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8501A -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8501A
CN115638501A CN202211362616.4A CN202211362616A CN115638501A CN 115638501 A CN115638501 A CN 115638501A CN 202211362616 A CN202211362616 A CN 202211362616A CN 115638501 A CN115638501 A CN 115638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air conditioner
oxygen enrichment
air
condens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626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庆浩
李冬
栾宇婷
郝世龙
王宁
劳春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626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85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8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8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空调中冷凝水影响室内氧浓度调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空调包括富氧组件和压力调节件,压力调节件用于调节富氧组件中的压力;该冷凝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富氧组件内的冷凝水引流至室外;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运行制氧模式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获取氧气的流量;根据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大小关系,选择性地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待制氧模式结束后,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二预设时间的第二排空处理。本发明的处理方法能够在有效去除冷凝水的同时,实现室内氧浓度的调节,提高了空调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室内环境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室内空调不流通,空调长时间开启会导致室内氧浓度降低,可能会导致室内人员身体不适,尤其对室内老年人、孩童和病人的影响较为严重。
现有设备中,可以直接使用供氧设备来提高室内氧浓度,但供氧设备价格昂贵且功能单一。
或者在空调系统中增加供氧组件来提高室内氧浓度。供氧组件可以采用富氧膜结构,但富氧膜结构在使用时会受到冷凝水的影响,导致氧气富集效率低,同时也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能,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空调中冷凝水影响室内氧浓度调节的问题。
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富氧组件和压力调节件,所述富氧组件上至少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压力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的下游管路上,所述压力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富氧组件中的压力,以在压力作用下,使的流经所述富氧组件的空气中的不同气体分离;该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所述富氧组件内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引流至室外;
所述第一排空处理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富氧组件运行制氧模式,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其中,所述氧气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输入至室内;
获取所述第一出口中氧气的流量;
根据所述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大小关系,选择性地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所述第一排空处理;
待所述制氧模式结束后,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二预设时间的第二排空处理。
在上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富氧组件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中空管状纤维膜;
“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的操作中包括:
调整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最大,使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满足预设条件,以将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中的所述冷凝水引流至室外。
在上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沿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中气流运动方向,所述冷凝水在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的上游压力与下游压力满足以下公式:
F>F+F0
其中,F为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中气流的输入压强Pin与该中空管状纤维膜的横截面S的乘积;F为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中气流的输出压强Pout与该中空管状纤维膜的横截面S的乘积;F0为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组中膜丝对所述冷凝水沿气流运动方向的阻力。
在上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控制所述富氧组件运行制氧模式”的操作中,包括:
控制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以使通过所述富氧组件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其中,所述氮气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引流至室外。
在上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控制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以使通过所述富氧组件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的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以使通过所述富氧组件内维持预设压力范围,从而使通过所述富氧组件的空调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其中,所述预设压力范围为0.1Mpa~0.8Mpa。
在上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的下游管路上;
“获取所述第一出口中所述氧气的流量”的步骤中,包括:
利用所述流量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出口中所述氧气的流量。
在上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大小关系,选择性地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所述第一排空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当所述流量小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下限时,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三预设时间的所述第一排空处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相同或不同。
在上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还包括气体处理单元,所述气体处理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处理;
“待所述制氧模式结束后,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二预设时间的第二排空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待所述制氧模式结束后,运行所述气体处理单元,并调整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最大。
在上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还包括初级过滤单元,所述初级过滤单元与所述气体处理单元连通,并位于所述气体处理单元的上游;
“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所述富氧组件内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引流至室外”的步骤之前,所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初级过滤单元对空气进行初级过滤;
通过所述气体处理单元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压缩处理;
经压缩处理后的空气被输入至所述富氧组件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中,先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富氧组件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二出口引流至室外,降低冷凝水对富氧组件制氧模式中制氧的影响;而后,控制富氧组件运行制氧模式,使得经过富氧组件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并将氧气引导至室内;同时,在制氧阶段根据氧气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大小关系,选择性地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最后,待制氧模式结束后,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二排空处理。通过上述步骤的实施,可以在有效去除富氧组件中冷凝水的同时,快速实现对室内氧浓度的调整,从而消除冷凝水对氧浓度调节的影响,有效降低空调能耗,提高了空调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中富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中氧气产生的判断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中的中空管状纤维膜中存在冷凝水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富氧组件;2、压力调节件;3、初级过滤单元;4、其他处理单元;5、流量传感器;6、氧浓度传感器;11、壳体;12、中空管状纤维膜;111、进气口;112、第一出口;113、第二出口;
10、空调器;101、控制器;1011、存储器;1012、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中包括富氧组件1和压力调节件2。富氧组件1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中的多个中空管状纤维膜12。其中,多个中空管状纤维膜12阵列排布在壳体11中。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为内部中空结构,壳体11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长方体、圆柱或椭圆体等。壳体11上设置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口111,以及,在壳体11上至少设置有第一出口112和第二出口113。
在一个示例中,进气口111可以设置在壳体11的顶面上。其中,在进气口111的上游管路中设置有初级过滤单元3和气体处理单元4。初级过滤单元3用于对进入壳体11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级过滤单元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初级空气滤芯,其中,在初级空气滤芯的上游管路中还可以设置温湿度传感器,以便于监测进入壳体11中的空气的温湿度。
气体处理单元4设置在初级过滤单元3和进气口111之间的管路上,该气体处理单元4用于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压缩处理。其中,气体处理单元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压缩机或压缩泵等。
第二出口113可以设置在壳体11的底面上,并与进气口111相对设置,该第二出口113用于引导氮气或者冷凝水至室外。第一出口112可以设置在壳体11的旁侧壁上,用于将富氧组件产生的氧气或富氧空气引导至室内,以调节室内的氧浓度。
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当经过压缩的热空气通过进气口111进入壳体11后,由于壳体11内的温度低于热空气的温度,因此,会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析出冷凝水。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二出口113排至富氧组件1外。
多个中空管状纤维膜12阵列排布在壳体11内。其中,多个中空管状纤维膜12可以是成矩形阵列排布,或者,呈圆周阵列排布。
压力调节件2设置在第二出口113的下游管路上。该压力调节件2用于调节富氧组件1中的压力。具体地,压力调节件2用于调节壳体11内的压力。在一些示例中,压力调节件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背压阀等。其中,当背压阀的开度调整至最大时,第一出口112的端侧没有压力,空气可以从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进气端进入,并从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另一端流出。而当背压阀的开度小于最大开度时,此时,第一出口112的下游管路中的气体流量减小,使得壳体11内的压力升高,空气中的氧气从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溢出,并形成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从第一出口112中流出,并被输送至室内,以调节室内的氧浓度。而空气中的氮气则直接沿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从第二出口113中排出,并最终通过背压阀后被引导至室外。
为了获取第一出口112中富氧空气的流量,在第一出口112的下游管路中设置有流量传感器5。以及,在流量传感器5的下游管路中可以设置有氧浓度传感器6,利用氧浓度传感器6对富氧空气中的氧浓度进行监测,以便于室内人员对室内氧浓度进行监测和控制。
其中,本示例中各个部件之间的管路均为连接管道。
本实施例的空调中,过滤后的空气输送至气体处理单元4,被气体处理单元4压缩成热空气。而后,热空气通过连接管道进入壳体11中,由于壳体11中的温度低于热空气的温度,使的热空气中的水分被析出并形成冷凝水,其中,冷凝水可以被引导至室外。而经过冷凝后的空气进入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在压力调节件2的调节作用下,通过控制富氧组件1内的压力,使得空气中的氧气被分离出来。最后,氮气通过第二出口113输送至室外,氧气通过第一出口112输送至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实现对室内氧浓度的调节以及对冷凝水的排放,进而实现了空调的自清洁过程,消除了冷凝水对氧浓度调节的影响,提高了空调的体验感。
由于本发明的空调中仅需要中空管状纤维膜12和背压阀的配合,就能实现室内氧浓度调节以及冷凝水排放的过程,从而有效降低了空调的能耗。同时,该空调中用于氧浓度调节和冷凝水排放的结构组成简单,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其可以集成在空调中,或者其他家电产品中,比如净化器或冷风扇等。又或者,其也可以在用户室内直接安装,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二出口113排至室外,其中,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的冷凝水排至室外的过程在下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阐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该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富氧组件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二出口引流至室外。
步骤S200:第一排空处理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富氧组件运行制氧模式,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其中,氧气通过第一出口输入至室内。
步骤S300:获取第一出口中氧气的流量。
步骤S400:根据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大小关系,选择性地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
步骤S500:待制氧模式结束后,对富氧组件执行第二预设时间的第二排空处理。
参照图5并结合图4所示,空调停机过程中,在富氧组件1内可能会存在冷凝水,因此,在空调启动之前,需要将富氧组件1中的冷凝水去除,以消除冷凝水对氧浓度调节的影响。因此,在步骤S100中,在空调启动之前,先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富氧组件1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二出口113引流至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空处理可以是利用压力将冷凝水去除,比如,利用背压阀(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而控制冷凝水的排放。或者,将壳体11沿竖直方向设置,进气口111设置在壳体11的顶面上,第二出口113设置在壳体11的底面上,以利用冷凝水自身的重力作用,并施加压力,从而将冷凝水排至富氧组件1外。
在步骤S200中,当第一排空处理运行第一预设时间T1后,控制富氧组件1运行制氧模式,以使经过富氧组件1的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分离出来后的氧气通过第一出口112输入至室内,以增加并调节室内的氧浓度。其中,第一预设时间T1可以根据富氧组件1的具体结构、规格尺寸或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布置方式而灵活设定,比如,第一预设时间T1可以为10s或20s等,或者,第一预设时间T1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步骤S300中,可以通过第一出口112下游管路中设置的流量传感器5获取第一出口112中氧气的流量。同时,可以在流量传感器5的下游管路中设置氧浓度传感器6,以利用氧浓度传感器6对第一出口112中氧气的浓度进行监测,方便室内人员对室内空气中的氧浓度进行监测和控制。
在步骤S400中,在获取了第一出口112中氧气的流量后,将该氧气的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进行对比。当氧气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上限时,表明富氧组件1中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的冷凝水的含量较少,此时不用对富氧组件1进行第一排空处理。而当氧气的流量小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下限时,表面富氧组件1中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的冷凝水的含量较多,且冷凝水已经对空气中氧气分离产生了影响,此时,需要对富氧组件1进行第一排空处理。其中,本步骤中,在对富氧组件1进行第一排空处理过程中,可以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三预设时间T3的第一排空处理。其中,第三预设时间T3与第一预设时间T1可以相同,或者,第三预设时间T3与第一预设时间T1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预设时间T3可以根据富氧组件1的具体结构、规格尺寸或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布置方式而灵活设定,比如,第三预设时间T3可以为10s或20s等,或者,第三预设时间T3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步骤S500中,当室内氧气浓度达到预设浓度范围时,可以停止制氧模式。其中,预设浓度范围的下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26%,预设阈值范围的上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0%。而当制氧模式停止之后,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二预设时间T2的第二排空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时间T2可以根据富氧组件1的具体结构、规格尺寸或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布置方式而灵活设定,比如,第二预设时间T2可以为15s或25s等,或者,第二预设时间T2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排空处理可以包括:控制气体处理单元4启动,并将压力调节件2的开度调整至最大,并运行第二预设时间T2,以将富氧组件1中的冷凝水全部排至室外,有效防止下次启动时因富氧组件1内存在冷凝水而对富氧组件1的制氧模式产生影响,同时,提高富氧组件1的使用周期。
本实施例中,先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富氧组件1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二出口113引流至室外,降低冷凝水对富氧组件1制氧模式中制氧的影响;而后,控制富氧组件1运行制氧模式,使得经过富氧组件1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并将氧气引导至室内;同时,在制氧阶段根据氧气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大小关系,选择性地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一排空处理;最后,待制氧模式结束后,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二排空处理。通过上述步骤的实施,可以在有效去除富氧组件1中冷凝水的同时,快速实现对室内氧浓度的调整,从而消除冷凝水对氧浓度调节的影响,有效降低空调能耗,提高了空调的体验感。
参照图4所示,为了降低空调开启时因富氧组件1中可能存在有冷凝水而对制氧的影响,在空调开启后,先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一排空处理。其中,第一排空处理可以包括:控制气体处理单元4启动,并调整压力调节件2的开度至最大,即,将背压阀的开度调整至最大,以使得中空管状纤维膜12满足预设条件,从而将关机阶段中富氧组件1中的冷凝水引流至室外,以降低冷凝水对制氧模式的影响,保证并提高富氧组件1的使用周期。
参照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条件为:沿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气流运动方向,冷凝水在中空管状纤维膜的上游压力与下游压力满足以下公式:F>F+F0,其中,F为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气流的输入压强Pin与该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横截面S的乘积;F为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气流的输出压强Pout与该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横截面S的乘积;F0为中空管状纤维膜组12中膜丝对冷凝水沿气流运动方向的阻力。即:Pin*S>Pout*S+F0。
也就是说,冷凝水在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上游的压力大于冷凝水在中空管状纤维膜12的下游的压力和冷凝水在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移动的阻力之和。
待第一排空处理运行第一预设时间T1后,控制富氧组件1运行制氧模式。在制氧模式中,控制压力调节件2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以使通过富氧组件1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氧气通过第一出口112输送至室内,以便于室内人员对室内氧气的浓度进行调控,而氮气则通过第二出口113被引流至室外。
其中,在控制压力调节件2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压力调节阀2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以使富氧组件1内维持预设压力范围。其中,压力调节件2的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富氧组件1内的所需压力进行灵活控制,而富氧组件1内的预设压力范围为0.1Mpa~0.8Mpa。具体地,可以在壳体11上设置压力表(图中未示出),通过压力表即时显示壳体11内的压力,进而调整并控制压力调节件2的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富氧组件1内的预设压力范围内,随着其内部压力的增加,从第一出口112流出的氧气的含量从23%~43%之间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一出口112中氧气的流量为XL/min。预设流量阈值范围为AL/min~BL/min,其中,AL/min为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下限,BL/min为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上限。在一个示例中,AL/min优选设定为1L/min。
制氧模式中,随着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氧气的不断产生,使得壳体11内的冷凝水不断增加,冷凝水逐渐填充至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的部分结构中,使得从第一出口112中输送出的氧气的浓度不断下降,直至氧气的流量XL/min<ALmin。
当第一出口112中流出的氧气的流量小于1L/min时,即,氧气的流量小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下限,此时,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三预设时间T3的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富氧组件1中的冷凝水全部去除,消除冷凝水对氧浓度调节的影响,从而提高空调的体验感。
参照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富氧组件1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富氧组件1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二出口113应力至室外的步骤之前,该发明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初级过滤单元对空气进行初级过滤。
步骤S20:通过气体处理单元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压缩处理。
步骤S30:经压缩出口后的空气被输入至富氧组件中。
在步骤S10中,可以通过进气口111的上游管路中的初级过滤单元3对空气进行初步过滤。其中,初级过滤单元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初级空气滤芯等。为了便于监测进入富氧
Figure BDA0003922577400000111
1的空气中的温湿度,还可以在初级过滤单元3的上游管路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
在步骤S20中,可以通过在初级过滤单元3和进气口11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的气体处理单元4,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压缩处理。其中,气体处理单元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压缩机或压缩泵等。
在步骤S30中,经过压缩后的空气的温度将有所升高,以形成热空气,同时,利用压缩机或压缩泵将热空气通过进气口111输送至富氧组件1内。
本实施例中,先对空气进行湿度监测,并进行过滤处理,降低空气中的杂质,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堵塞中空管状纤维膜12中膜丝。再将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压缩处理,形成压缩状态的热空气,以便于后续在壳体11内进行冷凝过程,在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的同时,降低冷凝水对氧浓度调整的影响,以有效保证并提高空调的使用周期。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一示例性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其中,空调器10包括控制器101,控制器101包括存储器1011和与存储器1011连接的处理器1012。存储器1011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至少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
处理器1012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1011中存储的程序。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压力调节件2和富氧组件1的配合,在有效去除冷凝室内冷凝水的同时,调节室内空气的氧浓度含量,从而消除冷凝水对氧浓度的调节的影响,提高了空调的体验感。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富氧组件和压力调节件,所述富氧组件上至少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压力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的下游管路上,所述压力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富氧组件中的压力,以在压力作用下,使的流经所述富氧组件的空气中的不同气体分离;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包括:
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所述富氧组件内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引流至室外;
所述第一排空处理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富氧组件运行制氧模式,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其中,所述氧气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输入至室内;
获取所述第一出口中氧气的流量;
根据所述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大小关系,选择性地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所述第一排空处理;
待所述制氧模式结束后,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二预设时间的第二排空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组件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中空管状纤维膜;
“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的操作中包括:
调整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最大,使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满足预设条件,以将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中的所述冷凝水引流至室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沿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中气流运动方向,所述冷凝水在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的上游压力与下游压力满足以下公式:
F>F+F0
其中,F为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中气流的输入压强Pin与该中空管状纤维膜的横截面S的乘积;F为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中气流的输出压强Pout与该中空管状纤维膜的横截面S的乘积;F0为所述中空管状纤维膜组中膜丝对所述冷凝水沿气流运动方向的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富氧组件运行制氧模式”的操作中,包括:
控制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以使通过所述富氧组件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其中,所述氮气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引流至室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以使通过所述富氧组件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的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预设范围内,以使通过所述富氧组件内维持预设压力范围,从而使通过所述富氧组件的空调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其中,所述预设压力范围为0.1Mpa~0.8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的下游管路上;
“获取所述第一出口中所述氧气的流量”的步骤中,包括:
利用所述流量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出口中所述氧气的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大小关系,选择性地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所述第一排空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当所述流量小于预设流量阈值范围的下限时,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三预设时间的所述第一排空处理,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气体处理单元,所述气体处理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处理;
“待所述制氧模式结束后,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二预设时间的第二排空处理”的步骤中,包括:
待所述制氧模式结束后,运行所述气体处理单元,并调整所述压力调节件的开度至最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初级过滤单元,所述初级过滤单元与所述气体处理单元连通,并位于所述气体处理单元的上游;
“对所述富氧组件执行第一排空处理,以将关机时间段内所述富氧组件内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引流至室外”的步骤之前,所述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初级过滤单元对空气进行初级过滤;
通过所述气体处理单元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压缩处理;
经压缩处理后的空气被输入至所述富氧组件中。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
CN202211362616.4A 2022-11-02 2022-11-02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56385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2616.4A CN115638501A (zh) 2022-11-02 2022-11-02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2616.4A CN115638501A (zh) 2022-11-02 2022-11-02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8501A true CN115638501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4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62616.4A Pending CN115638501A (zh) 2022-11-02 2022-11-02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85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129352A (ja) 室内を加湿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4399163A (zh) 安全双气源混氧仪及其供氧方法
CN115638501A (zh)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CN107687694B (zh) 一种具有净化、除湿、室内压力调节功能的通风器
CN115406081A (zh) 空调冷凝水处理方法及空调器
CN206131204U (zh) 一种可抽拉式管道除湿机
CN211198641U (zh) 净水系统
CN113952786A (zh) 一种生物过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951670U (zh) 一种恒温恒湿水系统
CN210044894U (zh) 废气回收再利用系统
KR20180093770A (ko) 덕트배관에 설치되는 멤브레인을 이용한 제습시스템
KR101214892B1 (ko) 항온 청정 제습 장치
CN210229422U (zh) 提高氧化风机高压空气含氧量的装置
CN207811846U (zh) 一种炉鼻子内部氮气加湿系统
CN216799000U (zh) 一种生物过滤系统
CN206786953U (zh) 环形加湿膜的超薄型加湿模块
CN111457489A (zh) 空气除湿机及空气净化系统
CN219440420U (zh) 一种水气分离系统
CN216259516U (zh) 一种生物过滤系统
CN213395648U (zh) 一种厂房风冷装置
KR100841249B1 (ko) 공기압축설비용 드레인 유닛의 응축수 배출구조
CN216878204U (zh) 一种生物过滤系统
CN216191350U (zh) 一种生物过滤系统
CN108975279B (zh) 具有降噪音功能的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CN110386632A (zh) 变频定压补水真空脱气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