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8813A - 蓄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蓄电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8813A
CN115588813A CN202210780370.6A CN202210780370A CN115588813A CN 115588813 A CN115588813 A CN 115588813A CN 202210780370 A CN202210780370 A CN 202210780370A CN 115588813 A CN115588813 A CN 115588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s
power storage
storage module
protrusion
modu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03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村哲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588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8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模块。从端板(200)和接触板部(320)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在第二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分别在随着从上述一方接近上述另一方而第二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具有顶部(331t),并且在顶部(331t)与上述另一方抵接。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包括从第一方向观察时顶部(331t)与多个接合部(321)中的任一个接合部(321)重叠的第一突起部(331)。

Description

蓄电模块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公开了电源装置的结构的现有技术文献,有国际公开第2019/130936号。国际公开第2019/130936号所记载的电源装置具备电池层叠体、一对端板以及连接杆。一对端板配置在电池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连接杆与一对端板连结,保持电池层叠体。连接杆包括板状杆和卡定块。板状杆沿电池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延伸。卡定块通过焊接结构固定于板状杆,并朝向端板突出。端板包括与卡定块抵接的止动部。卡定块的止动部侧的相向面整体与止动部抵接而紧贴。
发明内容
在端板以及约束部件进行面接触的情况下,有时会因接触的面的微观的凹凸而导致相互的抵接位置变得不稳定。在该情况下,在蓄电单元的层叠体膨胀而从端板向约束部件施加载荷时,对约束部件的构成部件彼此的接合部施加载荷的施加方式变得不稳定,接合部的耐力有可能降低。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模块,能够使对约束部件的构成部件彼此的接合部施加载荷的施加方式稳定化,从而提高接合部的耐力。
基于本技术的蓄电模块具备层叠体、端板以及约束部件。层叠体在第一方向上层叠有蓄电单元。端板设置于层叠体的第一方向的两端。约束部件从第一方向与端板抵接。约束部件包括板状部和接触板部。板状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接触板部通过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接合部与板状部接合,并与端板抵接。在端板与接触板部的抵接面,在第二方向上排列设置有从端板和接触板部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多个第一突起部分别在随着从上述一方接近上述另一方而第二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具有顶部,并且在顶部与上述另一方抵接。多个第一突起部包括从第一方向观察时顶部与多个接合部中的任一个接合部重叠的第一突起部。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从与附图相关联地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具备的蓄电单元以及端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具备的蓄电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从IV-IV线箭头方向观察图1的蓄电模块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具备的蓄电单元膨胀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二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蓄电模块具备的约束部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不重复其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个数、量等的情况下,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之外,本技术的范围不一定限定于该个数、量等。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构成要素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之外,对于本技术而言不一定是必须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具备(comprise)”以及“包括(include)”、“具有(have)”的记载为开放式。即,在包括某个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包括该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也可以不包括。另外,本技术并不限定于必须全部起到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及的作用效果。
在本说明书中,“电池”并不限定于锂离子电池,可以包括镍氢电池等其他电池。在本说明书中,“电极”可以统称正极以及负极。另外,“电极板”可以统称正极板以及负极板。
在本说明书中,“蓄电单元”或“蓄电模块”并不限定于电池单元或电池模块,可以包括电容器单元或电容器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将与蓄电单元的层叠方向正交且与约束部件的接合部排列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作为第三方向的X方向,将蓄电单元的层叠方向设为作为第一方向的Y方向,将约束部件的接合部排列的方向设为作为第二方向的Z方向。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具备的蓄电单元以及端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作为电池组的蓄电模块1具备层叠体10、端板200、约束部件300以及母线板400。
层叠体10以多个蓄电单元100在第一方向(Y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层叠。在蓄电单元100彼此之间夹设有未图示的隔板。被两个端板200夹持的多个蓄电单元100被端板200按压,在两个端板200之间被约束。
端板200设置于层叠体10的第一方向(Y方向)的两端。端板200固定于收纳蓄电模块1的壳体等基台。在端板200的X方向的两端,在Y方向上的与蓄电单元100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台阶部210。端板200例如由铝或铁构成。
如图1所示,约束部件300设置于层叠体10以及端板200的X方向的两端。在对被层叠的多个蓄电单元100以及端板200作用Y方向的压缩力的状态下使约束部件300与端板200卡合,之后释放压缩力,由此,拉伸力作用于将两个端板200连接的约束部件300。作为其反作用,约束部件300将两个端板20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其结果是,约束部件300在Y方向上约束层叠体10。
约束部件300包括板状部310、第一凸缘部311、第二凸缘部312以及接触板部320。
板状部310是沿第一方向(Y方向)延伸的部件。板状部310例如由铁构成。
第一凸缘部311与板状部310的Y方向的两端连接。第一凸缘部311固定于端板200。第一凸缘部311例如通过螺栓紧固等公知的固定方法固定于端板200。由此,约束部件300将两个端板200相互连接。
第二凸缘部312从层叠体10的侧面绕到层叠体10的上表面以及底面。通过设置第二凸缘部312,能够确保比较薄地形成的约束部件300的刚性。
接触板部320是相对于板状部310设置在端板200侧的板状部件。接触板部320例如由铁构成。
母线板400配置在层叠体10的上表面上。母线板400通过在X方向的两端被层叠体10以及第二凸缘部312夹持而固定于层叠体10。
母线板400在X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沿着Y方向设置有用于将蓄电单元100的内部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未图示的气体管道区域。隔着气体管道区域在X方向的两端配置有未图示的电压检测线。并且,隔着气体管道区域以及电压检测线在X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能够收容蓄电单元100的未图示的母线的母线收纳区域。
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具备的蓄电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蓄电单元100包括电极端子110、外装体120以及气体排出阀130。
电极端子110包括正极端子111和负极端子112。电极端子110形成在外装体120上。外装体12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外装体120中收容有未图示的电极体和电解液。气体排出阀130在外装体120内的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时断裂。由此,外装体120内的气体向外装体120外排出。
图4是从IV-IV线箭头方向观察图1的约束部件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约束部件300与蓄电单元100之间设置有间隔件500。通过间隔件500,蓄电单元100与约束部件300相互绝缘。
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约束部件300从第一方向(Y方向)与端板200抵接。具体而言,约束部件300的接触板部320在抵接面CS处从第一方向(Y方向)与端板200抵接。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CS位于台阶部210。
接触板部320通过在与第一方向(Y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Z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接合部321与板状部310接合。接触板部320例如通过点焊与板状部310接合。多个接合部321各自的Z方向的接合的间隔例如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
如图5所示,蓄电模块1还具备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和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332。
多个第一突起部331的每一个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332形成于接触板部320。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突起部331以及多个第二突起部332的每一个例如通过冲压冲裁加工而形成于接触板部320。
在端板200与接触板部320的抵接面CS,从端板200和接触板部320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在第二方向(Z方向)上排列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作为上述一方的接触板部320朝向作为上述另一方的端板200,在Z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第一突起部331。
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分别在随着从接触板部320接近端板200而第二方向(Z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具有顶部331t。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分别在抵接面CS处与端板200在顶部331t抵接。
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包括从第一方向(Y方向)观察时顶部331t与多个接合部321中的任一个接合部321重叠的第一突起部331。在本实施方式中,从Y方向观察时,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各自的顶部331t与多个接合部321的每一个一一对应地重叠。
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分别具有突出高度H1。突出高度H1是从接触板部320的与抵接面CS相对的端面320e起的Y方向上的高度。突出高度H1优选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的每一个中为相同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各自的突出高度H1也可以相互不同。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各自的突出高度H1不同的情况下,优选多个第一突起部331中的Z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突起部331的突出高度H1比其他第一突起部331高。通过使Z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突起部331的突出高度H1比其他第一突起部331高,在蓄电单元100膨胀的情况下,能够使端板200的姿势难以相对于接触板部320倾斜,能够使蓄电模块1的形状稳定化。
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332设置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彼此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突起部332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彼此之间各设置有两个。
多个第二突起部332分别从接触板部320朝向端板200突出。多个第二突起部332各自的第二方向(Z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接触板部320接近端板200而变窄。多个第二突起部332分别在Z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具有顶部332t。
多个第二突起部332分别配置在能够与端板200抵接的位置。具体而言,多个第二突起部332各自从接触板部320的与抵接面CS相对的端面320e起的第一方向(Y方向)上的突出高度H2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各自的突出高度H1低。由此,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分别被端板200从Y方向按压而变形之后,多个第二突起部332分别与端板200抵接。突出高度H2相对于突出高度H1例如在0.2mm以上且0.4mm以下的范围内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约束部件300由板状部310和接触板部320构成层叠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通过将一张板状部件折叠来构成层叠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332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彼此之间各配置有两个,但也可以以两个以外的数量配置。
并且,第一突起部331以及第二突起部332各自的形状朝向端板200具有角形状,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半圆形、梯形形状。
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具备的蓄电单元膨胀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伴随着蓄电单元100的膨胀,端板200在Y方向上向接触板部320侧移动。由此,在从端板200向接触板部320施加载荷的情况下,多个第一突起部331分别以顶部331t被压扁的方式变形。之后,当蓄电单元100进一步膨胀时,端板200也进一步在Y方向上移动,端板200与多个第二突起部332分别抵接,从而对多个第二突起部332施加载荷。其结果是,多个第二突起部332的每一个与多个第一突起部331的每一个一起以顶部332t被压扁的方式变形。
在此,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比较例进行说明。以下的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接触板部的结构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不同,因此,对于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相同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比较例的蓄电模块9具备蓄电单元100、端板200以及约束部件900。约束部件900包括板状部910和接触板部920。板状部910和接触板部920通过多个接合部921相互接合。
接触板部920在抵接面CS处与端板200面接触。
接触板部920以及端板200各自有时在抵接面CS处在相互接触的面上具有微观的凹凸。在该情况下,接触板部920以及端板200在微观的凹凸中的任意位置相互抵接,因此,抵接位置变得不稳定。由此,蓄电模块9的形状变得不稳定。
另外,由于接触板部920以及端板200彼此的抵接位置变得不稳定,因此,因蓄电单元100的膨胀而从端板200向接触板部920施加载荷的位置变得不稳定。由此,施加于多个接合部921的载荷的方向变得不稳定。其结果是,多个接合部921相对于载荷的耐力有可能降低。
图8是表示第二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比较例的蓄电模块9A具备蓄电单元100、端板200以及约束部件900A。约束部件900A包括板状部910和接触板部920A。板状部910和接触板部920A通过多个接合部921相互接合。
接触板部920A具有向端板200突出的多个突起部930。多个突起部930分别在Z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具有顶部930t。
约束部件900A在抵接面CS处与端板200在多个突起部930各自的顶部930t抵接。
多个突起部930的每一个与多个接合部921的每一个在Y方向上不重叠地配置。在由于蓄电单元100膨胀而从端板200对接触板部920A施加载荷的情况下,接触板部920A从多个突起部930各自的抵接位置向Y方向施加载荷。施加于多个突起部930的载荷向多个接合部921的每一个传播。在该情况下,载荷从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向施加于多个接合部921,因此,YZ平面上的旋转方向的载荷施加于多个接合部921。由此,由蓄电单元100的膨胀引起的载荷难以稳定地施加于接合部921,因此,接合部921相对于载荷的耐力有可能降低。
另一方面,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中,因蓄电单元100膨胀而从端板200向接触板部320在Y方向上施加载荷。施加于多个第一突起部331以及多个第二突起部332的载荷向多个接合部321的每一个传播。此时,以来自从Y方向观察时顶部331t与接合部321重叠的第一突起部331的载荷为主成分而对多个接合部321分别施加载荷,因此,能够从Y方向稳定地对接合部321施加载荷。其结果是,相对于由蓄电单元100的膨胀引起的载荷,接合部321的耐力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蓄电单元100的膨胀引起的载荷,第一突起部331以及第二突起部332变形,端板200不变形,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端板200的与第一突起部331以及第二突起部332抵接的部分变形,第一突起部331以及第二突起部332不变形。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中,多个第一突起部331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方向(Y方向)上与多个接合部321中的一个并排,从而能够将从端板200施加于接触板部320的载荷稳定地施加于与第一突起部331并排的接合部321,因此,能够提高接合部321的耐力。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二突起部332,能够使从端板200施加于接触板部320的载荷分散到多个第一突起部331以及多个第二突起部332的每一个,因此,能够减少多个接合部321各自的负担并且向多个接合部321分别均等地施加载荷。进而,通过减少多个接合部321各自相对于载荷的负担,能够提高蓄电模块1整体的强度。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中,多个第二突起部332各自的突出高度H2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的突出高度H1低,从而能够在第一突起部331变形之后使第二突起部332与端板200抵接,因此,能够从第一突起部331向接合部321稳定地施加载荷,并且,能够通过第二突起部332向多个接合部321分别均等地施加载荷。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中,通过将第一突起部331以及第二突起部332设置于接触板部320,与将第一突起部331以及第二突起部332设置于端板200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突起部331以及第二突起部332相对于接合部321的Z方向的对位。
(实施方式2)
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的第二突起部的结构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不同,因此,对于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相同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1A具备蓄电单元100、端板200以及约束部件300A。
约束部件300A包括板状部310和接触板部320A。接触板部320A具有朝向端板200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331A以及多个第二突起部332A。
多个第二突起部332A从接触板部320A的与抵接面CS相对的端面320e起的第一方向(Y方向)上的突出高度H与多个第一突起部331A分别大致相同。
多个第二突起部332A各自的刚性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A各自的刚性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突起部332A各自在YZ平面上的专有面积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A各自在YZ平面上的专有面积窄,因此,相对于多个第一突起部331A刚性低。由此,在伴随着蓄电单元100的膨胀而从端板200对接触板部320A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第一突起部331A以及第二突起部332A分别变形,施加于接合部321的载荷以来自第一突起部331A的载荷为主成分。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1A中,多个第一突起部331A以及多个第二突起部332A分别具有大致相同的突出高度,并且,第二突起部332A的刚性比第一突起部331A低,从而能够使从端板200施加于接触板部320A的载荷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A以及多个第二突起部332A分别分散,并且以第一突起部331的载荷为主成分而对接合部321施加载荷,因此,能够提高接合部321的耐力。
(实施方式3)
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模块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模块的第一突起部以及第二突起部的结构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不同,因此,对于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相同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3的蓄电模块1B具备蓄电单元100、端板200以及约束部件300B。
约束部件300B包括板状部310和接触板部320B。接触板部320B具有朝向端板200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331B以及一个第二突起部332B。多个第一突起部331B分别在前端具有顶部331t。一个第二突起部332B在前端具有顶部332t。多个第一突起部331B各自的刚性比一个第二突起部332B的刚性高。
在Y方向上,顶部331t与多个接合部321中的任一个接合部321重叠的第一突起部331配置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中的第二方向(Z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多个接合部321中的Z方向上的两端的接合部321配置多个第一突起部331的每一个。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模块1B中,顶部331t与多个接合部321中的任一个接合部321重叠的第一突起部331B配置在多个第一突起部331B中的第二方向(Z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从而容易对在Z方向上多个接合部321中的与配置在中央的接合部321相比载荷负荷少的位于端部的接合部321施加载荷,能够向多个接合部321分别均等地施加载荷。
(实施方式4)
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蓄电模块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蓄电模块的第一突起部的结构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不同,因此,对于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相同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4的蓄电模块1C具备蓄电单元100、端板200以及约束部件300C。
约束部件300C包括板状部310和接触板部320C。接触板部320C具有朝向端板200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331C。多个第一突起部331C分别在前端具有顶部331t。
相对于多个接合部321中的配置在Z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的接合部321的每一个,配置有在Y方向上接合部321与顶部331t重叠的两个第一突起部331C。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蓄电模块1C中,相对于多个接合部321中的配置在Z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的接合部321的每一个,配置有在Y方向上接合部321与顶部331t重叠的两个第一突起部331C,从而容易对多个接合部321中的与配置在Z方向的中央的接合部321相比载荷少的位于两端的接合部321施加载荷,能够向多个接合部321分别均等地施加载荷。
(实施方式5)
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蓄电模块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蓄电模块的端板以及接触板部的结构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不同,因此,对于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相同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5的蓄电模块1D具备蓄电单元100、端板200D以及约束部件300D。约束部件300D包括板状部310和接触板部320D。
在端板200D形成有多个第一突起部221的每一个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222。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端板200D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部222。多个第二突起部222分别位于多个第一突起部221彼此之间。多个第一突起部221各自的刚性比多个第二突起部222的刚性高。
多个第一突起部221分别在前端具有顶部221t。多个第二突起部222在前端具有顶部222t。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突起部221以及多个第二突起部222分别例如与端板200D一起通过注射成形而形成。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蓄电模块1D中,能够使从端板200D施加于接触板部320D的载荷在多个第一突起部221以及多个第二突起部222分别分散,并且以第一突起部221的载荷为主成分而对接合部321施加载荷,因此,能够提高接合部321的耐力。
(实施方式6)
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蓄电模块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蓄电模块的端板以及接触板部的结构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不同,因此,对于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相同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6的蓄电模块1E具备蓄电单元100、端板200E以及约束部件300E。
约束部件300E包括板状部310和接触板部320E。接触板部320E具有朝向端板200E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分别在前端具有顶部331t。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在抵接面CS处与端板200E在顶部331t抵接。
端板200E设置有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分别在第二方向(Z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彼此之间。
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分别从端板200E朝向接触板部320E突出。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各自的第二方向(Z方向)的宽度随着从端板200E接近接触板部320E而变窄。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分别在Z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具有顶部230t。
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分别配置在能够与接触板部320E抵接的位置。具体而言,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各自的从抵接面CS起的Y方向上的突出高度H2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各自的从端面320e起的Y方向上的突出高度H1低。
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各自的刚性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各自的刚性低。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板200E由刚性比接触板部320E低的材质构成,从而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各自的刚性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各自的刚性低。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板200E例如由铝构成。接触板部320E例如由铁构成。
伴随着蓄电单元100的膨胀,端板200E在Y方向上向接触板部320E侧移动。由此,在从端板200E向接触板部320E施加载荷的情况下,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分别以顶部331t被压扁的方式变形。之后,当蓄电单元100进一步膨胀时,端板200E进一步在Y方向上移动,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各自在端面320e处与接触板部320E抵接,从而对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分别施加载荷。其结果是,多个相向突起部230的每一个与多个第一突起部331的每一个一起以顶部230t被压扁的方式变形。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各自的刚性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各自的刚性低,因此,即便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变形,施加于接合部321的载荷也以来自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的载荷为主成分。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蓄电模块1E中,将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配置于接触板部320E,将多个相向突起部230配置于端板200E,使多个相向突起部230各自的刚性比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各自的刚性低,由此,能够以从多个第一突起部331E各自受到的载荷为主成分而向接合部321稳定地施加载荷,因此,能够提高接合部321的耐力。
(实施方式7)
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蓄电模块进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蓄电模块1的约束部件的结构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不同,因此,对于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相同的结构不重复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蓄电模块具备的约束部件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7的蓄电模块具备蓄电单元、端板以及约束部件300F。约束部件300F包括板状部310F和接触板部320F。接触板部320F具有朝向端板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331F。多个第一突起部331F分别在前端具有顶部331t。
板状部310F在不与接触板部320F重叠的部分设置有切除部313。本实施方式中的切除部313在板状部310F中,在Y方向以及Z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切除部313具有在Y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的矩形形状。
接触板部320F通过多个接合部321与板状部310F接合。多个接合部321的每一个在第一方向(Y方向)上不与切除部313重叠。由此,在从端板对接触板部320F施加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从多个第一突起部331F传播而施加于多个接合部321的载荷相对于Y方向倾斜地施加。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对多个接合部321分别施加YZ平面上的旋转方向的载荷。
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蓄电模块中,在约束部件300F设置有切除部313,切除部313与接合部321不在Y方向上并排,从而能够抑制对多个接合部321施加YZ平面上的旋转方向的载荷,因此,能够提高接合部321的耐力。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9)

1.一种蓄电模块,其中,所述蓄电模块具备:
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在第一方向上层叠有蓄电单元;
端板,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层叠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以及
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端板抵接,
所述约束部件包括:
板状部,所述板状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接触板部,所述接触板部通过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接合部与所述板状部接合,并与所述端板抵接,
在所述端板与所述接触板部的抵接面,从所述端板和所述接触板部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多个第一突起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设置,
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分别在随着从所述一方接近所述另一方而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具有顶部,并且在所述顶部与所述另一方抵接,
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包括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顶部与所述多个接合部中的任一个接合部重叠的第一突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模块还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彼此之间,从所述一方朝向所述另一方突出,并且随着从所述一方接近所述另一方而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变窄,
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配置在能够与所述另一方抵接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的从所述一方的与所述抵接面相对的端面起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突出高度比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各自的突出高度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的从所述一方的与所述抵接面相对的端面起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突出高度与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各自的突出高度大致相同,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的刚性比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各自的刚性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顶部与所述多个接合部中的任一个接合部重叠的第一突起部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中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形成于所述接触板部。
7.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突起部形成于所述端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模块还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相向突起部,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相向突起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彼此之间,从所述另一方朝向所述一方突出,并且随着从所述另一方接近所述一方而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变窄,
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相向突起部配置在能够与所述一方抵接的位置,并且刚性比所述多个第一突起部各自的刚性低。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板状部在不与所述接触板部重叠的部分设置有切除部,
所述多个接合部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与所述切除部重叠。
CN202210780370.6A 2021-07-06 2022-07-04 蓄电模块 Pending CN1155888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1890 2021-07-06
JP2021111890A JP7348930B2 (ja) 2021-07-06 2021-07-06 蓄電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8813A true CN115588813A (zh) 2023-01-10

Family

ID=8221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0370.6A Pending CN115588813A (zh) 2021-07-06 2022-07-04 蓄电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8180A1 (zh)
EP (1) EP4117098B1 (zh)
JP (1) JP7348930B2 (zh)
CN (1) CN11558881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8071A (ja) * 2006-09-25 2008-04-03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KR101084223B1 (ko) * 2009-12-18 2011-11-17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리스트레이너의 고정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모듈 및 그 고정 방법
CN105742539B (zh) * 2016-04-21 2019-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模组
CN110832665B (zh) * 2017-06-22 2022-09-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EP3734689A4 (en) * 2017-12-25 2021-03-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POWER SUPPLY DEVICE, VEHICLE EQUIPPED WITH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JP7284710B2 (ja) * 2017-12-25 2023-05-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JP7110626B2 (ja) * 2018-03-05 2022-08-0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気機器
WO2021033476A1 (ja) * 2019-08-22 2021-02-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JP2021111890A (ja) 2020-01-14 2021-08-02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7228557B2 (ja) * 2020-11-16 2023-02-24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17098B1 (en) 2024-04-17
JP2023008369A (ja) 2023-01-19
EP4117098A2 (en) 2023-01-11
EP4117098A3 (en) 2023-04-19
US20230008180A1 (en) 2023-01-12
JP7348930B2 (ja)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2790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US11909062B2 (en)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battery pack frame capable of preventing welding defect and pressing jig for preparing the same
KR101191663B1 (ko) 이차 전지
US9929385B2 (en) Battery module of improved stability
US782921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independent coupling frame members and battery module having the same
EP2988344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novel structur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KR101943655B1 (ko) 축전 소자
CN110998906B (zh) 电池模块和装备该电池模块的车辆
US20120115004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1937179B (zh) 电源装置和具有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
CN113646958B (zh) 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电源装置用紧固构件、电源装置用紧固构件的制造方法、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KR20130110943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20130108688A (ko) 연결 신뢰성이 향상된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WO2017057082A1 (ja) 組電池
CN113632306B (zh) 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电源装置用紧固构件
CN115588813A (zh) 蓄电模块
KR102167431B1 (ko) 두께가 상이한 단일 전극리드로 결합된 전지셀 어셈블리
US11777169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wer storage module
CN113767512B (zh) 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22012341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Module
US20230009260A1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and power storage pack
US20240136637A1 (en) Battery module
JP2023034739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23022625A (ja) 電池
CN115023849A (zh) 电源装置和使用该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