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3345A -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3345A
CN115603345A CN202211196215.6A CN202211196215A CN115603345A CN 115603345 A CN115603345 A CN 115603345A CN 202211196215 A CN202211196215 A CN 202211196215A CN 115603345 A CN115603345 A CN 115603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ower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62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03345B (zh
Inventor
王贵宾
宫池玉
李庚宸
刘旭
孙浩
陈明帅
林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zh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zh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zh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zh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62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3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3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3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03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3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44External master-cloc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系统及装置,属于配电台区自治控制技术,包括步骤一:根据配电台区内部风电及分布式光伏的运行特性以及负荷的运行特性,优化配置储能的容量;步骤二:获取由卫星授时的秒脉冲信号,各电力电子变换器根据该同步信号生成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步骤三:根据检测到的端口母线电压幅值,利用自适应下垂控制得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步骤四:结合实时相位信息以及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采用控制算法对各装置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本发明可改善高比例配电台区自治运行时的功‑角稳定及频率稳定问题,易实现电力电子装置的即插即用及台区间的互联控制,利于促进新能源的消纳。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系 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台区自治控制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传统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电网的分布越来越分散、灵活性越来越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分布式发电技术正大比例地融入低压配电台区,且未来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渗透率将会变得更高。相应地,随着大规模光、风等新能源接入,新能源发电出力地随机性、波动性等不确定性特征将为电力系统地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
随着新能源比例的提高,未来会出现局部100%新能源的区域系统。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组成的系统惯量低,不再具备传统同步机的机电特性,采用传统的基于同步机主导模式-相量同步的控制技术易存在功-角稳定及频率稳定问题、难以即插即用、多台区互联控制实现复杂以及容易出现暂态电流冲击,从而影响新能源的消纳和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如何充分利用逆变器灵活可控的特点,提高含高比例新能源的配电台区源荷储间是目前含高比例新能源配电台区自治运行控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系统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配电台区内部风电及分布式光伏的运行特性以及负荷的运行特性,优化配置储能的容量;
步骤二:获取由卫星授时的秒脉冲信号,各电力电子变换器根据该同步信号生成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
步骤三:根据检测到的端口母线电压幅值,利用自适应下垂控制得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
步骤四:结合步骤二中所获得的实时相位信息以及步骤三中所获得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采用控制算法对各装置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本发明利用卫星授时信号生成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输出电流的50Hz实时相位信号,可有效避免高比例甚至100%逆变型低压台区中的功-角稳定及频率稳定问题;可有效避免台区间互联时的暂态电流应力问题,可实现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即插即用,确保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低压配电台区良好运行状态,可提高新能源的消纳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包括风机并网逆变器、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接口变换器、储能变流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三的控制逻辑如下:当风机及光伏并网变换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大于其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幅值指令时,风机及光伏并网变换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为其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幅值指令,储能变流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应同时满足系统功率平衡及储能电池电压的约束。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算法包含滞环控制、比例谐振控制、准比例谐振控制及矢量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储能的容量配置的步骤包括:
1-1)、获取配电台区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工业负荷及重要负荷的日常运行数据;
1-2)、以减小配电台区峰谷差及线路损耗为优化目标,考虑配电台区内重要负荷的功率自治的约束,计算出储能装置最佳配置容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的具体产生步骤如下:
2-1)、利用卫星信号接收装置,获得秒脉冲同步信号;
2-2)、利用信号转换装置将获得的秒脉冲同步信号转换成控制器芯片所需的电压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器的捕捉端口;
2-3)、控制器芯片利用自带的晶振将当前采集的秒脉冲信号转变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并在下一个秒脉冲将相位复位为零。
作为优选,所述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指令满足如下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3869968450000041
其中,UN以及IN分别为配电台区的额定电压以及装置的额定电流,U为检测到的交流相交流电压的有效值,k为比例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四中采用控制算法对各装置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具体内容如下:
4-1)、将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流幅值指令乘以实时相位信号的正弦值作为实时电流指令;
4-2)、用实时电流指令减去被检测的电流,然后,采用滞环控制或比例谐振控制或准比例谐振控制或矢量控制中的一种得到计算得到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其中,矢量控制包含:克拉克变换、派克变换、PI控制、派克反变换及克拉克反变换;
4-3)、在控制器中将上述计算的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经过50Hz的陷波器处理,利用计算的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减去经50Hz陷波器处理的信号,并将此作为最终的三相调制波信号;
4-4)、将最终三相调制波信号和载波信号比较,得到驱动开关管的脉冲信号,并经驱动电路后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处理信号;所述处理信号包括卫星授时秒脉冲同步信号、检测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端口电压及电流信号、储能装置电池总直流电压;
控制模块,接收处理信号用于计算储能的最佳配置容量、产生与卫星授时信号同步的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计算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指令以及实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输出电流的闭环控制以及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中开关器件的驱动电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装置,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处理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的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计算机处理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芯片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配电台区内部风电及分布式光伏的运行特性以及负荷的运行特性,优化配置储能的容量;
步骤二:获取由卫星授时的秒脉冲信号,各电力电子变换器根据该同步信号生成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
步骤三:根据检测到的端口母线电压幅值,利用自适应下垂控制得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
步骤四:结合步骤二中所获得的实时相位信息以及步骤三中所获得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采用控制算法对各装置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
所述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包括风机并网逆变器、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接口变换器、储能变流器。
所述步骤三的控制逻辑如下:当风机及光伏并网变换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大于其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幅值指令时,风机及光伏并网变换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为其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幅值指令,储能变流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应同时满足系统功率平衡及储能电池电压的约束。
所述控制算法包含滞环控制、比例谐振控制、准比例谐振控制及矢量控制。
所述步骤一中储能的容量配置的步骤包括:
1-1)、获取配电台区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工业负荷及重要负荷的日常运行数据;
1-2)、以减小配电台区峰谷差及线路损耗为优化目标,考虑配电台区内重要负荷的功率自治的约束,计算出储能装置最佳配置容量。
所述步骤二中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的具体产生步骤如下:
2-1)、利用卫星信号接收装置,获得秒脉冲同步信号;
2-2)、利用信号转换装置将获得的秒脉冲同步信号转换成控制器芯片所需的电压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器的捕捉端口;
2-3)、控制器芯片利用自带的晶振将当前采集的秒脉冲信号转变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并在下一个秒脉冲将相位复位为零。
所述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指令满足如下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3869968450000071
其中,UN以及IN分别为配电台区的额定电压以及装置的额定电流,U为检测到的交流相交流电压的有效值,k为比例系数。
所述步骤四中采用控制算法对各装置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具体内容如下:
4-1)、将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流幅值指令乘以实时相位信号的正弦值作为实时电流指令;
4-2)、用实时电流指令减去被检测的电流,然后,采用滞环控制或比例谐振控制或准比例谐振控制或矢量控制中的一种得到计算得到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其中,矢量控制包含:克拉克变换、派克变换、PI控制、派克反变换及克拉克反变换;
4-3)、在控制器中将上述计算的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经过50Hz的陷波器处理,利用计算的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减去经50Hz陷波器处理的信号,并将此作为最终的三相调制波信号;
4-4)、将最终三相调制波信号和载波信号比较,得到驱动开关管的脉冲信号,并经驱动电路后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处理信号;所述处理信号包括卫星授时秒脉冲同步信号、检测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端口电压及电流信号、储能装置电池总直流电压;
控制模块,接收处理信号用于计算储能的最佳配置容量、产生与卫星授时信号同步的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计算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指令以及实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输出电流的闭环控制以及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中开关器件的驱动电路。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装置,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处理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的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步骤。
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计算机处理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芯片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步骤。
为克服现有含高比例新能源配电台区管理自治控制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利用卫星授时信号生成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输出电流的50Hz实时相位信号,可确保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低压配电台区良好运行状态,可提高新能源的消纳率。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流程图,该协同自治方法包括步骤S1~S4,具体如下:
步骤一S1,根据配电台区内部风电及分布式光伏的运行特性以及负荷的运行特性,优化配置储能的容量,用于保证源荷储的供需功率的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配电台区内部风电的运行特性时,需先明确配电台区内部风机的装机容量、风机不同时间段的风速以及日常不同时间段内的风力发电情况,上述数据可通过查阅风力发电系统的历史数据得到;在确定配电台区内部光伏的运行特性时,需先明确配电台区内部光伏的装机容量、不同时间段的光照强度、温度以及日常不同时间段内的光伏发电情况,上述数据可通过查阅光伏发电系统的历史数据得到;在确定负荷的运行特性时,需要明确配电台区内诸如工业负荷等重要负荷的日常不同时段内的功率需求以及诸如电动汽车及中央空调等可调负荷的日常不同时段内的功率需求。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步骤可以为:获取配电台区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工业负荷及重要负荷的日常运行数据,计算台区配电台区日常峰谷差以及线路损耗;其次,以减小配电台区峰谷差及线路损耗为优化目标,考虑配电台区内重要负荷的功率自治的约束,计算出储能装置最佳配置容量。
步骤二S2,获取由卫星授时的秒脉冲信号,各电力电子变换器根据该同步信号生成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开阔的高处安装蘑菇头来接收卫星信号,将该信号通过传输至卫星信号接收装置或者相量测量装置PMU来产生卫星授时同步信号;为使控制器能够识别该信号,中间可通过信号转换装置来实现;在控制器捕捉到秒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后通过内部电路板上的晶振单元来生成频率为50Hz的秒脉冲信号。此外,可通过选用高性能及高精度的晶振来防止卫星授时信号丢失时可能导致的相位计算偏差。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产生步骤包括:
首先,利用卫星信号接收装置(可选用的型号为:uM-PMU-851或T-GPS-B1A),获取B码信号,并转化成秒脉冲同步信号;其次,利用信号转换装置将上述秒脉冲信号转换为控制器芯片可以接收的电压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器(可选用的数字处理器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812或DSP28335)的捕捉端口;最后,控制器芯片利用自带的晶振将当前采集的秒脉冲信号转变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并在下一个秒脉冲将相位复位为零。
步骤三S3:根据检测到的端口母线电压幅值,利用自适应下垂控制得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当风机及光伏并网变换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大于其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幅值指令时,风机及光伏并网变换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为其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幅值指令,储能变流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应同时满足系统功率平衡及储能电池电压的约束;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高比例低压配电台区中的风、光、储能以及电动汽车接口装置多为电力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充分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可控性,将各变换装置输出电流相位固定,利于电流幅值指令来实现配电台区内部的功率自治。考虑到电流与电压间的约束关系,为实现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即插即用,采用I-U下垂来计算电流指令,进一步为防止在负荷剧烈变化时母线电压波动较大的不足,实时计算母线电压与其额定值的偏差,进而将下垂系数与电压偏差呈现为负相关关系。同时,考虑到风、光能源的波动性,为防止计算出的电流指令大于其最大可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本实施例对风电及光伏并网电力电子变换器输出电流指令进行限值。此外,考虑到储能装置的“削峰填谷”作用以及其荷电状态对正常运行的需求,本实施例中综合考虑储能变换器输出电流的方向以及其直流侧电压,来计算储能变换器输出电流的指令。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指令满足如下的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3869968450000111
其中,UN以及IN分别为配电台区的额定电压以及装置的额定电流,U为检测到的交流相交流电压的有效值,k为比例系数(比例系数根据负载大范围波动下的电压最大波动范围确定,例如在负载波动50%下,假如最大输出电压波动额定值为5%,则:k=0.5/sqrt(0.05)=2.22.)。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电流指令计算步骤为:
根据当前风、光等电源发电容量及负荷功率,以功率需求为约束,判断储能的预期工作状态:当电源发电容量大于负荷功率时,储能应工作于充电状态;当电源发电容量小于负荷功率时,储能应工作于放电状态;
结合储能装置电池总直流电压,当电池电压大于其额定值的0.9倍且小于其额定值的1.1倍时,储能变流器电流幅值指令为之前计算的预期值,当上一步骤判断的储能装置为充电状态时,所控制的电流应流入储能装置,当上一步骤判断的储能装置为放电状态时,所控制的电流应流出储能装置;当电池电压小于额定值的0.9倍时,仅当上一步骤判断的储能装置为充电状态时,储能变流器电流幅值指令为之前计算的预期值,且所控制的电流应流入储能装置,否则储能变流器电流幅值指令为零;当电池电压大于额定值的1.1倍时,仅当上一步骤判断的储能装置为放电状态时,储能变流器电流幅值指令为之前计算的预期值,且所控制的电流应流出储能装置,否则储能变流器电流幅值指令为零。
步骤四S4:结合预先生成的实时相位信息以及变换装置的电流幅值指令得到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流指令,采用控制算法对各装置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控制算法包含滞环控制、比例谐振控制、准比例谐振控制及矢量控制。
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步骤二S2中的频率为50Hz的相位信号后及步骤S3中的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流幅值指令后,经过三角运算计算出电流幅值指令;可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出三相电流,而后利用电流的闭环控制算法,得到各开关器件的驱动信号。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输出电流闭环控制的步骤为:
将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流幅值指令乘以实时相位信号的正弦值作为实时电流指令;将上一步骤计算的实时电流指令减去被检测的电流,然后采用滞环控制或比例谐振控制或准比例谐振控制或矢量控制得到计算得到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其中矢量控制包含:克拉克变换、派克变换、PI控制、派克反变换及克拉克反变换;在控制器中将上述计算的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经50Hz的陷波器处理,利用计算的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减去经50Hz陷波器处理的信号,并将此作为最终的三相调制波信号;将上一步骤计算的最终三相调制波信号和载波信号比较,得到驱动开关管的脉冲信号,并经驱动电路后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
如图2所示,该自治系统包括采集模块10和控制模块20包括:
其中,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卫星授时秒脉冲同步信号、检测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端口电压及电流信号、储能装置电池总直流电压,并将上述信号传到输入到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用于计算储能的最佳配置容量、产生与卫星授时信号同步的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计算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指令以及实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输出电流的闭环控制以及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中开关器件的驱动电路。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各模块功能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装置,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步骤。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及存储介质与前述方法实施例是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下的两个方面,在前面已经对方法实施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介绍清楚地了解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的结构及实施过程,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系统及装置,利用卫星授时信号生成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输出电流的50Hz实时相位信号,可有效避免高比例甚至100%逆变型低压台区中的功-角稳定及频率稳定问题;可有效避免台区间互联时的暂态电流应力问题,可实现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即插即用,确保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低压配电台区良好运行状态,可提高新能源的消纳率。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发明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S1):根据配电台区内部风电及分布式光伏的运行特性以及负荷的运行特性,优化配置储能的容量;
步骤二(S2):获取由卫星授时的秒脉冲信号,各电力电子变换器根据该同步信号生成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
步骤三(S3):根据检测到的端口母线电压幅值,利用自适应下垂控制得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
步骤四(S4):结合步骤二(S2)中所获得的实时相位信息以及步骤三(S3)中所获得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的幅值指令,采用控制算法对各装置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包括风机并网逆变器、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接口变换器、储能变流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S3)的控制逻辑如下:当风机及光伏并网变换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大于其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幅值指令时,风机及光伏并网变换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为其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流幅值指令,储能变流器输出电流幅值指令应同时满足系统功率平衡及储能电池电压的约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算法包含滞环控制、比例谐振控制、准比例谐振控制及矢量控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S1)中储能的容量配置的步骤包括:
1-1)、获取配电台区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工业负荷及重要负荷的日常运行数据;
1-2)、以减小配电台区峰谷差及线路损耗为优化目标,考虑配电台区内重要负荷的功率自治的约束,计算出储能装置最佳配置容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S2)中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的具体产生步骤如下:
2-1)、利用卫星信号接收装置,获取B码信号;
2-2)、将B码信号转化为秒脉冲同步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器的捕捉端口;
2-3)、控制器芯片利用自带的晶振将当前采集的秒脉冲信号转变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并在下一个秒脉冲将相位复位为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指令满足如下目标函数:
Figure FDA0003869968440000021
其中,UN以及IN分别为配电台区的额定电压以及装置(即上述的电力电子装置)的额定电流,U为检测到的交流相交流电压的有效值,k为比例系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S4)中采用控制算法对各装置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具体内容如下:
4-1)、将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流幅值指令乘以实时相位信号的正弦值作为实时电流指令;
4-2)、用实时电流指令减去被检测的电流,然后,采用滞环控制或比例谐振控制或准比例谐振控制或矢量控制中的一种得到计算得到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其中,矢量控制包含:克拉克变换、派克变换、PI控制、派克反变换及克拉克反变换;
4-3)、在控制器中将上述计算的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经过50Hz的陷波器处理,利用计算的预期三相电压调制波信号减去经50Hz陷波器处理的信号,并将此作为最终的三相调制波信号;
4-4)、将最终三相调制波信号和载波信号比较,得到驱动开关管的脉冲信号,并经驱动电路后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
9.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10),用于获取处理信号;所述处理信号包括卫星授时秒脉冲同步信号、检测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端口电压及电流信号、储能装置电池总直流电压;
控制模块(20),接收处理信号用于计算储能的最佳配置容量、产生与卫星授时信号同步的频率为50Hz的实时相位信号、计算各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指令以及实现各电力电子变换器输出电流的闭环控制以及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中开关器件的驱动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处理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的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的步骤。
CN202211196215.6A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 Active CN115603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6215.6A CN115603345B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6215.6A CN115603345B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3345A true CN115603345A (zh) 2023-01-13
CN115603345B CN115603345B (zh) 2024-02-02

Family

ID=8484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6215.6A Active CN115603345B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334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4034B1 (en) * 2003-06-30 2005-09-13 Iwat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put current shaping in a power converter
CN102508082A (zh) * 2011-11-21 2012-06-20 山东电力研究院 高精度多模式低压负荷功率特性记录仪及其工作方法
CN107732976A (zh) * 2017-11-27 2018-02-23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全逆变器型微电网中同步定频电流相量的产生方法
CN107947232A (zh) * 2017-12-05 2018-04-20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同步定频微电网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AU2015412210A1 (en) * 2015-10-21 2018-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CN111277001A (zh) * 2020-03-14 2020-06-12 福建工程学院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自适应控制的风机并网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4034B1 (en) * 2003-06-30 2005-09-13 Iwat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put current shaping in a power converter
CN102508082A (zh) * 2011-11-21 2012-06-20 山东电力研究院 高精度多模式低压负荷功率特性记录仪及其工作方法
AU2015412210A1 (en) * 2015-10-21 2018-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CN107732976A (zh) * 2017-11-27 2018-02-23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全逆变器型微电网中同步定频电流相量的产生方法
CN107947232A (zh) * 2017-12-05 2018-04-20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同步定频微电网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277001A (zh) * 2020-03-14 2020-06-12 福建工程学院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自适应控制的风机并网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S. THORP: "Some applications of phasor measurements to adaptive prot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vol. 3, no. 2, XP000119237, DOI: 10.1109/59.192936 *
刘教民;孙玉巍;付超;李永刚;: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电池储能并网系统及其自抗扰控制", 高电压技术, no. 01 *
徐化博: "同步定频微电网下垂控制策略", 工程科技Ⅱ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3345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hatti et al.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using photovoltaic: Status and technological review
Mohod et al. Micro wind power generator with battery energy storage for critical load
Tani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in the decentralized generation systems based on renewable energy—Ultracapacitors and battery to compensate the wind/load power fluctuations
CN106786740B (zh) 一种牵引供电系统光伏储能并网装置及控制方法
Knight et al. Simple wind energy controller for an expanded operating range
Little et al.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to stand-alone power supplies incorporating hydrogen storage
Esmaili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power electronics i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and hybrid generating systems
CN104734190B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频率控制的微电网系统的监控方法
EP3128637A1 (en) Dc/ac converter apparatus compris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reactive power and power conversion and gener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c/ac converter apparatus
CN104600719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接入综合无功补偿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983620B (zh) 一种辅助变流器及其并联控制方法
CN107579514A (zh) 一种用于海上平台的风光储直流电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0716537B1 (ko) 분산전원용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CN103199560A (zh) 一种箱式集成化的多微源接口微型电网并网系统装置
CN102255596A (zh) 一种离网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及其最大风能捕获方法
CN102769306B (zh) 一种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网侧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KR101644522B1 (ko) Ac 마이크로그리드 3상부하에서의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CN104518520B (zh) 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发电单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728835A (zh) 一种平滑风力发电输出功率的电池电力储能装置
Xu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DC micro-grid in data center
CN115603345B (zh) 一种基于卫星授时同步的配电台区源荷储协同自治方法
CN203466578U (zh) 一种10kW风光互补实验系统
Costa et al. A survey of state-of-the-art on microgrids: application in real tim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CN105322564A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电压平衡的风光一体发电系统
JP6095109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