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0007A - 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0007A
CN115580007A CN202211293027.5A CN202211293027A CN115580007A CN 115580007 A CN115580007 A CN 115580007A CN 202211293027 A CN202211293027 A CN 202211293027A CN 115580007 A CN115580007 A CN 115580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output
circuit
main circuit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30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30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0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0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0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8Electronic means for switching from one power supply to another power supply, e.g. to avoid parallel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0Means for acting in the event of power-supply failure or interruption, e.g. power-supply fluctu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12Control circuits using digital or numerical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电子电路领域。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电源的电路,与以往的仅通过辅助电源进行负载元件的方案相比,引入了主路电源为电路中的负载元件进行供电,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主路的输出代替辅助电源来为辅助电路供电,辅助电源处于空载模式,损耗较低。由于电源的主路输出采用的是软开关的拓扑,转换效率很高,接近97%,因此对比正常工作时,电源整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正常的主循环中,如果主路输出出现任何保护,输出异常,则此时辅助电源正常输出,待主循环判断主路工作恢复正常后,继续控制主路电源代替辅助电源进行供电,提升服务器电源整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服务器作为国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行业,位于数字经济产业链重要位置,而且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速,逐渐成为国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且需求量巨大。图1为现有的一种服务器的电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交流输入电压经过整流桥后变成直流,作为功率因数校正环节的输入,功率因数校正环节(PowerFactor Correction,PFC)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升高,进行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Control,LLC),然后作为直流-直流(DC-DC)环节的输入,一般的DC-DC环节采用的是软开关谐振变换器,谐振变换器的输出即是电源输出,一般是12V,给服务器单板供电。
现有的服务器的电源内部各个器件的供电会采用一个反激的standby辅助电源,实现电源内部的正常工作,并且standby辅助电源在服务器的内部也会有一个3A左右的电流需求,用于在主路异常时,服务器的相关逻辑控制芯片可以记录和上报这些信息。在现有的技术背景下,服务器电源中的standby辅助电源普遍会使用反激拓扑,由于反激电源属于硬开关电路,效率没有办法做到很高,基本上在85%左右,因此导致服务器的电源的效率较低。
鉴于上述技术,寻找一种效率更高的控制电源的电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以便于解决服务器电源中的standby辅助电源普遍会使用反激拓扑,由于反激电源属于硬开关电路,效率没有办法做到很高,基本上在85%左右,因此导致服务器的电源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包括:反馈电路以及DSP控制器,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以及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反馈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DSP控制器,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DSP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主路电源正常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反馈电路接通所述主路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在所述主路电源异常的状态下,接通所述辅助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
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SP控制器;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辅助电源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阴极连接所述DSP控制器;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DSP控制器;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DSP控制器;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负载的电源端口,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阳极连接负载的电源端口;
所述DSP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DSP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主路电源正常的状态下,接通所述主路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在所述主路电源异常的状态下,接通辅助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均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栅极。
优选地,还包括:主路变压器,辅助变压器;
所述主路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主路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所述接所述负载的电源端口;
所述辅助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辅助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所述接所述负载的电源端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均为快恢复二极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控制电源的方法,应用于包括反馈电路,DSP控制器的控制电源的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以及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反馈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DSP控制器的控制电源的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方法包括;
进入初始化程序,并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
若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断开所述辅助电源以及所述主路电源与所述负载的连接;
若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判断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若所述主路电源的输出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则关闭主路电源,接通所述辅助电源用于给所述负载供电;
若所述主路电源的输出在正常范围内,则关闭辅助电源,接通所述主路电源用于给所述负载供电。
优选地,所述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辅助电源是否处于的任何保护状态;
若是,则表征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
若否,则表征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
优选地,所述判断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采集所述主路电源的输出电压,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判断所述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控制电源的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控制电源的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控制电源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包括:反馈电路以及DSP控制器,与以往的仅通过辅助电源进行负载元件的方案相比,引入了主路电源为电路中的负载元件进行供电,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主路的输出代替辅助电源来为辅助电路供电,辅助电源处于空载模式,损耗较低。由于电源的主路输出采用的是软开关的拓扑,转换效率很高,接近97%,因此对比正常工作时,电源整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正常的主循环中,如果主路输出出现任何保护,输出异常,则此时辅助电源正常输出,待主循环判断主路工作恢复正常后,继续控制主路电源代替辅助电源进行供电,提升服务器电源整体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电源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对应,有益效果同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服务器的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源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以便于解决服务器电源中的standby辅助电源普遍会使用反激拓扑,由于反激电源属于硬开关电路,效率没有办法做到很高,基本上在85%左右,因此导致服务器的电源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反馈电路1以及DSP控制器2,所述反馈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以及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反馈电路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DSP控制器2,所述反馈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DSP控制器2用于在所述主路电源正常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反馈电路1接通所述主路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在所述主路电源异常的状态下,接通所述辅助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反馈电路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因此对于具体的DSP的控制方式也同样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包括:反馈电路以及DSP控制器,与以往的仅通过辅助电源进行负载元件的方案相比,引入了主路电源为电路中的负载元件进行供电,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主路的输出代替辅助电源来为辅助电路供电,辅助电源处于空载模式,损耗较低。由于电源的主路输出采用的是软开关的拓扑,转换效率很高,接近97%,因此对比正常工作时,电源整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正常的主循环中,如果主路输出出现任何保护,输出异常,则此时辅助电源正常输出,待主循环判断主路工作恢复正常后,继续控制主路电源代替辅助电源进行供电,提升服务器电源整体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反馈电路的具体结构未进行限定,在此提供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反馈电路1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二级管D1,第二二级管D2,第三二级管D3,DSP控制器2;
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辅助电源的输出端;
第一二级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阴极连接DSP控制器2;
第二二级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第二二级管D2的阴极连接DSP控制器2;
第三二级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第三二级管D3的阴极连接DSP控制器2;
第一二级管D1的阳极连接负载的电源端口,第二开关管Q2的阳极连接负载的电源端口;
DSP控制器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DSP控制器2用于在控制电源的电路接通后,控制第一开关管Q1关断,第二开关管Q2导通,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若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则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Q1以及第二开关管Q2均关断,若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判断主路电源输出的状态,若主路电源的输出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则控制第一开关管Q1关断,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若主路电源的输出在正常范围内,则控制第二开关管Q2关断,控制第一开关管Q1导通。一般而言DSP控制器2通过控制电平的高低从而控制开关管的开闭,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信号处理芯片(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是一种独特的微处理器,是以数字信号来处理大量信息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拟信号,转换为0或1的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并在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解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在本实施例中对于DSP控制器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二级管D1,第二二级管D2,第三二级管D3等等电路元器件的类型以及具体型号均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二级管D1,第二二级管D2,第三二级管D3,DSP控制器2,DSP控制器2用于在控制电源的电路接通后,控制第一开关管Q1关断,第二开关管Q2导通,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若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则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Q1以及第二开关管Q2均关断,若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判断主路电源输出的状态,若主路电源的输出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则控制第一开关管Q1关断,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若主路电源的输出在正常范围内,则控制第二开关管Q2关断,控制第一开关管Q1导通。与以往的仅通过辅助电源进行负载元件的方案相比,提升服务器电源整体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开关管Q1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类型未进行限定,在此提供优选方案,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均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为源极,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为漏极,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为栅极。
需要说明的是,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junction FET-JF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ET,简称MOS-FET)。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8~10^9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通过选取场效应管作为对应的开关管,从而增加了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考虑到对于不同负载的所需电源不同,在此提供优选方案,还包括:主路变压器T1,辅助变压器T2;
主路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连接第一二级管D1的阳极,主路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负载的电源端口;
辅助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连接第二二级管D2的阳极,辅助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连接负载的电源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主路变压器T1以及对应的辅助变压器T2的类型不进行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二极管的具体类型未进行限定,在此提供优选方案,第一二级管D1、第二二级管D2和第三二级管D3均为快恢复二极管。
对于服务器电源内部的DSP控制器2,一些驱动电路,采样电路的供电,使用三个快恢复二极管实现电源内部低功耗冗余供电。服务器电源主路输出通过第一快恢复二极管D1为内部各芯片供电,辅助电源输出通过第二快恢复二极管D2为内部各芯片供电,正常工作时服务器电源的主路输出电压稍大于辅助电源输出电压,因此此时主路输出为主要供电来源,损耗很小。若主路输出出现异常而发生保护,主路输出电压为零,则由辅助电源通过第二快恢复二极管D2为内部各芯片供电。若服务器电源主路输出和辅助电源输出均出现异常而发生保护,根据图3的控制逻辑可知此时第一N型场效应晶体管Q1和第二N型场效应晶体管Q2处于关断状态,辅助电源电路与外部的异常电路实现了断开,在服务器电源内部辅助电源是正常工作的,此时可以通过第三快恢复二极管D3为内部各芯片供电,保证DSP控制器2正常工作,在外部异常电路恢复时服务器电源也可以正常恢复工作。由此实现了正常工作以及异常工作状态下的冗余供电,且可有效降低正常工作下服务器电源内部的供电损耗。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电源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反馈电路,DSP控制器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以及辅助电源的输出端,反馈电路的控制端连接DSP控制器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该方法包括;
进入初始化程序,并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
若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断开辅助电源以及主路电源与负载的连接;
若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判断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若主路电源的输出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则关闭主路电源,接通辅助电源用于给负载供电;
若主路电源的输出在正常范围内,则关闭辅助电源,接通主路电源用于给负载供电。
应用在具体如上述实施例的电路中则,例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源的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SP控制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DSP控制器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的控制电源的电路相同,方法包括;
S10:进入初始化程序,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第二开关管导通,并判断辅助电源输出是否异常,若是,进入S11,若否,进入,S12;
S11:控制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均关断;
S12:判断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若否,进入S13,若是,进入S14;
S13: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控制第二开关管导通;
S14:控制第二开关管关断,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
由于本方法与上述电路对应,因此具体的实施例见电路部分,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源的方法,在控制电源的电路接通后,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第二开关管导通,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若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则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均关断,若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判断主路电源输出的状态,若主路电源的输出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则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控制第二开关管导通,若主路电源的输出在正常范围内,则控制第二开关管关断,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与以往的仅通过辅助电源进行负载元件的方案相比,引入了主路电源为电路中的负载元件进行供电,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主路的输出代替辅助电源来为辅助电路供电,辅助电源处于空载模式,损耗较低。由于电源的主路输出采用的是软开关的拓扑,转换效率很高,接近97%,因此对比正常工作时,电源整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正常的主循环中,如果主路输出出现任何保护,输出异常,则此时辅助电源正常输出,待主循环判断主路工作恢复正常后,继续控制主路电源代替辅助电源进行供电,提升服务器电源整体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具体如何判断,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包括;
判断辅助电源是否处于的任何保护状态;
若是,则表征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
若否,则表征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
优选地,判断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采集主路电源的输出电压,根据输出电压,判断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控制电源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本申请还提供控制电源的装置对应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从两个角度对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一种是基于功能模块的角度,另一种是基于硬件的角度。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源的装置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控制电源的装置包括:存储器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21,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控制电源的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源的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
其中,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2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可以在集成有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还可以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20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20至少用于存储以下计算机程序201,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1加载并执行之后,能够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控制电源的方法的相关步骤。另外,存储器20所存储的资源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202和数据203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其中,操作系统202可以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数据2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电源的方法中涉及的数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源的装置还可包括有显示屏22、输入输出接口23、通信接口24、电源25以及通信总线2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控制电源的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源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能够实现如下方法: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控制电源的方法。
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电源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数据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通过引入了主路电源为电路中的负载元件进行供电,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主路的输出代替辅助电源来为辅助电路供电,辅助电源处于空载模式,损耗较低。由于电源的主路输出采用的是软开关的拓扑,转换效率很高,接近97%,因此对比正常工作时,电源整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正常的主循环中,如果主路输出出现任何保护,输出异常,则此时辅助电源正常输出,待主循环判断主路工作恢复正常后,继续控制主路电源代替辅助电源进行供电,提升服务器电源整体效率。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应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由于可读存储介质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本申请所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存储的数据被执行时可以实现通过引入了主路电源为电路中的负载元件进行供电,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主路的输出代替辅助电源来为辅助电路供电,辅助电源处于空载模式,损耗较低。由于电源的主路输出采用的是软开关的拓扑,转换效率很高,接近97%,因此对比正常工作时,电源整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正常的主循环中,如果主路输出出现任何保护,输出异常,则此时辅助电源正常输出,待主循环判断主路工作恢复正常后,继续控制主路电源代替辅助电源进行供电,提升服务器电源整体效率。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反馈电路,DSP控制器;
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以及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反馈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DSP控制器,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DSP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主路电源正常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反馈电路接通所述主路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在所述主路电源异常的状态下,接通所述辅助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辅助电源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阴极连接所述DSP控制器;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DSP控制器;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DSP控制器;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负载的电源端口,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阳极连接负载的电源端口;
所述DSP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DSP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主路电源正常的状态下,接通所述主路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在所述主路电源异常的状态下,接通所述辅助电源为所述负载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均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均为快恢复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源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路变压器,辅助变压器;
所述主路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主路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所述接所述负载的电源端口;
所述辅助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辅助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所述接所述负载的电源端口。
6.一种控制电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反馈电路,DSP控制器的控制电源的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路电源的输出端以及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反馈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DSP控制器的控制电源的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方法包括;
进入初始化程序,并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
若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断开所述辅助电源以及所述主路电源与所述负载的连接;
若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判断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若所述主路电源的输出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则关闭主路电源,接通所述辅助电源用于给所述负载供电;
若所述主路电源的输出在正常范围内,则关闭辅助电源,接通所述主路电源用于给所述负载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辅助电源输出的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辅助电源是否处于的任何保护状态;
若是,则表征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异常;
若否,则表征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正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采集所述主路电源的输出电压,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判断所述主路电源输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9.一种控制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源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源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1293027.5A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80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3027.5A CN115580007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3027.5A CN115580007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0007A true CN115580007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3027.5A Pending CN115580007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00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6147A (zh) * 2023-06-13 2023-07-1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6147A (zh) * 2023-06-13 2023-07-1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6436147B (zh) * 2023-06-13 2023-09-1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6446A (zh) 隔离式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US981113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supply
EP2267575A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computer motherboard and motherboard thereof
CN110323736A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3901995A (zh) 计算机电源及其供电方法
CN115580007A (zh) 一种控制电源的电路、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1656779U (zh) 低功耗待机电路及电器
CN103176585B (zh) 调整电能消耗的装置及方法
US9318288B2 (en) Power saving method and power saving circuit thereof
CN101727167B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10502246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内核交换方法
CN114977794A (zh) 一种dcdc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介质
CN112054686B (zh) 一种基于变换器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484024B (zh) 桥接装置以及桥接装置的省电操作方法
CN106020304A (zh) 一种自适应主从多模式并机均流控制方法
KR101195208B1 (ko) 영전압 영전류 스위칭 연속전류모드 역률 보상회로
CN206472023U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的电源待机控制电路结构
CN2935671Y (zh) 电视机开关电源电路
WO2024027385A1 (zh)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205453524U (zh) 有源前端变换器
CN217362560U (zh) 一种光纤激光器保护电路
CN219800112U (zh) 一种计算机主板待机电源通断控制电路及计算机设备
CN114172367B (zh) 一种两电平升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20342096U (zh) 一种冷冗余模式克服gpu跳载装置
CN100423423C (zh) 电源供应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