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3498A -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3498A
CN115623498A CN202110802671.XA CN202110802671A CN115623498A CN 115623498 A CN115623498 A CN 115623498A CN 202110802671 A CN202110802671 A CN 202110802671A CN 115623498 A CN115623498 A CN 115623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time
response message
random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26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世通
樊波
张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026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3498A/zh
Priority to EP22841264.9A priority patent/EP434626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04456 priority patent/WO20232846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3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3498A/zh
Priority to US18/404,052 priority patent/US2024014745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该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新波束,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新波束进行通信。其中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新波束的时刻,或者为终端设备切换到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的时刻,或者为终端设备切换到新波束后向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为终端设备向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从而可以使得终端设备与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之间,和/或终端设备与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进而进行准确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发生基于层1/层2的波束切换时,如何确定新波束的生效时间,相关技术中未给出解决方案,终端设备与旧波束所在的小区之间,终端设备与新波束所在的小区之间可能对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不一致,导致无法准确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用以使得终端设备与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之间,和/或终端设备与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之间,可以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进而进行准确通信。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包括如下过程: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波束配置消息,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终端设备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根据波束配置消息,可以进行波束切换,切换到与当前波束(指终端设备切换前的旧波束)不同的波束(指终端设备切换到的新波束,如第一波束)。其中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与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可以不同,或者相同。
第一时刻可以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可以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可以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后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可以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可以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
第一时长可以由以下至少一个第一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带宽部分BWP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激活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载波单元CC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
在该方法中,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可以确定新波束生效,终端设备与旧波束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和/或终端设备与新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可以确定相同的第一时刻和第一时长,从而确定相同的新波束生效时间,进而准确地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在该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后,进行随机接入,在随机接入完成后,确定切换到第一波束或切换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终端设备可以将切换到第一波束或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也可以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或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因此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在该实现中,在随机接入完成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因此终端设备和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后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在该实现中,在随机接入完成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二网络节点接收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因此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时,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在该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将切换到第一波束或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也可以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或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接收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后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在该实现中,在随机接入完成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二网络节点接收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因此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波束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时,可以采用第二波束,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
第二波束与第一波束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波束的宽度比第一波束的宽度窄,第二网络节点通过为终端设备指示更窄的第二波束,可以实现更高效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在不需要随机接入的切换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因此终端设备和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因此终端设备和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选的,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可以通信,从而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可以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时长可以包括T2,T2与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有关。
例如T2满足以下公式:T2=TOk×(Tfirst+Tproc)+T22,其中TOk为0或1,Tfirst与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时刻有关,Tproc与终端设备处理第一信号的时长有关,T22与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有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时长还与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和/或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有关。
例如第一时长满足以下公式:T=T1+T2,其中T为第一时长,T1与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有关,T2与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有关。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该过程包括:第二网络节点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其中随机接入请求在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波束配置信息后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第二网络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波束的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设备基于第二波束,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
第二波束与第一波束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波束的宽度比第一波束的宽度窄,第二网络节点通过为终端设备指示更窄的第二波束,可以实现更高效的通信。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节点,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节点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处理器与接口电路耦合。
该接口电路可以为代码/数据读写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可能直接从存储器读取,或可能经过其他器件)并传输至该处理器,以使该处理器运行计算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芯片或芯片系统。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可以与该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该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用于通过该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该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该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该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该逻辑电路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节点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节点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
或者,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代码/数据读写接口电路,该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接收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可能直接从存储器读取,或可能经过其他器件)并传输至该输入输出接口,以使该输入输出接口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可以为芯片。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用于支持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前述通信装置的必要的信息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装置,该芯片装置包括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该输入接口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涉及的接收功能,该输出接口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涉及的发送功能。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功能实体,该功能实体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和/或第二网络节点。
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属于同一网络设备(如基站),或者可以属于不同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网络节点。例如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为终端设备切换前的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终端设备切换后的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
示例性的,第一网络节点,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波束配置信息,该波束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
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接收波束配置,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和/或发送信号。
第二网络节点,可以用于使用第一波束与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即第二网络节点与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波束进行通信。
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或者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
终端设备,还可以将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或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
第二网络节点,还可以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或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选的,第二网络节点与第一网络节点可以交互,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间或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或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
终端设备,还可以将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
第二网络节点,还可以将接收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或者将获取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选的,第二网络节点与第一网络节点可以交互,第二网络节点可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或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或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又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
终端设备,还可以将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
第一网络节点,还可以将接收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或者将获取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和第一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选的,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可以交互,第一网络节点将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或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终端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或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又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
终端设备,还可以将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
第一网络节点,还可以将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或者将获取到的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和第一网络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选的,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可以交互,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或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或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节点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其中,第三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配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配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一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空口协议层(layer)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及物理(physical,PHY)层等。
其中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新无线(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标准中,PHY层为协议层的最底层,也称层1(layer 1,L1),MAC层为协议层的第二层,也称层2(layer 2,L2)。
2)波束,一种通信资源。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不同的信息。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或一组)波束。一个波束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例如,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
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一般而言,波束的宽度可以定义为X分贝(dB)的波束宽度。例如波束宽度定义为1dB的波束宽度,3dB的波束宽度等。XdB的波束宽度包括水平的XdB的波束宽度,或垂直的XdB的波束宽度。通常情况下,宽波束和窄波束与波束的3dB波束宽度相关。宽波束的3dB波束宽度较宽,一般宽波束的作用为进行广播信号的宽覆盖。相比而言,窄波束的3dB波束宽度较窄,窄波束的覆盖宽度较窄,一般用于点对点的通信。
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成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波束成形技术可以为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模拟波束成形技术,混合数字/模拟波束成形技术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3)准同位/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同位关系用于表示多个资源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通信特征,对于具有同位关系的多个资源,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配置。例如,如果两个天线端口具有同位关系,那么一个端口传送一个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可以从另一个端口传送一个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推断出来。大尺度特性可以包括:延迟扩展,平均延迟,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增益,接收参数,终端设备接收波束编号,发射/接收信道相关性,接收到达角,接收机天线的空间相关性,主到达角(Angel-of-Arrival,AoA),平均到达角,AoA的扩展等。同位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组天线端口是否具有同位关系为:同位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组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是否来自相同的传输点,或同位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两组天线端口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是否来自相同的波束组。
也就是说,若存在QCL关系,终端设备可以继承之前接收某个参考信号时的接收或发送参数,来接收或发送后续的信号。
QCL类型(Type)包括:QCL-TypeA、QCL-TypeB、QCL-TypeC和QCL-TypeD等。其中QCL-TypeA、QCL-TypeB和QCL-TypeC用于指示时域与频域等信息,辅助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接收和解调等,QCL-TypeD用于指示波束,辅助终端设备的波束赋形。
4)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根据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NR的协议,在物理层,上行通信包括上行物理信道和上行信号的传输。其中上行物理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上行数据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等,上行信号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PUCCH-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PUSCH-DMRS,上行相位噪声跟踪参考信号(phase noi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上行定位参考信号(uplink positioning RS)等等。下行通信包括下行物理信道和下行信号的传输。其中下行物理信道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数据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等,下行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PDCCH-DMRS,PDSCH-DMRS,下行PT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小区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NR没有),时频跟踪参考信号(time/frequency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LTE没有),LTE/NR定位信号(positioning RS)等。
5)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TCI),用于指示PDSCH天线端口准共址的字段。TCI由RRC信令配置,在RRC信令中称为TCI-状态(State)。高层通过TCI-State,配置一个或多个QCL关系,即配置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PDSCH-DMRS之间的QCL关系。
在RRC信令配置后,网络设备可以发送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激活一个或多个TCI-State。若TCI-State包括QCL-TypeD的信息,即TCI指示一个或多个波束,MACCE可以用于激活一个或多个波束,终端设备可以测量被激活的波束,也即测量该被激活的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
网络设备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CI所指示的波束进行通信。可选的,通信所采用的波束可以为激活的一个或多个波束中的一个。
6)随机接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过程,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互。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消息(Msg)1,该Msg1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2,该Msg2包括为终端设备分配的临时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Msg3包括临时的C-RNTI,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Msg4包括为成功接入的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此时可以认为终端设备完成随机接入。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不需要Msg2和Msg3。
本申请中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至少一个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例如,LTE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例如,NR系统),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如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与上述通信系统相融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适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以及控制信令。例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如源服务小区101和目标服务小区102),和一个终端设备(如终端设备110)。源服务小区101可以向终端设备110发送信令,用于终端设备110切换至目标服务小区10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也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车联网,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的通信。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是一种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LTE系统或演进的LTE系统(LTE-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ved Node B),如传统的宏基站eNB和异构网络场景下的微基站eNB;或者也可以包括5G 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还可以包括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基带池BBU pool,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再或者还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又或者可以包括非陆地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中的网络设备,即可以部署于高空平台或者卫星,在NTN中,网络设备可以作为层1(L1)中继(relay),或者可以作为基站,或者可以作为DU,或者可以作为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backhaul,IAB)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当然,网络设备也可以为核心网中的节点。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或者可用于终端中的芯片等。其中,终端可以是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或者,终端可以是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中的终端(例如车联网设备)、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通信中的终端、或者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machine,M2M)通信中的终端等。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终端设备发生基于L1/L2的波束切换时,如何确定新波束的生效时间,相关技术中未给出解决方案,终端设备与旧波束所在的小区之间,终端设备与新波束所在的小区之间可能对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不一致,导致无法准确通信。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配置方法适用于终端设备的波束切换过程。可选的,终端设备在切换波束时,可以同时完成服务小区的切换,或者可以不进行服务小区的切换。
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该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新波束,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新波束进行通信。其中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新波束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新波束后向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如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如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之间,和/或终端设备与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之间,可以确定相同的第一时刻和第一时长,从而可以保证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进而进行准确通信。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波束配置过程,该过程包括:
S201: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
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
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下行接收波束和/或上行发送波束),即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通信所使用的波束,也就是说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的服务波束,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波束与第一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进行通信。第一波束可以称为新波束,终端设备切换前的波束可以称为旧波束。例如终端设备从第三波束切换到第一波束,即终端设备的服务波束从第三波束切换到第一波束,第三波束为旧波束,第一波束为新波束。
一般的,服务波束指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PDCCH的波束。在一些情况下,服务波束还可以用于接收以下一种或多种信号:PDSCH,CSI-RS等。服务波束还可以用于确定以下一种或多个信号的发送波束:SRS,PUCCH,PUSCH等。
可选的,波束配置消息中包括TCI-State指示第一波束。其中TCI-State可以包括QCL关系,或者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例如对于第一波束为上行发送波束,可以通过空间关系指示第一波束,对于第一波束为下行接收波束,可以通过QCL关系指示第一波束。可选的,波束配置消息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消息,或者可以为MAC CE信令。
第一网络节点指终端设备切换波束前的服务网络节点,如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指终端设备切换波束后的服务网络节点,如新波束(如第一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相同,或者可以不同。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属于同一网络设备(如同一基站),或者可以属于不同网络设备(如不同基站)。网络节点可以为网络设备(如小区、基站),或者可以为天线等。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也可以称为波束对应的网络节点,或者波束所属的网络节点,或者发送波束的网络节点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网络节点为小区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在切换波束时,可以同时完成网络节点的切换。在这种场景下,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不同。
这种场景下,旧波束与新波束来自不同网络节点,新波束来自于一个新的服务网络节点,切换前的旧波束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为终端设备切换前的服务网络节点,可以称为源网络节点(或称为旧网络节点),切换后的新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为终端设备切换后的服务网络节点,可以称为目标网络节点(或称为新网络节点)。例如终端设备的服务波束从第三波束切换到第一波束,且服务网络节点从第一网络节点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第三波束为旧波束,第三波束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为源网络节点,第一波束为新波束,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为目标网络节点。
可选的,目标网络节点可以为源网络节点相邻的网络节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在切换波束时,可以不进行网络节点的切换。在这种场景下,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相同。
这种场景下,旧波束与新波束来自同一网络节点,新波束(如上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即为旧波束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
可选的,在S201之前,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MAC CE,该MAC CE用于激活一个或多个波束,被激活的一个或多个波束中包括第一波束。
S202:终端设备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在该S202中,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新波束生效时间,其中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和/或新波束所在的目标网络节点确定的新波束生效时间采用的规则,与终端设备确定采用的规则相同,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与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和/或终端设备与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确定的第一时刻和第一时长相同。
在达到第一波束的生效时间之后,即第一波束生效之后,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一波束与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下文简称为第二网络节点)进行通信。由于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对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新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新波束发送和/或接收信号,实现准确通信。
其中“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指确定第一波束生效。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生效的第一波束可以用来接收下行信号,和/或可以用来发送上行信号。对于第二网络节点来说,生效的第一波束可以用来发送下行信号,和/或可以用来接收上行信号。一般的,第一波束生效表示终端设备已经激活第一波束,并且已经切换到第一波束。可选的,第一波束生效后,终端设备和第一网络节点可以不使用旧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第一时刻可以但不限于与以下一个或多个信息有关: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或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后)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等。对第一时刻的说明参见后续描述。
第一时长可以但不限于与以下一个或多个第一信息有关: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终端设备激活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CC)所需的时长、下一个同步信号和PBCH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SSB)(如目标小区的SSB)的到达时间、TCI state(如目标小区的TCI state)是否被激活(例如,如果被激活置为0,如果未被激活置为1)、target(目标)SSB是否被测量(例如,如果被测量置为1,如果未被测量置为0)、target CSI-RS是否被测量(例如,如果被测量置为1,如果未被测量置为0)、SSB所需的处理时长、CSI-RS所需的处理时长等,可选的SSB所需的处理时长或CSI-RS所需的处理时长可以与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有关。例如第一时长还可以与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和/或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有关。可选的第一时长可以为现有时长,例如3ms。或者第一时长可以不同于现有时长,例如第一时长大于3ms。对第一时长的说明参见后续描述。
下面以不同的情况分别对第一时刻进行说明。
情况一和情况二,有随机接入。终端设备发生基于L1/L2的波束切换时,需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来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二网络节点的上行定时。上行定时用于控制来自该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达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间,从而保证不同终端设备的信号达到该第二网络节点的时间基本上对齐,第二网络节点可以正确解码上行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网络节点作为第一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可以与第一网络节点相同(例如终端设备切换波束但未切换服务节点),或不同(例如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服务节点)。
情况一参见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301: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
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
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在t41时刻接收到DCI,该DCI为波束配置消息。
S302: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随机接入请求。
还以图4为例,终端设备在t42时刻发送RACH,该RACH为随机接入请求。可选的,该RACH可以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1,RACH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
S303: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随机接入响应。
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之后,可以确定随机接入完成。如果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服务节点,终端设备还可以确定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
可选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第二波束的指示信息。第二波束和第一波束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波束的宽度较第一波束的宽度窄,第二网络节点通过为终端设备指示更窄的第二波束,可以实现更高效的通信。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随机接入响应包括QCL-TypeD的信息,指示第二波束和第一波束之间的QCL关系,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波束上发送第二波束,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在第一波束上发送第二波束。
还以图4为例,第二网络节点在t43时刻接收Msg4,该Msg4为随机接入响应。
S304:终端设备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还以图4为例,终端设备在t44时刻发送确认(acknowledgement,ACK)2消息,该ACK2消息为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在该过程中,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完成后,发送第一网络节点的应答消息。
可选的,S304中,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资源上,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第一传输资源可以由第一网络节点指示。其中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周期在此不做限定,但要大于该第一传输资源的最大范围。例如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周期位于10毫秒(ms)~160ms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传输资源可以为半持续性的传输资源或周期性的传输资源,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随机接入之后,有能够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资源。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位于从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后的N个第一时间单元后,第一传输资源的时长为第二时长,N为正整数,N个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网络节点所需的时长。例如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在DCI中新增比特用于指示时间偏移,该时间偏移用于指示N个第一时间单元,第一时间单元可以为ms或时隙(slot)等时间单元。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为N个第一时间单元后的第Y个slot,反馈第二应答消息,Y为正整数。第二时长的取值任意,可选的第二时长的取值与第一时长的取值不同。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传输资源的起始时刻位于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后的第三时长后。终端设备可以默认第二应答消息的反馈时间在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三时长后。该第三时长的取值任意,可选的第三时长的取值与第一时长的取值不同。例如第三时长可以为slot级。
可选的S305: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应答消息。
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应答消息。还以图4为例,终端设备在t45时刻发送ACK1消息,该ACK1消息为Msg4的第一应答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二波束,发送Msg4的第一应答消息。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一波束,发送Msg4的第一应答消息。
终端设备可以在S303之后的第四时长之后,发送该第一应答消息。第四时长的取值任意,可选的第四时长的取值与第一时长的取值不同。
终端设备、旧波束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新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可以采用以下可能的方式确定第一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终端设备切换波束但未切换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和第一网络节点相同,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在下述方式中,主要针对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网络节点,即第二网络节点和第一网络节点不同的情况进行说明。
可能的方式一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ACK2消息(即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即终端设备可以将发送ACK2消息的时刻(例如图4中的t44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接收ACK2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在接收ACK2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如果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网络节点,对于第二网络节点来说,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在发送Msg4(即随机接入响应)或接收ACK1消息(即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应答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或者,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进行交互,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接收到ACK2消息的时刻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ACK2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在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能的方式二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到第一波束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即终端设备可以将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例如图4中的t43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如果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网络节点,对于第一网络节点来说,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在发送波束配置消息或接收ACK2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或者第一网络节点可以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在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能的方式三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Msg4(即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即终端设备可以将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例如图4中的t44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在发送Msg4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如果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网络节点,对于第一网络节点来说,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在发送波束配置消息或接收ACK2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或者第一网络节点可以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或者发送Msg4的时刻)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在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能的方式四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ACK1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即终端设备可以将发送ACK1消息的时刻(例如图4中的t45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在接收ACK1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如果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网络节点,对于第一网络节点来说,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在发送波束配置消息或接收ACK2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或者第一网络节点可以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接收ACK1消息的时刻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到ACK1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在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切换波束失败,第一网络节点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服务波束,重新向终端设备发送波束配置消息。可选的,如果在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五时长之后,没有收到ACK2消息,第一网络节点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波束切换失败。第五时长的取值任意,可选的第五时长的取值与第一时长的取值可以不同,例如第五时长可以为ms级。这里,终端的服务波束为终端设备在波束切换前的服务波束(例如可以为上述第三波束),即第一网络节点最近一次成功指示的波束。
可选的,如果终端设备没有成功切换到第一波束,或者终端设备没有成功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或者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Msg4,终端设备可以保持当前的服务波束不变,例如仍采用第三波束作为服务波束。
情况二参见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501参见上述S301。
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在t61时刻接收DCI,该DCI为波束配置消息。
S502:终端设备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还以图6为例,终端设备在t62时刻发送ACK2消息,该ACK2消息为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在该过程中,终端设备在接收波束配置消息(S501)之后,发送第一网络节点的应答消息。
S503: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随机接入请求。还以图6为例,终端设备在t63时刻发送RACH,该RACH为随机接入请求。
S504: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随机接入响应。
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之后,可以确定随机接入完成。如果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服务节点,终端设备还可以确定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
还以图6为例,第二网络节点在t64时刻发送Msg4,该Msg4为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的S505: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应答消息。
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应答消息。还以图6为例,终端设备在t65时刻发送ACK1消息,该ACK1消息为Msg4的第一应答消息。
在情况二中,终端设备、旧波束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新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确定第一时刻,采用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情况一,相似之处不做赘述。
情况三和情况四,无随机接入。终端设备发生基于L1/L2的波束切换时,无需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此不做限制)来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二网络节点的上行定时,或终端设备可以假设与第一网络节点采用相同的上行定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网络节点作为第一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可以与第一网络节点相同(例如终端设备切换波束但未切换服务节点),或不同(例如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服务节点)。
情况三参见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701: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信息。
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信息。
S702:终端设备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如ACK2消息)。
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终端设备可以在S701之后的第六时长之后,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第六时长的取值任意,可选的第六时长的取值与第一时长的取值不同。
终端设备、旧波束所在的第一网络节点、新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可以采用以下可能的方式确定第一时刻:
可能的方式一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ACK2消息(即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即终端设备可以将发送ACK2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在接收ACK2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如果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网络节点,对于第二网络节点来说,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或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或者,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进行交互,第一网络节点将接收到ACK2消息的时刻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ACK2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在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可能的方式二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即终端设备将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在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如果终端设备切换波束的同时切换了网络节点,对于第二网络节点来说,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或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或者,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进行交互,第一网络节点将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在第一时长之后,确定新波束生效,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
情况四与情况三相似,区别在于终端设备可以在满足设定条件之后,发送第二应答消息。
其中设定条件任意,设定条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选的设定条件可以为达到接收S701之后的第六时长,即情况三可以作为情况四的一个示例。
下面以不同的情况分别对第一时长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下述不同情况之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在结合使用时,可以在根据不同第一信息(或者不同第一信息的组合信息)确定的时长中选取最大值作为第一时长(或者第一时长可以大于该最大值),或者可以将根据不同第一信息确定的时长之和作为第一时长(或者第一时长可以大于该时长之和),或者在根据不同第一信息确定的时长中选取一个作为第一时长(或者第一时长可以大于该选取的时长)。
其中第一时长可以为协议规定,或者网络节点(可以为第一网络节点或第二网络节点)配置给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与网络节点协商得到。第一时长可以理解为波束生效所需时长。
示例性的:
在根据上述第一信息中的一个时长确定第一时长时,第一时长可以根据该时长,或者第一时长可以大于该时长,或者第一时长可以为该时长与一个值(例如一个设定值)之和。该时长可以为终端设备激活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BWP所需的时长或终端设备切换CC所需的时长中的一个。
在根据上述第一信息中的两个时长确定第一时长时,第一时长可以取两个时长中的最大时长(或最小值或任意值),或者第一时长可以大于该最大时长,或者第一时长可以为该最大时长与一个值之和(或之差),或者第一时长可以为两个时长之和,或者第一时长可以大于两个时长之和,或者第一时长可以为两个时长与一个值之和(或之差)。该两个时长可以为终端设备激活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BWP所需的时长或终端设备切换CC所需的时长中的两个。
在根据上述第一信息中的两个以上时长确定第一时长时,可以参照根据第一信息中的一个或两个时长确定第一时长,相似之处不做赘述。
可选的,第一时长可以包括T2,T2与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有关,T2可以根据该示例中的方式确定,或者是T2可以根据其他公式(例如下述公式4或公式5)确定。
或者示例性的,第一时长还可以与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和/或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有关。在根据不同第一信息确定时长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实现。
例如,第一时长可以满足以下公式1:
T=T1+T2 公式1
其中T为第一时长,T1可以与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有关,T2可以与上述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有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1可以满足以下公式2:
T1=THARQ 公式2
其中THARQ可以为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与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的时间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1还可以与一个子帧(subframe)内的时隙(slot)数有关,例如T1可以满足以下公式3:
Figure BDA0003165281430000181
其中,
Figure BDA0003165281430000182
表示一个子帧内对于子载波间隔μ的时隙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2可以满足以下公式4:
T2=TOk×(Tfirst+Tproc)+T22 公式4
其中TOk可以与TCI state是否被激活、target SSB是否被测量、或target CSI-RS是否被测量中的一项或多项有关。可选的TOk可以取值为0或1,例如TCI state被激活时,TOk为0(或为1),TCI state未被激活时,TOk为1(或为0),又如target SSB被测量时,TOk为1(或为0),target SSB未被测量时,TOk为0(或为1),又如target CSI-RS被测量时,TOk为1(或为0),target CSI-RS被测量时,TOk为0(或为1)。
Tfirst可以与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和/或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时刻有关。例如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可以为第一个(或非第一个)SSB,Tfirst可以为终端设备解码波束配置消息后,距离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SSB的时长,又如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可以为第一个(或非第一个)CSI-RS,Tfirst可以为终端设备解码波束配置消息后,距离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CSI-RS的时长。
Tproc可以与终端设备处理第一信号的时长有关。例如Tproc可以为终端设备处理SSB或CSI-RS所需的时长。可选的,Tproc可以与终端设备的能力有关。
为了描述简单,在此也可以将TOk×(Tfirst+Tproc)表示为T21
T22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有关。可选的,T22可以根据上述第一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时长确定。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T2还可以与时隙长度(slot length)有关,例如T2可以满足以下公式5:
T2=(TOk×(Tfirst+Tproc)+T22)÷(slotlength) 公式5
其中,slotlength的取值可以参见通信协议(例如NR或LTE)规定,这里不做限定。值的说明的是,公式5中是将公式4的值换算为slot级,即表示需要多少slot,也可以换算为其它时间单位,如frame级或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级等,在此不做限制。
下面以几种可能的情况进行说明。
情况一,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有关。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上报所需的时长,网络节点将终端设备上报的时长作为第一时长,然后配置给终端设备。
又如终端设备可以上报自身的能力,网络节点中可以保存有不同的能力与时长的对应关系,从而网络节点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确定对应的第一时长。终端设备中可以保存有不同的能力与时长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自身的能力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长。
可选的,终端设备的能力越高,第一时长越短;终端设备的能力越低,第一时长越长。
终端设备的能力可以指终端设备的硬件能力。
可选的,上述第一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时长中可以包括了终端设备的能力,即上述第一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时长的取值考虑到了终端设备的能力带来的影响。
情况二,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激活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有关。
终端设备激活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可以为终端设备在新波束和第二网络节点上建立同步和连接所需的时长。
可选的,该时长可以包括了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同能力的终端设备激活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可能不同。
情况三,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有关。
相比于第二网络节点与第一网络节点同频的情况,在第二网络节点与第一网络节点是同频带不同频点(inter frequency),或者不同频带(inter band)时,终端设备进行跨频操作,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切换射频通道、调整晶振频率等硬件的转换时间,因此可以考虑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对第一时长的影响。
例如,终端设备从波束1切换到波束2,如果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内波束切换,即波束1和波束2属于同一小区,终端设备从波束1切换到波束2所需的时长为A1,如果终端设备进行跨小区的波束切换,即波束1和波束2在不同小区(如波束1对应小区1,波束2对应小区2),终端设备从波束1切换到波束2所需的时长为A2,A1小于或等于A2。可选的,取小于还是等于,取决于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小区1和小区2同频时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短于小区1和小区2异频时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
可选的,该时长可以包括了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同能力的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可能不同。
情况四,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切换BWP所需的时长有关。
可选的,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网络节点后,终端设备之前初始工作的BWP在当前激活的BWP范围内,或者范围外,可以对第一时长有不同的影响。
终端设备进行切换BWP的操作,可能需要处理BWP配置信令、频率范围调谐(frequency range retuning,FR retuning),设置模数转换(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数模转换(digital analog convert,DAC)等的时间,以及切换BWP所需的时长还可以与终端设备处于高频还是低频有关。
终端设备在第二网络节点初始工作的BWP可以为第二网络节点通过SSB指示的BWP,或者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对应的BWP,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二网络节点接收PDCCH资源所对应的BWP,或者可以为预配置的BW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同一网络节点内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小于BWP切换所需的时长时,如果发生了BWP切换,终端设备和网络节点可以根据切换BWP所需的时长确定第一时长;当同一网络节点内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大于BWP切换所需的时长时,如果发生了BWP切换,终端设备和网络节点可以根据同一网络节点内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确定第一时长。
例如,波束1对应BWP1,波束2对应BWP2,如果终端设备从波束1切换到波束2,即从BWP1切换到了BWP2,BWP1和BWP2位于同一BWP范围内时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短于BWP1和BWP2位于不同BWP范围内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考虑到波束1和波束2同频或者异频的因素,异频时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可能长于同频时波束切换所需的时长。
可选的,该时长可以包括了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同能力的终端设备切换BWP所需的时长可能不同。
情况五,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切换CC所需的时长有关。
可选的,第二网络节点位于第一网络节点所在的频带(band)外,或者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FR)外,可以考虑终端设备切换CC所需的时长对第一时长的影响。
“band”可以为协议规定的band,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可能的频带。frequency range可以为协议规定的frequency range,例如FR1和FR2,其中FR1指频率小于(小于或等于)6吉赫兹(GHz)的频段范围,FR2指频率大于(大于或等于)6GHz的频段范围,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可能的频段范围。
例如,小区1对应CC1,小区2对应CC2,如果CC1和CC2在同一频段内,终端设备从CC1切换到CC2时所需的时长为A,如果CC1和CC在不同频段,终端设备从CC1切换到CC2所需的时长为B,A小于B,可选的由A确定的第一时长(即波束生效时间)比由B确定的第一时长更短。
可选的,该时长可以包括了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同能力的终端设备切换CC所需的时长可能不同。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配置方法中,在终端设备切换波束时,终端设备与旧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之间,和/或终端设备与新波束所在的网络节点之间,可以确定相同的第一时刻和第一时长,保证对新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进而进行准确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第二网络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该随机接入响应包括第二波束的指示信息。
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将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从第二时刻开始,在第七时长之后,确定使用该第二波束进行通信。对应的,终端设备将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从第二时刻开始,在第七时长之后,确定使用该第二波束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对第二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从而可以进行准确通信。第七时长的取值任意,可选的第七时长的取值与第一时长的取值不同。
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一段时间内(不超过第七时长),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波束没有生效。这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波束,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应答消息,第二网络节点基于第一波束,接收第一应答消息。
在另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一段时间后(超过第七时长),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波束生效。这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二波束,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基于该第二波束,接收第一应答消息。
在又一些情况下中,终端设备确定发送第一应答消息之后,第二波束才会生效,这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波束,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的第一应答消息,第二网络节点基于第一波束,接收第一应答消息。
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对第二波束生效时间的理解一致,从而可以进行准确通信。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发送端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发送端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接收端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接收端的部件实现。
基于与上述波束配置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8所示,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801和终端设备802。网络设备801和终端设备802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网络设备801可以是上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或第二网络节点。
可选的,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910和网络设备920的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920可以为第一网络节点或第二网络节点,或者可以位于第一网络节点或第二网络节点中。图9中未示出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终端设备9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9101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收发器(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9103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终端设备9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9102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输出设备(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输出设备9104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输入设备(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输入设备9105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9101、存储器9102和收发器9103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通信线路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处理器91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s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102。
存储器91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91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91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9101用于执行存储器91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波束配置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输出设备9104和处理器91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910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9105和处理器91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3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收发器9103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或者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9103包括发射机(transmitter,Tx)和接收机(receiver,Rx)。
存储器91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9101相连接。存储器9102也可以和处理器91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91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9101来控制执行。具体的,处理器9101用于执行存储器91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波束配置方法。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9101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生成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收发器9103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网络设备92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9201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收发器(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9203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网络接口9204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网络设备92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9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920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处理器9201、存储器9202、收发器9203和网络接口9204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9204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图9中未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9201、存储器9202和收发器92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910中处理器9101、存储器9102和收发器91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9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910以及网络设备920的具体限定。比如,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910或网络设备92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基于与上述波束配置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收发单元1002,通信装置100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装置1000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节点,或者位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节点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
收发单元1002,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波束配置消息,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
处理单元1001,用于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后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02,还用于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时,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02,还用于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02,还用于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后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时,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02,还用于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的时刻时,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02,还用于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一波束后向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时,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波束的指示信息;
收发单元1002,具体用于采用第二波束,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02,还用于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当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时,确定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为第一时刻。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长由以下至少一个第一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BWP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激活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切换CC所需的时长,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长还包括T2,T2满足以下公式:
T2=TOk×(Tfirst+Tproc)+T22,其中TOk为0或1,Tfirst与终端设备接收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时刻有关,Tproc与终端设备处理第一信号的时长有关,T22与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有关。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长还与终端设备接收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和/或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例如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该集成的单元可以作为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装置11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装置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处理器1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和输出(发送)。例如,收发单元可以为收发器,射频芯片等。
装置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可实现上述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的,处理器1101除了实现上述所示的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实现其他功能。
可选的,一种设计中,处理器1101可以执行指令,使得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处理器内,如指令1103,也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1102中,如指令1104,也可以通过指令1103和1104共同使得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1103也称为计算机程序。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100也可以包括电路,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功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11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2,其上存有指令1104,指令可在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例如,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2可以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对应关系,或者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的参数或表格等。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05以及天线1106。处理器11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装置(终端或者基站)进行控制。收发器1105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单元等,用于通过天线1106实现装置的收发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波束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波束配置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上述通信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存储介质或上述存储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上述通信装置是芯片,如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或者,如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确定单元或者处理器11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逻辑电路,发送单元或者接收单元或者收发器1105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又或者称为通信接口,或者接口电路,或接口等等。或者收发器1105还可以是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可以是输出接口,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接口,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集成于一个单元,例如输入输出接口。如图12所示,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包括逻辑电路1201和接口电路1202。即上述确定单元或者处理器1101可以用逻辑电路1201实现,发送单元或者接收单元或者收发器1105可以用接口电路1202实现。其中,该逻辑电路1201可以为芯片、处理电路、集成电路或片上系统(system onchip,SoC)芯片等,接口电路1202可以为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等。本申请实施例中,逻辑电路和接口电路还可以相互耦合。对于逻辑电路和接口电路的具体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逻辑电路和接口电路可用于执行上述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的功能或操作等。
示例性地,接口电路1202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波束配置消息,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第一波束为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
逻辑电路1201用于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的功能或操作可以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总之,以上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波束配置消息,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
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波束的时刻,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波束后向所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波束的时刻时,所述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所述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波束后向所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时,所述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波束的时刻时,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所述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波束后向所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时,所述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包括第二波束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波束,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第一应答消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时,所述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时,所述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长由以下至少一个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切换频段所需的时长,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带宽部分BWP所需的时长,所述终端设备激活所述第一波束所需的时长,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载波单元CC所需的时长,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包括T2,所述T2满足以下公式:
T2=TOk×(Tfirst+Tproc)+T22,其中TOk为0或1,Tfirst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的时刻有关,Tproc与所述终端设备处理所述第一信号的时长有关,所述T2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有关。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还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和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有关。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波束配置消息,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波束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
处理单元,用于从第一时刻开始,在达到第一时长时,确定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波束的时刻,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波束后向所述第一波束所在的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第二应答消息的时刻,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的时刻。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电路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
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用于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波束配置消息,所述波束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波束为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和/或发送信号的波束;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用于使用所述第一波束与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和/或发送信号。
CN202110802671.XA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56234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2671.XA CN115623498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EP22841264.9A EP4346261A4 (en) 2021-07-15 2022-07-07 BEAM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CN2022/104456 WO2023284628A1 (zh) 2021-07-15 2022-07-07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18/404,052 US20240147452A1 (en) 2021-07-15 2024-01-04 Beam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2671.XA CN115623498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3498A true CN115623498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2671.XA Pending CN115623498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47452A1 (zh)
EP (1) EP4346261A4 (zh)
CN (1) CN115623498A (zh)
WO (1) WO20232846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69430A1 (zh) * 2023-02-17 2024-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5723A (zh) * 2016-02-03 2023-04-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WO2017140374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rminal device mobility-based beam switching
WO2019096129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6112050A (zh) * 2017-11-17 2023-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2787702B (zh) * 2019-11-08 2022-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69430A1 (zh) * 2023-02-17 2024-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84628A1 (zh) 2023-01-19
EP4346261A4 (en) 2024-09-11
EP4346261A1 (en) 2024-04-03
US20240147452A1 (en)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2744B2 (en)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cross-reference to related applications
US11570664B2 (en) Link monitoring with self-backhaul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863289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ES2699842T3 (es) Un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un nodo de red y métodos para transmisiones de acceso aleatorio mejoradas
US11963249B2 (en) Beam failure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37319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230110629A (ko) RedCap UE들의 식별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050472A1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US20240147452A1 (en) Beam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21194A1 (en) New radio (nr) cell addition in non-standalone mode
US1187716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vering beam fail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1593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based transmission for sidelink
WO202125345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29184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369385A1 (en) Joint random access channel occasion 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occasion slots
US202203302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258055A1 (en)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044154A (zh) 用于降低带宽ue的pucch配置
WO2024026842A1 (en) Method for beam indication framework for l1/l2 centric inter-cell mobility
US20230318682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nhanced beam selection
US202401473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20794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836253B (zh) 用于ue触发的面板状态报告的装置和方法
US202402765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029422A1 (ja) 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