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3671A - 用于测量间隙的干扰管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测量间隙的干扰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3671A
CN115603671A CN202210805603.3A CN202210805603A CN115603671A CN 115603671 A CN115603671 A CN 115603671A CN 202210805603 A CN202210805603 A CN 202210805603A CN 115603671 A CN115603671 A CN 115603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ibration
signal
beams
user equipm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56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维杰尔加德
A·马科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Technologie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Technologie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Technologies Oy
Publication of CN115603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3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3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e.g. gain or non-linearit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7Phased-array testing or check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h, e.g. self-test loop-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题为“用于测量间隙的干扰管理”。公开了用于在校准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器中的干扰管理的各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基于测量强度对波束进行排序;从经排序的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该预失真器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获得用于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由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资源的时间使用选定的波束发送校准信号;由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校准信号,所述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校准信号的发送;基于所发送的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校准信号获得校准信息;以及基于校准信息校准预失真器。

Description

用于测量间隙的干扰管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校准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中的干扰管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本节旨在向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本文中的描述可以包括可以追求的概念,但不一定是先前已经构想或追求的概念。因此,除非本文另有说明,否则本节中描述的内容不是本申请中的描述和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并且不被包含在本节中而被承认为现有技术。
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吞吐量中的核心组件,但它们本质上是非线性的。非线性可能会生成频谱重新增长,这可能引起相邻信道干扰和违反由监管机构规定的带外发射标准。它还可能引起带内失真,这可能会降低误差矢量幅度,并最终降低通信系统的误比特率(BER)和数据吞吐量。
为了减少非线性,功率放大器可以在较低功率下操作(即,“回退”),使得它在其操作曲线的线性部分内操作。然而,较新的传输格式(诸如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WLAN/3GPP LTE和5G NR))具有较高的峰均功率比(PAPR);也就是说,它们的信号包络波动很大。这意味着功率放大器需要回退到远低于其最大饱和输出功率才能处理不常见的峰值,这会引起效率非常低(通常低于10%)。由于超过90%的直流功率被损失并转化为热量,放大器性能、可靠性和持续操作费用(OPEX)都会下降。
图1图示了示例情况,其中可以允许用户设备UE 2偶尔执行校准操作以校准功率放大器(PA)以及可能还有UE 2的发送器组件的其他部分。然而,在同时,另一用户设备UE 1可能处于RRC连接模式并经由基站gNB 1与网络通信。因此,用户设备UE 2的校准操作可能会干扰其他用户设备UE 1和基站gNB 1之间的通信。
在一些通信系统中,处于连接模式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在上行链路(UL)时隙中发送校准信号来执行功率放大器校准(UL PA校准)。这个过程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重复一次。用户设备可能需要从网络基站(例如gNB)接收用户设备是否被允许发送校准信号以及何时被允许发送校准信号的信息。在进行功率放大器校准时,UE可以仅在一个Tx链上发送信号,而在选定的时隙内空闲其他(多个)Tx链。两个Tx链可以交替地及时被校准。当在选定的UL时隙内进行功率放大器校准时,用户设备使用UL授权中的资源指派,并遵循功率控制过程。
当用户设备正在执行具有高带宽和高传输(TX)功率的UL功率放大器校准时,可能会在小区中引入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此,问题在于避免或最小化由UE UL功率放大器校准间隙在gNB处引起的任何干扰和阻塞。
发明内容
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校准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中用于测量间隙的干扰管理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基于测量强度对波束进行排序;从经排序的波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该预失真器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获得用于校准的可用测量时隙的信息;由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时隙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校准信号;由天线阵列的另一波束接收校准信号,该另一波束未被用于校准信号的发送;基于所发送的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校准信号来获得校准信息;以及基于校准信息校准功率放大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用户设备在UL PA校准间隙期间以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模式连接。因此,在3GPP波束对齐过程之后,用户设备与朝向服务gNB的窄波束对齐。根据一个实施例,UE定期被授权UL PA校准间隙,例如每100ms一次。用户设备将针对一个或多个时隙发送宽带和高功率TX校准序列以估计DPD系数。该信号可能会对服务gNB处的其他UE的接收信号产生干扰,因为它不满足UL功率控制限制,而是以全功率发送以估计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
为了减轻这种干扰和阻塞,可以执行以下过程:
-用户设备在RRC连接模式期间估计接收信号功率,例如来自用户设备的所有可用波束方向(UE码本条目)上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用户设备将波束方向(UE码本条目)的功率从低到高排列。
-用户设备请求UL PA测量资源。
-gNB授权用户设备UL PA测量资源。
-用户设备将使用在UL PA校准时隙期间具有最低RSSI估计的码本条目(波束方向)。
该过程可以最小化系统中存在的干扰和阻塞,因为校准信号在最小干扰的方向上发送的,可能远离gNB。使用RSSI作为针对选择发送波束的度量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不仅对服务小区而且对相同或者甚至不同网络的相邻小区的干扰和阻塞。RSSI确实包括同信道和相邻信道干扰的贡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UE TX信号由用户设备自身使用用户设备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阵列的另一分支来捕获,因此信号的远场方向性对于自校准的范围并不重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由用户设备捕获的UE TX信号是近场信号,因此功率放大器前的移相器的设置对针对自校准的有用信号没有影响。然而,远场信号可以最小化网络中的任何干扰。
换言之,用户设备扫描具有最小功率/干扰的方向(UE TX码本条目)并且使用该方向用于发送器功率放大器自校准。该解决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干扰(如果有)是由远场信号引起的,而校准仅使用近场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和gNB可以交换关于在UL功率放大器校准期间使用的UE码本的信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的各个方面。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
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测量强度对波束进行排序;
从经排序的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该校准预失真器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获得用于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
由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资源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校准信号;
由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校准信号,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校准信号的发送;
基于所发送的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校准信号来获得校准信息;以及
基于校准信息校准预失真器。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
用于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的部件;
用于基于测量强度对波束进行排序的部件;
用于从经排序的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的部件,该预失真器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用于获得用于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的部件;
用于由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资源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校准信号的部件;
用于由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校准信号的部件,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校准信号的发送;
用于基于所发送的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校准信号获得校准信息的部件;以及
用于基于校准信息校准预失真器的部件。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执行以下操作:
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测量强度对波束进行排序;
从经排序的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预失真器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获得用于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
由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资源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校准信号;
由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校准信号,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校准信号的发送;
基于所发送的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校准信号获得校准信息;以及
基于校准信息校准预失真器。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当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该装置至少执行以下操作:
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测量强度对波束进行排序;
从经排序的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该预失真器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获得用于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
由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资源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校准信号;
由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校准信号,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校准信号的发送;
基于所发送的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校准信号获得校准信息;以及
基于校准信息校准预失真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在附图中:
图1图示了执行功率放大器的校准操作的用户设备干扰另一个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的示例情况;
图2a图示了数字预失真概念;
图2b图示了数字预失真器-功率放大器级联如何可以线性化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
图3a和图3b示出了应用查找表的结构的示例;
图4图示了用于数字预失真器的间接学习架构的示例;
图5示出了记忆多项式结构的示例;
图6示出了Volterra系列结构的示例;
图7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践这些示例的一个可能的非限制性示例的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通信接入网络的一部分;
图9a图示了具有若干基站和示例性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的一部分;
图9b以简化方式图示了服务于示例性用户设备的基站的波束;
图10a图示了用户设备的发送器RF前端的示例;
图10b图示了用户设备的接收RF前端的示例;
图10c图示了用户设备的另一接收RF前端的示例;
图11a图示了与基站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示例;
图11b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基于用户设备的周围中的干扰扫描结果向可能发生最少干扰的方向发送校准信号的情况的示例;
图12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将根据一个实施例将预失真功率放大器链的一些元件图示为大大简化的框图;以及
图14图示了可以在其中利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被认为是不必要的限制。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彻底理解本公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没有描述众所周知的或常规的细节以避免混淆描述。在本公开中对一个或一实施例的引用可以但不一定是对相同的实施例的引用,并且这样的引用意味着至少一个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几个位置,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这样的引用都指向相同的(多个)实施例,或者该特征仅应用于单个实施例。也可以组合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以提供其他实施例。
数字预失真概念(DPD)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线性化技术之一。根据一些方法,可以获得极好的线性化能力,这可以换取提高的效率,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A/D转换器的进步。该技术在基带中添加了扩展的非线性,其补充了RF功率放大器的压缩特性(图2a)。理想情况下,预失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级联变为线性,并且原始输入被恒定增益放大。利用预失真器,功率放大器可以被利用到其饱和点,同时仍保持良好的线性度。这可用于为给定的线性目标增加发送器输出功率能力,或可用于通过重新偏置以降低饱和点来提高发送器在给定回退输出功率下的效率。从图2a可以看出,DPD可以看作是PA的“倒数”。DPD算法需要准确有效地对PA行为进行建模,才能成功部署DPD。图2b示出了DPD-PA级联如何线性化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x(t)是输入信号,z(t)是DPD的输出,y(t)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
根据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在发送器的IF部分(中频)中执行预失真补偿,其中补偿的信号被上变频到要发送的最终射频频带。
根据又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在发送器的RF部分中执行预失真补偿,其中补偿的信号直接在要发送的最终射频频带中。
DPD实现可以分为无记忆模型和有记忆模型。
无记忆模型专注于具有无记忆非线性的功率放大器,即电流输出仅取决于通过非线性机制输入的电流。这种瞬时非线性通常以功率放大器的AM/AM和AM/PM响应为特征,其中功率放大器输出的输出信号幅度和相位偏差作为其电流输入幅度的函数给出。无记忆多项式算法和基于查找表(LUT)的算法两者都是用于无记忆模型的两种关键算法。
图3a和图3b示出了应用查找表的结构。根据AM/AM和AM/PM的顺序,有两种配置。
对于图3a中图示的第一配置(AM/PM然后AM/AM),用于AM/PM LUT和AM/AM LUT的输入幅度值是相同的。对于图3b图示的第二种配置(AM/AM然后AM/PM),用于AM/AM LUT和AM/PM LUT的输入幅度值是不同的。
记忆模型通常随着信号带宽变得较宽而被使用,诸如在WCDMA、移动WiMAX和3GPPLTE和LTE-Advanced(高达100MHz带宽,5个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和5G NR中,5G NR对于大于52.6GHz的频率带宽高达2x400MHz或更高。对于较宽的带宽,功率放大器开始表现出记忆效应。记忆效应的原因可归因于偏置网络中具有频率相关行为的有源器件或组件的热常数。因此,功率放大器的电流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输入,还取决于过去的输入值。换言之,功率放大器变成了一个有记忆的非线性系统。对于这样的功率放大器,无记忆预失真只能实现非常有限的线性化性能。因此,数字预失真器必须具有记忆结构。
用于具有用于数字预失真实现的有记忆模型的一种算法是Volterra系列及其衍生品。引入记忆的一种通用方法是使用Volterra系列。然而,Volterra系列的大量系数使其对实际应用没有吸引力。因此,在数字预失真器中流行的有几种Volterra的衍生品,包括Wiener、Hammerstein、Wiener-Hammerstein、并行Wiener结构和记忆多项式模型。所谓“记忆多项式”被解释为广义Hammerstein模型的特例,并且结合Wiener模型进一步阐述。
为了构建具有记忆结构的数字预失真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标识功率放大器,然后直接求功率放大器的逆。这种方法被称为直接学习架构(DLA)。然而,获得具有记忆的非线性系统的逆通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另一方法是使用间接学习架构(IDLA)直接设计预失真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消除了对功率放大器的模型假设和参数估计的需要。
用于数字预失真器的间接学习架构如图4所示。
图5示出了记忆多项式结构的示例。如果Q=0,图5中的结构变为无记忆多项式,Volterra系列结构如图6所示。
在一些方法中,在UE生产期间计算DPD系数。对于<100MHz的低带宽,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硅上的反馈接收器来完成,而对于较大的带宽(例如5G NR毫米波),可能需要外部测量设备来捕获所需的带宽和有源天线模块的效应。
对于具有<100MHz的有限带宽的低于6GHz的解决方案是在UE工厂中发送已知的参考信号。内置反馈接收器可以捕获具有带宽高达发送信号带宽三倍的发送信号,然后将信号传送回基带以计算(m)DPD系数。只要性能不会因现场老化或外部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或者结合了足够的功率回退以吸收环境影响以保持规范合规性,该解决方案就可以工作。
用于具有较高带宽和毫米波支持的应用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外部测试盒。
对于毫米波和大带宽(>100Mhz),发送信号是使用工厂车间的外部测试设备捕获和辐射的。外部测试设备可以捕获具有带宽高达发送信号带宽三倍的发送信号,然后将信号传送回基带以计算(m)DPD系数。然而,在现场实时操作期间,负载效应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m)DPD系数将需要动态变化,并且可用的静态系数集可能会变得无效。使用低于6GHz的架构可能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操作期间可能无法在线捕获具有所需动态范围的非常大的带宽,因此天线负载效应将无法在反馈接收器信号中适当地被捕获。
图7示出了其中可以实践这些示例的一个可能且非限制性示例的框图。示出了用户设备(UE)110、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节点170和(多个)网络元件190。在图7的示例中,用户设备110与无线网络100进行无线通信。用户设备是可以接入无线网络100的无线设备。用户设备1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0、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25和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30,它们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127互连。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30中的每个收发器包括接收器Rx 132和发送器Tx 133。一个或多个总线127可以是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或控制总线,并且可以包括任何互连机制,诸如主板或集成电路上的一系列线路、光纤或其他光通信设备等。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30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128。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25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123。用户设备110包括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的模块140。模块140可以在硬件中实现为模块140-1,诸如实现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0的一部分。模块140-1也可以实现为集成电路或通过其他硬件,诸如可编程门阵列。在另一示例中,模块140可以被实现为模块140-2,其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代码123并且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0执行。例如,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25和计算机程序代码123可以被配置为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0一起使用户设备110执行如本文所述的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110经由无线链路111与RAN节点170通信。模块140-1和140-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如本文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功能。
在该示例中,RAN节点170是提供由无线设备(诸如用户设备110)对无线网络100的接入的基站。因此,RAN节点170(和基站)也可以称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点)。RAN节点170可以是例如用于5G(也称为新无线电(NR))的基站。在5G中,RAN节点170可以是NG-RAN节点,其被定义为gNB或ng-eNB。gNB是朝向UE提供NR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终端并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C(诸如例如,网络元件190)的节点。ng-eNB是朝向UE提供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终端并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C的节点。NG-RAN节点可以包括多个gNB,gNB还可以包括中央单元(CU)(gNB-CU)196和(多个)分布式单元(DU)(gNB-DU),其中DU 195被示出。注意,DU 195可以包括或耦合到无线电单元(RU)并且控制无线电单元(RU)。gNB-CU 196是逻辑节点,该逻辑节点托管无线电资源控制(RRC)、gNB的SDAP和PDCP协议或控制一个或多个gNB-DU的操作的en-gNB的RRC和PDCP协议。gNB-CU 196终止与gNB-DU 195连接的F1接口。F1接口被图示为参考198,尽管参考198还图示了RAN节点170的远程元件与RAN节点170的集中式元件之间的链路,诸如在gNB-CU 196与gNB-DU 195之间。gNB-DU 195是托管gNB或en-gNB的RLC、MAC和PHY层的逻辑节点,并且其操作部分由gNB-CU 196控制。一个gNB-CU 196支持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仅由一个gNB-DU 195支持。gNB-DU 195终止与gNB-CU 196连接的F1接口198。注意,DU 195被认为包括收发器160,例如,作为RU的一部分,但是这方面的一些示例可以使收发器160作为分离的RU的一部分,例如,在DU 195的控制下并连接到DU195。RAN节点170也可以是用于LTE(长期演进)的eNB(演进的NodeB)基站,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基站或节点。
RAN节点17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2、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5、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N/W I/F)161、以及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60,他们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157互连。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60中的每个收发器包括接收器Rx 162和发送器Tx 163。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60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158。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5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153。CU 196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152、(多个)存储器155和网络接口161。注意,DU 195还可以包含它自己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处理器和/或其他硬件,但是这些没有示出。
RAN节点170包括模块150(包括部分150-1和/或150-2中的一个或两个),其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模块150可以在硬件中实现为模块150-1,诸如实现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2的一部分。模块150-1也可以实现为集成电路或通过其他硬件,诸如可编程门阵列。在另一示例中,模块150可以实现为模块150-2,模块150-2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代码153并且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2执行。例如,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5和计算机程序代码153被配置为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2一起使RAN节点170执行如本文所述的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注意,模块150的功能可以是分布的,诸如分布在DU 195和CU 196之间,或者单独在DU 195中实现。模块150-1和150-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文中描述的基站的功能。基站的这样的功能可以包括基于本文中描述的位置管理功能(LMF)的功能来实现的LMF。这样的LMF也可以在RAN节点170内实现为位置管理组件(LMC)。
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161通过网络通信,诸如经由链路176和131。两个或更多gNB170可以使用例如链路176进行通信。链路176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或两者,并且可以实现例如,用于5G的Xn接口、用于LTE的X2接口或用于其他标准的其他合适的接口。
一个或多个总线157可以是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或控制总线,并且可以包括任何互连机制,诸如主板或集成电路上的一系列线路、光纤或其他光通信设备、无线信道等。例如,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60可以被实现为用于LTE的远程无线电头(RRH)195或用于5G的gNB实现的分布式单元(DU)195,其中RAN节点170的其他元件可能在物理上位于在与RRH/DU 195不同的位置,并且一个或多个总线157可以部分地实现为例如光纤电缆或其他合适的网络连接以将RAN节点170的其他元件(例如中央单元(CU)、gNB-CU)连接到RRH/DU 195。附图标记198还指示那些合适的(多个)网络链路。
注意,本文中的描述指示“小区”执行功能,但是应当清楚形成小区的设备可以执行这些功能。小区构成基站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每个基站可以有多个小区。例如,对于单个载波频率和相关联的带宽可能有三个小区,每个小区覆盖360度区域的三分之一,使得单个基站的覆盖区域覆盖近似椭圆形或圆形。此外,每个小区可以对应于单个载波,并且基站可以使用多个载波。所以,如果每个载波有3个120度小区和2个载波,那么基站总共有6个小区。
无线网络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元件190,其可以包括核心网功能,并且其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181提供与另外的网络(诸如电话网络和/或数据通信网络(例如,互联网)的连接性。这种用于5G的核心网功能可以包括(多个)位置管理功能(LMF)和/或(多个)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和/或(多个)用户平面功能(UPF)和/或(多个)会话管理功能(SMF)。这种用于LTE的核心网功能可以包括MME(移动管理实体)/SGW(服务网关)功能。这些仅仅是可以由(多个)网络元件190支持的示例功能,并且注意,5G和LTE功能两者都可以被支持。RAN节点170经由链路131耦合到网络元件190。链路131可以被实现为例如用于5G的NG接口,或用于LTE的S1接口,或用于其他标准的其他合适的接口。网络元件19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5、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71和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N/WI/F)180,它们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185互连。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71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173。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71和计算机程序代码173被配置为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5一起使网络元件190执行一个或多个操作,诸如本文所述的LMF的功能。在某些示例中,单个LMF可以服务于由数百个基站覆盖的大区域。
无线网络100可以实现网络虚拟化,其是将硬件和软件网络资源和网络功能组合成单个、基于软件的管理实体、虚拟网络的过程。网络虚拟化涉及平台虚拟化,通常与资源虚拟化组合使用。网络虚拟化被分类为外部(将许多网络或网络的部分组合成虚拟单元)或内部(向单个系统上的软件容器提供类似网络的功能)。注意,由网络虚拟化产生的虚拟化实体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使用硬件(诸如处理器152或175以及存储器155和171)来实现,并且这种虚拟化实体也产生了技术效果。
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25、155和171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闪存、磁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25、155和171可以是用于执行存储功能的部件。处理器120、152和175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处理器120、152和175可以是用于执行功能的部件,诸如控制UE 110、RAN节点170、(多个)网络元件190和本文所述的其他功能。
通常,用户设备110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诸如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智能电话、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便携式计算机、图像捕获设备(诸如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数码相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游戏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音乐存储和播放装置、允许无线互联网接入和浏览的互联网装置、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平板电脑,以及结合了这些功能的便携式单元或终端。
模块150-1和/或模块150-2可以实现如本文所述的gNB或无线电节点的功能和信令。计算机程序代码173可以实现如本文所述的AMF或网络元件的功能和信令。
用户设备与之连接或驻留的基站可以被称为服务基站。在实际情况下,服务基站和驻留基站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当用户设备在移动时,或者来自不同基站的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例如,来自相邻基站的信号变得比来自当前服务基站的信号强)。
5G移动通信支持广泛的用例和相关应用,包括视频流、增强现实、不同的数据共享方式和各种形式的机器类型应用(诸如(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包括车辆安全、不同的传感器和实时控制)。5G预计将具有多个无线电接口,即6GHz以下、cmWave和mmWave,并且还能够与现有的传统无线电接入技术集成,诸如LTE。与LTE集成至少在早期阶段,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实现,其中宏覆盖由LTE提供,并且5G无线电接口接入来自通过聚合到LTE的小小区。换言之,5G计划支持RAT间的可操作性(诸如LTE-5G)和RI间的可操作性(无线电接口间的可操作性,诸如6GHz以下–cmWave、6GHz以下–cmWave–mmWave)两者。被认为在5G网络中使用的概念之一是网络切片,其中可以在相同的基础架构内创建多个独立和专用的虚拟子网络(网络实例),以运行对时延、可靠性、吞吐量和移动性有不同要求的服务。
用于5G NR的频带分为两个频率范围:频率范围1(FR1),包括低于6GHz的频带,即由先前标准传统上使用的频带,但也包括扩展的新频带以覆盖从410MHz到7125MHz的潜在新频谱产品,以及频率范围2(FR2),包括从24.25GHz到52.6GHz的频带。因此,FR2包括mmWave范围内的频带,由于其较短的范围和较高的可用带宽,与FR1中的频带相比,它们在无线电资源管理方面需要一些不同的方法。
图8描绘了简化系统架构的示例,其示出了一些元件和功能实体,它们都是逻辑单元,其实现可能与所示出的不同。图8所示的连接是逻辑连接;实际的物理连接可能不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该系统通常还包括除了图8中所示的功能和结构之外的其他功能和结构。
然而,实施例不限于作为示例给出的系统,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解决方案应用于提供有必要属性的其他通信系统。
图8的示例示出了示例性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
图8示出了用户设备100和102,用户设备100和102被配置为在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信道上与提供小区的接入节点(诸如(e/g)NodeB)104进行无线连接。从用户设备到(e/g)NodeB的物理链路称为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从(e/g)NodeB到用户设备的物理链路称为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应当理解,(e/g)NodeB或其功能可以通过使用适合这种用途的任何节点、主机、服务器或接入点等实体来实现。接入节点通过射频(RF)信号的通信提供接入并且可以被称为无线电接入节点。应当理解,无线电接入网络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接入节点,从而用户设备的无线连接从一个接入节点的一个小区(例如,源接入节点的源小区)到另一个节点的另一个小区(例如,目标接入节点的目标小区)的切换可以被执行。
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多于一个(e/g)NodeB,在这种情况下,(e/g)NodeB也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为此目的而设计的有线或无线链路相互通信。这些链路可用于信令目的。(e/g)NodeB是被配置为控制它所耦合到的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计算设备。(e/g)NodeB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接入点、接入节点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接口设备,包括能够在无线环境中操作的中继站。(e/g)NodeB包括或耦合到收发器。从(e/g)NodeB的收发器向天线单元提供连接,该天线单元建立到用户设备的双向无线电链路。天线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e/g)NodeB还连接到核心网络110(CN或下一代核心NGC)。取决于系统,CN侧的对应部分可以是服务网关(S-GW,路由和转发用户分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用于提供用户设备(UE)到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连接性,或移动管理实体(MME)等。
用户设备(也称为UE、用户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无线设备、通信设备等)示出了一种类型的装置,空中接口上的资源被分配和指派给该装置,因此本文中描述的用户设备的任何特征可以利用对应的装置来实现,诸如中继节点。这样的中继节点的示例是面向基站的层3中继(自回程中继)。
用户设备通常是指便携式计算设备,包括使用或不使用订户标识模块(SIM)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设备:移动站(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设备、使用无线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警报或测量设备等)、膝上型计算机和/或触摸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游戏控制台、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应当理解,用户设备也可以是几乎排他的仅上行链路设备,其中的一个示例是将图像或视频剪辑加载到网络的照相机或摄像机。用户设备也可以是具有在物联网(IoT)网络中操作的能力的设备,物联网(IoT)网络是其中对象被提供有通过网络传送数据的能力而无需人与人或人与计算机的交互的场景。用户设备还可以利用云。在一些应用中,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带有无线电部件(诸如手表、耳机或眼镜)的小型便携式设备,并且计算在云中执行。用户设备(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层3中继节点)被配置为执行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功能。用户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单元、移动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或用户设备(UE),仅举几个名称或装置。
本文描述的各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网络物理系统(CPS)(协作计算元件控制物理实体的系统)。CPS可以实现和利用嵌入在不同位置的物理对象中的大量互连ICT设备(传感器、执行器、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移动网络物理系统(其中所讨论的物理系统具有固有的移动性)是网络物理系统的子类别。移动物理系统的示例包括由人类或动物运输的移动机器人和电子设备。
通信系统还可以能够与其他网络通信,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或互联网112,或利用由它们提供的服务。通信网络也可能能够支持云服务的使用,例如核心网络操作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作为云服务来执行(这在图8中由“云”114描绘)。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中央控制实体等,为不同运营方的网络提供设施以例如在频谱共享中进行合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清楚的是,所描绘的系统仅仅是无线电接入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并且在实践中,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e/g)NodeB,用户设备可以具有对多个无线电小区的接入并且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装置,诸如物理层中继节点或其他网络元件等。(e/g)NodeB中的至少一个(e/g)NodeB或者可以是家庭(e/g)节点B。另外,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地理区域中,可以提供多个不同种类的无线电小区以及多个无线电小区。无线电小区可以是宏小区(或伞形小区),它们是大小区,通常具有高达数十公里的直径,或者是较小的小区,诸如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图7的(e/g)NodeB可以提供任何种类的这些小区。蜂窝无线电系统可以实现为包括多种小区的多层网络。通常,在多层网络中,一个接入节点提供一种或多种小区,因此需要多个(e/g)NodeB来提供这样的网络结构。
此外,尽管装置已被描述为单个实体,但可以实现不同的单元、处理器和/或存储器单元(未全部在图7中示出)。
在5G系统中,基站可以具有MIMO天线阵列,该MIMO天线阵列包括数十个单独的天线元件。可以控制到达和来自那些天线元件的信号,例如通过信号处理算法,以便通过空中到每个用户设备可以利用良好的传输路径。然后基站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方向(利用不同的波束)发送单独的数据分组。波束成形允许这样的MIMO阵列上的许多用户和天线一次交换更多信息。对于5G网络中使用的毫米波,波束成形主要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集合:蜂窝信号很容易被物体阻挡并且在长距离内趋于减弱,其中波束成形可以通过将信号聚焦在集中波束中来帮助,该集中波束仅指向用户设备的方向,而不是一次向多个方向广播。这种方法可能会增加信号完整到达的概率,也可能会减少对其他每个人的干扰。
图9a图示了具有若干基站170和示例性用户设备110的无线网络100的一部分。在图9a中,假设标记为S-BS的基站当用户设备处于连接模式时是服务基站,并且当用户设备未处于连接模式时是用户设备驻留的基站。一些相邻基站在图9a中被标记为N-BS。在实际情况下,服务基站和驻留基站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当用户设备在移动时,或者来自不同基站的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例如,来自相邻基站N-BS的信号变得比来自当前服务基站的信号强)。
服务基站可能已经基于一些标准为用户设备指派了一个或多个波束177(图9b)。例如,可以为用户设备选择指向用户设备的位置的那个波束,并且如果用户设备移动到另一位置,则可以改为选择指向那个新位置的另一波束。在图9b中,大多数波束被示出为彼此相似,并且一个波束被图示为具有比其他波束强的信号,但在实际实现中,不同的波束可以具有不同的参数,诸如信号强度、宽度长度等。还应当注意,图9b中描绘的波束仅是说明性的,但实际上波束可能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尺寸。
基站可以具有空间波束码本,其包括由基站可用的波束的信息,其中基站可以控制在传输和/或接收期间应当使用哪些可用波束。
类似地,UE也可以具有MIMO天线阵列,该MIMO天线阵列具有多个单独天线元件,其中UE可以控制在传输和/或接收期间应当使用哪些可用波束。
例如,空间波束码本或简称码本可以定义如下。
定义大小为NB并且其元素由b索引的空间波束码本,其中b=1,2,...,NB。每个空间波束(以下称为波束)与一个辐射模式相对应,其主瓣在方位角(即水平)和天顶(即垂直)平面两者中唯一地指向相对于天线阵列宽边的角度方向。第b个波束的角度方向可以表示为(hb,vb),其中hb和vb相应地是第b个波束的水平角和垂直角。
例如通过调整发送器和/或接收器的单独信号路径的相位角和/或延迟可以执行传输和接收波束成形。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了与发送器相关的波束成形。
图10a图示了用户设备的发送器RF前端的示例。待传输的信号作为射频(RF)信号或中频(IF)信号提供给输入RF/IF。控制信息被提供给控制输入CTRL。RF前端包括滤波器F(诸如低通滤波器)以滤除超过某个限度的频率。这种滤波可能会滤除例如输入信号的谐波分量。分路器S将输入信号分成几条路径。例如,路径的数目等于波束的数目NB。每条路径都有移相器PS和功率放大器PA。移相器对信号产生延迟,并且功率放大器PA放大来自移相器的输出信号。功率噪声放大器耦合到天线阵列ANT的元件。RF前端可以通过调整移相器PS的延迟和功率放大器PA的放大来引导波束。码本相应地包括用于每个移相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延迟和放大的索引信息,使得每个索引(码本条目)与用于获得某个辐射模式(即波束)的信息相关联。例如码本索引1可以包含用于指向第一方向的波束1的相位延迟和放大因子,码本索引2可以包含用于指向第二方向的波束2的相位延迟和放大因子,......,并且码本索引N可以包含用于指向第N个方向的波束N的相位延迟和放大因子。
图10b图示了用户设备的接收RF前端的示例。由天线阵列的元件接收的信号被提供给低噪声放大器LNA,低噪声放大器LNA将接收的信号放大一个放大因子。被放大的信号被提供给移相器PS以对接收的放大的信号产生延迟。被延迟的信号由求和元件S组合以产生重构信号以用于将输入RF/IF进一步处理为射频(RF)信号或中频(IF)信号。RF前端还包括滤波器F,诸如低通滤波器,以从重构信号中滤除高于某个限度的频率。RF前端可以通过调整移相器PS的延迟和低噪声放大器LNA的放大来引导接收波束。如上面结合发送器RF前端所解释的,码本相应地包括每个移相器和低噪声放大器的延迟和放大的索引信息,使得每个索引与用于获得某个辐射模式(即波束)的信息相关联。例如码本索引1可以包含用于指向第一方向的波束1的相位延迟和放大因子,码本索引2可以包含用于指向第二方向的波束2的相位延迟和放大因子,......,并且码本索引N可以包含用于指向第N个方向的波束N的相位延迟和放大因子。
图10c图示了用户设备的另一接收RF前端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存在多个移相器以及求和元件,使得多于一个的接收波束可以被同时利用,即并行。例如,存在三组移相器和求和元件,其中接收器RF前端能够同时从三个不同波束接收信号。根据一个实施例,波束可以是三个邻近的波束。因此,与仅使用一个接收链的情况相比,用户设备可能能够更快地分析环境中的信号状况。
应该注意,为了清楚起见,图10a、图10b和图10c仅示出了RF前端的一些操作框,但在实际实现中,还存在其他操作框,诸如混频器等。此外,尽管传输RF前端和接收RF前端是分开描述的,但它们可以作为一个电路系统实现,并且某些组件可能对两个RF前端是公共的。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2a的流程图更详细地描述用户设备110在确定适当的波束或波束集合以用于校准目的时的操作。
用户设备110选择第一码本条目以选择接收波束并开始(多个)接收信号的测量以获得与经由所选择的接收波束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关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其中RSSI是包括噪声和干扰的总接收功率。用户设备110扫描1202所有可用的码本条目(即,可用的接收波束),获得测量结果并将测量结果存储到存储器。当每个码本条目已经被处理并且对应的信号强度被测量时,用户设备110将码本条目排序(排列)1204到信号强度从最低到最高的顺序(或相反)。用户设备110获得用于校准的测量时隙的定时信息,例如通过向gNB发送测量资源请求1206。gNB可以授权1208测量时隙并向用户设备110发送授权的测量资源的信息。用于校准的授权的测量时隙作为测量资源的一部分在本公开中也可以称为校准间隙。用户设备110选择1210在扫描和排序过程中显示最低信号强度的码本条目。因此,根据由所选择的码本条目所指示的参数来设置移相器PS的延迟和传输RF端的功率放大器的放大。
然后,用户设备110通过将传输RF前端的放大设置为最大值并在传输时隙中经由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测量信号来执行校准1212。用户设备110通过另一MIMO分支接收所发送的信号并执行校准。这样,例如,用户设备110可以推断应该如何调整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器1302(图13)的操作以提高线性度。
在校准期间或作为校准的结果,用户设备110可以将例如校准的系数存储到系数存储器1304(图13)中,以在调整预失真器以补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时使用。
在已经执行校准过程之后,用户设备110可以选择1214与要用于与用户设备110的服务gNB通信的波束相对应的码本条目。图11a图示了与基站gNB通信的用户设备UE 1的示例。
例如,上述校准过程可以以一定间隔或当由用户设备110确定或由gNB指令时重复121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110可以从服务gNB接收重复测量时隙的指示,其中用户设备110可以在测量时隙的时间实例处重复执行校准操作。
图12b图示了用于校准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PA的预失真器1302的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当预失真器1302基于数字数据在基带中操作时,它也可以被称为数字预失真器1302。利用模拟IF或RF信号操作的预失真器可称为模拟预失真器。图12b的实施例不同于图12a的实施例,使得在根据测量的信号强度对码本条目进行排序1204之后,用户设备110向gNB发送1205一个或多个推荐的波束以用于用户设备的自校准110,使得gNB能够指示正确的波束以用于自校准传输。gNB可能有一些附加信息,可用于选择最合适的码本条目。例如,如果用户设备110指示了两个或甚至更多备选码本条目,则gNB可以检查所指示的码本条目中的哪一个码本条目将是用于校准过程的最合适的码本条目。
由gNB对正确码本条目的指示可以例如通过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CE)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来提供。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CE)消息可以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携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消息可以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携带。DCI包含用于UL或DL数据信道的调度信息和用于一个UE或一组UE的其他控制信息。
上述过程可以最小化或至少减少系统中的干扰和阻塞,因为用户设备110在执行校准时在最小干扰的、可能远离gNB的方向上传输。换言之,扫描周围的干扰,之后可以将校准信号发送到可能发生最小干扰的方向。图11b中图示了这种情况的一个示例,其中为校准选择的波束是大致指向第一基站gNB1和第二基站gNB2之间的假想线中间的波束。
由用户设备110发送的信号是由用户设备110自身在近场使用不同的MIMO分支捕获的,因此信号的方向性在自校准范围内并不重要。
由用户设备110所捕获的发送信号是近场信号,因此移相器的设置不会对用于自校准的有用信号产生影响。然而,远场信号可以最小化网络中的任何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为若干用户设备授权相同的校准间隙,或者授权每个用户设备唯一的校准间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110可能不需要确定最弱的信号强度,但是可以确定或指示阈值,其中在排序阶段1204中,用户设备可以将测量的信号强度与阈值相比较,并且选择产生低于阈值的信号强度的码本条目中的一个码本条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设备110可能已经在扫描阶段1202中利用阈值,使得如果测量指示与当前码本条目相对应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则扫描1202可以中断并且可以选择当前的码本条目进行校准。
关于图13,根据一个实施例,预失真功率放大器链的一些元件被图示为大大简化的框图。将要被发送的信号(基带信号)输入到预失真器1302,该预失真器1302基于先前存储在系数存储器1304中的校准系数来执行信号的去线性化。经修改的信号由第一上变频器1306上变频到由第一本地振荡器频率LO1确定的中频。中频信号可以在中间信号框1308中被处理并且进一步被提供给第二上变频器1310以成为由第二本地振荡器频率LO2确定的射频信号。在第二上变频器1310的输出端,RF信号被提供给功率放大器级1312,其中所选择的码本条目用于调整移相器PS的相位延迟和功率放大器PA的放大系数。
应当注意,基带信号可以直接转换为RF信号,其中不需要IF部分1306和1308。
关于图14,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利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系统10包括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系统10可以包括有线和/或无线网络的任何组合,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蜂窝电话网络(诸如GSM(2G、3G、4G、LTE、5G)、UMTS、CDMA网络等),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由任何IEEE 802.x标准定义的)、蓝牙个域网、以太网局域网、令牌环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例如,图14中所示的系统示出了移动电话网络11和互联网28的表示。与互联网28的连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远程无线连接、短程无线连接,以及各种有线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电话线、电缆线、电源线和类似的通信路径。
系统10中所示的示例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或装置50、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移动电话14的组合、PDA 16、集成传送设备(IMD)18、台式计算机20、笔记本计算机22、平板计算机。当由正在移动的个人携带时,装置50可以是静止的或移动的。装置50也可以位于运输模式中,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卡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火车、船、飞机、自行车、摩托车或任何类似的合适运输模式。
一些或另外的装置可以发送和接收呼叫和消息,并通过到基站24的无线连接25与服务提供方通信。基站24可以连接到网络服务器26,该网络服务器26允许移动电话网络11和互联网28之间的通信。该系统可以包括附加的通信设备和各种类型的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可以使用各种传输技术进行通信,包括但不限于码分多址(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短消息服务(SMS)、多媒体传送服务(MMS)、电子邮件、即时传送服务(IMS)、蓝牙、IEEE 802.11、长期演进无线通信技术(LTE)、5G和任何类似的无线通信技术。此处要提及的其他一些可能的传输技术是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LTE高级(LTE-A)载波聚合双载波以及所有多载波技术。涉及实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使用各种媒体进行通信,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红外线、激光、电缆连接和任何合适的连接。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利用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些示例实现。
根据至少一些示例,通信设备的通信可以包括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和/或下行链路传输。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从无线设备到无线通信系统执行,例如接入节点,并且下行链路传输可以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接入节点)到无线设备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可以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执行,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USCH可以由无线设备基于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的授权来传输。下行链路传输可以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执行。例如PUSCH和PDSCH过程可以参考3GPP的版本15规范。
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可以被组织成帧,例如无线电帧。在一个示例中,每个帧可以具有10ms的持续时间并且被划分为1ms持续时间的子帧。每个子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OFDM符号可以被布置到每个子帧内的时隙。在一个示例中,无线电帧可以包括10个子帧。一个子帧可以包括两个连续的14个符号的时隙,子载波间隔为30kHz。因此,无线电帧总共可以包括20个时隙。
实施例可以在软件、硬件、应用逻辑或软件、硬件和应用逻辑的组合中实现。软件、应用逻辑和/或硬件可以驻留在存储器或任何计算机介质上。在示例实施例中,应用逻辑、软件或指令集被维护在各种传统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任何一种上。在本文档的上下文中,“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以包含、存储、传送、传播或运输指令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诸如计算机)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的任何介质或部件。
在相关的情况下,对“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有形体现的计算机程序”等或“处理器”或“处理电路系统”等的引用应理解为不仅包括具有不同架构的计算机,诸如单/多处理器架构和定序器/并行架构,还包括专用电路,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应用指定电路ASIC、信号处理设备和其他设备。对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部件、计算机程序、计算机指令、程序指令、指令、计算机代码等的引用应理解为表示用于可编程处理器固件的软件,诸如作为用于处理器的指令或用于固定功能设备、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配置或配置设置。
尽管以上示例描述了在无线设备或gNB内操作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可以被实现为任何装置的一部分,该装置包括在其中发送和/或接收射频信号的电路系统。因此,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包括射频通信部件(例如无线局域网、蜂窝无线电等)的移动电话、基站、计算机(诸如台式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的)中实现。
通常,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虽然可以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示出和描述为框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形表示,但是很好理解的是,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本文中描述的这些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在以下中实现: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它们的某种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各种组件中实践,诸如集成电路模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这些模块的组合。集成电路的设计大体上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过程。复杂而强大的软件工具可用于将逻辑级设计转换为准备在半导体衬底上蚀刻和形成的半导体电路设计。
程序(诸如由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Synopsys,Inc.和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Cadence Design提供的那些程序)使用完善的设计规则以及预存储设计模块的库来自动路由导体并定位半导体芯片上的组件。一旦完成了用于半导体电路的设计,可以将标准化电子格式(例如,Opus、GDSII等)中的最终设计传输到半导体制造设施或“fab”进行制造。
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电路系统”可以指代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或全部:
(a)仅硬件电路实现(诸如仅在模拟和/或数字电路系统中的实现)和
(b)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组合,诸如(如适用):
(i)(多个)模拟和/或数字硬件电路与软件/固件的组合,以及
(ii)具有软件的(多个)硬件处理器的任何部分(包括(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多个)存储器,它们一起工作以使装置(诸如移动电话或服务器)执行各种功能)和
(c)(多个)硬件电路和/或(多个)处理器,诸如(多个)微处理器或(多个)微处理器的一部分,需要软件(例如,固件)进行操作,但当软件不需要用于操作,软件可以不存在。
电路系统的该定义应用于该术语在本申请中的所有使用,包括在任何权利要求中。作为另外的示例,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电路系统还涵盖仅硬件电路或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硬件电路或处理器的一部分及其(或它们的)随附软件和/或固件的实现。例如,如果适用于特定权利要求元素,术语电路系统还涵盖用于移动设备的基带集成电路或处理器集成电路,或者服务器、蜂窝网络设备或其他计算或网络设备中的类似集成电路。
前述描述已经通过示例性和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完整且信息丰富的描述。然而,当结合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阅读时,鉴于前述描述,各种修改和改编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能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发明教导的所有这些和类似的修改仍将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下面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
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测量强度对波束进行排序;
从经排序的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该预失真器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获得用于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
由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时隙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校准信号;
由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校准信号,该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校准信号的发送;
基于所发送的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校准信号获得校准信息;以及
基于校准信息校准预失真器。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与最低信号强度相对应的波束被选择。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具有低于阈值的信号强度的波束被选择。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阈值从通信网络的基站接收。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阈值被指示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的值,其中所接收的校准信号的强度被测量以获得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用于校准的一个或多个推荐波束被指示给通信网络的基站。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要被扫描的波束集合的信息从通信网络的基站接收,其中仅所指示的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的测量信号强度被测量。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测量资源由用户设备从通信网络的基站请求。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信号强度信息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获得。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测量天线阵列的所有波束的信号强度或仅天线阵列的所有波束的子集的信号强度被测量。
根据该方法的实施例,预失真器的一个或多个系数被调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执行以下:
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测量强度对波束进行排序;
从经排序的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该预失真器用于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获得用于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
由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资源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发送校准信号;
由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校准信号,该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校准信号的发送;
基于所发送的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校准信号获得校准信息;以及
基于校准信息校准预失真器。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选择与最低信号强度相对应的波束。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选择具有信号强度低于阈值的波束。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从通信网络的基站接收阈值。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阈值被指示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的值,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测量所接收的校准信号的强度以获得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向通信网络的基站指示用于校准的一个或多个推荐波束。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从通信网络的基站接收要被扫描的波束集合的信息;以及
仅测量指定波束集合的波束的信号强度。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从通信网络的基站请求测量资源。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中获得信号强度信息。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测量天线阵列的所有波束的信号强度或仅天线阵列的所有波束的子集的信号强度。
根据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
调整预失真器的一个或多个系数。
在下文中,提供了在本公开中使用的一些缩写的列表: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
A/D 模数转换
AM 幅度调制
DCI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L 下行链路
DPD 数字预失真概念
FR2 频率范围2
gNB 下一代NodeB(基站收发器站)
IDLA 间接学习架构
LTE 长期演进
LUT 查找表
MAC 媒体接入控制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NR 新无线电
PA 功率放大器
PBCH 物理广播信道
PM 脉冲调制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RF 射频
RRC 无线电资源控制
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SI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RX 接收
SS 同步信号
SSB 同步信号块,SS/PBCH块
TCI 传输配置指示
TX 发送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Claims (14)

1.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的部件;
用于基于测量强度对所述波束进行排序的部件;
用于从经排序的所述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的部件,所述预失真器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用于获得用于所述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的部件;
用于由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可用测量资源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所述波束发送校准信号的部件;
用于由所述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所述校准信号的部件,所述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所述校准信号的所述发送;
用于基于所发送的所述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所述校准信号来获得校准信息的部件;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校准信息校准所述预失真器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选择的所述部件被配置为选择与最低信号强度相对应的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阈值,其中用于选择的所述部件被配置为选择具有低于所述阈值的信号强度的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从通信网络的基站接收关于所述阈值的信息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阈值被指示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的值,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与所述阈值相比较以确定所述信号强度是否低于所述阈值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向通信网络的基站指示用于校准的一个或多个推荐波束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从通信网络的基站接收要被扫描的波束集合的信息的部件;
其中用于测量的所述部件被配置为仅测量所述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的信号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用于获得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的所述部件包括:
用于从通信网络的基站请求所述测量资源的部件;以及
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测量资源的信息的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被存储在所述用户设备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项的部件:
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中获得所述信号强度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测量强度的所述部件被配置为执行以下中的一项:
测量所述天线阵列的所有波束的信号强度;
测量所述天线阵列的所有波束的子集的信号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校准的所述部件被配置为:
调整所述预失真器的一个或多个系数。
13.一种通信的方法,包括:
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测量强度对所述波束进行排序;
从经排序的所述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所述预失真器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获得用于所述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
由所述功率放大器在可用测量时隙的时间使用所选择的所述波束发送校准信号;
由所述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所述校准信号,所述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所述校准信号的所述发送;
基于所发送的所述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所述校准信号获得校准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校准信息校准所述预失真器。
14.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至少执行以下操作:
测量经由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接收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测量强度对所述波束进行排序;
从经排序的所述波束中选择至少一个波束以用于预失真器的校准,所述预失真器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功率放大器;
获得用于所述校准的可用测量资源的信息;
由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可用测量资源的时间使用选定的所述波束发送校准信号;
由所述天线阵列的另一射频链接收所述校准信号,所述另一射频链未被用于所述校准信号的所述发送;
基于所发送的所述校准信号和所接收的所述校准信号获得校准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校准信息校准所述预失真器。
CN202210805603.3A 2021-07-09 2022-07-08 用于测量间隙的干扰管理 Pending CN1156036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84651.4 2021-07-09
EP21184651.4A EP4117203A1 (en) 2021-07-09 2021-07-09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measurements gap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3671A true CN115603671A (zh) 2023-01-13

Family

ID=76859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5603.3A Pending CN115603671A (zh) 2021-07-09 2022-07-08 用于测量间隙的干扰管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9653A1 (zh)
EP (1) EP4117203A1 (zh)
CN (1) CN11560367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5926B2 (en) * 2008-10-15 2011-10-2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advanced Tx antenna monitoring and calibration in MIMO and smart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90222326A1 (en) * 2018-01-15 2019-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for power amplifier characteriz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17203A1 (en) 2023-01-11
US20230009653A1 (en)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2799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における基準信号リソース捜索技法
KR102391269B1 (ko) 무선 다중 액세스 방식들 간의 동적 스위칭
US11589361B2 (en) Uplink-downlink co-scheduling with beam control and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awareness
CN108476499B (zh) 无线网络中相同链路方向的子帧部分之间的保护时段
US10790930B2 (en) Techniques for distortion correction at a receiver device
US20200169307A1 (en) Control signaling
US102062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WO2020199902A1 (zh)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01241A1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30208536A1 (en)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fault point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052246A1 (zh) 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KR102183646B1 (ko)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US1046178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mplifiers
EP4117203A1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measurements gap
EP2829099B1 (en) Transmission point selection
US113504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ons in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within a radio device
CN112636854A (zh) 测量mimo收发器中的延迟
US11903011B2 (en) Adjusting base station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signal measurements
US11916586B2 (en) RF chain offset estimation and reduction
US2023024745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w radio (nr) cell addition measurement
CN113632385B (zh)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波束成形接收
US20240171235A1 (en) Low consumption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 for antenna arrays
WO2023217680A1 (en) Co-located back-lobe cross link interference (cli) digital canceler interface
WO202303382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alibrating an envelope tracking path and an in-phase/in-quadrature path of a radio frequency chip
GB2615413A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eam interfef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