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1667A -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1667A
CN115621667A CN202211414710.XA CN202211414710A CN115621667A CN 115621667 A CN115621667 A CN 115621667A CN 202211414710 A CN202211414710 A CN 202211414710A CN 115621667 A CN115621667 A CN 115621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top cover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47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金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147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16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1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166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储能装置包括顶盖、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顶盖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第一转接片包括第一本体部和位于第一本体部上的第一极柱连接部,第一本体部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第一极柱连接部的两侧;第二转接片包括第二本体部和位于第二本体部上的第二极柱连接部,第二本体部上形成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位于第二极柱连接部的两侧;其中,当第一转接片与第二转接片装配于顶盖的第二面上后,第一凸起位于第一通孔中,第二凸起位于第二通孔中,第三凸起位于第三通孔中,第四凸起位于第四通孔中。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例如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近些年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已被广泛应用。
目前,二次电池中电芯的极耳通常需要通过转接片与顶盖上的极柱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转接片在顶盖定位安装,避免了转接片出现错位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
顶盖,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二面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
第一转接片,包括第一本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上的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的两侧;
第二转接片,包括第二本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上的第二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上形成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的两侧;
其中,当所述第一转接片与所述第二转接片装配于所述顶盖后,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所述第四凸起位于所述第四通孔中。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第一凸起位于第一通孔中,第二凸起位于第二通孔中,第三凸起位于第三通孔中,第四凸起位于第四通孔中即顶盖与第一转接片及第二转接片之间实现了定位安装,避免了第一转接片与第二转接片在顶盖上放歪出现错位、翘起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因转接片错位导致的后续出现电芯入壳不良、焊接不良等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接片还包括第一极耳连接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一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第一弯折部使得第一极耳连接部与第一本体部连接,第一弯折部具有较好的抗折弯性能,第一转接片不易断裂。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6~2.4。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二通孔的边缘与第一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第一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6~2.4,使得第二通孔靠近第一弯折部,使得第一弯折部具有较好的抗折弯性能,不易断裂。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位于第二通孔两侧的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二通孔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一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满足了第一转接片在第二通孔位置处的过流要求,避免了第二通孔处剩余的第一本体部的宽度不足导致不能满足过流要求的情况出现。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多个第一子通孔,所述第一凸起包括多个第一子凸起,所述多个第一子凸起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子通孔中。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子通孔,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一转接片在顶盖上出现翘起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接片为负极转接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孔。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圆孔,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边缘处的应力能够均匀分布,从而避免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边缘因受力不均出现裂纹。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转接片为正极转接片,所述第三通孔为圆孔,所述第四通孔为沿所述第二转接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使第二转接片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宽度较大的熔断孔,从而进一步提高第四通孔作为熔断孔能够达到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通孔包括多个第三子通孔,所述第三凸起包括多个第三子凸起,所述多个第三子凸起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多个第三子通孔中。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三子通孔,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二转接片在顶盖上出现翘起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转接片还包括第二极耳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第二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区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第二弯折部使得第二极耳连接部与第二本体部连接的转角为弯角而非直角,通过将第二本体部与第二极耳连接部的连接位置设置为弯角,能够避免电流聚集在转角处;电芯短路时第四通孔可起到熔断孔的作用,通过第四通孔靠近第二极柱能够及时熔断。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2~1.8。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四通孔的边缘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第二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2~1.8,使得第四通孔靠近第二极柱连接部,电芯短路时第四通孔靠近第二极柱能够及时熔断。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四通孔最大宽度处两侧的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四通孔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二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满足了第二转接片在第四通孔位置处的过流要求,避免了第四通孔处剩余的第二本体部的宽度不足导致不能满足过流要求的情况出现。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本体部在所述第四通孔最大宽度处两侧的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与所述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的比值为:1~1.3。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使第二本体部在第四通孔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二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的比值为:1~1.3,在满足第二转接片在第四通孔位置处过流要求的同时,若电芯内部短路出现大电流时,第四孔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二本体部能够及时熔断,从而通过第二转接片实现断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盖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五凸起,所述第一转接片的侧边上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五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豁口中。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顶盖上设置第五凸起,第一转接片的侧边上的设置第一豁口,在转接片与顶盖装配时,第五凸起位于第一豁口中形成对第一转接片在顶盖上的定位,从而避免了第一转接片在顶盖上放歪出现错位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盖包括顶盖部及从所述顶盖部的侧边朝向所述第二面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五凸起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顶盖部。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第五凸起连接延伸部与所述顶盖部,以提升顶盖的结构强度,防止顶盖歪曲变形。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盖的第二面上设有第六凸起,所述第二转接片的侧边上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六凸起位于所述第二豁口中。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顶盖上设置第六凸起,第二转接片的侧边上的设置第二豁口,在转接片与顶盖装配时,第六凸起位于第二豁口中形成对第二转接片在顶盖上的定位,从而避免了第二转接片在顶盖上放歪出现错位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盖包括顶盖部及从所述顶盖部的侧边朝向所述第二面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六凸起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顶盖部。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第六凸起连接延伸部与所述顶盖部,以提升顶盖的结构强度,防止顶盖歪曲变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储能装置。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电设备,储能装置中的第一转接片的第一本体部上沿长度方向在第一极柱连接部的两侧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顶盖上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位于第一通孔中,第二凸起位于第二通孔中;第二转接片的第二本体部上沿长度方向在第二极柱连接部的两侧形成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顶盖上设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第三凸起位于第三通孔中,第四凸起位于第四通孔中。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与顶盖之间形成了定位,即顶盖与第一转接片及第二转接片之间实现了定位安装,避免了第一转接片与第二转接片在顶盖上放歪出现错位、翘起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因转接片错位导致的后续出现电芯入壳不良、焊接不良等问题,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顶盖与转接片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顶盖与转接片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顶盖;110、第一凸起;120、第二凸起;130、第三凸起;140、第四凸起;150、第五凸起;160、第六凸起;
21、第一转接片;211、第一本体部;212、第一极柱连接部;213、第一极耳连接部;214、第一弯折部;2111、第一通孔;2112、第二通孔;2113、第一豁口;
22、第二转接片;221、第二本体部;222、第二极柱连接部;223、第二极耳连接部;224、第二弯折部;2211、第三通孔;2212、第四通孔;2213、第二豁口;
30、电芯;310、电芯本体;321、第一极耳;320第二极耳;
40、外壳;
51、第一极柱;52、第二极柱;
60、安全阀;
70、注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如图1-图4所示,该储能装置包括:顶盖10、第一转接片21和第二转接片22。顶盖10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例如为顶盖10的正面,第二面例如为顶盖10的背面。顶盖10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一凸起110、第二凸起120、第三凸起130和第四凸起140。第一转接片21包括第一本体部211和位于第一本体部211上的第一极柱连接部212,第一本体部211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111和第二通孔2112,第一通孔2111与第二通孔2112位于第一极柱连接部212的两侧;第二转接片22包括第二本体部221和位于第二本体部221上的第二极柱连接部222,第二本体部222上形成有第三通孔2211和第四通孔2212,第三通孔2211与第四通孔2212位于第二极柱连接部222的两侧。当第一转接片21与第二转接片22装配于顶盖10的第二面上后,第一凸起110位于第一通孔2111中,第二凸起120位于第二通孔2112中,第三凸起130位于第三通孔2211中,第四凸起140位于第四通孔2212中。
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第一凸起110位于第一通孔2111中,第二凸起120位于第二通孔2112中,第三凸起130位于第三通孔2211中,第四凸起140位于第四通孔2212中,即第一转接片21和第二转接片22与顶盖10之间形成了定位安装,避免了第一转接片21与第二转接片22在顶盖10上放歪出现错位、翘起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因转接片错位导致的后续出现电芯30入壳不良、焊接不良等问题。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能装置还包括电芯30和外壳40。电芯30包括电芯本体310、第一极耳321和第二极耳322,第一极耳321可为负极极耳,第二极耳322可为正极极耳。其中,电芯30为卷绕式电芯,电芯30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在厚度方向Y上叠设放置于外壳40中。第一电芯包括第一电芯本体和设于第一电芯本体上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二电芯包括第二电芯本体和设于第二电芯本体上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顶盖10包括顶盖本体和下塑胶,下塑胶与顶盖本体在顶盖10的厚度方向Z上层叠设置,下塑胶用于形成电芯30与顶盖之间的绝缘。第一转接片21与第二转接片22设于下塑胶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顶盖10上设有第一极柱51和第二极柱52,第一极柱51可为负极极柱,第二极柱52可为正极极柱,第一转接片21可为负极转接片,第二转接片22可为正极转接片,正极转接片可采用铝质材质,负极转接片可采用铜质材质时。此外,顶盖10上还设有安全阀60和注液孔70。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转接片21包括第一本体部211、第一极柱连接部212和第一极耳连接部213。当第一转接片21为负极转接片,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为负极极柱连接部,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与第一极柱51连接,从而实现通过负极极柱引出电芯负极的目的。
其中,第一转接片21还包括第一极耳连接部213和第一弯折部214,第一极耳连接部213通过第一弯折部214与第一极柱连接部212连接。通过第一弯折部214使得第一极耳连接部213与第一本体部211连接的转角为弯角而非直角,通过将第一本体部211与第一极耳连接部213的连接位置设置为弯角,能够避免电流聚集在转角处。
其中,第二通孔2112位于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与第一弯折部214之间,且在第一转接片21长度方向X上,第二通孔2112与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与第一弯折部214之间的最短距离。通过使第二通孔2112与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与第一弯折部214之间的最短距离,使得第一弯折部214具有较好的抗折弯性能,不易断裂。
其中,在第一本体部211的宽度方向Y上,第二通孔2112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一本体部211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通过使第二通孔2112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一本体部211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满足了第一转接片21在第二通孔2112位置处的过流要求,避免了第二通孔2112的最大宽度处剩余的第一本体部211的宽度不足而导致不能满足过流要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第一转接片21的可靠性。
其中,第二通孔2112的边缘与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第一弯折部214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6~2.4,例如1.6、1.7、1.8、1.9、2.0、2.1、2.2、2.4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二通孔2112的边缘与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第一弯折部214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6~2.4,使得第二通孔2112靠近第一弯折部214,使得第一弯折部214具有较好的抗折弯性能,不易断裂,提高了第一转接片21的可靠性。
其中,当第一通孔2111数量为一个时,第一通孔2111关于第一本体部211的长度方向X上的中线对称开设,即第一通孔2111设置在第一本体部211宽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位,能够更好地与第一凸起110配合避免第一转接片21在顶盖10上出现翘起的情况。当然,第一通孔2111也可设置在第一本体部211宽度方向Y上靠近侧边的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通孔2111数量可为多个,即第一通孔2111可包括多个第一子通孔,第一凸起110包括多个第一子凸起,多个第一子凸起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子通孔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子通孔,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一转接片21在顶盖10上出现翘起的情况。其中,多个第一子通孔的数量例如可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多个第一子通孔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多个第一子通孔的大小和形状可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通孔2111可为圆形,以使第一通孔2111边缘处的应力能够均匀分布,从而避免第一通孔2111的边缘因受力不均出现裂纹。当然,第一通孔2111的还可为矩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具有五条边以上的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
其中,当第二通孔2112数量为一个时,第二通孔2112关于第一本体部211的长度方向X上的中线对称开设,即第二通孔2112设置在第一本体部211宽度Y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使得第一弯折部214的弯曲应力能够对称分布,进一步提高第一弯折部214的抗折弯性能,使其不易断裂。当然,第二通孔2112也可设置在第一本体部211宽度方向Y上靠近侧边的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二通孔2112数量可为多个,即第二通孔2112可包括多个第二子通孔,第二凸起120包括多个第二子凸起,多个第二子凸起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二子通孔中。其中,多个第二子通孔的数量例如可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多个第二子通孔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子通孔的大小和形状可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二通孔2112可为圆形,以使第二通孔2112边缘处的应力能够均匀分布,从而避免第二通孔2112的边缘因受力不均出现裂纹。当然,第二通孔2112的还可为矩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具有五条边以上的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
其中,第一通孔2111的大小可根据第一转接片21的大小进行设定,第一通孔2111的直径例如可为1mm-3mm,在满足通过第一通孔2111起到定位作用的情况下,避免了第一通孔2111过大影响第一转接片21的结构强度。第二通孔2112的大小可根据第一转接片21的大小进行设定,第二通孔2112的直径例如可为1mm-3mm。第一通孔2111的大小与第二通孔2112的大小相同或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转接片21侧边上可设置第一豁口2113,顶盖10上设置第五凸起150,第五凸起150位于第一豁口2113中。通过在顶盖10上设置第五凸起150,第一转接片21的侧边上的设置第一豁口2113,在转接片与顶盖10装配时,第五凸起150位于第一豁口2113中形成对第一转接片21在顶盖10上的定位,从而避免了第一转接片21在顶盖10上放歪出现错位的情况。
其中,第一转接片21的侧边上设有条形第一豁口2113,第一转接片21装配于顶盖10上后,条形的第五凸起150位于条形第一豁口2113中,形成对第一转接片21在顶盖10上的安装定位。当然,顶盖10上的第五凸起150也可呈圆柱形、棱柱形、圆锥形、圆台形或不规则形等形状,第一转接片21上的第一豁口2113的形状和大小可与顶盖10上的第五凸起150的形状和大小匹配,以使第五凸起150位于第一豁口2113中时,与第一豁口2113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较小,从而提高定位作用的效果;第一转接片21上的第一豁口2113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与顶盖10上的第五凸起150的形状和大小不匹配,能够通过第五凸起150和第一豁口2113的匹配实现定位作用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顶盖10包括顶盖部及从顶盖部的侧边朝向第一转接片21一侧延伸的延伸部,第五凸起150连接延伸部与顶盖部。顶盖10由顶盖本体和下塑胶组成,下塑胶本体作为顶盖部,下塑胶的裙边形成延伸部。第五凸起150设于下塑胶上,以提升下塑胶的结构强度,防止下塑胶歪曲变形。
其中,第一豁口2113可位于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与第一弯折部214之间,使得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与第一弯折部214之间的第一本体部211的宽度相对减小,进而降低了第一极柱连接部212与第一弯折部214之间的第一本体部211的过流能力。当电芯30短路出现时,大电流能使第一转接片21从设置第一豁口2113的区域熔断,使第一转接片21断路,从而防止电芯30起火爆炸,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转接片21上可设有两个第一豁口2113,顶盖10上对应设有两个第五凸起150,两个第五凸起150一一对应位于两个第一豁口2113中,实现对第一转接片21在顶盖10上的安装定位。
其中,两个第一豁口2113位于第一转接片21宽度方向Y上的两个侧边上,通过两点定位形成对第一转接片21在顶盖10上的安装定位,对第一转接片21在宽度方向Y和长度方向X上均形成定位,使其在顶盖10上的安装位置固定,提高了对第一转接片21的定位效果。其中,两个第五凸起150位于顶盖10相对的两侧,能够对顶盖10的下塑胶两侧裙边均实现加强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下塑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了防止下塑胶歪曲变形。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转接片22包括第二本体部221、第二极柱连接部222和第二极耳连接部223。当第二转接片22为正极转接片,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为正极极柱连接部,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与第二极柱52连接,从而实现通过正极极柱引出电芯30正极的目的。
其中,第二转接片22还包括第二极耳连接部223和第二弯折部224,第二极耳连接部223通过第二弯折部224与第二极柱连接部222连接。通过第二弯折部224使得第二极耳连接部223与第二本体部221连接的转角为弯角而非直角,通过将第二本体部221与第二极耳连接部223的连接位置设置为弯角,能够避免电流聚集在转角处。
其中,当第三通孔2211数量为一个时,第三通孔2211关于第二本体部221的长度方向X上的中线对称开设,即第三通孔2211设置在第二本体部221宽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位,能够更好地与第三凸起130配合避免第二转接片22在顶盖10上出现翘起的情况。当然,第三通孔2211也可设置在第二本体部221宽度方向Y上靠近侧边的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三通孔2211数量可为多个,即第三通孔2211可包括多个第三子通孔,第三凸起130包括多个第三子凸起,多个第三子凸起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三子通孔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三子通孔,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二转接片22在顶盖10上出现翘起的情况。其中,多个第三子通孔的数量例如可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多个第三子通孔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多个第三子通孔的大小和形状可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三通孔2211可为圆形,以使第三通孔2211边缘处的应力能够均匀分布,从而避免第三通孔2211的边缘因受力不均出现裂纹。当然,第三通孔2211的还可为矩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具有五条边以上的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
其中,第一通孔2111的直径可大于第三通孔2211的直径,直径较小的通孔无法安装到较大通孔对应的凸起上,以区分第一转接片21和第二转接片22的安装位置,达到安装防呆的作用。
其中,当第四通孔2212数量为一个时,第四通孔2212关于第二本体部221的长度方向X上的中线对称开设,即第四通孔2212设置在第二本体部221宽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位,使得第二弯折部224的弯曲应力能够对称分布,进一步提高第二弯折部224的抗折弯性能,使其不易断裂。当然,第四通孔2212也可设置在第二本体部221宽度方向Y上靠近侧边的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四通孔2212位于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与第二弯折部224之间,且在第二转接片22长度方向X上,第四通孔2212与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与第二弯折部224之间的最短距离。通过使第四通孔2212与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与第二弯折部224之间的最短距离,电芯30短路时第四通孔2212可起到熔断孔的作用,通过第四通孔2212靠近第二极柱52能够及时熔断。
其中,在第二本体部221的宽度方向Y上,第四通孔2212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二本体部221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通过使第四通孔2212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二本体部221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满足了第二转接片22在第四通孔2212位置处的过流要求,避免了第四通孔2212的最大宽度处剩余的第二本体部221的宽度不足而导致不能满足过流要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第二转接片22的可靠性。
其中,第二本体部221在第四通孔2212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二本体部221的最大过电流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的比值为:1~1.3,例如1.00、1.05、1.10、1.10、1.15、1.20、1.25、1.30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二本体部221在第四通孔2212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二本体部221的最大过电流与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的比值为:1~1.3,在满足第二转接片22在第四通孔2212位置处过流要求的同时,若电芯30内部短路出现大电流时,第四通孔2212最大宽度处两侧的第二本体部221能够及时熔断,从而通过第二转接片22实现断路,提高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其中,第四通孔2212的边缘与第二弯折部224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2~1.8,例如1.2、1.3、1.4、1.5、1.6、1.7、1.8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使第四通孔2212的边缘与第二弯折部224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2~1.8,使得第四通孔2212靠近第二极柱连接部222,电芯30短路时第四通孔2212靠近第二极柱52能够及时熔断。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片21为负极转接片,负极转接片为铜转接片,过流系数为8A/mm2;第二转接片22为正极转接片,正极转接片为铝转接片,铝转接片过流系数为5A/mm2。可以看出,铝转接片过流系数小于铜转接片,因此优选地在正极设置较大通孔的熔断部,即在第二转接片22上设置较大的第四通孔2212。
其中,转接片厚度×过流宽度×过流系数≥容量×充放电倍率,当转接片设置有熔断通孔(第四通孔2212)时,转接片在熔断通孔处剩余宽度的过流大小应满足此式以保证储能装置正常充放电;其中,剩余宽度为在转接片的宽度方向上,位于熔断孔两侧的本体部宽度。
其中,储能装置可以设置固定的充放电倍率进行充放电,也可设置不同的充放电倍率对储能装置进行充放电;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倍率例如可为0.1C、0.2C、0.5C、1C、2C、3C、4C、5C、6C、7C、8C、9C、10C等。根据公式:转接片厚度×过流宽度×过流系数≥容量×充放电倍率,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为设置的充放电倍率中最大充放电倍率对应的电流,即转接片在熔断通孔处剩余宽度的最大过电流大于储能装置最大充放电倍率对应的电流。
参见表1,当转接片在第四通孔处剩余宽度较大时,会导致转接片在第四通孔处剩余宽度的过流大小远远大于充放电电流(如实施例1、5),导致在储能装置的电流大小异常时,转接片在第四通孔处不能够灵敏响应和及时熔断。当转接片在第四通孔处剩余宽度较小时,会导致转接片在第四通孔处剩余宽度的过流大小小于充放电电流(如对比例1、2),导致转接片不满足0.5C充放电过流要求。本申请通过调整第四通孔的宽度,能够使得转接片在第四通孔处剩余宽度的过流大小略大于充放电电流(如实施例2、3、4),在满足了充放电过流要求的情况下,在储能装置的电流大小异常时,熔断通孔能够有较灵敏响应和及时熔断,保证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
表1:
Figure BDA0003939629060000141
基于此,如图2所示,第四通孔2212可为长条形,长条形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转接片22的宽度方向Y平行或基本平行,以使第二转接片22在宽度方向Y上形成宽度较大的熔断孔,从而进一步提高第四通孔2212作为熔断孔能够达到的效果。通过调整第四通孔2212的宽度,使得第二转接片22在第四通孔2212处剩余宽度的过流大小略大于充放电电流,在满足充放电过流要求的情况下,储能装置的电流大小异常时第四通孔2212能够有较灵敏响应和及时熔断,保证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
当然,第四通孔2212的还可为矩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具有五条边以上的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只要能满足第二转接片22在第四通孔2212处剩余宽度的过流大小略大于充放电电流即可。
其中,第四通孔2212数量可为多个,即第四通孔2212可包括多个第二子通孔,多个第二子通孔沿第二转接片22的宽度方向X分布,以配合形成熔断孔,第四凸起140包括多个第二子凸起,多个第二子凸起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二子通孔中。其中,多个第二子通孔的数量例如可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多个第二子通孔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多个第四子通孔的大小和形状可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转接片22侧边上也可设置第二豁口2213,顶盖10上对应设置第六凸起160,第六凸起160位于第二豁口2213中。通过在顶盖10上设置第六凸起160,第二转接片22的侧边上的设置第二豁口2213,在转接片与顶盖10装配时,第六凸起160位于第二豁口2213中形成对第二转接片22在顶盖10上的定位,从而避免了第二转接片22在顶盖10上放歪出现错位的情况。
其中,第二转接片22的侧边上设有条形第二豁口2213,第二转接片22装配于顶盖10上后,条形的第六凸起160位于条形第二豁口2213中,形成对第二转接片22在顶盖10上的安装定位。当然,顶盖10上的第六凸起160也可呈圆柱形、棱柱形、圆锥形、圆台形或不规则形等形状,第二转接片22上的第二豁口2213的形状和大小可与顶盖10上的第六凸起160的形状和大小匹配,以使第六凸起160位于第二豁口2213中时,与第二豁口2213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较小,从而提高定位作用的效果;第二转接片22上的第二豁口2213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与顶盖10上的第六凸起160的形状和大小不匹配,能够通过第六凸起160和第二豁口2213的匹配实现定位作用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顶盖10包括顶盖部及从顶盖部的侧边朝向第二转接片22一侧延伸的延伸部,第六凸起160连接延伸部与顶盖部。顶盖10由顶盖本体和下塑胶组成,下塑胶本体作为顶盖部,下塑胶的裙边形成延伸部。第六凸起160设于下塑胶上,以提升下塑胶的结构强度,防止下塑胶歪曲变形。
其中,第二豁口2213可位于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与第二弯折部224之间,使得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与第二弯折部224之间的第二本体部221的宽度相对减小,进而降低了第二极柱连接部222与第二弯折部224之间的第二本体部221的过流能力。当电芯30短路出现时,大电流能使第二转接片22从设置第二豁口2213的区域熔断,使第二转接片22断路,从而防止电芯30起火爆炸,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其中,如图5所示,第二转接片22上可设有两个第二豁口2213,顶盖10上对应设有两个第六凸起160,两个第六凸起160一一对应位于两个第二豁口2213中,实现对第二转接片22在顶盖10上的安装定位。
其中,两个第二豁口2213位于第二转接片22宽度方向Y上的两个侧边上,通过两点定位形成对第二转接片22在顶盖10上的安装定位,对第二转接片22在宽度方向Y和长度方向X上均形成定位,使其在顶盖10上的安装位置固定,提高了对第二转接片22的定位效果。其中,两个第六凸起160位于顶盖10相对的两侧,能够对顶盖10的下塑胶两侧裙边均实现加强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下塑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了防止下塑胶歪曲变形。
其中,第一凸起110、第二凸起120、第三凸起130、第四凸起140、第五凸起150和第六凸起160可与下塑胶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连在一起的分体结构。
其中,储能装置例如可为电芯、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等具有储能功能的产品,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储能装置,用电设备例如可为车辆。本申请提供的用电设备,储能装置的第一转接片的第一本体部上沿长度方向在第一极柱连接部的两侧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顶盖上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位于第一通孔中,第二凸起位于第二通孔中;第二转接片的第二本体部上沿长度方向在第二极柱连接部的两侧形成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顶盖上设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第三凸起位于第三通孔中,第四凸起位于第四通孔中。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与顶盖之间形成了定位,即顶盖与第一转接片及第二转接片之间实现了定位安装,避免了第一转接片与第二转接片在顶盖上放歪出现错位、翘起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因转接片错位导致的后续出现电芯入壳不良、焊接不良等问题,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可靠性。
在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二面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
第一转接片,包括第一本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上的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的两侧;
第二转接片,包括第二本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上的第二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上形成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的两侧;
其中,当所述第一转接片与所述第二转接片装配于所述顶盖后,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所述第四凸起位于所述第四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还包括第一极耳连接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一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6~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位于第二通孔两侧的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多个第一子通孔,所述第一凸起包括多个第一子凸起,所述多个第一子凸起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子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为负极转接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片为正极转接片,所述第三通孔为圆孔,所述第四通孔为沿所述第二转接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包括多个第三子通孔,所述第三凸起包括多个第三子凸起,所述多个第三子凸起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多个第三子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片还包括第二极耳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第二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区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和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1.2~1.8。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四通孔最大宽度处两侧的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在所述第四通孔最大宽度处两侧的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最大过电流与所述储能装置的最大充放电电流的比值为:1~1.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五凸起,所述第一转接片的侧边上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五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豁口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盖部及从所述顶盖部的侧边朝向所述第二面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五凸起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顶盖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第二面上设有第六凸起,所述第二转接片的侧边上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六凸起位于所述第二豁口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盖部及从所述顶盖部的侧边朝向所述第二面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六凸起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顶盖部。
17.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
CN202211414710.XA 2022-11-11 2022-11-11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Withdrawn CN1156216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4710.XA CN115621667A (zh) 2022-11-11 2022-11-11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4710.XA CN115621667A (zh) 2022-11-11 2022-11-11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1667A true CN115621667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78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4710.XA Withdrawn CN115621667A (zh) 2022-11-11 2022-11-11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16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4317A (zh) * 2023-02-09 2023-04-25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4317A (zh) * 2023-02-09 2023-04-25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US12046762B1 (en) 2023-02-09 2024-07-23 Shenzh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End cover assembly, energy-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ity-consumption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8456B2 (ja) 二次電池
EP2357685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0778979B1 (ko) 이차전지
US7582379B2 (en) Secondary battery of assemble-type structure
KR100922474B1 (ko) 이차 전지
EP234855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036070B1 (ko) 이차 전지
CN105264689B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路板和包括该电路板的电池组
JP4537355B2 (ja) Ptc素子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EP3540815A1 (en) Battery module
KR102253021B1 (ko) 퓨즈부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및 전지 모듈
KR100898691B1 (ko) 이차전지
EP2043177B1 (en) Protective circuit board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US2005008975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20090103404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2787047A (zh) 转接片、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3451636B (zh) 一种可充电锂电池装置
US20080241674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electrode assembly
KR102373537B1 (ko) 전지 모듈
KR20080032912A (ko) 이차 전지
CN115621667A (zh)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KR100516772B1 (ko) 전극탭을 캔의 단변부에 위치시킨 이차전지
CN113764834A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09626342U (zh) 一种熔断型锂电池
KR101340020B1 (ko)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1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