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6747A - 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6747A
CN115566747A CN202210356242.9A CN202210356242A CN115566747A CN 115566747 A CN115566747 A CN 115566747A CN 202210356242 A CN202210356242 A CN 202210356242A CN 115566747 A CN115566747 A CN 115566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or
charging coil
magnetic
wireless
magnetic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62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66747B (zh
Inventor
张武甲
张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62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6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6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6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66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6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能够提高功能配件无线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成本低。其中,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功能配件,电子设备具有固定位置,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磁吸组件、压力传感器、第一充电线圈和处理器;功能配件包括第二磁吸组件和第二充电线圈,第二磁吸组件用于与第一磁吸组件磁吸配合,以将功能配件固定连接在固定位置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固定位置的挤压力;处理器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处理器用于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的功能配件(例如电子手写笔等)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目前触控已经发展成为电子设备实现人机交互的主要手段。除了以手指直接接触和操作触摸屏的触控方式外,使用电子手写笔在触摸屏上进行点击、书写、划动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触控方式。从输入和控制的精确程度来说,使用电子手写笔要远高于使用手指。而且,很多触控功能使用触控笔来执行更符合人们的习惯。因此,目前相当多的平板电脑具有配套的电子手写笔。
目前,主要通过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对电子手写笔进行充电,现有的有线充电通常是在电子手写笔上设置有线充电接口,然后通过线缆连接到适配器等供电设备上,这种充电方式难以实现电子手写笔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现有的无线充电通常是在平板电脑和电子手写笔上均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将电子手写笔固定到平板电脑上时,电子手写笔上的无线充电线圈与平板电脑上的无线充电线圈耦合,实现为电子手写笔无线充电。
但是上述的无线充电方案中,无线充电过程的可靠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能够提高功能配件无线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功能配件,电子设备具有固定位置,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磁吸组件、压力传感器、第一充电线圈和处理器;功能配件包括第二磁吸组件和第二充电线圈,第二磁吸组件用于与第一磁吸组件磁吸配合,以将功能配件固定连接在固定位置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固定位置的挤压力;处理器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处理器用于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用于检测固定位置处挤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根据固定位置处的压力值判断功能配件是否固定在电子设备上,能在准确地判断功能配件是否固定到固定位置的前提下,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以及功能配件的结构,相比于采用两个霍尔器件检测功能配件是否固定到固定位置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节省了两个霍尔器件的开支,降低了耗材成本;另一方面,鉴于霍尔器件的检测原理,为了使得功能配件内的检测磁铁的磁力线垂直穿过霍尔器件的霍尔片,需要将霍尔器件立起来固定以使霍尔片垂直于主板,在此情况下,霍尔器件将通过弹片等器件和主板进行连接。因此,当节省了两个霍尔器件的开销后,自然也就节省了这些辅件的耗用,节省了耗材成本;与此同时,也节省了电子设备的主板面积以及内部空间;再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无需在功能配件内设置用于与霍尔检测器件配合的检测磁铁,节省了检测磁铁的耗材成本和检测磁铁的占用空间。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条件为: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也即是,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时,MCU就会上报给处理器一个中断,使得电子设备基于该中断开启对功能配件进行充电的功能。这样,可以简化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流程。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条件为:压力传感器连续N次检测到的压力值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这样可以避免将其他物体挤压固定位置、或者功能配件不小心吸附到固定位置后立即拿开的情况误判为功能配件吸附到位,能够提高处理器对功能配件是否固定到固定位置的判断准确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条件为: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且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将其他物体挤压固定位置、或者功能配件不小心吸附到固定位置后立即拿开的情况误判为功能配件吸附到位,能够提高处理器对功能配件是否吸附到位的判断准确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功能配件与电子设备分离。具体的,处理器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时,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停止耦合。这样可以在功能配件与电子设备脱离时,及时地调整第一充电线圈的工作状态,有利于降低无线充电系统的能耗。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预设条件为: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预设条件为:压力传感器连续M次检测到的压力值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预设条件为: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且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无线输出控制模块,无线输出控制模块与第一充电线圈、处理器电连接,无线输出控制模块用于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一充电线圈输出第一电信号;功能配件包括无线接收控制模块,无线接收控制模块与第二充电线圈电连接,第二充电线圈用于接收第一电信号,无线接收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二充电线圈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后输出配对信息,第一充电线圈用于接收配对信息;处理器用于在第一充电线圈接收到配对信息且配对信息验证成功时,控制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
也即是,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还需对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建立握手通信,并在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成功建立握手通信后,控制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系统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第一充电线圈接收到配对信息且配对信息验证成功时,输出配对成功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已成功建立握手通信。该配对成功提示信息可以为弹框信息、语音信息或者指示灯提示信息。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第一充电线圈接收到配对信息且配对信息验证成功时,输出充电确认信息,充电确认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触发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该充电确认信息可以为弹框信息、语音信息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误触发充电。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在第一充电线圈未接收到配对信息或者配对信息验证失败时,输出配对失败提示信息。该配对失败提示信息可以为弹框信息、语音信息或者指示灯提示信息。用户可以基于该配对失败提示信息检查功能配件是否发生错位,并在功能配件发生错位时,及时地将功能配件调整至正确的位置。同时,用户可以基于该配对失败信息检查当前的功能配件与电子设备是否匹配。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在第一充电线圈未接收到配对信息或者配对信息验证失败时,控制无线输出控制模块切换至低功耗状态。此处的低功耗状态,可以指无线输出控制模块通上电源,但各部件处于休眠的状态,或者低功耗状态还可以指,无线输出控制模块未通电源的状态。由此,可以降低无线输出控制模块的功耗,节约能源。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边框,固定位置形成在第一边框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边框的内表面上,且压力传感器与固定位置在第一边框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示例性的,压力传感器可以粘接在第一边框的内表面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功能配件为电子手写笔,电子手写笔包括笔杆部和笔尖部,笔尖部设在笔杆部的一端,电子手写笔固定在固定位置时,笔杆部与固定位置贴合。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边框,固定位置形成在第一边框上,定义第一边框的外表面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压力传感器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电子手写笔固定在固定位置处时,第一投影位于笔杆部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内。这样一来,无论功能配件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还是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均能保证压力传感器与功能配件的笔杆部正对,避免功能配件的笔尖部与压力传感器正对,能够提高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判。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位置具有第一配合面,笔杆部的外表面具有第二配合面,电子手写笔借助第二配合面固定于第一配合面上,第二配合面的形状与第一配合面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可以增大电子手写笔与固定位置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子手写笔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磁吸组件包括在固定位置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磁部与第二磁部,第一磁部与第二磁部对称地设置在第一充电线圈的相对两侧;第二磁吸组件包括在功能配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三磁部与第四磁部,第二磁部与第四磁部对称地设置在第二充电线圈的相对两侧;功能配件沿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时,第一磁部与第三磁部磁吸配合,第二磁部与第四磁部磁吸配合,电子手写笔沿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时,第一磁部与第四磁部磁吸配合,第二磁部与第三磁部磁吸配合,其中,第一朝向与第二朝向相反。
这样一来,无论功能配件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还是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均可以使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正对,降低功能配件发生错位的概率,有利于降低功能配件的定位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功能配件的充电效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磁部、第二磁部、第三磁部、第四磁部均为海尔贝克阵列磁体。海尔贝克阵列磁体通过将不同充磁方向的磁体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能够在磁体一侧汇聚磁力线,而在另一侧削弱磁力线,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单边磁场。这样,通过将第一磁部、第二磁部、第三磁部和第四磁部设置为海尔贝克阵列磁体,能够提高第一磁吸组件与第二磁吸组件之间的磁吸力,不仅提高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还能有效地避免功能配件在固定到固定位置上时发生错位,有利于降低功能配件的固定难度,能够提高将功能配件安装到正确位置的概率,进而能够提高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的对位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功能配件的充电效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磁部包括第一子部分、第二子部分和第三子部分。第一子部分、第二子部分和第三子部分在固定位置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第一子部分的充磁方向与固定位置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子部分的充磁方向与固定位置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三子部分的充磁方向与第一子部分的充磁方向相反。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磁部包括第四子部分、第五子部分和第六子部分。第四子部分、第五子部分和第六子部分在固定位置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第四子部分的充磁方向与固定位置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五子部分的充磁方向与固定位置的长度方向平行,第六子部分的充磁方向与第四子部分的充磁方向相反。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磁部包括第一子磁体、第二子磁体和第三子磁体。第一子磁体、第二子磁体和第三子磁体在功能配件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第一子磁体的充磁方向与第一子部分的充磁方向相反。第二子磁体的充磁方向与第二子部分充磁方向相反,第三子磁体的充磁方向与第三子部分的充磁方向相反。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磁部包括第四子磁体、第五子磁体和第六子磁体。第四子磁体、第五子磁体和第六子磁体在功能配件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第四子磁体的充磁方向与第四子部分的充磁方向相反。第五子磁体的充磁方向与第五子部分充磁方向相反,第六子磁体的充磁方向与第六子部分的充磁方向相反。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避免压力传感器与电子设备内的其他器件造成干涉,可以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磁部的远离第二磁部的一侧,或者压力传感器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磁部的远离第一磁部的一侧。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力传感器的远离第一磁部的一端与第一磁部的最小距离为第三间距,功能配件的笔杆部的第一端与第三磁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四间距,功能配件的笔杆部的第二端与第四磁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五间距,第三间距小于或等于第四间距,且第三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五间距。这样,无论功能配件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还是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均能保证压力传感器与功能配件的笔杆部正对,避免功能配件的笔尖部与压力传感器正对,能够提高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判。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压力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厚度小,能够减小压力传感器在电子设备内的占用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无线充电系统上运行时,使得无线充电系统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各项功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各项功能。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三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功能配件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配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无线充电系统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功能配件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压力传感器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功能配件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压力传感器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图19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建立通信连接的架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成功建立握手信息时,电子设备收到配对成功提示的弹框信息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成功建立握手信息时,电子设备收到充电确认的弹框信息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24为图22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功能配件固定到电子设备的固定位置上时,发生错位的一种示意图;
图25为图22所示充电系统中功能配件固定到电子设备的固定位置上时,发生错位的另一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无线充电系统;
10、电子设备;101、固定位置;101a、第一配合面;
11、触摸屏;111、透光盖板;112、显示屏;
12、背壳;121、背盖;122、侧边框;122a、第一边框;122b、第二边框;122c、第三边框;122d、第四边框;1221、插入口;
13、主板;131、第一充电接口;132、第一充电线圈;133、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4、处理器;135、存储器;136、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8、第一充电管理模块;1391、信号放大器;1392、MCU;
14、第一电池;
15、第一磁吸组件;151、第一磁部;151a、第一子部分;151b、第二子部分;151c、第三子部分;152、第二磁部;152a、第四子部分;152b、第五子部分;152c、第六子部分;
16、传感器模块;161、压力传感器
171、第一霍尔器件;172、第二霍尔器件;
20、功能配件;20a、第二配合面;
21、笔壳;21a、笔杆部;21a1、第一端;21a2、第二端;21b、笔尖部;21c、手写笔尖;
22、光学轨迹球;
23;电路板;23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2、第二充电线圈;233、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4、第一充电控制模块;
24、第二电池;
25、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1、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2、光线发射器;253、光线接收器;
26、第二磁吸组件;261、第三磁部;261a、第一子磁体;261b、第二子磁体;261c、第三子磁体;262、第四磁部;262a、第四子磁体;262b、第五子磁体;262c、第六子磁体;
27、检测磁铁;
S、参考平面;S1、第一投影;S2、第二投影;S3、第三投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应理解,在本文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在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一个(“a”,“an”)”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示。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还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滑动连接,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等;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还应理解,术语“包括”(也称“includes”、“including”、“comprises”和/或“comprising”)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部件、和/或其分组。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或实现方式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或“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电子手写笔未放置到正确的位置,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为电子手写笔进行充电而带来的充电不可靠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利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电子手写笔是否放置到电子设备的正确位置,在电子手写笔放置到位后再利用电子设备对电子手写笔进行充电,有利于提高对电子手写笔充电的可靠性,降低能耗,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电子手写笔未放置到正确的位置,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为电子手写笔进行充电而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无线充电系统100包括电子设备10和功能配件20。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还可以是无线键盘、手机、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车载设备、电视、可穿戴设备、电子白板等中的其中一种。另外,该电子设备10还可以是平板电脑、无线键盘、手机、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车载设备、电视和可穿戴设备等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内的结合。功能配件20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手写笔、蓝牙耳机、遥控器、摄像模组等。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为平板电脑,功能配件20电子手写笔。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中的电子设备10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10的爆炸图。在此示例中,电子设备10包括:触摸屏11、背壳12、主板13和第一电池14。
可以理解的是,图2-图3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2-图3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呈矩形平板状。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电子设备1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电子设备1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电子设备1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的形状也可以为正方形平板状、圆形平板状、椭圆形平板状等等。
触摸屏11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触摸屏11包括透光盖板111和显示屏112(英文名称:panel,也称为显示面板)。透光盖板111与显示屏112层叠设置并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透光盖板111主要用于对显示屏11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透光盖板1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显示屏11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1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
背壳12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的内部电子器件。背壳1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陶瓷、塑胶和玻璃。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的轻薄化同时保证背壳12的结构强度,背壳12的材质可选为金属。背壳12包括背盖121和侧边框122。背盖121位于显示屏112的远离透光盖板111的一侧。并且,背盖121与透光盖板111、显示屏112层叠设置。侧边框122位于背盖121与透光盖板111之间,且侧边框122固定于背盖121上。示例性的,侧边框122可以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于背盖121上。侧边框122也可以与背盖12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侧边框122与背盖121为一个整体结构。透光盖板111固定于侧边框122上。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盖板11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侧边框122上。透光盖板111、背盖121与侧边框122围成平板电脑的内部容纳空间。该内部容纳空间将显示屏112、主板13和第一电池14等容纳在内。
请参阅图3,侧边框122形成为框架结构。示例性的,侧边框122形成为矩形框架结构,具体的,侧边框122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框122a、第二边框122b、第三边框122c和第四边框122d。第一边框122a与第三边框122c相对设置,第二边框122b与第四边框122d相对设置。其中,第一边框122a与第三边框122c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二边框122b与第四边框122d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
第一电池14固定于电子设备10的内部容纳空间中。示例性的,第一电池1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112的朝向背盖121的表面。
第一电池14用于在电子设备10未连接外接电源时为电子设备10提供电量。第一电池1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或其他类型的电池。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池1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
主板13固定于电子设备10的内部容纳空间中。示例性的,主板1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112的朝向背盖121的表面。主板13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功能器件之间的信号连接,该功能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触摸屏11以及下文中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处理器134、第一充电接口131等。
主板13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主板13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请参阅图4,图4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还包括处理器134、存储器135、第一充电接口131、第一充电管理模块138、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和传感器模块16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6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61、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其中,存储器135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如用于为功能配件20进行无线充电的程序代码等。存储器135中还可以存储有用于唯一标识电子设备10的蓝牙地址。另外,该存储器135中还可以存储有与电子设备10之前成功配对过的其他电子装置的连接数据。例如,该连接数据可以为与该电子设备10成功配对过的其他电子装置的蓝牙地址。基于该连接数据,电子设备10能够与其他电子装置自动配对,而不必配置与其之间的连接,如进行合法性验证等。上述蓝牙地址可以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处理器134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应用程序代码,调用相关模块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的功能。处理器13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34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134(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处理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4中。
处理器134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34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4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34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34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34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可以用于支持该电子设备10与其他电子装置之间包括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数据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可以为蓝牙芯片。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该蓝牙芯片与其他电子装置的蓝牙芯片之间进行配对并建立无线连接,以通过该无线连接实现该电子设备10和其他电子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
另外,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还可以包括天线,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34。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还可以从处理器134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支持有线充电。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3,并且结合图4,主板13上连接有第一充电接口131,侧边框122上设有与该第一充电接口131正对的插入口1221。具体的,插入口1221可以形成在第三边框122c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示例中,插入口1221也可以设置在背盖121上。第一充电接口131用于接收直流电信号,如5V的直流电信号。例如,该第一充电接口131可以是Type-C接口、Micro B接口或者POGO pin接口中的任一种。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接口131不限于上述Type-C接口、Micro B接口或者POGO pin接口,该第一充电接口131还可以是其他可以提供直流电信号的接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当连接了电源的电源适配器(即有线充电器)连接第一充电接口131时,第一充电管理模块138可以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31接收有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的第一电池14的充电输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包括副板或其它电路板时,第一充电接口131也可以设置于其它的电路板上,只要保证各个电路板之间信号连接即可。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该电子设备10也可以支持无线充电。具体的,该第一充电管理模块138可以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来对第一电池14充电。例如,该其他设备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底座;或者,该其他设备可以为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终端。其中,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可以参照下文中功能配件20的无线充电方式,此处不再描述。
其中,第一充电管理模块138管理对外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电子设备10供电。第一充电管理模块138接收第一电池14的输入,为处理器134、存储器135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等供电。第一充电管理模块138还可以用于监测第一电池14的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管理模块138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34中。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中的功能配件20的示意图,图6为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该实施例中,功能配件20为电子手写笔。功能配件20包括笔壳21、光学轨迹球22、电路板23、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和第二电池24。
笔壳21包括笔杆部21a和笔尖部21b,笔杆部21a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21a1和第二端21a2,笔尖部21b固定连接在笔杆部21a的第一端21a1,笔尖部21b呈圆锥状,且笔尖部21b远离笔杆部21a的一端敞开形成敞开端。笔壳2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或塑料。光学轨迹球22可转动地设置于笔尖部21b的敞开端。并且,光学轨迹球22用于和电子手写笔外部的接触面(例如鼠标垫或桌面)滚动配合。
电路板23用于集成控制芯片。并且电路板23用于实现功能配件20内部的多种不同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并且电路板23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信号控制、数据信号处理等操作。电路板23可以通过胶粘、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笔壳21内。
电路板23可以为硬质电路板23,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例如,电路板23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位于笔壳21内。示例性的,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可以与电路板23电连接。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用于获取光学轨迹球22的运动轨迹信号,并输出运动轨迹信号。
具体的,在一些示例中,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包括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1、光线发射器252和光线接收器253。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1与电路板23电连接。光线发射器252和光线接收器253均和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1电连接,光线发射器252用于向光线轨迹球的表面发射入射光线,光线接收器253用于接收自光线轨迹球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线,并将反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至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1。
在光学轨迹球22滚动过程中,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的光线发射器252首先将入射光线发射至光学轨迹球22的表面,入射光线在光学轨迹球22表面进行反射,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便带有了光学轨迹球22的表面颜色、纹理、对比度、亮度和/或光滑度等信息,光线接收器253则可将带有上述信息的反射光线转化成电信号传输至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1,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1即可根据反射光线的信息变化来感知和计算光学轨迹球22的运动轨迹。示例性的,光线发射器252包括但不限于LED灯。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1包括但不限于图像传感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的结构形式不限于上述的图像阵列检测模块251、光线发射器252和光线接收器253的组合,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可以是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二者的结合。这样,运动轨迹获模块不仅可以获取二维平面内电子手写笔的运动轨迹,还可以获取三维空间内电子手写笔的运动轨迹,有利于利用电子手写笔实现更多的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请参阅图6,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设置在电路板23上且与该电路板23电连接。示例性的,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可以焊接固定于该电路板23上。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可以用于支持功能配件20与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10等在内的其他电子装置之间包括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数据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可以包括蓝牙芯片。该功能配件20可以通过该蓝牙芯片与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10等在内的其他电子装置的蓝牙芯片之间进行配对并建立无线连接,以通过该无线连接实现功能配件20和其他电子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
另外,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还可以包括天线,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还可以从处理器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进行信号交互。具体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可以响应于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输出的功能配件20的运动轨迹信号,并且将运动轨迹信号发送给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6,以实现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信号交互,以便于电子设备10同步显示功能配件20的运动轨迹信息。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信号交互还可以采用有线的方式。
请继续参阅图6,第二电池24固定于笔壳21内。示例性的,第二电池2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笔壳21内。第二电池24用于为电路板23、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31、和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等提供电量。第二电池2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或其他类型的电池。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池2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
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功能配件20的功能,使得功能配件20可以在触摸屏11上进行手写操作。功能配件20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感笔和电容笔。具体的,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配件20的剖视示意图。功能配件20还包括手写笔尖21c。笔杆部21a的第二端21a2呈圆锥状。功能配件20的手写笔尖21c设置于笔壳21的第二端21a2。这样用户可以利用功能配件20的手写笔尖21c在电子设备10的触摸屏11上实现手写操作,以便于拓展功能配件20的手写功能性。
在另一些示例中,笔杆部21a的第一端21a1和光学轨迹球22的装配方式可以是可拆卸地,这样功能配件20的手写笔尖21c可以替换轨迹球安装于笔杆部21a的第一端21a1。而作为手写笔尖21c的另外一种装配方式,手写笔尖21c和轨迹球也可共同安装于笔杆部21a的第一端21a1处。
当功能配件20为电感笔时,与功能配件20交互的电子设备10的触摸屏11上需要集成电磁感应板。电磁感应板上的分布有线圈,手写笔尖21c中集成有线圈。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在电磁感应板所产生的磁场范围内,随着功能配件20的移动,功能配件20能够积蓄电能。功能配件20可以将积蓄的电能通过自由震荡,经手写笔尖21c中的线圈传输至电磁感应板。电磁感应板可以基于来自功能配件20的电能,对电磁感应板上的线圈进行扫描,计算出电感笔在触摸屏11上的位置。
当功能配件20为电容笔时,与功能配件20交互的电子设备10的触摸屏11上需要集成电极阵列。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极阵列可以为电容式电极阵列。功能配件20的手写笔尖21c中可以集成一个或多个电极,功能配件20可以通过电极发射信号,电子设备10通过电极阵列可以接收来自功能配件20的信号,进而在接收到该信号时,基于触摸屏11上的电容值的变化识别功能配件20在触摸屏11上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示例中,功能配件20可以包括手写笔尖21c,而不包括上述的光学滚动球和运动轨迹获取模块25。
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通过电子设备10对功能配件20进行无线充电,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还包括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和第一充电线圈132。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与第一电池14电连接,第一充电线圈132与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电连接。
功能配件20还包括第一充电控制模块234、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和第二充电线圈232。第二电池24与第一充电控制模块234电连接,第一充电控制模块234和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电连接,第二充电线圈232与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电连接。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发射端,功能配件2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接收端来实现电子设备10为功能配件20无线充电。因此,电子设备10的第一充电线圈132可以称为发射(Tx)线圈,功能配件20的第二充电线圈232可以称为接收(Rx)线圈。
上述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可以是集成于电子设备10的主板13上的Tx芯片;上述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可以是集成于功能配件20的电路板23上的Rx芯片。
在电子设备10对功能配件20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0的第一电池14可以作为电源为第二电池24进行供电,电子设备10上的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可以接收第一电池14输入的直流电信号。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将其接收到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然后将该交流电信号输入给第一充电线圈132,第一充电线圈132响应于该交流电信号,产生交变电磁场。
功能配件20上的第二充电线圈232与电子设备10上的第一充电线圈132耦合。第二充电线圈232感应第一充电线圈132发出的交变电磁场,可以产生交流电信号,然后将该交流电信号发给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可以将该交流电信号整流成直流电信号,然后将该直流电信号输入给第一充电控制模块234,第一充电控制模块234可以对该直流电信号进行管理,例如,对输入的电流和电压进行管理,然后将该直流电信号输入给第二电池24,实现对第二电池24进行充电。
其中,上述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可以包括匹配电路。该匹配电路可以包括电容组合。
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中的匹配电路用于与第一充电线圈132形成LC谐振,以提升第一充电线圈132的发射效率。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中的匹配电路用于与第二充电线圈232形成LC谐振,以提升第二充电线圈232的接收效率。
请参阅图9-图10,其中,图9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立体图,图10为图9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的爆炸图。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具有固定位置101,功能配件20可以固定于固定位置101,并且相对于电子设备10可分离。这样,当无需使用功能配件20的手写功能时,或者在需要通过电子设备10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功能配件20固定于电子设备10,以便于提高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的整体便携性,以及充电过程的可靠性。当需要使用功能配件20时,只需要将功能配件20从电子设备10上拿离即可,从而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具体的,请参阅图10,固定位置101具有第一配合面101a,功能配件20的外表面具有第二配合面20a,功能配件20固定在该固定位置101时,第二配合面20a与第一配合面101a贴合。其中,第一配合面101a与第二配合面20a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第一配合面101a与第二配合面20a均形成为平面;或者第一配合面101a形成为朝向电子设备10内部拱起的弧面,第二配合面20a形成为朝向远离功能配件20的内部拱起的弧面;或者第一配合面101a形成为平面,第二配合面20a形成为朝向远离功能配件20的内部拱起的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位置101由侧边框12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所限定出。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可以吸附于侧边框122。这样,可以利用侧边框122起到对功能配件20进行收纳的作用。并且,这种收纳方式中,功能配件20处于外露状态,可以便于用户对功能配件20的取放。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0,固定位置101可以形成在第一边框122a上。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位置101还可以形成在第二边框122b、第三边框122c或第四边框122d。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示例中,固定位置101也可以由电子设备10的背盖121的外表面所限定出。也即是,功能配件20可以固定于背盖121的外表面(即背离透光盖板111的一侧表面)上。功能配件20能够顶吸、侧吸或背吸在电子设备10上。
为了便于将功能配件20固定于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并在功能配件20固定在固定位置101时,通过电子设备10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上设有第一磁吸组件15,功能配件20上设有第二磁吸组件26。第二磁吸组件26用于与第一磁吸组件15配合,以将功能配件20固定在电子设备10上的固定位置101处。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的磁吸配合关系,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功能配件20的遗失,同时便于电子设备10和功能配件20整体的便携性,还可以方便用户操作。
为了便于用户将功能配件20固定在固定位置101,降低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的固定难度,功能配件20通常能够以第一朝向固定于固定位置101,也能够以第二朝向固定于固定位置101。其中,第一朝向与第二朝向相反。具体的,请参阅图11-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于固定位置101,此时功能配件20的笔尖部21b朝左。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功能配件20以第二朝向固定于固定位置101,此时功能配件20的笔尖部21b朝右。
在此基础上,为了在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固定于固定位置101时,均能识别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的吸附状态,确认功能配件20是否固定到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以便于电子设备10开展后续的一些功能,比如通过电子设备10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的功能等。请继续参阅图11-图12,电子设备10上设有第一霍尔器件171和第二霍尔器件172,第一霍尔器件171、第二霍尔器件172和第一磁吸组件15在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上排布。也即是,第一霍尔器件171、第二霍尔器件172和第一磁吸组件15在图11和图12中的Y轴方向上排布。
具体的,在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霍尔器件171与第二霍尔器件172分别设在第一磁吸组件15的相对两端。功能配件20上设有检测磁铁27,检测磁铁27与第二磁吸组件26在功能配件20的长度方向上排布。
请参阅图11,当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时,检测磁铁27正对第一霍尔器件171,检测磁铁27在第一霍尔器件171处产生较强的磁场,从而触发第一霍尔器件171产生硬件中断信号以上报功能配件20固定到固定位置101处。请参阅图12,当功能配件20以第二朝向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时,检测磁铁27正对第二霍尔器件172,检测磁铁27在第二霍尔器件172处产生较强的磁场,从而触发第二霍尔器件172产生硬件中断信号以上报功能配件20固定到固定位置101处。电子设备10可以基于该硬件中断信号开始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
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10内设置第一霍尔器件171和第二霍尔器件172两个霍尔器件,并在功能配件20上设置一个检测磁铁27,实现了功能配件20在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固定到固定位置101时的检测。然而,该实施例中,两个霍尔器件的设置显然会增大电子设备10的成本,并且电子设备10中还需要设置与上述两个霍尔器件相关的柔性电路板23(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弹片等的连接线路,占用了电子设备10中较多的布局空间。此外,检测磁铁27的设置,也占用了功能配件20内较多的布局空间,还导致功能配件20的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3-图14,图1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处,图1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功能配件20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处。
本实施例从节省电子设备10和功能配件20的成本,以及简化二者的内部的结构布局的角度出发,对无线充电系统100进行了进一步地改进。请参阅图13-图14,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磁吸组件15、压力传感器161和处理器134,功能配件20包括第二磁吸组件26。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100中的电子设备10与图10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中的电子设备10相同,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具有固定位置101,功能配件20借助第二磁吸组件26与电子设备10上的第一磁吸组件15配合,以将功能配件20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
其中,功能配件20固定在固定位置101上后,功能配件2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贴合在固定位置101上,并能够挤压固定位置101,在固定位置101产生挤压力。这样,通过第一磁吸组件15与第二磁吸组件26配合,可以将功能配件20方便且牢靠地固定在电子设备10上的固定位置101处。
为了便于用户将功能配件20固定在固定位置101,降低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的固定难度,使得功能配件20能够以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请继续参阅图13-图14,第一磁吸组件15包括在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也即是图13中所示的Y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磁部151和第二磁部152,第二磁吸组件26包括在功能配件2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三磁部261和第四磁部262。功能配件20沿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时,第一磁部151与第三磁部261磁吸配合,第二磁部152与第四磁部262磁吸配合,功能配件20沿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时,第一磁部151与第四磁部262磁吸配合,第二磁部152与第三磁部261磁吸配合。
其中,第一朝向与第二朝向相反。具体而言,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处,功能配件20的笔尖部21b的朝向相反。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部151与第二磁部152均为单一磁体。具体的,第一磁部151包括但不限于磁铁或磁钢。第二磁部152包括但不限于磁铁或磁钢。第一磁部15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立方体状、圆柱体状。第二磁部15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立方体状、圆柱体。可选的,第一磁部151与第二磁部152的规格相同,也就是说,第一磁部151和第二磁部152的形状、尺寸等均相同。这样,在电子设备10的加工过程中,选择一种型号的磁体分别用作第一磁部151和第二磁部152即可,无需选择两种不同的磁体分别用作第一磁部151和第二磁部152,可以简化加工工艺。
第三磁部261与第四磁部262均为单一磁体。第三磁部261包括但限于磁铁或磁钢。第四磁部262包括但限于磁铁或磁钢。第三磁部26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立方体状、圆柱体状、沿笔杆部21a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等。第四磁部26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立方体状、圆柱体状、沿笔杆部21a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等。可选的,第三磁部261与第四磁部262的规格相同,也就是说,第三磁部261和第四磁部262的形状、尺寸等均相同。这样,在功能配件20的加工过程中,选择一种型号的磁体分别用作第三磁部261和第四磁部262即可,无需选择两种不同的磁体分别用作第三磁部261和第四磁部262,可以简化加工工艺。
其中,第一磁部151的充磁方向与第二磁部152的充磁方向相同,第三磁部261的充磁方向与第四磁部262的充磁方向相同,且第三磁部261的充磁方向与第一磁部151的充磁方向相反。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3-图14,第一磁部151靠近电子设备10中心的一端的磁极性为S极,第一磁部151远离电子设备10中心的一端的磁极性为N极。功能配件20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处时,第三磁部261靠近电子设备10的一端的磁极性为S极,第三磁部261远离电子设备10的一端的磁极性为N极。第二磁部152的磁吸性与第一磁部151的磁极性相同,第四磁部262的磁极性与第三磁部261的磁极性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充磁方向”是指由磁体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4,第一磁部151与第二磁部152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1,第三磁部261与第四磁部262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d2,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相等。这样,当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时,可以保证第一磁部151与第三磁部261磁吸配合,且第二磁部152与第四磁部262磁吸配合。当功能配件20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时,可以保证第一磁部151与第四磁部262磁吸配合,第二磁部152与第三磁部261磁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间距”可以是指第一磁部151与第二磁部152在Y轴方向上的最小间距,相应的,“第二间距”是指第三磁部261与第四磁部262在功能配件20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
压力传感器161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压力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
压力传感器161用于检测固定位置101处的挤压力,处理器134与压力传感器161电连接。具体的,处理器134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判断功能配件20是否固定到固定位置101,以便于电子设备10开展后续的一些功能。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134确认功能配件20固定到固定位置101后,可以开启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的功能。
具体的,请参阅图15,图15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中压力传感器161的检测原理示意图。当固定位置101产生的挤压力被压力传感器161感知时,压力传感器161产生一个模拟电压信号,该模拟电压信号经信号放大器1391放大,输入到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中进行处理和判断,当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后,上报给处理器134一个中断信号,处理器134接收到这个中断信号后,基于该中断信号,开启通过电子设备10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信号放大器1391与MCU1392均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34中。或者,如果电子设备10上已有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MCU,本实施例中的MCU可以与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MCU共用。这样,可以简化电子设备10的结构,节约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中断信号”可以是硬件中断信号,也可以是软件中断信号。
请参阅图13-图14,压力传感器161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边框122a的内表面上。示例性的,压力传感器161可以粘接在第一边框122a的内表面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其中,第一边框122a的内表面是指,第一边框122a朝向电子设备10内部的一侧表面。
可选的,压力传感器161为薄膜压力传感器161。薄膜压力传感器161的厚度小,能够减小压力传感器161在电子设备10内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压力传感器161可以实时检测固定位置101处的挤压力,并将检测到的压力值实时传输至处理器134。或者,压力传感器161可以实时检测固定位置101处的压力值,并将检测到的压力值间歇传输至处理器134。或者,压力传感器161可以间歇检测固定位置101处的压力值,并将检测到的压力值实时传输至处理器134。
由于无论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还是以第二朝向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在第一磁吸组件15和第二磁吸组件26的磁吸作用下,功能配件20均能对固定位置101产生挤压力,从而无论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还是以第二朝向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压力传感器161均能检测到压力值,进而处理器134能够根据该压力值判断功能配件20是否固定在固定位置101。
相比于图11-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100,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100,通过在电子设备10上设置用于检测固定位置101处挤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61,根据固定位置101处的压力值判断功能配件20是否固定在电子设备10上,能在准确地判断功能配件20是否固定到固定位置101处的前提下,简化电子设备10的结构,以及功能配件20的结构,一方面节省了两个霍尔器件的开支,降低了耗材成本;另一方面,鉴于霍尔器件的检测原理,为了使得功能配件20内的检测磁铁27的磁力线垂直穿过霍尔器件的霍尔片,需要将霍尔器件立起来固定以使霍尔片垂直于主板13,在此情况下,霍尔器件将通过弹片等器件和主板13进行连接。因此,当节省了两个霍尔器件的开销后,自然也就节省了这些辅件的耗用,节省了耗材成本;与此同时,也节省了电子设备10的主板13面积以及内部空间;再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100,无需在功能配件20内设置用于与霍尔检测器件配合的检测磁铁27,节省了检测磁铁27的耗材成本和检测磁铁27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压力传感器161能够在功能配件20固定在固定位置101时,检测到固定位置101处的挤压力,请参阅图16-图17,图16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中,功能配件20在参考平面S上的正投影与压力传感器161在参考平面S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7为图14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中,功能配件20在参考平面S上的正投影与压力传感器161在参考平面S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本申请中的参考平面是指第一边框122a的外表面所在平面。
请参阅图16,压力传感器161在参考平面S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S1,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时,功能配件20的笔杆部21a在参考平面S上的正投影为S2,第一投影S1位于第二投影S2内。
请参阅图17,压力传感器161在参考平面S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S1,功能配件20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时,功能配件20的笔杆部21a在参考平面S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S3,第一投影S1位于第三投影S3内。这样一来,无论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还是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均能保证压力传感器161与功能配件20的笔杆部21a正对,避免功能配件20的笔尖部21b与压力传感器161正对,能够提高压力传感器161的检测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判。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压力传感器161与电子设备10内的其他器件造成干涉,请继续参阅图13-图14,可以将压力传感器161设置在第一磁部151的远离第二磁部15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61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磁部152的远离第一磁部151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3-图14,压力传感器161的远离第一磁部151的一端与第一磁部151的最小距离为第三间距d3,功能配件20的笔杆部21a的第一端21a1与第三磁部26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四间距d4,功能配件20的笔杆部21a的第二端21a2与第四磁部26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五间距d5,第三间距小于或等于第四间距d4,且第三间距d3小于或等于第五间距d5。这样,无论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还是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均能保证压力传感器161与功能配件20的笔杆部21a正对,避免功能配件20的笔尖部21b与压力传感器161正对,能够提高压力传感器161的检测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3-图14,压力传感器161沿固定位置101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为1.5cm~3cm。示例性的,压力传感器161沿固定位置101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可以为1.5cm、2cm、2.5cm、3cm等。这样,可以在保证压力传感器161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减小压力传感器161的占用空间,避免压力传感器161与电子设备10内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下面对处理器134根据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确认功能配件20是否固定到固定位置101具体过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8,图18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的控制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61将检测到的压力值发送至处理器134后,处理器134判断该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功能配件20固定到固定位置101。在处理器134确定功能配件20固定到固定位置101时,控制第一充电线圈132与第二充电线圈232耦合充电,进而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为功能配件20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为:压力传感器161连续N次检测到的压力值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例如,N可以为2、3、4、5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功能配件20在第一磁吸组件15和第二磁吸组件26之间的磁吸力的作用下吸附固定在固定位置101上,也即是,功能配件20吸附固定到固定位置101上后,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固定位置101处的压力值与第一磁吸组件15、第二磁吸组件26之间的磁吸力大小有关。具体而言,第一磁吸组件15与第二磁吸组件26之间的磁吸力越大,功能配件20挤压固定位置101产生的挤压力也越大,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就越大。第一磁吸组件15与第二磁吸组件26之间的磁吸力越小,功能配件20挤压固定位置101产生的挤压力也越小,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就越小。因此,上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第一预设压力可以根据第一磁吸组件15、第二磁吸组件26的具体规格型号以及用户的体验调整设计。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配件20固定到固定位置101上后,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为10N,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压力可以设置为5N~9N。例如,第一预设压力可以设置为5N、6N、7N、8N、9N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压力传感器161连续N次检测到的压力值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作为第一预设条件,可以避免将其他物体挤压固定位置101、或者功能配件20不小心吸附到固定位置101后立即拿开的情况误判为功能配件20吸附到位,能够提高处理器134对功能配件20是否固定到固定位置101的判断准确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还可以为: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且该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将其他物体挤压固定位置101、或者功能配件20不小心吸附到固定位置101后立即拿开的情况误判为功能配件20吸附到位,能够提高处理器134对功能配件20是否吸附到位的判断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0.5s~5s。例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0.5s、1s、1.5s、2s、2.5s、3s、3.5s、4s、4.5s、5s等。
具体的,为了实现对压力值持续时长的计时功能,电子设备10上可以设置计时器。计时器可以与处理器134电连接。当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时,处理器134控制计时器开始计时。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还可以为: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也即是,当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时,MCU1392就会上报给处理器134一个中断,使得电子设备10基于该中断开启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的功能。这样,可以简化无线充电系统100的控制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8,在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后,确定功能配件20未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处。也即是,在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后,确定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分离。此时处理器134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示例性的,确定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分离时,处理器134可以执行点亮屏幕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4用于在确定功能配件20固定在电子设备10后,在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分离。此时处理器134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4可以用于在第一充电线圈132与第二充电线圈232耦合充电时,当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功能配件20脱离固定位置101,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处于分离的状态。这时,处理器134可以控制第一充电线圈132停止工作,第一充电线圈132与第二充电线圈232停止耦合,保证无线充电系统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4可以用于在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切换至低功耗状态。其中,本申请中的“低功耗状态”,可以指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通上电源,但各部件处于休眠的状态,或者还可以指,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未通电源的状态。由此,可以降低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的功耗,节约能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为:压力传感器161连续M次检测到的压力值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例如,M可以为2、3、4、5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压力传感器161连续M次检测到的压力值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作为第二预设条件,可以避免误判,能够提高处理器134确定功能配件20脱离固定位置101时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也可以为: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且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这样,同样能够提高处理器134确定功能配件20脱离固定位置101时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0.5s~5s。例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0.5s、1s、1.5s、2s、2.5s、3s、3.5s、4s、4.5s、5s等。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还可以为: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也即是,当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时,MCU1392就会上报给处理器134一个中断信号,使得电子设备10基于该中断停止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
其中,第二预设压力可以为小于第一预设压力的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压力可以为0~2N。示例性的,第二预设压力可以为0N、0.5N、1N、1.2N、1.5N、1.8N、2N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在第一充电线圈132与第二充电线圈232耦合充电时,需要先建立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之间的通信连接(简称握手通信)。下面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建立通信连接的具体过程。
请参阅图19,并结合图18,图19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中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建立通信连接的架构示意图。当固定位置101产生的挤压力被压力传感器161感知时,压力传感器161产生一个模拟电压信号,该模拟电压信号经信号放大器1391放大,输入到MCU1392中进行处理和判断,当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后,上报给处理器134一个中断信号。
处理器134接收到这个中断信号后,基于该中断信号,打开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控制第一充电线圈132输出第一电信号。其中,第一电信号用于使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输出配对信息。
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通过第二充电线圈232接收第一电信号,并对第一电信号解析后,控制第二充电线圈232输出配对信息。具体的,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对接收到的第一电信号进行解析后,确定这是一个建立通信连接(也称为握手通信)的命令后,无线接收控制模块233将控制第二充电线圈232发送配对信息,以建立握手通信。
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通过第一充电线圈132接收上述配对信息,并对配对信息进行验证,当配对信息验证成功时,握手通信建立成功;当配对信息验证失败时,握手通信建立失败。
可以理解的是,在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中,如果第一充电线圈132和第二充电线圈232并未相对,那么,第二充电线圈232无法接收到第一充电线圈132发送的第一电信号,自然第一充电线圈132也无法接收到第二充电线圈232基于第一电信号反馈的配对信息,也就无法接收到配对信息。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充电线圈132未接收到配对信息时,确定功能配件20发生错位。当第一充电线圈132收到配对信息,但该配对信息验证失败时,确认当前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处的功能配件20的型号与该电子设备10不匹配。
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电子设备10的功耗,在第一充电线圈132为收到配对信息,或者第一充电线圈132收到配对信息但该配对信息未验证成功时,将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切换至低功耗状态。由此,可以降低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的功耗,节约能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建立握手通信的过程中,第二充电线圈232发出的配对信息进行验证的过程是由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执行的,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充电线圈232发出的配对信息进行验证的过程也可以是由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134执行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理解,当验证过程由处理器134执行时,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接收到配对信息时,还需要将该信号发送给处理器134,处理器134在解析完以后确认握手通信是否建立成功。在此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开启充电功能,处理器134在确定握手通信建立成功后,向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发送充电指令,以开启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成功建立握手通信后,处理器134的驱动层可以上报上层应用层,确定功能配件20固定到固定位置101,且第一充电线圈132与第二充电线圈232对位正确,上述的中断信号为有效中断信号。也即是,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成功建立握手通信时,确认上述中断信号为有效中断信号。而当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但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未成功建立握手通信时,确认上述中断信号为无效中断信号。
具体的,当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成功建立握手通信后,处理器134可以输出配对成功提示信息。该配对成功提示信息可以为弹框信息、语音信息或者指示灯提示信息。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0,图2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中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成功建立握手信息时,电子设备10收到配对成功提示的弹框信息的示意图。该弹框信息可以为“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已成功建立握手通信”等相关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已成功建立握手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134可以直接执行通过电子设备10为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的动作,而无需用户确认是否需要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
当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未成功建立握手通信时,处理器134可以输出配对失败提示信息。该配对失败提示信息可以为弹框信息、语音信息或者指示灯提示信息。用户可以基于该配对失败提示信息检查功能配件20是否发生错位,并在功能配件20发生错位时,及时地将功能配件20调整至正确的位置。同时,用户可以基于该配对失败信息检查当前的功能配件20与电子设备10是否匹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成功建立握手通信后,处理器134可以输出充电确认信息,该充电确认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触发通过电子设备10为所述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处理器134在用户确认充电后,通过第一充电线圈132与第二充电线圈232为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充电确认信息可以为弹框信息、语音信息等。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1,图2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中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成功建立握手信息时,电子设备10收到充电确认的弹框信息的示意图。该弹框信息可以为“电子设备与功能配件已成功建立握手通信,请确认是否对功能配件充电”等相关提示信息。当用户点击“确认”按钮时,触发电子设备10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当用户点击“取消”按钮时,不触发电子设备10对功能配件20进行充电。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误触发充电。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在工作之前,需要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为前提。基于此,为了降低功耗,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4用于在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切换至工作状态;而在压力传感器161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切换至低功耗状态。此处的工作状态,是指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通上电源,各部件能够正常工作的状态。工作状态下,无线输出控制模块133可以执行上述配对信息进行验证以及充电的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线圈132与第二充电线圈232只有在相对时,才能够耦合,实现信号、电流的交互,进而能够成功建立握手通信,并实现充电功能。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配件20能够以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处,基于此,为了使得第一充电线圈132能够在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处时,均能够和第二充电线圈232相对,请返回参阅图13-图14,第一充电线圈132位于第一磁部151与第二磁部152之间,且在沿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磁部151和第二磁部152对称地设置在第一充电线圈132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4,第一充电线圈132呈螺旋状且沿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磁部151与第二磁部152可以相对第一充电线圈132的中心线O1对称。第二充电线圈232呈螺旋状且沿功能配件2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磁部261与第四磁部262可以相对第二充电线圈232的中心线O1对称。
这样一来,无论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还是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均可以使第一充电线圈132和第二充电线圈232正对,降低功能配件20发生错位的概率,有利于降低功能配件20的定位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功能配件20的充电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图23,图2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另一个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100与图13-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部151、第二磁部152、第三磁部261和第四磁部262均为海尔贝克阵列磁体。海尔贝克阵列磁体通过将不同充磁方向的磁体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能够在磁体一侧汇聚磁力线,而在另一侧削弱磁力线,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单边磁场。这样,通过将第一磁部151、第二磁部152、第三磁部261和第四磁部262设置为海尔贝克阵列磁体,能够提高第一磁吸组件15与第二磁吸组件26之间的磁吸力,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与功能配件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的,请参阅图22-图23,第一磁部151包括第一子部分151a、第二子部分151b和第三子部分151c。第一子部分151a、第二子部分151b和第三子部分151c在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第一子部分151a的充磁方向与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子部分151b的充磁方向与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三子部分151c的充磁方向与第一子部分151a的充磁方向相反。具体的,第一子部分151a、第二子部分151b和第三子部分151c在Y轴方向上排布,第一子部分151a、第三子部分151c的充磁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二子部分151b的充磁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
第二磁部152包括第四子部分152a、第五子部分152b和第六子部分152c。第四子部分152a、第五子部分152b和第六子部分152c在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第四子部分152a的充磁方向与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五子部分152b的充磁方向与固定位置10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六子部分152c的充磁方向与第四子部分152a的充磁方向相反。具体的,第四子部分152a、第五子部分152b和第六子部分152c在Y轴方向上排布,第四子部分152a、第六子部分152c的充磁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第五子部分152b的充磁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
第三磁部261包括第一子磁体261a、第二子磁体261b和第三子磁体261c。第一子磁体261a、第二子磁体261b和第三子磁体261c在功能配件20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第一子磁体261a的充磁方向与第一子部分151a的充磁方向相反。第二子磁体261b的充磁方向与第二子部分151b充磁方向相反,第三子磁体261c的充磁方向与第三子部分151c的充磁方向相反。
第四磁部262包括第四子磁体262a、第五子磁体262b和第六子磁体262c。第四子磁体262a、第五子磁体262b和第六子磁体262c在功能配件20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第四子磁体262a的充磁方向与第四子部分152a的充磁方向相反。第五子磁体262b的充磁方向与第五子部分152b充磁方向相反,第六子磁体262c的充磁方向与第六子部分152c的充磁方向相反。
请参阅图22,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上时,第三磁部261的第一子磁体261a与第一磁部151的第一子部分151a磁吸配合,第三磁部261的第三子磁体261c与第一磁部151的第三子部分151c磁吸配合,第四磁部262的第四子磁体262a与第二磁部152的第四子部分152a磁吸配合,第四磁部262的第六子磁体262c与第二磁部152的第六子部分152c磁吸配合。
请参阅图23,功能配件20以第二朝向固定在固定位置101上时,第三磁部261的第一子磁体261a与第二磁部152的第六子部分152c磁吸配合,第三磁部261的第三子磁体261c与第二磁部152的第四子部分152a磁吸配合,第四磁部262的第四子磁体262a与第一磁部151的第三子部分151c磁吸配合,第四磁部262的第六子磁体262c与第一磁部151的第一子部分151a磁吸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在将功能配件20固定到固定位置101的过程中,当功能配件20发生错位时,请参阅图24,图24为图22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中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到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上时,发生错位的一种示意图。在图24所示的错位情况下,第一磁部151的第一子部分151a与第三磁部261的第二子磁体261b相对,第一磁部151的第二子部分151b与第三磁部261的第三子磁体261c相对,第二磁部152的第四子部分152a与第四磁部262的第五子磁体262b相对,第二磁部152的第五子部分152b与第四磁部262的第六子磁体262c相对,由于第一子部分151a与第二子磁体261b的充磁方向垂直,第二子部分151b与第三子磁体261c的充磁方向垂直,第一子部分151a与第二子磁体261b无法相吸,第二子部份与第三子磁体261c无法相吸,从而第一磁部151与第三磁部261无法相吸。同理的,第四子部分152a与第五子磁体262b的充磁方向垂直,第五子部分152b与第六子磁体262c的充磁方向垂直,第四子部分152a与第五子磁体262b无法相吸,第五子部分152b与第六子磁体262c无法相吸,从而第二磁部152与第四磁部262也无法相吸。
请参阅图25,图25为图22所示充电系统中功能配件20以第一朝向固定到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上时,发生错位的另一种示意图。在图25所示的错位情况下,第一磁部151的第一子部分151a与第三磁部261的第三子磁体261c相对,第二磁部152的第四子部分152a与第四磁部262的第六子磁体262c相对,由于第一子部分151a与第三子磁体261c的充磁方向相反,第四子部分152a与第六子磁体262c的充磁方向相反,第一子部分151a与第三子磁体261c相斥,第四子部分152a与第六子磁体262c相斥,从而第一磁部151与第三磁部261无法相吸,第二磁部152与第四磁部262也无法相吸。
功能配件20以第二朝向固定到电子设备10的固定位置101上时,发生错位时,第一磁部151与第四磁部262无法相吸,第二磁部152与第三磁部261无法相吸的原理与图24-图25所示错位情况无法相吸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磁部151、第二磁部152、第三磁部261、第四磁部262设置为海尔贝克阵列,不仅能够增大第一磁吸组件15与第二磁吸组件26之间的磁吸力,还能有效地避免功能配件20在固定到固定位置101上时发生错位,有利于降低功能配件20的固定难度,能够提高将功能配件20安装到正确位置的概率,进而能够提高第一充电线圈132和第二充电线圈232的对位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功能配件20的充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工艺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本文中所述的“平行”、“垂直”、“方向相反”、“方向相同”等指示方向的词语均应当被理解为工艺误差允许范围内的意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固定位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磁吸组件、压力传感器、第一充电线圈和处理器;
功能配件,所述功能配件包括第二磁吸组件和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磁吸配合,以将所述功能配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位置处;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固定位置的挤压力;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
或者第一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连续N次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且所述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功能配件与所述电子设备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用于在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时,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充电线圈停止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
或者第二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连续M次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且所述压力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无线输出控制模块,所述无线输出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无线输出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输出第一电信号;
所述功能配件包括无线接收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无线接收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充电线圈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后输出配对信息,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用于接收所述配对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线圈接收到所述配对信息且所述配对信息验证成功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线圈接收到所述配对信息且所述配对信息验证成功时,输出配对成功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线圈接收到所述配对信息且所述配对信息验证成功时,输出充电确认信息,所述充电确认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触发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耦合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线圈未接收到所述配对信息或所述配对信息验证失败时,控制所述无线输出控制模块切换至低功耗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边框,所述固定位置形成在所述第一边框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内表面上,且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固定位置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厚度方向上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配件为电子手写笔,所述电子手写笔包括笔杆部和笔尖部,所述笔尖部设在所述笔杆部的一端,所述电子手写笔固定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笔杆部与所述固定位置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边框,所述固定位置形成在所述第一边框上,定义所述第一边框的外表面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电子手写笔固定在所述固定位置处时,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笔杆部在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位置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笔杆部的外表面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电子手写笔借助所述第二配合面固定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形状相适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在所述固定位置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磁部与第二磁部,所述第一磁部与所述第二磁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在所述功能配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三磁部与第四磁部,所述第二磁部与所述第四磁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相对两侧;
所述功能配件沿第一朝向固定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部与所述第三磁部磁吸配合,所述第二磁部与所述第四磁部磁吸配合,所述功能配件沿第二朝向固定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部与所述第四磁部磁吸配合,所述第二磁部与所述第三磁部磁吸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朝向与所述第二朝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部、所述第二磁部、所述第三磁部、所述第四磁部均为海尔贝克阵列磁体。
CN202210356242.9A 2022-04-06 2022-04-06 无线充电系统 Active CN115566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6242.9A CN115566747B (zh) 2022-04-06 2022-04-06 无线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6242.9A CN115566747B (zh) 2022-04-06 2022-04-06 无线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6747A true CN115566747A (zh) 2023-01-03
CN115566747B CN115566747B (zh) 2023-11-10

Family

ID=8473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6242.9A Active CN115566747B (zh) 2022-04-06 2022-04-06 无线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6747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00346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ireless Charging And Pairing Of Wireless Associated Devices
US20170070104A1 (en) * 2015-09-09 2017-03-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851463A (zh) * 2017-04-01 2017-06-1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自动无线充电蓝牙耳机及充电方法
CN206422571U (zh) * 2017-01-24 2017-08-18 深圳市格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CN110446194A (zh) * 2019-07-02 2019-11-12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笔控制方法及智能笔
CN210007424U (zh) * 2019-05-21 2020-01-31 福建省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磁吸对位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12290690A (zh) * 2018-04-09 2021-01-29 苹果公司 具有多个功率接收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
CN213213119U (zh) * 2020-06-30 2021-05-14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对应的充电系统
CN113271576A (zh) * 2021-03-15 2021-08-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配对方法和配对系统
CN113454876A (zh) * 2019-02-19 2021-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充电的数据通信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WO2021236088A1 (en) * 2020-05-21 2021-11-25 Google Llc Self-alignment for wireless charging
CN113726024A (zh) * 2021-07-22 2021-11-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笔盒
CN215341021U (zh) * 2021-07-26 2021-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触控笔、基座和保护套
CN113922513A (zh) * 2021-03-26 2022-01-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22515A (zh) * 2021-03-31 2022-01-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WO2022030965A1 (ko) * 2020-08-04 2022-02-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529A (zh) * 2015-06-30 2018-02-16 通用电气公司 无线相关装置的无线充电和配对
US20170000346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ireless Charging And Pairing Of Wireless Associated Devices
US20170070104A1 (en) * 2015-09-09 2017-03-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06422571U (zh) * 2017-01-24 2017-08-18 深圳市格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CN106851463A (zh) * 2017-04-01 2017-06-1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自动无线充电蓝牙耳机及充电方法
CN112290690A (zh) * 2018-04-09 2021-01-29 苹果公司 具有多个功率接收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
CN113454876A (zh) * 2019-02-19 2021-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充电的数据通信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N210007424U (zh) * 2019-05-21 2020-01-31 福建省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磁吸对位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10446194A (zh) * 2019-07-02 2019-11-12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笔控制方法及智能笔
WO2021236088A1 (en) * 2020-05-21 2021-11-25 Google Llc Self-alignment for wireless charging
CN213213119U (zh) * 2020-06-30 2021-05-14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对应的充电系统
WO2022030965A1 (ko) * 2020-08-04 2022-02-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3271576A (zh) * 2021-03-15 2021-08-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配对方法和配对系统
CN113922513A (zh) * 2021-03-26 2022-01-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22515A (zh) * 2021-03-31 2022-01-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113726024A (zh) * 2021-07-22 2021-11-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笔盒
CN215341021U (zh) * 2021-07-26 2021-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触控笔、基座和保护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6747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8900B (zh) 无线充电系统、芯片和无线充电电路
CN110829616B (zh) 用于控制与输入设备的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43106B (zh) 一种手写笔的吸附检测系统
WO2021093686A1 (zh) 一种信息输入设备、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芯片
CN112789581A (zh) 基于笔输入装置和电子装置间的距离控制屏幕属性的电子装置及控制其的方法
US2023018797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490223B2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based on distance of remote input device
US20240168572A1 (en) Styl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US113665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structure
KR102553585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타일러스 펜 충전 방법
CN114461129B (zh) 笔迹绘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93459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detecting stylus pe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1409381B2 (en) Digital pen for charging batter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15602192B (zh) 功能配件检测系统
CN115566747B (zh) 无线充电系统
KR102123814B1 (ko) 터치 센서부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US20240053880A1 (en) Handwriting draw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210666708U (zh) 终端输入设备
EP41918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wireless charging
US202400799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45905A (zh) 图像获取设备、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