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4350A - 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4350A
CN115634350A CN202211307826.3A CN202211307826A CN115634350A CN 115634350 A CN115634350 A CN 115634350A CN 202211307826 A CN202211307826 A CN 202211307826A CN 115634350 A CN115634350 A CN 115634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ressure
subject
respiratory therapy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78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亚伟
王华建
田鑫
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078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43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4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4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呼吸治疗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呼吸治疗装置包括套环,套环具有中空形状的主体部,主体部体积可调且具有第一腔体,套环用于环绕在受试者的颈部,主体部与受试者的至少喉部区域围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被配置为正压,以调节主体部的体积;第二腔体被配置为负压,以在受试者的至少喉部区域形成负压治疗区。通过控制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即可调整主体部的体积大小,能够适配不同的受试者,提升受试者佩戴的舒适度,还能使主体部与受试者颈部以及下颚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贴合,保证了第二腔体的密封性,进而提升了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负压呼吸治疗装置已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中,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打鼾症等呼吸道阻塞的症状。在使用时,将负压呼吸治疗装置固定于受试者的下颚和喉部位置,利用气泵在受试者喉部区域形成负压,通过负压拉力将受试者气道打开,为空气进入人体提供尽可能大的通道,让呼吸更加通畅。
现有技术中,不同受试者在佩戴负压呼吸治疗装置时,由于个体差异,负压呼吸治疗装置无法做到良好的适配,舒适度较差,甚至还会影响装置与受试者下颚和喉部位置形成的负压区域的密封性,降低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治疗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受试者在佩戴负压呼吸治疗装置时,由于个体差异,负压呼吸治疗装置无法做到良好的适配,舒适度较差,甚至还会影响装置与受试者下颚和喉部位置形成的负压区域密封性,降低治疗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吸治疗装置,包括:套环;
所述套环具有中空形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体积可调且具有第一腔体;
所述套环用于环绕在受试者的颈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受试者的至少喉部区域围成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腔体被配置为正压,以调节所述主体部的体积;
所述第二腔体被配置为负压,以在所述受试者的至少喉部区域形成负压治疗区。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受试者的一侧设置有刚性分隔件,以分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用于与所述受试者贴合的区域为柔性材质。
可选地,所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分布于所述主体部用于与所述受试者贴合的区域,用于检测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受试者贴合区域的压力。
可选地,所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气泵组件;
所述气泵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的气压。
可选地,所述气泵组件包括气泵和三通阀;
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三通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或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之间的气路导通。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内设置有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压力低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阀体处于开启状态,以使第一气体通道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阀体,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二阀体处于开启状态,以使第二气体通道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地,所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气泵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所述气泵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所述气泵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三传感器;
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所述气泵组件。
可选地,所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正压通气评估装置;
所述正压通气评估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正压通气评估装置的状态参数,并控制所述气泵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呼吸治疗装置包括套环,套环具有中空形状的主体部,主体部体积可调且具有第一腔体,套环用于环绕在受试者的颈部,主体部与受试者的至少喉部区域围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被配置为正压,以调节主体部的体积;第二腔体被配置为负压,以在受试者的至少喉部区域形成负压治疗区。通过控制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即可调整主体部的体积大小,能够适配不同的受试者,提升受试者佩戴的舒适度,还能使主体部与受试者颈部以及下颚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贴合,保证了第二腔体的密封性,进而提升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套环;101-主体部;102-第一腔体;103-刚性分隔件;20-受试者;30- 第二腔体;40-第一传感器;50-气泵组件;501-气泵;502-三通阀;60-第一气体通道;70-第一阀体;80-第二气体通道;90-第二阀体;100-正压通气评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吸面罩及通气治疗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吸治疗装置,包括:套环10;套环10具有中空形状的主体部101,主体部101体积可调且具有第一腔体102;套环10用于环绕在受试者20的颈部,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的至少喉部区域围成第二腔体30;第一腔体102被配置为正压,以调节主体部101的体积;第二腔体30被配置为负压,以在受试者20的至少喉部区域形成负压治疗区。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套环10用于环绕在受试者20的颈部,采用至少部分柔性材质制成,例如硅胶、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 等材质,能够提升贴合密封程度以及佩戴舒适性。套环10佩戴的方式可以为:直接由受试者20的头部穿过,到达受试者20颈部位置;也可以在套环10上设置拆解结构,将套环10拆解,放置在受试者20颈部后再装配起来,环绕颈部即可。
套环10具有中空形状的主体部101,主体部101也采用至少部分柔性材质制成,从而实现体积可调。主体部101内部具有第一腔体102,可利用气泵等设备,向第一腔体102内充气,以在第一腔体102内形成正压,主体部101在正压的作用下,部分柔性材质被撑开发生形变,实现了主体部101的体积可调。在使用时,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的颈部以及下颚接触,通过调整主体部101 的体积大小,能够使主体部101与不同的受试者20均实现良好的适配。
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的至少喉部区域围成第二腔体30。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主体部101仅与受试者20的喉部区域贴合,形成第二腔体30,在套环10的其他部分采用头带结构,头带结构与主体部101连接,利用头带结构将主体部101固定在受试者20的喉部区域。头带结构与主体部101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热熔连接等,头带结构与主体部101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进行制作,提升套环10的结构强度和美观性。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套环10全部采用中空形状,套环10即为主体部101。主体部101环绕在受试者20颈部,并在受试者20的颈部周围形成第二腔体30。采用这种方式,无需设置头带结构,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受试者20 的颈部以及下颚贴合,提升了第二腔体30的密闭性。
第二腔体30被配置为负压,以在受试者20的至少喉部区域形成负压治疗区,可采用气泵501等装置,对第二腔体30进行抽气以形成负压。上述的正压和负压可以通过标准大气压进行界定,负压治疗区的具体范围可以根据上述两种实施例进行确定,例如,主体部101仅与受试者20的喉部区域贴合,则负压治疗区仅形成于受试者20的喉部区域;主体部101环绕在受试者20颈部,则负压治疗区环绕在受试者20颈部,包括喉部区域在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呼吸治疗装置包括套环10,套环10具有中空形状的主体部101,主体部101体积可调且具有第一腔体102,套环10用于环绕在受试者20的颈部,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的至少喉部区域围成第二腔体30。第一腔体102被配置为正压,以调节主体部101的体积;第二腔体30被配置为负压,以在受试者20的至少喉部区域形成负压治疗区。通过控制第一腔体102 内的压力即可调整主体部101的体积大小,能够适配不同的受试者20,提升受试者佩戴的舒适度,还能使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颈部以及下颚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贴合,保证了第二腔体30的密封性,进而提升了治疗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主体部101靠近受试者20的一侧设置有刚性分隔件103,以分隔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套环10佩戴在受试者20颈部时,主体部101靠近受试者20的一侧设置有刚性分隔件103,刚性分隔件103可采用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硬度较大且不易发生形变的材质。刚性分隔件103可设置于主体部101内,也可设置于主体部101靠近受试者20一侧的外表面。
在呼吸治疗装置使用时,由于第一腔体102为正压,第二腔体30为负压,通过设置刚性分隔件103,能够使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相互独立。第一腔体102处于正压状态下也不会侵占第二腔体30的空间,避免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在主体部101远离受试者20一侧的外表面,由于不需要与受试者20接触,也可采用上述刚性分隔件103类似的材质制成,能够避免主体部101过度形变影响第二腔体30的密封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仅在主体部101需要与受试者20接触贴合处采用柔性材质,其它区域均采用上述刚性分隔件103类似的材质制成。在第一腔体102内通入气体形成正压时,主体部101的柔性材质处发生形变,主体部101体积增大,从而与受试者20形成良好的密封贴合。
可选地,主体部101用于与受试者20贴合的区域为柔性材质。
具体而言,主体部101仅在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之间设置刚性分隔件103,其他区域可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尤其是在主体部101用于与受试者 20贴合的区域采用柔性材质,柔性材质可以为硅胶、TPE等材质,能够保证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之间良好的贴合,提升第二腔体30的密封性,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40;第一传感器 40分布于主体部101用于与受试者20贴合的区域,用于检测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贴合区域的压力。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传感器40的类型可以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等。第一传感器40分布于主体部101 用于与受试者20贴合的区域,从而能够检测到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贴合区域的压力。控制模块可根据第一传感器40的压力数据,计算得出第一腔体102 内较为合适的压力数值,在保证第二腔体30密封性的情况下,避免第一腔体 102压力过大对受试者20产生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贴合的区域采用硅胶材质,在硅胶材质上均匀分布有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可根据受试者20 体态,记录应力和电阻变化,检测人体生理电信号,柔性压力传感器电阻值大小表征着硅胶材质和与受试者20之间的压力大小。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气泵组件50;气泵组件50 分别与第一腔体102以及第二腔体30连通,用于调节第一腔体102或第二腔体30的气压。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利用气泵组件50实现内部气压调节。气泵组件50可以包括气泵501、柔性通气管等。气泵501 的大小和功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可共用一个气泵501,也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气泵501 进行控制。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气泵组件50包括气泵501和三通阀502;三通阀 502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第一端口与气泵501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一腔体102连通,第三端口与第二腔体30连通;三通阀502用于控制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的气路导通。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为减少零部件个数,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 可共用一个气泵501,利用三通阀502进行切换。三通阀502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第一端口与气泵501连通,具体可通过通气管实现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一腔体102连通,第三端口与第二腔体30连通,也可通过通气管进行连通。
在呼吸治疗装置使用时,若需向第一腔体102通气,则可控制三通阀502 内的切换装置,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气路导通,从而气体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进入到第一腔体102内,以在第一腔体102内形成正压,主体部 101体积膨胀,与受试者20实现良好的贴合。
若需对第二腔体30抽气,则可控制三通阀502内的切换装置,使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的气路导通,从而气泵501将第二腔体30内的空气通过第三端口和第一端口抽出,以在第二腔体30内形成负压,使受试者20的气道塌陷处得到拉伸,保证了受试者20的呼吸通畅。第二腔体30的负压值可以是出厂时预设的,也可根据不同受试者20的情况,对应设置第二腔体30的负压值。
三通阀502内的切换装置可通过手动控制,例如在三通阀502外部设置控制按钮、切换开关等;也可通过控制芯片自动控制三通阀502内的切换装置,以使呼吸治疗装置更加智能化。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主体部101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60,第一气体通道60的一端与第二腔体30连通,第一气体通道60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第一气体通道60内设置有第一阀体70,在第二腔体30的压力低于第一压力阈值时,第一阀体70处于开启状态,以使第一气体通道60处于导通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呼吸治疗装置使用时,需要在第二腔体30形成负压,在负压过大时,也即压力过低时,可能会导致受试者20出现身体不适,此处的负压值为第二腔体30内压力的绝对值。所以,在主体部101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60,第一气体通道60可以是在制作主体部101时预留出的孔状结构,也可以在主体部101另外开设孔状结构。第一气体通道6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第一气体通道60的截面可以为可变截面,也可为均匀截面。第一气体通道60的一端与第二腔体30连通,第一气体通道60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第二腔体30可通过第一气体通道 60与外界实现通气。
第一气体通道60内设置有第一阀体70,第一阀体70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处于受试者20相对舒适的正常情况下,第一阀体70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气体通道60也处于关闭状态,从而第二腔体30无法通过第一气体通道60与外界连通,第二腔体30处于相对密闭状态。在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低于第一压力阈值时,第一压力阈值可以根据受试者20的自身情况确定,在低于该第一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受试者20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此时,第一阀体70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气体通道60也处于开启状态,从而第二腔体30可通过第一气体通道60与外界连通,以使外界空气通过第一气体通道60进入到第二腔体30内,以提升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使受试者20处于舒适的佩戴模式。当外界空气进入到第二腔体30内后,第二腔体 30内的压力会提升,提升至第一压力阈值时,第一阀体70再次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气体通道60也处于关闭状态,从而第二腔体30无法通过第一气体通道60 与外界连通,第二腔体30处于相对密闭状态。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80,第二气体通道80的一端与第一腔体102连通,第二气体通道80 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30连通;第二气体通道80内设置有第二阀体90,在第二腔体30的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二阀体90处于开启状态,以使第二气体通道80处于导通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为避免第二腔体30 内负压过大导致受试者20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还可以在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80。第二气体通道80可以是在制作主体部 101时预留出的孔状结构,也可以在主体部101另外开设孔状结构。第二气体通道8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第二气体通道80的截面可以为可变截面,也可为均匀截面。第二气体通道80的一端与第一腔体102连通,第二气体通道80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30连通,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可通过第二气体通道80实现通气。
第二气体通道80内设置有第二阀体90,第二阀体90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处于受试者20相对舒适的正常情况下,第二阀体90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气体通道80也处于关闭状态,从而第二腔体30无法通过第二气体通道80与第一腔体102连通,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均处于相对密闭状态。在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二压力阈值可以根据受试者20的自身情况确定,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低于该第二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受试者20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此时,第二阀体90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气体通道80也处于开启状态,从而第二腔体30可通过第二气体通道80与第一腔体102连通,以使第一腔体102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气体通道80进入到第二腔体30内,以提升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值,使受试者20处于舒适的佩戴模式。当第一腔体102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二腔体30内后,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会提升,提升至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二阀体90再次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气体通道80也处于关闭状态,从而第二腔体30无法通过第二气体通道80与第一腔体102连通,第二腔体30处于相对密闭状态。
可选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传感器40 以及气泵组件50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传感器40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气泵组件50。
具体而言,控制模块具体可以包括主控芯片、控制电路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传感器40以及气泵组件50电连接,控制模块可根据第一传感器40的压力数据控制气泵组件50。例如,控制模块先控制气泵组件50向第一腔体102 内充气,主体部101与受试者20接触时,主体部101上的第一传感器40会将压力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压力数据判断是否继续向第一腔体 102内充气。控制模块也可自动控制三通阀502内的切换装置,以使气泵501 在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之间切换。通过设置控制模块,能够自动控制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的充气、抽气过程,同时还能实现气泵501的自动切换,极大的提升了呼吸治疗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可选地,第一腔体102内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气泵组件50。
具体而言,第二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腔体102内,能够将第一腔体102内的压力实时反馈至控制模块。第二传感器可以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等。第二传感器可以连接于第一腔体102的腔壁,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等。
控制模块可同时获取第一传感器40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压力数据,通过综合分析计算,得出最佳的控制方案以控制气泵组件50工作,从而实现第一腔体102内气压的精准调节。
可选地,第二腔体30内设置有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三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气泵组件50。
具体而言,第二腔体30内设置第三传感器,能够将第二腔体30内的压力实时反馈至控制模块。第三传感器可以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等。第三传感器可以连接于主体部101靠近第二腔体30 一侧的外表面,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等。
控制模块可根据第三传感器的压力数据,控制气泵组件50对第二腔体30 进行抽气。由于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30之间会产生细微干涉,因此,控制模块可同时获取第一传感器40、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三传感器的压力数据,通过综合分析计算,得出最佳的控制方案以控制气泵组件50工作,从而实现第一腔体102以及第二腔体30内气压的精准调节。
可选地,参照图2所示,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正压通气评估装置100;正压通气评估装置100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正压通气评估装置 100的状态参数,并控制气泵组件50。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针对不同受试者20以及相同受试者20的不同治疗阶段,第二腔体30所需的负压参数不同,为提升治疗效果以及受试者20舒适度,可以设置正压通气评估装置100,对受试者20气道内的通气压力进行检测,并根据该通气压力数据获取到合适的第二腔体30所需的负压参数。在使用时,正压通气评估装置100与受试者20的口和/或鼻连通,并向受试者20 的气道内通入气体,利用正压通气评估装置100上的压力传感器可以获取到受试者20气道内的通气压力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通过人工计算的方式,将正压通气评估装置 100的通气压力数据与第二腔体30所需的负压参数进行匹配,再对呼吸治疗装置的负压参数进行修改。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正压通气评估装置100 可直接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正压通气评估装置100的通气压力数据直接传输至控制模块,有控制模块进行计算并匹配出合适的负压参数,进而根据该负压参数对第二腔体30内的气压进行调节,提升了呼吸治疗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环;
所述套环具有中空形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体积可调且具有第一腔体;
所述套环用于环绕在受试者的颈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受试者的至少喉部区域围成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腔体被配置为正压,以调节所述主体部的体积;
所述第二腔体被配置为负压,以在所述受试者的至少喉部区域形成负压治疗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受试者的一侧设置有刚性分隔件,以分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用于与所述受试者贴合的区域为柔性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分布于所述主体部用于与所述受试者贴合的区域,用于检测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受试者贴合区域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气泵组件;
所述气泵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的气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件包括气泵和三通阀;
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三通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或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之间的气路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内设置有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压力低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阀体处于开启状态,以使第一气体通道处于导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阀体,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二阀体处于开启状态,以使第二气体通道处于导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气泵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所述气泵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所述气泵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三传感器;
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控制所述气泵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治疗装置还包括正压通气评估装置;
所述正压通气评估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正压通气评估装置的状态参数,并控制所述气泵组件。
CN202211307826.3A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Pending CN1156343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7826.3A CN115634350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7826.3A CN115634350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4350A true CN115634350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46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7826.3A Pending CN115634350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435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7514A (zh) * 2023-07-24 2023-08-22 苏州小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呼吸机的负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17357723A (zh) * 2023-11-16 2024-01-09 清华大学 负压理疗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094212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负压面罩组件的选型方法以及选型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4212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负压面罩组件的选型方法以及选型装置
CN116617514A (zh) * 2023-07-24 2023-08-22 苏州小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呼吸机的负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17357723A (zh) * 2023-11-16 2024-01-09 清华大学 负压理疗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7357723B (zh) * 2023-11-16 2024-04-09 清华大学 负压理疗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34350A (zh) 一种呼吸治疗装置
US5921239A (en) Face mask for patient breathing
CN101868276A (zh) 气道装置
JP2009527260A (ja) 幼児用経鼻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マスク
CN104667396A (zh) 一种新型安全三通道喉罩
US10729866B2 (en) Laryngeal mask with gastric drainage feature in sealing ring
WO2023051821A1 (zh) 口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WO2023051820A1 (zh) 排气组件、框架组件、衬垫组件及患者接口装置
WO2023051819A1 (zh) 排气组件、通气组件、框架组件及面罩系统
CN105169543A (zh) 通气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通气控制装置的呼吸面罩设备
CN105169542A (zh) 通气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通气控制装置的呼吸面罩设备
CN109125871A (zh) 自动声控调节气囊气压的气管插管装置
JP2015073758A (ja) 内視鏡用マウスピース
AU2013213406A1 (en) Tracheostomy tubes
CN205127059U (zh) 通气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通气控制装置的呼吸面罩设备
CN205145332U (zh) 通气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通气控制装置的呼吸面罩设备
CN111840732A (zh) 一种具有测温功能且密封性好的喉罩
CN214073312U (zh) 着装式贴身心电监测探头
CN219250953U (zh) 耳部吹灸装置
CN219307645U (zh) 一种具有防压伤功能的固定式吸氧面罩
CN216934349U (zh) 一种自动控制气压的喉罩系统
CN111375109A (zh) 一种防漏气医用面罩
AU2022215124B2 (e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ongue position by measuring negative pressure in the oral cavity, for measuring inhalation pressure in the nasopharyngeal cavity,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CN217339657U (zh) 人工通气装置
CN213609193U (zh) 一种无痛镜检用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