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9132A - 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9132A
CN115579132A CN202211578110.7A CN202211578110A CN115579132A CN 115579132 A CN115579132 A CN 115579132A CN 202211578110 A CN202211578110 A CN 202211578110A CN 115579132 A CN115579132 A CN 115579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nosis
inform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81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79132B (zh
Inventor
蔡洁标
罗广波
萧霄
张贵有
江嘉宁
邝积胜
王海萍
胡文秀
邵嘉亮
张建鹏
王苗苗
叶施朗
陈家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781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91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9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9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79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9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2Query formul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electronic clinical trials or questionnair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9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alternative medicines, e.g. homeopathy or oriental medic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进而实现对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留存转用,实现高效可靠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诊疗效果验证。

Description

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学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生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所关心的一些病种和自己的一些诊断方法、治疗思路。目前,市场上的中医信息化辅助系统,都无法灵活支持当前的临床医生的个性化经验的留、存、学和用,对中医的临床需求没有办法进行高吻合的个性化支持,医生想对自己的经验留存,一般常见的就是手动摘抄临床电子病历,所以普遍的中医临床辅助类信息化系统只能看不能用。
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现有的用于中医临床辅助类的信息化系统,功能单一,无法对医生的诊疗经验进行有效的留存转用,而依靠人工对医生的诊疗经验进行留存转用,人工效率低下,且可靠性低,无法做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的中医诊疗经验留存转用中,人工效率低下,且可靠性低,无法做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中医诊疗经验格式化,实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
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
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
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可选的,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病名信息;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包括历史病名信息;
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当前病名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
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实际病名信息与当前病名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可选的,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辨病信息和当前辩证信息;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包括历史辨病信息和历史辩证信息;
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根据当前辩证信息,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辩证信息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或,
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当前辩证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辩证信息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可选的,当前辨病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包括当前症状信息、当前体征信息和当前中医四诊信息;
历史辨病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历史诊断要素;至少一个历史诊断要素包括历史症状信息、历史体征信息和历史中医四诊信息。
可选的,当前辨病信息还包括对应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历史辨病信息还包括对应历史诊断要素的权重;
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和对应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或,
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和对应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可选的,当前辩证信息包括当前辨证名称信息、当前辨证要点信息、当前辨证分析信息;历史辩证信息包括历史辨证名称信息、历史辨证要点信息、历史辨证分析信息。
可选的,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历史施治信息,并将当前施治信息更新为历史施治信息;
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当前施治信息,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
可选的,历史施治信息包括一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治法治则信息、中药处方信息、中医特色疗法信息和第二处方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装置,包括:
诊断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
模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
模型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
模型验证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中任一项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中任一项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上述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中,通过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进而实现对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留存转用,实现高效可靠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诊疗效果验证。本申请通过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使得不同医生的诊疗经验能够通过统一格式的格式化病历信息呈现,从而方便中医诊疗经验的留存转用,通过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转用处理,进而能够得到最能匹配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医生在完成临床诊治工作后,通过诊后疗效问卷步骤来收集疗效结论,进而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提供论证依据与调优的依据,从而实现中医诊疗经验留存转用中,提高对诊疗经验留存转用的效率,和提高诊疗经验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病历的互动交互,构建了临床论证与应用的数据通路,从“经验留存”、“临床应用”、“疗效跟踪”几个维度,实现了中医临床经验业务数据闭环,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获取步骤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获取步骤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获取步骤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处理设备可包括处理器102和存储器104,存储器104可用来存储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等数据。处理器102可用来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处理设备还可包括显示器106,显示器106可通过图形化界面显示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等数据。在一个示例中,处理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台式电脑、笔记本式电脑或平板电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处理器102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
其中,当前诊断信息指的是医生对待诊断病人进行诊断过程中,输入处理设备的诊断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不同症状的待诊断病人,其相应的当前诊断信息也不同。
例如,临床医生在对待诊断病人实时诊断过程中,临床医生可操控处理设备,将实时诊断的信息输入处理设备,进而处理器可获取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不同症状的待诊断病人,其相应的当前诊断信息也不同。示例性的,对于具有感冒症状的待诊断病人,对应的当前诊断信息可以但不限于是咳嗽、流鼻涕或头疼等信息。
步骤S220,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
其中,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通过系统预先建立得到,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可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例如,可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进行格式化处理,进而得到对应历史诊疗经验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历史诊疗经验信息可以是医生对历史病种临床诊疗、诊断方法或治疗思路的经验信息。例如,历史诊疗经验信息可以是中医诊疗经验信息。示例性的,历史诊疗经验信息可以但不限于是医生的学术论文或医生的历史诊疗病历等。例如,医生可操作处理设备,将历史诊疗经验信息输入至处理设备,进而处理设备中的处理器获取得到相应的历史诊疗经验信息。
具体地,处理器可根据获取得到的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查找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中与当前诊断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而可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在一个示例中,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可包括辨病模型、辨证模型和施治模型。例如,处理器可根据获取得到的当前诊断信息,将当前诊断信息与各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辨病模型或辨证模型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获取相应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而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步骤S230,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
其中,诊断病历信息可包括对应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和相应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施治模型的施治信息。例如,处理器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选取相应相应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施治模型的施治信息,并将当前诊断信息和施治信息添加进行病历中,进而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例信息。
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可以是二维码信息,处理器可将生成的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传输给用户终端,进而用户终端可通过扫描对应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的二维码,接收得到相应的诊后疗效问卷表,以便用户进行问卷填写。
步骤S240,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具体地,用户终端通过响应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后,可显示待填写的疗效问卷,以便提供给用户进行问卷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在用户终端形成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进而通过用户终端将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回传至处理器,进而可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实现对病种证型诊疗经验的临床验证,从而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提供论证依据与调优的依据。
具体而言,通过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进而实现对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留存转用,实现高效可靠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诊疗效果验证。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使得不同医生的诊疗经验能够通过统一格式的格式化病历信息呈现,从而方便中医诊疗经验的留存转用,通过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转用处理,进而能够得到最能匹配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医生在完成临床诊治工作后,通过诊后疗效问卷步骤来收集疗效结论,进而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提供论证依据与调优的依据,从而实现中医诊疗经验留存转用中,提高对诊疗经验留存转用的效率,和提高诊疗经验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病历的互动交互,构建了临床论证与应用的数据通路,从“经验留存”、“临床应用”、“疗效跟踪”几个维度,实现了中医临床经验业务数据闭环,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处理器10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获取步骤包括:
步骤S310,根据当前病名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
其中,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病名信息;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包括历史病名信息。当前病名信息可以是医生对待诊断病人诊断得到的对应病症的临床病种名称。当前病名信息还可以是对应病症的临床病种唯一识别码信息。历史病名信息可以是历史经验中的对应病症的临床病种名称。历史病名信息还可以是历史经验中的对应病症的临床病种唯一识别码信息。示例性的,每一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所包含的历史病名信息各不相同。
具体地,处理器可对当前诊断信息进行处理,若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病名信息,则根据当前病名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查找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中与当前病名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步骤S320,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实际病名信息与当前病名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处理器可根据查询的结果,得到实际病名信息与当前病名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而精准获得得到相应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从而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进而实现对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留存转用,实现高效可靠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诊疗效果验证。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当前病名信息与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历史病名信息进行匹配处理,进而医生可在诊断出待诊断病人的病名信息时,可快速且精准的匹配得到相应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而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诊断病历信息,医生在完成临床诊治工作后,通过诊后疗效问卷步骤来收集疗效结论,进而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提供论证依据与调优的依据,从而实现中医诊疗经验留存转用中,提高对诊疗经验留存转用的效率,和提高诊疗经验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病历的互动交互,构建了临床论证与应用的数据通路,从“经验留存”、“临床应用”、“疗效跟踪”几个维度,实现了中医临床经验业务数据闭环,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处理器10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获取步骤还包括:
步骤S410,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其中,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辨病信息和当前辩证信息;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包括历史辨病信息和历史辩证信息。当前辨病信息可以是医生对待诊断病人诊断得到的对应病症的临床诊断要素信息。历史辨病信息可以是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对应辨病模型的辨病信息。当前辩证信息可以是医生对待诊断病人诊断得到的对应病症的病机分析信息化内容信息。历史辨证信息可以是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对应辨证模型的病机分析信息化内容信息。
具体地,处理器可对当前诊断信息进行处理,若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辨病信息,则根据当前辩病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查找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中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处理器可根据查询的结果,得到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而实现模拟医生在临床疾病初诊过程中,分析疾病对应的症状或体征等当前辨病信息的范围圈定,并对圈定的症状或体征等当前辨病信息进行确认和多层次可能性推敲。
示例性的,辩病模型可包含历史辨病信息,其中历史辨病信息可通过建立疾病诊断要素项目内容信息得到。疾病诊断要素项目内容信息可以是多层级疾病诊断要素项目内容信息。例如疾病诊断要素项目内容信息可包括至少一个诊断要素。
步骤S420,根据当前辩证信息,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辩证信息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处理器可对当前诊断信息进行处理,若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辨证信息,则根据当前辨证信息,查询步骤S410处理得到的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查找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处理器可根据查询的结果,进而得到历史辩证信息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实现精准获得得到相应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从而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进而实现对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留存转用,实现高效可靠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诊疗效果验证。
示例性的,辩证模型可包括历史辩证信息,历史辩证信息可通过建立病机分析信息化内容信息得到。例如,病机分析信息化内容信息包括辨证名称信息、辨证要点信息、辨证分析信息。辩证名称信息可以是对应病种的症型名称信息。辩证要点信息可以是对证型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说明细化得到的要点信息。辩证分析信息可以是对该病下证型(病机)致病因素进行一步阐述得到的分析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包含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依次采用当前辨病信息与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历史辨病信息进行匹配处理,以及采用当前辨证信息与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历史辨证信息进行匹配处理,进而可快速且精准的匹配得到相应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从而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诊断病历信息,医生在完成临床诊治工作后,通过诊后疗效问卷步骤来收集疗效结论,进而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提供论证依据与调优的依据,从而实现中医诊疗经验留存转用中,提高对诊疗经验留存转用的效率,和提高诊疗经验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病历的互动交互,构建了临床论证与应用的数据通路,从“经验留存”、“临床应用”、“疗效跟踪”几个维度,实现了中医临床经验业务数据闭环,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处理器10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获取步骤还包括:
步骤S510,根据当前辩证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辩证信息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示例性的,当前辩证信息包括当前辨证名称信息、当前辨证要点信息、当前辨证分析信息;历史辩证信息包括历史辨证名称信息、历史辨证要点信息、历史辨证分析信息。
具体地,处理器可对当前诊断信息进行处理,若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辩证信息,则根据当前辩证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查找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中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处理器可根据查询的结果,得到历史辨证信息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而实现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初步筛选。
步骤S520,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处理器可对当前诊断信息进行处理,若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辨病信息,则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步骤S510处理得到的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查找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与当前辩病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处理器可根据查询的结果,进而得到历史辩病信息与当前辩病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实现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细筛,进而精准获得得到相应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从而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进而实现对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留存转用,实现高效可靠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诊疗效果验证。
在一个示例中,当前辨病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包括当前症状信息、当前体征信息和当前中医四诊信息;历史辨病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历史诊断要素;至少一个历史诊断要素包括历史症状信息、历史体征信息和历史中医四诊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辨病信息所包括的当前诊断要素的种类根据待诊断病人的具体诊断症状而确定。例如,当前辨病信息可只包含当前症状信息,又如,当前辨病信息可包括当前症状信息、当前体征信息和当前中医四诊信息。历史辨病信息所包括的历史诊断要素的种类根据历史经验数据中的具体诊断症状而确定。例如,历史辨病信息可只包含历史症状信息,又如,历史辨病信息可包括历史症状信息、历史体征信息和历史中医四诊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和对应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其中,当前辨病信息还包括对应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历史辨病信息还包括对应历史诊断要素的权重。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分配可根据医生自主操作分配得到,历史诊断要素的权重为历史经验数据中预设分配得到。
例如,对应的当前辨病信息包括当前症状信息、当前体征信息和当前中医四诊信息,则当前症状信息的权重为80%、当前体征信息的权重为15%和当前中医四诊信息的权重为5%。处理器根据上述当前诊断要素和对应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查找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中与当前诊断要素及相应的权重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处理器可根据查询的结果,得到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而实现模拟医生在临床疾病初诊过程中,分析疾病对应的症状或体征等当前辨病信息的范围圈定,并对圈定的症状或体征等当前辨病信息进行确认和多层次可能性推敲,提高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筛选的精确度。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和对应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具体地,处理器可对当前诊断信息进行处理,若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辨病信息,则根据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和对应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查询步骤S510处理得到的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查找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与当前诊断要素及相应的权重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处理器可根据查询的结果,进而得到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实现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细筛,进而精准获得得到相应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从而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进而实现对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留存转用,实现高效可靠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诊疗效果验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处理器10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0,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
其中,上述步骤S610的具体内容过程可参考上文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620,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
其中,上述步骤S620的具体内容过程可参考上文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630,获取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历史施治信息,并将当前施治信息更新为历史施治信息。
其中,历史施治信息包括一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治法治则信息、中药处方信息、中医特色疗法信息和第二处方信息。示例性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包括施治模型,施治模型包括历史施治信息。施治模型可用来梳理病因证型对应的临床治疗经验,内容包括有:治法治则、中药处方(支持随症加减)、中医特色疗法、第二处方等。需要说明的是,该施治模型还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种症候治疗诊后疗效问卷支持,让医生建立病种证型诊疗经验临床验证方式。
处理器根据筛选得到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可进一步的获取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历史施治信息,并将当前施治信息更新为历史施治信息,即将历史施治信息更新至相应的病历中,作为对应待诊断病人的施治方案。
步骤S640,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当前施治信息,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
处理器可将处理得到的当前诊断信息和当前施治信息填写至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中,进而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实现对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留存转用。
步骤S650,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
其中,上述步骤S650的具体内容过程可参考上文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660,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其中,上述步骤S660的具体内容过程可参考上文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使得不同医生的诊疗经验能够通过统一格式的格式化病历信息呈现,从而方便中医诊疗经验的留存转用,通过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转用处理,进而能够得到最能匹配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医生在完成临床诊治工作后,通过诊后疗效问卷步骤来收集疗效结论,进而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提供论证依据与调优的依据,从而实现中医诊疗经验留存转用中,提高对诊疗经验留存转用的效率,和提高诊疗经验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病历的互动交互,构建了临床论证与应用的数据通路,从“经验留存”、“临床应用”、“疗效跟踪”几个维度,实现了中医临床经验业务数据闭环,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装置,包括:
诊断信息获取单元710,用于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
模型获取单元720,用于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
模型处理单元730,用于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
模型验证单元740,用于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关于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系统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系统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控制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中任一项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诊疗经验信息,基于辩病模型进行诊断要素处理,生成疾病诊断要素项目内容信息;
根据当前病名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实际病名信息与当前病名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根据当前辩证信息,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辩证信息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当前辩证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辩证信息与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根据当前辨病信息,查询各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历史施治信息,并将当前施治信息更新为历史施治信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当前施治信息,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预先建立的统一文件格式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使得不同医生的诊疗经验能够通过统一格式的格式化病历信息呈现,从而方便中医诊疗经验的留存转用,通过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转用处理,进而能够得到最能匹配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医生在完成临床诊治工作后,通过诊后疗效问卷步骤来收集疗效结论,进而为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提供论证依据与调优的依据,从而实现中医诊疗经验留存转用中,提高对诊疗经验留存转用的效率,和提高诊疗经验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病历的互动交互,构建了临床论证与应用的数据通路,从“经验留存”、“临床应用”、“疗效跟踪”几个维度,实现了中医临床经验业务数据闭环,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对中医临床经验的可存、可用、可论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系统的限定,具体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系统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中任一项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和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获取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
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所述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
根据所述当前诊断信息和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所述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所述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述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病名信息;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包括历史病名信息;
所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所述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病名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
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实际病名信息与所述当前病名信息相匹配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诊断信息包括当前辨病信息和当前辩证信息;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包括历史辨病信息和历史辩证信息;
所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所述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辨病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所述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根据所述当前辩证信息,查询各个所述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辩证信息与所述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或,
所述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所述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辩证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辩证信息与所述当前辩证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根据所述当前辨病信息,查询各个所述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所述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辨病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所述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包括当前症状信息、当前体征信息和当前中医四诊信息;
所述历史辨病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历史诊断要素;所述至少一个历史诊断要素包括历史症状信息、历史体征信息和历史中医四诊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辨病信息还包括对应所述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所述历史辨病信息还包括对应所述历史诊断要素的权重;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辨病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所述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和对应所述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所述若干个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或,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辨病信息,查询各个所述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获取历史辨病信息与所述当前辨病信息相匹配的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当前诊断要素和对应所述当前诊断要素的权重,查询各个所述初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所述细筛中医诊疗经验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辩证信息包括当前辨证名称信息、当前辨证要点信息、当前辨证分析信息;所述历史辩证信息包括历史辨证名称信息、历史辨证要点信息、历史辨证分析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诊断信息和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所述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的历史施治信息,并将当前施治信息更新为所述历史施治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诊断信息和所述当前施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施治信息包括一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治法治则信息、中药处方信息、中医特色疗法信息和第二处方信息。
9.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诊断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诊断病人的当前诊断信息;
模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当前诊断信息,查询预先建立的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并根据查询结果,得到对应所述当前诊断信息的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包括若干个中医诊疗经验模型;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为对历史诊疗经验信息格式化处理得到;
模型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诊断信息和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得到对应所述待诊断病人的诊断病历信息和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所述诊后疗效问卷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终端接收诊后疗效问卷表;
模型验证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诊后疗效问卷反馈信息,对所述中医诊疗经验模型进行诊疗效果验证。
10.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的步骤。
CN202211578110.7A 2022-12-09 2022-12-09 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55791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8110.7A CN115579132B (zh) 2022-12-09 2022-12-09 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8110.7A CN115579132B (zh) 2022-12-09 2022-12-09 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9132A true CN115579132A (zh) 2023-01-06
CN115579132B CN115579132B (zh) 2023-08-22

Family

ID=84590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8110.7A Active CN115579132B (zh) 2022-12-09 2022-12-09 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913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6618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Robert POORVIN Medical research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CN109102899A (zh) * 2018-07-20 2018-12-28 四川好医生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的中医智能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09271356A (zh) * 2018-09-03 2019-01-25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日志文件格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11433A (zh) * 2021-08-26 2021-11-05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问诊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13871020A (zh) * 2021-09-26 2021-12-31 北京卓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机器学习的急危重症诊后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283934A (zh) * 2021-11-22 2022-04-0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根据经验方的中医诊疗推断系统
CN114512228A (zh) * 2022-02-08 2022-05-17 吾征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中医疾病辅助诊断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6618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Robert POORVIN Medical research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CN109102899A (zh) * 2018-07-20 2018-12-28 四川好医生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的中医智能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09271356A (zh) * 2018-09-03 2019-01-25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日志文件格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11433A (zh) * 2021-08-26 2021-11-05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问诊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13871020A (zh) * 2021-09-26 2021-12-31 北京卓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机器学习的急危重症诊后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283934A (zh) * 2021-11-22 2022-04-0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根据经验方的中医诊疗推断系统
CN114512228A (zh) * 2022-02-08 2022-05-17 吾征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中医疾病辅助诊断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9132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6544B (zh) 医疗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00193544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displaying a treatment protocol
CN109036545B (zh) 医疗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788040B2 (en) System for managing healthcare data including genomic and other patient specific information
WO2022062353A1 (zh) 医疗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35674B (zh) 导诊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60063206A1 (en) Secure online health services
US2021005706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ederated searching and retrieval of medical records across disparate databases
CN109065183B (zh) 问诊对话模板生成及问诊数据获取方法、装置
CN112331298A (zh) 开具药方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6361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随访计划单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01305374A (zh) 具有嵌入式临床指引的决策支持系统
CN112951414A (zh) 基层医疗临床辅助决策系统
US10740547B2 (en) Managing data relationships of customizable forms
CN112447270A (zh) 一种用药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58662A (zh) 基于用药大数据的配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10889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medical consultation
KR102252873B1 (ko) 클라우드 기반 임상 데이터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22010196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tching medical records for patients across disparate medical providers to facilitate continuity of care
US20010032102A1 (en) Psychiatric inform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that capture psychiatric information as discrete data elements
CN110570945B (zh) Ai慢病管理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6040359A1 (en) Structuring multi-sourced medical information into a collaborative health record
CN112509637A (zh) 用于交换关于基因组变异的临床意义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5579132A (zh) 基于中医诊疗经验文件格式的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611383B (zh) 医疗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