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9435A -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9435A
CN115629435A CN202211356407.9A CN202211356407A CN115629435A CN 115629435 A CN115629435 A CN 115629435A CN 202211356407 A CN202211356407 A CN 202211356407A CN 115629435 A CN115629435 A CN 115629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or
refraction
layer
refrac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64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世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bo Pig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bo Pig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bo Pig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bo Pig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64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94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9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9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5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6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 G02B5/128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transparent spheres being embedded in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包括: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折射层;折射层包括:若干组高折射膜层以及若干组低折射膜层,高折射膜层和低折射膜层呈交错层叠设置;若干组高折射膜层内设置有玻璃微珠以及变色材料,利用玻璃微珠的高折射率配合变色材料将反射光成镭射光圈,变色材料包括具有镜面反射效果银粉、金粉或珠光粉中的一种或者混合物。本发明通过添加玻璃微珠,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将聚光在玻璃微珠上的光反射,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需要叠加大量的膜堆才能获得足够高的光谱纯度,另一方面,当若干玻璃微珠同时反射时,形成镭射光圈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全介质结构色薄膜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背景技术
全介质光学薄膜元件在航天/航空遥感和相机、量子/相干激光通信、激光陀螺仪以及地基/天基望远镜系统等众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由于材料本身在可见光波段就是全透明的,单独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色彩饱和度角较低,通常需要涂敷在黑色底上才有较好的显色效果,为了获得足够高的光谱纯度,需要叠加大量的膜堆,采用高调谐比膜层结构来压缩反射带宽,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材料层数和物理厚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本全介质结构色薄膜通过添加玻璃微珠,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将聚光在玻璃微珠上的光反射,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需要叠加大量的膜堆才能获得足够高的光谱纯度,另一方面,当若干玻璃微珠同时反射时,形成镭射光圈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包括:
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折射层;
所述折射层包括:
若干组高折射膜层以及若干组低折射膜层,所述高折射膜层和低折射膜层呈交错层叠设置;
若干组所述高折射膜层内设置有玻璃微珠以及变色材料,利用所述玻璃微珠的高折射率配合变色材料将反射光成镭射光圈;
光在所述高折射膜层发生反射时,由于在高折射膜层中的玻璃微珠作用,玻璃微珠的高折射作用而聚光在微珠后表面反射层上,反射层将光线沿着入射光线方向平行反射回去,当若干玻璃微珠同时反射时,形成镭射光圈效果;
所述玻璃微珠包括:
玻璃微珠内核单元以及外包玻璃微珠单元
所述玻璃微珠内核单元包括弹性气泡体内核、内包玻璃微珠层、内包玻璃微珠粘接保护层,弹性气泡体内核的周圈外壁面上包覆内包玻璃微珠层;
所述外包玻璃微珠单元包括外包玻璃微珠粘接反射层和外包玻璃微珠层;外包玻璃微珠层通过外包玻璃微珠粘接反射层粘结于内包玻璃微珠粘接保护层周圈外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变色材料包括具有镜面反射效果银粉、金粉或珠光粉中的一种或者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低折射膜层的制备步骤如下:
1)以8-40份去离子水、10-25份的酒精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2-8份的滑雪屐蜡、2-5份的天然树脂,中速搅拌10-30min后过滤,制成涂料A;
2)以20-60份丁酮、1-6份的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加入5-15份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继续中速搅拌10-15min后过滤,得到涂料B,然后将涂料A和涂料B混合20-30min,制成低折射膜涂覆料;
3)使用涂布机,控制干涂量0.3-0.5g/m,设定烘干温度80-170℃,设定车速60-120m/min,将低折射膜涂覆料涂覆在基材表面,形成低折射膜层,在制成低折射膜涂覆料过程中,通过pH采样器实时核查数据信息,使用线性方程校准pH采样器,核查方程为:
Y=MX+C (1)
在公式(1)中,Y表示pH计测量值,M表示采样器校准系数,x表示采样器丁酮、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和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的测量值,C是采样器误差系数;初始测量时:
Figure BDA0003920037900000031
在公式(2)中,Y1与Y2分别表示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的pH计测量值,x1与x2分别表示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的采样器测量丁酮、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和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的测量值;
将这些初始值插入方程式(1)中,以查找梯度M值,计算出pH采样器校准方程式值为:
Y=-5.505x+28.66 (3)
当Y与设置阈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则表示低折射膜层无异常。
优选的,所述高折射膜层制备步骤包括:
1)以10-60份丁酮、2-20份正丙酯、1-10份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1-10份热塑性聚氨酯、1-8份热固性松香改性丙烯酸树脂、1-5份改性乙烯树脂,高速搅拌8-15min后过滤;
2)在上述过滤后的材料中加入玻璃微珠以及变色材料,然后进行高速搅拌10-20min,得到高折射膜涂覆料;
3)使用涂布机,采用150-210目激光雕刻网纹辊,控制干涂量1.98-1.2g/m,设定烘干温度88-165℃,设定车速80-130m/min将高折射膜涂覆料涂覆在低折射膜层上。
在加入丁酮、正丙酯和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时,通过浊度计采样器实现混合物的检测;浊度计采样器校准的函数为:
y=ax2+bx+c (4)
在公式(4)中,y表示NTU值,x表示采样器电压值,a,b,c均表示采样器参数。
计算NTU校准方程式采用的是三种不同浑浊程度类型的液体,其初始值为:
Figure BDA0003920037900000041
Figure BDA0003920037900000042
通过等式(4)(5)计算以获得参数a,b和c的值,再代入浊度计采样器的校准方程y的公式为:
y=11.905x2-105.954x+232.143(6)
当y与设置阈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则表示低折射膜层无异常。
优选的,光在所述全介质结构色薄膜上会有两次反射,具体如下:
一部分光在薄膜的高折射膜层发生反射,一部分光穿过高折射膜层在薄膜的低折射膜层发生反射,该反射光并再次穿出高折射膜层并延伸一定距离,导致其与两次高折射膜层反射的光汇合之后两者之间出现相位差;
当光波的波顶和波谷重合时,光线相互抵消,光波的波顶和波顶重合时,光线加强,从而导致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有的被加强,有的被减弱,从而呈现出角度变色反射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光在所述全介质结构色薄膜上两次反射的计算式为:
2n2d cos(θ2)=mλ
其中,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的折射率为n,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厚度为d,入射角度为θ,光的波长为λ,则当m为整数时,光的强度会被加强。
优选的,所述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为:
1)将硝酸铝、硝酸锆、硝酸铈和硝酸镁为原料,加入碱液后,形成各自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物,清洗后,进行超声分散使氢氧化物沉淀物在水中均匀分布,然后滴加硝酸形成材料a;
2)将材料a滴加入材料b中,使正硅酸乙酯水解缩聚过程络合了铝、锆、铈、镁离子;
3)而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配合加入硝酸锌、硝酸铬和硼酸,然后水解得到二氧化钛材料,将二氧化钛材料加入材料b进行搅拌使硅酸乙酯与钛酸四丁酯充分水解并络合为玻璃网络结构;
4)将材料f滴入石蜡油中,材料在石蜡油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成为球形,在57-60℃水浴锅中搅拌,缩短材料向凝胶的转化时间,加入分散剂,使球形材料在石蜡油中几乎不发生团聚且粒度差较小,然后过滤干燥得到玻璃微珠。
优选的,所述过滤干燥得到玻璃微珠获得的玻璃微珠表面仍残有石蜡油,需要进行如下处理:
先升温至150-165℃,保温2-4h以去除石蜡油,防止石蜡油起火而使样品温度过高而炸裂,然后缓慢升温防止凝胶微珠内的有机成分挥发过快而导致微珠内部被破坏或者产生气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与传统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相比,本发明通过添加玻璃微珠,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将聚光在玻璃微珠上的光反射,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需要叠加大量的膜堆才能获得足够高的光谱纯度,另一方面,当若干玻璃微珠同时反射时,形成镭射光圈效果;
其次,本发明采用高低折射率从而形成较好反射干涉相长,实现指定波长的反射峰值,同时改变观察角度时,可见光波段吸收较为明显,可以更好的实现次峰吸收作用的同时保证中心波长高反射特性,呈现更为饱和的色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折射层分光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镭射表现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玻璃微珠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的背后放置黑纸片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的背后放置白纸片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包括: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折射层;
折射层包括:
三组高折射膜层以及三组低折射膜层,高折射膜层和低折射膜层呈交错层叠设置;
三组高折射膜层内设置有玻璃微珠以及变色材料,利用玻璃微珠的高折射率配合变色材料将反射光成镭射光圈,变色材料包括具有镜面反射效果银粉、金粉或珠光粉中的一种或者混合物。
具体的,在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的背后贴一张纯黑的纸片,并在一个明亮的环境下观察,这样做是为了只观察从正面穿透薄膜并反射之后进入人眼的光线,黑色的纸张会将大部分从背面穿出薄膜的漫反射光线吸收,以至此减少背景透光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在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的背后贴一张纯白的纸张,并且在桌面铺上黑色的纸张,这样做是为了只观察白纸上的漫反射光线透出薄膜,进入人眼的效果,桌面上铺的黑纸用来减少环境反射对观察的干扰,实验的结果如图5所示。
实施例1
折射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低折射膜层:
以28份去离子水、18份的酒精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5份的滑雪屐蜡、3份的天然树脂,中速搅拌22min后过滤,制成涂料A;
以55份丁酮、4份的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加入10份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继续中速搅拌13min后过滤,得到涂料B,然后将涂料A和涂料B混合25min,制成低折射膜涂覆料;
使用涂布机,控制干涂量0.4g/m,设定烘干温度130℃,设定车速90m/min,将低折射膜涂覆料涂覆在基材表面,形成低折射膜层;
在制成低折射膜涂覆料过程中,通过pH采样器实时核查数据信息,即酸度(pH)是电压的电强度。水的pH值变化会导致水的气味,味道和颜色,通过将pH计工具的测量结果与所用的pH采样器进行比较,即可以完成检测。但是,在开始检测之前,使用线性方程校准pH采样器,核查方程为:
Y=Mx+C (1)
在公式(1)中,Y表示pH计测量值,M表示采样器校准系数,x表示采样器丁酮、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和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的测量值,C是采样器误差系数;
校准是在两种类型的液体中进行的,即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所用的酸性液体是水醋,而所用的碱性液体是肥皂水。初始测量时:
Figure BDA0003920037900000071
在公式(2)中,Y1与Y2分别表示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的pH计测量值,x1与x2分别表示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的采样器测量丁酮、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和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的测量值;
将这些初始值插入方程式(1)中,以查找梯度M值,计算出pH采样器校准方程式值为:
Y=-5.505x+28.66 (3)
当Y与设置阈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则表示低折射膜层无异常。
在具体实施例中,需要将校准方程式插入Arduino UNO上的计算程序中,这样就能检测出水下pH值的大小。采样器是用于测量低折射膜涂覆料中不同参数组分的混合比例,起到实时检测低折射膜涂覆料材质的作用。
高折射膜层:
以30份丁酮、13份正丙酯、1-10份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6份热塑性聚氨酯、5份热固性松香改性丙烯酸树脂、3份改性乙烯树脂,高速搅拌10min后过滤;
在上述过滤后的材料中加入玻璃微珠以及变色材料,然后进行高速搅拌15min,得到高折射膜涂覆料;
使用涂布机,采用180目激光雕刻网纹辊,控制干涂量1.99g/m,设定烘干温度125℃,设定车速110m/min将高折射膜涂覆料涂覆在低折射膜层上。
在加入丁酮、正丙酯和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时,通过浊度计采样器实现混合物的检测;
是通过读取由于光线的散射而引起的水的光学特性来检测水浊度计的工具之一,并且可以表示为到达光中反射光的比较。根据所查文献以及历史理论获得的研究结果,电压值越小,NTU值就越大,这意味着水越清澈,张力就越高。相反,水越混浊,张力值就越小。基于获得的理论设计检测算法,浊度计采样器校准的函数为:
y=ax2+bx+c (4)
在公式(4)中,y表示NTU值,x表示采样器电压值,a,b,c均表示采样器参数。
计算NTU校准方程式采用的是三种不同浑浊程度类型的液体,其初始值为:
Figure BDA0003920037900000091
Figure BDA0003920037900000092
通过等式(4)(5)计算以获得参数a,b和c的值。再代入浊度计采样器的校准方程y的公式为:
y=11.905x2-105.954x+232.143 (6)
当y与设置阈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则表示低折射膜层无异常。
随后,将校准方程式插入Arduino UNO上的计算程序中,经过无线传输测量的参数数值显示在云平台上。
光在上述制备出的折射层上会有两次反射,一部分光在薄膜的高折射膜层发生反射,一部分光穿过高折射膜层在薄膜的低折射膜层发生反射,该反射光并再次穿出高折射膜层并延伸一定距离,导致其与两次高折射膜层反射的光汇合之后两者之间出现相位差;
当光波的波顶和波谷重合时,光线相互抵消,光波的波顶和波顶重合时,光线加强,从而导致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有的被加强,有的被减弱,从而呈现出角度变色反射的效果。
颜色和视线与表面法线的夹角、薄膜的厚度、光的波长相关,假设薄膜介质的折射率为n,薄膜厚度为d,入射角度为θ,光的波长为λ,则当m为整数时,光的强度会被加强;对于白光来说,对白光中不同频率的光一一计算衰减强度则可以得到这个位置的反射颜色。
两次反射的计算式为:
2n2dcos(θ2)=mλ
其中,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的折射率为n,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厚度为d,入射角度为θ,光的波长为λ,则当m为整数时,光的强度会被加强。
实施例2
所述玻璃微珠包括:
玻璃微珠内核单元以及外包玻璃微珠单元
所述玻璃微珠内核单元包括弹性气泡体内核、内包玻璃微珠层、内包玻璃微珠粘接保护层,弹性气泡体内核的周圈外壁面上包覆内包玻璃微珠层;
所述外包玻璃微珠单元包括外包玻璃微珠粘接反射层和外包玻璃微珠层;外包玻璃微珠层通过外包玻璃微珠粘接反射层粘结于内包玻璃微珠粘接保护层周圈外壁面上。
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为:
将硝酸铝、硝酸锆、硝酸铈和硝酸镁为原料,加入碱液后,形成各自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物,清洗后,进行超声分散使氢氧化物沉淀物在水中均匀分布,然后滴加硝酸形成材料a;
将材料a滴加入材料b中,使正硅酸乙酯水解缩聚过程络合了铝、锆、铈、镁离子;
而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配合加入硝酸锌、硝酸铬和硼酸,然后水解得到二氧化钛材料,将二氧化钛材料加入材料b进行搅拌使硅酸乙酯与钛酸四丁酯充分水解并络合为玻璃网络结构;
将材料f滴入石蜡油中,材料在石蜡油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成为球形,在60℃水浴锅中搅拌,缩短材料向凝胶的转化时间,加入分散剂,使球形材料在石蜡油中几乎不发生团聚且粒度差较小,然后过滤干燥得到玻璃微珠;
去除玻璃微珠表面的石蜡油,先升温至158℃,保温3h以去除石蜡油,防止石蜡油起火而使样品温度过高而炸裂,然后缓慢升温防止凝胶微珠内的有机成分挥发过快而导致微珠内部被破坏或者产生气孔。
上诉制备出的玻璃微珠,当折射率接近1.9时,入射光线能够很好地聚聚焦在玻璃微珠的后表面,这时的回归反射效果最好,当折射率小于或者大于1.9时,入射充线分别聚焦在玻璃微殊的外面和内部,这时的回归反射效果会有所降低,实际使用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玻璃微珠的折射率通常在1.9-2.1之间,而它的直径小于1μ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折射层;
所述折射层包括:
若干组高折射膜层以及若干组低折射膜层,所述高折射膜层和低折射膜层呈交错层叠设置;
若干组所述高折射膜层内设置有玻璃微珠以及变色材料,利用所述玻璃微珠的高折射率配合变色材料将反射光成镭射光圈;
光在所述高折射膜层发生反射时,由于在高折射膜层中的玻璃微珠作用,玻璃微珠的高折射作用而聚光在微珠后表面反射层上,反射层将光线沿着入射光线方向平行反射回去,当若干玻璃微珠同时反射时,形成镭射光圈效果;
所述玻璃微珠包括:
玻璃微珠内核单元以及外包玻璃微珠单元;
所述玻璃微珠内核单元包括弹性气泡体内核、内包玻璃微珠层、内包玻璃微珠粘接保护层,弹性气泡体内核的周圈外壁面上包覆内包玻璃微珠层;
所述外包玻璃微珠单元包括外包玻璃微珠粘接反射层和外包玻璃微珠层;外包玻璃微珠层通过外包玻璃微珠粘接反射层粘结于内包玻璃微珠粘接保护层周圈外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材料包括具有镜面反射效果银粉、金粉或珠光粉中的一种或者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膜层的制备步骤如下:
1)以8-40份去离子水、10-25份的酒精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2-8份的滑雪屐蜡、2-5份的天然树脂,中速搅拌10-30min后过滤,制成涂料A;
2)以20-60份丁酮、1-6份的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加入5-15份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继续中速搅拌10-15min后过滤,得到涂料B,然后将涂料A和涂料B混合20-30min,制成低折射膜涂覆料;
3)使用涂布机,控制干涂量0.3-0.5g/m,设定烘干温度80-170℃,设定车速60-120m/min,将低折射膜涂覆料涂覆在基材表面,形成低折射膜层;
在制成低折射膜涂覆料过程中,通过pH采样器实时核查数据信息,使用线性方程校准pH采样器,核查方程为:
Y=MX+C (1)
在公式(1)中,Y表示pH计测量值,M表示采样器校准系数,x表示采样器丁酮、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和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的测量值,C是采样器误差系数;
初始测量时:
Figure FDA0003920037890000021
在公式(2)中,Y1与Y2分别表示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的pH计测量值,x1与x2分别表示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的采样器测量丁酮、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和热固性松香改性聚氨酯的测量值;
将这些初始值插入方程式(1)中,以查找梯度M值,计算出pH采样器校准方程式值为:
Y=-5.505X+28.66 (3)
当Y与设置阈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则表示低折射膜层无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膜层制备步骤包括:
1)以10-60份丁酮、2-20份正丙酯、1-10份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1-10份热塑性聚氨酯、1-8份热固性松香改性丙烯酸树脂、1-5份改性乙烯树脂,高速搅拌8-15min后过滤;
2)在上述过滤后的材料中加入玻璃微珠以及变色材料,然后进行高速搅拌10-20min,得到高折射膜涂覆料;
3)使用涂布机,采用150-210目激光雕刻网纹辊,控制干涂量1.98-1.2g/m,设定烘干温度88-165℃,设定车速80-130m/min将高折射膜涂覆料涂覆在低折射膜层上;
在加入丁酮、正丙酯和异丙醇混合成稀释剂时,通过浊度计采样器实现混合物的检测;浊度计采样器校准的函数为:
y=ax2+bx+c (4)
在公式(4)中,y表示NTU值,x表示采样器电压值,a,b,c均表示采样器参数。计算NTU校准方程式采用的是三种不同浑浊程度类型的液体,初始值为:
Figure FDA0003920037890000031
Figure FDA0003920037890000032
通过等式(4)(5)计算以获得参数a,b和c的值,再代入浊度计采样器的校准方程y的公式为:
y=l1.905x2-I05.954x+232.143 (6)
当y与设置阈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则表示低折射膜层无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光在所述全介质结构色薄膜上会有两次反射,具体如下:
一部分光在薄膜的高折射膜层发生反射,一部分光穿过高折射膜层在薄膜的低折射膜层发生反射,该反射光并再次穿出高折射膜层并延伸一定距离,导致其与两次高折射膜层反射的光汇合之后两者之间出现相位差;
当光波的波顶和波谷重合时,光线相互抵消,光波的波顶和波顶重合时,光线加强,从而导致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有的被加强,有的被减弱,从而呈现出角度变色反射的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在所述全介质结构色薄膜上两次反射的计算式为:
2n2d cos(θ2)=mλ
其中,全介质结构色薄膜的折射率为n,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厚度为d,入射角度为θ,光的波长为λ,则当m为整数时,光的强度会被加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为:
1)将硝酸铝、硝酸锆、硝酸铈和硝酸镁为原料,加入碱液后,形成各自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物,清洗后,进行超声分散使氢氧化物沉淀物在水中均匀分布,然后滴加硝酸形成材料a;
2)将材料a滴加入材料b中,使正硅酸乙酯水解缩聚过程络合了铝、锆、铈、镁离子;
3)而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配合加入硝酸锌、硝酸铬和硼酸,然后水解得到二氧化钛材料,将二氧化钛材料加入材料b进行搅拌使硅酸乙酯与钛酸四丁酯充分水解并络合为玻璃网络结构;
4)将材料f滴入石蜡油中,材料在石蜡油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成为球形,在57-60℃水浴锅中搅拌,缩短材料向凝胶的转化时间,加入分散剂,使球形材料在石蜡油中几乎不发生团聚且粒度差较小,然后过滤干燥得到玻璃微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干燥得到玻璃微珠获得的玻璃微珠表面仍残有石蜡油,需要进行如下处理:
先升温至150-165℃,保温2-4h以去除石蜡油,防止石蜡油起火而使样品温度过高而炸裂,然后缓慢升温防止凝胶微珠内的有机成分挥发过快而导致微珠内部被破坏或者产生气孔。
CN202211356407.9A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Pending CN115629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6407.9A CN11562943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6407.9A CN11562943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9435A true CN115629435A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09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6407.9A Pending CN11562943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94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2629A (zh) * 2023-04-28 2023-07-18 深圳御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膜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2629A (zh) * 2023-04-28 2023-07-18 深圳御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6442629B (zh) * 2023-04-28 2024-01-26 深圳御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膜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usset et al. IV multilayer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CN115629435A (zh) 一种角度变色反射光成镭射光圈的全介质结构色薄膜
CN105372801B (zh) 一种日盲紫外光学镜头与系统
JPS61143719A (ja) 視角感色照明付属品
CN109313295A (zh) 具有空间变化微复制层的光学滤光器
Gong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n negative permittivity of the material producing sharp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dips
Large et al. Incoherent reflection processes: a discrete approach
CN115857081A (zh) 一种含有曲面夹层光反射变色的干涉滤光片
CN105607274A (zh) 一种p-偏振光分束比可控的偏振分束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5786353U (zh) 一种基于旋转滤光片单色器的能见度测量仪
Barrios et al. Spectral Voltage Contour Plots of Optical Constants and Interface Parameters of the Active Layer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 Smart Window from Clear on to Dark off States
JP2003207724A (ja) 出力光の波長及び強さを変更できるシステム
CN218445114U (zh) 一种在线椭偏测试装置
CN205427340U (zh) 一种p-偏振光分束比可控的偏振分束器
Víg et al. Optical effects of water drople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lar cell covered with a hydrophobic thin layer
Skoczek et al. Ellipsometric and spectrophotometric investigations of porous silica thin films produced by sol-gel method
CN207318762U (zh) 宽角度宽波段增透膜及相应的红外气体传感器光源
CN221079113U (zh) 一种改善光致变色片变色性能的膜层
CN107976848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减反层的确定方法、液晶显示器
Rönnow Determination of interface roughness cross correlation of thin films from spectroscopic light scattering measurements
CN109254332A (zh) 宽角度宽波段增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arrazin et al. Nanomorphology of the blue iridescent wings of a giant tropical wasp Megascolia procer javanensis (Hymenoptera)
Nguyen et al. Measuring the extinction index of dielectric films using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CN210222375U (zh) 一种金属介质组合中性分光膜的分光镜
Montgomery Jr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for veiling glare re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