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8732A - 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8732A
CN115598732A CN202110781614.8A CN202110781614A CN115598732A CN 115598732 A CN115598732 A CN 115598732A CN 202110781614 A CN202110781614 A CN 202110781614A CN 115598732 A CN115598732 A CN 115598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ity
magnetic
inversion
model
h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16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涛
谭绍泉
陈学国
尹克敏
时秀朋
毛明海
杜欣
冯国志
钱焕菊
张晓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816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987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98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87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岩石、地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明确潜山构造识别的地球物理基础;步骤2,进行重磁数据精细处理及反演,分离提取潜山构造重磁异常,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及视磁化率体;步骤3,进行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及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步骤4,进行叠后地震处理及重磁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步骤5,进行重磁电震相互验证,落实潜山地质目标。该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推进当前潜山油气勘探技术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勘探技术优势,提高潜山地质目标识别精度及可靠性,为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Description

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领域重磁电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反演及潜山油气勘探目标综合解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重力、磁力、电磁及人工源地震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基于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及速度等探测数据反映地下岩石不同的地球物理属性。随着油气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日益增加,仅仅依靠单一的地球物理数据会存在多解性,因此融合各类地球物理数据,最大限度发挥各类数据的优势,使这些数据能够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才能清晰准确的揭示地下构造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勘探程度已非常成熟,寻找深层潜山油气目标已是今后勘探的新方向。然而,成藏条件受控于多种地质因素,仅潜山构造识别难度就非常大。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综合重、磁、电、震多种勘探技术成果为精确揭示潜山构造及内幕成为必然。
在申请号:201610496730.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基于混合倾角扫描振幅变化率的潜山储层地震识别方法,方法包括:在时间域应用多道相干算法进行倾角搜索估计地层倾角值;在频率域应用地层倾角在地震记录上表现的时间延迟,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的时延特性来估计地层倾角;基于时间-频率域混合倾角扫描,沿地层倾角在局部层拉平的基础上计算时窗内平均绝对振幅的空间变化率;根据平均绝对振幅空间变化率数据体,通过连井剖面和沿层切片进行潜山内幕孔缝型储层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该方法可以消除界面倾角的影响,突出孔缝储层位置处地震波发生的变化,为孔缝型潜山储层的识别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信息。
在申请号:201910216726.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基于构造导向滤波的古生界潜山储层地震预测方法,方法包括:基于原始地震资料,计算倾角导向体;利用倾角导向体进行约束,对原始地震数据体进行滤波,形成构造导向滤波体;求取原始地震与构造导向滤波体之间的残差体;提取古生界顶面残差体振幅属性图,表征古生界潜山顶部风化壳储层分布。该方法为古生界潜山有利圈闭的描述提供有利的支撑,对于断陷盆地内古生界潜山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申请号:CN202010008590.8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潜山裂缝储集体油藏预测方法,该潜山裂缝储集体油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对叠后地震进断层增强处理,突出潜山断层特征;步骤2,根据断层增强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提取杂乱度属性;步骤3,在纯波地震资料基础上开展潜山裂缝储层波形指示反演;步骤4,对提取的地震杂乱度数据和波形指示反演结果进行频率分析,选择优势频率进行频率域融合;步骤5,根据融合后数据体,与测井解释结果进行交汇分析,对裂缝储集体进行解释。
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分发挥各类勘探技术优势,提高潜山地质目标识别精度及可靠性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该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岩石、地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明确潜山构造识别的地球物理基础;
步骤2,进行重磁数据精细处理及反演,分离提取潜山构造重磁异常,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及视磁化率体;
步骤3,进行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及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
步骤4,进行叠后地震处理及重磁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
步骤5,进行重磁电震相互验证,落实潜山地质目标。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收集研究区钻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心样品的地球物理测试成果,统计地层、岩石地球物理规律。
在步骤1,收集的地球物理的测试成果和统计的地层、岩石地球物理规律包括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及速度。
在步骤2,进行重磁数据精细处理,采用圆滑滤波、低通滤波这些技术手段消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和浅部不均匀体引起的随机干扰。
在步骤2,进行重磁场源分离,依据地震层位解释成果开展重磁正演,剥层提取潜山构造重磁异常。
在步骤2,开展重磁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三维视磁化率体,反演方法采用共轭梯度、有限元法。
在步骤3,进行电磁资料精细处理与转换,获取频率-振幅电性剖面,其中,处理过程包括畸变点编辑滤波、去飞点、静校正、张量阻抗分解。
在步骤3,进行电磁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反演方法采用奥卡姆(OCCAM)、非线性共轭梯度。
在步骤4,进行叠后地震数据处理,首先通过目的层顶底解释确定垂向处理范围,同时通过典型低频成像地震数据分析及研究区原始资料频谱分析确定需要重点增强的低频优势频带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地震重构低频信号能量加强技术开展补偿处理,提高成像效果,最后得到地质、地球物理所需的地震资料。
在步骤4,进行重磁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结合低频补偿地震的典型潜山反射特征,同时参考电法反演剖面及重磁异常曲线,开展潜山密度、磁化率模型的精细建模,得到密度、磁化率初始模型,开展正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此反复修正,最终得到精确地解释模型,构建反演地质模型,开展稀疏脉冲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
在步骤5,进行重磁电震处理及反演结果相互对比、验证,综合分析潜山构造的埋深及展布范围,落实潜山地质目标。
在步骤5,首先根据反演结果综合对比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计算重磁理论正演曲线;然后将理论正演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修改和校正地质模型,修正模型的物性参数,再次拟合,反复多次,当两者基本重合时,所设计的地质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物性特征。
本发明中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基于多种地球物理数据的融合,发挥各类地球物理数据的勘探优势,精确发现潜山勘探地质目标,为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为油气增储上产奠定基础。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发现和落实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地层及不同岩性的潜山地质目标,推进当前潜山油气勘探技术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勘探技术优势,提高潜山地质目标识别精度及可靠性,为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地球物理依据,降低油气勘探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例1中重力反演获取的视密度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例1中电磁测线电阻率反演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例1中重磁电低频约束波阻抗反演效果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例1中重力-地震约束验证潜山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例2中重力-地震约束验证潜山构造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例3中电磁测线电阻率反演剖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101,岩石、地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建立,明确潜山构造识别的地球物理基础;
步骤102,重磁数据精细处理及反演,分离提取潜山构造重磁异常,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及三维视磁化率体;
步骤103,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及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
步骤104,叠后地震数据处理及重磁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
步骤105,重磁电震相互验证,落实潜山地质目标。
以下为应用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1中,具体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研究区钻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心样品的地球物理(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及速度)测试成果,统计地层、岩石地球物理(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及速度)规律。
步骤(2),重磁数据精细处理,采用圆滑滤波、低通滤波等技术手段消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和浅部不均匀体引起的随机干扰;重磁场源分离,依据地震层位解释成果开展重磁正演,剥层提取潜山构造重磁异常;开展重磁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图2)、三维视磁化率体,反演方法采用共轭梯度、有限元法等。
步骤(3),电磁资料精细处理与转换,获取频率-振幅电性剖面,其中,处理过程包括畸变点编辑滤波、去飞点、静校正、张量阻抗分解等;电磁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图3),反演方法采用奥卡姆(OCCAM)法。
步骤(4),叠后地震数据处理,首先通过目的层顶底解释确定垂向处理范围,同时通过典型低频成像地震数据分析及研究区原始资料频谱分析确定需要重点增强的低频优势频带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地震重构低频信号能量加强技术开展补偿处理,提高成像效果,最后得到地质、地球物理所需的地震资料。重磁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结合低频补偿地震的典型潜山反射特征,同时参考电法反演剖面及重磁异常曲线,开展潜山密度、磁化率模型的精细建模,得到密度、磁化率初始模型,开展正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此反复修正,最终得到精确地解释模型,构建反演地质模型,利用反演软件开展稀疏脉冲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图4)。
步骤(5),重磁电震处理及反演结果相互对比、验证,综合分析潜山构造的埋深及展布范围,落实潜山地质目标。首先根据反演结果综合对比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计算重磁理论正演曲线;然后理论正演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修改和校正地质模型,修正模型的物性参数,再次拟合,反复多次,当两者基本重合时,所设计的地质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物性特征(图5)。
实施例2:
在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2中,具体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研究区钻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心样品的地球物理(密度、电阻率及速度)测试成果,统计地层、岩石地球物理(密度、电阻率及速度)规律。
步骤(2),重力数据精细处理,采用圆滑滤波、低通滤波等技术手段消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和浅部不均匀体引起的随机干扰;重力场源分离,依据地震层位解释成果开展重力正演,剥层提取潜山构造重力异常;开展重力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反演方法采用有限元法等。
步骤(3),电磁资料精细处理与转换,获取频率-振幅电性剖面,其中,处理过程包括畸变点编辑滤波、去飞点、静校正、张量阻抗分解等;电磁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反演方法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等。
步骤(4),叠后地震数据处理,首先通过目的层顶底解释确定垂向处理范围,同时通过典型低频成像地震数据分析及研究区原始资料频谱分析确定需要重点增强的低频优势频带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地震重构低频信号能量加强技术开展补偿处理,提高成像效果,最后得到地质、地球物理所需的地震资料。重、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结合低频补偿地震的典型潜山反射特征,同时参考电法反演剖面及重力异常曲线,开展潜山密度模型的精细建模,得到密度初始模型,开展正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此反复修正,最终得到精确地解释模型,构建反演地质模型,利用反演软件开展稀疏脉冲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
步骤(5),重电震处理及反演结果相互对比、验证,综合分析潜山构造的埋深及展布范围,落实潜山地质目标。首先根据反演结果综合对比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计算重力理论正演曲线;然后理论正演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修改和校正地质模型,修正模型的物性参数,再次拟合,反复多次,当两者基本重合时,所设计的地质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物性特征(图6)。
实施例3:
在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3中,具体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研究区钻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心样品的地球物理(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及速度)测试成果,统计地层、岩石地球物理(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及速度)规律。
步骤(2),重磁数据精细处理,采用圆滑滤波、低通滤波等技术手段消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和浅部不均匀体引起的随机干扰;重磁场源分离,依据地震层位解释成果开展重磁正演,剥层提取潜山构造重磁异常;开展重磁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三维视磁化率体,反演方法采用共轭梯度、有限元法等。
步骤(3),电磁资料精细处理与转换,获取频率-振幅电性剖面,其中,处理过程包括畸变点编辑滤波、去飞点、静校正、张量阻抗分解等;电磁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图7),反演方法采用奥卡姆(OCCAM)法。
步骤(4),叠后地震数据处理,首先通过目的层顶底解释确定垂向处理范围,同时通过典型低频成像地震数据分析及研究区原始资料频谱分析确定需要重点增强的低频优势频带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地震重构低频信号能量加强技术开展补偿处理,提高成像效果,最后得到地质、地球物理所需的地震资料。重磁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结合低频补偿地震的典型潜山反射特征,同时参考电法反演剖面及重磁异常曲线,开展潜山密度、磁化率模型的精细建模,得到密度、磁化率初始模型,开展正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此反复修正,最终得到精确地解释模型,构建反演地质模型,利用反演软件开展稀疏脉冲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
步骤(5),重磁电震处理及反演结果相互对比、验证,综合分析潜山构造的埋深及展布范围,落实潜山地质目标。首先根据反演结果综合对比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计算重磁理论正演曲线;然后理论正演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修改和校正地质模型,修正模型的物性参数,再次拟合,反复多次,当两者基本重合时,所设计的地质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物性特征。
本发明中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在重、磁、电、震精细处理及反演的基础上,发挥各类地球物理数据的勘探优势,融合多种地球物理数据,精确发现潜山勘探地质目标,为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为油气增储上产奠定基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12)

1.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岩石、地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明确潜山构造识别的地球物理基础;
步骤2,进行重磁数据精细处理及反演,分离提取潜山构造重磁异常,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及视磁化率体;
步骤3,进行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及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
步骤4,进行叠后地震处理及重磁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
步骤5,进行重磁电震相互验证,落实潜山地质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收集研究区钻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心样品的地球物理测试成果,统计地层、岩石地球物理规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收集的地球物理的测试成果和统计的地层、岩石地球物理规律包括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及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进行重磁数据精细处理,采用圆滑滤波、低通滤波这些技术手段消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和浅部不均匀体引起的随机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进行重磁场源分离,依据地震层位解释成果开展重磁正演,剥层提取潜山构造重磁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开展重磁反演,获取潜山构造三维视密度体、三维视磁化率体,反演方法采用共轭梯度、有限元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进行电磁资料精细处理与转换,获取频率-振幅电性剖面,其中,处理过程包括畸变点编辑滤波、去飞点、静校正、张量阻抗分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进行电磁反演获取深度域视电阻率剖面,反演方法采用OCCAM、非线性共轭梯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进行叠后地震数据处理,首先通过目的层顶底解释确定垂向处理范围,同时通过典型低频成像地震数据分析及研究区原始资料频谱分析确定需要重点增强的低频优势频带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地震重构低频信号能量加强技术开展补偿处理,提高成像效果,最后得到地质、地球物理所需的地震资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进行重磁电低频模型约束反演,结合低频补偿地震的典型潜山反射特征,同时参考电法反演剖面及重磁异常曲线,开展潜山密度、磁化率模型的精细建模,得到密度、磁化率初始模型,开展正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此反复修正,最终得到精确地解释模型,构建反演地质模型,开展稀疏脉冲反演,获取波阻抗反演剖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进行重磁电震处理及反演结果相互对比、验证,综合分析潜山构造的埋深及展布范围,落实潜山地质目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首先根据反演结果综合对比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计算重磁理论正演曲线;然后将理论正演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修改和校正地质模型,修正模型的物性参数,再次拟合,反复多次,当两者基本重合时,所设计的地质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物性特征。
CN202110781614.8A 2021-07-08 2021-07-08 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Pending CN1155987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1614.8A CN115598732A (zh) 2021-07-08 2021-07-08 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1614.8A CN115598732A (zh) 2021-07-08 2021-07-08 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8732A true CN115598732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4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1614.8A Pending CN115598732A (zh) 2021-07-08 2021-07-08 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987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8425B2 (en) Generating facies probablity cubes
CN107748399B (zh) 利用重力界面反演识别山前带深部构造层方法
US20080162093A1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geological model of a subsoil formation constrained by seismic data
CN104570067B (zh)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中相控地震反演方法
CN104237945B (zh) 一种地震资料自适应高分辨处理方法
WO2014138191A1 (en) Geological model analysis incorporating cross-well 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s
CN104516018A (zh)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中岩性约束下的孔隙度反演方法
CN106443774A (zh) 一种提高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的方法
CN104200115A (zh) 一种基于地质统计学模拟的全地层速度建模方法
CN105277976A (zh) 基于岩石露头雷达探测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
CN114114459B (zh) 一种相控约束下的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薄储层预测方法
CN107132573A (zh) 一种应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识别强阻抗屏蔽下岩性油藏的方法
CN109164485A (zh) 一种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精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CN113296166A (zh) 裂缝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1856566B (zh) 湖相滩坝砂体中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737018B (zh) Vsp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建模方法
Cho Stochastic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ing in shale reservoirs via integra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s and petrophysical data
CN111077578B (zh) 岩层分布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5598732A (zh) 基于重磁电震勘探技术融合的潜山构造识别方法
Ningkai et al. Stepped and detailed seismic prediction of shallow-thin reservoirs in Chunfeng oilfield of Junggar Basin, NW China
CN113589365B (zh) 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
CN113514884A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CN116136612A (zh) 重力、电法、地震预测深层下古生界潜山的方法
CN104345337A (zh) 一种用于地震反演的时控储层参数建模方法
Qingcai et al. Subsalt high steep structure imaging technique: A case study of Keshen area in Kuqa depression, Tarim Basin, NW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