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1706A - 天线装置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1706A
CN115621706A CN202110785975.XA CN202110785975A CN115621706A CN 115621706 A CN115621706 A CN 115621706A CN 202110785975 A CN202110785975 A CN 202110785975A CN 115621706 A CN115621706 A CN 115621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ntrol unit
baseband processing
processing unit
dete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59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旭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859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170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1591 priority patent/WO20232845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1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1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和基站,其中天线装置包括天线和基带处理单元,在控制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上分别设置接口模块,并通过传输线缆作为传输媒介,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第一检测端口用于将天线的负载检测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第二检测端口用于在控制单元馈电时将控制单元的馈电检测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分别通过接口模块与传输线缆连接,在满足天线馈电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能够实现负载监测和馈电控制,提供更容易实现的通讯接口方案,有利于提高供电能力,通用性高,应用扩展性更强,特别适用于E‑Band频段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微波通信系统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微波通信中,尤其是微波E-Band频段通信系统,E-Band是指频率在80GHz(71-76GHz和81-86GHz)的微波频段,是目前用于商用微波通信的最高频段。由于其天线波束角度较小,对天线稳定度要求高,智能波束天线应用于微波E-band全室外通信系统,可有效提升天线抗风摆特性,提升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智能波束天线的控制方案,在基站系统上主要采用电调天线设备标准组织(Antenna Interface Standards Group,AISG)的标准接口,在微波系统上目前无统一标准,市场上主要采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形式,USB接口方案受限于USB标准的供电能力,负载可扩展性不高,无法满足智能波束天线调节的应用要求。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微波通信系统和基站,能够有效解决智能波束天线通讯接口供电能力不足、应用扩展性低的问题,简单实用且容易实现,可靠性较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天线,所述天线包括用于调节天线波束的控制单元;
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天线的信号进行处理;
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基带处理单元;
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所述第一检测端口用于将所述天线的负载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所述第二检测端口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馈电时将所述控制单元的馈电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分别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传输线缆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波通信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天线装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天线装置或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微波通信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在天线的控制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上分别设置接口模块,并通过传输线缆作为传输媒介,将控制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的接口模块连接起来,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通过第一检测端口将负载检测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通过第二检测端口将控制单元的馈电检测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负载供电不受限于USB的标准供电能力,在满足天线馈电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能够实现负载监测和馈电控制,提供更加实用且容易实现的通讯接口方案,有利于提高供电能力,通用性高,应用扩展性更强,特别适用于E-Band频段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模块的接口信号定义信息表;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负载监测和馈电控制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
天线100;控制单元110;
基带处理单元200;
接口模块300;
传输线缆400;
负载监测电路500;比较器510;电平设定装置520;
馈电控制电路600;电源控制器610;供电电源620;保护模块6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利用微波波段进行通信的方式称为微波通信,其传输距离远、容量大、部署快捷、稳定性强,广泛用于各类通信系统的中继和回传。在微波通信中,尤其是微波E-Band频段通信系统,是目前用于商用微波通信的最高频段,E-Band是指频率在80GHz(71-76GHz和81-86GHz)的微波频段。通过天线调节系统来调节微波天线角度,从而达到更精准的无线传输数据的功能,实现无光缆基站的电路运行及数据专线客户的数据传输,因此微波天线的角度至关重要。由于微波天线波束角度较小,对天线稳定度要求高,智能波束天线应用于微波E-band全室外通信系统,可有效提升天线抗风摆特性,提升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智能波束天线的控制方案,在基站系统上主要采用AISG标准接口,在微波系统上目前无统一标准,市场上主要采用USB接口形式,USB接口方案受限于其标准的供电能力,负载可扩展性不高。而AISG接口方案不完全适用与微波通信系统,且在物理成本和产品维护通用性上明显存在不足。
因此,在满足微波天线电动调节的应用要求的情况下,提升通讯接口的供电能力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采用自定义接口进行传输,在天线100的控制单元110和基带处理单元200上分别设置接口模块300,并通过传输线缆400作为传输媒介,将控制单元110和基带处理单元200的接口模块300连接起来,接口模块300利用数据传输端口用于天线100与基带处理单元200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供电端口和接地端口分别对天线100进行电源供电和信号及电源地回流,并通过第一检测端口传输负载检测信号,第二检测端口传输馈电检测信号,负载供电不受限于USB的标准供电能力,而且在满足天线100馈电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能够实现负载监测和馈电控制,提供更加实用且容易实现的通讯接口方案,有利于提高供电能力,通用性高,应用扩展性更强,特别适用于E-Band频段通信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但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应用情景。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包括天线100和基带处理单元200,该天线100为适用于微波E-Band频段的智能波束天线,采用的智能波束天线带有可以判定信号的空间信息(比如传播方向)和跟踪、定位信号源的智能算法,并且可以根据此信息,进行空域滤波的天线100阵列,也称为自适应阵列天线,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中,天线100包括控制单元110,基带处理单元200具有电源管理和负载管理功能,通过基带处理单元200对控制单元110进行供电,通过控制单元110能够对天线100进行电调节,从而实现调节天线100波束角度。
具体来说,基带处理单元200通过传输线缆400与控制单元110连接,传输线缆400作为传输媒介,通过传输线缆400可以向控制单元110传输数据以及供电,例如,传输线缆400可以由多根导电电线组成,既可以传输数据信号,也可以用于电源供电。
可理解到,在基站系统中,包括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和基站天线,射频拉远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光纤与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连接,输出端通过馈线与基站天线相连,射频拉远单元用于接收经室内基带处理单元调制解调等处理后的射频模拟信号,并将射频模拟信号功率放大后传输给基站天线。实施例中,微波通信系统采用控制单元110与天线100连接,控制单元110可理解为天线100的射频单元,该控制单元110进一步用于进行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满足通信业务的要求。
参见图1所示,控制单元110和基带处理单元200分别设置有接口模块300,控制单元110通过接口模块300与传输线缆400的一端连接,基带处理单元200通过接口模块300与传输线缆400的另一端连接,从而使基带处理单元200与控制单元110建立连接。为了使接口模块300能够满足传输数据和供电的要求,实施例中,接口模块300包括有数据传输端口、供电端口和接地端口。
可以理解的是,传输线缆400由多根电线组成,传输线缆400的两端分别连接接口模块300,数据传输端口、供电端口和接地端口分别连接相应的电线,从而使基带处理单元200上的端口与控制单元110上的端口能够一一对应。其中,数据传输端口用于控制单元110与基带处理单元200之间的信号传输,供电端口用于基带处理单元200对控制单元110进行电源供电,接地端口用于信号及电源地回流,实现基带处理单元200与天线100的信号传输以及电压供电,供电电压可根据负载的使用要求而进行设定,供电电压可以是3V、4V、6V等,此处不作限定。相对于传统的USB接口方案,实施例的接口模块300采用自定义接口,负载供电不受限于USB的标准供电能力,通用性高,应用扩展性较高。
此外,接口模块300还包括有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通过第一检测端口将负载检测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200,通过第二检测端口将控制单元110的馈电检测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200,利用负载检测信号能够对负载实现精准的检测,以保证基带处理单元200与天线100建立有效的连接。而且通过馈电检测信号能够判断负载的工作状态,便于管理馈电输出,能够匹配不同负载的工作电压,有效提升应用扩展性。可以理解的是,基带处理单元200的主控板可根据负载检测信号和馈电检测信号确定天线100的连接状态和工作状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接口模块300上增加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在满足天线100馈电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能够实现负载监测和馈电控制,提供更加实用且容易实现的通讯接口方案,有利于提高供电能力,通用性高,应用扩展性更强,特别适用于E-Band频段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接口模块300采用一对数据差分线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数据传输端口设置有2个,每个数据传输端口对应连接有一条数据差分线,因此,数据传输端口在接口模块300上占据2个端口。基带处理单元200的电源供电具体正负电极,供电端口设置有2个,供电端口在接口模块300上占据2个端口。考虑到信号和电源地回流,接地端口设置有2个,一个用于信号地回流,另一个用于电源地回流,因此,接地端口在接口模块300上占据2个端口。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的检测信号为电平信号,采用单个端口即可完成信号的传输,因此,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在接口模块300上分别占据1个端口。可理解到,接口模块300至少需要设置有8个端口,满足基带处理单元200与天线100之间的馈电以及通讯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接口模块300可采用具有8针(pin)的接口结构,其中,数据传输端口、供电端口和接地端口分别占据2pin,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分别占据1pin。当然,也可以采用大于8pin的接口模块300,如10pin、12pin等,更有利于微波通信系统的应用扩展,此处不作限定。
以具有8pin的接口模块300为示例进行说明,传输线缆400通过接口模块300分别与基带处理单元200和控制单元110进行连接,传输线缆400具有8条电线并排组成,接口模块300可采用快速插接形式的接口结构,例如,具有8pin的接线插头和插座,能够实现基带处理单元200和控制单元110分别与传输线缆400快速建立连接。
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采用的接口模块300为RJ45连接器,其中,RJ是RegisteredJack的缩写,意思是注册的插座,也是标准8位模块化接口的俗称,RJ45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组成,其中,插头有8个凹槽和8个触点,插头与传输线缆400连接,插座分别设置在基带处理单元200和控制单元110上,通过插头与插座配合组成连接器,实现传输线缆400的快速连接。附图未示出RJ45连接器的具体结构。
具体来说,接口模块300采用自定义接口结构,在物理形式上采用RJ45连接器作为传输线缆400的对接结构,每个触点作为接口模块300的端口,即具有8pin接口,且对8pin接口自定义信号内容,实现电性连接,能够同时实现对天线100的状态监测、馈电和通讯管理。RJ45模块的核心是模块化插孔,由于弹片与插孔间的摩擦作用,电接触随着插头的插入而得到进一步加强。插孔主体设计采用整体锁定机制,这样当插头插入时,插头和插孔的界面外可产生最大的拉拔强度,连接结构稳定可靠,以保证基带处理单元200与天线100之间的通讯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采用的传输线缆400为双绞线,且双绞线为5类及以上,5类双绞线增加了绕线密度,外侧套设有高质量的绝缘材料,类型越高,技术越先进,结构更可靠耐用,性能也更稳定,最大传输距离可超过30m,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及供电的可靠性。
参见图2所示,采用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配合的物理传输结构,而接口信号进行自定义,图2为接口模块300的接口信号定义信息表,其中,数据传输端口定义为RS485接口,采用RS485总线标准,占据2pin,采用一对数据差分线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基带处理单元200与控制单元110的控制信令的交互。供电端口定义为POWER接口,用于电源供电,占据2pin,单个端口的电流可达1.5A。接地端口定义为GND接口,占据2pin,用于信号及电源地回流,单个端口的电流可达1.5A。通过POWER和GND接口,主控板实现对天线100调节系统的馈电,最大通流3A,可实现20W以上带载能力。第一检测端口定义为MBS_ID接口,占据1pin,用于传输负载检测信号,其中,MBS为Millimeter Beam Stablization的简称,意思是毫米波天线稳定系统。主控板根据此端口的信号电压值确定负载的连接状态,实现负载精准检测和握手。第二检测端口定义为POWER_GD接口,占据1pin,用于传输负载电源状态的反馈信号,主控板监测此信号状态,判断负载工作状态,从而管理馈电的输出。
可理解到,实施例以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作为基带处理单元200与控制单元110之间的传输媒介,RJ45连接器适用于室外通信设备,具有防水防尘效果,通用性较强,工程维护更加简便,为天线装置提供更经济、更易用的智能波束天线通讯接口方案,以低成本、高通用性实现智能波束天线控制单元110的馈电和通讯交互。
参见图3所示,图3为天线装置的自动负载监测和馈电控制的原理框图。主控板设置有负载监测电路500和馈电控制电路600,其中,负载监测电路500根据第一检测端口的信号电压值确定天线100的连接状态,实现自动负载精准检测和握手。可理解到,不同负载具有不同的识别标识,用于识别设备的身份信息,在负载通过接口模块300与传输线缆400连接时,可根据负载的识别标识生成负载检测信号,负载检测信号经第一检测端口传输至主控板的负载监测电路500,从而根据检测信号判断负载是否为合法设备,例如,信号电压值与预设值匹配时,判断合法天线100接入,此时主控板与天线100握手成功,从而建立连接并进行馈电;否则主控板与天线100握手失败,主控板控制不进行馈电。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负载监测电路500包括比较器510,比较器510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检测端口连接,第二输入端连接有电平设定装置520,该电平设定装置520用于设定预设电压值,比较器510将MBS_ID接口的负载检测信号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若MBS_ID接口的信号电压落入预设电压值的范围,则判断为合法负载接入,主控板与控制单元110握手成功,比较器510的输出端发出控制信号,馈电控制电路600根据控制信号向控制单元110进行馈电,使天线100进入工作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馈电控制电路600用于对控制单元110的馈电控制,馈电控制电路600包括电源控制器610和供电电源620,电源控制器610的输入端与比较器510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控制器610的输出端与供电电源620连接。主控板与控制单元110握手成功后,电源控制器610接收到控制信号,并输出控制供电电源620对控制单元110进行供电。
参见图3所示,馈电控制电路600中,电源控制器610还与第二检测端口连接,也就是说,在对控制单元110馈电后,电源控制器610通过POWER_GD接口获取负载检测信号,根据负载检测信号判断控制单元110是否处于正常馈电状态,从而实现馈电管理,以保证正常的馈电和通信业务。
例如,接口协议规定的运行电压为3v-4v范围,若POWER_GD接口的信号电压落在该运行电压范围内,则判断负载处于正常馈电整体;否则,判断馈电异常,停止对负载的供电。也就是说,在负载接入后,MBS_ID接口的检测信号需要在预设电压值的范围,且POWER_GD接口的检测信号需要在运行电压范围时,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电源控制器610控制供电电源620对控制电压进行供电;若MBS_ID接口的信号或POWER_GD接口的信号不满足预设调节,则判定负载出现异常情况,停止供电,并间隔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馈电尝试,重新确定负载的连接状态以及馈电状态。
考虑到当天线100负载或传输线缆400出现异常短路时,会导致馈电电流异常增大,损坏传输系统。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供电电源620与控制单元110之间设置保护模块630,当馈电电流激增,保护模块630会断开供电电源620对控制单元110的供电,避免因短路造成设备损坏,起到保护作用。
实施例中,采用的保护模块630包括自恢复保险丝,自恢复保险丝可理解是过流电子保护元件,自恢复保险丝的动作原理是能量的动态平衡,自恢复保险丝存在阻值,电流流过自恢复保险丝时,由于电流热效应的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热量,产生的热全部或部分散发到环境中,而没有散发出去的热便会提高自恢复保险丝元件的温度。正常工作时的温度较低,产生的热和散发的热达到平衡,此时自恢复保险丝不动作。
在天线100负载或传输线缆400发生短路时,馈电电流会剧增,导致流过自恢复保险丝的电流增大,且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发出去的热量时,使得自恢复保险丝温度骤增,此时自恢复保险丝元件处于高阻保护状态,阻抗的增加限制了电流,电流在很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从而保护电路设备免受损坏,起到有效的短路防护作用。当短路故障消除时,自恢复保险丝可以自动恢复导通状态,可满足设备长期有效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微波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特别适用于微波E-Band频段通信系统,该微波通信系统应用上述实施例的天线装置,附图未示出微波通信系统的结构。其中,天线100的控制单元110和基带处理单元200之间以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作为物理形式上的传输媒介,使控制单元110和基带处理单元200能够建立连接。而且采用自定义接口形式,RJ45连接器能够提供数据传输端口、供电端口、接地端口、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其中,数据传输端口用于天线100与基带处理单元200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供电端口和接地端口分别对天线100进行电源供电和信号及电源地回流,并通过第一检测端口传输负载检测信号,第二检测端口传输馈电检测信号。相对于传统的USB接口方案,负载供电不受限于USB的标准供电能力,通用性高,应用扩展性较高,有利于提供更经济、更易用的智能波束天线通讯接口方案,以低成本、高通用性实现智能波束天线控制单元110的馈电和通讯交互,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天线装置或微波通信系统,由于基站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应用扩展性较高,有利于提供更经济、更易用的智能波束天线通讯接口方案,以低成本、高通用性实现智能波束天线控制单元110的馈电和通讯交互,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所述天线包括用于调节天线波束的控制单元;
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天线的信号进行处理;
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基带处理单元;
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所述第一检测端口用于将所述天线的负载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所述第二检测端口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馈电时将所述控制单元的馈电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分别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传输线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负载监测电路和馈电控制电路,所述负载监测电路包括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端口连接,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有电平设定装置,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馈电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检测信号与所述电平设定装置的预设电压值的对比结果向所述馈电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对所述控制单元的馈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控制器和供电电源,所述电源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器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电电源对所述控制单元的馈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器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第二检测端口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与所述馈电检测信号均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对所述控制单元进行馈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连接于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用于在所述传输线缆或所述控制单元短路时断开所述供电电源的馈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包括自恢复保险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还包括数据传输端口、供电端口和接地端口,所述数据传输端口、所述供电端口和所述接地端口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检测端口和所述第二检测端口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数据传输端口为RS485总线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为RJ45连接器,所述传输线缆为五类及以上的双绞线。
9.一种微波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通信系统。
CN202110785975.XA 2021-07-12 2021-07-12 天线装置和基站 Pending CN115621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5975.XA CN115621706A (zh) 2021-07-12 2021-07-12 天线装置和基站
PCT/CN2022/101591 WO2023284541A1 (zh) 2021-07-12 2022-06-27 天线装置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5975.XA CN115621706A (zh) 2021-07-12 2021-07-12 天线装置和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1706A true CN115621706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5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5975.XA Pending CN115621706A (zh) 2021-07-12 2021-07-12 天线装置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1706A (zh)
WO (1) WO202328454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7330B2 (en) * 2003-06-23 2005-01-25 Netgear Inc. Detachable 802.11a antenna detection
WO2005015764A1 (ja) * 2003-08-11 2005-02-17 Sony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
WO2014161580A1 (en) * 2013-04-04 2014-10-0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ntenna port identification
JP6890636B2 (ja) * 2019-07-22 2021-06-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給電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84541A1 (zh)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69315B1 (en) Improved power delivery over ethernet cables
US1001490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01535B (zh) 以太网供电传输系统
US2019033256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6203973A1 (ja)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5621706A (zh) 天线装置和基站
US6992599B2 (en) Terminal adapter for connecting a terminal to a computer local area network capable of identifying any of several terminal types
CN211959571U (zh) 一种电信息采集终端通信模块和采集终端
US4887881A (en) Plugging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CN115604043A (zh) 网卡、网卡供电控制方法及服务器
CN104270173A (zh) 一种使用电力线通信的装置
CN113300174A (zh) 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111180874B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控制信号传输方法
CN207869121U (zh) 改进的网络信号处理电路
CN109495984B (zh) 多路交互式信息传输的智能自组网通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8162704U (zh) 一种基于poe供电的5g路由器电路
CN218243092U (zh) 一种供电组件及受电设备
CN209658902U (zh) 射频信号与直流电源合路装置
CN218383951U (zh) 一种多路串口通讯电路
CN217562996U (zh) 一种充电线缆和充电装置
CN219643943U (zh) 一种远程供电控制装置及扩展型皮站
CN207443116U (zh) 一种防短路的多通道音频装置
CN215344043U (zh) 一种适用不同电压和调节输入电流不损坏用电设备
CN215646816U (zh) 可扩展式多对一串口通信组网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06533867A (zh) 一种实现多种传输信号相互转换的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