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1465B - 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1465B
CN115631465B CN202211652084.8A CN202211652084A CN115631465B CN 115631465 B CN115631465 B CN 115631465B CN 202211652084 A CN202211652084 A CN 202211652084A CN 115631465 B CN115631465 B CN 115631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osition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person
wireles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20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31465A (zh
Inventor
常海峰
陈海峰
刘洋
王星
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guancun Smart C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guancun Smart C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guancun Smart C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guancun Smart 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20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1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1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1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31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1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G06V20/53Recognition of crowd images, e.g. recognition of crowd conges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2Image preprocessing by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region containing or referencing a pattern; Locating or processing of specific regions to guide the detection or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2Status alarm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响应于确定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对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根据识别信息集合,确定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响应于确定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该实施方式实现了针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的有效识别。

Description

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人员出圈识别是指对限制出行的人员是否超出移动范围进行识别的一项技术。通过对重点人员进行出圈识别,能够有效地掌控重点人员的活动情况。目前,在进行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时,通常采用的方式为:通过人工的方式在出入位置进行人工筛查,或采用具有定位功能的电子手环或脚环进行定位。
然而,发明人发现,当采用上述方式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当监控区域存在多个出入位置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筛查,筛查效率低下,难以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进行有效识别;
第二,电子手环或脚环的应用场景较单一,难以适用于其它应用场景,导致无法在其它应用场景进行有效地重点人群风险感知;
第三,为延长电子手环或脚环和使用时间,往往是通过定时回传的方式进行重点人员定位,无法实时地对重点人员进行有效定位。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上述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响应于确定上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其中,上述图像集合是单位时间内采集的多张图像;对上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根据上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根据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其中,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是预先划定的上述待定位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响应于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上述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点人群风险感知装置,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上述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识别单元,被配置成对上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第三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第四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其中,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是预先划定的上述待定位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上述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重点管控人群是指可能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潜在危害的人群。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和系统,是对重点管控人群出入敏感区域和是否超出管控范围进行识别的一项技术方法与信息系统。通过对重点管控人群出入管控识别区域的有效识别,能够有效地掌控重点人员的活动情况。目前,在进行重点管控人群管控识别区域出入识别时,通常采用的方式为:通过人工的方式在出入位置进行人工筛查,或采用具有定位功能的电子手环或脚环进行定位。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提高了筛查效率、实现了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的有效识别。具体来说,造成无法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进行有效识别的原因在于:第一,当监控区域存在多个出入位置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筛查,筛查效率低下,难以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进行有效识别。实际情况中,针对重点人员对应的监控区域往往存在多个出入位置,使得往往需要针对每个出入位置安排人员,以用于重点人员的识别。同时,监控区域还可能存在可翻越的位置以使得重点人员越出监控区域,针对此类位置难以达到有效监控。第二,电子手环或脚环的应用场景较单一,难以适用于其它应用场景,导致无法在其它应用场景进行有效地重点人群风险感知。实际情况中,电子手环或脚环往往应用于限制出行范围的犯罪人员。无法应用于非犯罪人员的出圈识别。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首先,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上述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的网络通信设备均具有联网功能,通过确定网络状态,以保证后续基于网络的信息获取。其次,响应于确定上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当网络状态处于第一网络状态时,直接生成待定位人员的位置信息。接着,获取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其中,上述图像集合是单位时间内采集的多张图像。通过联动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以得到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进一步,对上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实际情况中,图像中往往包含多个人员,其中可能涵盖有待识别人员,银簇需要进行人员识别。此外,根据上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除此之外,根据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通过不同技术手段得到多个位置信息,综合生成实时位置信息,以此消除不同技术手段因技术缺陷所导致的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进一步,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其中,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是预先划定的上述待定位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最后,响应于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上述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通过此种方式,通过合理使用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目标设备,以达到对待定位人员位置的精准定位。解决了人工筛查所存在筛查效率低下,以及难以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进行有效识别的问题。同时也替代了电子手环或脚环,实现了在各个应用场景下的针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的有效识别。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重点人群风险感知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待定位人员相关的信息(例如,网络状态)的收集、存储、使用等操作,在执行相应操作之前,相关组织或个人尽到包括开展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向个人信息主体履行告知义务、事先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等义务。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100。该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计算设备)可以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实践中,上述目标设备可以是手机。其中,上述网络状态表征上述目标设备的网络连接状态。实践中,上述网络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项:区域物联局域网WIFI/LoRa网络状态,3/4/5G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状态,北斗通信以及公安专用通信网络状态。其中,非网络连接状态表征目标设备可以进行设备通信,但未处于3/4/5G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状态或区域物联局域网WIFI/LoRa网络状态。
作为示例,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无线获取上述目标设备的网络类型。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类型网络状态映射表,得到网络类型对应的网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创建与上述目标设备通信的通信链路。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创建以网络通信设备为载体的虚拟通信链路,作为上述通信链路。
第二步,响应于创建成功,通过上述通信链路与上述目标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通信,以获取上述目标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
其中,上述通信数据表征上述目标设备采用上述通信链路通信时的基本通信数据。实践中,通信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丢包率,时延,网络特征值。其中,网络特征值表征上述目标设备的所采用的网络类型。
第三步,对上述通信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得到上述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特征值。
例如,网络状态特征值可以是“1”,表征WiFi网络类型。网络状态特征值还可以是“2”,表征2G网络类型。网络状态特征值可以是“3”,表示3G网络类型。网络状态特征值可以是“4”,表征4G网络类型。网络状态特征值可以是“5”,表征5G网络类型。网络状态特征值可以是“0”,北斗通信以及公安专用通信网络连接类型。
第四步,对上述网络状态特征值进行特征值映射,以得到上述网络状态。
例如,网络特征值可以是“5”,则网络状态可以是3G/4G/5G蜂窝网络状态。
第五步,响应于创建失败,将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为上述网络状态。
其中,第二网络状态可以是北斗通信以及公安专用通信网络状态。
步骤102,响应于确定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为3/4/5G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状态。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与目标设备通信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位置,采用三点定位法,生成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响应于确定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实时获取上述目标设备在上述第一网络状态下的设备定位信息,作为第一子位置信息。
实践中,上述第一子位置信息可以表征目标设备在第一网络状态下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位置。上述第一子位置信息可以表征目标设备在第一网络状态下的、通过通信基站位置进行三定定位得到的位置。
第二步,对上述目标设备进行网络切换,以使得上述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为第三网络状态。
其中,上述第三网络状态可以是区域物联局域网WIFI/LoRa状态。
第三步,响应于切换成功,确定检测到上述目标设备的网络信号的至少一个无线信号终端,得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
其中,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标识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表征无线信号终端和上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强度。
第四步,对于上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每个无线信号终端信息,根据上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上述目标设备和上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对应的无线信号终端的相对位置,得到相对位置信息。
第五步,对于上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每个无线信号终端信息,根据上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的终端标识信息,确定上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对应的无线信号终端的终端位置,得到终端位置信息。
第六步,根据得到的相对位置信息集合和终端位置信息集合,确定上述目标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第二子位置信息。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终端位置信息对应的终端位置,以及对应的相对位置信息,估算出目标设备的实际位置,作为第二子位置信息。
第七步,根据上述第一子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子位置信息,生成上述第一位置信息。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第一子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坐标和第二子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坐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上述第一位置信息。
上述第一步至第七步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三,即“为延长电子手环或脚环和使用时间,往往是通过定时回传的方式进行重点人员定位,无法实时地对重点人员进行有效定位”。实际情况中,常见的回传设备(如电子手环等)往往是通过卫星定位的方式,进行人员定位。卫星定位受限于天气因素和信号强度因素影响,易出现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同时,定时回传的方式也会进一步增加定位的延时性。基于此,本公开首先,在第一网络状态下进行一次目标设备定位。然后,再将目标设备的网络切换至第三网络状态,依靠多个无线信号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进行二次目标设备定位。通过将两种网络状态下得到的位置信息进行融合,得到针对目标设备的实时位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达到实时定位的目的,同时定位效率相较于采用单一定位方式,定位精度大大提高。
步骤103,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其中,图像集合是单位时间内采集的多张图像。实践中,图像集合中的多张图像可以是监控设备在1秒内采集的多张图像。上述监控设备可以是用于实时图像采集的设备。实践中,上述监控设备可以是监控摄像头。
作为示例,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处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监控设备。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拉去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
步骤104,对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其中,识别信息可以表征识别结果。
作为示例,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模型,对上述图像包括的人脸进行识别,得到至少一个人脸图像。然后,将上述至少一个人脸图像中的每个人脸图像与预先存储的、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相似度计算。接着,响应于人脸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将人脸图像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作为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对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上述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以生成预处理后图像。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上述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以得到上述预处理后图像。
第二步,对上述预处理后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生成人脸信息,得到人脸信息集合。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FaceNet进行人脸识别,以得到人脸信息集合。其中,上述人脸信息集合中的人脸信息包括:人脸拓扑图。人脸拓扑图是人脸信息对应的人脸上的关键点连接而成的图形结构。
第三步,对于上述人脸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人脸信息,执行以下匹配步骤:
第一子步骤,根据上述人脸信息对应的面部倾斜角度,对上述人脸信息包括的人脸拓扑图进行拓扑图调整,以生成调整后拓扑图。
第二子步骤,确定上述调整后拓扑图与目标拓扑图的拓扑图相似度,得到拓扑图相似度值。
其中,上述目标拓扑图是预先构建的、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面部特征拓扑图。
第三子步骤,响应于确定上述拓扑图相似度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确定上述人脸信息在上述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得到人脸相对位置信息,作为上述图像对应的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对目标设备报送的位置和授时信息进行解析,以保证在对图像获取,图像识别(待定位人员识别)等处理过程的并列同步。
步骤105,根据识别信息集合,确定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识别信息集合,确定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坐标转换的方式,将识别信息对应的图像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为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然后,根据得到的多个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上述第二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上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上述识别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识别信息,执行以下位置转换处理步骤:
第一步,对上述识别信息表征的人脸相对位置进行位置坐标转换,以生成转换后位置。
其中,转换后位置表征人脸中心点在目标坐标系下的位置。实践中,上述目标坐标系可以是大地坐标系。上述人脸相对位置可以是相机坐标系下的位置。
第二步,根据得到的转换后位置集合,拟合人员移动轨迹。
第三步,响应于确定上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长度小于预设长度,对转换后位置集合中的转换后位置进行位置加权求和,得到上述第二位置信息。
实践中,由于图像集合中的图像的采集周期极短,因此,正常情况下拟合的移动轨迹的轨迹长度和轨迹变化情况较小因此,可以将多个瞬时下位置作为待定位人员的平均位置,以此得到第二位置信息。
第四步,响应于确定上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长度大于等于上述预设长度,将上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终点对应的转换后位置,确定为上述第二位置信息。
当轨迹变化情况较大时,再采用位置加权求和的方式反而会造成误差,因此,将轨迹终点对应的转换后位置,确定为上述第二位置信息。
步骤106,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坐标和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坐标进行取平均值操作,得到上述实时位置信息。
步骤107,确定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实践中,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可以是预先构建的、针对上述待定位人员的区域。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可以有区域边界点对应的位置坐标表征。例如,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坐标比对的方式,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确定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对应的区域边界的边界拟合方程。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对应的区域边界的边界拟合方程。
第二步,以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构建横向扫描方程和纵向扫描方程。
其中,上述横向扫描方程表征经过实时位置信息对应位置,且水平的横线。上述横向扫描方程表征经过实时位置信息对应位置,且铅直的竖线。
第三步,响应于确定上述边界拟合方程和上述横向扫描方程存在两个交点、且上述边界拟合方程和上述纵向扫描方程存在两个交点,生成表征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的内标识信息。
步骤108,响应于确定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其中,上述告警信息用于提示监控人员,上述待定位人员越出目标电子围栏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对上述待定位人员的人员状态信息进行状态更新。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待定位人员的人员状态信息从未出圈状态,更新为出圈状态,并重新初始化待定位人员的定位时长。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提高了筛查效率、实现了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的有效识别。具体来说,造成无法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进行有效识别的原因在于:第一,当监控区域存在多个出入位置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筛查,筛查效率低下,难以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进行有效识别。实际情况中,针对重点人员对应的监控区域往往存在多个出入位置,使得往往需要针对每个出入位置安排人员,以用于重点人员的识别。同时,监控区域还可能存在可翻越的位置以使得重点人员越出监控区域,针对此类位置难以达到有效监控。第二,电子手环或脚环的应用场景较单一,难以适用于其它应用场景,导致无法在其它应用场景进行有效地重点人群风险感知。实际情况中,电子手环或脚环往往应用于限制出行范围的犯罪人员。无法应用于非犯罪人员的出圈识别。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首先,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上述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的网络通信设备均具有联网功能,通过确定网络状态,以保证后续基于网络的信息获取。其次,响应于确定上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当网络状态处于第一网络状态时,直接生成待定位人员的位置信息。接着,获取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其中,上述图像集合是单位时间内采集的多张图像。通过联动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以得到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进一步,对上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实际情况中,图像中往往包含多个人员,其中可能涵盖有待识别人员,银簇需要进行人员识别。此外,根据上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除此之外,根据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通过不同技术手段得到多个位置信息,综合生成实时位置信息,以此消除不同技术手段因技术缺陷所导致的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进一步,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其中,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是预先划定的上述待定位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最后,响应于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上述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通过此种方式,通过合理使用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目标设备,以达到对待定位人员位置的精准定位。解决了人工筛查所存在筛查效率低下,以及难以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进行有效识别的问题。同时也替代了电子手环或脚环,实现了在各个应用场景下的针对重点人员是否出圈的有效识别。
进一步参考图2,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重点人群风险感知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重点人群风险感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的重点人群风险感知装置20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201、第一生成单元202、获取单元203、识别单元204、第二确定单元205、第三确定单元206、第四确定单元207和第二生成单元208。其中,第一确定单元201,被配置成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上述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第一生成单元202,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单元203,被配置成获取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识别单元204,被配置成对上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第二确定单元205,被配置成根据上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第三确定单元206,被配置成根据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第四确定单元207,被配置成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其中,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是预先划定的上述待定位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第二生成单元208,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上述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重点人群风险感知装置2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重点人群风险感知装置2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计算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随机访问存储器3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301、只读存储器302以及随机访问存储器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3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3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308;以及通信装置309。通信装置3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3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3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3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3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308被安装,或者从只读存储器3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上述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响应于确定上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其中,上述图像集合是单位时间内采集的多张图像;对上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根据上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根据上述第一位置信息和上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其中,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是预先划定的上述待定位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响应于确定上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上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上述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一生成单元、获取单元、识别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第四确定单元和第二生成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生成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响应于确定上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上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所述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
响应于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所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其中,所述图像集合是单位时间内采集的多张图像;
对所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
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所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
确定所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其中,所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是预先划定的所述待定位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
响应于确定所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所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所述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
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所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状态下的设备定位信息,作为第一子位置信息;
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网络切换,以使得所述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为第三网络状态;
响应于切换成功,确定检测到所述目标设备的网络信号的至少一个无线信号终端,得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其中,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标识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表征无线信号终端和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强度;
对于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每个无线信号终端信息,根据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和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对应的无线信号终端的相对位置,得到相对位置信息;
对于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每个无线信号终端信息,根据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的终端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对应的无线信号终端的终端位置,得到终端位置信息;
根据得到的相对位置信息集合和终端位置信息集合,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第二子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子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子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位置信息;
其中,对所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包括:
对所述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以生成预处理后图像;
对所述预处理后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生成人脸信息,得到人脸信息集合,其中,所述人脸信息集合中的人脸信息包括:人脸拓扑图;
对于所述人脸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人脸信息,执行以下匹配步骤:
根据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面部倾斜角度,对所述人脸信息包括的人脸拓扑图进行拓扑图调整,以生成调整后拓扑图;
确定所述调整后拓扑图与目标拓扑图的拓扑图相似度,得到拓扑图相似度值,其中,所述目标拓扑图是预先构建的、所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面部特征拓扑图;
响应于确定所述拓扑图相似度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人脸信息在所述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得到人脸相对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图像对应的识别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所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包括:
对于所述识别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识别信息,执行以下位置转换处理步骤:
对所述识别信息表征的人脸相对位置进行位置坐标转换,以生成转换后位置,其中,所述转换后位置表征人脸中心点在目标坐标系下的位置;
根据得到的转换后位置集合,拟合人员移动轨迹;
响应于确定所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长度小于预设长度,对转换后位置集合中的转换后位置进行位置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长度,将所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终点对应的转换后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包括:
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通信的通信链路;
响应于创建成功,通过所述通信链路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通信,以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
对所述通信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得到所述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特征值;
对所述网络状态特征值进行特征值映射,以得到所述网络状态;
响应于创建失败,将第二网络状态确定为所述网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对应的区域边界的边界拟合方程;
以所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构建横向扫描方程和纵向扫描方程;
响应于确定所述边界拟合方程和所述横向扫描方程存在两个交点、且所述边界拟合方程和所述纵向扫描方程存在两个交点,生成表征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的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所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对所述待定位人员的人员状态信息进行状态更新。
5.一种重点人群风险感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其中,所述目标设备是与待定位人员绑定的可进行实时网络通信的设备;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所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监控设备采集的图像集合;
识别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得到识别信息集合;
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所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
第三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待定位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
第四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是否在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其中,所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是预先划定的所述待定位人员允许活动的区域;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确定所述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不在所述目标电子围栏区域内,生成表征所述待定位人员出圈的告警信息;
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为第一网络状态,生成所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目标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状态下的设备定位信息,作为第一子位置信息;
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网络切换,以使得所述目标设备的网络状态为第三网络状态;
响应于切换成功,确定检测到所述目标设备的网络信号的至少一个无线信号终端,得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其中,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标识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信号强度信息表征无线信号终端和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强度;
对于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每个无线信号终端信息,根据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和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对应的无线信号终端的相对位置,得到相对位置信息;
对于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集合中的每个无线信号终端信息,根据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包括的终端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无线信号终端信息对应的无线信号终端的终端位置,得到终端位置信息;
根据得到的相对位置信息集合和终端位置信息集合,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第二子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子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子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位置信息;
其中,对所述图像集合中的每张图像进行待定位人员识别,以生成识别信息,包括:
对所述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以生成预处理后图像;
对所述预处理后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生成人脸信息,得到人脸信息集合,其中,所述人脸信息集合中的人脸信息包括:人脸拓扑图;
对于所述人脸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人脸信息,执行以下匹配步骤:
根据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面部倾斜角度,对所述人脸信息包括的人脸拓扑图进行拓扑图调整,以生成调整后拓扑图;
确定所述调整后拓扑图与目标拓扑图的拓扑图相似度,得到拓扑图相似度值,其中,所述目标拓扑图是预先构建的、所述待定位人员对应的面部特征拓扑图;
响应于确定所述拓扑图相似度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人脸信息在所述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得到人脸相对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图像对应的识别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集合,确定所述待定位人员的第二位置信息,包括:
对于所述识别信息集合中的每个识别信息,执行以下位置转换处理步骤:
对所述识别信息表征的人脸相对位置进行位置坐标转换,以生成转换后位置,其中,所述转换后位置表征人脸中心点在目标坐标系下的位置;
根据得到的转换后位置集合,拟合人员移动轨迹;
响应于确定所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长度小于预设长度,对转换后位置集合中的转换后位置进行位置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长度,将所述人员移动轨迹的轨迹终点对应的转换后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1652084.8A 2022-12-22 2022-12-22 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Active CN115631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2084.8A CN115631465B (zh) 2022-12-22 2022-12-22 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2084.8A CN115631465B (zh) 2022-12-22 2022-12-22 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1465A CN115631465A (zh) 2023-01-20
CN115631465B true CN115631465B (zh) 2023-03-28

Family

ID=84910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2084.8A Active CN115631465B (zh) 2022-12-22 2022-12-22 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146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847B (zh) * 2012-07-18 2016-01-1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ptz移动摄像头的运动轨迹提取方法
CN103995251A (zh) * 2014-06-11 2014-08-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室内移动设备的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99740B (zh) * 2019-10-16 2021-08-06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维电子围栏预警监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
CN111339846B (zh) * 2020-02-12 2022-08-12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21086B (zh) * 2021-05-21 2023-04-07 深圳和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离线人脸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1364B (zh) * 2022-02-22 2023-12-22 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wifi信号的室内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1465A (zh)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6943B (zh) 终端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
US931323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ssociated devices
JP2019020889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マップ更新装置、ダイナミックマップ更新方法、ダイナミックマップ更新プログラム
CN112311824A (zh) 一种考勤信息处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0677810B (zh) 用于生成地理围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5644A (zh) 一种基于融合信息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834040A (zh) 一种考勤信息提醒方法及其设备
CN111311193B (zh) 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5168024A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预警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631465B (zh) 重点人群风险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2150491B (zh) 图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724889B (zh) 目标医疗点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79321B (zh) 一种网格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92113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ve digital maps
CN111586295A (zh) 图像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924365B (zh) 行程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066525A1 (en) Facilitating a response to an emergency using an emergency response device
CN111339394B (zh) 用于获取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2647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690544A (zh) 多任务学习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070022A (zh) 人脸图像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10006557A1 (en) Sensor-based authentication, notification, and assistance systems
Tan et al. COVID-19 mandatory self-quarantine monitoring system
CN117495063B (zh) 警力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EP422049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