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5095A - 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15095A CN115615095A CN202110799008.9A CN202110799008A CN115615095A CN 115615095 A CN115615095 A CN 115615095A CN 202110799008 A CN202110799008 A CN 202110799008A CN 115615095 A CN115615095 A CN 1156150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heater
- storage chamber
- sub
- r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F25D21/004—Control mechanis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1—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on-off ope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1/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1/14—Collecting condense or defrost water; Removing condense or defrost water
- F25D2321/141—Removal by evaporation
- F25D2321/1412—Removal by evaporation using condenser heat or heat of desuper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1/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1/14—Collecting condense or defrost water; Removing condense or defrost water
- F25D2321/141—Removal by evaporation
- F25D2321/1413—Removal by evaporation using heat from electric elements or using an electric field for enhancing remov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冰箱包括第一储藏室、与第一储藏室相邻的第二储藏室、用于隔开第一储藏室和第二储藏室的隔壁、以及位于隔壁的加热器;第一储藏室适于被设置于冷藏温度,第二储藏室适于被设置于冷冻温度;防凝露方法包括控制加热器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从而其出现凝露的机会可以被显著降低,并且有利于降低加热器工作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
背景技术
冰箱通常包括具有不同储藏温区的储藏室,例如冰箱可以包括适于在零度以上冷藏食物的冷藏室和适于在冷冻温度下冷冻食物的冷冻室。当冷藏室和冷冻室相邻时,在一些条件下,冷藏室和冷冻室相邻的表面可能出现凝露。
当冰箱具有包括冷冻温度和冷藏温度的可变温区的变温室时,如果变温室被设定于冷冻温度,变温室和冷藏室之间的隔壁可能出现凝露;如果变温室被设定于冷藏温度,变温室和冷冻室之间的隔壁也可能出现凝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防凝露方法,冰箱包括第一储藏室、与第一储藏室相邻的第二储藏室、用于隔开第一储藏室和第二储藏室的隔壁、以及位于隔壁的加热器;第一储藏室适于被设置于冷藏温度,第二储藏室适于被设置于冷冻温度;防凝露方法包括:控制加热器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第一储藏室的设定温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或者检测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加热器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第一储藏室的设定温度和第二储藏室的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或者第一储藏室的检测温度和第二储藏室的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控制加热器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储藏室的开机率;当开机率低于第五预设值时,控制加热器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储藏室的门被打开的频率;当频率高于第六预设值时,控制加热器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防凝露模式下,控制加热器间歇地工作而加热隔壁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后,经过一等待时长后加热器开始工作。
可选地,在防凝露模式下,根据第一储藏室的设定温度、第一储藏室的检测温度、第一储藏室的设定温度和第二储藏室的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第一储藏室的检测温度和第二储藏室的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冰箱周围的环境温度、以及冰箱周围的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一者确定加热器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所位于的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将温差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温差范围;基于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的等待时长;其中,具有较高温差的子温差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差的子温差范围对应加热器更短的等待时长。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将温差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温差范围;基于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其中,具有较高温差的子温差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差的子温差范围对应加热器更高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高的输出功率。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基于环境温度所位于的环境温度范围或者环境湿度所位于的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将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基于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的等待时长;其中,具有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对应加热器更长的等待时长。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将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基于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其中,具有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对应加热器更低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低的输出功率。
可选地,子环境温度范围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防凝露方法包括:如果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减去缓冲值的差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加上缓冲值的和,则确定环境温度位于子环境温度范围,其中,缓冲值大于或等于0摄氏度。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将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基于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的等待时长;其中,具有较高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对应加热器更短的等待时长。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将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基于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其中,具有较高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对应加热器更高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高的输出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第一储藏室,其可设定温度范围包括冷藏温度;第二储藏室,其与第一储藏室相邻并且可设定温度范围包括冷冻温度;隔壁,其用于隔开第一储藏室和第二储藏室;制冷系统,其用于冷却至少第一储藏室;加热器,其位于隔壁;控制器,其适于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防凝露方法。
可选地,第一储藏室为变温室、第二储藏室为冷冻室;或者第一储藏室为冷藏室、第二储藏室为冷冻室或者变温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有益效果。例如,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期间,控制加热器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以此隔壁在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的温度可以被提高从而其出现凝露的机会可以被显著降低,由于隔壁的表面的加热是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期间进行,有利于降低加热器工作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将从权利要求、附图以及附图的描述中呈现。上述说明中所说明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述附图的描述中所说明的和/或附图中简单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分别以所描述的组合的方式呈现,还可以以其它组合或单独地呈现,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未描述和在附图中未具体示出但是可以从详细说明的实施例想到以及可以从各特征的组合得到的实施例由此应当被视为被包括和披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冰箱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与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输入面板、门开检测单元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冰箱的防凝露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冰箱的防凝露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制冷周期和加热器的加热循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
在具体实施中,冰箱可以包括二个或者多个在空间上相互独立的储藏室,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储藏室中,如果一者可设定的温度范围包括冷藏温度而另一者可设定的温度范围包括冷冻温度,则前者可称为第一储藏室,后者可称为第二储藏室。
冷藏温度可以大于0摄氏度。例如冷藏温度可以在大于0摄氏度至小于或者等于12摄氏度的温度区间。
冷冻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例如,冷冻温度可以是在大于或者等于-20摄氏度至小于0摄氏度的温度区间。
如图1所示,冰箱100包括第一储藏室110和第二储藏室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藏室110为变温室,第二储藏室120为冷冻室。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藏室110为冷藏室,第二储藏室120为冷冻室或者变温室。
冰箱100还可以包括隔壁130、制冷系统、加热器150和控制器160。
隔壁130用以降低第一储藏室110和第二储藏室120的热交换。隔壁130可以包括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第一壁134、面向第二储藏室120的第二壁132以及夹在第一壁134和第二壁132之间的隔热材料133。隔热材料133可以是在第一壁134和第二壁132之间发泡形成或者独立制造后置入第一壁134和第二壁132之间。
隔壁130可以沿水平方向布置,以将左右相邻的第一储藏室110和第二储藏室120分隔开。隔壁130还可以沿竖直方向布置,以将上下相邻的第一储藏室110和第二储藏室120分隔开。
制冷系统可以包括压缩机146、冷凝器和至少一个蒸发器142、144,这些部件通过制冷管路连接以使制冷剂在制冷回路中循环。制冷剂在至少一个蒸发器142、144内蒸发以向相应的储藏室输入冷量。
制冷系统还可以包括临近至少一个蒸发器142、144设置的风扇141、143,以使被至少一个蒸发器142、144冷却的空气被强制输入到第一储藏室110或者第二储藏室120的储藏区域。
加热器150可以设置于隔壁130的内部。加热器150也可以贴着第一壁134的内表面设置以向第一壁134施加热量以提高对需要防凝露表面的加热效率。
控制器160适于控制加热器150和压缩机146工作。
冰箱100可以包括输入单元,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单元设定第一储藏室110和第二储藏室120的设定温度。设定温度是用户希望相应储藏室达到的温度。
冰箱10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储藏室110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1、位于第二储藏室120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72、以及位于冰箱100的外壳处的环境温度传感器173和环境湿度传感器174。
第一温度传感器1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72分别用于检测第一储藏室110和第二储藏室120的温度。控制器160基于相应储藏室的设定温度、或者第一温度传感器1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72测得的温度来控制压缩机143和风扇143。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60根据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来确定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温度和关机温度,即当第一储藏室110的温度高于或升高到第一储藏室的开机温度时,第一储藏室110具有制冷需求,控制器160控制制冷系统冷却第一储藏室110。当第一储藏室110的温度被下降到第一储藏室的关机温度时,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需求被满足,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
环境温度传感器173和环境湿度传感器174分别用于检测冰箱100周围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
如图2所示,控制器160可以分别与加热器150、第一温度传感器171、第二温度传感器172、环境温度传感器173和环境湿度传感器174连接。
控制器160适于控制加热器150使其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当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需求被满足时,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例如压缩机停止运行、用以冷却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回路被停止供应制冷剂、和/或用以向第一储藏室110供应冷空气的风道被关闭。
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第一储藏室110的温度缓慢回升。在此期间,通过加热器150加热隔壁130的第一壁134,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的温度是在伴随着第一储藏室110回升的过程中提高,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凝露出现的概率,而且不必显著地影响制冷系统的工作。这与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制冷系统为第一储藏室110的工作时间,而在制冷系统为第一储藏室110制冷时使加热器150工作来以通过蒸发器室内的冷空气和第一储藏室110内的空气交换来防凝露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技术优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150可以仅用于防凝露而设置,因此其适于工作于防凝露模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150除了适于在防凝露模式下工作,还可在其他模式下工作,例如补偿加热模式以使第一储藏室110被加热到被设定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60在防凝露模式下,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以此,第一壁134可以在被加热器150加热和被来自第二储藏室120的冷量冷却之间交替,因此,加热器150的热量可以保留在第一壁134附近而不显著地进入第一储藏室110的储藏区域成为可能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时,在一等待时长结束后,才使加热器150工作以运行防凝露模式。由于当蒸发器室内的冷空气和第一储藏室110内的空气形成空气循环时,第一储藏室110内的湿空气可以被带走,当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后,第一储藏室110内的湿度可以缓慢回升,经过一等待时长后再运行加热器150,则更有针对性地防凝露,而且有利于降低加热器150对冰箱100的能耗的影响。
等待时长可以基于至少一个参数(例如环境温度)而可调节。
控制器160可以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控制器160可以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71连接以接收关于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基于该检测温度向加热器150发送控制信息,使其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131。
控制器160还可以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72连接以接收关于第二储藏室120的检测温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基于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和第二储藏室120的检测温度的差值向加热器150发送控制信息,使其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控制器160还可以基于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和第二储藏室120的检测温度的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进而基于该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向加热器150发送控制信息,使其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控制器160可以与环境温度传感器173连接以接收关于冰箱100周围的环境温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基于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进而基于该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向加热器150发送控制信息,使其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控制器160可以与环境湿度传感器174连接以接收关于冰箱100周围的环境湿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基于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进而基于该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向加热器150发送控制信息,使其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控制器160可以自动设置或者计算第一储藏室的开机率,并且可以基于开机率向加热器150发送控制信息,使其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的表面131。
冰箱100还可以包括门开检测单元176,以检测第一储藏室110的门是否被打开或关闭、门被打开或关闭的次数和/或频率。
控制器160可以连接门开检测单元176,以获取关于第一储藏室110的门被打开或关闭的频率的信息。
例如,门开检测单元176基于门的打开或关闭产生被打开或关闭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接收该信号并且统计单位时间内该信号的数量,从而计算出关于门被打开或关闭的频率的信息。
又例如,门开检测单元176统计单位时间内门打开或关闭的次数而计算出门被打开或关闭的频率,并且将该关于频率的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接收关于该频率的信息。
控制器160可以基于该频率向加热器150发送控制信息,使其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关于控制器160的具体实施,还可以参考以下结合图3关于用于冰箱的方法的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冰箱100的方法。
冰箱100中第一储藏室110和第二储藏室120之间的隔壁130内具有隔热材料以分隔这二个储藏室,并且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隔壁130在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一侧和面向第二储藏室120的另一侧之间可以具有巨大的温差,从而存在一些热交换,使得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具有比第一储藏室110内现有空气更低的温度。
在制冷系统处于冷却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阶段时,相对于第一储藏室110内的现有空气,供应到第一储藏室110的冷空气的湿度相对较低,会使得第一储藏室110内空气的湿度下降,从而不易发生凝露。
在制冷系统处于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的非制冷阶段时,第一储藏室110内空气的湿度会逐渐升高。该相对高温高湿的空气与温度相对较低的隔壁130(例如其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接触后,容易产生凝露。
在第一储藏室110内设置湿度传感器以检测湿度状态的方案会增加成本,并且基于其检测的湿度来控制加热器150加热,无法有效地加热,容易出现不能消除凝露以及过度加热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3示意,用于冰箱100的防凝露方法的总体流程图200包括步骤210。
在步骤210的执行中,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控制加热器150以防凝露模式工作,既可以有效地消除凝露,又可以使得加热器150的输出功率最小化,节省了能量。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冰箱100的方法的流程图300。
在步骤310中,使制冷系统工作以冷却第一储藏室110。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71检测第一储藏室110内的温度,控制器160可以判断该温度是否高于或升高到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温度,如果为是,则确定第一储藏室110具有制冷需求,而使制冷系统工作以冷却第一储藏室110。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温度可以是根据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而确定。
在制冷系统工作时,压缩机146可以为第一储藏室110的冷却而运行、向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循环回路供应制冷剂、以及向第一储藏室110供应冷气,从而冷却第一储藏室110。
在步骤320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需求是否被满足。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71检测第一储藏室110的温度,控制器160可以判断该温度是否下降到第一储藏室110的关机温度,如果为是,则确定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需求已满足,并且执行步骤330;否则返回步骤310。第一储藏室110的关机温度可以是根据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而确定。
在步骤330中,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
在具体实施中,于确定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需求已满足之后,控制器160可以使压缩机146停止为第一储藏室110的冷却而运行、使用以向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循环回路停止供应制冷剂、和/或使风扇141停止向第一储藏室110供应冷气,从而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
在步骤340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在具体实施中,控制器160可以基于输入面板175手工输入的关于启动防凝露的信号或者相关条件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可以基于输入面板175手工输入的关于启动防凝露的信号而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这在冰箱100的操作者观察到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存在凝露并且作出需要消除该凝露的决定时,可以及时地进行人工参与,从而有针对性地消除凝露,还可以使得加热器150仅在人工参与时进行工作,从而降低冰箱100或者加热器150所消耗的功率,节省了能量。
关于基于相关条件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果第一储藏室110需要防凝露,则执行步骤350,否则返回步骤340。
在步骤350中,控制加热器150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的相关条件包括: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可以基于该条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具体而言,当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需要防凝露。控制器160可以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选自0至3摄氏度的范围。
通过基于预先设置的设定温度控制加热器150工作,可以避免频繁地检测第一储藏室110的温度以判断是否需要防凝露,从而减少了与温度检测相关的元件,这既节约了设备成本,又降低了算法实现的复杂程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的相关条件包括: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可以基于该条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具体而言,可以基于设置于第一储藏室110内的温度传感器171获取其中的检测温度。当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需要防凝露。控制器160可以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值选自0至4摄氏度的范围。
通过基于实时的检测温度控制加热器150工作,可以避免了在设置设定温度之后而第一储藏室110的实际温度尚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期间使加热器150工作,从而降低了加热器150的工作时长,节约了运行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的相关条件包括: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和第二储藏室120的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值。可以基于该条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具体而言,当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和第二储藏室120的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需要防凝露。控制器160可以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预设值选自6至12摄氏度的范围。
通过基于第一差值控制加热器150工作,将在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上所产生的凝露与关于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关联,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加热器150以防凝露模式工作;并且,还可以避免频繁地检测第一储藏室110的温度,从而减少了与温度检测相关的元件,降低了算法实现的复杂程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的相关条件包括: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和第二储藏室120的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值。可以基于该条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具体而言,控制器160可以基于设置于第一储藏室110内的温度传感器171获取其中的第一检测温度,基于设置于第二储藏室120内的温度传感器172获取其中的第二检测温度,将第一检测温度减去第二检测温度获得第二差值。当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和第二储藏室120的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需要防凝露。控制器160可以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预设值选自6至18摄氏度的范围。
通过基于第二差值控制加热器150工作,将在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上所产生的凝露与关于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关联,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加热器150以防凝露模式工作;并且,还可以避免在设置第一、第二储藏室120的设定温度之后而其实际温度的差值尚未达到第一差值的期间使加热器150工作,从而降低了加热器150的工作时长,节约了运行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的相关条件包括: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率是否低于第五预设值。可以基于该条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率表示用于第一储藏室110冷却的压缩机的运行时间与其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总和的比值。
具体而言,可以获取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率;当开机率低于第五预设值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需要防凝露。控制器160可以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预设值选自5%至10%的范围。
在压缩机开机而使得第一储藏室110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一储藏室110内湿度相对较高的空气会与从蒸发器室输入的、湿度相对较低的冷空气发生空气交换,从而使得第一储藏室110内空气的湿度下降,而不会发生凝露。当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率低于第五预设值时,第一储藏室110处于制冷状态的时长和/或频率较低,其内部空气的湿度较高,从而容易发生凝露。因此,通过基于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率控制加热器150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的相关条件包括:第一储藏室110的门被打开或关闭的频率是否高于第六预设值。可以基于该条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门开检测单元等传感器检测第一储藏室110的门被打开或关闭的频率,控制器160获取该频率后,将其于第六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该频率高于第六预设值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需要防凝露。控制器160可以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预设值选自每小时3至5次的范围。
冰箱100周围的环境气体相对于第一储藏室110内的气体可能为高温和/或高湿的,而第一储藏室110的门被打开的频率与该环境气体进入到第一储藏室110的量相关。当频率高于第六预设值时,该环境气体进入到第一储藏室110的量足够多,湿度将足够大,从而容易发生凝露。因此,通过基于该频率控制加热器150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判断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的相关条件包括:当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后是否达到一等待时长。可以基于该条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是否需要防凝露。
具体而言,等待时长可以预先设置,并且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之时进行计时,控制器160将计时的时长与等待时长进行比较;当计时的时长大于或等于该等待时长时,确定第一储藏室110需要防凝露。控制器160可以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由于当蒸发器室内的冷空气和第一储藏室110内的空气形成空气循环时,第一储藏室110内的湿空气可以被带走,当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后,第一储藏室110内的湿度可以缓慢回升,经过一等待时长后再运行加热器150,则更有针对性地防凝露,而且有利于降低加热器150对冰箱100的能耗的影响。如图5示意,制冷系统的制冷周期和加热器150的加热循环具有对应关系。
以下以一个制冷周期(T)进行说明;在其他的制冷周期,制冷系统和加热器150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工作原理,制冷周期和加热循环之间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制冷周期中,包括制冷阶段和非制冷阶段。
在制冷阶段,压缩机为第一储藏室110的冷却而运行、向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循环回路供应制冷剂、以及向第一储藏室110供应冷气;此时加热器150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该制冷阶段如图5中的阶段1“Refrigerating”“Stopping”示意。
在非制冷阶段,压缩机停止为第一储藏室110的冷却而运行、停止用以向第一储藏室110的制冷循环回路供应制冷剂、和/或停止向第一储藏室110供应冷气;此时加热器150处于加热循环的状态。该非制冷阶段如图5中的阶段2至7“Non-Refrigerating”示意。
加热器150的一个加热循环包括等待阶段、加热阶段、停止加热阶段。
在等待阶段,制冷系统开始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加热器150于制冷系统开始停止冷却时经过一等待时长而未工作,在该等待时长结束后加热器150才开始工作。该等待阶段如图5中的阶段2“Waiting”示意。
在制冷系统刚停止冷却时,第一储藏室110内湿度较高的现有空气仍在与输入的冷空气发生交换,第一储藏室110内空气的湿度还处于下降阶段,此时发生凝露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此,可以经过一等待时长,在该等待时长的期间,第一储藏室110内空气的湿度逐渐上升,当上升到发生凝露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时使加热器150开始工作,这既可以提高加热器150的利用效率,又可以节约能量。
在加热阶段,加热器150在经过了至少一等待时长后,才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该加热阶段如图5中的阶段3、5和7“On”示意。
在停止加热阶段,加热器150在经过了加热阶段后,停止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该停止加热阶段如图5中的阶段4和6“Off”示意。
通过控制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相对于使加热器150连续工作,可以提高加热器150的使用寿命。
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或者需求选择性地调节与间歇地工作相关的参数,包括等待时长、各加热阶段的时长、各停止加热阶段的时长、运行占空比(即在一个加热循环中各加热阶段的总时长与停止加热阶段的总时长的比值)、以及在加热阶段加热器150的输出功率。
具体而言,在防凝露模式下,可以根据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和第二储藏室120的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和第二储藏室120的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冰箱100周围的环境温度、以及冰箱100周围的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一者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即在加热阶段加热器150正常工作时的功率)。进而,可以基于该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控制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隔壁130的面向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所位于的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通过将解决凝露的手段(例如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与产生凝露的相关原因(例如第一、第二储藏室120关于温差的第一差值、第二差值)直接进行关联,从而可以简便而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温差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温差范围,基于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其中,具有较高温差的子温差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差的子温差范围对应加热器150更短的等待时长。
通过将加热器150不同的等待时长与不同的子温差范围进行对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温差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温差范围,基于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其中,具有较高温差的子温差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差的子温差范围对应加热器150更高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高的输出功率。
通过将加热器150不同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与不同的子温差范围进行对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环境温度所位于的环境温度范围或者环境湿度所位于的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其中,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可以分别通过冰箱100的环境温度传感器173和环境湿度传感器检测174。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基于所检测的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其中,具有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对应加热器150更长的等待时长。
具体而言,冰箱100处于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其开机率可能会增大,第一储藏室110内发生冷空气交换的频率和/或时长可能会增大,第一储藏室110内空气的湿度可能会下降,从而使得其中发生凝露的可能性降低。因此,可以使具有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对应加热器150更长的等待时长。
通过将加热器150不同的等待时长与不同的子环境温度范围进行对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基于所检测的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其中,具有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对应加热器150更低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低的输出功率。
具体而言,冰箱100处于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其开机率可能会增大,第一储藏室110内发生冷空气交换的频率和/或时长或增大,第一储藏室110内空气的湿度下降,从而使得其中发生凝露的可能性降低。因此,可以使具有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对应加热器150更低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低的输出功率。
通过将加热器150不同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与不同的子环境温度范围进行对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具体实施中,子环境温度范围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如果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减去缓冲值的差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加上缓冲值的和,则确定环境温度位于子环境温度范围,其中,缓冲值大于或等于0摄氏度。
例如,缓冲值取自0.5至2摄氏度的范围。
通过设置缓冲值,可以避免由于环境温度在子环境温度范围的边界处波动而随机的进入不同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内,而频繁地确定环境温度位于不同的子环境温度范围,进而避免加热器150基于不同的子环境温度范围而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例如不同的等待时长、不同运行占空比、不同的输出功率)之间频繁地切换,提高了加热器150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基于所检测的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其中,具有较高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对应加热器150更短的等待时长。
通过将加热器150不同的等待时长与不同的子环境湿度范围进行对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基于所检测的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其中,具有较高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对应加热器150更高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高的输出功率。
通过将加热器150不同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与不同的子环境湿度范围进行对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藏室110为冷藏室,第二储藏室120为冷冻室。
可以基于冷藏室和冷冻室关于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或者关于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Waiting)、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On)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Off)。
如表1所示,第1列中的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1
第一或第二差值(摄氏度) | Waiting(分钟) | On(分钟) | Off(分钟) |
小于4 | 60±0.5 | 1±0.2 | 30±0.5 |
大于或等于4并且小于8 | 30±0.5 | 1±0.2 | 20±0.5 |
大于或等于8并且小于12 | 10±0.5 | 1±0.2 | 3±0.5 |
大于或等于12并且小于18 | 5±0.5 | 1±0.2 | 2±0.5 |
大于或等于18 | 2±0.5 | 1±0.2 | 1±0.5 |
可以将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基于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
如表2所示,第1列中的子环境温度范围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2
子环境温度范围(摄氏度) | Waiting(分钟) | On(分钟) | Off(分钟) |
小于8 | 5±0.5 | 2±0.2 | 2±0.5 |
大于或等于8并且小于13 | 6±0.5 | 2±0.2 | 3±0.5 |
大于或等于13并且小于20 | 7±0.5 | 2±0.2 | 4±0.5 |
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29 | 10±0.5 | 2±0.2 | 5±0.5 |
大于或等于29并且小于35 | 12±0.5 | 2±0.2 | 6±0.5 |
大于或等于35并且小于40 | 15±0.5 | 2±0.2 | 7±0.5 |
大于或等于40 | 18±05 | 2±02 | 8±05 |
可以将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基于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
如表3所示,第1列中的子环境湿度范围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3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藏室110为冷藏室,第二储藏室120为变温室。
可以基于冷藏室和变温室关于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或者关于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
如表4所示,第1列中的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4
第一或第二差值(摄氏度) | Waiting(分钟) | On(分钟) | Off(分钟) |
小于2 | 60±0.5 | 1±0.2 | 60±0.5 |
大于或等于2并且小于4 | 60±0.5 | 1±0.2 | 30±0.5 |
大于或等于4并且小于8 | 30±0.5 | 1±0.2 | 20±0.5 |
大于或等于8并且小于12 | 10±0.5 | 1±0.2 | 3±0.5 |
大于或等于12并且小于18 | 5±0.5 | 1±0.2 | 2±0.5 |
大于或等于18 | 2±0.5 | 1±0.2 | 1±0.5 |
可以将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基于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
如表5所示,第1列中的子环境温度范围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5
可以将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基于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
如表6所示,第1列中的子环境湿度范围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6
子环境湿度范围 | Waiting(分钟) | On(分钟) | Off(分钟) |
小于10% | 60±0.5 | 1±0.2 | 20±0.5 |
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20% | 50±0.5 | 1±0.2 | 18±0.5 |
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30% | 45±0.5 | 1±0.2 | 16±0.5 |
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40% | 40±0.5 | 1±0.2 | 14±0.5 |
大于或等于40%并且小于50% | 35±0.5 | 1±0.2 | 12±0.5 |
大于或等于50%并且小于60% | 30±0.5 | 1±0.2 | 10±0.5 |
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70% | 25±0.5 | 1±0.2 | 8±0.5 |
大于或等于70%并且小于80% | 20±0.5 | 1±0.2 | 6±0.5 |
大于或等于80%并且小于90% | 10±0.5 | 1±0.2 | 5±0.5 |
大于或等于9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 5±0.5 | 1±0.2 | 4±0.5 |
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藏室110为变温室,第二储藏室120为冷冻室。
可以基于变温室和冷冻室关于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或者关于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
如表7所示,第1列中的第一差值或者第二差值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7
第一或第二差值(摄氏度) | Waiting(分钟) | On(分钟) | Off(分钟) |
小于2 | 60±0.5 | 1±0.2 | 60±0.5 |
大于或等于2并且小于4 | 60±0.5 | 1±0.2 | 20±0.5 |
大于或等于4并且小于8 | 30±0.5 | 1±0.2 | 10±0.5 |
大于或等于8并且小于12 | 10±0.5 | 1±0.2 | 2±0.5 |
大于或等于12并且小于18 | 5±0.5 | 1±0.2 | 1±0.5 |
大于或等于18 | 2±0.5 | 2±0.2 | 1±0.5 |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变温室的设定温度所位于的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由于冷冻室的设定温度通常为固定的温度,因此可以仅基于变温室的设定温度所位于的温度范围确定该工作参数,从而简化了方案的实施。
可以将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基于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
如表8所示,第1列中的子环境温度范围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8
子环境温度范围(摄氏度) | Waiting(分钟) | On(分钟) | Off(分钟) |
小于8 | 5±0.5 | 2±0.2 | 2±0.5 |
大于或等于8并且小于13 | 6±0.5 | 2±0.2 | 3±0.5 |
大于或等于13并且小于20 | 7±0.5 | 2±0.2 | 4±0.5 |
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29 | 10±0.5 | 2±0.2 | 5±0.5 |
大于或等于29并且小于35 | 12±0.5 | 2±0.2 | 6±0.5 |
大于或等于35并且小于40 | 15±0.5 | 2±0.2 | 7±0.5 |
大于或等于40 | 18±0.5 | 2±0.2 | 8±0.5 |
可以将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基于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例如等待时长、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时每个周期中加热的时长以及停止加热的时长。
如表9所示,第1列中的子环境湿度范围与第2至4列中加热器150的工作参数对应。
表9
子环境湿度范围 | Waiting(分钟) | On(分钟) | Off(分钟) |
小于10% | 60±0.5 | 1±0.2 | 20±0.5 |
大于或等于10%并且小于20% | 50±0.5 | 1±0.2 | 16±0.5 |
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30% | 45±0.5 | 1±0.2 | 14±0.5 |
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40% | 40±0.5 | 1±0.2 | 12±0.5 |
大于或等于40%并且小于50% | 35±0.5 | 1±0.2 | 10±0.5 |
大于或等于50%并且小于60% | 30±0.5 | 1±0.2 | 8±0.5 |
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70% | 25±0.5 | 1±0.2 | 6±0.5 |
大于或等于70%并且小于80% | 20±0.5 | 1±0.2 | 5±0.5 |
大于或等于80%并且小于90% | 10±0.5 | 1±0.2 | 4±0.5 |
大于或等于90%并且小于或等于100% | 5±0.5 | 1±0.2 | 3±0.5 |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这些实施方案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即使仅相对于特定特征描述单个实施方案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发明公开中提供的特征示例意在进行例示,而非限制,除非做出不同表述。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将一项或者多项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并可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而不是仅通过权利要求书中所列举的特定组合来组合来自相应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冰箱(100)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100)包括第一储藏室(110)、与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相邻的第二储藏室(120)、用于隔开所述第一储藏室(110)和所述第二储藏室(120)的隔壁(130)、以及位于所述隔壁(130)的加热器(150);所述第一储藏室(110)适于被设置于冷藏温度,所述第二储藏室(120)适于被设置于冷冻温度;所述防凝露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加热器(150)在制冷系统停止冷却所述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所述隔壁(130)的面向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或者检测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150)在所述制冷系统停止冷却所述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所述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所述隔壁(130)的面向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和所述第二储藏室(120)的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或者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和所述第二储藏室(120)的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150)在所述制冷系统停止冷却所述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所述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所述隔壁(130)的面向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开机率;
当所述开机率低于第五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150)在所述制冷系统停止冷却所述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所述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所述隔壁(130)的面向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门被打开的频率;
当所述频率高于第六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150)在所述制冷系统停止冷却所述第一储藏室(110)期间以所述防凝露模式工作而加热所述隔壁(130)的面向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防凝露模式下,控制所述加热器(150)间歇地工作而加热所述隔壁(130)的面向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表面(13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制冷系统停止冷却所述第一储藏室(110)后,经过一等待时长后所述加热器(150)开始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凝露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设定温度和所述第二储藏室(120)的设定温度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储藏室(110)的检测温度和所述第二储藏室(120)的检测温度的第二差值、所述冰箱(100)周围的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冰箱(100)周围的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一者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差值或者所述第二差值所位于的温差范围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温差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温差范围;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或者所述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
其中,具有较高温差的子温差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差的子温差范围对应所述加热器(150)更短的等待时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温差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温差范围;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或者所述第二差值所位于的子温差范围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其中,具有较高温差的子温差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差的子温差范围对应所述加热器(150)更高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高的输出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所述环境温度所位于的环境温度范围或者所述环境湿度所位于的环境湿度范围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
基于所述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
其中,具有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对应所述加热器(150)更长的等待时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环境温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温度范围;
基于所述环境温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其中,具有较高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温度的子环境温度范围对应所述加热器(150)更低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低的输出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环境温度范围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所述防凝露方法包括:
如果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减去缓冲值的差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加上所述缓冲值的和,则确定所述环境温度位于所述子环境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缓冲值大于或等于0摄氏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
基于所述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等待时长;
其中,具有较高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对应所述加热器(150)更短的等待时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环境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环境湿度范围;
基于所述环境湿度所位于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确定所述加热器(150)的运行占空比和/或输出功率;
其中,具有较高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相对于具有较低湿度的子环境湿度范围对应所述加热器(150)更高的运行占空比和/或更高的输出功率。
18.一种冰箱(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储藏室(110),其可设定温度范围包括冷藏温度;
第二储藏室(120),其与第一储藏室(110)相邻并且可设定温度范围包括冷冻温度;
隔壁(130),其用于隔开所述第一储藏室(110)和所述第二储藏室(120);
制冷系统,其用于冷却至少所述第一储藏室(110);
加热器(150),其位于所述隔壁(130);
控制器(160),其适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凝露方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冰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藏室(110)为变温室、所述第二储藏室(120)为冷冻室;或者第一储藏室(110)为冷藏室、所述第二储藏室(120)为冷冻室或者变温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99008.9A CN115615095A (zh) | 2021-07-15 | 2021-07-15 | 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 |
PCT/EP2022/068841 WO2023285259A1 (en) | 2021-07-15 | 2022-07-07 | Refrigerator and anti-condensation method therefor |
US18/579,592 US20240318892A1 (en) | 2021-07-15 | 2022-07-07 | Refrigerator and anti-condensation method therefor |
EP22738690.1A EP4370849A1 (en) | 2021-07-15 | 2022-07-07 | Refrigerator and anti-condensation method theref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99008.9A CN115615095A (zh) | 2021-07-15 | 2021-07-15 | 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15095A true CN115615095A (zh) | 2023-01-17 |
Family
ID=8245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99008.9A Pending CN115615095A (zh) | 2021-07-15 | 2021-07-15 | 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18892A1 (zh) |
EP (1) | EP4370849A1 (zh) |
CN (1) | CN115615095A (zh) |
WO (1) | WO202328525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68767A (ko) * | 2004-12-17 | 2006-06-21 |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 천정면 물방울 맺힘 방지수단을 갖는 냉장고 |
KR20120044560A (ko) * | 2010-10-28 | 2012-05-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슬맺힘방지히터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5391250B2 (ja) * | 2011-09-28 | 2014-01-15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および冷凍庫 |
JP5957761B2 (ja) * | 2012-03-26 | 2016-07-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冷却貯蔵庫 |
KR101684054B1 (ko) * | 2015-01-21 | 2016-12-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6744830B2 (ja) * | 2017-02-21 | 2020-08-1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
2021
- 2021-07-15 CN CN202110799008.9A patent/CN11561509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07 WO PCT/EP2022/068841 patent/WO202328525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7-07 EP EP22738690.1A patent/EP437084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7-07 US US18/579,592 patent/US20240318892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318892A1 (en) | 2024-09-26 |
WO2023285259A1 (en) | 2023-01-19 |
EP4370849A1 (en) | 2024-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66577B (zh) | 风冷冰箱的结霜程度检测方法与装置 | |
CN106352647B (zh) | 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装置和冰箱 | |
CN107289707B (zh) | 风冷冰箱 | |
CN102706069B (zh) | 一种冰箱及其变温室的控制方法 | |
CN108885050B (zh) | 冰箱 | |
US11668512B2 (en) |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10921044B2 (en) |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4945395B2 (ja) | 冷蔵庫 | |
JP2008075964A (ja) | 冷却装置の除霜装置 | |
DK2757335T3 (en) | Refrigerator with defrost and control method | |
CN102287982B (zh) | 化霜冰箱及化霜冰箱的控制方法 | |
JP5384271B2 (ja) | 冷却装置 | |
CN115615095A (zh) | 冰箱及用于其的防凝露方法 | |
KR20100034080A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WO2011154388A2 (en) | A cooling device with two compartments | |
JP2010266123A (ja) | 冷却貯蔵庫 | |
JP2007292427A (ja) | 冷蔵庫 | |
CN112325541B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557434B1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US20160084565A1 (en) | Refrigerator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 |
KR20090119083A (ko) | 냉장고의 제상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 |
CN100538225C (zh) | 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6156518A (ja) | 冷却貯蔵庫 | |
JP2018004229A (ja) | 冷蔵庫 | |
CN114992974A (zh) |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