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5471A - 传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15471A CN115615471A CN202110809269.4A CN202110809269A CN115615471A CN 115615471 A CN115615471 A CN 115615471A CN 202110809269 A CN202110809269 A CN 202110809269A CN 115615471 A CN115615471 A CN 1156154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ng
- elastic
- cavity
- sensing device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26683 trans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361 transd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2463 trans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4205 dimethyl polysilox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29920000435 poly(dimethyl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2-methoxy-6-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H]OC1=CC=CC([CH])=C1O KXGFMDJXCMQA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877 Melami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6 Poly ether ether ke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28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807 Urea-formaldehy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N.C=CC1=CC=CC=C1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669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97 high-impact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phenol group Chemical group C1(=CC=CC=C1)O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530 polyetherether ket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468 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 block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88 CEM-1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90 CEM-3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57127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m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733 L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42 Sc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NEIHULKJZQTQKJ-UHFFFAOYSA-N [Cu].[Ag] Chemical compound [Cu].[Ag] NEIHULKJZQTQK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ZCGUPFRVQAUEE-SLPGGIOYSA-N aldehydo-D-glucose Chemical compound OC[C@@H](O)[C@@H](O)[C@H](O)[C@@H](O)C=O GZCGUPFRVQAUEE-SLPGGI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6 chemical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97 facial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29 laser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33 l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89 lithium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CICAPWZNUIIDV-UHFFFAOYSA-N lithium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Li].[Mg] GCICAPWZNUIID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VMWYVTOHEQQZHQ-UHFFFAOYSA-N methylidyne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 VMWYVTOHEQQZH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07 modif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DGAOXROABLFNM-UHFFFAOYSA-N polynoxylin Chemical compound O=C.NC(N)=O ODGAOXROABLFN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3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24—Housings ; Casings for instruments
- G01D11/245—Housings for sens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感装置,包括:弹性部件;传感腔,弹性部件构成传感腔的第一侧壁;和换能部件,用于获取传感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换能部件与传感腔连通,传感信号与传感腔的体积变化相关,其中,弹性部件朝向传感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弹性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凸起结构运动,凸起结构的运动改变传感腔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上设置有凸起结构的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传感装置是常用的检测装置之一,通过其内部的换能部件将采集到的传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者所需要的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灵敏度可以表示传感装置的输出信号强度与输入信号强度的比值,若灵敏度过小,则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在传感装置工作时,传感装置的灵敏度与传感装置中的传感腔的体积以及体积变化量有关。现有技术中关于提高灵敏度的方法包括减小传感装置中的传感腔(例如,声学腔)的高度,以减小传感腔的体积。在振动过程中,弹性薄膜可能会由于振动幅度较大而与传感腔的相对侧壁发生粘附,导致传感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感装置,不仅能够提高可靠性,还可以有效提高传感装置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灵敏度无法有效提高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朝向传感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的弹性部件,该凸起结构的存在可以提高传感装置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感装置,包括:弹性部件;传感腔,所述弹性部件构成所述传感腔的第一侧壁;和换能部件,用于获取传感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所述换能部件与所述传感腔连通,所述传感信号与所述传感腔的体积变化相关,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朝向所述传感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弹性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所述凸起结构运动,所述凸起结构的运动改变所述传感腔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抵接于所述传感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具有弹性,当所述凸起结构运动时,所述凸起结构产生弹性形变,所述弹性形变减小改变所述传感腔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凸起结构呈阵列状设置于至少部分所述弹性部件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为金字塔形状、半球状或条纹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隔为1μm-20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隔为10μm-5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为1μm-10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为10μm-3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性薄膜和弹性微结构层,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弹性微结构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微结构层与所述弹性薄膜采用相同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微结构层与所述弹性薄膜采用不同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薄膜厚度为0.1μm-5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薄膜厚度为1μm-2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传感腔的高度的差值在10%以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装置进一步包括:质量单元,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侧表面,所述质量单元与所述弹性部件共同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产生振动;和壳体,所述弹性部件、所述质量单元、所述传感腔和所述换能部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能部件为声学换能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声学换能器上方,并在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声学换能器之间形成所述传感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的外沿通过密封部件与所述声学换能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声学换能器共同形成所述传感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的外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壳体和所述声学换能器共同形成所述传感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单元的厚度为1μm-10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单元的厚度为50μm-5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单元与所述弹性部件所形成的谐振系统的谐振频率为1500Hz-6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单元与所述弹性部件所形成的谐振系统的谐振频率为1500Hz-3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装置进一步包括:另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质量单元的两侧,所述另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一种传感元件,包括:弹性部件;和第一传感腔,所述弹性部件构成所述第一传感腔的第一侧壁,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朝向所述第一传感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弹性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所述凸起结构运动,所述凸起结构的运动改变所述第一传感腔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元件被配置为与换能器贴合,所述换能器与所述弹性部件相对放置后形成封闭传感腔,所述换能器将所述封闭传感腔的体积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一种振动传感装置,弹性振动部件,包括振膜;声学换能器,所述声学换能器与所述弹性振膜之间形成声学腔,所述声学换能器用于获取传感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所述传感信号与所述声学腔的体积变化相关,其中,所述振膜在朝向所述声学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弹性振动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所述凸起结构运动,所述凸起结构的运动改变所述声学腔的体积。
一种传感元件,包括:弹性部件;和传感腔,所述弹性部件构成所述传感腔的第一侧壁,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在朝向所述传感腔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弹性凸起结构,所述弹性凸起结构的杨氏模量为100kPa-1MPa,所述弹性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所述凸起结构运动和形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凸起结构的运动和形变中的至少一种改变所述传感腔的体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表现如下:
(1)凸起结构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小弹性部件与传感腔的相对侧壁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防止与构成传感腔的相对侧壁发生粘附,有效提高传感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凸起结构由于向传感腔的内部凸出,占据部分传感腔的体积,使传感腔的体积相对于未设置凸起结构的弹性部件时而言更小,因此使传感装置具有更高的灵敏度;(3)凸起结构可以具有一定弹性。由于凸起结构具有弹性,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将发生弹性形变。当凸起结构与传感腔的相对侧壁抵接,弹性部件的振动会带动凸起结构发生运动。此时,凸起结构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弹性形变可以使凸起结构进一步向传感腔内部凸出,减小所述传感腔的体积。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腔的体积变化量,从而提高传感装置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类似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结构模块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凸起结构与传感腔的第二侧壁抵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凸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凸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凸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元件与壳体连接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弹性部件与质量单元组成的系统的简化力学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应当理解,给出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涉及一种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可以包括弹性部件、传感腔和换能部件。所述弹性部件构成所述传感腔的第一侧壁。所述换能部件与所述传感腔连通,用于获取传感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所述传感信号与所述传感腔的体积变化相关。所述传感装置的灵敏度随着传感腔的体积减小而增大,随着体积变化量增大而增大。弹性部件朝向传感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减小传感腔的体积,以增大传感装置的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可以被配置为与传感腔的第二侧壁抵接,当传感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弹性部件会带动凸起结构振动并与传感腔的第二侧壁发生挤压,从而产生弹性形变。凸起结构发生弹性形变时能够提高传感腔的体积变化量,从而提高传感装置的灵敏度。另外,凸起结构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小弹性部件与传感腔的第二侧壁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防止与构成传感腔的第二侧壁发生粘附,有效提高传感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传感装置10可以采集外部信号,并基于外部信号生成所需信号(例如,电信号)。所述外部信号可以包括机械振动信号、声学信号、光学信号、电信号等。传感装置10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压力传感装置、振动传感装置、触觉传感装置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10可以应用于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游戏设备、导航设备等,或其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环、耳机、助听器、智能头盔、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背包、智能配件等,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虚拟现实设备和/或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包括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眼镜、虚拟现实补丁、增强现实头盔、增强现实眼镜、增强现实补丁等或其任何组合。例如,虚拟现实设备和/或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包括Google Glass、Oculus Rift、Hololens、Gear VR等。
如图1所示,传感装置10可以包括弹性部件20、换能部件30、壳体40和传感腔50。壳体40的内部可以具有容置空间,用于容纳传感装置10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壳体40可以容纳弹性部件20以及其他部件(例如,图2所示的质量单元260、密封单元270)。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0可以与传感装置10的其他部件(例如,弹性部件20、换能部件30等)进行连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40可以与换能部件230连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2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0可以设置成不同形状。例如,壳体40可以设置成正方体、长方体、近似长方体(例如,将长方体八个角替换成弧形的结构)、椭圆体、球体或者其他任意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硬度或强度的材料制成,从而使得壳体40对传感装置10及其内部元件(例如,弹性部件20)进行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制作壳体4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CB板材(如FR-1酚醛纸基板、FR-2酚醛纸基板、FR-3环氧纸基板、FR-4环氧玻璃布板、CEM-1环氧玻璃布-纸复合板、CEM-3环氧玻璃布-玻璃站板等)、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高冲击聚苯乙烯(High impact polystyrene,HIPS)、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酯(Polyester,PE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酰胺(Polyamides,PA)、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氨酯(Polyurethanes,PU)、聚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chloride)、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酚醛树脂(Phenolics,PF)、尿素甲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U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amine formaldehyde,MF)以及一些金属、合金(如铝合金、铬钼钢、钪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镁锂合金、镍合金等)、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任意材料或上述任意材料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制作壳体40的材料为玻璃纤维、碳纤维与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酰胺(Polyamides,PA)等材料的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制作壳体40的材料可以是碳纤维和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制作壳体40的材料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制作壳体40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纤维和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也可以使玻璃纤维和聚酰胺(Polyamides,PA)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传感腔50设置于传感装置10内部。传感腔50可以与换能部件30获取的传感信号相关。传感腔50可以是由传感装置1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腔室。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腔50可以是由弹性部件20与其他部件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腔室。例如,传感腔50可以是由弹性部件20、换能部件30和壳体40形成的封闭腔体。传感腔50具有一定体积,其内部可以填充有气体。所述气体可以选用性质稳定的气体(例如,不易液化、燃烧、爆炸的气体)。例如,所述气体可以包括空气、氮气、惰性气体等。
在传感装置10工作时,传感腔50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传感腔50至少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传感装置10工作时,传感腔50的第一侧壁(或设置于其上的部分结构)和/或第二侧壁(或设置于其上的部分结构)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导致传感腔50的体积发生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可以由传感装置1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示例性地,第一侧壁可以由弹性部件20或其中一个或多个元件/单元构成。所述第二侧壁可以是由换能部件30或其一个或多个元件/单元构成。例如,在传感装置10工作的过程中,构成传感腔50第一侧壁的弹性部件20(或设置于弹性部件20朝向传感腔50的表面(也称内表面)上的微结构,例如,凸起结构)和/或构成传感腔50第二侧壁的换能部件30会在外部振动信号的带动下发生相对运动(例如,由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对振动响应不一致而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的距离发生改变,进而使得传感腔50的体积发生改变。
换能部件30是指能够获取传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所需信号的元件。所述传感信号可以包括声学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换能部件30可以将传感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例如,换能部件30可以将声学信号(例如声压)转换为电信号。又例如,换能部件30可以将机械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换能部件30可以与传感腔50连通,并获取传感信号。例如,换能部件30或其元件/单元(例如,换能部件30中用于获取传感信号的元件)的一个表面可以作为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此时换能部件30连通传感腔50的内部,并获取传感信号。所述传感信号可以与传感腔50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相关。所述一个或多个参数可以包括腔体高度、体积大小、体积变化、气压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信号可以与传感腔50的体积变化相关。示例性地,当传感腔50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填充于传感腔50中的气体(例如,空气)的气压会发生变化。换能部件30中用于获取传感信号的元件可以获取所述气压变化,并生成相应的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换能部件30可以为声学换能器。例如,换能部件30可以是空气传导麦克风(又称气导麦克风)。所述气导麦克风可以获取传感腔50的声压变化,并转换为电信号。
弹性部件20可以响应于外部信号(例如,振动),发生振动或弹性形变(弹性部件20具有一定弹性)。如前所述,弹性部件20可以构成传感腔50的第一侧壁。当弹性部件20发生振动或弹性形变时,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的位置保持固定或基本固定。此时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发生相对变化,传感腔50的体积发生变化(假定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侧壁保持相对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例如,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都发生振动。所述第二侧壁的振动相位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振动相位不同,则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发生相对变化,传感腔50的体积发生变化(假定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侧壁保持相对固定)。又例如,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都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二侧壁的弹性形变量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弹性形变量不同,则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发生相对变化,传感腔50的体积发生变化(假定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侧壁保持相对固定)。
示例性地,弹性部件20和换能部件30或其元件/单元(例如,换能部件30中用于获取传感信号的元件)可以分别构成传感腔50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外部信号为机械振动。所述机械振动通过壳体40传递至换能部件30和弹性部件20。响应于所述机械振动,换能部件30和弹性部件20均发生振动。由于换能部件30和弹性部件20的振动相位不同,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传感腔50的体积发生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件20的内表面上(即朝向传感腔50一侧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凸起结构23(例如,图2所示的凸起结构223)。凸起结构23可以设置于弹性部件20的内表面上的至少部分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可以设置于弹性部件20内表面的所有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可以仅设置于弹性部件20的部分内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占据的内表面的面积与弹性部件20内表面的面积之比可以小于四分之三。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占据的内表面的面积与弹性部件20内表面的面积之比可以小于三分之二。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占据的内表面的面积与弹性部件20内表面的面积之比可以小于二分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占据的面积与弹性部件20内表面的面积之比可以小于三分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占据的面积与弹性部件20内表面的面积之比可以小于四分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占据的面积与弹性部件20内表面的面积之比可以小于五分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占据的面积与弹性部件20内表面的面积之比可以小于六分之一。示例性地,可以将弹性部件20的内表面划分为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凸起结构23可以设置于外围部分,而中心部分不设置凸起结构23。其中,所述外围部分占据的内表面面积与弹性部件20内表面面积之比可以小于四分之三、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等。
所述凸起结构23可以均匀地或非均匀地设置于弹性部件20的内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可以呈阵列状设置在弹性部件20的内表面上。例如,相邻凸起结构23等间距地设置于弹性部件20的内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在弹性部件20内表面上的分布可以是不均匀的。例如,相邻凸起结构23之间的间距随着凸起结构23所在的位置而变化。
凸起结构23可以具有特定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形状包括金字塔形状、半球状、条纹状、梯台状、圆柱状等规则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不规则形状。
对于不包括凸起结构23的常规弹性部件,其作为传感腔50的第一侧壁,在振动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振动幅度较大而与传感腔50第二侧壁(例如,换能部件30)发生粘附,导致传感装置10无法正常工作。凸起结构23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小弹性部件20与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防止与构成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发生粘附,有效提高传感装置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凸起结构23可以对传感装置10的灵敏度产生影响。灵敏度是反映传感装置10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灵敏度可以理解为传感装置10在工作时对特定外部信号的响应的大小。对于传感装置10,换能部件30与传感腔50连通。换能部件30获取的传感信号与传感腔50的体积变化相关。传感装置10的灵敏度与传感腔50的体积大小和/或体积变化有关。对于相同的外部信号,传感腔50的体积变化越大,传感装置10的响应越大,相应地,传感装置10的灵敏度越高;传感腔50的体积越小,传感装置10的响应越大,相应地,传感装置10的灵敏度越高。因此通过改变传感腔50的体积和/或在传感装置10工作过程中传感腔50的体积的变化量,可以改变传感装置10的灵敏度。凸起结构23由于向传感腔50的内部凸出,占据部分传感腔50的体积,使传感腔50的体积相对于未设置凸起结构23的弹性部件20时而言更小,因此使传感装置10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可以具有一定弹性。由于凸起结构23具有弹性,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将发生弹性形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3可以与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例如,换能部件30或其一个或多个部件的表面)抵接。当凸起结构23与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抵接后,弹性部件20的振动会带动凸起结构23发生运动。此时,凸起结构23与传感腔50的第二侧壁发生挤压,使得凸起结构23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弹性形变可以使凸起结构23进一步向传感腔50内部凸出,减小所述传感腔50的体积。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腔50的体积变化量,从而提高传感装置10的灵敏度。关于凸起结构以及凸起结构提高传感装置的灵敏度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见图2至图6的具体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件20可以包括弹性薄膜21。凸起结构23可以设置于弹性薄膜21的面向传感腔50一侧的表面(即内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制作弹性薄膜21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PTFE)等高分子材料。关于弹性薄膜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见图2和图7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传感装置10的描述仅仅是具体的示例,不应被视为是唯一可行的实施方案。显然,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在了解传感装置10的基本原理后,可能在不背离这一原理的情况下,对实施传感装置10的具体方式与步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正和改变,但是这些修正和改变仍在以上描述的范围之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例如,质量单元(如图2所示的质量单元260)、密封单元(如图2所示的密封单元270)等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10的多个部件可以合并为单个部件。例如,质量单元可以集成在弹性部件20上,与弹性部件20共同构成一个谐振系统。所述谐振系统响应于外部信号而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10的一个部件可以拆分为一个或多个子部件。例如,弹性部件20可以拆分为弹性薄膜(如图7所示的弹性薄膜721)和弹性微结构层(如图7所示的弹性微结构层725)。凸起结构23设置于所述弹性微结构层上。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传感装置210可以为振动传感装置。所述振动传感装置可以采集振动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例如,传感装置210可以是麦克风的一部分,如骨骼传导麦克风(也称为骨导麦克风)。所述骨导麦克风可以将振动信号转换为语音信号,例如,采集用户说话时面部肌肉产生振动信号,并将振动信号转化为包含语音信息的电信号。
如图2所示,传感装置210可以包括弹性部件220、换能部件230、壳体240、质量单元260以及密封单元270。壳体240可以具有一容置空间241,用于容纳传感装置21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弹性部件220、质量单元260以及密封单元270)。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40为半封闭壳体,通过与换能部件230进行连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241。例如,壳体240罩设于换能部件230上方,形成容置空间2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传感装置210可以作为振动传感装置应用于麦克风领域,例如,骨导麦克风。例如,当应用于骨导麦克风时,传感腔250又可以称为声学腔,换能部件230可以为声学换能器。声学换能器获取声学腔的声压变化并转换为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件220设置于声学换能器(即换能部件230)上方,并在弹性部件220和声学换能器之间形成传感腔250。
弹性部件220可以包括弹性薄膜221。所述弹性薄膜221靠近换能部件230一侧表面(又称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223。凸起结构223和弹性薄膜221(形成传感腔250的第一侧壁)能够与换能部件230(形成传感腔250的第二侧壁)共同形成传感腔250。对于振动传感装置,传感腔250也可称为声学腔。弹性薄膜221也可以称为振膜。
如图2所示,弹性薄膜221的外沿可以与换能部件230物理连接。所述物理连接可以包括粘接、钉接、卡接以及通过额外的连接部件(例如,密封单元270)进行连接。例如,弹性薄膜221的外沿可以与换能部件230通过胶黏剂粘接,以形成所述传感腔250。但胶黏剂粘接的密封性较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顶端抵接于所述换能部件230的表面。所述顶端是指凸起结构223远离所述弹性薄膜221的端部。设置于弹性薄膜221外围的凸起结构223的顶端与换能部件230表面的连接处可以通过密封单元270进行密封,以使得凸起结构223、弹性薄膜221、密封单元270和换能部件230共同形成封闭的传感腔250。可以理解的是,密封部件27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部件270可以不仅限于设置在凸起结构223的顶端与换能部件230表面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在用于形成传感腔250的凸起结构223的外侧(即凸起结构223的远离传感腔250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也可以在传感腔250的内部也设置密封结构。通过密封单元270将弹性部件220与换能部件230连接处进行密封,可以保证整个传感腔250的密封性,进而有效提高传感装置2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确保了传感装置10的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单元270可以采用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进一步提高密封单元270的密封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单元270的种类可以包括密封圈、密封垫片、密封胶条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可以具有一定厚度,弹性薄膜221的厚度是指弹性薄膜2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了方便理解,弹性薄膜221的厚度可以通过图2中的H3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可以在0.1μm-5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可以在0.2μm-4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可以在0.4μm-35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可以在0.6μm-3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可以在0.8μm-25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的厚度H3可以在1μm-200μm范围内。
质量单元260可以与弹性部件220连接,位于弹性部件220背离传感腔250的一侧。例如,质量单元260可以设置于弹性薄膜221上,位于背离传感腔250的一侧。响应于壳体240和/或换能部件230的振动,质量单元260可以与弹性部件220共同构成谐振系统,产生振动。质量单元260具有一定质量,因此可以增大弹性部件220相对于壳体240的振动幅度,使得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可以在不同强度的外部振动的作用下都发生明显变化,进而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可以为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规则结构体或其他不规则的结构体。如图2所示,质量单元260可以为圆柱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可以采用密度较高的材料制作。示例性地,质量单元260可以采用铜、铁、不锈钢、铅、钨、钼等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铜制作质量单元260。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上述弹性材料制成的质量单元260可以设置在弹性部件220朝向换能部件230的一侧。例如,可以直接在质量单元260朝向换能部件230的一侧的表面设置(例如,通过切削、注塑、粘合等方式加工)凸起结构223。由于质量单元260本身具有弹性,因此由质量单元260上设置的凸起结构223也具备弹性。在本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可以减小传感腔250的体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质量单元260上的凸起结构223的顶端可以抵接于所述换能部件230的表面,以此凸起结构223在运动时由于挤压产生弹性形变,提高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进而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类型和/或尺寸的传感装置210,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与质量单元260的杨氏模量可以有不同的取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的数值可以小于500M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的数值可以小于300M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的数值可以小于200M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的数值可以小于100M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的数值可以小于80M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的数值可以小于60M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的数值可以小于40Mpa。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10Gpa。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50Gpa。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80Gpa。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100Gpa。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200Gpa。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500Gpa。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1000Gpa。
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具有一定厚度。质量单元的厚度可以是指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了方便理解,质量单元260的厚度可以通过图2中的H4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在1μm-10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在10μm-9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在20μm-8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在30μm-7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在40μm-6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在50μm–500μm范围内。
对于不同类型和/或尺寸的传感装置210,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或之差在一定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1000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500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0-100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00-50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00-10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00-50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厚度H4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500-2000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可以位于弹性部件220(如,弹性薄膜221)的中部。所述中部是指弹性部件220在第二方向的中间部分。例如,弹性薄膜221呈圆形,质量单元260为圆柱体结构。质量单元260可以设置于弹性薄膜221的中间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的轴线与弹性薄膜221的中心点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低于阈值距离。所述阈值距离可以是50μm,0.1mm,0.5mm,1mm,2mm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221的中心点在质量单元260的轴线上。通过将质量单元260设置于弹性薄膜221的中部,可以减小质量单元260第二方向上的位移,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如图2所示,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可以小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对于不同类型和/或尺寸的传感装置210,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05-0.95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1-0.9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2-0.9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3-0.8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4-0.7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6-0.7范围内。通过将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弹性部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在质量单元260振动时,使更多的凸起结构223发生形变,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对于不同类型和/或尺寸的传感装置210,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05-0.95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1-0.9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2-0.9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3-0.8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4-0.7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可以在0.6-0.7范围内。通过将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在质量单元260振动时,使更多的凸起结构223发生形变,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220(例如,弹性薄膜221)相比于壳体240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弹性部件220可以相对壳体240发生相对运动。当外界的振动的作用于到壳体240时,壳体240、换能部件230、弹性部件220等部件均会产生振动。由于弹性部件220的振动相位与换能部件230的振动相位不相同,从而可以引起了传感腔250(即声学腔)的体积变化,导致声学腔的声压产生变化,并由换能部件230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实现了对骨导声的拾取。
为方便理解,可以将弹性部件220(包括弹性薄膜221和凸起结构223)以及质量单元260组成的结构简化等效为如图11所示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模型,其中弹性部件220为系统提供弹簧和阻尼作用,质量单元260为系统提供质量作用。该系统工作时,可以认为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模型在激振力作用下做受迫运动,其振动规律符合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规律。具体的,该系统的运动可用式(1)的微分方程进行描述:
其中,M为系统的质量,R为系统的阻尼,K为系统的弹性系数,F为驱动力幅值,x为系统的位移,ω为驱动力圆频率。基于公式(1)求解稳态位移可得:
x=xacos(ωt-θ) (2)
进一步的,基于公式(1)和公式(2)可以得到位移振幅比值(归一化)方程:
当质量单元260在外界振动信号激发下发生振动时,会导致传感腔250的体积V0发生压缩或者扩张,传感腔250在发生压缩或扩张时体积变化量为ΔV。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即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S正比于传感腔250体积变化量ΔV,反比于传感腔250的体积V0。基于上述原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大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来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和/或可以通过减小传感腔250的体积V0来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腔250是由弹性部件220、换能部件230以及其他部件构成。例如,传感腔250是由弹性部件220、换能部件230以及密封单元270构成。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部件(例如,弹性薄膜221和凸起结构223)和换能部件(例如,换能部件230)分别作为传感腔250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因此弹性部件220和换能部件230的结构将会影响传感装置210的传感腔250的体积V0以及传感装置210工作时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对于弹性部件220,由于在弹性薄膜221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223,并且所述凸起结构223向传感腔250内凸出,减小了传感腔250的体积V0,因此可以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腔250的体积V0与构成传感腔250的凸起结构223的密度有关。可以理解的是,当相邻凸起结构223的间隔越小时,表明凸起结构223的密度越大,因此由凸起结构223构成的传感腔250的体积V0也就越小。相邻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可以是指相邻凸起结构22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这里的中心可以理解为凸起结构223横截面上的形心。为了方便说明,相邻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可以由图2的L1表示,即相邻凸起结构的顶端或中心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可以在1μm-20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可以在4μm-15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可以在8μm-10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可以在10μm-500μm范围内。通过将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在不影响弹性部件振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腔250的体积V0与凸起结构223的宽度相关。凸起结构223的宽度可以理解为凸起结构223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了方便说明,凸起结构223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通过图2的L2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可以在1μm-10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可以在2μm-8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可以在3μm-6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可以在6μm-4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凸起结构223的宽度可以在10μm-300μm范围内。通过将单个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在不影响弹性部件振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与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之比在0.05-2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与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之比在0.1-2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与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之比在0.1-1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与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之比在0.5-8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与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之比在1-6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与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之比在2-4范围内。通过将凸起结构223的宽度L2与相邻的凸起结构223之间的间隔L1之比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在不影响弹性部件振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腔250的体积V0与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相关。凸起结构223的高度可以理解为凸起结构223处于自然状态时(例如,凸起结构223未受挤压而产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了方便说明,凸起结构223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通过图2的H1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可以在1μm-10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可以在2μm-8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可以在4μm-6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可以在6μm-5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可以在8μm-4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可以在10μm-300μm范围内。通过将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之比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在不影响弹性部件振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腔250的高度与凸起结构223的高度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例如,至少部分凸起结构223可以不与换能部件230接触。此时凸起结构223与换能部件230的表面存在一定间隙。凸起结构223与换能部件230的表面之间的间隙是指凸起结构223的顶端与换能部件230表面之间的距离。该间隙可以通过在加工凸起结构223或安装弹性部件220的过程中时形成。传感腔250的高度可以理解为传感腔250在自然状态下(例如,其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未发生振动或弹性形变的情况下)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了方便说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通过图2的H2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传感腔250的高度H2的差值可以在20%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传感腔250的高度H2的差值可以在15%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传感腔250的高度H2的差值可以在10%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传感腔250的高度H2的差值可以在5%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与换能部件230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在10μm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与换能部件230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在5μm以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与换能部件230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在1μm以内。通过将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传感腔250的高度H2的差值以及凸起结构223与换能部件230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使得凸起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传感腔250的体积,从而有效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传感装置210工作的过程中,弹性部件220接收到外部信号(例如,振动信号)之后会产生振动或弹性形变并带动凸起结构223沿图2所示的第一方向上进行运动,使得传感腔250发生收缩或扩张,引起的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可以表示为ΔV1。由于弹性部件220以及凸起结构223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幅度较小,例如,凸起结构223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幅度通常在小于1μm,在此过程中,凸起结构223可能不会与换能部件230的表面接触,因此ΔV1与凸起结构223无关,且ΔV1的值较小。
对于不同类型和/或尺寸的传感装置210,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或之差在一定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0.5-5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5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2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10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10-9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20-80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在40-60范围内。通过将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弹性薄膜221的厚度H3之比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在不影响弹性部件振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可以与换能部件230表面直接接触。此时凸起结构223的高度H1与传感腔250的高度H2相同或相近。图3A和3B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凸起结构与传感腔的第二侧壁抵接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凸起结构223可以与传感腔250的第二侧壁抵接。凸起结构223可以具有一定弹性。在本实施例中,当弹性部件220受到外力的激励而发生运动时,会带动凸起结构223朝换能部件230的方向运动。弹性部件220以及凸起结构223运动时会使得传感腔250的体积减小,传感腔250的体积由此产生的变化量可以表示为ΔV1。另外,由于凸起结构223本身与换能部件230相抵接,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凸起结构223会与换能部件230发生挤压。由于凸起结构223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因此挤压所产生的力会使得凸起结构223发生弹性形变。凸起结构223发生弹性形变时会进一步缩小传感腔250的体积。图3B所示为凸起结构223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的幅度以及产生的弹性形变。实线P1示出了凸起结构223在挤压后的形状轮廓和位置。虚线P2示出了凸起结构223在挤压之前的形状轮廓和位置。由图可知,由于凸起结构223的弹性形变,传感腔250的体积进一步减小。为了方便描述,由凸起结构223与传感腔250的第二侧壁挤压所导致的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的值可以表示为ΔV2。基于上述内容,如果凸起结构223与传感腔250的第二侧壁抵接,那么在传感装置210工作的过程中,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为ΔV1和ΔV2之和。因此,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较ΔV1更大,能够进一步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此外,由于凸起结构223发生形变,相较于自然状态下而言,凸起结构223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变小,因而传感腔250的高度H2小于凸起结构223处于自然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即H1)。
在一些是实施例中,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2可以与凸起结构223的材料有关。凸起结构223可以选用一定特性的材料。例如,凸起结构223可以具有特定的杨氏模量。在一些是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为10kPa-10MPa。在一些是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为20kPa-8MPa。在一些是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为50kPa-5MPa。在一些是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为80kPa-2MPa。在一些是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为100kPa-1MPa。对于不同类型和/或尺寸的传感装置210,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与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之比或之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与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之比可以在0.005-1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与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之比可以在0.01-1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与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之比可以在0.05-0.8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与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之比可以在0.1-0.6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与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之比可以在0.2-0.4范围内。通过将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以及凸起结构223的杨氏模量与弹性薄膜221的杨氏模量之比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使得凸起结构在与传感腔250的第二侧壁抵接抵接时更容易发生形变,从而有效增加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2,提高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作凸起结构223的材料可以包括硅胶、硅凝胶、硅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icBlock Copolymers,SBS)中一种或多种,以确保凸起结构223具有较高的弹性,受到相同大小的外力时弹性形变量更大,进而使得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2更大。
在一些是实施例中,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2还可以与凸起结构223的形状有关。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3的形状可以为各种形状。图4-图6分别示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凸起结构。其中,图4中的凸起结构423的形状为金字塔状,呈点阵列分布在弹性部件420的内表面上。图5中的凸起结构523的形状为半球状,呈点阵列分布在弹性部件520的内表面上。图6中的凸起结构623的形状为条纹状,呈线阵列分布在弹性部件620的内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这仅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凸起结构223的形状。凸起结构223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形状。例如,梯台状、圆柱状、椭球状等。
参照图4,凸起结构223的形状为金字塔状,相较于其他形状(例如,半球状)而言,当凸起结构223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字塔状的凸起结构223会导致应力集中于顶端。对于不同形状的凸起结构223,若其杨氏模量相同时,金字塔状的凸起结构223的等效刚度会更低,弹性系数会更低,发生弹性形变的形变量更大,进而使得传感腔250的体积变化量ΔV2更大,对于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增幅更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与质量单元260和弹性部件220组成的系统的谐振频率ω0(即公式(3)中的f0)有关。具体的,当减小时,传感装置210的传感腔250的声压的变化量Δp会变大,同时系统的谐振频率ω0会降低。谐振频率ω0会影响系统在谐振频率前后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因此,在通过调整传感装置210的谐振频率来调整传感装置210的灵敏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频率范围对于传感装置210灵敏度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210的谐振频率在1500Hz-6000Hz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210的谐振频率在1500Hz-5000Hz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210的谐振频率在1500Hz-4000Hz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210的谐振频率在1500Hz-3000Hz范围内。通过将传感装置210的谐振频率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有效提高传感装置210在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灵敏度。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类似于传感装置210,传感装置710可以包括换能部件230、壳体240、传感腔250、质量单元260、密封单元270以及弹性部件720。壳体240罩设于换能部件230上方,形成容置空间241。弹性部件720、质量单元260以及密封单元270可以容纳在容置空间241中。弹性部件720的外沿通过密封单元270与换能部件230固定连接。弹性部件720、换能部件230和密封单元270共同构成传感腔250。质量单元260设置于在弹性部件720背离传感腔250的一侧,用于增大弹性部件720的振动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传感装置710可以作为振动传感装置应用于麦克风领域,例如,骨导麦克风。例如,当应用于骨导麦克风时,传感腔250又可以称为声学腔,换能部件230可以为声学换能器。声学换能器获取声学腔的声压变化并转换为电信号。
与图2所示的传感装置210不同的是,图7所示的传感装置710中,弹性部件720可以包括弹性薄膜721和弹性微结构层725。弹性微结构层725的一侧与弹性薄膜721连接,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223。示例性地,凸起结构223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加工。其中,方式(1)是在硅片上刻蚀凹槽,凹槽的形状与所要制作的凸起结构223的形状对应。然后将制作凸起结构223的材料(例如,PDMS)涂覆在硅片上,PDMS会填充硅片在的凹槽中并且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PDMS薄膜。然后在凹槽中的PDMS以及硅片表面的PDMS薄膜还未固化之前,将制作弹性薄膜721的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涂覆在PDMS薄膜的表面。最后等待PDMS薄膜、弹性薄膜721与凸起结构223固化之后取出。方式(2)同样是在硅片上刻蚀凹槽。然后将制作凸起结构223的材料(例如,PDMS)涂覆在硅片上,等待在凹槽中的PDMS以及硅片表面的PDMS薄膜固化后,将制作弹性薄膜721的材料(例如,PI)涂覆在PDMS薄膜表面或者在涂覆之前添加胶水。最后等待弹性薄膜721固化之后取出。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加工的凸起结构223与弹性薄膜721之间均表包含有一层PDMS薄膜,该PDMS薄膜即为弹性微结构层725。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微结构层725可以与弹性薄膜721可以采用相同材料制作。例如,弹性微结构层725与弹性薄膜721可以均采用PDMS制成。具体的,在加工凸起结构223时,可以在PDMS薄膜(即弹性微结构层725)的表面在涂覆一层PDMS薄膜作为弹性薄膜721。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微结构层725可以与弹性薄膜721采用不同材料制作。例如,弹性微结构层725可以采用PDMS制成,而弹性薄膜721可以采用PI制成。又例如,弹性微结构层725可以采用PDMS制成,而弹性薄膜721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PTFE)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薄膜721的厚度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弹性薄膜221的厚度相同或不同。弹性微结构层725的厚度是指弹性微结构层725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通过图7的H5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微结构层725的厚度H5可以在1μm-10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微结构层725的厚度H5可以在10μm-200μ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微结构层725的厚度H5可以在20μm-100μm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比不同类型和/或尺寸的传感装置210,弹性微结构层725的厚度H5与弹性部件720的厚度(即H5与H3之和)之比可以在0.5-1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微结构层725的厚度H5与弹性部件720的厚度之比在0.8-1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微结构层725的厚度H5与弹性部件720的厚度之比在0.9-1范围内。通过将弹性微结构层725的厚度H5与弹性部件720的厚度之比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在不影响弹性部件振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传感装置710的灵敏度。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传感装置810可以换能部件230、壳体240、传感腔250、质量单元260以及弹性部件820。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传感腔250的密封方式不同外,图8所示的传感装置810与图7所示的传感装置710类似。传感装置810的弹性部件820的外沿与壳体240直接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换能部件230、壳体240和弹性部件820共同形成传感腔250。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件820可以包括弹性薄膜821和弹性微结构层825。凸起结构223可以是弹性微结构层825的一部分。弹性微结构层825背离传感腔250的一侧与弹性薄膜821连接。弹性微结构层825靠近传感腔250的一侧设置于凸起结构223。弹性薄膜821和/或弹性微结构层825可以直接与壳体240进行连接,连接的方式包括粘接、卡接、铆接、钉接等。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弹性薄膜821的边沿可以直接嵌设于壳体240侧壁内,弹性微结构层825可以与壳体240的内壁紧贴,以保证传感腔250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传感装置810的灵敏度。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820直接与壳体240进行连接,一方面能够保证传感腔25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又省去了密封单元,精简了传感装置810的结构,简化了传感装置810的制作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弹性部件820与壳体240直接连接时,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小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具体的,如果弹性部件820(例如,弹性部件820的弹性薄膜821、弹性微结构层825)直接与壳体240固定连接,则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需要大于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以使得质量单元260的边沿与壳体240具有一定间隙,使质量单元260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在0.05-0.95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在0.1-0.9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在0.2-0.9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在0.3-0.8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在0.4-0.7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传感腔250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在0.5-0.6范围内。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装置的示意图。图9所示的传感装置910与图2所示的传感装置210类似,不同的是传感装置910的弹性部件920包括第一弹性部件920-1和第二弹性部件920-2。第一弹性部件920-1和第二弹性部件920-2分别设置于质量单元26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其中,第一弹性部件920-1位于质量单元260靠近换能部件230的一侧,第二弹性部件920-2位于质量单元260远离换能部件230的一侧。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弹性部件220,第一弹性部件920-1包括第一弹性薄膜221-1以及设置在第一弹性薄膜221-1朝向传感腔250一侧表面(也称内表面)的第一凸起结构223-1。第一凸起结构223-1的边沿通过第一密封单元270-1与换能部件230密封连接,使得第一弹性薄膜221-1、第一凸起结构223-1、第一密封单元270-1和换能部件230共同形成传感腔250。第二弹性部件920-2包括第二弹性薄膜221-2和设置在第二弹性薄膜221-2远离传感腔250一侧的第二凸起结构223-2。第二凸起结构223-2的边沿通过第二密封单元270-2与壳体240的顶壁(即壳体240背离换能部件230的一侧)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920-1和第二弹性部件920-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弹性微结构层(图中未示出)。以第一弹性部件920-1为例,第一弹性部件920-1可以包括第一弹性薄膜221-1和第一弹性微结构层,第一弹性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弹性薄膜221-1朝向换能部件230的一侧。第一弹性微结构层朝向换能部件230的一侧包括第一凸起结构223-1。第一凸起结构223-1可以是第一弹性微结构层的一部分。弹性微结构层可以与前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弹性微结构层(例如,图7所示的弹性微结构层725)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第一弹性部件920-1和第二弹性部件920-2沿第一方向上分布在质量单元260相对的两侧。这里第一弹性部件920-1和第二弹性部件920-2可以近似作为一个弹性部件920。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第一弹性部件920-1和第二弹性部件920-2整体形成的弹性部件920称为第三弹性部件。第三弹性部件的形心与质量单元260的重心重合或者近似重合,且第二弹性部件920-2与壳体240的顶壁(即壳体240背离换能部件230的一侧)密封连接,可以使得目标频率范围(例如,3000Hz以下)内,第三弹性部件对第一方向上壳体240振动的响应灵敏度高于第三弹性部件对第二方向上壳体240振动的响应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弹性部件(即弹性部件920)响应于壳体240的振动在第一方向产生振动。第一方向上的振动可以视为传感装置910(例如,振动传感装置)所拾取的目标信号,第二方向上的振动可以视为噪声信号。在传感装置910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降低第三弹性部件在第二方向上产生的振动来降低第三弹性部件对第二方向上壳体240振动的响应灵敏度,进而提高传感装置910的方向选择性,降低噪声信号对声音信号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弹性部件响应于壳体240的振动而产生振动时,若第三弹性部件的形心与质量单元260的重心重合或者近似重合,且第二弹性部件920-2与壳体240的顶壁(即壳体240背离换能部件230的一侧)密封连接,因此可以在第三弹性部件对第一方向上壳体240振动的响应灵敏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降低质量单元260在第二方向上的振动,从而降低第三弹性部件对第二方向上壳体240振动的响应灵敏度,进而提高传感装置910的方向选择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第三弹性部件的形心与质量单元260的重心近似重合可以理解为第三弹性部件为密度均匀的规则几何结构,因此第三弹性部件的形心与其重心近似重合。而第三弹性部件的重心可以视为质量单元260的重心。此时第三弹性部件的形心可以视为与质量单元260的重心近似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弹性部件为不规则结构体时或密度不均匀时,则可视为第三弹性部件的实际重心与质量单元260的重心近似重合。近似重合可以是指第三弹性部件的实际重心或第三弹性部件的形心与质量单元260的重心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小于100μm,小于500μm,小于1mm,小于2mm,小于3mm,小于5mm,小于10mm等。
当第三弹性部件的形心与质量单元260的重心重合或者近似重合时,可以使得第三弹性部件在第二方向上振动的谐振频率向高频偏移,而不改变第三弹性部件在第一方向上振动的谐振频率。第三弹性部件在第一方向上振动的谐振频率可以保持基本不变,例如,第三弹性部件在第一方向上振动的谐振频率可以为人耳感知相对较强的频率范围(例如,20Hz-2000Hz、2000Hz-3000Hz等)内的频率。而第三弹性部件在第二方向上振动的谐振频率可以向高频偏移而位于人耳感知相对较弱的频率范围(例如,5000Hz-9000Hz、1kHz-14kHz等)内的频率。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传感元件的示意图。传感元件1010可以是一个独立元器件。传感元件1010通过与特定类型的换能部件(图中未示出)组装(例如,通过胶水贴合或粘结,或者通过其它可拆卸的方式进行结合),构成高灵敏度传感装置(例如,传感装置10,传感装置210)。所述特定类型的换能部件可以响应于第一传感腔1050体积的变化,产生所需的信号(例如,电信号)。所述特定类型的换能部件可以包括,例如,声学换能部件,如气导麦克风。
如图10所示,传感元件1010可以包括壳体240、质量单元260、第一传感腔1050和弹性部件820。图10所示的弹性部件820、质量单元260和壳体240可以与图8所示的传感装置810的相应部件或单元相同或者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弹性部件820可以作为第一传感腔1050的第一侧壁,与壳体240共同构成第一传感腔1050。第一传感腔1050为半封闭结构。此外,传感元件1010的第一传感腔1050并未封闭,因此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灰尘、杂质可能会进入到第一传感腔1050中,对传感元件1010的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未封闭传感元件1010的开口处,即第一传感腔1050的开口一侧设置防尘结构。示例性的防尘结构可以包括防尘膜、防尘罩等。
传感元件1010作为独立元器件,与所述特定类型的换能部件连接,构成传感装置(例如,传感装置10,传感装置210),使传感元件1010的安装使用更加灵活便捷。例如,所述传感元件1010与换能部件(例如,包括声学换能器)贴合,所述换能部件与弹性部件820相对放置后形成封闭传感腔。所述换能部件将所述封闭传感腔的体积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能部件连接在连接板1031上。例如,所述换能部件连接在连接板1031背离传感元件1010的一侧。连接板1031可以是印制电路板(PCB板),例如,酚醛PCB纸基板、复合PCB基板、玻纤PCB基板、金属PCB基板、积层法多层板PCB基板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1031可以是环氧玻纤布制成的FR-4等级的玻纤PCB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1031也可以是柔性印制电路板(FPC)。连接板1031上可以设置(例如,通过激光刻蚀、化学刻蚀、埋设等方式)电路及其他元器件,例如,处理器、存储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能部件可以通过固定胶或金属引脚固定连接于连接板103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胶可以为导电胶(例如,导电银胶、铜粉导电胶、镍碳导电胶、银铜导电胶等)。所述导电胶可以是导电胶水、导电胶膜、导电胶圈、导电胶带等。所述连接板1031包括至少一个开口1033。所述换能部件中获取传感信号的元件(例如,气导麦克风的振膜)可以通过开口1033与所述第一传感腔1050连通。
通过将传感元件1010的壳体240连接于连接板1031,传感元件1010与连接板1031及连接在其上的换能部件可以构成一个传感装置。壳体240与连接板1031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粘接、卡接、焊接、铆接、钉接等。此时,弹性部件820、壳体240、连接板1031和换能部件的获取传感信号的元件可以共同构成封闭的传感腔(如传感腔250)。所述第一传感腔1050为该封闭传感腔的一部分(例如,子腔室)。连接板1031和换能部件的获取传感信号的元件可以构成所述封闭传感腔的第二侧壁。
弹性部件820构成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823。凸起结构823可以减小传感腔或部分传感腔1050的体积,以增大传感装置的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传感元件1010与所述换能部件构成传感装置时,凸起结构可以被配置为与传感腔的第二侧壁抵接。当传感装置1010处于工作状态时,弹性部件820会带动凸起结构223振动并与传感腔的第二侧壁发生挤压,从而产生弹性形变。凸起结构发生弹性形变时能够提高传感腔的体积变化量,从而提高传感装置1010的灵敏度。另外,凸起结构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小弹性部件820与传感腔的第二侧壁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防止与构成传感腔的第二侧壁发生粘附,提高传感装置10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板1031也可以是传感元件1010的一部分,特定类型的换能部件通过连接于连接板1031,与传感元件1010共同构成一个传感装置。此时,弹性部件、壳体240和连接板1031构成部分传感腔1050。
以上对传感元件1010结构的描述仅仅是具体的示例,不应被视为是唯一可行的实施方案。显然,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在了解骨传导扬声器的基本原理后,可能在不背离这一原理的情况下,对实施传感元件1010的具体方式与步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正和改变,但是这些修正和改变仍在以上描述的范围之内。例如,传感元件1010可以不包含质量单元260。又例如,当传感元件1010与声学换能器的连接板1031连接时,凸起结构223可以不与连接板1031构成的第二侧壁抵接。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发明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方面可以通过若干具有可专利性的种类或情况进行说明和描述,包括任何新的和有用的工序、机器、产品或物质的组合或对他们的任何新的和有用的改进。相应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被称为“数据块”、“模块”、“引擎”、“单元”、“组件”或“系统”。此外,本申请的各方面可能表现为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该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
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申请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申请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等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数据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数据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数据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申请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申请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申请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传感装置,包括:
弹性部件;
传感腔,所述弹性部件构成所述传感腔的第一侧壁;和
换能部件,用于获取传感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所述换能部件与所述传感腔连通,所述传感信号与所述传感腔的体积变化相关,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朝向所述传感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弹性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所述凸起结构运动,所述凸起结构的运动改变所述传感腔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装置,所述凸起结构抵接于所述传感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装置,所述凸起结构具有弹性,当所述凸起结构运动时,所述凸起结构产生弹性形变,所述弹性形变减小改变所述传感腔的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装置,其中所述凸起结构呈阵列状设置于至少部分所述弹性部件的表面,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为金字塔形状、半球状或条纹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装置,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性薄膜和弹性微结构层,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弹性微结构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装置,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传感腔的高度的差值在10%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传感装置,进一步包括:
质量单元,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侧表面,所述质量单元与所述弹性部件共同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产生振动;和
壳体,所述弹性部件、所述质量单元、所述传感腔和所述换能部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8.一种传感元件,包括:
弹性部件;和
第一传感腔,所述弹性部件构成所述第一传感腔的第一侧壁,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朝向所述第一传感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弹性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所述凸起结构运动,所述凸起结构的运动改变所述第一传感腔的体积。
9.一种振动传感装置,
弹性振动部件,包括振膜;
声学换能器,所述声学换能器与所述弹性振膜之间形成声学腔,所述声学换能器用于获取传感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所述传感信号与所述声学腔的体积变化相关,
其中,所述振膜在朝向所述声学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弹性振动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所述凸起结构运动,所述凸起结构的运动改变所述声学腔的体积。
10.一种传感元件,包括:
弹性部件;和
传感腔,所述弹性部件构成所述传感腔的第一侧壁,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在朝向所述传感腔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弹性凸起结构,所述弹性凸起结构的杨氏模量为100kPa-1MPa,所述弹性部件响应于外部信号而使得所述凸起结构运动和形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凸起结构的运动和形变中的至少一种改变所述传感腔的体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09269.4A CN115615471A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传感装置 |
TW111125594A TWI834214B (zh) | 2021-07-16 | 2022-07-07 | 感測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09269.4A CN115615471A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传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15471A true CN115615471A (zh) | 2023-01-17 |
Family
ID=8485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09269.4A Pending CN115615471A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传感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15471A (zh) |
TW (1) | TWI834214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2172A (zh) * | 2013-10-30 | 2015-05-06 | 北京卓锐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式麦克风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954164B (zh) * | 2016-01-06 | 2020-05-08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麦克风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11741418B (zh) * | 2020-07-21 | 2020-12-25 | 山东新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振动传感器 |
-
2021
- 2021-07-16 CN CN202110809269.4A patent/CN11561547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07 TW TW111125594A patent/TWI834214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34214B (zh) | 2024-03-01 |
TW202306396A (zh) | 2023-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162856U (zh) | 一种振动传感器 | |
US12055432B2 (en) | Sensing devices | |
US20230358600A1 (en) | Vibration sensors | |
CN215300865U (zh) | 一种振动传感器 | |
US12072228B2 (en) | Vibration sensors | |
CN115615471A (zh) | 传感装置 | |
RU2800551C1 (ru) | Датчики | |
CN216391413U (zh) | 一种振动传感器 | |
WO2022262176A1 (zh) | 一种振动传感器 | |
WO2021128351A1 (zh) | 一种骨传导拾音器 | |
TWI820703B (zh) | 振動感測器 | |
RU2801712C1 (ru) | Датчик вибрации | |
US20230300519A1 (en) | Vibration sensors | |
WO2023203654A1 (ja) | マイクロフォン | |
JPH10136492A (ja) |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5623392A (zh) | 一种振动传感器 | |
CN115706907A (zh) | 一种振动传感器 | |
TW202242354A (zh) | 振動感測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16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