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4387A -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4387A
CN115604387A CN202211103742.8A CN202211103742A CN115604387A CN 115604387 A CN115604387 A CN 115604387A CN 202211103742 A CN202211103742 A CN 202211103742A CN 115604387 A CN115604387 A CN 115604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response
response curve
frequency
sound wav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37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柯佳
姜育恒
贺文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37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43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9413 priority patent/WO2024050949A1/zh
Priority to US18/088,641 priority patent/US2024008755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604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4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8Anti-side-ton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eavesdro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一种漏音消除方法,包括:检测到受话器输出通话语音时,控制采集设备确定所述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控制扬声器产生第二声波;控制所述采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根据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将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所述第三频响曲线的频响用于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的频响在对应频率上叠加相消。上述方案通过扬声器主动发出第二声波,并根据第一声波的参数对第二声波进行调制,以保证第二声波可以更加有效的消除第一声波所造成的通话内容泄露问题。

Description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隐私意识的提高,通话私密性对消费者越来越重要。在通话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受话器功放过大而产生漏音,从而造成用户通话内容泄露。一般通过隔离度来表征终端设备在通话时的漏音情况,终端设备的隔离度越好,受话器在通话过程中的漏音就越少。
在通话过程中,通过受话器在人耳处的灵敏度与终端设备背面某个特定位置的灵敏度之差来表征通话的隔离度。两处间灵敏度差值越大,隔离度越好。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通常利用硬件结构,即通过改变受话器位置、窄缝形状等方式提高隔离度。但隔音效果较差,无法完全消除漏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通过第一设备搭载的扬声器主动发射与通话漏音相位相反的声信号,在通话漏音传递至旁人位置时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以实现通话漏音的消除。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音消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受话器输出通话语音时,控制采集设备确定所述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
控制扬声器产生第二声波;
控制所述采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将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所述第三频响曲线的频响用于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的频响在对应频率上叠加相消。
可选的,所述控制采集设备确定所述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包括:
向所述采集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触发所述采集设备启动采集所述第一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频响曲线。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将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包括:
对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进行均衡器EQ调制,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调节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电压,以使经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阈值;
将经过电压调节后的所述扬声器产生的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经所述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确定为所述第三频响曲线。
可选的,所述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还包括:
经过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相位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相反。
可选的,所述第三频响曲线,包括:
任一频率所对应的频响数值,低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所对应的频响数值;
或,任一频率所对应的频响数值低于预设的第四阈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音消除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到受话器输出通话语音时,控制采集设备确定所述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扬声器产生第二声波;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采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
调节模块,根据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将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所述第三频响曲线的频响用于与第一频响曲线的频响在对应频率上叠加相消。
可选的,所述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EQ调制模块,对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进行均衡器EQ调制,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电压调节模块,调节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电压,以使经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阈值;
将经过电压调节后的所述扬声器产生的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经所述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确定为所述第三频响曲线。
可选的,所述EQ调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的相位调制为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相反的相位。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音消除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音消除设备,包括:终端设备和采集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受话器、扬声器和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采集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上述方案通过扬声器主动发出第二声波,并根据第一声波的参数对第二声波进行调制,以保证第二声波可以更加有效的消除第一声波所造成的通话内容泄露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音消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音消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响曲线的图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音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通话漏音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终端设备进行通话时,利用终端设备搭载的扬声器主动发出声波,与电话漏音所产生的声波叠加相消,以达到减弱、消除受话器漏音的效果。
为了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漏音消除,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漏音消除系统,如图1所示,漏音消除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10和采集设备120。终端设备110内设置有扬声器111和控制部件112。
终端设备110用于在输出通话语音时产生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第一声波为用户通过受话器进行通话时,由受话器所泄露的声波,第二声波为终端设备110通过控制部件112,控制其搭载的扬声器111主动发出,用于与第一声波进行抵消的声波。可选的,终端设备同样可以搭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扬声器。
其中,受话器设置在终端设备上,用于在用户进行通话时输出通话语音。
采集设备120部署于终端设备110外的第一位置处,与终端设备110之间通信连接。采集设备120用于在终端设备110进行语音通话时,采集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在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和第二频响曲线,并通过与终端设备110间的通信连接关系将其反馈给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110中设置的控制部件112,根据采集设备120反馈的频响曲线中的参数,将第二声波的第二频响曲线调制为第三频响曲线,即将第二声波调制为可以与第一声波叠加相消的声波,以消除漏音。
结合图1所示的漏音消除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漏音消除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110内的控制部件112,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步骤包括:
201,检测到受话器输出通话语音时,通过采集设备确定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
具体的,当受话器输出的通话语音所产生的第一声波传输至第一位置处,通过设置在第一位置处的采集设备确定第一声波的第一频响曲线。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设备可以是麦克风。
向采集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指示采集设备在其部署的第一位置处确定受话器漏音所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并指示采集设备将确定出的第一频响曲线反馈给终端设备的控制部件。
其中,第一频响曲线是用于表征第一声波在第一位置处,频率与频响对应关系的曲线。
202,通过扬声器产生第二声波。
具体的,当检测到受话器输出通话语音,即用户正在通过终端设备与对端进行语音通话时,主动扬声器发出第二声波,用于与第一声波进行叠加抵消。
203,通过采集设备确定第二声波在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
具体的,当扬声器输出的第二声波传输至第一位置处,设置在第一位置处的采集设备同样会根据采集指令确定第二声波的第二频响曲线。第二频响曲线用于确定第一位置处,第二声波在不同频率上所对应的频响数值。
204,根据第一频响曲线,将第二声波在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
具体的,对第二声波进行调制,以及对发出第二声波的扬声器进行调节,将第二声波在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第三频响曲线在各频率上的频响数值与第一频响曲线在相应频率上的频响数值几乎一致,且相位相反,可以有效的与第一声波进行叠加消除。
其中,首先对第二声波在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进行均衡器(Equalizer,EQ)调制,将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与第一频响曲线趋势一致的频响曲线。
具体的,通过进行EQ调节,实现对第二频响曲线中,各频率上的频响数值进行调节,以使第二频响曲线中的频响数值与第一频响曲线中的频响数值,在各个频率上的差值均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即第一频响曲线与第二频响曲线在各频率上的差值均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响曲线的示意图。参见图3,经过EQ调制后的第二频响曲线与第一频响曲线的趋势一致,即在每一个频率上所对应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均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具体可表现为第一频响曲线与第二频响曲线的形状一致。
实现对第二频响曲线的EQ调制之后,还需要对扬声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以使得第二频响曲线的频响数值与第一频响曲线的频响数值在各频率上的差值均小于第三阈值,即将第二频响曲线在各频率上的频响数值全部趋近于第一频响曲线。
将完成EQ调制和电压调节后的扬声器所产生的第二声波,在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重新确定为第三频响曲线。第三频响曲线中所体现的第二声波参数与第一声波的参数几乎一致,且相位相反,可以有效的对第一声波进行消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扬声器主动发出第二声波,并根据第一声波的参数对第二声波进行调制,以保证第二声波可以更加有效的消除第一声波所造成的通话内容泄露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声波可以对第一声波进行消除,而不是反向增大,需要在对第二声波的调节过程中保证第三频响曲线中的频响数值始终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的,第三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所对应的频响数值,需要低于第一频响曲线在该频率所对应的频响数值。
其中,只有当第三频响曲线中的频响数值低于第一频响曲线中的频响数值时,才会在对应频率上产生消除作用,而一旦大于第一频响曲线中的频响数值,则会对第一声波进行反向增强。
可选的,还可以预设第四阈值,并始终保持第三频响曲线中的频响数值低于第四阈值。在第四阈值所规定的频响数值之下,即使第二声波对第一声波略有增强,旁人也无法听清通话内容,此时同样可以认为漏音消除方法生效。一般的,将第四阈值设置为20dB。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选定若干不同的第一位置,分别测量第一声波在这些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并确定与其对应的第二声波参数。将用于消除不同第一位置处漏音的第二声波参数分别进行储存。当终端设备实际进行通话时,可以直接调用预先存储的参数对第二声波进行调节,无需重新通过采集设备进行采集和计算。
对应上述漏音消除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漏音消除装置。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块410、第二控制模块420、第三控制模块430和调节模块440。
第一控制模块410,检测到受话器输出通话语音时,控制采集设备确定所述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
第二控制模块420,控制扬声器产生第二声波;
第三控制模块430,控制所述采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
调节模块440,根据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将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所述第三频响曲线中的频响用于与第一频响曲线中的频响在对应频率上叠加相消。
其中,调节模块具体包括:EQ调制模块441和电压调节模块442。
EQ调制模块441,对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进行均衡器EQ调制,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电压调节模块442,调节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电压,以使经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将经过电压调节后的所述扬声器产生的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经所述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确定为所述第三频响曲线。
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漏音消除装置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5为本说明书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实现为包括终端设备和采集设备的漏音消除设备。如图5所示,上述漏音消除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单元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单元执行的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
其中,上述漏音消除设备可以为能够与用户进行智能对话的设备,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上述漏音消除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漏音消除设备即为方法实施例中提到的机器。
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漏音消除设备的框图。图5显示的漏音消除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漏音消除设备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漏音消除设备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530、通信接口520和处理器510)的通信总线540。
通信总线540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漏音消除设备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漏音消除设备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5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漏音消除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存储器5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说明书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的程序/实用工具,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30中,这样的程序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通常执行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30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说明书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说明书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
上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以下简称: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以下简称: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
在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漏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受话器输出通话语音时,控制采集设备确定所述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
控制扬声器产生第二声波;
控制所述采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将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所述第三频响曲线的频响用于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的频响在对应频率上叠加相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采集设备确定所述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包括:
向所述采集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触发所述采集设备启动采集所述第一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频响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将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包括:
对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进行均衡器EQ调制,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调节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电压,以使经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阈值;
将经过电压调节后的所述扬声器产生的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经所述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确定为所述第三频响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还包括:
经过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相位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频响曲线,包括:
任一频率所对应的频响数值,低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所对应的频响数值;
或,任一频率所对应的频响数值低于预设的第四阈值。
6.一种漏音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到受话器输出通话语音时,控制采集设备确定所述通话语音产生的第一声波在终端设备之外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频响曲线;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扬声器产生第二声波;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采集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
调节模块,根据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将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产生的第二频响曲线调节为第三频响曲线,所述第三频响曲线的频响用于与第一频响曲线的频响在对应频率上叠加相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EQ调制模块,对所述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第二频响曲线进行均衡器EQ调制,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电压调节模块,调节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电压,以使经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在所述频率下的频响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阈值;
将经过电压调节后的所述扬声器产生的第二声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经所述EQ调制后的所述第二频响曲线确定为所述第三频响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Q调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频响曲线在任一频率的相位调制为与所述第一频响曲线相反的相位。
9.一种漏音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漏音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和采集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受话器、扬声器和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采集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1103742.8A 2022-09-09 2022-09-09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5604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3742.8A CN115604387A (zh) 2022-09-09 2022-09-09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PCT/CN2022/129413 WO2024050949A1 (zh) 2022-09-09 2022-11-03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US18/088,641 US20240087555A1 (en) 2022-09-09 2022-12-2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ng sound leaka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3742.8A CN115604387A (zh) 2022-09-09 2022-09-09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4387A true CN115604387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42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3742.8A Pending CN115604387A (zh) 2022-09-09 2022-09-09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4387A (zh)
WO (1) WO20240509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4557A (ja) * 2006-11-29 2008-06-12 Fujitsu Ltd 携帯端末装置
CN107454491B (zh) * 2017-07-25 2019-08-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212364B (zh) * 2020-03-19 2021-11-26 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音频输出设备及其漏音消除方法
CN11374697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抵消漏音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92772B (zh) * 2021-10-12 2024-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音频信号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0949A1 (zh)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2251B2 (en) Generating a masking signal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779716B2 (en) Occlusion reduction and active noise reduction based on seal quality
US9451078B2 (en) Universal reconfigurable echo cancellation system
CN107211063B (zh) 非线性回波路径检测
US9870783B2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US8811602B2 (en) Full duplex speakerphone design using acoustically compensated speaker distortion
US1034175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wind and noise reduction for a headphone
KR100735557B1 (ko) 음성 신호를 감쇄하고 마스킹하여 음성 신호를 교란시키는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167753A1 (en) Audio monitoring and adaptation using headset microphones inside user's ear canal
WO2019073191A1 (en) DETECTION OF THE GOOD PLACEMENT OF A HELMET ON THE EARS
CN108604450B (zh) 用于音频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239977A1 (ja) エコー抑圧装置、エコー抑圧方法およびエコー抑圧プログラム
EP296381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enuating undesired content in an audio signal
US20110116644A1 (en) Simulated background noise enabled echo canceller
CN103457646A (zh) 用于频域回波抑制滤波器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04387A (zh)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CN113615209A (zh) 语音输出装置、语音输出方法和语音输出程序
CN115623121B (zh) 一种通话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40285B (zh) 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生成方法、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JP2012098632A (ja) マスカ音出力装置及び音声通話装置
CN115065921A (zh) 一种防止助听器啸叫的方法及装置
US202400875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ng sound leakage
US202400896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ilinating sound leakage
CN116320132A (zh) 漏音消除方法和装置
CN115884030A (zh) 降噪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