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5407A - 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 Google Patents

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5407A
CN115565407A CN202211561868.XA CN202211561868A CN115565407A CN 115565407 A CN115565407 A CN 115565407A CN 202211561868 A CN202211561868 A CN 202211561868A CN 115565407 A CN115565407 A CN 115565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lea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18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65407B (zh
Inventor
李秀杰
韩斌
李刚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hailan (Beijing) Mari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Elane Inc
Original Assignee
Elan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ane Inc filed Critical Elane Inc
Priority to CN2022115618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5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5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5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65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5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3/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marine 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涉及海上边防预警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并不能够及时的辨别出船舶存在私自搭靠,可能出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异常行为的问题。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被搭靠船舶;获取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当搭靠船舶在搭靠区域内,且搭靠船舶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能够在无人看守情况下,快速找出正在发生搭靠作业的船舶。

Description

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边防预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船舶出入境检查过程中,会存在对港口辖区的船舶作业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船舶搭靠作业、登轮作业、港口加油加水作业及伙食供应等都涉及到与外籍船舶的接触,而这期间可能会出现船舶会私自搭靠,从事异常作业的情况,工作人员需要从辖区大量船舶中及时掌握其作业是否符合申报要求和规定,因此对船舶搭靠作业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没有相关文献提出以区域监控为视角来识别船舶搭靠作业的技术和方法。
因此,为了辨别船舶私自搭靠的问题,发明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出船舶私自搭靠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或改善现有技术中边防检查系统并不能够及时的辨别出船舶存在私自搭靠,可能出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异常行为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读储存介质。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被搭靠船舶;获取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当搭靠船舶在搭靠区域内,且搭靠船舶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由于船上定位装置的安装位置并非在船舶中心,我们通过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定位到船舶的定位装置所在位置的位置信息并同时获取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和被搭靠船舶的动态信息,这样就可以以被搭靠船舶(被搭靠船舶被认为是2艘或多艘船舶搭靠中,船舶长度较大的那艘船)为参考中心向船舶四周外扩预设距离,组成一个多边形区域,当其他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搭靠时,坐标落入到被搭靠船舶向外扩充的多边形区域内且满足预设条件时,则认为该船舶与被搭靠船舶距离非常接近,进而确定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能够在无人看守情况下,快速找出正在发生搭靠作业的船舶,同时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船舶搭靠确定方法,不需要考虑船舶搭靠时,搭靠船舶和被搭靠船舶的航向和轨迹问题,也不用关心发生搭靠作业的船舶的相对位置和态势,只需要考虑搭靠船舶是否在被搭靠船舶的搭靠区域内,这样就能够判断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是否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提高了判断的精准率,规避了通过船舶航向判断搭靠作业,导致识别的搭靠作业数据较少,遗漏预警的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搭靠区域为多边形,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的步骤包括: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和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多边形中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确定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根据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确定搭靠区域。这样可以先确定多边形的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然后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确定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进而确定搭靠区域;其中,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为被搭靠船舶定位装置位置的经纬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边形包括3条边至10条边。
在该技术方案中,搭靠区域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设置,多边形包括3条边至10条边,进一步,搭靠区域的形状为八边形,进一步,多边形为正多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尺寸信息包括被搭靠船舶的船长、船宽、左舷距和尾距。
进一步,动态信息包括被搭靠船舶的船首向。
进一步,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包括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进一步,预设条件包括:搭靠船舶停留在搭靠区域内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等于20分钟,进一步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等于30分钟,通过设置搭靠时长能够过滤掉大量的正常航行但距离满足搭靠条件的船舶,从而缩小数据计算范围,提高了计算效率。
进一步,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搭靠船舶的长度小于被搭靠船舶的长度。
进一步,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搭靠船舶的国籍与被搭靠船舶的国籍不是同一国籍。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在边检业务上,两艘同国籍的船舶搭靠不在边防监管的范围内,所以本申请可获取到船舶上的MMSI(Maritime Mobile Service Identify,水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码)编号前三位的数字并匹配到相应船舶国籍后,确定两艘搭靠的船舶国籍不一致才被认为是边防检查关注的船舶搭靠作业行为,并在系统进行相应的预警提示。同时通过核实船舶国籍能够过滤掉大量不必要的数据,比如说渔船搭靠和AIS虚拟航标搭靠。
进一步,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搭靠船舶进入搭靠区域时的速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速度大于等于50千米/时,进一步第一预设速度大于等于80千米/时,通过限制船舶搭靠前的速度,能够过滤掉大量距离满足搭靠条件,但一直处在渔港抛锚状态的船舶,能够提高判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搭靠距离阈值大于等于30米,且小于等于80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搭靠距离阈值大于等于30米,且小于等于80米,进一步,搭靠距离阈值为50米,这样可以适应大部分的船舶,避免搭靠区域过大导致计算量复杂,又可以避免搭靠区域过小,导致无法及时的检测出异常搭靠的船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时,验证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的搭靠证信息,当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中的一个搭靠证信息不满足预设要求时,将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与被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时,通过验证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的搭靠证信息,这样当不存在搭靠船舶的搭靠证,或不存在被搭靠船舶的搭靠证,或搭靠船舶的搭靠证与被搭靠船舶的搭靠证中的一个处于过期状态时,能够及时将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与被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这样相关负责人员可及时对这两艘私自搭靠的船舶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异常行为的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与被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均包括船舶名称、船舶编号、作业地点、作业时间和作业图像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存在异常搭靠时,本系统可记录搭靠船舶作业的目标、资料、船舶名称、船舶编号、作业图像、作业地点、作业开始时间、作业结束时间、已经搭靠的作业时间等,这样有助于执法人员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的现象。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被搭靠船舶;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搭靠船舶在搭靠区域内,且搭靠船舶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搭靠区域为多边形,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和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多边形中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确定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确定搭靠区域。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包括储存器和处理器,储存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储存介质,可读储存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的识别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的搭靠区域的计算原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的另一搭靠区域的计算原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的方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的方框图。
其中,图3、图6和图7中的零部件名称与标号的对应关系如下:
1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12确定单元,14获取单元,16处理器,18储存器,2搭靠船舶,3被搭靠船舶,4搭靠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2:确定被搭靠船舶;
S104:获取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
S106:根据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
S108:当搭靠船舶在搭靠区域内,且搭靠船舶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搭靠船舶与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先确定被搭靠船舶3,然后获取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其中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是船舶上AIS安装位置的经纬度,可根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获取到,进一步还可以获取到该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尺寸信息包括被搭靠船舶3的船长、船宽、左舷距和尾距;动态信息包括被搭靠船舶3的船首向,然后根据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4,当其他船舶与被搭靠船舶3搭靠,坐标落入到被搭靠船舶3向外扩充的搭靠区域4内,且满足预设条件时,则认为该船舶与被搭靠船舶3距离非常接近,进而确定搭靠船舶2与被搭靠船舶3正在进行搭靠作业,需要注意的,通常以被搭靠船舶3(被搭靠船舶3被认为是2艘或多艘船舶搭靠中,船舶长度较大的那艘船)为参考中心,以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向船舶四周外扩预设距离,组成一个多边形的搭靠区域4。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能够在无人看守情况下,快速找出正在发生搭靠作业的船舶,同时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船舶搭靠确定方法,不需要考虑船舶搭靠时,搭靠船舶2和被搭靠船舶3的航向和轨迹问题,也不用关心发生搭靠作业的船舶的相对位置和态势,只需要考虑搭靠船舶2是否在被搭靠船舶3的搭靠区域4内,这样就能够判断搭靠船舶2与被搭靠船舶3是否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提高了判断的精准率,规避了通过船舶航向判断搭靠作业,导致识别的搭靠作业数据较少,遗漏预警的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搭靠区域4为多边形,根据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4的步骤包括:根据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和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多边形中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根据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确定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根据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确定搭靠区域4。通过先确定多边形的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然后根据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确定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进而确定搭靠区域4;其中,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为被搭靠船舶3定位装置位置的经纬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搭靠区域4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设置,多边形包括3条边至10条边,进一步搭靠区域4的形状为八边形,当然,多边形也可以为正多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设条件包括:搭靠船舶2停留在搭靠区域4内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等于20分钟,进一步,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等于30分钟,通过设置搭靠时长能够过滤掉大量的正常航行但距离满足搭靠条件的船舶,从而缩小数据计算范围,提高了计算效率。
进一步,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搭靠船舶2的长度小于被搭靠船舶3的长度。
进一步,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搭靠船舶2的国籍与被搭靠船舶3的国籍不是同一国籍,由于在边检业务上,两艘同国籍的船舶搭靠不在边防监管的范围内,因此本申请可获取到船舶上的MMSI编号前三位的数字并匹配到相应船舶国籍后,确定两艘搭靠的船舶国籍不一致才被认为是边防检查关注的船舶搭靠作业行为,并在系统进行相应的预警提示。同时通过核实船舶国籍能够过滤掉大量不必要的数据,比如说渔船搭靠和AIS虚拟航标搭靠。
进一步,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搭靠船舶2进入搭靠区域4时的速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第一预设速度大于等于50千米/时,进一步第一预设速度大于等于80千米/时,通过限制船舶搭靠前的速度,能够过滤掉大量距离满足搭靠条件,但一直处在渔港抛锚状态的船舶,能够提高判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搭靠距离阈值大于等于30米,且小于等于80米。进一步,搭靠距离阈值为50米,这样可以适应大部分的船舶,避免搭靠区域4过大导致计算量复杂,又可以避免搭靠区域4过小,导致无法及时的检测出异常搭靠的船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确定搭靠船舶2与被搭靠船舶3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时,通过验证搭靠船舶2与被搭靠船舶3的搭靠证信息,这样当不存在搭靠船舶2的搭靠证,或不存在被搭靠船舶3的搭靠证,或搭靠船舶2的搭靠证与被搭靠船舶3的搭靠证中的一个处于过期状态时,能够及时将搭靠船舶2的作业信息与被搭靠船舶3的作业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这样相关负责人员可及时对这两个私自搭靠的船舶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异常行为的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存在异常搭靠时,本系统可记录搭靠船舶2作业目标、资料、船舶名称、船舶编号、作业图像、作业地点、作业开始时间、作业结束时间、已经搭靠的作业时间等,这样有助于执法人员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并判断是否存在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异常行为的现象。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该实施例中以搭靠区域为八边形为例,详细的介绍本申请搭靠区域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设置搭靠监控敏感区;
S204:设置搭靠预警条件以及距离阈值;
S206:获取被搭靠船舶的AIS数据以及尾距;
S208:融合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和距离阈值,确定被搭靠船舶的搭靠区域;
S210:判断是否有其他船舶进入该搭靠区域;若否,执行S206,若是,执行S212;
S212:判断两艘搭靠船舶是否为同一个国籍,且搭靠船舶进入搭靠区域的搭靠速度大于50千米/时,且搭靠船舶的停留时长大于30分钟;若否,执行S216,若是,执行S214;
S214:识别搭靠作业船舶,并输出搭靠时间,搭靠位置以及搭靠时长等数据;
S216:过滤该搭靠作业数据。
本实施例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先设置搭靠监控敏感区,设置搭靠预警条件以及搭靠距离阈值,然后通过定位系统获取到被搭靠船舶3的AIS数据以及AIS定位装置距船尾的距离(尾距),其中被搭靠船舶3的AIS数据包括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等;可以理解的,通过获取到被搭靠船舶3尾距之后,可以根据系统的预设逻辑确定出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然后融合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和距离阈值,获取被搭靠船舶3的搭靠区域4,下面详细的介绍本申请的搭靠区域4的建立方法:
如图3和图4所示,G点、H点、I点、J点、K点五个点为被搭靠船舶3的五个顶点,O点为船舶AIS的位置,O1点为O点在e3上的垂足,首先根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获取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船舶长度、船舶宽度、船首向、左舷距(left)、尾距(trail),然后融合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绘制船舶搭靠区域4模型。
其中,搭靠计算中使用的数据定义解释如下:
船舶位置:即由船舶的AIS所在位置O点的经纬度确定的船舶位置;
船舶长度:船体(包括首、尾升高甲板)及上层建筑的船首最前端到船尾最后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也即G点到船尾JK的距离)
船舶宽度:在或低于最深分舱载重线处,由一舷肋骨外缘至另一舷肋骨缘间的最大宽度;(也即H点到I点的距离)
船首向:船舶某一瞬间的船首方向;
航速:船舶游行的实时速度;
左舷距:船舶AIS的位置距离船舶左侧的距离;
尾距:船舶AIS的位置距离船舶后侧的距离;
搭靠时长阈值:指超过阈值才判定有效搭靠;
搭靠距离阈值:基于此阈值,计算船舶有效搭靠区域4;
绘制地理区域时,主要是计算模型中每个点的(A1、A2、B1、B2、C1、C2、D1、D2)坐标,进而组成搭靠区域4。
以图4中A1点为例:
先确定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以50米为例,那么系统可根据50米的搭靠距离阈值,先建立e1、e2、e3、e4四条直线,然后在确定四条直线上的八个顶点A1、A2、B1、B2、C1、C2、D1、D2,其中,A1点和B2点在船舶侧身HJ的延长线上,D2点和C1点在船舶侧身IK的延长线上,A2和D1分别是G点到直线e1和e2上的垂足,B1和C2在线段JK的延长线上,首先需要计算出A1点的方位,公式如下:
Loo1=len-trail+dy;
b=360-arctan(left/Loo1)×180/π+z;
上述公式中,len为船舶长度,trail为尾距,dy为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默认50米),left为左舷距,Loo1为O点到O1点的距离,z为船首向,b为A1点的方位度数,arctan为反正切函数。
然后根据O点的经纬度、A1点的方位度数b即可计算出A1点的经纬度:
Figure 468731DEST_PATH_IMAGE001
R=6378137;
θ=b×π/180;
lonn=lon+d×sin(θ)/(R×cos(lat)×2×π/360);
latn=lat+d×cos(θ)/(R×2×π/360);
上述公式中,d为O点到A1点的距离,R为地球半径,lat是船舶定位装置所在位置的纬度,lon是船舶定位装置所在位置的经度,θ为A1点的方位的弧度值,latn为A1点的纬度,lonn为A1点的经度,b为A1点的方位度数。
同理,运用上述公式可以依次得到搭靠模型中其余7个顶点的经纬度,进而绘制出搭靠区域4。
当然,根据不同的需求也可以根据该方法绘制出不同形状的搭靠区域4,例如搭靠区域4为六边形,也即取消线段B1B2和C1C2,直接将直线e1与e4连接,同时直接将直线e2与e4连接,如图5所示,采用上述公式可以依次得到搭靠模型中6个顶点的经纬度,并绘制出搭靠区域4。进一步,还可以为四边形的搭靠区域4,也即在六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线段A1A2和D1D2,直接将直线e1与e3连接,同时直接将直线e2与e3连接,在此不在做多余的解释。
绘制有效搭靠区域4后,遍历筛选区域中符合条件的其他搭靠船舶2的经纬度坐标,即其他长度小于被搭靠船舶3长度的船舶被认定为搭靠船舶2,利用判断点是否在面中的方法判定搭靠船舶2是否在有效搭靠区域4中,如果在有效搭靠区域4中,则通过MMSI编号前三位标识确认搭靠船舶2和被搭靠船舶3是否是同一国籍,如果不是则将两艘船进行持续监控。
在持续监控中,对正在搭靠的两艘船进行高频次监控实时位置,如能一直满足搭靠船舶2在被搭靠船舶3有效搭靠区域4中且时间达到设置的搭靠阈值后,将这两艘船舶生成有效搭靠提醒记录。如果时间没有满足,则停止对该搭靠记录监控并将这两艘船舶从监控视野中剔除。后续在持续对搭靠作业中的船舶进行监控,一直到判定搭靠船舶2不在被搭靠船舶3有效搭靠区域4时,认为结束搭靠作业,记录搭靠相关数据后结束。
相比现有传统的船舶搭靠识别技术,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和系统有如下几点优点:
1、通过设置电子围栏,使得监控的区域更精准,识别船舶效率更高。
2、通过搭靠船舶最后更新时间必须相差在几分钟以内,使得搭靠船舶之间位置更新几乎是同步的,不会出现一艘船舶已经驶出去其他地方,但系统仍识别成搭靠作业船舶。
3、通过核实船舶国籍能够过滤掉大量不必要的数据,比如说和渔船搭靠,和AIS虚拟航标搭靠以及同一个国籍的船舶互相搭靠。
4、本发明记录出搭靠船舶作业目标、资料、搭靠位置、搭靠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已经搭靠作业时间等,便于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研判。
5、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船舶正常航行距离很近但不存在搭靠作业的情况。
6、本发明规避了通过船舶航向判断搭靠作业,导致识别的搭靠作业数据较少,遗漏预警的情况。
7、本发明相对于传统船舶搭靠识别,数据更新及时,能够过滤掉大量无干扰数据,数据记录更容易查询。
8、搭靠作业数据识别更快速,能便于快速识别定位搭靠位置等。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1,包括:确定单元12,用于确定被搭靠船舶3;获取单元14,用于获取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确定单元12还用于根据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确定单元12还用于当搭靠船舶2在搭靠区域内,且搭靠船舶2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搭靠船舶2与被搭靠船舶3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搭靠区域为多边形,确定单元12用于根据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动态信息和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多边形中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确定单元12还用于根据被搭靠船舶3的尺寸信息、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一个顶点相对被搭靠船舶3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信息确定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确定单元12还用于根据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确定搭靠区域。
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1,包括储存器18和处理器16,储存器18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6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储存介质,可读储存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6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方面,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以上仅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被搭靠船舶;
获取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
根据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所述动态信息、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
当搭靠船舶在所述搭靠区域内,且所述搭靠船舶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搭靠船舶与所述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以及
所述搭靠区域为多边形,所述根据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所述动态信息、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所述动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所述多边形中每一个顶点相对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
根据所述被搭靠船舶的所述尺寸信息、所述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一个顶点相对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确定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
根据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确定所述搭靠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边形包括3条边至10条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信息包括所述被搭靠船舶的船长、船宽、左舷距和尾距;
所述动态信息包括所述被搭靠船舶的船首向;
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和/或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搭靠船舶停留在所述搭靠区域内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所述搭靠船舶的长度小于所述被搭靠船舶的长度;
所述搭靠船舶的国籍与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国籍不是同一国籍;
所述搭靠船舶进入所述搭靠区域时的速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等于30分钟;和/或
所述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大于等于30米,且小于等于80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搭靠船舶与所述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时,验证所述搭靠船舶与所述被搭靠船舶的搭靠证信息,当所述搭靠船舶与所述被搭靠船舶中的一个搭靠证信息不满足预设要求时,将所述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与所述被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与所述被搭靠船舶的作业信息均包括船舶名称、船舶编号、作业地点、作业时间和作业图像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被搭靠船舶;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和动态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所述动态信息、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搭靠区域;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搭靠船舶在所述搭靠区域内,且所述搭靠船舶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搭靠船舶与所述被搭靠船舶正在进行搭靠作业;
所述搭靠区域为多边形,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尺寸信息、所述动态信息和所述预设的搭靠距离阈值确定所述多边形中每一个顶点相对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被搭靠船舶的所述尺寸信息、所述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一个顶点相对所述被搭靠船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方位确定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每一个顶点的经纬度确定所述搭靠区域。
9.一种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存器和处理器,所述储存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
10.一种可读储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储存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
CN202211561868.XA 2022-12-07 2022-12-07 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Active CN115565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1868.XA CN115565407B (zh) 2022-12-07 2022-12-07 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1868.XA CN115565407B (zh) 2022-12-07 2022-12-07 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5407A true CN115565407A (zh) 2023-01-03
CN115565407B CN115565407B (zh) 2023-03-28

Family

ID=8477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1868.XA Active CN115565407B (zh) 2022-12-07 2022-12-07 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54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3756A (zh) * 2023-09-05 2023-10-10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接驳实时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218601A (zh) * 2023-10-18 2023-12-12 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 船舶搭靠作业的真伪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CN117218601B (zh) * 2023-10-18 2024-06-04 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 船舶搭靠作业的真伪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3765A (ja) * 2004-12-07 2006-06-22 Natl Inst For Land &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Mlit 船舶運航監視システム
CN102831787A (zh) * 2012-07-30 2012-12-19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 一种基于码头泊位智能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09887338A (zh) * 2019-03-13 2019-06-14 大连海大船舶导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搭靠预警算法的海上边防预警方法
CN111815795A (zh) * 2020-07-10 2020-10-23 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ais船舶停泊离泊自动定位计时方法
CN114401354A (zh) * 2021-12-30 2022-04-26 中船重工(浙江自贸区)海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海上船舶的超视距监控的智能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3765A (ja) * 2004-12-07 2006-06-22 Natl Inst For Land &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Mlit 船舶運航監視システム
CN102831787A (zh) * 2012-07-30 2012-12-19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 一种基于码头泊位智能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09887338A (zh) * 2019-03-13 2019-06-14 大连海大船舶导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搭靠预警算法的海上边防预警方法
CN111815795A (zh) * 2020-07-10 2020-10-23 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ais船舶停泊离泊自动定位计时方法
CN114401354A (zh) * 2021-12-30 2022-04-26 中船重工(浙江自贸区)海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海上船舶的超视距监控的智能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俞春萍: "VTS系统信息在边防锚地勤务中应用的研究", 《科技传播》 *
林莉等: "基于3S技术的边防检查监管系统及船舶出入境服务平台", 《广东科技》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3756A (zh) * 2023-09-05 2023-10-10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接驳实时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863756B (zh) * 2023-09-05 2023-12-15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接驳实时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218601A (zh) * 2023-10-18 2023-12-12 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 船舶搭靠作业的真伪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CN117218601B (zh) * 2023-10-18 2024-06-04 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 船舶搭靠作业的真伪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5407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3799B (zh) 船载智能驾驶辅助终端
CN103531043B (zh) 基于航线匹配的船舶点到点航行时间估算方法
CN110208816B (zh) 用于海上无人艇的自动障碍物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N106710313A (zh) 基于激光三维成像技术的桥区船舶主动避碰方法及系统
CN104916166A (zh) 一种桥梁防撞预警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9740494A (zh) 一种基于船舶轨迹大数据的港口识别方法
CN115565407B (zh) 船舶搭靠作业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可读储存介质
CN107065878A (zh) 一种船舶自动靠泊系统及方法
CN113361942A (zh) 海上船舶指挥调度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15932B (zh) 一种基于外接圆检测的船舶常见锚泊区边界自动提取方法
KR102151876B1 (ko) 해상교통관제 이벤트 자동 탐지 시스템
CN115571299B (zh) 船舶的偏航判定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船舶
CN113851019A (zh)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船舶碰撞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3112871A (zh) 一种考虑船舶尺度的船撞桥危险度计算方法
CN206805294U (zh) 一种船舶自动靠泊系统
CN205656782U (zh) 一种舰船自动化锚值更装置
CN116008285A (zh) 一种基于无人船的桥梁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3428318B (zh) 船舶动力设备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36190A (zh) 一种智能航行作业风险预警方法
KR102472243B1 (ko) Ais 데이타를 활용한 항만 내 선박 이안 접안 시간 예측 방법
CN112373642B (zh) 一种基于船舶领域的内河船舶追越行为检测及跟踪方法
KR102269385B1 (ko) 선박 운항 지원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CN113362653A (zh) 内河航道桥梁防撞预警系统
WO2020253976A1 (en) A method for planning a trip of a marine vessel
KR102617989B1 (ko) 자율운항선박의 밸러스트 탱크 수 자동 제어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0

Address after: Room 06, Floor 1, Building 9, Yuquan Huigu, No.3 Minzhu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after: ELANE Inc.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Patentee after: Yihailan (Beijing) Mari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room 603, building a, Shuguang complex building, wangfuyuan East Distric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ELANE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