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2974A - 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2974A
CN115622974A CN202111512460.9A CN202111512460A CN115622974A CN 115622974 A CN115622974 A CN 115622974A CN 202111512460 A CN202111512460 A CN 202111512460A CN 115622974 A CN115622974 A CN 115622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channel
communication
network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2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风
廖欣
李�杰
许金良
罗芊
樊晓宇
徐赛
何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1055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8480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2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2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30Managing network names, e.g. use of aliases or nicknames
    • H04L61/3005Mechanisms for avoiding name confli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Abstract

提供了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该方法用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并且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该方法还包括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针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该方法还包括至少基于响应消息,确定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一连接来协商融合后的网络的工作信道,使得融合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避免了信道的时分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已经逐步地成为现实。基于分布式执行框架可以实现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的组网。两个终端设备完成组网以后,两个终端设备需要选择适当的工作信道和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来进行通信业务的布放。如果所选择的工作信道或IP地址不适当,则可能产生终端的网速降低或者网络连接失败等后果,从而导致用户体验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针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以及至少基于响应消息,确定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一连接来协商融合后的网络的工作信道,使得融合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避免了信道的时分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中的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四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二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一确定为信道。以此方式可以避免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的所有终端设备都执行信道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多个候选信道中的第三信道确定为信道,第三信道的质量高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质量。由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列表信息,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目标IP地址。该方法还包括:至少基于响应消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目标IP地址,第一目标IP地址不同于第一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以及第二目标IP地址。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一连接来协商融合后的IP地址,可以避免IP地址冲突。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连接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至少基于请求消息,确定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向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一连接来协商融合后的网络的工作信道,使得融合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避免了信道的时分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中的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四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二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一被确定为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候选信道中的第三信道被确定为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第三信道的质量高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列表信息;并且该方法还包括:至少基于请求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目标IP地址,响应消息还包括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以及第二目标IP地址,第二目标IP地址不同于第一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列表信息;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针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目标IP地址;以及至少基于响应消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目标IP地址,第一目标IP地址不同于第一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以及第二目标IP地址。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一连接来协商融合后的IP地址,可以避免IP地址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求消息还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响应消息还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并且该方法还包括:至少基于响应消息,确定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中的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四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二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一确定为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多个候选信道中的第三信道确定为信道,第三信道的质量高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质量。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在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处实施,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连接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列表信息;至少基于请求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目标IP地址;向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以及第二目标IP地址,第二目标IP地址不同于第一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一连接来协商融合后的IP地址,可以避免IP地址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求消息还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响应消息还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中的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四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二信道。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路由的方法,应用于处于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与处于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IP列表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基于该响应消息,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第一目标IP地址,该第一目标IP地址与该第一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IP地址不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于两个不同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在融合过程中,也就是处于两个不同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在建立第二连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第一连接协商建立第二连接的参数,根据融合设备双方的IP列表信息,选择一个无冲突的IP地址(例如,无冲突的IP网段)进行配置,这样协商的方式有利于避免IP地址冲突,从而避免通信业务的中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支持通过多个IP地址与该第二网络中的终端设备通信,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为该多个IP地址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真实的物理接口可以对应多个IP地址,或者真实的物理接口可以被逻辑划分为多个虚拟的子接口,每个逻辑子接口对应一个IP地址。多个IP地址可以参与报文的收发过程,只要报文的接收端匹配到报文的发送端的多个IP地址中的一个便可以正常接收该报文,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ARP)表项通过第二终端设备的IP地址。第一终端设备在和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好无冲突的IP地址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协商的IP地址发送给ARP表项,有利于快速获取协商的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响应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IP地址。第一终端设备通过ARP表项中第二终端设备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目标MAC地址。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终端设备的IP地址,该第二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为第二终端设备的目标MAC地址。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协商好的IP地址发送给ARP表项,由ARP表项映射得到协商的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这样可以省去动态ARP表项的学习过程,有利于节省信令开销、快速传输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为多链路直连(huawei magneto link,HML)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HML信息,所述HML信息用于建立所述HML连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请求消息交互HML信息,有利于HML连接的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为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连接、异步无连接链路(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 link,ACL)连接或Wi-Fi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目标IP地址与该第一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处于不同的通信网段。
在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路由的方法,应用于处于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与处于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该第一连接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该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该请求消息携带该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基于该请求消息,为该第二终端设备配置第二目标IP地址,该第二目标IP地址与该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以及该第一终端设备的IP地址不同。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目标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IP列表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支持通过多个IP地址与该第二网络中的终端设备通信,该方法还包括: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为该多个IP地址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ARP表项发送该第二目标IP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为该第二目标IP地址,该第二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是通过该ARP表项中该第二目标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为HML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求消息包括该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HML信息,所述HML信息用于建立该HML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为BLE连接、ACL连接或Wi-Fi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目标IP地址与该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处于不同的通信网段。
在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道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通信业务。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道的质量信息。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质量信息所指示的第一信道的质量低于阈值,则将通信业务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以此方式,可以在运行通信业务期间,基于工作信道的质量信息来重新选择工作信道进行切换,由此可以提高通信服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的质量信息可以包括与信道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和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项有关的信息。与信道的QoS有关的信息可以用于确定信道的切换时机。作为示例,与信道的QoS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丢包率、重传次数、收发速率、往返时间。与信道质量有关的信息可以用于选择所要切换的信道。作为示例,与信道质量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负载(chload)、信噪比(SNR)、干扰数量(SignalNum)、信号强度(SignalRSSI)、往返时延(RTT)、带宽(BW)、抖动(Jitter)、噪声(Noise)。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质量信息,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第二信道。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至少基于多个候选信道的质量信息,将通信业务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自行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质量,以获取多个候选信道的质量信息。可替换地,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从其他终端设备接收其他终端设备测量的多个候选信道的质量信息。以此方式,在第一终端设备可能由于当前正在部署业务而不便于测量候选信道的质量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也能够基于从其他终端设备接收的多个候选信道的质量信息进行信道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子集的质量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子集的质量信息。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子集的质量信息和第二子集的质量信息,从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交集中选择第二信道。以此方式,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选择所要切换的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并且可以从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二质量信息来更新第一质量信息,从而将更新后的第一质量信息作为质量信息。以此方式,在第一终端设备测量测量能力弱、或者只能测量部分信道参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从其他终端设备接收信道的质量信息来获取全部的信道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终端设备首次加入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通信网络时可能不具有信道的质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四终端设备发送信道的质量信息,以便促进第四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快速建立通信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的质量阈值可以与通信业务的类型相关联。由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通信业务类型来确定不同的阈值,从而确定不同的信道切换时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信道的质量低于阈值,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降低通信业务的质量。在预定时间段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重新获取第一信道的质量信息。如果重新获取的质量信息所指示的第一信道的质量仍低于阈值,那么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通信业务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由此,可以避免频繁的信道切换。
在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被通信设备执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现方式的特征、优点及其他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此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现方式,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界面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信道选择过程的信令交互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信道选择过程的信令交互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的信道选择过程的信令交互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多设备组网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信道切换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信道选择过程的信令交互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确定融合后的网络中的主动端设备的过程的信令交互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配置IP地址的过程的信令交互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多IP地址配置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具有分层架构的安卓(Android)系统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相似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示例网络架构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100的示意框图。如图所示,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120、130以及路由器140。
可以理解,在图1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10、120、130被分别示出为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也被称为手机)和平板电脑。然而,在其他示例中,终端设备110、120、130中的每一个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其他电子设备的示例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电视(也被称为智慧屏或大屏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设备(也被称为车机)、可穿戴电子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此外,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和路由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终端设备和路由器,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终端设备110、120、130以及路由器140可以通过有线、无线或两者组合等方式来组网。组网指的是终端设备110、120、130基于心跳报文完成了设备发现,并不一定存在实际连接。无线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Bluetooth,BT)、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紫蜂(Zigbee)、红外(infrared,IR)技术等等,其中蓝牙可以是传统蓝牙或者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
终端设备110、120、130以及路由器140各自会周期性地发送心跳报文,用于标识自身在线。终端设备110、120、130以及路由器140中的任一个设备可以基于从其他设备接收的心跳报文来发现其他设备。进而,终端设备110、120、130以及路由器140彼此之间可以基于相同的用户名、基于扫码、或者输入PIN码等方式进行可信认证。在完成可信认证之后,终端设备110、120、130以及路由器140可以进行组网。组网后的终端设备110、120、130之间不一定存在实际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120和130可以经由路由器140来组成局域网。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路由器140可以被设置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终端设备110、120和130可以作为站点(Station,STA)接入该路由器140。
在终端设备110、120和130通过路由器140来组成局域网的实施例中,路由器140可以不参与组网,因而不需要路由器140收发心跳报文,路由器140仅支持转发心跳报文即可。可替换地,路由器140也可以参与组网,在此情况下路由器140将会进行心跳报文的收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120和130可以不经由路由器140来组网。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各终端设备组网后其中一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的界面200的示意图。作为示例,界面200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主界面、后台界面或负一屏等。从界面200可以看出,终端设备110的图标110-1和终端设备130的图标130-1悬浮在终端设备120的图标120-1周围,意味着终端设备110、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30已经完成了组网。
在终端设备110、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30完成组网以后,响应于通信业务的发起,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意两个终端设备可以建立连接。该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该通信业务的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多屏协同、文件传输、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管理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意两个终端设备可以经由路由器140进行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意两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点对点(Peer-to-Peer,P2P)方式进行直接连接。P2P连接方式使得终端设备无需借助局域网或者AP就可以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通信。在下文中,支持P2P技术的设备也被称作P2P设备。
P2P架构中定义了三个组件,可将其称作一个设备、两个角色。一个设备是指P2P设备是P2P架构中角色的实体,可将其当作一个Wi-Fi设备。两个角色是指群组所有者(GroupOwner,GO)角色和群组客户端(Group Client,GC)角色。GO的作用类似于基础结构模式基本服务集(Infrastructure Basic Service Set,Infrastructure BSS)中的AP,可以允许多个GC接入。GC的作用类似于Infrastructure BSS中的STA,其只能连接到一个GO,不能连接到多个GO。
在建立P2P连接的过程中,两个终端设备可以彼此协商P2P相关参数。例如,两个终端设备可以彼此协商由哪个终端设备来充当GO、P2P连接密钥等。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意两个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进行直接连接。在这样的示例中,两个终端设备之一被虚拟成AP(也被称为SoftAp),以此来实现连接。
在下文中,将以终端设备110和120建立P2P连接以运行投屏业务(即,将终端设备110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投射到终端设备120)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取决于所发起的业务的类型,终端设备110和120之间可以建立P2P连接以外的连接。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他选择信道的场景,而不局限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P2P、SoftAp或AP-Station方式进行连接的场景。
在运行投屏业务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充当GO,终端设备120可以充当GC。
在终端设备110和120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之一将从多个候选信道中选择一个适当的候选信道作为二者之间的工作信道,以建立通信业务。在下文中,在建立通信业务时所选择的工作信道也被称为信道CH1。
在终端设备110和120建立P2P连接的实施例中,可以由终端设备110和120中充当GO的终端设备来选择工作信道。可替换地,也可以由终端设备110和120中充当GC的终端设备来选择工作信道,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为了选择工作信道,在终端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完成组网之后以及建立用于承载业务数据的连接之前,充当GO的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以获得信道的第一测量结果。充当GO的终端设备可以至少基于第一测量结果来确定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评估分数各自指示相应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类似地,在组网之后以及建立用于承载业务数据的连接之前,充当GC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以获得信道的第二测量结果。充当GC的终端设备可以至少基于第二测量结果来确定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关于确定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的细节将在下文中“信道测量、测量结果同步、信道评分矩阵构建”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进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和120中充当GO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自身确定的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从多个候选信道中选择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和120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工作信道。以下将参考图3来描述这样的实施例。
工作信道的选择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信道选择过程300的信令交互图。为了论述的目的,将参考图1中示出的各种元素来描述信道选择过程300。然而,应当理解信道选择过程300也可以在任何其他通信场景中执行。此外,在过程300中,终端设备110充当GO,终端设备120充当GC,由充当GO的终端设备110来选择工作信道。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自身确定的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选择(310)多个候选信道的一个子集(也被称作子集A)。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候选信道可以是终端设备110和120所支持的信道的合集。在一些实施例中,子集A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20所支持的候选信道。
进而,终端设备120可以向终端设备110发送(320)多个候选信道的子集A的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110可以从终端设备120接收(330)多个候选信道的子集A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以信道列表(也被称作信道列表A)的方式向终端设备110发送多个候选信道的子集A的信息。信道列表A中的候选信道可以按照评估分数的顺序进行排列。例如,信道列表A中的候选信道可以按照评估分数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工作在多个频段。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针对多个频段分别确定一个信道子表,信道列表A包括多个信道子表中的信道的信息。例如,在终端设备120可以工作在2.4吉赫兹(Gigahertz,GHz)和5GHz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针对2.4GHz和5GHz频段分别确定信道子表A1和A2,信道列表A可以包括信道子表A1和A2中的候选信道的信息。信道子表A1和A2中的候选信道可以按照评估分数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例如,子集A1可以包括与2.4GHz频段相关联的、索引分别为1、2和3的候选信道(也被称作候选信道1、2和3),子集A2可以包括与5GHz频段相关联的、索引分别为36、38和40的候选信道(也被称作候选信道36、38和40)。
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自身确定的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选择(340)多个候选信道的一个子集(也被称作子集B)。在一些实施例中,子集B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所支持的候选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将子集B的信道按照评估分数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生成信道列表(也被称作信道列表B)。类似地,信道列表B中的候选信道也可以按照评估分数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也可以工作在多个频段。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针对多个频段分别生成一个信道子表,信道列表B包括多个信道子表中的信道的信息。例如,在终端设备110可以工作在2.4GHz和5GHz频段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针对2.4GHz和5GHz频段分别确定信道子表B1和B2,信道列表B可以包括信道子表B1和B2中的候选信道的信息。信道子表B1和B2中的候选信道可以按照评估分数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例如,子集B1可以包括与2.4GHz频段相关联的、索引分别为2、3和4的候选信道(也被称作候选信道2、3和4),子集B2可以包括与5GHz频段相关联的、索引分别为38、40和42的候选信道(也被称作候选信道38、40和42)。
进一步,终端设备110可以从子集A和子集B的交集中选择(350)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
例如,在子集A包括信道子表A1和A2并且子集B包括信道子表B1和B2的示例中,如果终端设备110想要切换到2.4GHz频段的信道,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在信道子表A1和B1的交集中选择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即,从候选信道2和3中选择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又例如,如果终端设备110想要切换到5GHz频段的信道,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在信道子表A2和B2的交集中选择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即,从候选信道38和40中选择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
可以理解,尽管在图3中示出在动作330之后执行动作340,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在动作310与动作330之间执行动作340,或者在动作310之前执行动作340,或者动作340可以与动作310并行地执行。
此外,可以理解,图3示出了由充当GO的终端设备110来选择工作信道的过程。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由充当GC的终端设备120执行与过程300类似的过程来选择工作信道。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充当GC的终端设备120可以从充当GO的终端设备110接收终端设备110所确定的信道质量较好的候选信道的子集的信息,基于自身确定的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来选择信道质量较好的候选信道的另一子集,进而从这两个子集的交集中选择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在发起通信业务之时便选择了信道质量较好的信道来建立通信业务,由此可以提高通信服务质量。
在选择了工作信道之后,终端设备110和120均可以在这两个终端设备110和120之间创建工作信道,以运行通信业务。例如,在投屏业务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向终端设备110发送视频流,进而将视频流投射到终端设备110的显示屏上。
工作信道的切换
在运行通信业务期间,进行通信业务布放时所选择的信道可能会受到干扰。具体而言,Wi-Fi设备可以工作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2.4GHz频段是IST公用频段,多个设备共用该频段会相互干扰。5GHz频段相比2.4GHz频段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然而,5GHz频率高,但穿透性差,尤其是在家庭应用场景中,其穿墙能力相比2.4GHz会更差。此外,由于Wi-Fi的频宽机制是通过每20MHz的叠加实现了40MHz、80MHz、120MHz、160MHz的频域的复用,因此很容易出现信道重叠。多个设备的信号相互干扰以及信道重叠的问题会导致通信速率波动、网络重传严重,用户体验的通信服务质量低。
为了提高通信服务质量,需要在运行通信业务期间进行工作信道的切换。为了进行工作信道的切换,在运行通信业务期间,终端设备110或120可以对工作信道的服务质量进行测量。对工作信道的服务质量进行测量可以包括对工作信道的以下至少一项进行测量:丢包率、重传次数、收发速率、往返时间。
如果所测量的服务质量低于阈值,则终端设备110和120之一可以将工作信道从信道CH1切换到信道CH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或120可以基于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从多个候选信道中选择信道CH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和120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信道CH2。以下将参考图4来描述这样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信道选择过程400的信令交互图。为了论述的目的,将参考图1中示出的各种元素来描述信道选择过程400。然而,应当理解信道选择过程400也可以在任何其他通信场景中执行。此外,在过程400中,终端设备110充当GO,终端设备120充当GC,由充当GO的终端设备110来选择所要切换到的第二工作信道。
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120对当前工作信道(即信道CH1)的服务质量进行测量(410)。如果信道CH1的服务质量低于阈值,则终端设备120基于自身确定的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选择(420)多个候选信道的一个子集(也被称作子集C)。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阈值与通信业务的类型相关联。换言之,不同的通信业务对信道的服务质量的容忍程度可以不同。由此,可以根据通信业务的类型来确定相应的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集C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20所支持的候选信道。
进而,终端设备120可以向终端设备110发送(430)多个候选信道的子集C的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110可以从终端设备120接收(440)多个候选信道的子集C的信息。
与子集A类似,终端设备120可以以信道列表(也被称作信道列表C)的方式向终端设备110发送多个候选信道的子集C的信息。信道列表C中的候选信道可以按照评估分数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
此外,与子集A类似,在终端设备120可以工作在多个频段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针对多个频段分别确定一个信道子表,信道列表C包括多个信道子表中的信道的信息。
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自身确定的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选择(450)多个候选信道的一个子集(也被称作子集D)。在一些实施例中,子集D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所支持的候选信道。
与子集B类似,终端设备110可以将子集D的信道按照评估分数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生成信道列表(也被称作信道列表D)。类似地,信道列表D中的候选信道也可以按照评估分数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终端设备110可以工作在多个频段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针对多个频段分别生成一个信道子表,信道列表D包括多个信道子表中的信道的信息。
进一步,终端设备110可以从子集C和子集D的交集中选择(460)一个候选信道作为信道CH2。
例如,在子集C包括与2.4GHz频段相关联的信道子表C1以及与5GHz频段相关联的信道子表C2并且子集D包括与2.4GHz频段相关联的信道子表D1以及与5GHz频段相关联的信道子表D2的示例中,如果终端设备110想要切换到2.4GHz频段的信道,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在信道子表C1和D1的交集中选择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又例如,如果终端设备110想要切换到5GHz频段的信道,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在信道子表C2和D2的交集中选择一个候选信道作为工作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在选择了所要切换到的信道CH2之后,终端设备110可以向终端设备120发送切换通知。该切换通知可以指示信道CH2的信息。此外,可选择地,该切换通知还可以指示信道的切换时间。进而,终端设备110和120可以在所通知的切换时间将工作信道切换到信道CH2。
可以理解,尽管在图4中示出在动作440之后执行动作450,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在动作410与动作440之间执行动作450,或者在动作410之前执行动作440,或者动作450可以与动作410并行地执行。
此外,可以理解,图4示出了由充当GO的终端设备110来选择所要切换到的信道的过程。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由充当GC的终端设备120执行与过程400类似的过程来选择所要切换到的信道。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在进行通信业务期间,如果检测到信道的服务质量低于阈值,可以基于信道的测量结果重新选择工作信道进行切换,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服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测量的服务质量低于阈值的情况下,在将工作信道从信道CH1切换到信道CH2之前,终端设备120可以降低通信业务的质量。例如,终端设备120可以降低码率、分辨率、压缩画面质量等,从而降低带宽占用率。
进而,终端设备120可以在预定时间段之后重新测量信道CH1的服务质量。例如,终端设备120可以启动定时器。如果定时器超时并且重新测量的服务质量仍低于阈值,则终端设备120可以将该通信业务从信道CH1切换到信道CH2。另一方面,如果定时器超时并且重新测量的服务质量高于阈值,则终端设备120可以将该通信业务保持在信道CH1上。由此,可以避免由于信道切换而影响通信业务。
在下文中,将描述关于信道测量、同步、信道评分矩阵构建的细节。
信道测量、测量结果同步、信道评分矩阵构建
1.信道测量
如前所述,终端设备110和120可以在空闲状态下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分别获得信道的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需要指出的是,终端设备110和120在进行通信业务之前以及进行通信业务期间,均可以对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此外,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130也可以在空闲状态下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以获得信道的第三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一个可以在空闲状态下周期性地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一个检测到测量周期已到,则该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自身是否能够进行测量。例如,如果终端设备110不具备测量能力或者正在部署业务,则可以确定自身不能够进行测量。
如果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一个能够测量,则该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该终端设备当前未连接任何AP或者未建立任何P2P等业务,则该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该终端设备开启了Wi-Fi状态,但是不存在与其他设备的Wi-Fi连接,或者虽然存在与其他设备的Wi-Fi连接,但是当前流量小于预定的阈值,则该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
可以理解,以上仅是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的示例,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可替换地,两个终端设备也可以在进行通信业务期间,协商在某个周期一起从工作信道切换到一个候选信道进行测量,在完成测量之后二者再切换回工作信道。由此,可以防止由于两个终端设备不在同一个信道、收发不一致而丢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参与组网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对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较长的测量周期。此外,未参与组网的终端设备在静止状态下可以仅保留一次测量结果。终端设备在参与组网之后,测量周期可以缩短。可选地,终端设备在感知到从移动状态切换到静止状态时则触发一次测量。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存在其他应用场景。例如,两个终端设备可以进行一次性组网以便临时分享文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如以下表1所示的信道的评估参数。
表1
Figure BDA0003399569250000121
可以理解,表1仅是示意,终端设备可以测量更多或更少的评估参数,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每测量一个候选信道,就确定自身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如果确定自身处于空闲状态,则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测量其他的候选信道。
2.测量结果同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30首次加入终端设备110和120所组成的通信网络时,终端设备110或120可以将自身的信道测量结果(第一测量结果或第二测量结果)同步到终端设备130。应当理解,此处的“加入”是指终端设备130加入到终端设备110和120所组成的通信网络但是并未发起通信业务,终端设备130只是通过发现机制发现了终端设备110和120。以此方式,如果终端设备130接入网络后立即发起与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示出)的通信业务,则终端设备130可以基于从终端设备110或120获得的信道的测量结果来选择适当的信道建立通信业务。由此,提高了通信效率。以下将参考图5来描述这样的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信道测量结果同步过程500的信令交互图。为了论述的目的,将参考图1中示出的各种元素来描述过程500。然而,应当理解,过程500也可以在任何其他通信场景中执行。在过程500中,终端设备130首次接入终端设备110和120所组成的通信网络,终端设备110将自身的信道测量结果(第一测量结果)同步到终端设备130。然而,应当理解,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30之间可以执行与过程500类似的过程来实现信道测量结果的同步。
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130首次接入终端设备110和120所组成的通信网络后,向终端设备110发送(510)测量结果同步请求。在接收到(520)该测量结果同步请求后,终端设备110可以将信道的第一测量结果同步(530)到终端设备130。相应地,终端设备130从终端设备110接收(540)信道的第一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局域网来同步信道测量结果。可替换地,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BLE广播或者蓝牙BLE连接来同步信道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终端设备130可以基于第一测量结果来确定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在终端设备130接入终端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所组成的通信网络之后,终端设备130自身也可以对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进行测量(550),以获得信道的第三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终端设备130可以利用自身的信道测量结果(即第三测量结果)来更新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中的某些终端设备可能由于当前正在部署业务而不便于测量。例如,如上所述,由于终端设备110和120正在部署投屏业务,因而不便于对信道质量进行测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中方便测量的终端设备可以将自身的测量结果同步到不便于测量的终端设备。例如,在过程500中,可选地,终端设备130可以将自身的信道测量结果(即第三测量结果)同步到(560)终端设备110。例如,终端设备130可以通过局域网来同步信道测量结果。可替换地,终端设备130可以通过BLE广播或者蓝牙BLE连接来同步信道测量结果。
相应地,终端设备110从终端设备130接收(570)第三测量结果。在接收到(570)第三测量结果之后,可选地,终端设备110可以利用第三测量结果来更新(580)多个候选信道的本地的评估分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中的某些终端设备可能不具备测量能力、测量能力弱、或者只能测量部分评估参数。例如,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富设备和轻量化设备。富设备通常具有测量能力,并且具有丰富的硬件资源,因而具有空闲资源可以进行信道测量。例如,富设备可以具有丰富的计算资源进行调度。或者,富设备可以具有额外的射频资源,例如支持2.4GHz和5GHz等双射频或者支持2.4GHz、5GHz和6GHz这样的三射频。或者,富设备可以具有额外的设备资源,例如单独的天线、或者单独的额外无线芯片资源,因而具有空闲资源可以进行信道测量。而轻量化设备可能无测量能力,或者不具有丰富的CPU资源,因而进行信道测量会严重影响业务;或者只能测量部分评估参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具备测量能力或者能够测量全部评估参数的终端设备可以将自身的测量结果同步到不具备测量能力、测量能力弱、或者只能测量部分评估参数的终端设备。
由此,通信网络100中的各终端设备都可以获得或更新信道的测量结果,从而可以确定或更新信道的评估分数。进而,各终端设备可以在通信业务发起时基于信道的评估分数来选择适当的工作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中的某些终端设备可能是非常电设备,非常电设备如果频繁进行信道测量结果的同步会消耗较多功耗。为了减少信道测量结果的同步,可以针对每个待测参数定义多个阈值,每个阈值与相应的档位相关联。例如,以表1所示的信号强度为例。可以针对信号强度定义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分别与强、中、弱、不可接受档位相关联。如果测量的信号强度在四个阈值范围内波动,则可以不启动同步。如果测量的信号强度跨阈值波动,则启动同步。例如,如果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第四阈值,表明测量的信号强度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则可以启动同步。
为了进一步减少信道测量结果的同步,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参与组网之初可以动态地随时交换彼此的测量能力信息。如果各终端设备均支持测量,则无需同步。如果某个终端设备由于进入分布式业务繁忙阶段,测量可能影响业务,因而无法自行测量,则仅该终端设备可以通知附近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将信道测量结果同步给自己。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可以缩短终端设备(例如常电设备)的测量周期。
3.同步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裁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本地可以测量的情况下,优先使用自身的测量结果。在终端设备本地无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如果仅有一份测量结果,则使用该测量结果。在终端设备同时具有由多个邻居同步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优先使用由距离自身最近的邻居同步的测量结果。在终端设备同时具有由多个距离相近的邻居同步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时间最近的测量结果。
4.数据衰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从终端设备130接收的心跳报文来确定二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因此,终端设备110从终端设备130接收到第三测量结果后,可以基于二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中的至少一项将接收的第三测量结果减小(也被称为衰减)。作为示例,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二者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中的至少一项将接收的第三测量结果减小预定值。
例如,以信号强度为例,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以下表2来对第三测量结果中的信号强度进行衰减。
表2
Figure BDA0003399569250000141
Figure BDA0003399569250000151
如表2所示,如果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30之间的距离小于5米,则终端设备110可以不对第三测量结果中的信号强度进行衰减。如果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30之间的距离为5米,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将第三测量结果中的信号强度衰减2分贝。如果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30之间的距离为10米,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将第三测量结果中的信号强度衰减4分贝。以此类推。
可以理解,以上仅是终端设备对从其他终端设备接收的信道测量结果进行衰减的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相应的衰减策略,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将从其他终端设备接收的信道测量结果衰减到预定阈值以下,则可以认为该测量结果对自身无影响。例如,终端设备基于从其他终端设备接收的某个信道的测量结果能够感知到该信道上的信号边界,但是该信道的测量结果已经被衰减到预定阈值以下,这种情况下该信号对该终端设备的收发是没有影响的。
5.信道评分矩阵构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得了信道的测量结果之后,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一个可以基于信道的测量结果来确定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一个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来维护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作为示例,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一个可以利用信道评分矩阵来维护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当然,也可以利用信道评分矩阵以外的方式来维护多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在下文中,出于说明的目的,将以信道评分矩阵为例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120和130中的任一个可以基于以下来确定多个候选信道中的每个候选信道的评估分数:
Figure BDA0003399569250000152
其中xi表示候选信道的第i个评估参数的测量值,fi(xi)表示与第i个评估参数相关联的分数,ai表示与第i个评估参数相关联的权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ai可以通过仿真评估和/或实际测试来确定。例如,通过多次测量可以确定a1=25,a2=25,a3=40,a4=40。
作为示例,候选信道的评估参数例如可以包括以上表1所示的评估参数。例如,x1可以表示候选信道的干扰数量,x2可以表示候选信道的信号强度,x3可以表示候选信道的信道负载,x2可以表示候选信道的底噪。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各个评估参数的测量值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有效计算之后输出评估分数。
网络融合时工作信道的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110和120中的任一个可以与另一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建立分布式业务。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需要与另一通信网络进行融合(也被称作“合并”)。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进行详述。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多设备组网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图1类似,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和120。通信网络6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610和620。终端设备610和620各自可以为任何适当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示例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电视(也被称为智慧屏或大屏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设备(也被称为车机)、可穿戴电子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此外,图6中示出的通信网络600中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通信网络60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另外,为了简洁起见,在图6中未示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30和路由器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110和120中的任一个可以与通信网络600中的终端设备610和620中的任一个建立分布式业务。在下文中,将以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20建立分布式业务(例如文件共享业务)为例进行描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需要与通信网络600进行融合。
如前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和120之间可以建立P2P连接。例如,在终端设备110和120建立P2P连接的过程中,二者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由终端设备110充当GO,那么终端设备120将充当GC。类似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610和620之间也可以建立P2P连接,并且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由终端设备610充当GO,那么终端设备620将充当GC。
在P2P连接方案中,一旦P2P设备的角色被确定,那么在该P2P设备与其他P2P设备创建新连接时,该P2P设备将无法修改自身的角色。这将导致如果一个GC已经连接到一个GO,则该GC无法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分布式业务。也就是说,如果一个GO所在的网络已经形成,新的终端设备只能作为GC的角色加入该网络。此外,属于不同网络的GO之间不互通,连接到不同GO的GC之间也无法互通,因此各自采用P2P连接的两个通信网络无法融合。因而,在终端设备110和120之间以及终端设备610和620之间均建立P2P连接的实施例中,充当GC的终端设备120与620之间无法建立连接以建立分布式业务。
为了实现两个通信网络的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和120之间以及终端设备610和620之间可以分别采用华为多链路(Huawei Magneto Link,HML)直连方案或者采用任何其他打破了GO、GC角色限制的协议进行通信。在下文中,支持HML技术的设备也被称为HML设备。HML直连方案允许多个HML设备之间任意互联。在HML连接方案中,由于不同通信网络中的GO与GO之间可以互联、GO与GC之间可以互联、GC与GC之间可以互联,因此可以看作是HML直连方案打破了P2P连接方案中的GO角色和GC角色的限制,可以使终端设备在多业务场景下实现分布式业务合并。由于HML直连方案可以突破GO角色和GC角色的限制,因此在HML直连方案中可以不再限定终端设备为GO角色或GC角色。在HML直连方案中,负责通信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的设备可以被称作主动端设备。主动端设备需要持续位于其所在的群组内,并且发送探测(beacon)帧,广播其存在,便于其他设备通过扫描发现并连接到该设备。
此外,在HML连接方案中,在无数据传输时,充当GO的终端设备可以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可以降低功耗。另外,HML直连方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优化传输策略,有利于降低数据传输的时延、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在通信网络100与通信网络600融合之前,终端设备110和120所工作的信道可以不同于终端设备610和620所工作的信道。例如,终端设备110和120可以工作在信道CH2上,终端设备610和620可以工作在信道CH3上。在通信网络100与通信网络600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信道进行调整。即,在融合后的网络中,终端设备110、120、610和620需要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因为终端设备110、120、610和620的底层硬件只能工作在一个通道上。例如,终端设备一般具有双射频,分别支持2.4GHz和5GHz。由于在2.4GHz频段干扰较多并且出于功耗考虑,终端设备不会启用双射频。如果某个终端设备工作在不同的接口上支持了不同的信道,则需要该终端设备不停地在两个信道上来回切换,以调度两个信道上的报文收发。在下文中将参考图7进行详述。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信道切换的示意图。在图7的示例中,通信网络100与通信网络600融合之后,终端设备120在接口#1上支持通过信道CH2与终端设备110进行报文的收发,终端设备120在接口#2上支持通过信道CH3与终端设备620进行报文的收发。在时间段710和720内终端设备120不仅执行信道切换而且执行报文收发。尽管在时间段730内没有报文收发,终端设备120也需要在该时间段切换到信道CH3上以调度这个信道的收发报文。由此,终端设备120会损失大量带宽。根据经验统计,即使某个信道空载,切换导致的效率损失也占据了很大比例。此外,信道的时分切换还会导致投屏类业务花屏、卡顿等现象。因此,在两个通信网络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信道进行调整,使得融合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融合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两个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融合后的网络中的工作信道。在下文中将参考图8进行详述。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信道选择过程800的信令交互图。为了论述的目的,将参考图6中示出的各种元素来描述信道选择过程800。作为示例,将以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20建立分布式业务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应当理解,过程800也可以在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610之间、在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620之间、或者在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10之间执行。此外,过程800也可以在任何其他通信场景中执行。
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120通过第一连接向终端设备620发送(830)第二请求消息。相应地,终端设备620通过第一连接从终端设备120接收(835)该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终端设备620建立第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可以用于承载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20之间的业务数据。第二连接的示例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HML连接和P2P连接。在第二连接包括HML连接的实施例中,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HML信息、兼容信息或本地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如在“示例网络架构”部分所描述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以获得信道的测量结果。在这样的示例中,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20通过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而获得的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用于终端设备120与通信网络100中的其他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例如,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用于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10之间通信的信道CH2。
第一连接是在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20之间预先建立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可以用于承载与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620的通信相关联的控制信息。第一连接的示例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蓝牙BLE连接、Wi-Fi连接和蓝牙基本速率(Basic Rate,BR)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与终端设备620建立第一连接,终端设备120可以向终端设备620发送(810)第一请求消息。相应地,终端设备620从终端设备120接收(815)该第一请求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发现请求(discovery request)消息,该发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现终端设备620。该发现请求消息的示例包括但是不限于:BLE发现请求消息和受限应用协议(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CoAP)发现请求消息。作为示例,终端设备120可以周期性地发送该发现请求消息。作为另一示例,终端设备120可以响应于通信业务的发起而发送该发现请求消息。在这样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20充当业务发起方,终端设备620充当业务响应方。
在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后,终端设备620可以向终端设备120发送(820)针对第一请求消息的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终端设备120从终端设备620接收(825)该第一响应消息。在接收到该第一响应消息后,终端设备620与终端设备120建立起第一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620可以对终端设备120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终端设备62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该第一响应消息。在第一请求消息包括发现请求消息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发现响应(discovery response)消息。例如,在发现请求消息包括BLE发现请求消息的示例中,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BLE发现响应消息。
在接收到第二请求消息后,终端设备620使得(840)通信网络100和600共同的工作信道基于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和本地存储的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被确定。换言之,融合后的通信网络100和600的工作信道基于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和第二质量信息被确定。
如前所述,在HML直连方案中,负责通信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的设备可以被称作主动端设备。在终端设备620充当融合后的网络中的主动端设备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620自身可以基于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和第二质量信息来确定通信网络100和600共同的工作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用于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10之间通信的信道CH2和用于终端设备620与终端设备610之间通信的信道CH3中的至少一个信道的质量高于阈值,则终端设备620优先从信道CH2和CH3中选择一个信道,作为融合后的通信网络100和600的工作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信道CH2和CH3的质量均低于阈值,则终端设备620可以从多个候选信道中选择信道CH2和CH3以外的一个信道,作为该工作信道。
在通信网络600中的其他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610)充当该主动端设备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620可以向充当该主动端设备的终端设备提供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进而,充当该主动端设备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以及本地存储的多个候选信道的质量信息,确定融合后的通信网络100和600的工作信道。
终端设备620通过第一连接向终端设备120发送(850)针对第二请求消息的第二响应消息。相应地,终端设备120接收(855)该第二响应消息。该第二响应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与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类似,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620通过测量多个候选信道的信道质量而获得的测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用于终端设备620与通信网络600中的其他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例如,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用于终端设备620与终端设备610之间通信的信道CH3。
在第二连接包括HML连接的实施例中,第二响应消息还可以包括创建HML连接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120在获取该指示信息之后,可以基于终端设备120和620的HML信息开始创建HML链路,完成四步握手的连接建立。
在接收到第二响应消息后,终端设备120使得(860)通信网络100和600共同的工作信道基于第二请求消息和第二响应消息被确定。
本申请的方案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一连接来协商融合后的网络的工作信道,使得融合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避免了信道的时分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
在终端设备120充当融合后的网络中的主动端设备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本地存储的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以及从第二响应消息中获得的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确定融合后的通信网络100和600的工作信道。类似地,如果信道CH2和CH3中的至少一个信道的质量高于阈值,则终端设备120可以优先从信道CH2和CH3中选择一个信道,作为融合后的通信网络100和600的工作信道。如果信道CH2和CH3的质量均低于阈值,则终端设备120可以从多个候选信道中选择信道CH2和CH3以外的一个信道,作为该工作信道。
在确定了融合后的通信网络100和600的工作信道之后,通信网络100或600中的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该工作信道。例如,在选择信道CH2作为该工作信道的示例中,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无需进行信道切换,而通信网络600中的终端设备610和620需要从信道CH3切换到信道CH2。在这样的示例中,终端设备620可以向终端设备610发送切换通知。该切换通知可以指示信道CH2的信息。此外,可选择地,该切换通知还可以指示信道的切换时间。进而,终端设备610和620可以在所通知的切换时间将工作信道切换到信道CH2。由于终端设备610和620同时切换,并且硬切换时间一般是毫秒级别,因此对业务几乎无影响。
如前所述,在HML直连方案中,负责通信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的设备可以被称作主动端设备。通信网络100和600融合后需要确定新的主动端设备,以负责融合后的网络中的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以下将参考图9来描述确定融合后的网络中的主动端设备的过程。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确定融合后的网络中的主动端设备的过程的信令交互图。为了论述的目的,将参考图6中示出的各种元素来描述信道选择过程900。作为示例,将以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20建立分布式业务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应当理解,过程900也可以在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610之间、在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620之间、或者在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10之间执行。此外,过程900也可以在任何其他通信场景中执行。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通信网络100和6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之一将被确定为融合后的网络中的主动端设备(在下文中也被称作新的主动端设备)。
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120向终端设备620发送(910)关于通信网络1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620接收(915)关于通信网络1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一连接向终端设备620发送关于通信网络1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为了减少报文交互,终端设备120可以将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包含在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二请求消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620。
进而,终端设备620基于关于通信网络1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以及关于通信网络6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确定(920)新的主动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通信网络100或6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至少可以包括原主动端设备的物理地址、资源能力信息等。资源能力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关于持续供电能力、存储器(例如ROM、RAM)的存储能力等的信息。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原主动端设备的持续供电能力和存储能力可以被赋予相应的权重,终端设备620可以基于通信网络100和600中的两个原主动端设备各自的持续供电能力和存储能力的加权平均值,将两个原主动端设备确定为新的主动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620可以将加权平均值较高的原主动端设备确定为新的主动端设备。如果两个原主动端设备的持续供电能力和存储能力的加权平均值相同,终端设备620可以将物理地址较大的一个原主动端设备确定为新的主动端设备。
终端设备62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930)关于通信网络6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120接收(935)关于通信网络6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620可以通过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一连接向终端设备120发送关于通信网络6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为了减少报文交互,终端设备620可以将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包含在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二响应消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120。
进而,终端设备120基于关于通信网络1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以及关于通信网络600中的原主动端设备的信息,确定(940)新的主动端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采用与终端设备620类似的过程来确定新的主动端设备。
网络融合时网络地址的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信网络100与通信网络600融合之前,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的IP地址可能与通信网络600中的终端设备的IP地址相同。作为示例,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110和120的IP地址可以分别为172.240.1.22/24和172.240.1.23/24,通信网络600中的终端设备610和620的IP地址可以分别为172.240.1.15/24和172.240.1.23/24,其中“/24”表示24位子网掩码。
由于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20具有相同的IP地址,因此在网络融合后会存在IP地址冲突的问题,这会导致与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620通信的其他终端设备的业务中断。例如,图6中终端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的业务会中断,或者经终端设备120和/或终端设备620转发的其他终端设备(未示出)无法建立连接或业务中断。例如,终端设备110和该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需要由终端设备120进行转发,由于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620的IP地址相同,因此终端设备110和该其他终端设备经终端设备120转发的业务将会中断。
为了解决上述IP地址冲突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配置IP地址的方案。根据该方案,两个终端设备可以在建立用于承载业务数据的连接的过程中预先检测是否存在IP地址冲突,并协商无冲突的网段进行路由配置,有利于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进行详述。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配置IP地址的过程1000的信令交互图。为了论述的目的,将参考图6中示出的各种元素来描述过程1000。作为示例,将以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20建立分布式业务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应当理解,过程1000也可以在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610之间、在终端设备110与终端设备620之间、或者在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610之间执行。此外,过程1000也可以在任何其他通信场景中执行。
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20向终端设备620发送(1010)通信网络100中终端设备的第一IP列表信息。换言之,终端设备120向终端设备620发送通信网络100中已分配的IP地址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620接收(1015)第一IP列表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组建通信网络100的过程中,终端设备110和120都可以获取本网内其他终端设备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包括每个终端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例如,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110可以终端设备120的IP地址,终端设备120可以获取终端设备110的IP地址。由此,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通信网络100中已分配的IP地址。类似地,在组建通信网络600的过程中,终端设备620也可以从本网内其他终端设备的拓扑信息中获取每个终端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进而确定通信网络600中已分配的IP地址(在下文中也被称作通信网络600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一连接向终端设备620发送第一IP列表信息。为了减少报文交互,终端设备120可以将第一IP列表信息包含在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二请求消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620。通过预先建立的第一连接来协商IP地址信息,有利于第二连接的快速建立。
进而,终端设备620至少基于第一IP列表信息确定(1020)终端设备620的第二目标IP地址。第二目标IP地址不同于通信网络100中终端设备的第一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以及通信网络600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换言之,第二目标IP地址不同于通信网络100和600中已分配的IP地址。
例如,如前所述,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110和120的IP地址可以分别为172.240.1.22/24和172.240.1.23/24,通信网络600中的终端设备610和620的IP地址可以分别为172.240.1.15/24和172.240.1.23/24。第一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包括172.240.1.22/24和172.240.1.23/24。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包括172.240.1.15/24和172.240.1.23/24。基于第一IP列表信息和第二IP列表信息,终端设备620可以确定172.240.1.X网段已经被使用。为了避免与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的IP地址冲突,终端设备620可以在与172.240.1.X网段不同的网段中选择一个IP地址,作为自身的第二目标IP地址。例如,终端设备620可以选择172.240.2.X网段中的IP地址172.240.2.1,作为自身的第二目标IP地址。
可以理解,如果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与通信网络600中的终端设备的IP地址不冲突,那么终端设备620仍然可以使用原网段的IP地址。
在确定了第二目标IP地址后,终端设备62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1030)第二IP列表信息和第二目标IP地址。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620可以通过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一连接向终端设备120发送第二IP列表信息和第二目标IP地址。为了减少报文交互,终端设备620可以将第二IP列表信息和第二目标IP地址包含在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二响应消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120。相应地,终端设备120接收(1035)第二IP列表信息和第二目标IP地址。
进而,终端设备120至少基于第二IP列表信息和第二目标IP地址,确定(1040)第一目标IP地址。第一目标IP地址不同于第一IP列表信息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以及第二目标IP地址。换言之,第一目标IP地址既不同于通信网络100和600中已分配的IP地址,也不同于终端设备620所确定的第二IP地址。
例如,如前所述,第一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包括172.240.1.22和172.240.1.23,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包括172.240.1.15和172.240.1.23。基于第一IP列表信息和第二IP列表信息,终端设备120可以确定172.240.1.X网段已经被使用。为了避免与通信网络600中的终端设备的IP地址冲突,终端设备620可以在与172.240.1.X网段不同的网段中选择一个IP地址,作为自身的第一目标IP地址。例如,基于终端设备620的IP地址(172.240.2.1),终端设备120可以选择172.240.2.X网段中与终端设备620的IP地址不同的一个IP地址(例如172.240.2.2),作为自身的第二目标IP地址。当然,终端设备120也可以选择172.240.2.X网段以外的网段中的一个IP地址,作为自身的第二目标IP地址。
尽管以上描述了通信网络100和600融合时实施工作信道的选择过程和网络地址的选择过程两者,但是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实施工作信道的选择过程,或者仅实施网络地址的选择过程;当然也可以既实施工作信道的选择过程,又实施网络地址的选择过程,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由于目前底层Wi-Fi服务/P2P服务的接口数量和IP地址的数量存在限制,即一个接口只能对应一个IP地址,因此为了促进支持协商新的IP地址以避免IP地址冲突,可以扩展Wi-Fi服务/P2P服务应用,使其支持多接口、多IP地址,即实现基于一个物理接口存在多个IP地址。多个IP地址可以实现网络的快速连接,无需等待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服务器为接入的终端设备分配IP地址,接入的终端设备可以与GO或者SoftAp协商IP地址以进行通信。该快速连接不局限于网络的类型,可以是GO和GC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SoftAp和STA之间的连接。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1进行详述。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多IP地址配置的示意图。为了论述的目的,将参考图6中示出的各种元素来描述。作为示例,将以通信网络100和600融合后终端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10和620通信为例进行描述。在图11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20支持通过多个IP地址分别与终端设备110和620通信。终端设备120可以从终端设备620接收报文,该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为多个IP地址中的一个。
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120具有一个物理接口和两个虚拟的逻辑子接口,即子接口1和子接口2。子接口1对应的IP地址为192.168.10.1,子接口2对应的IP地址为192.168.20.1。终端设备110具有一个物理接口和一个子接口,对应的IP地址为192.168.10.2。终端设备620具有一个物理接口和一个子接口,对应的IP地址为192.168.20.2。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10之间使用192.168.10.x网段进行通信,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620之间使用192.168.20.x网段进行通信,使用不同的网段有利于避免地址冲突。此外,终端设备120的两个子接口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分担,或者两个子接口可以承载不同的业务数据。
尽管图11中的终端设备120存在两个逻辑子接口,但是终端设备120真实的物理接口只有一个。在终端设备110和终端设备620分别向终端设备120发送报文的过程中,两者发送的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不同,但是目的物理地址相同。物理地址的示例包括但是不限于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地址。
终端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报文时,在将报文封装后,终端设备110可以查询路由表,找到由通信网络100中的GO(例如终端设备110)为终端设备120分配的IP地址(例如192.168.10.1)所对应的出接口是物理接口。应理解,该物理接口为虚拟的物理接口,报文的发送端不能将该物理接口对应的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进行封装,否则将导致报文传输出错。在报文到达IP层后,终端设备110进行IP报文头封装。在报文到达链路层后,终端设备110可以查询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表项,该表项包括终端设备120的真实MAC地址(例如60-d7-55-fb-46-0c)。终端设备110将终端设备120的真实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进行MAC报文头封装。
类似地,终端设备62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报文也采用与上述终端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发送报文类似的流程,不同的是,终端设备620所发送的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为192.168.20.1,而目的MAC地址也是60-d7-55-fb-46-0c。
终端设备120在链路层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110或终端设备620的报文后,如果确定目的MAC地址为自身的MAC地址,则对该报文的MAC报文头进行解封装,进而将报文发送至IP层。IP层如果确定目的IP地址为终端设备120的IP地址,则解封装IP报文头,进而将报文发送至传输层进行报文接收处理。
从上述报文的传输过程中可以看出,终端设备120的两个逻辑子接口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网段的IP地址,其中一个网段用于和终端设备110进行通信,另一个网段用于和终端设备620进行通信,因此不会存在地址冲突的问题。
此外,通常通信双方需要先获知对端的IP地址,之后再进行动态ARP表项的学习过程。ARP表项用于将IP地址映射到真实的MAC地址。在动态ARP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报文的发送端知道接收端的IP地址但不知道MAC地址,则发送端和接收端无法正常通信。因此发送端可以对外广播ARP请求消息,该ARP请求消息中包括接收端的IP地址。接收端接收到该ARP请求消息后,如果确定该ARP请求消息中的IP地址是自身的IP地址,则可以向发送端单播自身的MAC地址。这样的ARP表项的动态学习过程需要占用信令开销。
为了减少ARP表项的动态学习过程带来的信令开销,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620可以通过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一连接向终端设备120发送终端设备620的MAC地址。为了减少报文交互,终端设备620可以将自身的MAC地址包含在以上参考图8所描述的第二响应消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120。如前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620的第二目标IP地址。因而,在接收到第二响应消息后,终端设备120可以将其中所包含的终端设备620的MAC地址和第二目标IP地址提供给ARP表项,从而建立终端设备620的MAC地址与其第二目标IP地址之间的映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终端设备620发送报文时,终端设备120可以通过该ARP表项中终端设备620的MAC地址与其第二目标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终端设备620的目标MAC地址。向终端设备620发送的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为终端设备620的第二目标IP地址,该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为终端设备620的MAC地址。由此,可以省略APR表项的动态学习过程,从而减少了信令开销,并且有利于报文的快速传输。
以上详细描述了不同的HML网络在融合过程中,融合设备以协商的方式避免IP地址冲突的过程。此外,针对P2P网络或者HML网络中存在DHCP服务器的情况,为了避免IP地址冲突的问题,仍然可以基于上述协商的方法建立P2P连接或HML连接。应理解,可以由P2P网络中的GO或者HML网络中的主动端设备充当DHCP服务器。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2进行详述。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通信网络1200的示意图。网络1200包括DHCP服务器1210、终端设备1220以及终端设备1230。终端设备1220与终端设备1230之间具有P2P接口或者HML接口。在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100中的终端设备110充当GO、终端设备120和130充当GC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作为DHCP服务器1210,为终端设备120和130分配IP地址,其中终端设备120和130分别对应于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同样地,对于P2P网络中的GO,也可以由DHCP服务器1210为与其连接的GC分配IP地址,此处不再赘述。
DHCP服务器1210可以通过接口为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分配IP地址,一般一个接口对应一个IP地址。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各自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0号(WLAN 0)接口连接至DHCP服务器1210。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之间可以通过P2P接口或HML接口连接,并通过该接口配置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的IP地址。
DHCP服务器1210分配的IP地址可能与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默认配置的IP地址冲突。例如,DHCP服务器1210的地址池配置的IP地址是192.168.43.100,而终端设备1220通过P2P接口或HML接口配置的与终端设备1230通信的IP地址也是192.168.43.100,这样便产生了地址冲突。此时,DHCP服务器1210可以为终端设备1220分配新的IP地址,或者通过人工操作手动改变终端设备1220的IP地址。
DHCP服务器1210分配新的IP地址一般是在固定网段中按照顺序分配的。例如,DHCP服务器1210上一次分配的IP地址为192.168.43.8,则当前按顺序为终端设备1220重新分配的IP地址为192.168.43.9。这样分配IP地址的方式灵活性不足,并且是在地址冲突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再通过手动改变更改IP地址的方式来解决地址冲突的问题,不利于业务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DHCP服务器1210可以先为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分配IP地址,之后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再建立P2P连接或HML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可以采用地址协商机制,通过第一连接来协商HML链路建立的参数,避开DHCP服务器1210地址池中已使用网段的所有地址(例如,192.168.43.x网段的254个IP地址),分配不冲突的网段中的IP地址进行通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可以先建立P2P连接或HML连接,之后DHCP服务器1210再为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分配IP地址。以终端设备1220为例,若终端设备1220感知到DHCP服务器1210为终端设备1220分配的IP地址与终端设备1220和终端设备1230协商的IP地址冲突,那么终端设备1220可以向DHCP服务器1210发送拒绝(decline)消息,用于拒绝DHCP服务器1210的地址提议(offer),并通过DHCP请求(DHCPrequest)消息向DHCP服务器1210提出DHCP选择,将自己认为无冲突的IP地址放入DHCP选择字段(DHCP option field)中供DHCP服务器1210进行DHCP选择。
可选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协商IP地址的方法还可以在IP地址冲突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实现。例如,如果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620在建立HML连接的过程中未进行IP地址协商,那么在建立HML连接之后,即通信网络100和600融合后可能导致两个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中断。在发生业务中断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620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第一连接来交换双方的IP列表信息,根据双方的IP列表信息重新配置无冲突的IP地址并建立HML连接进行通信。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13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92、内部存储器296、订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4、显示屏220、摄像头222、指示器224、马达226、按键228、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移动通信模块250、天线252、无线通信模块260、天线262、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2、受话器274、麦克风276、耳机接口278以及传感器模块280等。
可理解的是,图13仅是示意,电子设备130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可以将其中的多个部件组合为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将其中的一个部件拆分为多个部件,或者上述组合等。另外可理解的是,图13中所示的部件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组合的方式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作为一例,处理器2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2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2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2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SIM卡接口294、和/或USB接口230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场景中,处理器2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2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控传感器2820、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222等。例如,处理器2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控传感器2820,使处理器210与触控传感器2820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300的触摸功能。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场景中,处理器2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2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270耦合,实现处理器210与音频模块2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场景中,音频模块2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2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等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场景中,音频模块270与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场景中,音频模块2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2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等接听电话的功能。可理解,I2S接口和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场景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无线通信模块260。例如,处理器22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2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场景中,音频模块2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2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等播放音乐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显示屏220、摄像头222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场景中,处理器210和摄像头222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3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220和显示屏220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3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场景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摄像头222、显示屏22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传感器模块2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2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2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3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3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仅示意性地列举了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但是这些示意不应解释成对电子设备1300的结构限定。电子设备1300也可以采用与上面所述的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可以采用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子设备13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模块250、天线252、无线通信模块260、天线262、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252和天线26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3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252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例如,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3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2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25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场景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210中。在一些场景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2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272、受话器274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220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场景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场景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10,与移动通信模块2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3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WLAN)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如Wi-Fi网络、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260经由天线26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210。无线通信模块260还可以从处理器2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6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场景中,电子设备1300的天线252和移动通信模块250耦合,天线262和无线通信模块2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和/或其他设备通信。这里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
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基于卫星的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电子设备1300通过GPU、显示屏22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2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220用于显示文本、图像、视频等。显示屏22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场景中,电子设备1300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显示屏220。
电子设备13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22、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2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222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场景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222中。
摄像头222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场景中,电子设备1300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摄像头222。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3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13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13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3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指示器224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马达226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226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20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226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按键228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228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3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3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SIM卡接口294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294,或从SIM卡接口294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3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1300可以支持1个或多个SIM卡接口294。SIM卡接口294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mini 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294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294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294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13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场景中,电子设备1300采用嵌入式SIM(embedded SIM,e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3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300分离。
外部存储器接口292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3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92与处理器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296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296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诸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3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诸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内部存储器296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96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13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2、受话器274、麦克风276、耳机接口278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2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2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场景中,音频模块2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210中,或将音频模块2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210中。
受话器274,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13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274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276,也称“话筒”或“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276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276。电子设备13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276。例如,电子设备13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276,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例如,电子设备13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276,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278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278可以是USB接口2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等。
应理解的是,图13中的电子设备1300仅是示意,其实现为不同类型的设备时,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例如,电子设备1300被实现为台式计算机时,可以不具有SIM卡接口294。
电子设备13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S)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等。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具有分层架构的安卓(Android)系统的电子设备13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如图14所示,Android系统可以被分为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应用程序层1410、应用程序框架层1420、内核层1430、以及网络传输层1440。
应用程序层1410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包括但不限于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Application,APP)。
应用程序框架层1420为应用程序层1410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1420可以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包括但不限于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3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诸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1300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内核层1430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输驱动。内核层1430的不同驱动用于调用电子设备1300的硬件设备,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显示驱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1300的界面显示等,音频驱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1300的播放音频等,传输驱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1300与另一电子设备之间的内容分享等。
网络传输层1440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300与另一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等。可以包括: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发现连接模块、配对模块和连接传输模块等。发现连接模块可以用于发现可建立通信连接的另一电子设备。配对模块可以用于在建立通信连接过程中对请求建立连接的另一电子设备进行认证。连接传输模块可以用于与已建立连接的另一电子设备传输数据或消息、指令等。
应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1300仅是示意,不应解释为对本申请如上所述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
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以及
至少基于所述响应消息,确定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四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二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信道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之一确定为所述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信道包括:
将所述多个候选信道中的第三信道确定为所述信道,所述第三信道的质量高于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的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列表信息,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目标IP地址;并且
所述方法还包括:
至少基于所述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目标IP地址,所述第一目标IP地址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以及所述第二目标IP地址。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
至少基于所述请求消息,确定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四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二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之一被确定为所述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候选信道中的第三信道被确定为所述信道,所述第三信道的质量高于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的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列表信息;并且
所述方法还包括:
至少基于所述请求消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目标IP地址,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目标IP地址,所述第二目标IP地址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列表信息;
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目标IP地址;以及
至少基于所述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目标IP地址,所述第一目标IP地址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以及所述第二目标IP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并且
所述方法还包括:
至少基于所述响应消息,确定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四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二信道;并且
确定所述信道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之一确定为所述信道;或者
将所述多个候选信道中的第三信道确定为所述信道,所述第三信道的质量高于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的质量。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列表信息;
至少基于所述请求消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目标IP地址;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中终端设备的第二IP列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目标IP地址,所述第二目标IP地址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IP列表信息中的IP地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一质量信息,所述响应消息还包括所述多个候选信道的第二质量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候选信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三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四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二信道。
1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芯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12460.9A 2021-07-16 2021-12-08 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Pending CN1156229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5563 WO2023284805A1 (zh) 2021-07-16 2022-07-13 信道选择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8646 2021-07-16
CN2021108086462 2021-07-16
CN202111060504 2021-09-10
CN2021110605049 2021-09-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2974A true CN115622974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2460.9A Pending CN115622974A (zh) 2021-07-16 2021-12-08 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2974A (zh)
WO (1) WO20232848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4487B2 (ja) * 2008-03-28 2012-08-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5592504B (zh) * 2014-10-23 2019-03-0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wifi模块的传输方法、传输装置和终端
CN104968023B (zh) * 2015-06-10 2018-05-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信道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8113127A1 (zh) * 2016-12-19 2018-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7333309B (zh) * 2017-07-07 2020-05-22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道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115382A (zh) * 2020-01-13 2021-07-1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84805A1 (zh)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35815A1 (zh) 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21082829A1 (zh) 蓝牙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175268A1 (zh) 移动网络热点的共享方法、装置和热点共享设备
WO202206851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052731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230292364A1 (en) Bandwidth resourc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3143300A1 (zh) 一种切片选择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WO2021197071A1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EP425871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near field, device and system
KR102119635B1 (ko) 백홀 링크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042265A1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42264A1 (zh) 一种切换接入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4516668A (ja) 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キング方法、電子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CN113038627A (zh)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移动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1027623A1 (zh) 一种设备能力发现方法及p2p设备
WO2021043250A1 (zh) 一种蓝牙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111657A1 (zh) 一种wlan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160967A1 (zh) 通信方法、移动设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22974A (zh) 通信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
WO202200018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2228234A1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传输报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237458A1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设备
RU2804519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бора адреса назначения при прямом соединении и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WO2021143921A1 (zh)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WO2021217524A1 (zh) 接入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