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0914A - 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80914A CN115580914A CN202110762976.2A CN202110762976A CN115580914A CN 115580914 A CN115580914 A CN 115580914A CN 202110762976 A CN202110762976 A CN 202110762976A CN 115580914 A CN115580914 A CN 1155809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relay
- relay terminal
- terminal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包括: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场景中,只涉及一跳中继,不涉及多跳中继的选择,而多跳中继的引入可以有效扩大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弥补网络覆盖盲区。但对于多跳中继场景如何选择相应的中继还没有相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能够解决在多跳中继场景如何选择中继终端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选择方法,包括:
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选择装置,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信息传输装置,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或者,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瞬态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通过该第一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能够识别该中继终端的角色(中间中继或锚点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实现多跳中继场景中中继终端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一;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二;
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选择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信息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一种多中继场景。该场景中远端终端(Remote UE)通过多个中继终端(Relay UE),如Relay UE#1、Relay UE#2、……、Relay UE#n,与核心网(5GC连接)。RemoteUE或Relay UE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选择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选择方法,包括:
步骤201: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具体的,上述第一信息可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UE-to-NetworkRelay Discovery Announcement message)或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响应消息(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Response message)携带。
这里,远端终端接收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通过每个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能够识别该中继终端的中继角色,例如,为锚点中继或中间中继。参见上述图1,Relay UE#1(与基站连接的中继)为锚点中继,Relay UE#2至Relay UE#n为中间中继。具体的,当N为1时,表示该中继终端为锚点中继,当N大于或者等于1时,表示该中继终端为中间中继。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之间的时延信息,该时延信息可以用PDB(Packet Delay Budget,数据包时延预算)表示;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该误包率信息可用PER(PacketError Rate,数据包错误率)表示;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该保证比特率信息可用GBR(Guaranteed Bit Rate,保证比特率)表示;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该最大比特率信息可用MBR(Maximal Bit Rate,最大比特率)表示。
其中,上述锚点UPF是指连接数据网络的UPF。
步骤202: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本步骤中,远端终端根据每个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来识别该中继终端的角色,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通过该第一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能够识别该中继终端的角色(中间中继或锚点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实现多跳中继场景中中继终端的选择。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中继跳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时延,则;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与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中继终端,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一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一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作为一种具体地实现方式,远端终端接收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N为1,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为S1,第二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中的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N为2,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为S2,且S2大于S1,则远端终端可选择第一中继终端作为目标中继终端。
可选地,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选择条件;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网络侧配置或预设配置给所述远端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所述最大中继跳数为与所述远端终端能够接受的中继终端对应的最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中继跳数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一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一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N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中继跳数;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QoS参数值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二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二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QoS参数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与以下至少一项关联:
应用标识或者业务类型,即该第二信息应用于特定业务或应用;
中继业务码(relay service code)。即该第二信息应用于特定中继业务码。
可选地,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包括:
在所述第二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这里,上述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可以为网络预先配置的,也可以为协议约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通过该第一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能够识别该中继终端的角色(中间中继或锚点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实现多跳中继场景中中继终端的选择。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301: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中继终端可以为中继链路中的任意一个中继终端。上述第一信息可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Announcement message)或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响应消息(UE-to-Network RelayDiscovery Response message)携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使得远端终端能够根据该第一信息,对该第一中继终端的角色进行识别(锚点中继或中间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另外,其他中继终端能够基于上述第一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来确定是否执行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角色。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该QoS信息与远端终端侧方法实施例中的QoS信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来自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包括与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前的N1跳对应的中继终端,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加1;
对第一中继终端的QoS信息进行更新。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对QoS信息进行更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往返时间(Round-TripTime,RTT)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时延值;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目标QoS参数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目标QoS参数,所述目标QoS参数包括误包率和丢包率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继发现终止条件,所述第三信息由网络侧配置或者预配置给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其中,所述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中继终端到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中继发现终止条件用于第一中继终端判断是否继续执行中继发现过程,即充当下一跳中继角色。当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中继跳数,和/或,第二终端中继的第一信息中的QoS信息对应的QoS参数值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最大QoS参数值时,第一中继终端不选择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作为上一跳中继终端。
例如,最大中继跳数为2,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为2,则该第一中继终端不再充当下一跳中继角色。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息与以下至少一项关联:
应用标识或业务类型,即该第三信息应用于特定业务或应用;
中继业务码,即该第三信息应用于特定中继业务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第二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则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二参数,确定与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二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二参数;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目标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例如,上述第二中继终端包括中继终端#1和中继终端#2,中继终端#1的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为1,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时延为M1,中继终端#2的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为2,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时延为M2,且M2大于M1,则此时,第一中继终端可选择中继终端#1作为上述目标第二中继终端。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且所述第三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使得远端终端能够根据该第一信息,对该第一中继终端的角色进行识别(锚点中继或中间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另外,其他中继终端能够基于上述第一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来确定是否执行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角色。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中继选择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多跳中继场景下(假设包括中继终端#1、中继终端#2和中继终端#3),模式A(model A)中继发现和选择。
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中继终端#1(锚点中继)执行模式A的U2N中继发现过程,中继终端#1发送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Announcementmessage),在所述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索引(index):指示当前中继终端的跳数,如index=1,指示锚点中继或第一跳中继;
QoS参数值,包括PDB、PER、GBR和MBR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402:中继终端#2(中间中继或第二跳中继)接收中继终端#1发送的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基于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中的第一信息,或者,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确定是否作为下一跳中继,在确定作为下一跳中继时执行以下至少一项,并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信息:
index+1,即index=index+1,此时index=2;
QoS参数值更新。
步骤403:中继终端#3(中间中继或第三跳中继)接收中继终端#2发送的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基于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中的第一信息,或者,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确定是否作为下一跳中继,在确定作为下一跳中继时执行以下至少一项,并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通知消息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信息;
index+1,即index=index+1,此时index=2;
QoS参数值更新。
可选地,中继终端#3也可能同时接收到中继终端#1和中继终端#2发送的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Announcement message,该情况下,中继终端#3优先选择第一信息中最小index所对应的中继终端。
步骤404:远端UE接收第一信息,基于第一信息或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选择中继终端。
远端UE的具体选择过程已在上面描述中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多跳中继场景下(假设包括中继终端#1、中继终端#2和中继终端#3),模式B(model B)中继发现和选择。
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远端终端执行Model B中继发送过程,Remote UE发送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请求消息(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Solicitation message)。
步骤502:中继终端#1(锚点中继)在接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后,发送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响应消息(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Response message)给远端终端,该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响应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
该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索引(index):指示当前中继终端的跳数,如index=1,指示锚点中继或第一跳中继;
QoS参数值,包括PDB、PER、GBR和MBR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503:中继终端#2(中间中继或第二跳中继)在接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后,发送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响应消息(UE-to-Network RelayDiscovery Response message)给远端终端,该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响应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
该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索引(index):指示当前中继终端的跳数,如index=2,指示第二跳中继;
QoS参数值,包括PDB、PER、GBR和MBR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504:中继终端#3(中间中继或第三跳中继)在接收到远端终端发送的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请求消息后,发送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响应消息(UE-to-Network RelayDiscovery Response message)给远端终端,该终端到网络中继发现响应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
该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索引(index):指示当前中继终端的跳数,如index=3,指示第三跳中继;
QoS参数值,包括PDB、PER、GBR和MBR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505:远端终端接收上述第一信息,基于第一信息或者基于第二信息和第一信息,选择中继终端。
远端UE的具体选择过程已在上面描述中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远端终端能够根据该第一信息,对该第一中继终端的角色进行识别(锚点中继或中间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另外,其他中继终端能够基于上述第一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来确定是否执行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角色。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选择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中继选择装置,或者,该中继选择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中继选择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中继选择装置执行中继选择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选择装置。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选择装置600,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601,用于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第一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则;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与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中继终端,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一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一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选择条件;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网络侧配置或预设配置给所述远端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所述最大中继跳数为与所述远端终端能够接受的中继终端对应的最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中继跳数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一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一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N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中继跳数;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QoS参数值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二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二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QoS参数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与以下至少一项关联:
应用标识或者业务类型;
中继业务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通过该第一信息所述远端终端能够识别该中继终端的角色(中间中继或锚点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实现多跳中继场景中中继终端的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信息传输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中继信息传输装置,或者,该中继信息传输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中继信息传输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中继信息传输装置执行中继信息传输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信息传输装置。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信息传输装置700,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701,用于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道。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
第三收发模块,用于在第二收发模块发送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来自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包括与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前的N1跳对应的中继终端,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加1;
对第一中继终端的QoS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往返时间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时延值;
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目标QoS参数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目标QoS参数,所述目标QoS参数包括误包率和丢包率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继发现终止条件,所述第三信息由网络侧配置或者预配置给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中继终端到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息与以下至少一项关联:
应用标识或业务类型;
中继业务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第二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则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二参数,确定与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二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二参数;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且所述第三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使得远端终端能够根据该第一信息,对该第一中继终端的角色进行识别(锚点中继或中间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另外,其他中继终端能够基于上述第一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来确定是否执行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角色。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继选择装置或中继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装置,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或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或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实现图2至图5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存储在存储器8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800为远端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远端终端的中继选择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800为中继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中继终端的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该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中继选择方法或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地,图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9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901、网络模块902、音频输出单元903、输入单元904、传感器905、显示单元906、用户输入单元907、接口单元908、存储器909、以及处理器9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9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9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9041和麦克风9042,图形处理器9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906可包括显示面板9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061。用户输入单元907包括触控面板9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072。触控面板9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9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9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9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9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9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9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9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9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9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9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10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射频单元901,用于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则;
所述处理器910,用于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与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中继终端,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一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一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选择条件;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网络侧配置或预设配置给所述远端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所述最大中继跳数为与所述远端终端能够接受的中继终端对应的最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中继跳数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一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一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N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中继跳数;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QoS参数值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二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二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QoS参数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与以下至少一项关联:
应用标识或者业务类型;
中继业务码。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在所述第二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射频单元901,用于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所述射频单元901,用于在发送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来自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包括与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前的N1跳对应的中继终端,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加1;
对第一中继终端的QoS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往返时间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时延值;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目标QoS参数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目标QoS参数,所述目标QoS参数包括误包率和丢包率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在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继发现终止条件,所述第三信息由网络侧配置或者预配置给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中继终端到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息与以下至少一项关联:
应用标识或业务类型;
中继业务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第二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则
所述处理器910用于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二参数,确定与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二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二参数;根据所述目标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910用于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且所述第三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使得远端终端能够根据该第一信息,对该第一中继终端的角色进行识别(锚点中继或中间中继),进而确定是否选择该中继终端。另外,其他中继终端能够基于上述第一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来确定是否执行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角色。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中继选择方法或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中继选择方法或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中继选择方法或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瞬态的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中继选择方法或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6)
1.一种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则;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与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中继终端,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一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一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选择条件;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网络侧配置或预设配置给所述远端终端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所述最大中继跳数为与所述远端终端能够接受的中继终端对应的最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中继跳数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一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一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N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中继跳数;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QoS参数值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二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二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QoS参数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包括:
在所述第二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9.一种中继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来自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包括与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前的N1跳对应的中继终端,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加1;
对第一中继终端的QoS信息进行更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QoS信息进行更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往返时间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时延值;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目标QoS参数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目标QoS参数,所述目标QoS参数包括误包率和丢包率中的至少一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继发现终止条件,所述第三信息由网络侧配置或者预配置给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中继终端到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第二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则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二参数,确定与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二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二参数;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目标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且所述第三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18.一种中继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和服务质量QoS信息中的至少一项,N表示所述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则;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与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中继终端,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一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一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选择条件;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网络侧配置或预设配置给所述远端终端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所述最大中继跳数为与所述远端终端能够接受的中继终端对应的最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中继跳数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一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一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中继跳数N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中继跳数;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最大QoS参数值的情况下,选择发送第二目标信息的中继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为满足第二条件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条件为第一信息中的QoS参数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远端终端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远端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执行中继终端选择处理。
26.一种中继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N,其中,N表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处于中继链路的第N跳,N为正整数;
服务质量QoS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oS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用户面功能UPF之间的时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误包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丢包率信息;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大比特率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收发模块,用于在第二收发模块发送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来自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包括与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前的N1跳对应的中继终端,N1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中继跳数加1;
对第一中继终端的QoS信息进行更新。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往返时间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时延值;
通过所述中继链路与锚点UPF执行目标QoS参数测量,基于测量结果更新QoS信息中的目标QoS参数,所述目标QoS参数包括误包率和丢包率中的至少一项。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继发现终止条件,所述第三信息由网络侧配置或者预配置给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大中继跳数;
QoS信息对应的最大QoS参数值。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QoS参数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中继终端到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时延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误包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丢包率信息;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保证比特率信息;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最大能够容忍的比特率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对应一个第二中继终端,每个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则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二参数,确定与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对应的目标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为多个所述第二参数中参数值最小的第二参数;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最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最小中继跳数;
中继终端到锚点UPF之间的最小时延。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作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下一跳中继,且所述第三信息与目标应用标识、目标业务类型和目标中继业务码中的至少一项关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3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选择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7任一项所述的中继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3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选择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7任一项所述的中继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62976.2A CN115580914A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EP22836797.5A EP4369793A1 (en) | 2021-07-06 | 2022-06-30 | Relay selection method, rela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PCT/CN2022/102740 WO2023280044A1 (zh) | 2021-07-06 | 2022-06-30 | 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US18/402,939 US20240236841A9 (en) | 2021-07-06 | 2024-01-03 | Relay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62976.2A CN115580914A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80914A true CN115580914A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57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62976.2A Pending CN115580914A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36841A9 (zh) |
EP (1) | EP4369793A1 (zh) |
CN (1) | CN115580914A (zh) |
WO (1) | WO202328004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42944B2 (en) * | 2014-12-29 | 2018-04-1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Network-initiated discovery and path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multi-hop underlay networks |
US20220224409A1 (en) * | 2019-04-23 | 2022-07-14 | Idac Holdings, Inc. | Multi-hop wireless relay support |
WO2021077303A1 (zh) * | 2019-10-22 | 2021-04-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
2021
- 2021-07-06 CN CN202110762976.2A patent/CN115580914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6-30 WO PCT/CN2022/102740 patent/WO202328004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6-30 EP EP22836797.5A patent/EP436979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1-03 US US18/402,939 patent/US20240236841A9/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137857A1 (en) | 2024-04-25 |
US20240236841A9 (en) | 2024-07-11 |
EP4369793A1 (en) | 2024-05-15 |
WO2023280044A1 (zh) | 2023-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230138009A (ko) | 통신 경로의 전환 방법, 장치 및 단말 | |
CN114760679B (zh) | 非连续接收drx配置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5174009A (zh) | Harq反馈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314173B (zh) | 资源池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5051949B (zh) | 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 |
CN115580914A (zh) | 中继选择方法、中继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6847478A (zh) | 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5696460A (zh) | 推荐比特率确定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
CN115209493B (zh) | 测量方法和设备 | |
WO2023125318A1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24099190A1 (zh) | 能力指示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529608B (zh) | 成功切换报告shr的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CN115811384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ue及介质 | |
CN115550890B (zh) |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WO2024022353A1 (zh) |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及源网络侧设备 | |
WO2023045851A1 (zh) | 双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 |
EP4333487A1 (en) | Policy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session management unit | |
WO2024007961A1 (zh) | 中继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6761259A (zh) | 资源池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 |
EP4319212A1 (en) |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WO2024094014A1 (zh) | Bsr汇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23185841A1 (zh) | 中继终端的选择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5884284A (zh) | 通信路径切换方法、装置、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 | |
CN118785235A (zh) | 突发到达时间信息的上报方法、终端及接入网设备 | |
CN115334597A (zh) | Rrc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