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4554A - 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4554A
CN115614554A CN202211467491.1A CN202211467491A CN115614554A CN 115614554 A CN115614554 A CN 115614554A CN 202211467491 A CN202211467491 A CN 202211467491A CN 115614554 A CN115614554 A CN 115614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eripheral surface
ring
groove
medium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74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14554B (zh
Inventor
谢鲁
牟三山
郑轶丽
朱钢
王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74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4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4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4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14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4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00Devices for use wher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pass through walls or partitions
    • F16L5/02Sealin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包括预埋于墙体的套管体、插接于套管体内部的套筒;套筒的外周面与套管体的内周面以及套筒的内周面与介质管道外周面之间均形成有形变间隙;套筒的外周面开设有多个沿套筒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外环槽,相邻两个外环槽之间的轴向间距自套筒的中性面至两端逐渐增大,外环槽内设有外密封圈,外密封圈的外周面抵接于套管体内周面;套筒的内周面开设有多个沿套筒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内环槽,相邻两个内环槽之间的轴向间距自套筒的中性面至两端逐渐增大,内环槽内设有内密封圈,内密封圈的内周面用于抵接介质管道的外周面。本申请具有提高防水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墙套管防水密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的给排水专业中,介质管道在地下水位层内埋设穿越建筑物、构筑物等外围护结构墙体时,通常需要在墙上预留穿墙套管,以供在地下水位层内埋设的介质管道所穿过。
穿墙套管包括刚性穿墙套管和柔性穿墙套管,而一般柔性穿墙套管更加适用于构筑物沉降、振动等工况下的防水。
现有的柔性穿墙套管包括预埋于墙体的套管和防水密封结构,其中防水密封结构用于对介质管道与套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多个套设于介质管道的两端的密封圈。
在理想状态下,密封圈分别与介质管道和套管的接触面相对静止,起到静密封作用,当介质管道或墙体产生较大的沉降、位移、变形、工作振动后,则易导致密封圈的静密封失效,从而防水性能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防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包括预埋于墙体的套管体、插接于所述套管体内部的套筒和用于对套筒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件;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与套管体的内周面以及套筒的内周面与介质管道外周面之间均形成有形变间隙;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开设有多个沿套筒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外环槽,相邻两个外环槽之间的轴向间距自套筒的中性面至两端逐渐增大,所述外环槽内设有外密封圈,所述外环槽的槽口设有第一避让圆角,所述外密封圈的外周面抵接于套管体内周面;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开设有多个沿套筒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内环槽,相邻两个内环槽之间的轴向间距自套筒的中性面至两端逐渐增大,所述内环槽内设有内密封圈,所述内环槽的槽口设有第二避让圆角,所述内密封圈的内周面用于抵接介质管道的外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使得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更加聚集于套管体的中性面附近,并利用套管体中性面受到沉降、位移、变形、工作振动后(以下简称外部作用)的偏移量较小的特性,以减少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的受损程度,从而确保密封防水的稳定性。
其次,通过设置形变间隙,增加套筒、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的自由度,使得在外界渗透压力的作用下,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能够在外环槽、内环槽和形变间隙内形变并填充,从而将外部作用所导致泄漏空间进行封堵,实现动密封的效果。
最后,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圆角和第二避让圆角,使得密封圈的部分结构更易从环槽内“溢出”而进入形变间隙内,以进行快速封堵,确保密封及时。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焊接于介质管道上的迎水面挡板和螺纹连接于介质管道上的背水面挡板,所述迎水面挡板和所述背水面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套筒的两侧;所述套管体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迎水面挡板相对设置的第一翼环板,所述套管体的另一端固定有与所述背水面挡板相对设置的第二翼环板;所述第一翼环板与所述迎水面挡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翼环板与所述背水面挡板之间均填充有橡胶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背水面挡板和迎水面挡板,以对套筒进行轴向限位,然后通过设置橡胶垫片,一来起到防水作用,二来,能够增加介质管道的自由度,使得外部作用施加于介质管道上的影响,更易被橡胶垫片、以及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所形成柔性动密封作用所吸收,即刚性强度过大而导致介质管道损坏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背水面挡板的内径设有内螺纹沟槽,介质管道设有外螺纹沟槽,内螺纹沟槽与外螺纹沟槽之间的组合间隙内设有多个沿螺纹轨迹排布的钢球;所述外螺纹沟槽和所述内螺纹沟槽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钢球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钢球,其硬度较强,能够减少螺纹滑丝现象,从而提高螺纹连接的紧密性;并且,钢球分别与外螺纹沟槽和内螺纹沟槽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因此允许介质管道一定程度上径向或轴向的窜动,以减少因局部刚性受力过大而介质管道的局部受损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内密封圈和所述外密封圈的内部均设有气腔,各所述外密封圈共同通过第一导气管连接,各所述内密封圈共同通过第二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均为橡胶材质;所述套筒的两端均有充气结构,两组充气结构分别对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进行充气;所述充气结构包括设于套筒上的泵体和滑移于泵体内的活塞体,所述活塞体设有按压球和迫使按压球滑移的弹簧,所述泵体设有用于供空气单向进入泵体内的第一单向阀和用于供空气单向排出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通过第二单向阀与对应的泵体连通;所述活塞体的滑移方向沿介质管道径向设置,所述按压球抵接于所述套管体的内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部作用下,介质管道与套管体发生轴线偏移时,此时,按压球受到套管体内壁的压力,活塞体滑移一段距离,泵体往第一导气管和/或第二导气管供气,以使得外密封圈和/或内密封圈膨胀,从而能够更加及时对外部作用所导致泄漏空间进行封堵,以强化动密封的效果。
可选的,一组所述充气结构设为六个,且六个充气结构绕套管体的轴线圆周排布设置;所述套管体的内周面开设有环形的内凹弧槽,所述按压球抵接于所述内凹弧槽的槽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介质管道受到多方向上的作用力而偏移时,对应该偏移方向上的充气结构能够及时被套管体所挤压而对第一导气管和/或第二导气管供气,以使得外密封圈和/或内密封圈膨胀。
并且,通过设置按压球与内凹弧槽的配合,当介质管道发生轴向或径向的偏移时,按压球均能与内凹弧槽的槽面发生干涉而被挤压,从而提高充气膨胀的响应速度。
可选的,所述泵体的背离所述按压球的一端面为抵接于介质管道外周面上的球面;所述套筒沿自身径向贯穿开设有一一对应所述泵体的容纳孔,所述泵体的外壁与容纳孔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球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泵体直接与介质管道接触,能够更好接收来自介质管道的作用力以充气,响应速度快,并且,通过设置球面,使得泵体与介质管道之间相对角度发生极大改变的情况下,泵体也仍保持与介质管道的接触。其次,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的位置,使得第一单向阀所吸入的空气仅来自于形变间隙内的空气,而形变间隙内的隔水性能好,能够确保空气的纯净度,以减少泵体的损坏。
可选的,所述套筒由多个分离设置的载体单元所组成,所述载体单元呈环状,各载体单元沿所述套管体轴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载体单元均设有所述外环槽和所述内环槽;相邻两个载体单元之间的轴向间隙内设有环状的碟簧,所述碟簧的两受力侧分别与一侧的载体单元的相对侧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套筒成为多载体单元弹性连接的组合体,使得各外密封圈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各内密封圈之间的相对位置灵活可调,该相对位置可适应于外部作用下的泄漏空间进行调整,即通过载体单元的轴向移动和角度变化,以将其上的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能够更加灵活变换位置以适应外部作用下形变间隙的填充;并且,当介质管道受到多方向上的作用力而偏移时,载体单元可能受作用力而轴向移动至较为宽松的形变间隙的位置,而通过设置碟簧,对相邻载体单元的轴向位移施加预应力,以迫使载体单元朝向轴向作用力的反方向移动,即往较为紧密的形变间隙的位置方向移动,使得其上的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更易填补紧密的形变间隙,如此一来,将碟簧的弹力与内密封圈、外密封圈的形变力结合,以起到填补缝隙的作用,加强密封防水性能。
可选的,所述外环槽和所述内环槽内均填充硅酮结构胶,所述硅酮结构胶用于粘接所述外密封圈和所述内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密封圈的脱离环槽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还包括充放气结构,所述充放气结构位于所述套管体的外部,所述充放气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时,充放气结构未工作,充放气结构放置于室内;当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为一年至五年),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以及介质管道的位置偏移量过大,长期以往将加快防水性能失效和影响介质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的充气情况和介质管道的位置进行重新校准,具体为,连接充放气结构至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进行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的放气,减少介质管道和套管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然后利用抬升和定位工具,将介质管道调平,并定位至与套管体同轴,然后维持介质管道位置不变,利用充放气结构进行充气,以恢复介质管道和套管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然后解除介质管道的抬升状态,校准完毕。
可选的,所述充放气结构包括按压式充气泵,所述按压式充气泵连接有充放气管,所述充放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均设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第二快速接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气时,按动第二快速接头的阀球,使得导气管的空气可以排出;充气时,将第一快速接头与第二快速接头进行连接,然后利用按压式充气泵,进行充气。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形变间隙,增加套筒、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的自由度,使得在外界渗透压力的作用下,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能够在外环槽、内环槽和形变间隙内形变并填充,从而将外部作用所导致泄漏空间进行封堵,实现动密封的效果;
2.通过设置充气结构,利用外部作用下的介质管道与套管体发生轴线偏移为驱动,以使得外密封圈和/或内密封圈膨胀,从而能够更加及时对外部作用所导致泄漏空间进行封堵,以强化动密封的效果;
3.通过设置充放气结构,以对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进行充放气,以对介质管道的位置进行重新校准,减少长期使用后介质管道的位置偏移量过大,而导致防水性能失效和影响介质管道的使用寿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处于填充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套筒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3的套筒的中部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4的用于体现充放气结构与导气管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套管体;2、套筒;4、充气结构;5、充放气结构;10、墙体;100、形变间隙;11、第一翼环板;12、第二翼环板;13、第三翼环板;14、内凹弧槽;20、介质管道;201、外螺纹沟槽;21、外环槽;211、第一避让圆角;22、内环槽;221、第二避让圆角;23、外密封圈;231、气腔;24、内密封圈;25、避让槽;26、第一导气管;27、第二导气管;28、容纳孔;29、载体单元;291、碟簧;31、迎水面挡板;32、背水面挡板;321、内螺纹沟槽;33、螺栓;34、橡胶垫片;35、钢球;36、保持带;361、孔洞;41、泵体;42、活塞体;43、按压球;44、弹簧;45、第一单向阀;46、第二单向阀;51、充放气管;52、第一快速接头;53、第二快速接头;54、腔室;55、第一连接管;56、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参照图1,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包括预埋于墙体10的套管体1、插接于套管体1内部的套筒2和用于对套筒2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件,介质管道20则穿设于套筒2内。
如图1所示,套管体1外周面的朝向迎水面的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翼环板11,套管体1外周面的朝向背水面的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二翼环板12,套管体1外周面的中段焊接固定有第三翼环板13,通过第一翼环板11、第二翼环板12、第三翼环板13所形成回折式路径结构,能够有效阻止外部水从套管体1与墙体10之间的连接处渗入室内。
如图2所示,套筒2的单边厚度小于介质管道20与套管体1之间的径向间隙,使得,套筒2的外周面与套管体1的内周面以及套筒2的内周面与介质管道20外周面之间均形成有形变间隙100;套筒2的外周面开设有多个外环槽21,各外环槽21沿套筒2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外环槽21之间的轴向间距自套筒2的中性面至两端逐渐增大,外环槽21的槽口的两棱边处均设有第一避让圆角211,外环槽21内设有外密封圈23,外密封圈23的外周面抵接于套管体1的内周面。
套筒2的内周面开设有多个内环槽22,各内环槽22沿套筒2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内环槽22之间的轴向间距自套筒2的中性面至两端逐渐增大,内环槽22的槽口的两棱边处均设有第二避让圆角221,内环槽22内设有内密封圈24,内密封圈24的内周面用于抵接介质管道20的外周面。
并且,为了加强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分别与套筒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往外环槽21和内环槽22内注入硅酮结构胶,然后再分别套上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
如图1所示,限位件包括焊接于介质管道20上的迎水面挡板31和螺纹连接于介质管道20上的背水面挡板32,迎水面挡板31与第一翼环板11相对设置,背水面挡板32与第二翼环板12相对设置,且第一翼环板11与迎水面挡板31之间、第二翼环板12与背水面挡板32之间均填充有橡胶垫片34,橡胶垫片34为三元乙丙橡胶材质,
背水面挡板32与介质管道20的具体螺纹连接形式为:如图3所示,背水面挡板32的内径与介质管道20的外周面之间具有径向间隙,以给予介质管受外部作用的可偏移量,以减少因局部刚性受力过大而介质管道20的局部受损的情况发生;背水面挡板32的内径设有内螺纹沟槽321,介质管道20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沟槽201,内螺纹沟槽321与外螺纹沟槽201之间的组合间隙内设有多个沿螺纹轨迹排布的钢球35,外螺纹沟槽201和内螺纹沟槽321的曲率半径大于钢球35的半径;各钢球35通过保持带36连接,确保相邻钢球35的间隔距离稳定,具体为,保持带36可以为橡胶带,保持带36上开设有一一对应钢球35设置的孔洞361。
安装时,先将保持带36缠绕至介质管道20上的外螺纹沟槽201上,然后将钢球35一颗颗嵌入孔洞361内,然后再旋紧背水面挡板32,最后通过螺栓33,以将背水面挡板32固定于第二翼环板12上。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介质管道20或墙体10受到沉降、位移、变形、工作振动后(以下简称外部作用)时,先被橡胶垫片34所吸收缓冲,然后利用形变间隙100,以增加套筒2、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的自由度,使得在外部作用下,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能够在外环槽21、内环槽22和形变间隙100内形变并填充(见图4),从而将外部作用所导致泄漏空间进行封堵,实现动密封的效果;并且将内密封圈24和外密封圈23设置至集中于套管体1的中性面附近,并利用套管体1中性面外部作用时偏移量较小的特性,以减少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的受损程度,从而确保密封防水的稳定性。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设置,如图5-图7所示,内密封圈24和外密封圈23的内部均设有沿自身周向设置的气腔231,套筒2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均沿轴向开设有避让槽25,各外密封圈23共同通过第一导气管26连接,第一导气管26位于避让槽25内,使得各外密封圈23的气腔231连通一起;各内密封圈24共同通过第二导气管27连接,第二导气管27位于避让槽25内,使得各内密封圈24的气腔231连通一起,且第一导气管26和第二导气管27均为橡胶材质。
如图7、图8所示,套筒2的两端均设有一组充气结构4,一组充气结构4设为六个,且六个充气结构4绕套管体1的轴线圆周排布设置,套筒2沿自身径向贯穿开设有一一对应充气结构4的容纳孔28;两组充气结构4分别对第一导气管26和第二导气管27进行充气,以分别实现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的充气膨胀。
充气结构4包括泵体41和滑移于泵体41内的活塞体42,其中泵体41安装于容纳孔28内,泵体41的外壁与容纳孔28的内壁贴合,泵体41的一端面设为抵接于介质管道20外周面上的球面,活塞体42上固定有按压球43,泵体41的外侧设有弹簧44,弹簧44用于迫使按压球43沿远离介质管道20方向滑移,套管体1的内周面开设有环形的内凹弧槽14,按压球43抵接于内凹弧槽14的槽面。
泵体41设有用于供空气单向进入泵体41内的第一单向阀45和用于供空气单向排出的第二单向阀46,且第一单向阀45设置于球面上,第一导气管26和第二导气管27通过第二单向阀46与对应的泵体41连通。
下压按压球43时,活塞体42滑移,以将泵体41内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46排入第一导气管26或第二导气管27内,以实现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的充气膨胀,弹簧44恢复形变,带动活塞体42复位,以将形变间隙100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45吸入泵体41内,以实现泵体41内空气的补充。
在外部作用下,介质管道20与套管体1发生轴线的角度偏移或者相对轴向偏移时,按压球43随着介质管道20一起与套管体1相对偏移,按压球43则受到套管体1的内凹弧槽14的槽面的干涉碰撞,按压球43发生位移,使得活塞体42滑移一段距离,泵体41往第一导气管26和/或第二导气管27供气,以使得外密封圈23和/或内密封圈24膨胀,从而能够更加及时对外部作用所导致泄漏空间进行封堵,以强化动密封的效果。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套筒2由多个分离设置的载体单元29所组成,载体单元29呈环状,载体单元29套设于介质管道20的外侧,且各载体单元29沿套管体1轴向间隔排布设置。载体单元29均至少有一个外环槽21和至少一个内环槽22。
相邻两个载体单元29之间的轴向间隙内设有环状的碟簧291,碟簧291套设于介质管道20的外侧,且碟簧291的沿介质管道20的轴向的两受力侧分别与一侧的载体单元29的相对侧抵接。
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将原本一体式的套筒2设置为分体式,即套筒2为多载体单元29弹性连接的组合体,当介质管道20受到作用力而同时发生轴向和径向偏移时,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将随之侧移而填补泄漏空间,而利用载体单元29的轴向位置可调性,以使得其上的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能够更加灵活变换轴向位置以适应外部作用下形变间隙100的填充,减少单一的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存在挤压应力过于集中而损坏的情况发生,而碟簧291对相邻载体单元29的轴向位移施加预应力,使得其上的内密封圈24和外密封圈23更易填补紧密的形变间隙100,如此一来,将碟簧291的弹力与内密封圈24、外密封圈23的形变力结合,以起到填补缝隙的作用,加强密封防水性能。
实施例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增加如下设置,如图10所示,室内设置有充放气结构5,充放气结构5为按压式充气泵,按压式充气泵连接有充放气管51,充放气管51的一端设有第一快速接头52;第一导气管26设有延伸至套筒2的靠近背水面一端的第一连接管55,第二导气管27设有延伸至套筒2的靠近背水面一端的第二连接管56,第一连接管55和第二连接管56的一端均设有第二快速接头53,且第二快速接头53位于套筒2的端部的腔室54内。
常态下时,充放气结构5未工作,充放气结构5放置于室内;当一段时间后(校准周期为一年至五年),可以对内密封圈24和外密封圈23的充气情况和介质管道20的位置进行重新校准,以减少,因长期各种外部作用,内密封圈24和外密封圈23,以及介质管道20的位置偏移量过大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防水性能稳定生效和介质管道20的使用寿命。
具体为,拆除背水面挡板32,露出套筒2端部的第二快速接头53,然后按压第二快速接头53的阀体,以放出内密封圈24和外密封圈23的空气,减少介质管道20和套管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然后利用抬升和定位工具(可以为液压升降缸和水平仪),将介质管道20重新调平至与套管体1同轴,然后维持介质管道20位置不变,然后利用第一快速接头52和第二快速接头53的连接,并通过按压式充气泵,以进行外密封圈23和内密封圈24的重新充气,以恢复介质管道20和套管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然后解除介质管道20的抬升状态,校准完毕。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于墙体(10)的套管体(1)、插接于所述套管体(1)内部的套筒(2)和用于对套筒(2)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件;所述套筒(2)的外周面与套管体(1)的内周面以及套筒(2)的内周面与介质管道(20)外周面之间均形成有形变间隙(100);所述套筒(2)的外周面开设有多个沿套筒(2)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外环槽(21),相邻两个外环槽(21)之间的轴向间距自套筒(2)的中性面至两端逐渐增大,所述外环槽(21)内设有外密封圈(23),所述外环槽(21)的槽口设有第一避让圆角(211),所述外密封圈(23)的外周面抵接于套管体(1)内周面;所述套筒(2)的内周面开设有多个沿套筒(2)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内环槽(22),相邻两个内环槽(22)之间的轴向间距自套筒(2)的中性面至两端逐渐增大,所述内环槽(22)内设有内密封圈(24),所述内环槽(22)的槽口设有第二避让圆角(221),所述内密封圈(24)的内周面用于抵接介质管道(20)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焊接于介质管道(20)上的迎水面挡板(31)和螺纹连接于介质管道(20)上的背水面挡板(32),所述迎水面挡板(31)和所述背水面挡板(32)分别位于所述套筒(2)的两侧;所述套管体(1)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迎水面挡板(31)相对设置的第一翼环板(11),所述套管体(1)的另一端固定有与所述背水面挡板(32)相对设置的第二翼环板(12);所述第一翼环板(11)与所述迎水面挡板(3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翼环板(12)与所述背水面挡板(32)之间均填充有橡胶垫片(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水面挡板(32)的内径设有内螺纹沟槽(321),介质管道(20)设有外螺纹沟槽(201),内螺纹沟槽(321)与外螺纹沟槽(201)之间的组合间隙内设有多个沿螺纹轨迹排布的钢球(35);所述外螺纹沟槽(201)和所述内螺纹沟槽(321)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钢球(35)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圈(24)和所述外密封圈(23)的内部均设有气腔(231),各所述外密封圈(23)共同通过第一导气管(26)连接,各所述内密封圈(24)共同通过第二导气管(27)连接,所述第一导气管(26)和所述第二导气管(27)均为橡胶材质;所述套筒(2)的两端均有充气结构(4),两组充气结构(4)分别对第一导气管(26)和第二导气管(27)进行充气;所述充气结构(4)包括设于套筒(2)上的泵体(41)和滑移于泵体(41)内的活塞体(42),所述活塞体(42)设有按压球(43)和迫使按压球(43)滑移的弹簧(44),所述泵体(41)设有用于供空气单向进入泵体(41)内的第一单向阀(45)和用于供空气单向排出的第二单向阀(46),所述第一导气管(26)和第二导气管(27)通过第二单向阀(46)与对应的泵体(41)连通;所述活塞体(42)的滑移方向沿介质管道(20)径向设置,所述按压球(43)抵接于所述套管体(1)的内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充气结构(4)设为六个,且六个充气结构(4)绕套管体(1)的轴线圆周排布设置;所述套管体(1)的内周面开设有环形的内凹弧槽(14),所述按压球(43)抵接于所述内凹弧槽(14)的槽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41)的背离所述按压球(43)的一端面为抵接于介质管道(20)外周面上的球面;所述套筒(2)沿自身径向贯穿开设有一一对应所述泵体(41)的容纳孔(28),所述泵体(41)的外壁与容纳孔(28)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单向阀(45)设置于所述球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由多个分离设置的载体单元(29)所组成,所述载体单元(29)呈环状,各载体单元(29)沿所述套管体(1)轴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载体单元(29)均设有所述外环槽(21)和所述内环槽(22);相邻两个载体单元(29)之间的轴向间隙内设有环状的碟簧(291),所述碟簧(291)的两受力侧分别与一侧的载体单元(29)的相对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槽(21)和所述内环槽(22)内均填充硅酮结构胶,所述硅酮结构胶用于粘接所述外密封圈(23)和所述内密封圈(2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放气结构(5),所述充放气结构(5)位于所述套管体(1)的外部,所述充放气结构(5)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气管(26)和第二导气管(27)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结构(5)包括按压式充气泵,所述按压式充气泵连接有充放气管(51),所述充放气管(51)的一端设有第一快速接头(52),所述第一导气管(26)和所述第二导气管(27)均设有第二快速接头(53),所述第一快速接头(52)与所述第二快速接头(53)可拆卸连接。
CN202211467491.1A 2022-11-22 2022-11-22 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Active CN115614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491.1A CN115614554B (zh) 2022-11-22 2022-11-22 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491.1A CN115614554B (zh) 2022-11-22 2022-11-22 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4554A true CN115614554A (zh) 2023-01-17
CN115614554B CN115614554B (zh) 2023-03-14

Family

ID=84879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7491.1A Active CN115614554B (zh) 2022-11-22 2022-11-22 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455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1659C1 (de) * 1996-12-12 1998-05-07 Helmut Hiendl Dichtungselement für eine Wanddurchführung
CA2798379A1 (en) * 2011-12-15 2013-06-15 Endress+Hauser Wetzer Gmbh+Co. Kg Installation assembly with sealing apparatus
CN106199109A (zh) * 2016-09-06 2016-12-07 青岛智享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表箱自动密封线口
CN206386564U (zh) * 2016-12-27 2017-08-08 汤霖轩 一种空调管道穿墙孔洞充气型封堵装置
CN109524938A (zh) * 2018-11-28 2019-03-26 杭州博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电缆封堵件
CN111120739A (zh) * 2019-12-30 2020-05-08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 一种耙吸式挖泥船舷侧吸口水作用活塞式密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1659C1 (de) * 1996-12-12 1998-05-07 Helmut Hiendl Dichtungselement für eine Wanddurchführung
CA2798379A1 (en) * 2011-12-15 2013-06-15 Endress+Hauser Wetzer Gmbh+Co. Kg Installation assembly with sealing apparatus
CN106199109A (zh) * 2016-09-06 2016-12-07 青岛智享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表箱自动密封线口
CN206386564U (zh) * 2016-12-27 2017-08-08 汤霖轩 一种空调管道穿墙孔洞充气型封堵装置
CN109524938A (zh) * 2018-11-28 2019-03-26 杭州博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电缆封堵件
CN111120739A (zh) * 2019-12-30 2020-05-08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 一种耙吸式挖泥船舷侧吸口水作用活塞式密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4554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1834A (en) Pressure energized seal
CN102162479B (zh) 一种复合式增力油缸
CA2357426A1 (en) Seal assembly for telescopic hydraulic cylinder
CN115614554B (zh) 中性面设柔性动密封组件的防水穿构筑物套管结构
CN215635687U (zh) 一种真空防泄漏波纹管
CN112483653B (zh) 一种充气式橡胶密封装置
CN209990907U (zh) 艉轴随动组合密封装置
US5342065A (en) Inflatable seal arrangement
CN111188904A (zh)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密封装置
CN113236869B (zh) 一种管道与壁板间的密封结构及船舶
CN112392489B (zh) 一种密封件及含有其的盾构密封组件
CN214064222U (zh) 一种老房管道临时封堵装置
RU2511926C2 (ru) Трубопровод высокого давления
CN113623397B (zh) 一种压力自适应橡胶密封结构
CN111059318A (zh) 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柔性截流装置
CN110593324A (zh) 一种沉管隧道用止水带及其用于限制沉管拉合晃动的方法
CN112682604B (zh) 一种野外燃气管道大位移防护装置
CN214947325U (zh) 一种管网施工用防污隔水结构
CN211257853U (zh) 泵管支撑架
CN113153932B (zh) 一种液力阻尼柔性联轴器
CN217681736U (zh) 一种盾构机盾尾漏浆紧急堵漏装置
CN218625840U (zh) 一种双向定位汽车制动油管接头
CN213711870U (zh) 一种油封
CN216843509U (zh) 一种真空系统用密封连接管件
CN218626019U (zh) 管道内检设备的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