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9264B -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9264B
CN115579264B CN202211237220.7A CN202211237220A CN115579264B CN 115579264 B CN115579264 B CN 115579264B CN 202211237220 A CN202211237220 A CN 202211237220A CN 115579264 B CN115579264 B CN 115579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ing contact
contactor
guide groove
axi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372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79264A (zh
Inventor
肖永清
刘松
蔡笑言
俞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22112372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9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9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9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79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9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包括:一支架本体,至少一支撑子框架,其上形成有一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包括与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平行的第一框架内表面和第二框架内表面;其中,第一框架内表面上配置有驱动部,第二框架内表面上配置有抵靠部;至少一动触头,其沿Y轴方向通过一缓冲件穿设于安装空间内;当支架本体带动动触头沿Z轴方向或其反方向运动时,动触头抵靠抵靠部,驱动部驱动动触头相对静触头相对转动。本发明能够使得动触头在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过程中产生转动,从而摩擦,以去除两触头接触表面之间的异物或氧化层,从而提高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性能。

Description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涉及一种动触头支架组件,特别是一种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动触头支架上供动触头滑行的轨道是平面型的;带有传统动触头支架组件的触头开关工作时,动触头沿着动触头支架上的轨道作直线运动,并且动触头与固定在接触器壳体上的常闭静触头或常开静触头作正面接触,动触头与常闭静触头或常开静触头接触过程中没有与轨道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当动触头与常闭静触头或常开静触头接触面之间存在异物或接触表面产生氧化层时,触头开关自身不能清除异物或氧化层,从而导致触头开关产品不能正常地工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动触头与常闭静触头或常开静触头接触面之间存在异物或接触表面产生氧化层时,触头开关自身不能清除异物或氧化层,从而导致触头开关产品不能正常地工作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其能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计螺旋结构,使得动触头在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过程中产生转动,从而在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上产生摩擦,以去除两触头接触表面之间的异物及两触头接触表面上的氧化层,从而提高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性能。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所述接触器包括一个接触器壳体,所述接触器壳体上设置有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包括:
一支架本体,可沿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运动地设置于所述接触器壳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一支撑子框架,所述支撑子框架上形成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包括与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平行的第一框架内表面和第二框架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内表面上配置有驱动部,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上配置有抵靠部;
至少一动触头,其沿Y轴方向通过一缓冲件穿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当所述支架本体带动所述动触头沿Z轴方向或其反方向运动时,所述动触头抵靠所述抵靠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动触头相对所述静触头相对转动。
在本发明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另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至少一组支撑子框架组,每一组所述支撑子框架组包括至少一组以X轴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支撑子框架。
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再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数组支撑子框架组,数组支撑子框架组以X轴方向排列。
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又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空间还包括与X轴方向平行的第三框架内表面和第四框架内表面;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三框架内表面和第四框架内表面垂直。
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又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框架内表面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一平行于Z轴的安装底座;所述动触头一表面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一平行于Z轴的限位部;该表面为与所述缓冲件抵接的抵接表面;所述缓冲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安装底座和所述限位部。
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又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内表面上的第一螺旋面,所述第一螺旋面的螺旋轴与所述支架本体的轴线及所述动触头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又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靠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上的第二螺旋面;其中,所述第一螺旋面与所述第二螺旋面关于所述动触头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
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又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触头沿X轴方向的两端对称地设置凸台,所述第一框架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上凹陷以分别形成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用以引导动触头的凸台,所述第二导向槽用以引导动触头的凸台;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凹陷起点与所述第四框架内表面衔接。
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又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与所述第一螺旋面平滑过渡的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绕所述支架本体的轴线螺旋;所述第二导向槽包括与所述第二螺旋面平滑过渡的第二螺旋形导向滑轨段;第二螺旋形导向滑轨段绕所述支架本体的轴线螺旋;所述第一螺旋型导向槽段与所述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关于所述动触头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
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又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静触头包括常开静触头和/或常闭静触头;其中,与常开静触头配合的动触头,其初始状态与常开静触头沿Y轴方向存在偏转角度,且与常开静触头处于分离状态;与常闭动触头配合的动触头,其初始状态与常闭静触头沿Y轴方向重合,且与常闭动触头处于接触状态。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装置,包括:一接触器壳体,所述接触器壳体上设置有静触头;以及一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中处于初始状态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和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本发明中处于初始状态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架本体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静触头开关闭合过程中动触头支架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静触头开关闭合过程中动触头支架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静触头开关闭合过程中动触头支架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
支架本体10
动触头11
缓冲件12
静触头21
常开静触头21A
常闭静触头21B
支撑子框架101
支撑子框架组101’
安装空间102
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
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
第三框架内表面102C
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
第一螺旋面103
第二螺旋面104
第一导向槽105
第二导向槽106
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
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106A
限位部111
凸台113A、113B
安装底座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所述接触器包括一个接触器壳体,所述接触器壳体上设置有静触头21;所述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包括:
一支架本体10,可沿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运动地设置于所述接触器壳体,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至少一支撑子框架101,所述支撑子框架101上形成有一安装空间102,所述安装空间102包括与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平行的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和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上配置有驱动部,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上配置有抵靠部;
至少一动触头11,其沿Y轴方向通过一缓冲件12穿设于所述安装空间102内;
当所述支架本体10带动所述动触头11沿Z轴方向或其反方向运动时,所述动触头11抵靠所述抵靠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动触头11相对所述静触头21相对转动。
以下将结合图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应用于接触器装置中,接触器装置包括接触器壳体以及如图1所示安装于接触器壳体内的动触头支架组件。接触器装置可以是接触器本体或接触器辅助模块,为了能够清楚地展示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具体结构,图1中并未展示接触器装置的接触器壳体。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器壳体上固定有静触头,在实际应用中,静触头包括常开静触头和/或常闭静触头。
请参阅图1和图2,分别显示为处于初始状态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和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动触头支架组件1包括一个支架本体10、至少一动触头11,动触头11通过缓冲件12(缓冲件12于实际应用中采用缓冲弹簧)设置于支架本体10上。支架本体10可沿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可运动地设置于接触器壳体上。在本实施例中,动触头11沿X轴方向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凸台113A和113B,用以限制动触头11于支架本体10上沿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运动。静触头21包括常开静触头21A和/或常闭静触头21B。其中,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其初始状态与常开静触头21A沿Y轴方向存在偏转角度θ,且与常开静触头(21A)处于分离状态。与常闭动触头21B配合的动触头11,其初始状态与常闭静触头21B沿Y轴方向重合,且与常闭动触头21B处于接触状态。
请参阅图3,显示为支架本体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支架本体10包括至少一支撑子框架101,支撑子框架101上形成有一安装空间102,安装空间102包括与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平行的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和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及与X轴方向平行的第三框架内表面102C和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其中,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分别与第三框架内表面102C和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相垂直,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分别与第三框架内表面102C和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相垂直。
为了固定将动触头11抵接在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上,第三框架内表面102C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一平行于Z轴的安装底座121(安装底座121于实际应用中呈圆柱状或圆台状),动触头11一表面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一平行于Z轴的限位部111,该表面为与缓冲件12抵接的抵接表面。于实际应用中,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安装底座121和限位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上配置有驱动部,用于在支架本体10带动动触头11沿Z轴方向或其反方向运动时,驱动动触头11相对静触头21A、21B相对转动。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上配置有抵靠部,用以使动触头11抵靠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
为了使动触头11在Z轴方向或其反方向(Z轴方向或其反方向为按压动触头支架组件1的按压方向)发生平移运动的同时,使得动触头11相对于常开静触头21A和常闭静触头21B在接触面之间发生在Y轴方向的旋转运动,本实施例将驱动部设计为设置于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的第一螺旋面103,所述第一螺旋面(103)的螺旋轴与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线及所述动触头(11)的中心轴线重合。因此,动触头11在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发生平移运动的同时,第一螺旋面103为动触头11的第一侧面提供挤压力来驱动动触头11产生以其几何中心为轴心的转矩,从而推动动触头11相对于常开静触头21A和常闭静触头21B发生转动。其中,动触头11的第一侧面为与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接触的侧面。
具体地,第一螺旋面103采用预定螺距a的正螺面(circular helicoid)。正螺旋面时一曲线C绕支架本体10的轴线以定角速度旋转,同时沿支架本体10的轴线的方向等速移动所生成的曲面。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的轴线平行于Z轴,曲线C为与Z轴垂直相交的直线时,产生的螺旋面称为正螺面。因此,第一螺旋面103是以定角速度w顺着Z轴方向旋转,且移动的距离与转角θ与(Z轴交角)成正比,即正螺面的母线与螺线的轴线垂直相交,当交点N沿轴移动时,母线绕轴旋转,且N点转动的距离与母线转动的角度成正比。把Y轴取作旋转轴,M点为正螺面上任意一点,MN垂直于Y轴,设MN=u,OP为MN在XZ平面上的投影,OP与Z轴的交角为θ,a表示螺距(比例系数),则正螺旋面的方程可写成:r={u cosθ,u sinθ,aθ}(-∞<u,θ<+∞)。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动触头11与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和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接触的两侧面受力均衡,抵靠部亦设计为设置于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上的第二螺旋面104,第二螺旋面104亦绕支架本体10的轴线螺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面103与第二螺旋面104关于动触头11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第一螺旋面103和第二螺旋面104的螺距a根据产品需求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支架本体10对动触头11的导向功能更加精确、平稳,所述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和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上凹陷以分别形成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05和第二导向槽106,其中,第一导向槽105用以引导动触头11的凸台113A,第二导向槽106用以引导动触头11的凸台113B。其中,第一导向槽105和第二导向槽106的凹陷起点与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衔接。
继续参阅图3,第一导向槽105包括与第一螺旋面103平滑过渡的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第二导向槽106包括与第二螺旋面104平滑过渡的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106A。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绕支架本体10的轴线螺旋,第二螺旋形导向滑轨段106A绕支架本体10的轴线螺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和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106A分别由两个螺旋面构成。这两个螺旋面的螺距a与第一螺旋面103和第二螺旋面104的螺距a一致。
为了使动触头11两端与支架本体10上螺旋面的接触状态相同,动触头11两端收到来自于螺旋面的挤压力也是相同,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与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106A关于动触头11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动触头11沿着支架本体10上的螺旋结构(即由第一螺旋面103、第二螺旋面103、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及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106A组成)滑行时,由于动触头11两端的触点的横向滑移距离可以被放大,所以滑动接触面所需要的横向平移距离比较小,从而螺旋面的坡度较小,使得螺旋型结构对滑动的动触头产生的阻力较小,动触头滑行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组支撑子框架组101’,每一组支撑子框架组101’包括以X轴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支撑子框架101,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第一层的支撑子框架和位于第二层的支撑子框架组成的支撑子框架组101’。
为了与更多静触头适配,支架本体10还可以包括数组支撑子框架组101’,数组支撑子框架组101’以X轴方向排列,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的2组支撑子框架组101’。图1所示的支架本体10与图2所示的支架本体10的区别在于:图1所示的支架本体10的上层若适合常开静触头,那么下层则只适合常闭静触头。而图2所示的支架10的上层若适合常闭静触头,下层则只适合常开静触头。
以下将具体描述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工作过程。请参阅图4-图6,分别显示为静触头开关闭合过程中动触头支架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俯视结构示意图及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图5及图6中A,B,C,D分别表示动触头支架组件的初始状态、动触头支架组件的第一中间状态、动触头支架组件的第二中间状态及动触头支架组件的最终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清晰地参阅与常闭静触头21B配合的动触头11的运动状态,图6中将常开静触头21A及与其配合的动触头11进行隐藏。
参阅图4中A图,该图表示动触头支架组件1的初始状态。当动触头支架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常开静触头21A与一个动触头11保持分离状态,常闭动触头21B与另一个动触头11保持接触状态。同时参阅图5中A图所示,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处于初始状态时,其与常开静触头21A沿Y轴方向存在偏转角度θ。与常闭动触头21B配合的动触头11,其初始状态与常闭静触头21B沿Y轴方向重合。继续参阅图6中A图所示,与常闭触头21B配合的动触头11受常闭静触头21B抵压,缓冲弹簧12发生弹性形变。
参阅图4中B图,该图表示动触头支架组件1的第一中间状态。当动触头支架组件处于第一中间状态时,支架本体10沿Z轴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随支架本体10沿Z轴方向的反方向运动,直至与常开静触头21A接触。同时参阅图6中B图所示,由于支架本体10沿Z轴方向的反方向运动,支架本体10带动与常闭静触头21B沿其上的螺旋结构滑行时,动触头在沿Z轴反方向进行平移运动的同时,第一螺旋面103和第二螺旋面(未在图6中显示)同时对动触头11提供挤压力,以使与常闭静触头21B配合的动触头11产生了以动触头几何中心为轴心的转矩,从而推动动触头11相对于常闭静触头21B作横向的旋转运动,与常闭静触头21B在接触过程中发生偏转(见图5中B图所示),从而在动触头11与常闭静触头21B之间的接触面上产生摩擦,以去除触头接触表面之间的异物及触头接触表面上的氧化层,从而提高触头的接触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在动触头21与常闭静触头21B分离时,是面与面分离,并且是大面积的分离,在分离的瞬间产生的电弧处于较大的面积动触头表面和常闭静触头21B表面之间。所以,动触头21和常闭静触头21B承受电弧损耗的能力较强,从而促使触点使用寿命周期较长。由于支架本体10沿Z轴方向的反方向运动,抵持与常闭静触头21B配合的动触头11的缓冲弹簧恢复形变。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由于动触头支架组件上螺旋结构的轴线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弹簧的轴线位置也是固定的,弹簧在形变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参阅图4中C图,该图表示动触头支架组件1的第二中间状态。当动触头支架组件处于第二中间状态时,支架本体10继续沿Z轴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常开静触头21A阻挡与其配合的动触头11继续运动,使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与支架本体11发生相对运动,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在支架本体10的螺旋结构上滑行,第一螺旋面103和第二螺旋面(未在图6中显示)同时对动触头11提供挤压力,以使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产生了以动触头几何中心为轴心的转矩,从而推动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相对于常开静触头21A开始作横向的旋转运动,从而在动触头11与常开静触头21A之间的接触面上产生摩擦,以去除触头接触表面之间的异物及触头接触表面上的氧化层。同时,动触头11在沿Z轴方向进行平移运动。再参阅图6中C图所示的动触头11与常闭静触头21B之间产生更大的距离。
参阅图4中D图,该图表示动触头支架组件1的最终状态,当动触头支架组件处于最终状态时,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结束在支架本体10的螺旋结构上的滑行。同时参阅5中D图所示,与常开动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的最终状态与常开静触头21A沿Y轴方向重合。与常闭静触头21B配合的动触头11的最终状态与常闭静触头21B沿Y轴方向存在偏转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在动触头11与常开静触头21A接触时,是面与面接触或面与面分离,并且是大面积的接触和分离,在接触的瞬间产生的电弧处于较大的面积动触头表面和常开静触头21A表面之间。所以,动触头11和常开静触头21A承受电弧损耗的能力较强,从而促使触点使用寿命周期较长。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触器装置,所述接触器装置包括:一接触器壳体以及前述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接触器壳体上设置有静触头21。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计螺旋结构,使得动触头在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过程中产生转动,从而在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上产生摩擦,以去除两触头接触表面之间的异物及两触头接触表面上的氧化层,从而提高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性能。因此,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所述接触器包括一个接触器壳体,所述接触器壳体上设置有静触头(2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包括:
一支架本体(10),可沿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运动地设置于所述接触器壳体,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至少一支撑子框架(101),所述支撑子框架(101)上形成有一安装空间(102),所述安装空间(102)包括与Z轴方向及其反方向平行的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和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上配置有驱动部,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上配置有抵靠部;所述驱动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上的第一螺旋面(103);
至少一动触头(11),其沿Y轴方向通过一缓冲件(12)穿设于所述安装空间(102)内;所述第一螺旋面(103)的螺旋轴与穿设于相应安装空间内的动触头(1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抵靠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上的第二螺旋面(104),其中,所述第一螺旋面(103)与所述第二螺旋面(104)关于所述动触头(11)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
当所述支架本体(10)带动所述动触头(11)沿Z轴方向或其反方向运动时,所述动触头(11)抵靠所述抵靠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动触头(11)相对所述静触头(21)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至少一组支撑子框架组(101’),每一组所述支撑子框架组(101’)包括至少一组以X轴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支撑子框架(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本体(10)还包括数组支撑子框架组(101’),数组支撑子框架组(101’)以X轴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空间(102)还包括与X轴方向平行的第三框架内表面(102C)和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
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分别与所述第三框架内表面(102C)和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
第三框架内表面(102C)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一平行于Z轴的安装底座(121);
所述动触头(11)一表面的中央区域设置有一平行于Z轴的限位部(111);该表面为与所述缓冲件(12)抵接的抵接表面;
所述缓冲件(1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安装底座(121)和所述限位部(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触头(11)沿X轴方向的两端对称地设置凸台(113A,113B),所述第一框架内表面(102A)和所述第二框架内表面(102B)上凹陷以分别形成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05)和第二导向槽(106),所述第一导向槽(105)用以引导动触头(11)的凸台(113A),所述第二导向槽(106)用以引导动触头(11)的凸台(113B);所述第一导向槽(105)和第二导向槽(106)的凹陷起点与所述第四框架内表面(102D)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槽(105)包括与所述第一螺旋面(103)平滑过渡的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绕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线螺旋;
所述第二导向槽(106)包括与所述第二螺旋面(104)平滑过渡的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106A);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106A)绕所述支架本体(10)的轴线螺旋;
所述第一螺旋形导向槽段(105A)与所述第二螺旋形导向槽段(106A)关于所述动触头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触头(21)包括常开静触头(21A)和/或常闭静触头(21B);
其中,与常开静触头(21A)配合的动触头(11),其初始状态与常开静触头(21A)沿Y轴方向存在偏转角度,且与常开静触头(21A)处于分离状态;
与常闭静触头(21B)配合的动触头(11),其初始状态与常闭静触头(21B)沿Y轴方向重合,且与常闭静触头(21B)处于接触状态。
9.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接触器壳体,所述接触器壳体上设置有静触头(21);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1)。
CN202211237220.7A 2022-10-09 2022-10-09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Active CN115579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7220.7A CN115579264B (zh) 2022-10-09 2022-10-09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7220.7A CN115579264B (zh) 2022-10-09 2022-10-09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9264A CN115579264A (zh) 2023-01-06
CN115579264B true CN115579264B (zh) 2024-02-20

Family

ID=84585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7220.7A Active CN115579264B (zh) 2022-10-09 2022-10-09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926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9800A (ja) * 2000-02-17 2001-08-24 Fuji Electric Co Ltd 回路遮断器の可動接触子装置
CN106206177A (zh) * 2016-08-30 2016-12-07 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 防止触点结冰、粘连、氧化的起动机电磁开关
CN109979769A (zh) * 2019-05-08 2019-07-05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常开常闭触头通用的触头支持
DE102018206272B3 (de) * 2018-04-24 2019-10-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ntaktsystem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Schalter
CN215451203U (zh) * 2021-05-06 2022-01-07 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触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9800A (ja) * 2000-02-17 2001-08-24 Fuji Electric Co Ltd 回路遮断器の可動接触子装置
CN106206177A (zh) * 2016-08-30 2016-12-07 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 防止触点结冰、粘连、氧化的起动机电磁开关
DE102018206272B3 (de) * 2018-04-24 2019-10-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ntaktsystem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Schalter
CN109979769A (zh) * 2019-05-08 2019-07-05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常开常闭触头通用的触头支持
CN215451203U (zh) * 2021-05-06 2022-01-07 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触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9264A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561990B (en) Single-driv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precision motion platform
US20070278880A1 (en) Disk Apparatus
CN109217717A (zh) 弧形结构铰链抑制寄生压电驱动器回退运动的装置与方法
CN102520517B (zh) 一种二维快速反射镜用柔性防转机构
KR101464019B1 (ko) 전기기계 모터, 특히 압전 마이크로스테퍼 구동장치
JP2002328191A (ja) リニアモータを内蔵したステージ装置
EP0750305A1 (en) Outer-rotor type spindle motor
CN115579264B (zh) 接触器的动触头支架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接触器装置
CN107547004B (zh) 一种二自由度微纳定位平台及应用
JP5084121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6965133B (zh) 一种可变刚度的三自由度定位平台
US5140214A (en) Vibration wave driven apparatus
CN108712104B (zh) 一种寄生式压电粘滑驱动器
CN1331630C (zh) 微细电解加工机床
CN101207344B (zh) 蠕动式压电直线驱动器
CN113162465A (zh) 压电堆驱动步进式旋转电机
JPH0646584A (ja) マイクロマシン駆動装置
CN109818524B (zh) 基于鸟翼形仿生柔性机构的压电精密驱动装置及方法
JPH116837A (ja) 微小領域走査装置
JPH1123823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207968350U (zh) 一种双驱动足型直线压电电机
CN105811802A (zh) 一种基于柔顺足驱动的大负载、高精度、跨尺度压电直线马达
Bleuler et al. Applications of microrobotics and microhandling
CN116000964B (zh) 电动夹爪
CN112653286A (zh) 一种并联式二自由度电磁驱动柔性运动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