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8536A - 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8536A
CN115578536A CN202211244733.0A CN202211244733A CN115578536A CN 115578536 A CN115578536 A CN 115578536A CN 202211244733 A CN202211244733 A CN 202211244733A CN 115578536 A CN115578536 A CN 115578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rged
axis direction
determining
dimensional
ve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47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韬
夏宇翔
陈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Mouru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Mouru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Mouru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Mouru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47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8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8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8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06T17/205Re-mes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其中,该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包括获取待合并根节点,根据待合并根节点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及其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将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长轴方向和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分割格在长轴方向和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高轴方向延伸出自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根据分割顶点、三维网格场景和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并将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通过本申请,解决了如何在降低初始显示整个分层分块三维模型所需要加载的节点数的同时保持渲染效果的问题,提高了分层分块三维模型如倾斜摄影模型加载速度和显示流畅性。

Description

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分层分块三维模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颠覆了以往正射影像只能从垂直角度拍摄的局限,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等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将用户引入了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直观世界。然而,如果倾斜摄影的范围很大或者数据量大时,设备初始显示整个分层分块三维模型需要加载的节点较多,使得加载速度较低,从而导致显示不流畅。目前相关技术中也有支持倾斜摄影合并根节点的应用,但是只能合并出有限层级并且合并出的新层级很粗糙,细节保存不好,渲染效果很不好。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如何在降低初始显示整个分层分块三维模型如倾斜摄影模型所需要加载的节点数的同时保持渲染效果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在降低初始显示整个分层分块三维模型如倾斜摄影模型所需要加载的节点数的同时保持渲染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将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所述分割格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所述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以及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
将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和所述漫反射贴图确定为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以及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包括: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根据所述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确定对应的UV坐标数据,根据所述UV坐标数据,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
将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导入所述三维网格场景,以得到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顶点射线与所述三维网格场景相交形成的三维交点,以及所述分割顶点与所述三维网格场景相交形成的三维交点,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三维交点,且连接相邻的所述三维交点和所述分割顶点,以得到三维网格面数据和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将所述三维网格面数据和所述三维网格顶点数据进行减面轻量化,以确定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
创建初始目标倾斜摄影文件,将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对应的三维网格模型数据与三维网格纹理数据存储至所述初始目标倾斜摄影文件,以得到新层级目标倾斜摄影文件,确定所述新层级目标倾斜摄影文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包括:
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其中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高轴方向上厚度最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包括:
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将全部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相加,以得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
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装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是一种倾斜摄影模型节点合并装置,包括高轴方向确定模块、顶点射线延伸模块和根节点合并模块:
所述高轴方向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所述顶点射线延伸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所述分割格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所述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
所述根节点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并根据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及其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将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长轴方向和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分割格在长轴方向和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根据分割顶点、三维网格场景和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目标多细节层次,将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解决了如何在降低初始显示整个分层分块三维模型所需要加载的节点数的同时保持渲染效果的问题,提高了分层分块三维模型如倾斜摄影模型加载速度和显示流畅性。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的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终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的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可选地,上述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获取所有的根节点文件,遍历加载每一个的根节点文件找到每个根节点文件的三维网格模型,选取其中的预设数量个待合并根节点,根据每个待合并根节点的包围盒获得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整体包围盒,整体包围盒有长宽高三个轴向。
步骤S202,将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所述分割格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所述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
在长宽轴向上将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分割为CN*KN个分割格,CN、KN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获得每个分割格的分割顶点的长宽轴向位置。构建含有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网格数据的三维网格场景,此处的预设数量与每次获取的待合并根节点的数量一致,在每个分割顶点的长宽位置,沿着高轴方向发出顶点射线。
步骤S203,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多细节层次(Levels of Detail,简称LOD),LOD技术指根据物体模型的节点在显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和重要度,决定物体渲染的资源分配,降低非重要物体的面数和细节度,从而获得高效率的渲染运算。原始根节点指最初待合并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的根节点,遍历加载每一个原始根节点文件可以找到每个根节点文件的LOD范围及LOD计算方式。根据原始根节点文件的数目、每次待合并根节点的个数及最终需要的目标根节点个数,可计算出最终需要新生成的层级数目。根据得到的所有原始根节点LOD范围可获得一个合适的新层级LOD范围初始值,根据此LOD范围初始值及新层级数目L即可获得新生成的每个新层级的LOD范围。
通过上述步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并根据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及其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将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长轴方向和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分割格在长轴方向和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根据分割顶点、三维网格场景和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目标多细节层次,将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解决了如何在降低初始显示整个分层分块三维模型所需要加载的节点数的同时保持渲染效果的问题,提高了分层分块三维模型如倾斜摄影模型加载速度和显示流畅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3包括:
步骤S213,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以及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将轻量化网格模型导入三维网格场景,烘焙出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
步骤S223,将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和所述漫反射贴图确定为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生成轻量化网格数据与漫反射贴图作为LOD的三维网格模型数据与三维网格纹理数据,并基于此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13包括:
步骤S233,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步骤S243,根据所述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确定对应的UV坐标数据,根据所述UV坐标数据,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
步骤S253,将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导入所述三维网格场景,以得到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33包括:
步骤S263,获取所述顶点射线与所述三维网格场景相交形成的三维交点,以及所述分割顶点与所述三维网格场景相交形成的三维交点,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三维交点,且连接相邻的所述三维交点和所述分割顶点,以得到三维网格面数据和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将顶点射线和三维网格场景相交的点确定为三维交点,以及将每个分割顶点与三维网格场景相交的点也确定为三维交点,遍历三维交点和分割顶点,将三维交点与其相邻三维交点或者相邻分割顶点三维位置连接,生成三维网格面数据。所有被连接的三维交点和分割顶点,形成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步骤S273,将所述三维网格面数据和所述三维网格顶点数据进行减面轻量化,以确定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将三维网格面数据和三维网格顶点数据进行减面轻量化处理,生成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对轻量化后的每个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生成对应的UV坐标数据。根据UV坐标数据,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将轻量化网格模型导入三维网格场景,以烘焙出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3包括:
步骤S283,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
步骤S293,创建初始目标倾斜摄影文件,将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对应的三维网格模型数据与三维网格纹理数据存储至所述初始目标倾斜摄影文件,以得到新层级目标倾斜摄影文件,确定所述新层级目标倾斜摄影文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将轻量化网格数据与漫反射贴图作为目标多细节层次,创建一个新的倾斜摄影文件作为初始目标倾斜摄影文件,将生成的轻量化网格数据与生成的漫反射贴图作为目标多细节层次的三维网格模型数据与三维网格纹理数据写入初始目标倾斜摄影文件中,至此,该被写入数据后的倾斜摄影文件为一个新的层级节点,即目标层级根节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1包括:
步骤S211,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其中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高轴方向上厚度最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1包括:
步骤S221,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将全部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相加,以得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
步骤S231,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获取所有的根节点文件,遍历加载每一个的根节点文件找到每个根节点文件的三维网格模型,选取其中的预设数量个待合并根节点,确定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将所有待合并包围盒相加得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包括三个轴向,根据此待合并整体包围盒找到长度最短的轴向,即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该轴向上厚度最小,将该长度最短的轴向作为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高轴方向,其余两个轴向为长轴方向和宽轴方向。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重复进行其中的步骤直到新生成层级的根节点数小于等于最终需要的目标根节点个数。从而本申请可支持对分层分块三维模型如倾斜摄影模型无限层级向上合并根节点,直至最后只剩一个根节点。无限层级向上合并根节点是指:如原始分层分块三维模型有3000个根节点,若设定每次取10个根节点合并为1个新层级节点,使用本申请会先合并出一个新层级有300个根节点,再合并出一个新层级有30个根节点,再合并出一个新层级有3个根节点,再合并出一个新层级有1个根节点。最后合并出的有一个根节点的层级为整个分层分块三维模型的新的根节点。并且本申请中,合并出的所有新层级具有细节清晰,渲染效果好,层次分明等优势,根节点的合并方式非常自由和灵活,可以灵活的配置每次合并操作合并多少个根节点,需要合并的总层数以及最终需要多少个根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流程中或者附图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单元”、“子单元”等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包括高轴方向确定模块10、顶点射线延伸模块20和根节点合并模块30:
所述高轴方向确定模块10,用于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所述顶点射线延伸模块20,用于将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所述分割格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所述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
所述根节点合并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可以是功能模块也可以是程序模块,既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对于通过硬件来实现的模块而言,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还可以按照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将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所述分割格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所述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来实现。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将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所述分割格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所述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以及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
将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和所述漫反射贴图确定为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以及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包括: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根据所述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确定对应的UV坐标数据,根据所述UV坐标数据,确定轻量化网格模型;
将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导入所述三维网格场景,以得到所述轻量化网格模型的漫反射贴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顶点射线与所述三维网格场景相交形成的三维交点,以及所述分割顶点与所述三维网格场景相交形成的三维交点,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三维交点,且连接相邻的所述三维交点和所述分割顶点,以得到三维网格面数据和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将所述三维网格面数据和所述三维网格顶点数据进行减面轻量化,以确定轻量三维网格面数据和轻量三维网格顶点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
创建初始目标倾斜摄影文件,将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对应的三维网格模型数据与三维网格纹理数据存储至所述初始目标倾斜摄影文件,以得到新层级目标倾斜摄影文件,确定所述新层级目标倾斜摄影文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包括:
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其中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高轴方向上厚度最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包括:
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将全部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相加,以得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
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8.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轴方向确定模块、顶点射线延伸模块和根节点合并模块:
所述高轴方向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待合并根节点,确定所述待合并根节点的待合并包围盒,根据所述待合并包围盒确定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确定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的长轴方向、宽轴方向和高轴方向;
所述顶点射线延伸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合并整体包围盒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进行分割以得到分割格,获取所述分割格在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宽轴方向上形成的分割顶点,构建包括预设数量个根节点的三维网格场景,沿所述高轴方向延伸出自所述分割顶点发出的顶点射线;
所述根节点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割顶点、所述三维网格场景和所述顶点射线,确定目标多细节层次,根据所述目标多细节层次,将所述待合并根节点合并为目标层级根节点。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
CN202211244733.0A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5578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4733.0A CN115578536A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4733.0A CN115578536A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8536A true CN115578536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4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4733.0A Pending CN115578536A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85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8840A (zh) * 2023-05-16 2023-06-13 深圳大学 层级细节表示树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57740A (zh) * 2024-01-10 2024-02-13 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模型分割层级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8840A (zh) * 2023-05-16 2023-06-13 深圳大学 层级细节表示树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58840B (zh) * 2023-05-16 2023-08-11 深圳大学 层级细节表示树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57740A (zh) * 2024-01-10 2024-02-13 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模型分割层级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57740B (zh) * 2024-01-10 2024-04-09 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模型分割层级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794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of ray tracing
US8570322B2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fficient ray tracing of micropolygon geometry
CN115578536A (zh) 一种分层分块三维模型节点合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US9754405B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organizing and rendering 3D voxel models in a tree structure
KR101546703B1 (ko) 대용량 건물 bim데이터의 시각화 시스템
CN110990516B (zh) 地图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US20090225080A1 (en) Real-time Precision Ray Tracing
US20070182734A1 (en) Adaptive Quadtree-based Scalable Surface Rendering
US20150187130A1 (e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2.5D Extruded Polygons from Full 3D Models
KR101546705B1 (ko) Bim데이터 처리단말 장치의 건물내부 bim데이터 가시화 방법
US20140354626A1 (en) Block Based Level of Detail Representation
CN112561788B (zh) 一种bim模型的二维展开方法及纹理贴图方法、装置
CN114627219A (zh) 三维场景数据的渲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9679349B2 (en) Method for visualizing three-dimensional data
CN111899323B (zh) 三维地球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35335A (zh) 一种三维矢量瓦片数据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9712242B (zh) 一种支持大规模三维场景虚拟漫游的模型数据组织方法
Rivara Lepp-bisection algorithms, applications and mathematical properties
US9454554B1 (en) View dependent query of multi-resolution clustered 3D dataset
JPWO2011104746A1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11179414B (zh) 一种地形lod的生成方法
US20040181373A1 (en) Visu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moving bodies
CN115205434B (zh) 一种点云数据的可视化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20005261A1 (en) Method for instant rendering of voxels
JP7368950B2 (ja) 効率的な建物フットプリント特定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