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93A - 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93A
CN1156293A CN96108349A CN96108349A CN1156293A CN 1156293 A CN1156293 A CN 1156293A CN 96108349 A CN96108349 A CN 96108349A CN 96108349 A CN96108349 A CN 96108349A CN 1156293 A CN1156293 A CN 1156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ssword
district
stored
exter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8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99C (zh
Inventor
藤冈宗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esas Design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nesas Design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esas Design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Renesas Desig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14Protection against unauthorised use of memory or access to memor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8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of non-disc record carrier, e.g.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这里发表了一个含有存贮器(包括一个生产者代码区)和误差信号输出电路的非接触型IC卡。当一个预定的代码存贮在生产者代码区内时如果得到口令符合,则误差信号输出电路输出一个误差信号以便允许来自读/写设备的访问。另一方面,当预定的代码没有存贮在生产者代码区内时,误差信号输出电路输出一个误差信号以便允许从读/写设备访问所有的存贮器区,而与口令检验电路执行的口令检验的结果无关。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设备,例如一种非接触型IC(集成电路)卡,它带有包含可编程存贮器的LSI(大规模集成电路)。
图25表明一个LSI的存贮器图,LSI包含要在常规的非接触型IC卡中使用的可编程存贮器。在此图中,参考号10表示一个存贮器单元;参考号11表示一个可重写的可编程存贮器单元;参考号12表示当前已将数据存贮在这里的一个不可重写的固定的存贮器单元。如图所示,可编程存贮器单元11可分为许多区。当访问每个区时,每个区有一个要用输入口令来检验的口令。当输入的口令不符合相应于各个区的口令时,禁止访问各个区。只有当输入的口令符合相应于各个区的口令时,才允许访问各个区。
在这样一个LSI中,在晶片加工完成后,地址中存贮口令的数据变成不确定的,因而访问每个区变得非常困难。为了消除这个缺点,常规的通信设备以这样一种方法构成,当生产晶片时存贮一个主口令在固定的存贮器单元12内,如果主口令符合于输入的口令,则不论相应于每个区的口令的检验结果如何,都可以访问所有的区,或允许更改口令。利用主口令可在常规的LSI中执行一个存贮器的测试。
图26是一方框图,它表明一个常规的非接触型IC卡通信系统的结构。在此图中,参考号100表示一个读/写设备,参考号200表示一个非接触型IC卡。非接触型IC卡200包括一个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201;一个调制/解调电路202,它用数字调制一个载波并且从已调制的载波中解调出数据;一个可编程存贮器203用于存贮数据;和一个控制电路204用来控制非接触型IC卡的工作和执行命令处理。调制/解调电路202,可编程存贮器203和控制电路204都集成在非接触型IC卡要使用的LSI210中。可编程存贮器203有一个类似于图25中所示的存贮器单元10的结构。
图27是一个顺序图。表明读/写设备100与非接触型IC卡200之间的通信过程。如图27所示,通过发送一个读ID(RID)命令从读/写设备100到非接触型IC卡200来启动一个通信。其次,读/写设备100发送一个命令,例如可编程存贮器203的一个写命令或一个读命令到非接触型IC卡200。非接触型IC卡200执行一个输入的命令,并将该命令的结果数据发回到读/写设备100。如果在命令执行步骤之前产生了一个误差,例如一个通信误差和一个口令检验误差,就不执行该命令。在此情况下,指示误差情况的一个误差状态被发送到读/写设备100或从非接触型IC卡200没有信息发送。
由于上述常规的通信设备的结构,一旦存贮在固定的存贮器内的口令为第三方得知,则第三方使用整个存贮器的数据就成为可能,而且,主口令不能更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通信设备,利用它可容易地实行存贮器测试并保持高度的保密性。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本发明的一个通信设备包含: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一个存贮器。第一区包括一个第三区用来存贮一个预定代码,指明从外部设备到存贮器的存取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一个判决单元用来决定预定代码是否存贮在第三区中;一个口令检验单元;当外部设备访问通信设备时,该口令检验单元用存贮在通信设备中的第一口令来检验从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一口令;以及存取许可单元,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时由于口令检验单元的检验结果,如果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一口令符合存贮于通信设备的第一口令,则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二区存取。当预定口令没有存贮在第三区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与口令检验单元的第一口令检验的结果无关。
也就是说,在上述的通信设备中,当预定代码存贮在预定区时,如果得到第一口令符合,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存贮器的第二区存取。另一方面,当预定代码没有存贮在存贮器的预定区内,则口令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与口令许可单元的第一口令检验的结果无关。所以,可容易地测试存贮器并保持高度保密性。
进一步,这个发明的一个通信设备包括: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一个存贮器,第一区包括一个第三区用来存贮一个预定代码以指明从外部设备到存贮器的存取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一个判决单元用来决定预定代码是否存贮在第三区中;一个口令检验单元,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时,如果外部设备访问通信设备,则口令检验单元用存贮在通信设备中的第一口令来检验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一口令;以及一个存取许可单元,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时,如果由于口令检验单元的检验结果,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一口令符合存贮于通信设备中的第一口令,则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二区存取。当预定口令没有存贮在第三区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不用执行口令检验单元的第一口令检验。
也就是说,在上述通信设备中,当预定代码存贮在预定区内,如果得到了第一口令符合时,则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存贮器第二区存取。另一方面,当预定代码没有存贮在存贮器的预定区内时,则口令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不用执行口令检验单元的第一口令检验。所以,可容易地测试存贮器并保持高度保密性。
此外,在这个发明的通信设备中,从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外部设备的一个命令的时刻(该外部设备要求通信设备发送一个识别码),到通信设备发送一个识别码到外部设备的时刻,在此期间,判决单元决定预定代码是否存贮在第三区内。
由于这个结构,通过判定预定代码是否存贮来得到高度的保密性。
而且,本发明的通信设备是这样构成:第一区包括一个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因而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如果从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口令时,则口令检验单元用存贮在第四区的第二口令来检验从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口令,并且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不要求在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中第一口令的符合。
也就是说,即使预定代码存贮在预定区,当得到第二口令符合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存贮器的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所以,可容易地测试存贮器并保持高度保密性。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通信设备这样构成:它使第一区包括一个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因而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如果从外部设备发送一个第二口令时,则口令检验单元用存贮在第四区的第二口令来检验从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口令,通信设备还包括计数单元,在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后,它用来计数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的数目,以及存取许可单元,当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时,和当计数单元所计数的命令数目超过一个预定的数目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在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也就是,当得到一个第二口令符合并且即使预定代码存贮在预定区内计数单元计数的命令的数目超过了一个预定的数目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存贮器的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所以,可容易地测试存贮器并保持高度的保密性。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通信设备这样构成:它使第一区包括一个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如果外部设备发送一个第二口令时,则口令检验单元用存贮在第四区的第二口令来检验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口令,通信设备还包括计数单元,在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后,计数单元计数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的数目,以及存取许可单元,当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中得到一个第二口令的符合时,并且当计数单元计数的命令的数目是大于或等于一个第一预定数并小于或等于一个第二预定数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在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也就是,当得到第二口令符合时,并且虽然预定代码存贮在预定区内,当计数单元计数的命令数目是大于或等于一个第一预定数同时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数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到存贮器的第一区或到第二区存取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因此,可容易地测试存贮器并保持高度的保密性。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通信设备这样构成:它使第二口令包括一个要检验的读口令(当存贮在存贮器中的数据是读时)和一个要检验的写口令(当数据写入存贮器时),第四区包括一个读口令区和一个写口令区,前者用来存贮读口令,后者用来存贮写口令,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如果外部设备发送一个读口令时,口令检验单元用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口令来检验存贮在读口令区内的读口令,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如果从外部设备发送一个写口令时,口令检验单元用外部设备发送的写口令来检验存贮在写口令区的写口令,其中当由于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结果得到一个读口令符合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一个读命令从外部设备给第一区或第二区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而当由于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结果得到一个写口令符合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一个写命令从外部设备给第一区或第二区而不要求第一口令令的符合。
即是,即使预定代码存在存贮器的预定区当由于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结果得到一个读口令符合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给第一区或第二区一个读命令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此外,即使预定代码存在存贮器的预定区,当由于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结果而得到一个写口令符合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给第一区或第二区一个写命令而不要求第一口令令的符合。所以可以容易地测试存贮器并保持高度的保密性。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通信设备这样构成:它使第二口令包括一个要检验的读口令(当读取存贮在存贮器的数据时)和一个要检验的写口令(当数据写入存贮器时),第四区包括一个读口令区用以存贮读口令,和一个写口令区用以存贮写口令,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如果从外部设备发送一个读口令时,则口令检验单元用外部设备发送的读口令来检验存贮在读口令区的读口令,当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如果从外部设备发送一个写口令时,则口令检验单元用外部设备发送的写口令来检验存贮在写口令区的写口令,当由于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结果而得到读口令符合和写口令符合时,则存取许可单元即允许从外部设备给第一区或第二区一个读命令,也允许从外部设备给第一区或第二区一个写命令,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即是,即使预定代码存贮在预定区,当由于口令检验单元执行的检验结果,而得到读口令符合和写口令符合时,存取许可单元允许从外部设备给第一区或第二区读命令,以及从外部设备给第一区或第二区写命令,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所以,可容易地测试存贮器并保持高度保密性。
图1是一方框图,表明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非接触型IC卡的一个通信系统。
图2表明在第一实施例的一个非接触型IC卡中一个可编程存贮器的存贮器图。
图3是一顺序图,表明在第一实施例中读/写设备和非接触型IC卡间的通信过程。
图4表明控制电路的一个误差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当一个非接触型IC卡接收一个命令时,它执行误差处理。
图5是一顺序图,表明当读/写设备发送一个读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时,一个读/写设备和一个非接触型IC卡之间的通信过程。
图6表明一个读命令的格式。
图7表明当从读/写设备发送一个读命令时,从非接触型IC卡给读/写设备发送的读数据的格式。
图8表明一个写命令的格式。
图9是一流程图,它表明判断口令检验是否执行取决于在第二实施例中MC区的设置状态。
图10表明当预定代码没有设置在第二实施例中的MC区时,要从读/写设备向非接触型IC卡发送一个读命令的结构。
图11表明第三实施例的一个可编程存贮器的存贮器图。
图12表明装备在第三实施例的控制电路中的一个误差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当接收到读命令时它用来实行误差处理。
图13表明装备在第三实施例的控制电路中的一个误差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当接收到写命令时它用来实行误差处理。
图14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第三实施例中实行读命令处理时读/写设备和非接触型IC卡之间的通信过程。
图15表明用于一个MRP检验的读命令的结构。
图16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第三实施例中,执行写命令处理时读/写设备和非接触型IC卡之间的通信过程。
图17表明用于一个MWP检验的读命令的结构。
图18表明当接到一个读命令时,装备在第四实施例非接触型IC卡的控制电路中的误差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
图19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第四实施例中读/写设备和非接触型IC卡之间通信的过程。
图20表明第四实施例中一个误差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
图21是一电路图,它表明在第六实施例中一个误差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
图22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第六实施例中读/写设备和非接触型IC卡之间的通信过程。
图23表明装备在第七实施例非接触型IC卡的控制电路中的一个误差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
图24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第七实施例中非接触型IC卡和读/写设备间的通信过程。
图25表明一个LSI的存贮器图,它包含用在常规非接触型IC卡内的一个可编程存贮器。
图26是一方框图,它表明一个常规的非接触型IC卡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27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常规的系统中读/写设备和非接触型IC卡之间的通信过程。
此后将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1
图1是一方框图,它表明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非接触型IC卡的一个通信系统。在此图中,参考号300表示一个读/写设备(外部设备),参考号400表示一个非接触型IC卡(通信设备),它通过无线电波和读/写设备300通信。非接触型IC卡400包括一个天线401,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一个调制/解调电路402,用于调制一个带有数据的载波和用于解调已调制波的数据;可编程存贮器403用于存贮数据;以及一个控制电路404,用于控制非接触型IC卡400的工作和执行命令的处理。调制/解调电路402,可编程存贮器403和控制电路404都集成在用于非接触型IC卡的LSI410中。
图2表明非接触型IC卡400中可编程存贮器403的存贮器图。如图2所示,区A1的范围从地址AD0到地址AD1,区A2的范围从地址AD1+1到AD2,区A3的范围从地址AD2+1到地址AD3,区A4和A5的范围类似于区A1到A3
区A1到A5分别地保存口令(第一口令)PW1到PW5,当访问每个区时它们要受到检验。区A1到A5组成一个用户区(第二区)UA。从地址AD5+1到定位地址AD6是生产者区(第一区)MA,它包括生产者的代码区(第三区)用来保存使口令PW1到PW5有效的生产者代码。这里不推荐使用代码“00H”,“01H”,“03H”、“07H”,“0FH”,“1FH”,“3FH”,“7FH”,“FFH”,“80H”,“COH”,“EOH”,“FOH”,“F8H”,“FCH”,“FEH”作为生产者代码,因为在晶片加工完成后,这些代码经常出现在存贮器403内。此外,也不推荐使用代码“OOH”,“FFH”,“AAH”,“55H”作为生产者代码,因为在存贮器测试期间这些代码写在存贮器403内。例如,可使用代码“12H”,“34H”作为生产者代码。以下的实施例将会解释假定使用代码“12H”作为生产者代码的情况。
首先,将解释测试存贮器时访问存贮器403的情况,设置一个生产者代码的计时是不同的,这取决于装载一个产品是以LSI芯片的形式还是以非接触型IC卡的形式。在以下说明中,将解释装载一个非接触型IC卡作为一个产品的情况。
图3是一顺序图,表明读/写设备300和非接触型IC卡400间的通信过程。如图3所示,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读ID(RID)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接收到一个RID命令后,非接触型IC卡400判断在P1期间预定代码“12H”是否存贮在可编程存贮器403的生产者区MA的Me区内。当预定代码“12H”存贮在MC区,则来自读/写设备的存取要求相应于被存取区的一个口令的符合。另一方面,预定代码“12H”没有存贮在MC区,即使在口令检验中没有得到口令符合也允许来自读/写设备300的访问。
在完成判断预定代码“12H”是否存贮在MC区之后,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它本身的ID线给读/写设备300。其次,读/写设备300接收并分析从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的ID线。当读/写设备300确定非接触型IC卡400就是要通信的对象时则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要求确定过程的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即是,仅在RID命令正常执行后,所有其他的命令才能执行。
图4表明控制电路404的误差信号输出电路(存取许可装置)450的结构。当非接触型IC卡400接收了从读/写设备300发出的一个命令时,误差信号输出电路450实行误差处理。在图4中,参考号451表示一个口令检验电路,它用输入的口令来检验所存贮的口令,并且在没有得到口令符合时,它输出一个具有“H”电平的口令误差信号;参考号452表示一个地址误差信号产生电路,当一个地址被非接触型IC卡400指出在许可区之外时,它输出一个具有“H”电平的地址误差信号;参考号453是一个接收误差信号产生电路,当一个信号接收误差发生时,它输出一个具有“H”电平的接收误差信号;参考号454代表一个MC定位标记,当预定代码“12H”存贮在MC区时,它存贮一个“H”电平信号,而当预定代码“12H”没有存贮在MC区时,它存贮一个“L”电平信号;参考号455和456表示一个或门;457表示一个与门。在MC定位标记454中设置一个值的确定由控制电路404实现,而该值写入MC定位标记454内。在将预定代码“12H”写入MC区以前,在MC区中已有一个值,例如“FFH”。这时,MC定位标记454输出一个“L”电平信号。因而,从口令检验电路451输出的口令误差信号和从地址误差信号产生电路452输出的地址误差信号在与门457被屏蔽,只有当接收误差发生时,从或门456才输出一个具有“H”电平的误差信号。因而,即使发生口令误差或地址误差但没有发生接受误差时,也不执行误差处理。因此,在非接触型IC卡400的存贮器测试期间,即使输入的口令与存贮在存贮器403中的口令不符合,也可以访问从地址AD0到地址AD6的存贮器区。也就是说,误差信号输出电路450工作以便决定是否允许从外部设备发送一个访问信号。
存贮器测试完成后,预定代码“12H”写入MC区而“H”电平信号写入MC定位标记454中。因此,当口令误差信号,地址误差信号和接收误差信号中的任何一个变成“H”电平时,从或门456输出一个具有“H”电平的误差信号。所以,在将预定代码“12H”写入MC区之后,只有当输入口令与存在存贮器403中的口令符合时才允许访问,并且访问范围是在可编程存贮器403的地址AD0到地址AD5区内。
图5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读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时,读/写设备300和非接触型IC卡400间的通信过程。图6表明一个读命令的格式。如图6所示,读命令510包含一个命令代码511,要读取的数据的地址512,和一个口令513。图7表明当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读命令510时,从非接触型IC卡400给读/写设备300发送的读数据520的格式。如图7所示,读数据520包含一个指示误差情况的误差状态521和一个读数据系列522。
如图5所示,通过发送一个RID命令从读/写设备300到非接触型IC卡400来起动读/写设备300和非接触型IC卡400间的数据通信。在接收RID命令后,非接触IC卡400判断预定代码“12H”是否存贮在MC区内,并且根据P2期间这个判断结果来执行操作,如同以上关于图3所解释的那样。此后,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它本身的IC线给读/写设备300。只有在正常地执行RID命令后才能执行所有其他命令。当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读命令510给非接触型IC卡400时,如果当预定代码“12H”存贮在MC区时,口令513与存于存贮器403内的口令符合,则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读数据520给读/写设备300,读数据包括相应于读命令510的地址512的可编程存贮器403的数据系列以及误差状态521。另一方面,当预定代码“12H”没有存贮在MC区时,可允许访问存贮器403而与口令513的检验结果无关,并且从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读数据520。
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写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的情况类似于以上说明的发送一个读命令的情况。图8表明一个写命令530的格式。如图8所示,写命令530包含一个命令线531,写入数据的一个地址532,一个口令533和写数据系列534。当执行一个写命令时,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一个误差状态给读/写设备300。在此情况下,当预定代码“12H”存贮在MC区时,必需有口令533的符合才执行写命令530,而当预定代码“12H”没有存贮在MC区时,即使没有得到口令533的符合,也执行写命令。
如上所述,当预定代码“12H”没有存贮在MC区时,即使输入口令与存在存贮器403的口令不符合,口令误差也不会发生。由于为写或为读通过发送任何口呤可以访问存贮器的所有区,因而,在装载产品前存贮器测试变得更容易。此外,因为一旦预定代码“12H”设置在MC区内,就能得到高度安全性,要求口令符合。如果输入口令不符合存在存贮器403内的口令,则对于可编程存贮器403的读访问和写访问都受到禁止。实施例2
第二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然而这个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有如下几点。这就是,按照第一实施例即使预定代码没有设置在MC区内,当接收到读命令510或写命令530时仍执行口令检验。但在第二实施例中,控制电路404这样构成使得当接收到一个读命令,一个写命令或类似命令时,就删去口令检验。
图9是一流程图,它表明判断口令检验是否执行取决于MC区的状态。如图9所示,当预定代码“12H”没有存贮在MC区时(步骤ST901)执行命令处理而不用检验口令(步骤ST902)。另一方面,当预定代码“12H”存贮在MC区时,则执行口令检验(步骤ST903)。当输入口令与存贮的口令相同时(步骤ST904),则执行命令处理。当输入口令与存贮的口令不同时(步骤ST904),则执行口令误差处理(步骤ST905)。
图10表明当预定代码“12H”没有设置在MC区时,从读/写设备300给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的读命令540的结构。如图10所示,读命令540包含命令代码541和读取数据的地址542,以及没有包含在读/写命令540中的一个口令。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  当预定代码“12H”没有设置在MC区内时,不需要发送口令。此外,不要求检验口令的时间,所以,存贮器测试所要求的时间可以减少。实施例3
第三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可编程存贮器403和控制电路404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有以下几点。
图11表明这个实施例的可编程存贮器403的存贮器图。如图11所示,生产者区MA包括MC区用于存贮生产者代码(MC);生产者读口令(MRP)区(向前区)用于存贮MRP(第二口令),以及生产者写口令(MWP)区(向前区)用于存贮MWP(第二口令)。以后将对MRP和MWP作详细解释。
图12表明装备在控制电路404中误差信号输出电路(存取许可装置)的结构,当接收一个读命令时,它用来执行误差处理。在图12中,参考号461表示一个MRP检验符合标记,当输入的MRP与存贮在可编程存贮器403的生产者区MA中的MRP符合时,这里就存入一个“H”电平信号,而当输入的MRP与存贮的MRP不符合时,就存入一个“L”电平信号。参考号462和463表示一个或门,464表示一个与非门,465表示一个与门。来自MRP检验符合标记461的输出信号和接收到读命令时变成“H”电平的一个读命令信号都输令入到与非门464的输入端。所以,当接收到一个读命令时,如果输入的MRP与所存贮的MRP相同,即使发生了口令误差或地址误差,或门463也不输出误差信号。因为指示口令误差或地址误差的误差信号在与门465被屏蔽,因此口令误差处理和地址误差处理不能执行。
图13表明装备在控制电路404内误差信号输出电路(存取许可装置)470的结构,当接收一个写命令时它用于执行误差处理。在图13中,参考号471表示一个MWP检验符合标记,当输入的MWP与存贮在可编程存贮器403的生产者区MA中的MWP符合时,这里就存入一个“H”电平信号,而当输入的MWP与存贮的MWP不符合时,就存入一个“L”电平信号。来自MWP检验符合标记471的输出信号和接收到写命令时就变成“H”电平的一个写命令信号都被输令入到与非门474的输令入端。所以,当输入的MWP与接收到写命令时所存贮的MWP相同时,即使有口令误差或地址误差发生,或门473也不输出误差信号,因为指示口令误差或地址误差的误差信号在与门475被屏蔽。因此口令误差处理和地址误差处理不能执行。MRP检验符合标记461和MWP检验符合标记471是这样构成,使得这些标记由一个复位信号复位到“L”。
图14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当执行一个读命令处理时读/写设备300和非接触型IC卡400间的通信过程。从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RID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的时刻到读/写设备300接收到由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的ID线的时刻,在此期间的操作是和第一实施例中所解释的操作相同。非接触型IC卡400脱离复位状态,而在通信结束时IC卡400复位。所以,MRP检验符合标记461和MWP检验符合标记471在通信开始前装有一个“L”电平信号。
其次,读/写设备300为了MRP检验发送一个读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图15表明该读命令的结构。如图15所示,读命令包含一个命令代码551,生产者区MA的MRP的地址552及MRP553。当非接触型IC卡400接收到读命令550时,检验MRP。当输入的MRP与存贮的MRP符合时,MRP检验符合标记461在P3期间被设置为“H”。另一方面,当输入的MRP与存贮的MRP不符合时,MRP检验符合标记461继续保持一个“L”电平信号。读命令550包含地址552,它在不允许存取的生产者区MA之内。所以,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一个指示地址误差的误差状态给读/写设备300。即是,在此时读命令被认为来自非接型IC卡400的外部,读命令如同正发生的地址误差一样。
在以上说明中,使用读命令550读/写设备300直接指定生产者区MA的地址。然而,系统可以这样构成:使得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在用户区UA之外的一个预定地址给非接触型IC卡400。在此情况下,非接触型IC卡400这样构成:当非接触型IC卡400接收到读命令中的预定地址时,IC卡400识别具有预定地址的读命令以便对生产者区MA的MRP的地址读取,对于这种结构,不需要发送靠近用户区UA的生产者区MA的实际地址,因而可得到更高的保密性。
其次,当读/写设备300发送读命令550给非接触型IC卡400时,如果MRP检验符合标记461装有“H”电平信号,即使口呤不相同,也不执行口令误差处理。因而允许对可编程存贮器403的所有地址进行读取,并且发送相应于存取地址的数据给读/写设备300。当MRP检验符合标记461继续装有一个“L”电平信号时,只有在输入口令与存贮的口令符合时,才允许对可编程存贮器430中从地址AD0到AD5的区进行读取。
图16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执行一个写命令处理的情况下,读/写设备300和非接触型IC卡400间的通信过程。从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RID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的时刻到读/写设备300接收到来自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的ID线的时刻,在此期间的操作是和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解释的操作相同。
其次,读/写设备300为了MWP检验发送一个读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图17表明读命令的结构。如图17所示,读命令560包含一个命令代码561,生产者区MA的MWP的地址562以及MWP563。当非接触型IC卡400接收到读命令560时,检验MWP。当输入的MWP与所存贮的MWP符合时,在P4期间MWP检验符合标记471置“H”。另一方面,当输入的MWP与存贮的MWP不符合时,则MWP检验符合标记471继续装有一个“L”电平信号。读命令560包含地址562,它在不允许存取的生产者区MA之内。所以,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一个指示地址误差的误差状态给读/写设备300。即是,在此时读命令被认为来自非接触型IC卡400的外部,读命令如同正发生的地址误差一样。
其次,当读/写设备300发送读命令560给非接触型IC卡400时,如果MWP检验符合标记471装有一个“H”电平信号,即使口令不相同也不执行口令误差处理,因而,允许对于可编程存贮器403的所有地址进行写入,并且将数据写到相应的地址。此后,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误差状态数据给读/写设备300来说明误差的状态和写的完成。当MWP检验符合标记471继续装有一个“L”电平信号,仅在输入口令符合存贮的口令时,才允许对可编程存储同器403中地址AD0到地址AD5的区进行写入。
如上所述,在这个第三实施例中,比如为了故障分析的目的,甚至在预定代码“12H”存入生产者区MA后,通过执行预定的过程也可忽略口令误差和地址误差。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故障分析中的测试并保持高度的保密性。实施例4
以下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然而,本实施例不同于第三实施例有以下几点:
图18表明在接收到一个读命令的情况下,装备在本实施例的非接触型IC卡400的控制电路中误差信号输出电路(存取许可装置)460a的结构。在图18中,参考号466表示一个命令计数器,它计数完成MRP检验后所接收的读命令的数目。467表示一个比较电路,它将命令计数器460a所计数的数目与一预定值比较,以及465a表示一个3输入的与非门。同样的参考号适用于象图12所示的那些相同的部分并且省略了完全一样的解释。
图19是一顺序图,它表明读/写设备300和非接触型IC卡400间的通信过程。如图19所示,为了开始通信,从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RID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的时刻,到P3期间的终了,读/写设备300接收到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的一个误差状态的时刻,在此期间的操作与第三实施例中所解释的操作相同。此后,当读/写设备300发送读命令给非接触型IC卡400时,命令计数器466对读命令计数,并且输出由命令计数器466计数的读命令的数目。当命令计数器大于n(n:整数)时,比较电路467输出一个“H”电平信号。即是,口令误差和地址误差对于设置MRP检验符合标记461后的n个读命令是有效的。然而,口令误差和地址误差对于第(n+1)个读命令以及在第(n+1)个读命令后接收到的读命令是无效的。所以,相对于第三方可得到更高的保密性,因为第三方不知道仅在接收到n个读命令后不用口令符合就允许读命令访问。
类似地,非接触型IC卡这样构成,在设置MWP检验符合标记后,口令误差和地址误差对于n个顺序的写命令有效,并且执行第(n+1)个写命令以及在第(n+1)个写命令后发送的写命令,即使产生了口令误差或地址误差的情况。
图20表明实现了上述功能的误差信号输出电路470a的结构。在图20中,参考号476表示一个命令计数器,它计数设置MWP检验符合标记471后写命令的数目。477表示一个比较电路,当命令计数器476计数的写命令的数目超过n(n:整数)时,它输出一个“H”电平信号。所以,相对于第三方可得到更高的保密性,因为第三方不知道仅在接收到n个写命令后不用口令令符合就允许写命令访问。
如上所述,在此后的实施例中,可以容易地实现存贮器测试并保持着更高的保密性。实施例5
第五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然而,这个实施例不同于第四实施例有以下几点:在第四实施例中,比较电路467和477这样构成使得当计数的数目超过预定值n时,从比较电路467和477输出一个“H”电平信号。可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比较电路467和477可这样构成:使得当计数的数目是在从i到j(i,j:整数,i<j)的范围内时,电路467和477保持输出一个“H”电平信号,而当计数的数目等于或大于j+1时。则电路保持输出一个“L”电平信号。用这个结构,从第i个读/写命令到第j个读/写命令,在没有口令符合的情况下可允许命令的存取,对于第(j+1)个读/写命令和在第(j+1)个读/写命令后发送的读/写命令则要求口令符合。
如上所述,在此后实施例中,可容易地实现存贮器测试并保持更高的保密性。实施例6
这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然而,这个实施例不同于第三产施例有以下几点。在第三实施例中,MRP和MWP是分别地使用。可是在这个实施例中,IC卡400这样构成:使得当输入的MRP和输入的MWP分别与存贮的MRP和存贮的MWP相同时,在没有口令符合的情况下,在可编程存贮器403的整个区内可以执行读命令和写命令。
图21是一电路图,它表明控制电路404的误差信号输出电路480的结构。在图21中,参考号481表示一个与门,来自MRP检验符合标记461的输出和来自MWP检验符合标记471的输出都输入到这个与门。同样的参考号适用于图12和13中所示的那结相同的部分,并且省略了完全一样的解释。
图22是一顺序图,它表明读/写设备300和非接触型IC卡400间的通信过程。如图22所示,在确认ID线后,从读/写设备300到非接触型IC卡400发送一个用于检验MRP的读命令,并在IC卡400内执行MRP检验。其次,从读/写设备300到非接触型IC卡卡400发送一个用于检验MWP的读命令,并在IC卡400内执行MWP检验。在检验中,当从读/写设备发送的MRP和MWP分别与存贮的MRP和存贮的MWP相符合时,允许对于可编程存贮器403的所有地址执行读命令和写命令,而与口令PW1到PW5的检验结果无关。而且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解释的那样,可以省略口令检验。实施例7
这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于第六实施例,可是第七实施例不同于第六实施例有以下几点。即是,在第六实施例中,在输入的MRP和输入的MWP与存在存贮器403中的MRP和MWP相同后,可执行读命令和写命令,而在检验过程中无需口令PW1到PW5的符合。可是在这个第七实施例里,在检验过程中,输入的MRP和输入的MWP与存在存贮器403中的MRP和MWP符合后,n个命令要求口令令PW1到PW5的符合。可是第(n+1)个命令和第(n+1)个命令后的命令不要求检验过程中口令符合。
图23是一方框图,它表明在这个实施例中装备在非接触型IC卡400的控制电路404中误差信号输出电路480a的结构。同样的参考号适用于图21中相同的部分,并且省略完全相同的解释。图23中,参考号484表示一个命令计数器,在MRP检验符合标记461和MWP检验符合标记471被设置为“H”后,它计数由非接触型IC卡400所接收的读命令或写命令的数目,482表示一个比较电路,当命令计数器484所计数的数目超过n时,它输出一个“H”电平信号。483表示了输入的与非门,从MRP检验符合标记461、MWP检验符合标记471和比较电路482的输出都输入到与非门。
图24是一顺序图,它表明在这个实施例中非接触型IC卡400和读/写设备300间的通信过程。如图24所示,对MRP和MWP进行检验类似于在第六实施例中的情况。
当由于检验过程的结果,输入的MRP和输入的MWP分别符合于存贮的MRP和MWP时,则将MRP检验符合标记461和MWP检验符合标记471设置到“H”。此后,当从读/写设备300发送一个读命令或一个写命令时,命令计数器484计数输入命令的数目,并且输出一个已计数的数目,当已计数的数目超过n时,比较电路482输出一个“H”电平信号。所以,对可编程存贮器403的所有地址可以执行读/写设备300发送的第(n+1)个命令以及第(n+1)个命令后的命令,而与口令检验过程的结果无关。此外,非接触型IC卡400可这样构成:使得在MRP检验符合标记461和MWP检验符合标记471被设置为“H”后,只允许执行第i个命令和第j个命令之间的命令,而不用口令符合(i,j:整数,i<j)。为在第五实施例中所解释的那样。进一步,可以省略口令PW1到PW5的检验,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解释的那样。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例中,因为只有在输入的MRP和输入的MWP与所存贮的MRP和MWP符合后才允许存贮器存取,所以可得到更高的保密性。

Claims (15)

1.一种和外部设备通信的通信设备,包含:
一个存贮器,分为一个第一区和一个第二区,上述第一区包含一个第三区,用于存贮一个预定的代码,该预定代码指明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存贮器的访问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判决装置,用于决定上述预定代码是否存贮在上述第三区内;
口令检验装置,当上述外部设备访问上述通信设备时,该装置用存贮在上述通信设备中的第一口令来检验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一口令;以及
存取许可装置,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假若由于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检验的结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一口令符合存贮在上述通信设备内的第一口令,则该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二区访问,当上述预定口令没有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则该装置允许从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与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的第一口令检验的结果无关。
2.一种和外部设备通信的通信设备,包含:
一个存贮器,分为一个第一区和一个第二区,上述第一区包含一个第三区,用于存贮一个预定代码,指明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存贮器的访问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判决装置,用于决定上述预定的代码是否存贮在上述第三区内;
口令检验装置,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可访问上述通信设备,该装置用存贮在上述通信设备中的第一口令来检验由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一口令;以及
存取许可装置,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假若由于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检验的结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一口令符合存贮在上述通信设备内的第一口令,则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二区访问,当上述预定的口令没有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则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不用执行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的第一口令检验。
3.依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决装置决定在一个期间内上述预定代码是否存贮在上述第三区内,这个期间是从上述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上述外部设备的一个命令(它要求上述通信设备发送一个识别代码)的时刻,到上述通信设备发送了一个识别代码到上述外部设备的时刻。
4.依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决装置决定在一个期间内上述预定代码是否存贮在上述第三区内,这个期间是从上述通信设备接收到来自外部设备的一个命令(它要求上述通信设备发送一个识别代码)的时刻,到上述通信设备发送了一个识别代码到上述外部设备的时刻。
5.依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一个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上述第二口令来检验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并且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在由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6.依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上述第二口令来检验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并且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在由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7.依据权利要求3或4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第二口令来检验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并且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在由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8.依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上述第二口令来检验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其中上述通信设备还包括计数装置,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后,计数装置用于计数从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数目,并且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的检验中如果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并且当上述计数装置所计数的命令数超过了一个预定数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第二区访问而在由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9.依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从外部设备发送了第二口令,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上述第二口令来检验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其中上述通信设备还包括计数装置,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后,计数装置用来计数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数目,当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时,并且当上述计数装置计数的命令数超过一个预定数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10.依据权利要求3或4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上述第二口令来检验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其中上述通信设备还包括计数装置,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后,计数装置用来计数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的数目,那里当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时,并且当上述计数装置计数的命令数超过了一个预定数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11.依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一个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一个第二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上述第二口令来检验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那里上述通信设备还包括计数装置,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后,计数装置用来计数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的数目,那里当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时,并且当上述计数装置计数的命令的数目是大于或等于一个第一预定数并且是小于或等于一个第二预定数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12.依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一个存贮第二口令的第四区,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第二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上述第二口令来检验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那里上述通信设备还包括计数装置,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后,计数装置用来计数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的数目,那里当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时,并且当上述计数装置计数的命令的数目是大于或等于一个第一预定数并且小于或等于一个第二预定数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13.依据权利要求3或4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区包括存贮第二口令的一个第四区,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一个第二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存贮在上述第四区的上述第二口令来检验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二口令,那里上述通信设备还包括计数装置,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后,计数装置用来计数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的数目,那里当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得到第二口令的符合时并且当上述计数装置计数的命令的数目是大于或等于一个第一预定数并且小于或等于一个第二预定数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到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访问,而在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中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14.依据权利要求5、6、8、9、11、12任一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口令包括要读取存储在上述存储器数据时的一个要检验的读口令和当数据写入上述存贮器时的一个要检验的写口令,那里上述第四区包括一个读口令区用以存贮上述读口令,和一个写口令区用以存贮上述写口令,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一个读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读口令来检验存贮在上述读口令区中的上述读口令,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一个写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写口令来检验存贮在上述写口令区中的上述写口令,那里当由于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结果得到一个读口令符合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外部设备给上述第一区或上述和第二区一个读命令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并且那里当由于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结果得到一个写口令符合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给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一个写命令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15.依据权利要求5、6、8、9、11、12任一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口令包括一个要检验的读口令(当读取存在上述存贮器内的数据时)和一个要检验的写口令(当数据写入上述存贮器时),那里上述第四区包括一个读口令区用于存贮上述读口令,和一个写口令区用于存贮上述写口令,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一个读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上术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读口令来检验存贮在上述读口令区中的上述读口令,那里当上述预定代码存贮在上述第三区时,如果上述外部设备发送一个写口令,则上述口令检验装置用上述外部设备发送的上述写口令来检验存贮在上述写口令区中的上述写口令,那里当由于上述口令检验装置执行的检验结果,既得到了一个读口令符合又得到了一个写口令符合时,上述存取许可装置允许从上述外部设备给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一个读命令以及从上述外部设备给上述第一区或上述第二区一个写命令,而不要求第一口令的符合。
CN96108349A 1996-01-26 1996-06-25 通信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6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1899/96 1996-01-26
JP01189996A JP3764517B2 (ja) 1996-01-26 1996-01-26 通信装置
JP011899/1996 1996-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93A true CN1156293A (zh) 1997-08-06
CN1104699C CN1104699C (zh) 2003-04-02

Family

ID=11790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83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699C (zh) 1996-01-26 1996-06-25 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796943A (zh)
JP (1) JP3764517B2 (zh)
KR (1) KR100212349B1 (zh)
CN (1) CN1104699C (zh)
TW (1) TW293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5315A (ja) * 1996-08-08 1998-02-24 Toshiba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記憶データのコピー方法
JPH11161552A (ja) * 1997-11-28 1999-06-18 Fujitsu Ltd 可換記憶媒体のデータ保護方法及び、これを適用した記憶装置
JP3544297B2 (ja) * 1998-04-08 2004-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制御方法、記憶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JP4170466B2 (ja) * 1998-09-18 2008-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マンド認証方法
EP1220148B1 (en) * 1999-09-30 2006-12-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c card, ic card issuing device, ic card issuing system, and ic card issuing method
DE60026186T2 (de) * 2000-01-26 2006-11-16 Em Microelectronic-Marin S.A., Marin Verfahren zur Prüfung einer integrierten Schaltung mit vertraulichen Software- oder Hardware-elementen
JP2003085143A (ja) * 2001-09-11 2003-03-20 Sony Corp パスワード管理システム、パスワード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63662B2 (ja) * 2002-07-17 2010-10-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不正使用防止システム
JP2004303092A (ja) * 2003-03-31 2004-10-28 Fujitsu Ltd メモリ装置、メモリアクセス制限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モリアクセス方法
WO2005088462A1 (en) * 2004-03-05 2005-09-22 Finisar Corporation Hierarchical and byte-configurable memory in an optical transceiver
DE102005031629A1 (de) * 2005-07-06 2007-01-11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ystem mit mehreren elektronischen Geräten und einem Sicherheitsmodul
JP4921757B2 (ja) * 2005-09-27 2012-04-25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Icタグ、icタグ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コマンドの実行方法
FR2895108A1 (fr) * 2005-12-16 2007-06-22 St Microelectronics Sa Procede de gestion de l'acces a une memoire, au moyen de mots de passe
JP2008123106A (ja) * 2006-11-09 2008-05-29 Nec Electronics Corp マイクロ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マイクロコンピュータのデバッグ方法
EP2270758B1 (en) * 2009-06-30 2013-11-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549314B2 (en) 2010-04-29 2013-10-01 King Saud University Password gene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S8612648B1 (en) * 2010-07-19 2013-12-17 Xilin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data bus interface
KR101750269B1 (ko) 2015-09-24 2017-07-11 제룡산업 주식회사 절연커버 일체형 케이블 커넥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212349B1 (ko) 1999-08-02
JPH09204361A (ja) 1997-08-05
CN1104699C (zh) 2003-04-02
KR970059943A (ko) 1997-08-12
JP3764517B2 (ja) 2006-04-12
US5796943A (en) 1998-08-18
TW293223B (en) 199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99C (zh) 通信设备
CN1303562C (zh) 射频标识标记及其相关确定装置和方法及管理系统和方法
US7407110B2 (en) Protection of non-promiscuous data in an RFID transponder
AU2014410129B2 (en) Encryption of fluid cartridges for use with imaging devices
CN1156785C (zh) 电子数据管理系统
CN1137137A (zh) 集成电路卡
CN1790365A (zh) 读卡机
JPH08272925A (ja) Icカード
CN1140315A (zh) 闪速存储器卡
CN102890840A (zh) 纸币鉴别方法和装置
CN1168051C (zh) 检查访问权利的系统和方法
JP2010519647A (ja) Nand欠陥管理装置、方法、システム
CN101419843A (zh) 快闪存储器识别方法、识别装置、芯片控制器
CN111144520B (zh) 一种ic卡读写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锁
JPH0440587A (ja)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
US8489352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cess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th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N1381020A (zh) 迅速地并且同时地写入多个数据载体的通信设备以及用于这种通信设备的数据载体
CN103019969A (zh) 闪存储存装置及其不良储存区域的判定方法
CN1741030A (zh) 非接触式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754177A (zh) 生物辨识信用卡系统与信用卡扫描器
CN102377894B (zh) 成像盒芯片修改方法和修改装置
CN110400433B (zh) 一种智能书柜刷书借书自助借阅方法及系统
CN110109797A (zh) 存储器控制器、存储器系统及存储器控制器的操作方法
CN1252733C (zh) 存储系统、存储单元、比特屏蔽电路及相关方法
CN1830193A (zh) 智能卡或智能密钥型便携器传输协议的自动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