.4A Active CN115639166B (zh) 2022-09-19 2022-09-19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916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49113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Raytheon Company Characterization of absolute spectral radiance of an unknown ir source
CN108375554A (zh) * 2018-02-23 2018-08-07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水平红外大气光谱透过率评估方法
CN109655161A (zh) * 2018-11-15 2019-04-19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目标红外积分辐射强度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4459616A (zh) * 2021-12-25 2022-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光谱辐射计视场响应非均匀性标定方法
CN114859968A (zh) * 2022-04-26 2022-08-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波段伪装特征数据采集的航线规划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49113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Raytheon Company Characterization of absolute spectral radiance of an unknown ir source
CN108375554A (zh) * 2018-02-23 2018-08-07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水平红外大气光谱透过率评估方法
CN109655161A (zh) * 2018-11-15 2019-04-19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目标红外积分辐射强度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4459616A (zh) * 2021-12-25 2022-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光谱辐射计视场响应非均匀性标定方法
CN114859968A (zh) * 2022-04-26 2022-08-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波段伪装特征数据采集的航线规划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凯凯;王浩;许帆;张锐娟;王海风;: "光谱仪在发动机红外隐身测评中的应用研究", 激光与红外, no. 08, 20 August 2020 (2020-08-20) *
蔺建英;陈克坚;蔺雨昕;姚源;: "海面导弹中波红外辐射计算", 电光与控制, no. 12, 1 December 2012 (2012-12-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9166B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0770B (zh) 一种多气体检测的红外气体传感器
CN106441586B (zh) 基于温湿度自动补偿的红外带电检测装置及其补偿方法
CN106768814B (zh) 高速列车模型在声学风洞内的远场噪声测量方法
TWI712781B (zh) 氣體吸收光譜量測系統及其量測方法
CN107631993B (zh) 一种基于水汽残差谱分析的红外光谱识别方法
CN112964662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高温燃气浓度及温度测量方法
CN109655161B (zh)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目标红外积分辐射强度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0109149B (zh) 一种激光雷达低层消光系数廓线校正方法
WO2023123180A1 (zh) 一种高焓激波风洞参数诊断方法和系统
CN109696417A (zh) 一种基于气体吸收光谱的谱线参数的测量系统
CN115639166A (zh) 发动机尾喷流近场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CN108680534B (zh) 基于中波红外反射率基准的光学通道在轨定标验证方法
CN108120510A (zh) 一种光学遥感器基于反射镜阵列的在轨绝对辐射定标方法
CN107247024B (zh) 一种导弹尾焰辐射强度探测的大气修正方法
US3026413A (en) Determining the range of an infra-red source with respect to a point
CN117871026A (zh) 一种高焓流场辐射热流试验系统和方法
Shimada et al.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ocean color version-3 product from ADEOS OCTS
Geiko et al. Detection of concentration small gas components of atmosphere by DOAS method
CN113433530A (zh) 一种水汽测量拉曼激光雷达系统标定装置及方法
CN110987191B (zh) 一种多光谱噪声等效温差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5373671B (zh) 基于随机Mulkums带模式的氧分子带平均吸收率计算方法
CN114459616B (zh) 光谱辐射计视场响应非均匀性标定方法
CN103822892A (zh)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
CN111398179B (zh) 针对gf-aius掩星探测基于查找表的切高校正方法
CN114047161A (zh) 激光器发射波长的自诊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