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0621B - 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 Google Patents

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0621B
CN115580621B CN202211095891.4A CN202211095891A CN115580621B CN 115580621 B CN115580621 B CN 115580621B CN 202211095891 A CN202211095891 A CN 202211095891A CN 115580621 B CN115580621 B CN 115580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link
target
processing request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58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80621A (zh
Inventor
加雄伟
吴化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58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0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0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0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80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0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本链入口设备发送的本链跨链业务,本链跨链业务包括本链处理请求和后续处理请求;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结果由本链出口设备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由本链出口设备或本链出口设备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而获得;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异步等待状态。本发明通过合理安排本链节点处理跨链业务的流程,并合理衔接入口设备与出口设备,提高跨链业务处理成功率。

Description

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背景技术
当在区块链中处理跨链业务时,涉及到区块链之间的互联互通,现有技术缺乏区块链对跨链业务进行处理的有效方法,可能导致对跨链业务处理失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以解决现有技术缺乏区块链对跨链业务进行处理的有效方法,可能导致对跨链业务处理失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本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本链入口设备发送的本链跨链业务,本链跨链业务包括本链处理请求和后续处理请求;
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并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结果由本链出口设备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由本链出口设备或本链出口设备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而获得;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失败,则将本链处理失败消息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跨链业务。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后,在所述本链账本中为所述后续处理请求添加异步等待标识;
在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将所述异步等待标识修改为在处理标识;
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将所述在处理标识修改为已处理标识;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后,将所述已处理标识修改为结束标识。
可选地,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任意之一:
任由本链出口设备按照预设条件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
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后续处理请求的异步等待消息,以使消息服务平台根据异步等待消息通知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
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后续处理请求,以使消息服务平台将后续处理请求发送给本链出口设备。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本链入口设备为发起源链跨链业务的源应用,本链出口设备为源链网关;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后续设备包括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目标链包括:目标链网关、目标链节点和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可选地,后续设备还包括中继链,中继链包括:中继链第一网关、中继链节点和中继链第二网关,中继链第一网关连接源链网关,中继链第二网关连接目标链网关。
可选地,将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具体包括:
根据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提取摘要信息;
根据摘要信息生成中继链处理请求;
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加密处理;
将中继链处理请求与加密后的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组成新的后续处理请求,并写入本链账本。
可选地,后续处理结果还包括:中继链处理结果,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被目标链或目标链网关加密;
将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具体包括:
根据中继链处理结果判断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是否被成功发送给目标链;
如果是,对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发送给源应用。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中继链,本链入口设备为中继链第一网关,本链出口设备为中继链第二网关;
中继链第一网关从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获得经过源链处理后的中继链跨链业务;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后续设备包括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目标链包括:目标链网关、目标链节点和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可选地,源链包括:源应用、源链节点和源链网关,源应用发起源链跨链业务,源链网关从源链节点的源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后形成中继链跨链业务,并发送给中继链第一网关。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本链入口设备为目标链网关,本链出口设备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目标链网关从对区块链跨链业务完成中继链处理的中继链获得目标链跨链业务;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可选地,中继链包括:中继链第一网关、中继链节点和中继链第二网关,中继链第一网关从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获得经过源链处理后的中继链跨链业务,中继链第二网关从中继链节点的中继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后形成目标链跨链业务,并发送给目标链网关。
可选地,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被源链或源链网关加密;
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具体包括:
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解密;
对解密后的目标链处理请求利用目标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目标链处理结果和解密后的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具体包括:
对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发送给目标链网关。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块链本链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本链入口设备发送的本链跨链业务,本链跨链业务包括本链处理请求和后续处理请求;
处理模块,与第一接收模块连接,用于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并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第二接收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结果由本链出口设备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由本链出口设备或本链出口设备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而获得;
发送模块,与第二接收模块连接,用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块链,包括:
本链入口设备,用于向本链节点发送本链跨链业务;
本链节点,与本链入口设备连接,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
本链出口设备,与本链节点连接,用于在本链节点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后,获取本链跨链业务的后续处理请求,并在自身或自身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后获得后续处理结果,以及将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节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通过参与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的任一区块链中的本链节点,对本链跨链业务完成本链处理后,进入异步等待状态,由出口设备获取跨链业务的后续处理请求,本链节点在获得后续处理结果后,向入口设备发送本链跨链业务的全部处理结果,通过合理安排本链节点处理跨链业务的流程,并合理衔接入口设备与出口设备,提高跨链业务处理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区块链跨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区块链本链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区块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未在附图中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每个单元、模块可仅对应一个实体结构,也可由多个实体结构组成,或者,多个单元、模块也可集成为一个实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所标注的功能、步骤可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系统、装置、设备、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代表一个单元、模块、程序段、代码,其包含用于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而且,框图和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或方框的组合,可用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基于硬件的系统实现,也可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可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单元、模块可位于处理器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本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接收本链入口设备发送的本链跨链业务,本链跨链业务包括本链处理请求和后续处理请求;
步骤S12、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并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步骤S13、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结果由本链出口设备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由本链出口设备或本链出口设备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而获得;
步骤S14、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目前区块链服务系统多种多样、相互分隔、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现状,提供打破这种孤岛式服务、实现区块链互联互通的跨链业务处理方法,此方法可以应用于参与跨链业务处理任意环节的一个独立的区块链,每一区块链的跨链业务均由区块链本链的入口设备和出口设备负责任务和结果进出,本链节点负责处理和记录任务和结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失败,则将本链处理失败消息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跨链业务。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本链处理失败,则本次接收到的本链跨链业务不需要再进行后续处理,而将本链处理失败消息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本链入口设备可以将失败消息返回给上一区块链,上一区块链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失败消息决定是结束整个跨链业务,还是再次发送上一区块链处理后的后续任务,无论上一区块链如何处理,不影响当前区块链节点对本次的本链跨链业务处理。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后,在所述本链账本中为所述后续处理请求添加异步等待标识;
在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将所述异步等待标识修改为在处理标识;
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将所述在处理标识修改为已处理标识;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后,将所述已处理标识修改为结束标识。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添加标识便于本链出口设备获取具有异步等待标识的后续处理任务,也便于本链入口设备获取具有已处理标识的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
可选地,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任意之一:
任由本链出口设备按照预设条件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
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后续处理请求的异步等待消息,以使消息服务平台根据异步等待消息通知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
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后续处理请求,以使消息服务平台将后续处理请求发送给本链出口设备。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本链出口设备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获得后续处理请求,第一种是本链出口设备主动获取,本链节点被动允许,可以通过在本链出口设备中设定获取的条件,例如间隔一定时间获取一次等,第二种是通过消息服务平台通知,第三种是由消息服务平台发送。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本链入口设备为发起源链跨链业务的源应用,本链出口设备为源链网关;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后续设备包括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目标链包括:目标链网关、目标链节点和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可选地,后续设备还包括中继链,中继链包括:中继链第一网关、中继链节点和中继链第二网关,中继链第一网关连接源链网关,中继链第二网关连接目标链网关。
可选地,将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具体包括:
根据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提取摘要信息;
根据摘要信息生成中继链处理请求;
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加密处理;
将中继链处理请求与加密后的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组成新的后续处理请求,并写入本链账本。
可选地,后续处理结果还包括:中继链处理结果,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被目标链或目标链网关加密;
将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具体包括:
根据中继链处理结果判断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是否被成功发送给目标链;
如果是,对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发送给源应用。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中继链,本链入口设备为中继链第一网关,本链出口设备为中继链第二网关;
中继链第一网关从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获得经过源链处理后的中继链跨链业务;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后续设备包括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目标链包括:目标链网关、目标链节点和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可选地,源链包括:源应用、源链节点和源链网关,源应用发起源链跨链业务,源链网关从源链节点的源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后形成中继链跨链业务,并发送给中继链第一网关。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本链入口设备为目标链网关,本链出口设备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目标链网关从对区块链跨链业务完成中继链处理的中继链获得目标链跨链业务;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可选地,中继链包括:中继链第一网关、中继链节点和中继链第二网关,中继链第一网关从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获得经过源链处理后的中继链跨链业务,中继链第二网关从中继链节点的中继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后形成目标链跨链业务,并发送给目标链网关。
可选地,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被源链或源链网关加密;
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具体包括:
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解密;
对解密后的目标链处理请求利用目标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目标链处理结果和解密后的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具体包括:
对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发送给目标链网关。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源链、中继链、目标链任意之一的节点,即图2中源链节点、中继链节点、目标链节点任意之一,一次跨链业务可以有多个目标链,每个目标链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中继链与源链连通,为了便于描述,图2中简化为只有一个目标链的情况,下面将以一次跨链业务从发起到处理完毕的全部流程为例,对本实施例展开说明:
1)跨链业务在源链处理;
1.1)由源应用发起一次跨链业务,此时跨链业务为源链跨链业务,其中包括源链处理请求、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源应用将源链跨链业务向任一源链节点发送;
1.2)任一源链节点接收源应用发送的源链跨链业务,并在自身利用源链智能合约对源链处理请求进行处理,如果处理失败,向源应用反馈源链处理失败消息,本次跨链业务结束,如果处理成功,向源链账本中写入本次处理获得的源链处理结果、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在自身利用源链智能合约对源链处理请求进行处理,包括调用其余源链节点共同处理源链处理请求,处理成功或失败根据源链预设规则判断参与处理的源链节点共同获得的处理结果是否可以被接受;可选地,在处理成功后,源链节点进一步判断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是否可以通过源链网关直接送达目标链,如果可以直达,则可以不对二者进行改动,也可以对二者进行加密处理后,写入源链账本,如果不可以直达,则可以对二者提取摘要信息后,根据摘要信息选择中继链,形成中继链处理请求,以在后续请求中继链将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转送目标链,此时也可以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加密处理,这些也可以由源链网关执行;可选地,源链节点在账本中写入后续处理请求后,还为后续处理请求加入异步等待标识,以识别其后续处理状态;可选地,源链账本中也可以一并写入源链处理请求,源链处理请求、源链处理结果、后续处理请求和异步等待标识在源链账本中对应记录在一起;
1.3)源链节点进入异步等待状态,任由源链网关从源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可选地,源链网关从源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将源链节点中该后续处理请求的标识修改为在处理标识,以避免被重复处理;可选地,源链节点可以在进入异步等待状态后,等待源链网关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从源链账本中读取后续处理任务,或者发送一次通知到消息服务平台,该通知用以告知源链节点中有处于异步等待状态的后续处理请求,由消息服务平台通知源链网关去任一源链节点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可选地,源链网关获取的后续处理请求,可以仅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也可以还包括中继链处理请求;可选地,如果源链节点完成了源链与目标链是否可以直达的判断,且加入了中继链处理请求,源链网关直接将获取的包括中继链处理请求、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作为中继链跨链业务,发送给中继链第一网关,如果源链节点仅在账本中写入了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也可以由源链网关判断是否需要中继链,以及选择哪个中继链对后续处理请求进行转发,此时可以由源链网关生成中继链处理请求,加密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然后形成中继链跨链业务,发送给中继链第一网关,如果不需要中继链参与,则可以直接将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作为中继链跨链业务,发送给中继链第一网关;
2)跨链业务在中继链处理;
2.1)中继链第一网关接收到源链网关发送的中继链跨链业务后,将其发送给中继链节点,中继链跨链业务中包括中继链处理请求、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源链与中继链之间也可以约定加密方式,对中继链跨链业务中的处理请求进行加密,中继链第一网关或中继链节点负责相应地解密,但其无法解密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2.2)中继链节点接收到中继链跨链业务后,对其中的中继链处理请求利用中继链智能合约进行处理,如果处理失败,向中继链第一网关反馈失败信息,中继链第一网关向源链网关进一步反馈,如果处理成功,向中继链账本写入中继链处理结果、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中继链账本中记录异步等待状态;
2.3)中继链节点进入异步等待状态,中继链第二网关从中继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也可以通过消息服务平台通知中继链第二网关从中继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中继链第二网关也可以按照预设条件主动向中继链账本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中继链第二网关可以直接将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作为目标链跨链业务,发送给目标链网关,也可以加密后发送给目标链网关;可选地,中继链账本中记录在处理状态;
3)跨链业务在目标链处理;
3.1)目标链网关接收到中继链第二网关或者源链网关发送的目标链跨链业务后,发送给任一目标链节点,目标链跨链业务中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目标链网关可以对目标链跨链业务进行解密,如果仅源链加密,则使用与源链约定的方式解密,如果中继链和源链均加密,则使用与中继链约定的方式解密,再使用与源链约定的方式解密,也可以由目标链节点进行上述解密;
3.2)目标链接收到目标链跨链业务后,使用目标链智能合约对目标链处理请求进行处理,如果处理失败,向目标链网关发送处理失败信息,由目标链网关向上反馈,结束本次接收到的目标链跨链业务处理任务,等待新的处理指示,如果处理成功,将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写入目标链账本;可选地,目标链账本中记录异步等待状态;
3.3)目标链节点进入异步等待状态,任由目标应用从目标链账本中获取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目标链节点可以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通知,也可以由目标应用按照预设条件主动查询目标链账本获取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可选地,目标链账本中记录在处理状态;
3.4)目标应用处理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获得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并向目标链节点反馈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4)跨链业务处理结果在目标链返回;
4.1)目标链节点接收到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后,并将目标应用处理结果与自身账本中记录的目标链处理结果一起返回给目标链网关;可选地,也可以将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记录在目标链账本中;可选地,在接收到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后,如果目标应用处理结果为目标应用处理成功,将目标链账本中的在处理标识修改为已处理标识,否则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向目标应用重新发送目标应用处理请求,以及在成功向目标链网关返回处理结果后,在目标链账本中修改已处理标识为结束标识;可选地,目标链节点可对返回结果进行加密;
4.2)目标链网关接收到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后,将其返回给中继链第二网关或者源链网关;可选地,如果目标链节点没有对返回结果加密,可由目标链网关对返回结果加密;
5)跨链业务处理结果在中继链返回;
5.1)中继链第二网关接收到目标链网关返回的后续处理结果后,继续将其返回给中继链节点;可选地,如果目标链对后续处理结果使用与中继链约定的方式加密,则可以由中继链第二网关进行解密,也可以由中继链节点进行解密;可选地,如果目标链节点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处理失败,后续处理结果可以只包括目标链处理失败信息,如果目标链节点处理成功,则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目标应用处理结果也可以是目标应用处理失败信息;可选地,目标链返回的结果也可以记录在中继链账本中;
5.2)中继点节点接收中继链第二网关返回的后续处理结果,并将后续处理结果与自身账本中的中继链处理结果一起返回给中继链第一网关;可选地,可以根据返回的后续处理结果修改在处理标识为已处理标识,在将处理结果返回中继链第一网关后修改已处理标识为结束标识;可选地,后续处理结果可以是处理成功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也可以包含失败结果;
5.3)中继链第一网关接收到后续处理结果后,向源链网关返回后续处理结果;可选地,如果后续处理结果被目标链采用目标链与中继链约定的方法加密,可以由中继链第一网关或者中继链节点进行解密;
6)跨链业务处理结果在源链返回;
6.1)源链网关接收到后续处理结果后,将其返回给源链节点;可选地,如果后续处理结果被加密,则可以由源链网关或源链节点进行解密,可以是对中继链加密的解密,也可以是对目标链加密的解密;
6.2)源链节点接收到后续处理结果后,将自身账本中的源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一起返回给源应用;可选地,源链节点接收到的后续处理结果可以包括中继链处理结果、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对中继链处理结果可以不返回给源应用,而由源链节点自身记录即可;
6.3)源应用接收源链节点返回的全部处理结果,结束本次跨链业务;可选地,根据全部处理结果可以判断业务是否被成功处理;
上述过程中源链、中继链、目标链各自的步骤,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借鉴,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完整地处理复杂的跨链业务,既使得不同的区块链之间相互连通,共同协作完成对跨链业务的处理,又各自保持相对独立,处理过程互相不干涉。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区块链本链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本链入口设备发送的本链跨链业务,本链跨链业务包括本链处理请求和后续处理请求;
处理模块12,与第一接收模块11连接,用于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并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第二接收模块13,与处理模块12连接,用于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结果由本链出口设备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由本链出口设备或本链出口设备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而获得;
发送模块14,与第二接收模块13连接,用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12还用于:
若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失败,则将本链处理失败消息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跨链业务。
可选地,所述节点还包括标识模块,用于: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后,在所述本链账本中为所述后续处理请求添加异步等待标识;
在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将所述异步等待标识修改为在处理标识;
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将所述在处理标识修改为已处理标识;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后,将所述已处理标识修改为结束标识。
可选地,所述节点还用于:
任由本链出口设备按照预设条件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14,还用于:
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后续处理请求的异步等待消息,以使消息服务平台根据异步等待消息通知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或者,
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后续处理请求,以使消息服务平台将后续处理请求发送给本链出口设备。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本链入口设备为发起源链跨链业务的源应用,本链出口设备为源链网关;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后续设备包括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目标链包括:目标链网关、目标链节点和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可选地,后续设备还包括中继链,中继链包括:中继链第一网关、中继链节点和中继链第二网关,中继链第一网关连接源链网关,中继链第二网关连接目标链网关。
可选地,将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具体包括:
根据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提取摘要信息;
根据摘要信息生成中继链处理请求;
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加密处理;
将中继链处理请求与加密后的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组成新的后续处理请求,并写入本链账本。
可选地,后续处理结果还包括:中继链处理结果,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被目标链或目标链网关加密;
将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具体包括:
根据中继链处理结果判断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是否被成功发送给目标链;
如果是,对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发送给源应用。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中继链,本链入口设备为中继链第一网关,本链出口设备为中继链第二网关;
中继链第一网关从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获得经过源链处理后的中继链跨链业务;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后续设备包括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目标链包括:目标链网关、目标链节点和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可选地,源链包括:源应用、源链节点和源链网关,源应用发起源链跨链业务,源链网关从源链节点的源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后形成中继链跨链业务,并发送给中继链第一网关。
可选地,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本链入口设备为目标链网关,本链出口设备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目标链网关从对区块链跨链业务完成中继链处理的中继链获得目标链跨链业务;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可选地,中继链包括:中继链第一网关、中继链节点和中继链第二网关,中继链第一网关从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获得经过源链处理后的中继链跨链业务,中继链第二网关从中继链节点的中继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后形成目标链跨链业务,并发送给目标链网关。
可选地,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被源链或源链网关加密;
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具体包括:
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解密;
对解密后的目标链处理请求利用目标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目标链处理结果和解密后的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具体包括:
对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发送给目标链网关。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区块链,包括:
本链入口设备2,用于向本链节点发送本链跨链业务;
本链节点1,与本链入口设备2连接,用于执行如实施例1所述的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
本链出口设备3,与本链节点1连接,用于在本链节点1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后,获取本链跨链业务的后续处理请求,并在自身或自身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后获得后续处理结果,以及将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节点1。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源链、中继链、目标链任意之一;可选地,图2中源链网关和中继链第一网关可以是一个逻辑实体,中继链第二网关和目标链网关可以是一个逻辑实体;可选地,目标链和中继链均可以有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1-4提供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通过参与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的任一区块链中的本链节点,对本链跨链业务完成本链处理后,进入异步等待状态,由出口设备获取跨链业务的后续处理请求,本链节点在获得后续处理结果后,向入口设备发送本链跨链业务的全部处理结果,通过合理安排本链节点处理跨链业务的流程,并合理衔接入口设备与出口设备,提高跨链业务处理成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区块链本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本链入口设备发送的本链跨链业务,本链跨链业务包括本链处理请求和后续处理请求;
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在所述本链账本中为所述后续处理请求添加异步等待标识,并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若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失败,则将本链处理失败消息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跨链业务;
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结果由本链出口设备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由本链出口设备或本链出口设备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而获得;在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将所述异步等待标识修改为在处理标识;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将所述在处理标识修改为已处理标识;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将所述已处理标识修改为结束标识,并结束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任意之一:
任由本链出口设备按照预设条件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
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后续处理请求的异步等待消息,以使消息服务平台根据异步等待消息通知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
向消息服务平台发送后续处理请求,以使消息服务平台将后续处理请求发送给本链出口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本链入口设备为发起源链跨链业务的源应用,本链出口设备为源链网关;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后续设备包括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目标链包括:目标链网关、目标链节点和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后续设备还包括中继链,中继链包括:中继链第一网关、中继链节点和中继链第二网关,中继链第一网关连接源链网关,中继链第二网关连接目标链网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具体包括:
根据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提取摘要信息;
根据摘要信息生成中继链处理请求;
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加密处理;
将中继链处理请求与加密后的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组成新的后续处理请求,并写入本链账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后续处理结果还包括:中继链处理结果,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被目标链或目标链网关加密;
将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具体包括:
根据中继链处理结果判断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是否被成功发送给目标链;
如果是,对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发送给源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中继链,本链入口设备为中继链第一网关,本链出口设备为中继链第二网关;
中继链第一网关从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获得经过源链处理后的中继链跨链业务;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后续设备包括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目标链包括:目标链网关、目标链节点和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链包括:源应用、源链节点和源链网关,源应用发起源链跨链业务,源链网关从源链节点的源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后形成中继链跨链业务,并发送给中继链第一网关。
9.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块链本链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链,本链入口设备为目标链网关,本链出口设备为区块链跨链业务的目标应用;
目标链网关从对区块链跨链业务完成中继链处理的中继链获得目标链跨链业务;
后续处理请求包括:目标应用处理请求;
后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应用处理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链包括:中继链第一网关、中继链节点和中继链第二网关,中继链第一网关从区块链跨链业务的源链获得经过源链处理后的中继链跨链业务,中继链第二网关从中继链节点的中继链账本中获取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后形成目标链跨链业务,并发送给目标链网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被源链或源链网关加密;
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具体包括:
对目标链处理请求和目标应用处理请求进行解密;
对解密后的目标链处理请求利用目标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目标链处理结果和解密后的目标应用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
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具体包括:
对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目标链处理结果和目标应用处理结果发送给目标链网关。
12.一种区块链本链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本链入口设备发送的本链跨链业务,本链跨链业务包括本链处理请求和后续处理请求;
处理模块,与第一接收模块连接,用于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成功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并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若对本链处理请求利用本链智能合约处理失败,则将本链处理失败消息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跨链业务;
第二接收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结果由本链出口设备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由本链出口设备或本链出口设备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而获得;
发送模块,与第二接收模块连接,用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并结束本链异步等待状态;
标识模块,用于: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请求写入本链账本后,在所述本链账本中为所述后续处理请求添加异步等待标识;在本链出口设备从本链账本中获取后续处理请求后,将所述异步等待标识修改为在处理标识;接收本链出口设备发送的后续处理结果后,将所述在处理标识修改为已处理标识;将本链处理结果和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入口设备后,将所述已处理标识修改为结束标识。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
14.一种区块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链入口设备,用于向本链节点发送本链跨链业务;
本链节点,与本链入口设备连接,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
本链出口设备,与本链节点连接,用于在本链节点进入本链异步等待状态后,获取本链跨链业务的后续处理请求,并在自身或自身及后续设备对后续处理请求完成处理后获得后续处理结果,以及将后续处理结果发送给本链节点。
CN202211095891.4A 2022-09-08 2022-09-08 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Active CN115580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5891.4A CN115580621B (zh) 2022-09-08 2022-09-08 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5891.4A CN115580621B (zh) 2022-09-08 2022-09-08 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0621A CN115580621A (zh) 2023-01-06
CN115580621B true CN115580621B (zh) 2024-02-27

Family

ID=84581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5891.4A Active CN115580621B (zh) 2022-09-08 2022-09-08 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06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162A (zh) * 2019-04-30 2019-09-13 厦门特华荣商贸有限公司 区块链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和区块的生成方法
CN110597925A (zh) * 2019-08-15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35423A (zh) * 2020-12-11 2021-0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链事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328997A (zh) * 2021-05-10 2021-08-3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盟链跨链系统及方法
WO2022140950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账户查询系统、跨链网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162A (zh) * 2019-04-30 2019-09-13 厦门特华荣商贸有限公司 区块链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和区块的生成方法
CN110597925A (zh) * 2019-08-15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35423A (zh) * 2020-12-11 2021-0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链事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WO2022140950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账户查询系统、跨链网关
CN113328997A (zh) * 2021-05-10 2021-08-3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盟链跨链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0621A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28773A1 (en) Trusted startup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blockchain integrated station
US20210344506A1 (en) Trusted startup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blockchain integrated station
CN106796763B (zh) 秘密计算系统、中继装置、它们的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01751452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11192146B (zh) 区块链数据的订正方法及装置
CN112632521A (zh) 一种请求响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34116A (zh) 密钥管理装置、通信设备和密钥共享方法
CN114528601B (zh) 基于区块链数据的访问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CN112734361A (zh) 一种分布式协同办公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008739B (zh) 一种基于群组的区块链系统、群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5580621B (zh) 区块链跨链业务处理方法、节点、介质及区块链
CN110866260A (zh) 一种项目运作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0349401C (zh) 数据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15964730A (zh) 一种基于联盟链多链式的区块链信息存储方法
CN108123917A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认证凭证更新的方法及设备
CN109410049A (zh) 区块链记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174702A1 (en) Proxy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750573B2 (e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ased on vehicle network and method therefor
CN114520722A (zh) 虚拟卡加密方法、系统、计算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017438A (zh) 确保pin安全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051854A1 (en) Multi-chain credential management and retrieval of lost credential
CN11200073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77768A (zh)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分布式账本存取方法
JP7086163B1 (ja)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CN115082167A (zh) 一种用于招投标的评标专家自动语音通知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