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6772A - 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6772A
CN115566772A CN202211299462.9A CN202211299462A CN115566772A CN 115566772 A CN115566772 A CN 115566772A CN 202211299462 A CN202211299462 A CN 202211299462A CN 115566772 A CN115566772 A CN 115566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module
control module
capacitor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94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长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Kang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Kang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Kang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Kang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94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67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6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67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1Half-bridge at prim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供电;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智能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并控制模块工作;输入调节模块,用于通过半桥LLC谐振电路完成稳压处理;充电模式调节模块,用于升压控制、限流充电控制和两组电感电路的储能、放电工作;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限流充电电感储能放电的开始;涓流控制模块,用于涓流充电控制;储能模块,用于储能。本发明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通过半桥LLC谐振电路进行稳压处理,并由充电模式调节模块中的两组电感电路完成升压充电,并配合开关控制模块实现限流储能充电和涓流充电,减小电路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汽车普遍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车载充电器是装在汽车上用于电压转换的充电器,能够为汽车提供所需的电能,现有的车载充电器功能繁多,结构复杂,虽然多功能可以带来更多的体验效果,而且充电器大多采用带隔离变压器的转换器、反激电路或者正激电路完成对电能的处理和供应,充电器体积较大,且控制手复杂,并且充电效率较低,因此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该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状态检测模块,智能控制模块,输入调节模块,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开关控制模块,涓流控制模块,储能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路所需电能;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并进行信号转换处理;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输出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输入调节模块、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涓流控制模块的工作;
所述输入调节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通过半桥LLC谐振电路完成对输入电能的稳压处理;
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与所述输入调节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输入电能的升压控制,用于控制输入电能的限流充电工作,用于控制两组电感电路进行储能和放电工作;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进入限流充电的工作和两组电感电路的储能、放电工作;
所述涓流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两组电感电路分别进行涓流放电工作;
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涓流控制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和涓流控制模块输出的电能并存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通过输入调节模块对输入的电能通过半桥LLC谐振电路进行处理,为后续提供稳定电压,并由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完成升压充电,并配合开关控制模块实现限流充电和涓流充电,并且电路在进行升压充电、限流充电和涓流充电时均由两组电感电路实现,降低了不同模式下充电所需的电路体积,简化充电器控制电路,同时提高对电压的转换效率,为储能模块提供优良的充电模式,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增加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状态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状态检测模块2,智能控制模块3,输入调节模块4,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开关控制模块6,涓流控制模块7,储能模块8;
具体地,所述电源模块1,用于提供电路所需电能;
状态检测模块2,与所述储能模块8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能模块8的电量信息并进行信号转换处理;
智能控制模块3,与所述状态检测模块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状态检测模块2输出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输入调节模块4、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开关控制模块6和涓流控制模块7的工作;
输入调节模块4,与所述电源模块1和智能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通过半桥LLC谐振电路完成对输入电能的稳压处理;
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与所述输入调节模块4和智能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输入电能的升压控制,用于控制输入电能的限流充电工作,用于控制两组电感电路进行储能和放电工作;
开关控制模块6,与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和智能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进入限流充电的工作和两组电感电路的储能、放电工作;
涓流控制模块7,与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和智能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两组电感电路分别进行涓流放电工作;
储能模块8,与所述涓流控制模块7和开关控制模块6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和涓流控制模块7输出的电能并存储。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源模块1可采用交流电源,在此不做赘述;上述状态检测模块2可采用电流采样电路,并采用转换电路将电流信号转换为智能控制模块3所需的电压信号;上述智能控制模块3可采用,但并不限于单片机、DSP、FPGA等微控制器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模块的控制,在此可选用STM32单片机进行控制,并且该STM32单片机内部设定有三种电压阈值,第一阈值用于控制升压充电控制,第二阈值用于限流充电控制,第三阈值用于涓流充电控制,在此不做赘述;上述输入调节模块4可采用半桥LLC谐振电路,通过调节工作频率来改变输出能量的多少;上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可采用两组电感电路和功率管开关控制电路实现升压充电、限流充电和涓流充电的控制;上述开关控制模块6可采用功率管开关控制电路控制涓流充电的工作;涓流控制模块7可采用三极管控制电路完成涓流放电工作;上述储能模块8为车载充电器连接的所需充电的储能装置,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电源模块1包括电压源;所述输入调节模块4包括第一功率管Q1、第二功率管Q2、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感L2、变压器W、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
具体地,所述电压源的一端连接第一功率管Q1的集电极,第一功率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二功率管Q2的集电极,第二功率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压源的另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变压器W的原边绕组第二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和变压器W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变压器W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变压器W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变压器W副边绕组的第三端,第一功率管Q1的栅极和第二功率管Q2的栅极均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3。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功率管Q1和第二功率管Q2均可选用LGBT管;上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均为谐振电感,第一电容C1为谐振电容,当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产生的谐振频率大于第一功率管Q1和第二功率管Q2的开关频率大于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感L2产生的谐振频率时,即可实现第一功率管Q1和第二功率管Q2的零电压导通,实现变压器W的副边绕组连接的二极管零电流关断,实现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包括第三功率管Q3、第四功率管Q4、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六二极管D16、第三电容C3、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
具体地,所述第三功率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三功率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四功率管Q4的集电极,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连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阳极,第十六二极管D16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涓流控制模块7,第四功率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四电感L4的第一端和所述变压器W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6,第三功率管Q3的栅极和第四功率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3。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功率管Q3和第四功率管Q4均可选用IGBT管,其中第三电感L3、第三功率管Q3、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六二极管D16、第三二极管D3、涓流控制模块7、储能模块8、状态检测模块2、第八二极管D8、第五二极管D5组成一条回路,第四电感L4、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涓流控制模块7、储能模块8、状态检测模块2、第七二极管D7、第六二极管D6、第四功率管Q4组成一条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5还包括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四电容C4和第五功率管Q5;
具体地,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和第五功率管Q5的集电极均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第五功率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功率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3,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6,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五功率管Q5可采用IGBT管,与所述第三电感L3、第十一二极管D11和第四电容C4组成Boost升压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控制模块6包括第六功率管Q6、第七功率管Q7、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九二极管D9;所述储能模块8包括储能装置;
具体地,所述第六功率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和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第六功率管Q6的发射极连接第七功率管Q7的集电极、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和地端,第七二极管D7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一端,储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状态检测模块2,第六功率管Q6的栅极和第七功率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3。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六功率管Q6和第七功率管Q7可采用IGBT管,控制第六功率管Q6的导通可控制第三电感L3进行限流储能并限流充电,控制第七功率管Q7的导通可控制第四电感L4的限流储能和限流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涓流控制模块7包括第一开关管V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十二极管D10;
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关管VT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开关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VT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3。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开关管VT1可选用PNP型三极管,无需涓流充电时,则由智能控制模块3进行完全导通,需要涓流充电时,则由智能控制模块3输出脉冲信号进行涓流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检测模块2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七电容C7、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运放OP1、第八电阻R8、第八电容C8;
具体地,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和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运放OP1的反相端并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运放OP1的同相端,第一运放OP1的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3并通过第八电容C8接地。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电阻R3作为电流采样电阻,用于采集储能装置的电量信息;上述第一运放OP1可选用OP07运算放大器,将输入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上述第八电阻R8和第八电容C8组成RC滤波电路。
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由输入调节模块4实现第一功率管Q1和第二功率管Q2的零电压导通、变压器W的副边绕组连接的二极管零电流关断和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刚开始进行充电时,由于储能装置的电量较低,使得智能控制模块3的控制第五功率管Q5进行工作,控制第三电感L3组成Boost升压电路,为储能模块8进行快速充电,当达到智能控制模块3中的第二阈值时,智能控制模块3将控制第六功率管Q6的工作,断开第五功率管Q5的工作,使得输入调节模块4输出的电能依次通过第三电感L3、第十一二极管D11、第九二极管D9和第六功率管Q6,使得第三电感L3开始为储能模块8进行限流慢速储能,通过第三电感L3进行储能,此时储能装置将快要充满电,智能控制模块3将控制第三二极管D3进行工作,使得第三电感L3、第三功率管Q3、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六二极管D16、第三二极管D3、涓流控制模块7、储能模块8、状态检测模块2、第八二极管D8、第五二极管D5组成一条回路为储能装置进行慢速储能,在此限流后的电压要大于电感释放的电压,在储能装置充满后,达到第三阈值,智能控制模块3将调节第一功率管Q1的导通角,使其进行涓流充电工作,以上为第三电感L3的充电控制原理,第四电感L4原理与第三电感L3原理相同,但第四电感L4无法进行升压快速充电控制,可用于在第三电感L3无电后进行配合涓流充电和限流充电,完成对储能装置的充电控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状态检测模块,智能控制模块,输入调节模块,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开关控制模块,涓流控制模块,储能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路所需电能;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能模块的电量信息并进行信号转换处理;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输出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输入调节模块、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涓流控制模块的工作;
所述输入调节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通过半桥LLC谐振电路完成对输入电能的稳压处理;
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与所述输入调节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输入电能的升压控制,用于控制输入电能的限流充电工作,用于控制两组电感电路进行储能和放电工作;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进入限流充电的工作和两组电感电路的储能、放电工作;
所述涓流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两组电感电路分别进行涓流放电工作;
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涓流控制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和涓流控制模块输出的电能并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源;所述输入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感、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
所述电压源的一端连接第一功率管的集电极,第一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功率管的集电极,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电压源的另一端、第二电感的一端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第三端,第一功率管的栅极和第二功率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包括第三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十五二极管、第十六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
所述第三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第三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四功率管的集电极,第十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十六二极管的阳极,第十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第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涓流控制模块,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四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第二端,第四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第三功率管的栅极和第四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式调节模块还包括第十一二极管、第四电容和第五功率管;
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均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五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四电容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六功率管、第七功率管、第十二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九二极管;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储能装置;
所述第六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九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七功率管的集电极、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和地端,第七二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阳极、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和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第九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一端,储能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状态检测模块,第六功率管的栅极和第七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涓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十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十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七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运放、第八电阻、第八电容;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七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二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运放的反相端并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运放的同相端,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并通过第八电容接地。
CN202211299462.9A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Pending CN1155667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9462.9A CN115566772A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9462.9A CN115566772A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6772A true CN115566772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4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9462.9A Pending CN115566772A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67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1853A (zh) * 2023-07-13 2023-08-11 北京新网长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1853A (zh) * 2023-07-13 2023-08-11 北京新网长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CN116581853B (zh) * 2023-07-13 2023-10-24 北京新网长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9932B (zh) 一种多功能电流型双向ac/dc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64469B (zh) 一种并串联结构的全桥双llc谐振变换器
CN206250979U (zh) 一种准谐振有源箝位反激式变换器
CN115566772A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载充电器控制电路
CN205847090U (zh) 一种混合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CN115800407B (zh) 一种光储充荷一体化低碳微电网系统
CN204809909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4349856U (zh) 用于输电线路监测终端的供电系统
CN115483747A (zh) 一种多模式氮化镓基双向车载充电机
CN205430061U (zh) 带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隔离电源适配器系统
CN213937521U (zh) 具有高低压输出的三级拓扑结构充电机
CN209805671U (zh) 单三相输入电压兼容的磁集成无桥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CN110696672B (zh) 一种实现动力电池快速充电的系统
CN208971387U (zh) 一种基于耦合绕组单元的三电平升压型直流变换拓扑
CN107425706B (zh) Dc/dc变换器的有源钳位电路
CN202134949U (zh) 基于微型plc控制的车载大功率充电装置
CN207766017U (zh) 一种具有电能回馈功能的直流充电桩
CN204928096U (zh) 一种智能车载逆变器
CN106787746B (zh) 电动车车载充电器电路
CN201674417U (zh) 单片Cuk开关电源电路
CN211239409U (zh) 光伏发电的储存控制电路
CN210706944U (zh) 一种集成式车载充电机
CN219164273U (zh) 储能电源充放电控制系统
CN104038057B (zh) 输入自适应自激式Zeta变换器
CN211018700U (zh) 一种带有充电功能的路灯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