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7924A - 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7924A
CN115567924A CN202210998388.3A CN202210998388A CN115567924A CN 115567924 A CN115567924 A CN 115567924A CN 202210998388 A CN202210998388 A CN 202210998388A CN 115567924 A CN115567924 A CN 115567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connection
terminal
message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83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昊
尹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bin Jim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83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79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7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79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8Authentication using credential vaults, e.g. password manager applications or one time password [OTP]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点发送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第二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如果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通知所述终端可以建立多连接。本发明通过接入点协商为终端建立多连接,实现了多链路终端与多个接入点进行连接,使得多链路终端可以通过同时使用多个接入点的网络资源,从而提高终端的传输速率和降低传输延迟,使得终端可以满足高数据量和低延迟的业务需求。

Description

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802.11be系统,也称为极高吞吐量(EHT,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系统,通过一系列系统特性和多种机制增强功能以实现极高的吞吐量。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使用持续增长,对于在许多环境(例如家庭,企业和热点)中提供无线数据服务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视频流量将继续是许多WLAN部署中的主要流量类型。由于出现了4k和8k视频(20Gbps的未压缩速率),这些应用的吞吐量要求正在不断发展。诸如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游戏、远程办公室和云计算之类的新型高吞吐量,低延迟应用程序将会激增(例如,实时游戏的延迟低于5毫秒)。
鉴于这些应用程序的高吞吐量和严格的实时延迟要求,用户期望通过WLAN支持其应用程序时,吞吐量更高,可靠性更高,延迟和抖动更少,电源效率更高。802.11be系统旨在通过进一步提高总吞吐量和降低延迟来确保WLAN的竞争力,同时确保与旧版技术标准向后兼容和共存。在2.4GHz,5GHz和6GHz频段运行的802.11兼容设备。
发明内容
在802.11be系统中,引入了多链路终端,使得终端具备同时在多条链路上进行数据收发的能力,由于一个终端内部可以设置多个逻辑实体,每个逻辑实体可以独立的进行数据收发。现有的多链路终端要使用多链路进行操作时,必须是连接到同样支持多链路的接入点上,并且是仅能在同一个接入点上建立多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使得多连接终端可与多个接入点建立连接。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条件的第二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二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将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并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通知所述终端可以建立多连接,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用于所述终端与多连接接入点建立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不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终止多连接操作;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不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调整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并发送第二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第二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调整后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二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将第二接入点作为第一接入点的多连接接入点,并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如果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不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终止多连接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点终止多连接操作包括:
第一接入点直接终止多连接操作;或者,
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三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条件的第三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三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三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三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存在至少一个满足条件的接入点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则第一接入点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如果所有满足条件的接入点都不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则第一接入点直接终止多连接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第一接入点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是否请求多连接操作和终端的信息;
第一接入点发送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给终端,如果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请求多连接操作,且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终端的信息决定同意多连接操作,则所述第二消息中指示测量目标,用于指示终端对所述测量目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接入点;否则,所述第二消息中指示不同意多连接操作;
第一接入点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测量结果后,根据测量结果设定所述条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多连接配置消息,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
终端根据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给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所述连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和第一接入点发送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决定是否与终端建立连接;
终端接收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发送的连接响应消息,所述连接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多连接配置消息之前,还包括:
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给第一接入点,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是否请求多连接操作和终端的信息,用于第一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多连接操作;
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响应于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如果所述第二消息中指示测量目标,则对所述测量目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接入点,用于第一接入点根据测量结果设定选择多连接接入点的条件。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装置,包括多连接建立模块,所述多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条件的第二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通过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二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则通过第一接入点将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并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通知所述终端可以建立多连接,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用于所述终端与多连接接入点建立连接。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装置,包括多连接建立模块,所述多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多连接配置消息,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
通过终端根据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给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所述连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和第一接入点发送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决定是否与终端建立连接;
通过终端接收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发送的连接响应消息,所述连接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第四方面所述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五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第六方面所述的存储介质和第七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通过接入点协商为终端建立多连接,实现了多链路终端与多个接入点进行连接,使得多链路终端可以通过同时使用多个接入点的网络资源,从而提高终端的传输速率和降低传输延迟,使得终端可以满足高数据量和低延迟的业务需求,例如VR、在线游戏等业务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链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虽然本发明中公开内容按照示范性一个或几个实例来介绍,但应理解,可以就这些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技术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其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设备或消息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何限制。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链路技术进行简单说明,在多链路场景下,通常一个物理设备可以包括多个逻辑实体,这里的物理设备可以指手机、电视、投影仪等设备,逻辑实体可以指物理设备中的逻辑单元,属于虚拟功能模块。每个逻辑实体都可以独立的管理数据发送和接收,且每个逻辑实体独立工作在一条链路上,这样的物理设备称为多链路设备(ALL-link device,MLD)。
多链路终端STA MLD内部功能模块包括U-MAC(上层媒体接入层)模块,L-MAC(低层媒体接入层)模块,PHY(物理层)模块,假设STA MLD包含两个逻辑实体STA1和STA2,逻辑实体STA1包含两个模块L-MAC1和PHY1,逻辑实体STA2包含两个模块L-MAC2和PHY2,如图1所示。
其中,U-MAC模块功能包括:鉴权和连接、安全秘钥生成、帧序列号分配、帧加密和解密、数据包记录和重排序、选择发送数据的L-MAC模块和与L-MAC的信息交互;L-MAC模块功能包括:链路级别的管理信息交互和指示,例如beacon消息、链路级别的控制信息交互和指示,例如RTS帧,CTS帧;PHY模块功能包括:确定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特征参数、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点AP1、AP2和AP3,及多链路终端STA MLD,其中,多链路终端STA MLD包含两个逻辑实体STA1和STA2,两个逻辑实体STA1和STA2分别操作在两个不同的链路上,本发明实施例假设STA1操作在2.4GHz链路上,STA2操作在5GHz链路上。
应理解,图2仅为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通信系统中设备的数量、类型等不作限定,如可包含更多个终端或接入点,多链路终端可包含更多个逻辑实体,接入点可为多链路接入点设备等。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依照本文描述的原理和功能,根据本申请的术语“接入点(AP)”还可以用于描述能够在网络架构内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的接入端口或任何其他接入点,因此,接入点的使用仅是示例性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一个终端连接到多个接入点的操作称为多连接操作。
图2所示通信系统中,假设STA MLD通过STA1与AP1建立连接,其连接过程可参考相关现有技术。以下示例性地给出一种STA MLD与AP1建立连接的方法,本实施例中,STA MLD在与AP1建立连接之前就希望执行多连接操作,STA MLD可以在连接请求消息中指示请求多连接操作,减少信令开销。可选地,STA MLD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消息优先选择支持多连接操作的接入点建立连接,如AP1,如果所有接入点都支持多连接操作,则STA MLD可根据自身策略选择接入点建立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STA MLD可能是在与某一接入点已成功建立连接之后的某一时间希望执行多连接操作,则STA MLD可发送多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给当前连接的接入点,请求其执行多连接操作。本实施例提供的STA MLD与AP1建立连接的方法包括:
S101、STA MLD接收AP1发送的广播消息(如Beacon消息或Probe response消息),消息中包含Multi connectivity capability信息元,该信息元包含以下参数:
MC supported:指示是否支持多连接操作,如设置为1表示支持,设置为0表示不支持,本实施例设置为1。
S102、STA MLD通过逻辑实体STA1发送连接请求消息(如Association request消息)给AP1,请求建立连接。示例地,连接请求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MC supported:指示是否请求多连接操作,如设置为1表示请求,设置为0表示不请求,本实施例设置为1。
STA profile:终端的信息,例如支持的信道、支持的传输速率、多链路配置信息等。
S103、AP1接收到连接请求消息后,如果其中包含参数MC supported的值为1,且自身也支持多连接操作,并根据消息中参数STA profile决定同意多连接操作,则在连接响应消息(如Association response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Measurement set:指示测量目标,如STA MLD进行测量的接入点的列表,包含一个或多个接入点的地址。
否则,连接响应消息中不包含参数Measurement set,指示不同意多连接操作。可选地,连接响应消息中也可包含其他指示是否同意多连接操作的参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只要能指示是否同意多连接操作即可。
S104、AP1发送连接响应消息给STA MLD,消息中包含参数Status code,用于指示是否成功建立连接,本发明实施例设置为“SUCCESS”,指示成功建立连接,否则设置为“FAILED”,指示建立连接失败。
STA MLD接收到连接响应消息后,如果消息中指示同意多连接操作(如包含参数Measurement set),则将AP1设置为Primary AP,并开始对Measurement set参数中指示的接入点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AP1,测量结果可以是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或网络负载等;如果消息中指示不同意多连接操作,但指示成功建立连接,则STA MLD与AP1执行单接入点连接操作,且可终止多连接操作请求,也可重新请求多连接操作;如果消息中指示建立连接失败,则STA MLD可终止连接请求,也可重新请求与AP1或其他接入点建立连接。
AP1接收到STA MLD发送的测量结果后,根据测量结果选择一个最优的接入点,例如信号质量最好的接入点,或信号强度最大的接入点,或网络负载最小的接入点,将其作为STA MLD的候选多连接接入点,本发明实施例假设为AP2。需要说明的是,AP1也可根据自身策略选择STA MLD的候选多连接接入点,即在上述步骤S103的连接响应消息中可以不包含参数Measurement set,而只包含指示同意多连接操作的参数即可。
应理解,AP1可根据STA MLD的请求为STA MLD建立多连接,也可根据自身策略主动为STA MLD建立多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示意图。如图3所示,AP1为STA MLD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201、AP1发送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如S-AP addition request消息)给AP2,请求AP2作为STA MLD的多连接接入点Secondary AP,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Secondary AP上的操作信息。
示例地,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Dialog token:标识当前会话;
STA ID:终端的标识,例如STA MLD的地址等;
STA S-AP maximum bit rate:可选参数,请求在多连接中终端在Secondary AP上的最大传输速率;
STA S-AP TID:可选参数,请求在多连接中终端在Secondary AP上传输数据的业务标识(TID);
Link configuration:可选参数,请求在多连接中终端与Secondary AP建立连接的配置信息,例如链路操作频率、操作带宽、操作信道等。
其中,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Secondary AP上的操作信息可包含参数STA S-APmaximum bit rate、STA S-AP TID和Link configuration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包含其他参数,用于AP2决定是否同意作为STA MLD的多连接接入点。
S202、AP2接收到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后,发送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如S-APaddition response消息)给AP1。
具体地,AP2如果同意请求,即同意作为STA MLD的多连接接入点,则设置参数Status code值为success,且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可包含以下参数:
Status code:响应消息结果,如设置为“success”,表示同意请求,设置为“fail”,表示不同意请求,本实施例设置为“success”;
Dialog token:标识当前会话,本实施例设置为接收到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Dialog token的值;
STA ID:终端的标识,例如STA MLD的地址等;
STA S-AP maximum bit rate:可选参数,Secondary AP确认的在多连接操作中的传输速率上限,本实施例中,其值大于或等于接收到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STA S-APmaximum bit rate的值;
STA S-AP TID:可选参数,Secondary AP确认的在多连接操作中支持的业务标识,本实施例中,其值包含在接收到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STA S-AP TID的值中;
Link configuration:可选参数,Secondary AP确认的在多连接操作中与STA建立连接的配置信息,例如链路操作频率、操作带宽、操作信道等,本实施例中,其值与接收到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Link configuration的值相同。
其中,参数S-AP maximum bit rate、STA S-AP TID或Link configuration是AP2确定的在多连接中STA MLD在AP2上的操作信息,AP2确认的操作信息根据接收到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的信息确定。
AP2如果不同意请求,即不同意作为STA MLD的多连接接入点,则设置参数Statuscode值为fail,且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可包含以下参数:
Status code:响应消息结果,如设置为“success”,表示同意请求,设置为“fail”,表示不同意请求,本实施例设置为“fail”;
Dialog token:标识当前会话,本实施例设置为接收到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Dialog token的值;
Cause value:可选参数,当Status code的值为fail时,设置不同意请求的原因,示例地,其值可以包含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TID not supported:不支持请求的所有业务标识;
MAP not enabled:未启用多连接操作;
BitRate not supported:不支持请求的最大传输速率。
S203、AP1接收到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后,如果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Statuscode值为success,则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STA MLD,消息中包含的参数示例如下:
Type:消息类型,本实施例设置为Addition,表示新增多连接接入点;
Secondary AP: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如Secondary AP的地址,本实施例设置为AP2的地址;
Secondary AP profile:可选参数,Secondary AP的信息,可根据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的参数Link configuration设置,例如支持的传输速率、操作频率、操作带宽、操作信道等;也可包含Secondary AP的广播时间等信息。
如果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Status code值为fail,则可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项:
1)继续选择其他接入点,如AP1根据STA MLD发送的测量结果中次优的接入点,重复执行步骤S201-S203,如果失败,则一直尝试所有满足条件的候选多连接接入点都失败,则终止多连接操作;
2)终止多连接操作;
3)调整在多连接中终端在Secondary AP上的操作信息,如根据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参数Cause value指示的原因调整参数值,例如:
如果Cause value为TID not supported,则重新设置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的参数STA S-AP TID,重复步骤S201-S203;如果仍然失败,则执行上述操作1)或2);
如果Cause value为MAP not enabled,则执行上述操作2);
如果Cause value为BitRate not supported,则重新设置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的参数STA S-AP maximum bit rate,重复步骤S201-S203;如果仍然失败,则执行上述操作1)或2)。
S204、STA MLD接收到多连接配置消息后,如果参数Type是Addition,表示新增多连接接入点Secondary AP。如果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参数Secondary AP profile,STAMLD还可根据参数Secondary AP profile决定是否与参数Secondary AP指示的接入点建立连接。
如果STA MLD决定与参数Secondary AP指示的接入点建立连接,则STA MLD通过逻辑实体STA2发送连接请求消息(如Association request消息)给参数Secondary AP中指示的AP2,连接请求消息中可包含以下参数:
MC secondary association request:当终端执行多连接操作时,包含此参数,用于指示当前连接请求是请求与多连接接入点建立连接请求。
S205、AP2接收到STA MLD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后,发送连接响应消息(如Association response消息)给STA MLD。
具体地,如果AP2同意为STA MLD建立多连接,则在连接响应消息中包含参数Status code,并将其值设置为success,指示同意请求,即接受连接请求;否则,在连接响应消息中包含参数Status code,并将其值设置为fail,指示不同意请求,即拒绝连接请求。
S206、STA MLD接收到AP2发送的连接响应消息后,如果其中指示同意请求,则将AP2设置为Secondary AP;如果其中指示不同意请求,则与AP2建立连接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1中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包含的参数STA ID可更换为以下参数:
Primary AID:AP1为STA MLD分配的连接标识(AID)。
相应地,步骤S202中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包含的参数STA ID可更换为以下参数:
Primary AID:AP1为STA MLD分配的AID;
Secondary AID:AP2为STA MLD分配的AID。在步骤S205中,AP2发送给STA MLD的连接响应消息中,将参数AID的值设置为Secondary AID的值。
如此,在AP1和AP2分别都保存有两个接入点为STA MLD分配的AID,那么可以在AP1和AP2的交互中通过包含这两个AID来识别STA MLD。如果使用STA MLD的地址,需要48个比特,而AID仅需要11或12个比特,两个AID也仅需要22-24个比特,节省了承载信息的数据包的大小,也即节省了空口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装置,包括多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条件的第二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通过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二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则通过第一接入点将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并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通知所述终端可以建立多连接,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用于所述终端与多连接接入点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装置,包括多连接建立模块,所述多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多连接配置消息,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
通过终端根据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给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所述连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和第一接入点发送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决定是否与终端建立连接;
通过终端接收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发送的连接响应消息,所述连接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以功能模块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模块”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上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本发明的实施例,装置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3通过总线304互相通信,存储器302中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3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301加载并执行,以控制通信接口303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应理解,设备3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AP1或AP2或STA MLD,或者,上述实施例中的AP1或AP2或STA MLD的功能可以集成在设备300中,设备3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AP1或AP2或STA MLD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可选地,该存储器3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3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30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302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该处理器301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301中存储的指令,并且该处理器301执行该指令时,该处理器301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一个模块或者组件可以划分为多个模块或组件,或者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条件的第二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二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将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并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通知所述终端可以建立多连接,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用于所述终端与多连接接入点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不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终止多连接操作;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不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调整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并发送第二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第二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调整后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二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将第二接入点作为第一接入点的多连接接入点,并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如果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不同意请求,则第一接入点终止多连接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点终止多连接操作包括:
第一接入点直接终止多连接操作;或者,
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三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条件的第三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三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三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三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存在至少一个满足条件的接入点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则第一接入点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如果所有满足条件的接入点都不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则第一接入点直接终止多连接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或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或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不同意请求时,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或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或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还指示不同意请求的原因;
当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不同意请求的原因时,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包括:
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的不同意请求的原因调整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或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时,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或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还包含第二接入点确认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当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为终端建立多连接时,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点确认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和第二接入点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或者,
当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时,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还包含第三接入点确认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三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当第一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为终端建立多连接时,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三接入点确认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三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和第三接入点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或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终端的标识包含第一接入点为终端分配的连接标识;且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或所述第二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终端的标识包含第一接入点为终端分配的连接标识和第二接入点为终端分配的连接标识,或者所述第三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终端的标识包含第一接入点为终端分配的连接标识和第三接入点为终端分配的连接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最大传输速率;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建立连接的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还指示多连接接入点的信息,用于所述终端决定是否与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建立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第一接入点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是否请求多连接操作和终端的信息;
第一接入点发送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给终端,如果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请求多连接操作,且第一接入点根据所述终端的信息决定同意多连接操作,则所述第二消息中指示测量目标,用于指示终端对所述测量目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接入点;否则,所述第二消息中指示不同意多连接操作;
第一接入点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测量结果后,根据测量结果设定所述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是连接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是连接响应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点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第一接入点发送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指示第一接入点是否支持多连接操作,用于所述终端选择建立连接的接入点。
12.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多连接配置消息,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
终端根据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给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所述连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和第一接入点发送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决定是否与终端建立连接;
终端接收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发送的连接响应消息,所述连接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在,其特征于,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还指示多连接接入点的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给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信息决定是否与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建立多连接,如果决定与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建立多连接,则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给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在,其特征于,在所述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多连接配置消息之前,还包括:
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给第一接入点,所述第一消息中指示是否请求多连接操作和终端的信息,用于第一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多连接操作;
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响应于第一消息的第二消息,如果所述第二消息中指示测量目标,则对所述测量目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一接入点,用于第一接入点根据测量结果设定选择多连接接入点的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是连接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是连接响应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给第一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指示第一接入点支持多连接操作;
终端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第一接入点支持多连接操作的指示选择与第一接入点建立连接。
17.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连接建立模块,所述多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接入点发送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给满足条件的第二接入点,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和请求的在多连接中终端在第二接入点上的操作信息,用于所述第二接入点决定是否同意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
通过第一接入点接收第二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和是否同意请求;
如果所述第一添加接入点响应消息中指示同意请求,则通过第一接入点将第二接入点作为终端的多连接接入点,并发送多连接配置消息给终端,通知所述终端可以建立多连接,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用于所述终端与多连接接入点建立连接。
18.一种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连接建立模块,所述多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终端接收第一接入点发送的多连接配置消息,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中包含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
通过终端根据所述多连接配置消息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给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所述连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和第一接入点发送的添加接入点请求消息决定是否与终端建立连接;
通过终端接收所述多连接接入点的标识指示的接入点发送的连接响应消息,所述连接响应消息中指示是否同意请求。
1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98388.3A 2022-08-19 2022-08-19 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67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388.3A CN115567924A (zh) 2022-08-19 2022-08-19 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388.3A CN115567924A (zh) 2022-08-19 2022-08-19 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7924A true CN115567924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39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8388.3A Pending CN115567924A (zh) 2022-08-19 2022-08-19 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79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318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装置に接続する方法、端末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US113627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high data throughput in 6 GHz Wi-Fi network
CN111385828B (zh) 无线局域网收发数据的方法、终端和系统及网络接入设备
US2023009050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Negotiating Traffic-to-link Mapping Configur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148056A1 (en) Request and Response Method for Probing MLD,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CN112019489B (zh) 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5715026B (zh) 多链路设备的关联标识符aid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567924A (zh) 为终端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65901B (zh) 多链路设备连接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0368B (zh) 控制在多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67923A (zh) 建立多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38575A1 (zh) 建立多连接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US202302627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riority network access for a multi-link wlan entity
CN11505357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2023018931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in multi-connectivity network
WO2022011766A1 (zh) 一种点对点通信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终端
WO2022151170A1 (zh) 切换控制的方法、准入控制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665887A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7712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20352A (zh) 多接入点协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20367A (zh) 直连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20386A (zh) 直连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15493A (zh) 建立直连链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12752A (zh) 一种随机接入的参数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5567955A (zh) 多点协同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