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9986A -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9986A
CN115559986A CN202110751351.6A CN202110751351A CN115559986A CN 115559986 A CN115559986 A CN 115559986A CN 202110751351 A CN202110751351 A CN 202110751351A CN 115559986 A CN115559986 A CN 115559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rotating
base
connecting seat
rotat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13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泽升
张前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13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99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9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99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转轴模组中,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会受力分别绕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使得连接座与转动臂一同转动,在第一及第二连接臂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进行转动半径限定,进而使得连接座与转动臂相对滑动,当在第一连接座和第一转动臂上安装第一托板,在第二连接座和第二转动臂上安装第二托板时,可使转动臂相对于连接座滑动以对显示屏让位,使得柔性显示屏形成的折叠部容置在电子装置中,尽可能地减少电子装置的厚度,使得电子装置的厚度较薄,另外通过第一及第二转动臂的伸缩让位,可以进一步减小转轴模组的体积。

Description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屏技术中,由于折叠屏折弯部内侧会产生轻微距离的缩短,而折叠屏外侧会产生轻微距离的延长。进而为了不损坏折叠屏,在折弯部无法实现180度弯折,只能在折弯部保持一定R角弧度。而现有技术中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的折叠设备,呈现出厚度较厚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轴模组,
基座;
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一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第一及第二连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二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以及
第一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一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长度,所述第二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二转动臂的长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基座;
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一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第一及第二连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二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以及
第一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一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长度,所述第二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二转动臂的长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转轴支撑架;
支撑板,与所述转轴支撑架形成容置腔;
至少一个转轴模组,在所述转轴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每一所述至少一个转轴模组包括:
第一及第二固定基座,在所述转轴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一转动轴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连接;
第一及第二连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二转动轴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连接;
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三转动轴上与所述第二固定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配置为分别绕所述第二固定基座转动时的角速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中的一个同步臂在第一方向上转动,另一个同步臂在第二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配置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平行设置;
第一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一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长度,所述第二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二转动臂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同步臂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同步臂在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同步臂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同步臂在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以及
第一及第二托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和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一转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滑动时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滑动,并同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转动,所述第二托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与所述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滑动时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滑动,并同时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对转动,所述支撑板配置为在所述转轴模组完全展开后,位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的之间;
第一及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固定;以及
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壳体对折时,所述第一托板绕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所述第二托板绕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以对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壳体对折部相对应的部位让位,避免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壳体对折部相对应的部位折叠损伤。
以上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转轴模组,可用于实现可折叠电子装置的组装。在电子装置进行折叠或展开时,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会受力分别绕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使得连接座与转动臂一同转动,在第一及第二连接臂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对第一及第二连接座分别与第二转动轴的距离进行限定,进而使得连接座与转动臂相对滑动,当在第一连接座和第一转动臂上安装第一托板,在第二连接座和第二转动臂上安装第二托板时,可使第一托板在第一转动臂相对于第一连接座滑动以对显示屏让位,同时使第二托板在第二转动臂相对于第二连接座同步滑动以对显示屏让位,使得柔性显示屏形成的折叠部容置在电子装置中,尽可能地减少电子装置的厚度,使得电子装置的厚度较薄,另外通过第一及第二转动臂的伸缩让位,可以进一步减小转轴模组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爆炸分解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支撑架和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在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图6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支撑架和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在完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图8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模组的爆炸分解图;
图10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同步组件的爆炸分解图;
图11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臂部分结构的一个视角图;
图13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臂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视角图;
图14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传动组件一个视角的爆炸分解图;
图15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传动组件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分解图;
图16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组件与转轴支撑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调节组件的爆炸分解图;
图20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基座与第二子支撑座的爆炸分解图;
图21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转动臂的爆炸分解图;
图22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揭露了本申请图8所示实施例中连接座和连接臂、转动臂、同步臂连接的爆炸分解图;
图24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托板、连接座和转动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与显示模组完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与显示模组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模组部分结构简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中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装置”(也可被称为“终端”或“移动终端”或“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装置100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
请参阅图1,电子装置100可包括显示模组200、用于承载显示模组200的第一壳体400、用于承载显示模组200的第二壳体600以及连接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且用于承载显示模组200的折叠机构800。其中,第一壳体400、第二壳体600和折叠机构800可组成壳体组件300。壳体组件300可通过折叠机构800的折叠动作进行对折折叠。在壳体组件300进行展开动作展平后,显示模组200位于壳体组件300、折叠机构800的一侧,用于显示信息。
电子装置100通过折叠机构800的折叠动作可使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对折折叠,进而使得显示模组200随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对折而对折,实现了电子装置100的折叠。电子装置100也可通过折叠机构800的展开动作可使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展开,进而使得显示模组200随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的展开而趋于平整,便于用户进一步使用显示模组200。可以理解地,壳体组件300可不仅包括两个壳体(例如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和折叠机构800,壳体组件300中的壳体数量可为多个,折叠机构80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两个相连接的壳体可通过折叠机构800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壳体”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称为“第二壳体”,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称为“第一壳体”。
请参阅图1,显示模组200用于显示信息,可用于与电子装置100内的电路板、电池、摄像头等电子元件电连接。具体地,显示模组200可为柔性显示屏,其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变型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在壳体组件300展平时,显示模组200可以安装在壳体组件300例如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折叠机构800的同一侧,用于显示信息。显示模组200可为一体结构。当然,显示模组200也可以为两个柔性显示屏的组合体,两个柔性显示屏分别对应地安装在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上。可以理解地,在显示模组200为两个柔性显示屏的组合体时,两个柔性显示屏分别安装在壳体组件300上的位置可不做限定。例如,一个柔性显示屏安装在第一壳体400上,另一个柔性显示屏安装在第二壳体600上。例如,两个柔性显示屏均安装在第一壳体400或第二壳体600上。
壳体例如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可用于承载安装显示模组200,也可以用于承载安装电路板、电池、摄像头等电子元件。当然,壳体并不一定仅有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两个,其数量可为多个。多个壳体中可至少有两个相邻壳体之间可通过折叠机构800固定连接,以使电子装置100通过折叠机构800固定连接的相邻两个壳体进行折叠动作完成折叠对折,实现电子装置100的折叠,以使电子装置100通过折叠机构800固定连接的相邻两个壳体进行展开动作完成展开,实现电子装置100的展开。
请参阅图1,在电子装置100展开时,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的同一侧设置一体成型的显示模组200。在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进行折叠动作时,显示模组200可完成折叠,实现电子装置100的折叠,便于电子装置100的收纳,另外,可在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进行展开动作至完全展开时进一步便于电子装置100的使用。
当然,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也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显示模组200,也可以只在第一壳体400或第二壳体600上设置显示模组200。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壳体可至少在第一壳体400和/或第二壳体600上设置显示模组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组件300进行折叠动作至完全折叠时,显示模组200可位于在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之间。即壳体组件300朝向显示模组200的一侧进行折叠动作(即参阅图1中箭头方向)。壳体组件300可对显示模组200进行保护,避免显示模组200在某些场景中划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组件300进行折叠动作至完全折叠时,显示模组200可包覆在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的外表面上。即壳体组件300背向显示模组200的一侧进行折叠动作。可在壳体组件300折叠后,进行显示模组200的局部显示,便于携带、收纳,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大屏幕和小屏幕之间的转换。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数量三个时,在壳体组件300进行折叠动作后完全折叠时,三个壳体可层叠设置,其中显示模组200一体成型,且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壳体之间,部分位于剩下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便于收纳,便于显示模组200的局部显示。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的结构示意图。壳体可为两个,例如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壳体可以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形成。每一个壳体可包括用于承载安装显示模组200的壳体主体401。其中,壳体主体401内部可设置容纳空间,以便承载安装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元件。壳体主体401用于与折叠机构800连接,例如第一壳体400的壳体主体401与折叠机构800的一端连接,第二壳体600的壳体主体401与折叠机构800的另一端连接,以实现壳体例如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与折叠机构800的连接。
壳体主体401靠近折叠机构800的一侧设置连接板402,以用于与折叠机构800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板402可与折叠机构800采用插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与折叠机构800用胶水、焊接等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连接板402可与显示模组20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01,以便对折叠机构800或其他元器件例如电路走线、传感器等让位。另外容置空间101在电子装置100折叠后对显示模组200让位,以留出供显示模组200形成“水滴型”折叠形态的空间,进而使得折叠机构800可承载显示模组200。在电子装置100展开时,折叠机构800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表面与壳体靠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可位于一个平面,使得显示模组200形成在壳体组件300上时趋于平整。
其中,连接板402可作为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的对折部,而显示模组200与对折部对应的部位可在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对折的时候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形成“水滴型”折叠形态。可避免显示模组200与对折部对应的部位折叠损伤。
连接板402靠近折叠机构800的一侧可凹陷设置让位槽403,以与折叠机构800配合。让位槽403位于连接板402朝向显示模组200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板402的厚度降低时,可以省略让位槽403,进而可以降低整体电子装置100的厚度。
连接板402在让位槽403靠近折叠机构800一侧的边缘设置凸沿404。在一实施例中,凸沿404向显示模组200的一侧延伸设置,以便在电子装置100展开时可支撑折叠机构800,以避免电子装置100进行展开动作时展开角度过大,进而避免对电子装置100造成损坏,例如显示模组200的过拉伸损伤,以便在电子装置100折叠时,可对折叠机构800让位,使得折叠机构800与让位槽403配合,并对折叠机构800进行卡持。在一实施例中,凸沿404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壳体仅仅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壳体还可以是由中框和底板等组成的结构。壳体还可以是本领域所熟知的技术手段制成。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8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800的爆炸分解图。折叠机构800可包括转轴支撑架10、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上并分别与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连接固定的转轴模组20、安装在转轴模组20上并用来支撑显示模组200的第一托板30、第二托板40,以及设置在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之间且设置在转轴模组20朝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支撑板50。其中,在电子装置100完全展开时,支撑板50位于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之间,第一托板30、支撑板50和第二托板40依次设置并可一同承载显示模组200。
请参阅图5,其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支撑架10的结构示意图。转轴支撑架10可包括用于安装转轴模组20的支撑架主体11、设置在支撑架主体11的边缘并用于对转轴模组20限位的支撑架侧壁12以及连接支撑架主体11和支撑架侧壁12的加强板13。在一实施例中,转轴支撑架10可以省略。
具体地,支撑架主体11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整体可呈为板状结构。支撑架主体11整体也可呈条状结构。支撑架主体11在朝向转轴模组20的一侧设置转轴安装部14,以便将转轴模组20安装在转轴安装部14上。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安装部14可为带有内螺纹的穿孔或带有外螺纹的柱状结构或穿孔。当然,转轴安装部14也可以为插接结构。另外,转轴安装部1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对转轴安装部14不做过多限定。在一实施例中,转轴安装部14也可以省略。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安装部14在支撑架主体11的延伸方向上可布置至少一个。在一实施例中,转轴安装部14可为三个,且分别在支撑架主体11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以及中部布置,以便可以安装三个转轴模组20。
支撑架侧壁12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支撑架侧壁12可自支撑架主体11的边缘向转轴模组20的一侧延伸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架侧壁12可与支撑架主体11为一体结构。
在电子装置100进行展开动作至完全展开时,支撑架侧壁12可与转轴模组20抵接,以实现对转轴模组20进行展开动作过程的限位,例如避免电子装置100展开角度过大,对显示模组200造成损伤,例如显示模组200过拉伸损伤。
支撑架侧壁12朝向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一侧的边缘上设置有让位部121,以便在电子装置100展开动作或折叠动作时对转轴模组20、第一托板30、第二托板40让位。
另外,让位部121也可对电子装置100内部的电路走线让位,以便电路走线从第一壳体400伸出,通过让位部121穿过转轴支撑架10,延伸布置在第二壳体600上,实现了设置在第一壳体400上的电子元件和设置在第二壳体600上的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架侧壁12可以省略。
在一实施例中,可在支撑架主体11上设置替代支撑架侧壁12的限位部,以将支撑架侧壁12省略。
加强板13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加强板13可为板状结构。加强板13分别与支撑架主体11、支撑架侧壁12连接固定,以提高转轴支撑架10的强度。
加强板13可将支撑架主体11和支撑架侧壁12围设成的容置腔10a分割为多个子容置腔。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板13可为多个,在支撑架主体11延伸方向上布置。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板13可为四个,将容置腔10a分割为五个子容置腔。其中,五个子容置腔在支撑架主体11延伸方向上依次为安装部容置腔15、走线容置腔16、安装部容置腔15、走线容置腔16、安装部容置腔15。安装部容置腔15用于容纳转轴模组20的部分结构,转轴模组20与设置在安装部容置腔15内的转轴安装部14连接固定。走线容置腔16用于容纳从让位部121进入的电路走线。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板13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支撑架10和第一壳体400、第二壳体600在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揭露了本申请图6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支撑架10和第一壳体400、第二壳体600在完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在电子装置100进行展开动作后至完全展开时,转轴支撑架10可位于第一壳体400的让位槽403及第二壳体600的让位槽403内,并被凸沿404支撑。在一实施例中,凸沿404向显示模组200一侧延伸,可使得转轴支撑架10向显示模组200一侧偏移,进而位于第一壳体400的让位槽403及第二壳体600的让位槽403外。另外,第一壳体400靠近第二壳体600的端部与第二壳体600靠近第一壳体400的端部可抵接,以对电子装置100展开角度进行限位,避免电子装置100展开角度过大,对显示模组200造成损伤,例如显示模组200过拉伸损伤。
在对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时,让位槽403可避免连接板402与转轴支撑架10的空间干涉。
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动作后至完全折叠时,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呈层叠设置状,转轴支撑架10位于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在同一侧的端部,转轴支撑架10部分位于让位槽403内,而第一壳体400的凸沿404及第二壳体600的凸沿404可分别与转轴支撑架10搭接、卡持,以增强壳体与转轴支撑架10的衔接程度,避免壳体与转轴支撑架10之间的缝隙过大,以避免折叠机构800的其他结构裸漏在外,提高了电子装置100的外观表现力。
在一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动作后完全折叠时,转轴支撑架10的支撑架侧壁12与第一壳体400的凸沿404、第二壳体600的凸沿404搭接。其中,转轴支撑架10位于两个连接板402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4,转轴模组20可通过螺接结构、插接结构、焊接工艺等方式固定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转轴模组20的个数可为至少1个,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转轴模组20可以为1个或多个。例如转轴模组20可包括三个,分别为第一转轴模组20a、第二转轴模组20b和第三转轴模组20c。第一转轴模组20a、第二转轴模组20b和第三转轴模组20c均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延伸方向上布置。第一转轴模组20a和第三转轴模组20c分别位于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的两个端部,第二转轴模组20b分别位于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的中部。在此列举地具体实施例并不造成具体地限定。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转轴模组”、“第二转轴模组”、“第三转轴模组”以及“转轴模组”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模组”称为“第二转轴模组”,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轴模组”称为“第一转轴模组”。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模组20的结构示意图,图9揭露了本申请图8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模组20的爆炸分解图。转轴模组20可包括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的同步组件21、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且在转轴支撑架10延伸方向上与同步组件21并排设置的调节组件22、安装在第一壳体400例如连接板402上且与同步组件21滑动连接及与调节组件22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座23以及安装在第二壳体600例如连接板402上且与同步组件21滑动连接及与调节组件22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座24。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以及“连接座”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座”称为“第二连接座”,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座”称为“第一连接座”。
具体地,请参阅图10,图10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同步组件21的爆炸分解图。同步组件21可包括固定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的第一固定基座25、与第一固定基座25转动连接且与第一连接座23滑动连接的第一同步臂26、与第一固定基座25转动连接且与第二连接座24滑动连接的第二同步臂27、分别与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连接的同步传动组件28以及用于对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限位的阻尼组件29。其中,同步传动组件28用于实现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的同步转动,即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分别绕第一固定基座25转动时的角速度相同。
具体地,请参阅图10,第一固定基座25可包括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延伸方向上依次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的安装基座组件251和第一安装基座252。
安装基座组件251可包括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且用于安装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的第二安装基座253以及与第二安装基座253配合以对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进行卡固的卡接件254。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安装基座”、“第二安装基座”以及“安装基座”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基座”称为“第二安装基座”,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安装基座”称为“第一安装基座”。
请一同参阅图10和图11,图11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基座253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安装基座253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二安装基座253位于转轴支撑架10的安装部容置腔15内。第二安装基座253可包括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的第一基座主体2531。第一基座主体2531设置有第一装配部2532,以便与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配合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部2532可为安装孔,以便通过螺栓、螺钉等结构与转轴支撑架10上的支撑架主体11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的,第一装配部2532和支撑架主体11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插接、焊接、粘接等方式。
第一基座主体2531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2533,以便安装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
具体地,两个连接耳2533均设置有第一枢接部2534。第一枢接部2534可为枢接孔。两个枢接孔的轴线平行设置,以便第一同步臂26设置在一个枢接孔内与第二安装基座253转动连接,并绕第一转动轴(即一个第一枢接部2534的轴线)转动;以便第二同步臂27设置在另一个枢接孔内与第二安装基座253转动连接,并绕第一转动轴(即一个第一枢接部2534的轴线)转动。
第一基座主体2531在远离第一安装基座252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接部2535,以便于与卡接件254卡接配合。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535可为凸块,凸块自第一基座主体2531向远离第一安装基座252一侧凸伸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座主体2531可作为转轴支撑架10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座主体2531与转轴支撑架10为一体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10,卡接件254可包括与第一基座主体2531例如第一卡接部2535卡接的卡接件主体2541。卡接件主体2541设置在第一基座主体2531远离第一安装基座252的一侧。卡接件主体2541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542,以便于与第一卡接部2535卡接配合。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2542可为卡接孔,以便第一卡接部2535例如凸块置于卡接孔内,实现卡接件254与第一基座主体2531卡接。可以理解地,第一卡接部2535与第二卡接部2542的配合形式并不仅限于凸块和卡接孔的配合形式,其还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凹槽和凸块等不做赘述
卡接件主体2541在与连接耳2533例如第一枢接部2534相对的位置设置卡接口2543,以便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与第一基座主体2531转动时,可置于卡接口2543内,使得卡接件主体2541与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卡接,避免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脱离与第一基座主体2531的安装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与第一基座主体2531转动连接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卡接件254。
请参阅图10,第一安装基座252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一安装基座252位于转轴支撑架10的安装部容置腔15内。第一安装基座252可包括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的第一基座主体2521。第一基座主体2521设置有第一装配部2522,以便与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配合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部2522可为安装孔,以便通过螺栓、螺钉等结构与转轴支撑架10上的支撑架主体11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的,第一装配部2522和支撑架主体11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插接、焊接、粘接等方式。
第一装配部2522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2523,以便安装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
具体地,两个连接耳2533均设置有第一枢接部2524。第一枢接部2524可为枢接孔。两个枢接孔的轴线平行设置,以便第一同步臂26设置在一个枢接孔内与第一安装基座252转动连接,并绕第一转动轴(即一个第一枢接部2524的轴线)转动;以便第二同步臂27设置在另一个枢接孔内与第一安装基座252转动连接,并绕第一转动轴(即一个第一枢接部2524的轴线)转动。
第一安装基座252在远离第一基座主体2531的一侧设置抵接部2525,以便与阻尼组件29配合。在一实施例中,抵接部2525可为固定柱。固定柱的延伸方向可与第一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一致。在一实施例中,抵接部2525可省略。
可以理解地,第一安装基座252可采用第二安装基座253的设置方式设置,第二安装基座253也可采用第一安装基座252的设置方式设置。
请参阅图10、图12和图13,图12和图13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臂部分结构的不同视角图。同步臂可为两个,例如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第一同步臂26可伸入转轴支撑架10的安装部容置腔15内与第一固定基座25转动连接,并与第一连接座23滑动连接,第二同步臂27可伸入转轴支撑架10的安装部容置腔15内与第一固定基座25转动连接,并与第二连接座24滑动连接。
具体地,同步臂例如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可包括同步臂主体261以及与同步臂主体261固定连接的转轴件262。
同步臂主体261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同步臂主体261可为板状结构、杆状结构或其他结构,在此不做过多限定。在此以同步臂主体261大体为板状结构为例。同步臂主体261可包括第一滑动部263以及与第一滑动部263连接的固定部264。
第一滑动部263上设置有滑块2631,以便与第一连接座23或第二连接座24配合。在一实施例中,滑块2631可为圆柱形或其他回转体结构,以便滑块2631可在滑动的时候自转,即第一滑动部263绕滑块2631转动。
第一滑动部263靠近固定部264一侧的边缘设置第一子抵接部2632。第一子抵接部2632自第一滑动部263靠近固定部264一侧的边缘向显示模组200一侧延伸设置并向固定部264一侧弯折设置并与固定部264连接固定。
第一子抵接部2632与固定部264靠近显示模组200的一侧连接固定。第一子抵接部2632与固定部264之间形成一容纳转轴支撑架10的支撑架侧壁12的让位空间2633,以便在电子装置100进行展开动作至完全展开时,转轴支撑架10的支撑架侧壁12部分或全部处于让位空间2633内并与第一子抵接部2632抵接,进而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电子装置100在展开动作支撑板50时展开角度过大,造成电子装置100损坏,例如显示模组200过拉伸损伤。
固定部264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固定部264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以便在电子装置100完全展开时用于与抵接,起到支撑显示模组200的作用。
固定部264可包括两个,可分别为第一固定部265和第二固定部266。第一固定部265和第二固定部266之间可形成与阻尼组件29配合的空间。
固定部264例如第一固定部265和第二固定部266可包括与第一子抵接部2632连接固定的固定部主体2641。
固定部主体2641设置有固定孔2642以便用于穿设、固定转轴件262,实现固定部264与转轴件262的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265的固定孔2642与第二固定部266的固定孔2642同轴设置。
固定部264在固定孔2642处的边缘圆周均布多个第一限位凸起2643,以使得多个第一限位凸起2643与固定部264形成光滑曲面,以与阻尼组件29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264可与第一滑动部263为一体结构。
转轴件262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转轴件262两相对端中的一端可安装在第二安装基座253的一个第一枢接部2534上实现与第二安装基座253地转动连接,并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基座252的一个第一枢接部2524上,实现与第一安装基座252地转动连接,并绕第一转动轴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件262的两端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环状卡槽2621,以便转轴件262一端置于安装基座组件251例如卡接件254的卡接口2543内,使得卡接件主体2541置于卡槽2621内,实现卡接配合,以便转轴件262的另一端与同步组件21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件262可直接与第一安装基座252和第二安装基座253连接固定,转轴件262穿设在固定孔2642内与固定部264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件262可直接与第二安装基座253连接固定,省略卡接件254。
转轴件262可设置传动部2622,以便与同步传动组件28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传动部2622可为齿轮。在一实施例中,传动部2622设置在第一固定基座25与调节组件22之间。例如,传动部2622设置在转轴件262朝向调节组件22的端部。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件262可与固定部264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264可以省略,转轴件262直接与第一子抵接部2632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0和图14、图15,图14和图15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传动组件28不同视角的爆炸分解图。同步传动组件28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上的支撑座281和安装在支撑座281上的齿轮组282。
支撑座281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上的第一子支撑座283和设置在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上的第二子支撑座284。其中,第一子支撑座283和第二子支撑座284配合以安装齿轮组282。
第一子支撑座283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一子支撑座283可包括分别与第一转动臂26的固定部264及第二转动臂27的固定部264抵接的支撑座主体2831。支撑座主体2831位于第一安装基座252远离第二安装基座253的一侧。支撑座主体283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2832和多个第二贯穿孔2833。其中,多个第一贯穿孔2832用于安装齿轮组282。
多个第二贯穿孔2833与第一安装基座252上的多个第一枢接部2524例如枢接孔一一对应。相对应地一个第二贯穿孔2833与一个第一枢接部2524例如枢接孔同轴线设置,以便将第一子支撑座283安装在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上。
支撑座主体2831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边缘的中部向第一安装基座252的一侧延伸设置支撑部2834。支撑部2834位于第一转动臂26的固定部264和第二转动臂27的固定部264之间,以用于遮挡第二转动臂27例如固定部264和第二转动臂27例如固定部264之间的缝隙,以用于与支撑板50抵接实现支撑支撑板50的作用。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2834可省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支撑座283可不与第一转动臂26、第二转动臂27转动连接,第一子支撑座283可通过螺接、插接、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当然,第一子支撑座283也可与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为一体结构。
第二子支撑座284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二子支撑座284可包括与第一子支撑座2831相对设置的支撑座主体2841。支撑座主体2841位于第一子支撑座2831远离第一安装基座252的一侧。支撑座主体2831上设置有多个与齿轮组282配合的第一枢接孔2842以及多个与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配合的第二枢接孔2843。其中,多个第一枢接孔2842和多个第二枢接孔2843的轴线平行设置。多个第一枢接孔2842用于与齿轮组282配合。多个第二枢接孔2843中的一个用于安装第一转动臂26,便于第一转动臂26与第二子支撑座284转动连接。其中另一个第二枢接孔2843用于安装第二转动臂27,便于第二转动臂27与第二子支撑座284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二枢接孔2843与连接耳2533上的第一枢接部2534例如枢接孔一一对应且同轴线设置。以便相对应的一个第二枢接孔2843与一个连接耳2533可穿设第一转动臂26,以便相对应的另一个第二枢接孔2843与另一个连接耳2533可穿设第二转动臂27。第二枢接孔2843与第一子支撑座283上的第二贯穿孔2833一一对应且同轴线设置,以便相对应的一个第二枢接孔2843与一个第二贯穿孔2833可穿设第一转动臂26,以便相对应的另一个第二枢接孔2543与另一个第二贯穿孔2833可穿设第二转动臂27。
第一枢接孔2842与第一子支撑座283上的第一贯穿孔2832一一对应且同轴线设置,以便安装齿轮组282。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座主体2841设置有与第二枢接孔2843连通的开口2844,以便安装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开口2844沿第二枢接孔2843径向方向延伸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枢接孔2843靠近第一安装基座252一端的孔径较远离第一安装基座252一端的孔径小,以便形成对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进行卡固的卡固位,避免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在第二枢接孔2843轴向方向脱离与第二子支撑座284的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座主体2841朝向显示模组200一侧设置定位部2845,以与支撑板50定位。在一实施例中定位部2845为凸起。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座主体2841可设置有卡接件2846。卡接件2846可置于第二枢接孔2843孔径较大的一端,并卡设在转轴件262的卡槽2621内。具体地,第一转动臂26或第二转动臂27伸入第二枢接孔2843内,使得设置卡槽2621的一端置于第二枢接孔2843孔径较大的一端,卡接件2846在自开口2844伸入第二枢接孔2843内,以便转轴件262一端置于卡接件2846的卡接口内,使得卡接件2846置于卡槽2621内,实现卡接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子支撑座284可不与第一转动臂26、第二转动臂27转动连接,第二子支撑座284可通过螺接、插接、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当然,第二子支撑座284也可与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支撑座283可与第二子支撑座284为一体结构。
请参阅图14和图15,齿轮组282可包括偶数个依次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一转动臂26的传动部2622、偶数个齿轮和第二转动臂27的传动部2622依次相互啮合。相对应地一个第一枢接孔2842和一个第一贯穿孔2832用于固定一个齿轮。齿轮转动轴的一端穿过一个第一枢接部2842与第二子支撑座284例如支撑座主体2841转动连接。齿轮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一个第一贯穿孔2832与第一子支撑座283例如支撑座主体2831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齿轮组282可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齿轮与第一转动臂26的传动部2622啮合,另一个齿轮与第二转动臂27的传动部2622啮合。
偶数个齿轮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转动臂26正向转动,同时使得第二转动臂27逆向转动,实现了第一转动臂26与第二转动臂27地同步转动。以避免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中的一个转动臂转动,另一个转动臂不转动,或一个转动臂转动幅度与另一个转动臂转动幅度不同,可对显示模组200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同步传动组件28可以省略,仅靠第一转动臂26的传动部2622与第二转动臂27的传动部2622啮合传动。
请参阅图10,阻尼组件29可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阻尼组件291和第二阻尼组件292。每一个阻尼组件29可包括提供挤压力的弹性件293以及被弹性件293施加作用力且在作用力下对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进行限位的限位件294。其中,弹性件293对限位件294进行挤压,进而提高了限位件294分别与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接触面的静摩擦力,使得电子装置100在折叠过程中具有较佳的阻尼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手感。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阻尼组件”、“第二阻尼组件”以及“阻尼组件”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组件”称为“第二阻尼组件”,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阻尼组件”称为“第一阻尼组件”。
弹性件29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293可为一个弹簧,弹性件293也可以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其他结构形式,例如扭簧、皮筋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此以弹性件293为弹簧为例,第一同步臂26的转轴件262和第二同步臂27的转轴件262分别套设一个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基座25例如连接耳抵接,另一端与限位件294抵接。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293可套设在第一同步臂26的转轴件262或第二同步臂27的转轴件262上。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293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安装基座252设置有抵接部2525,所以可使弹性件293一端与抵接部2525配合,另一端与限位件294抵接。由于抵接部2525为固定柱,所以弹簧可套设在固定柱上,使得弹簧一端与第一安装基座252例如第一基座主体2521抵接。可以理解地,在第一安装基座252中,可仅在抵接部2525处设置弹性件293,也可以仅在第一同步臂26的转轴件262和第二同步臂27的转轴件262上套设弹性件293。
请参阅图10和图16,图16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限位件294的结构示意图。限位件294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限位件294可包括限位件主体2941。限位件主体2941在相对两侧设置穿孔2942,以便第一同步臂26的转轴件262穿过一个穿孔2942,实现第一同步臂26与限位件294的转动连接,以使限位件主体2941在第一同步臂26的转轴件262的轴线方向上滑动;以便第二同步臂27的转轴件262穿过一个穿孔2942,实现第二同步臂27与限位件294的转动连接,以使限位件主体2941在第二同步臂27的转轴件262的轴线方向上滑动。
限位件主体2941在穿孔2942处的边缘且在远离弹性件293一侧圆周均布多个第二限位凸起2943,以使得多个第二限位凸起2943与限位件主体2941形成光滑曲面,限位件主体2941上的光滑曲面可与固定部264上的光滑曲面相抵接。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以及“限位凸起”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凸起”称为“第二限位凸起”,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凸起”称为“第一限位凸起”。
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转动时,使得固定部264上的光滑曲面与限位件294的光滑曲面相互抵接并相对滑动,在第一限位凸起2643和第二限位凸起2943的配合下,限位件294在转轴件262的轴线方向上滑动,进而对弹性件293进行压缩,或使弹性件293舒展。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同步转动过程中,阻尼组件29提供了阻尼效果。即需要克服阻尼组件29提供的阻尼力,才能实现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同步转动过程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2643和第二限位凸起2943设置的密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每一个第一限位凸起2643和每一个第二限位凸起2943都可以作为一个单位转动行程,在一个单位转动行程内,弹性件293可以至少经历一次压缩和一次舒展,所以在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转动时,需要对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施加作用力以克服弹性件293的作用力,在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不转动时,仅依靠电子装置100自身的作用力,无法克服弹性件293的作用力,进而保持电子装置10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从完全折叠状态展开至完全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可仅经历一个单位转动行程。那么电子装置100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由于弹性件293的作用,可使得电子装置100可以快速展开或折叠。
在一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0从完全折叠状态展开至完全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经历多个单位转动行程。那么电子装置100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可仅依靠弹性件293的作用,使得电子装置100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与完全展开状态之间的一个状态。当第一限位凸起2643和第二限位凸起2943设置的密度足够大时,可仅依靠弹性件293的作用,使得电子装置100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与完全展开状态之间的任一个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阻尼组件29可以省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7、图18,图17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组件21的结构示意图,图18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同步组件21与转轴支撑架1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同步组件21安装在第一固定基座25的第一枢接部上,可分别绕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安装基座252和第二安装基座253分别位于第一阻尼组件291两侧。第一固定部265和第二固定部266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基座252两侧。传动部2622位于第二固定部266远离第一固定部265的一侧。阻尼组件29中第一阻尼组件291设置在第二安装基座253与第一固定部265之间。阻尼组件29中第二阻尼组件292设置在第一安装基座252与第二固定部266之间,且第二阻尼组件292中的弹性件293与第一安装基座252抵接,第二阻尼组件292中的限位件294与第二固定部266抵接。第一固定部265上的第一限位凸起2643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65朝向第二安装基座253的一侧。第二固定部266上的第一限位凸起2643设置在第二固定部266朝向第一安装基座252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291可以省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65可以省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266可以省略,第一固定部265的两侧均可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643,以便一侧的第一限位凸起2643与第一阻尼组件291配合,另一侧的第一限位凸起2643与第二阻尼组件292配合。
第一限位凸起2643位于相邻两个第二限位凸起2943之间,且第一限位凸起2643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二限位凸起2943抵接时,电子装置100可对应电子装置100完全折叠或完全展开两个状态中的一个,第一限位凸起2643与第二限位凸起2943抵接,且相对设置时,电子装置100可对应电子装置100完全折叠或完全展开两个状态中的另一个。如此设计可以保障电子装置100在完全折叠或完全展开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9,其揭露了本申请图10所示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2的爆炸分解图。调节组件22可包括固定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的第二固定基座221、分别与第二固定基座221转动连接且设置在转轴支撑架10延伸方向两侧的转动臂224以及分别与第二固定基座221转动连接且设置在转轴支撑架10延伸方向两侧的连接臂227。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固定基座”、“第二固定基座”、“固定基座”、“第一安装基座”、“第二安装基座”、“安装基座”以及“基座”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基座”称为“第二固定基座”,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基座”称为“第一固定基座”。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一同步臂”、“第二同步臂”、“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同步臂”、“转动臂”以及“连接臂”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臂”称为“第二连接臂”,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臂”称为“第一连接臂”。
第二固定基座221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二固定基座221位于转轴支撑架10的安装部容置腔15内。第二固定基座221可包括安装在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上的第二基座主体2211。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基座主体”、“第二基座主体”以及“基座主体”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基座主体”称为“第二基座主体”,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基座主体”称为“第一基座主体”。
第二基座主体2211与转轴支撑架10例如支撑架主体11配合固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座主体2211可通过螺栓、螺钉等结构与转轴支撑架10上的支撑架主体11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的,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插接、焊接、粘接等方式。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座主体2211可与支撑架主体11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座主体2211可与第一固定基座25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座主体2211可与第二子支撑座284为一体结构。
第二基座主体2211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设置有多个分隔板2212,以用于安装固定转动臂224和连接臂227。分隔板2212朝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为平面,便于与支撑板50抵接,以支撑支撑板50。
相邻两个分隔板2212例如第一子分隔板2212a和第二子分隔板2212b均设置有第二枢接部2213。第二枢接部221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分隔板2213之间。以便通过第二枢接部2213与转动臂224转动连接。使得转动臂224以第二转动轴转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枢接部2213可为枢接孔。
相邻两个分隔板2212例如第二子分隔板2212b和第三子分隔板2212c均设置有第三枢接部2214。第三枢接部2214位于相邻两个分隔板2212之间。以便通过第三枢接部2214与连接臂227转动连接。使得连接臂227以第三转动轴转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枢接部2216可为滑块,具体可为圆弧状结构。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转轴”以及“转动轴”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动轴”称为“第二转动轴”,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转动轴”称为“第一转动轴”。
请一同参阅图20,图20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基座221与第二子支撑座284的爆炸分解图。第二基座主体2211在靠近同步组件21例如第二子支撑座284一侧设置连接件2215。以便与同步组件21例如第二子支撑座284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215可为凸柱,以便凸柱可伸入第一枢接孔2842内,实现与同步组件21例如第二子支撑座284的插接。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子分隔板”、“第二子分隔板”、“第三子分隔板”、“第四子分隔板”以及“分隔板”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分隔板”称为“第二子分隔板”,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子分隔板”称为“第一子分隔板”。
请参阅图19。转动臂224可为两个,例如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转动臂224例如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可包括第二滑动部2241以及与第二滑动部2241连接的连接部2242。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以及“滑动部”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滑动部”称为“第二滑动部”,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滑动部”称为“第一滑动部”。
第二滑动部2241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二滑动部2241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与第一连接座23或第二连接座24配合。第二滑动部2241可为板状结构、杆状结构或其他结构,在此不做过多限定。在此以第二滑动部2241大体为板状结构为例。第二滑动部2241上设置有子推拉部2243,以便与第一托板30或第二托板40配合。在一实施例中,子推拉部2243具体为枢接轴。可使得第二滑动部2241绕子推拉部2243转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2241在与子推拉部224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豁口2244,以便对第一托板30或第二托板40让位。
第二滑动部2241靠近连接部2242一侧的边缘设置第二子抵接部2245。第二子抵接部2245自第二滑动部2241靠近连接部2242一侧的边缘向显示模组200一侧延伸设置并向连接部2242一侧弯折设置并与连接部2242连接固定。
第二子抵接部2245与连接部2242靠近显示模组200的一侧连接固定。第二子抵接部2245与连接部2242之间形成一容纳转轴支撑架10的支撑架侧壁12的让位空间2246。以便在电子装置100进行展开动作后完全展开时,转轴支撑架10的支撑架侧壁12部分或全部处于让位空间2246内并与第二子抵接部2245抵接。以便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电子装置100在展开动作时展开角度过大,造成电子装置100损坏,例如显示模组200过拉伸损伤。
连接部2242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连接部2242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以用于与显示模组200抵接,起到支撑显示模组200的作用。
连接部2242设置有第二枢接部2247,以便与第二固定基座221的第二枢接部2213枢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枢接部2213为枢接孔,以便用于通过转轴实现连接部2242的第二枢接部2247与第二固定基座221的第二枢接部2213的相互连接。
由于第二滑动部2241可用于与第一连接座23或第二连接座24配合,所以第二滑动部2241在滑动时,需要第一壳体400及第二壳体600留出让位空间,以对第二滑动部2241让位,所以会影响第一壳体400及第二壳体600内部空间的利用,使得过多的空间得以浪费。为此,请参阅图21,图21揭露了本申请图19所示实施例中转动臂224的爆炸分解图。第二滑动部2241可包括第一伸缩部2248以及与第一伸缩部2248滑动连接的第二伸缩部2249。其中,第一伸缩部2248可与第二伸缩部2249在第二滑动部2241的滑动方向上滑动,以实现第二滑动部2241长度的调节,避免第二滑动部2241占用第一壳体400及第二壳体600的内部空间,使得第一壳体400及第二壳体600的内部空间合理利用。
图21中第二滑动部2241采用了第一伸缩部2248与第二伸缩部2249的设计,在有限宽度的情况下突破了零件间配合长度的限制,使得转轴模组20宽度变小,极大提升了电子装置100内部空间及产品表现力提升,提高了产品的竞争优势。
请参阅图21,子推拉部2243设置在第一伸缩部2248上。第一伸缩部2248对应于子推拉部2243设置豁口2244。第一伸缩部2248设置有导轨2250,以便与第二伸缩部2249配合。导轨2250设置有限位部2251,以实现与第二伸缩部2249之间的滑动限位,以避免第一伸缩部2248脱离与第二伸缩部2249的连接关系。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子推拉部2243可为第一伸缩部2248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42可与第一伸缩部2248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42也可为第一伸缩部2248的一部分。
第二伸缩部2249设置有滑轨2252,以便导轨2250可在滑轨2252内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滑轨2252内设置有让位滑轨2253,以便限位部2251在让位滑轨2253内滑动,并在特定位置进行限位,避免第一伸缩部2248脱离与第二伸缩部2249的连接关系。滑轨2252设置有限位部2254,以与第一连接座23或第二连接座24配合,避免第二伸缩部2249脱离与第一连接座23或第二连接座24的连接关系。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第一伸缩部2248与第二伸缩部2249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例如,采用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可设置在第一伸缩部2248和第二伸缩部2249之间,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可使得第一伸缩部2248和第二伸缩部2249处于收缩或伸展状态,在有外力的情况下,可通过外力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以改变第一伸缩部2248和第二伸缩部2249的收缩或伸展状态,进而在滑动方向上调节第一伸缩部2248和第二伸缩部2249的相对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可为拉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伸缩部2248固定,另一端与第二伸缩部2249固定。第一伸缩部2248和第二伸缩部2249在外力作用下背向滑动可使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增加。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第一伸缩部2248和第二伸缩部2249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可相向滑动。
第二伸缩部2249设置有豁口2255,以与豁口2244相对应,以对第一托板30或第二托板40让位。
请参阅图19,第一转动臂225的连接部2242和第二转动臂226的连接部2242同时置于相邻两个分隔板2213例如第一子分隔板2212a和第二子分隔板2212b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19,连接臂227可为两个,例如第一连接臂228和第二连接臂229。连接臂227例如第一连接臂228和第二连接臂229可包括连接臂主体2271以及与连接臂主体2271连接固定的连接部2272。
连接臂主体2271在远离第二基座主体221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部2273,以与第一连接座23或第二连接座24枢接。在一实施例中,转动连接部2273为枢接孔或枢接轴。以便与第一连接座23或第二连接座24转动连接。
连接部2272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以便在电子装置100展开时,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支撑。
连接部2272上设置有第三枢接部2274,以便与第二固定基座221的第三枢接部2214枢接。连接部2272置于相邻两个分隔板2212例如第二子分隔板2212b和第三子分隔板2212c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枢接部2274可为设置在连接部2272靠近分隔板2212一侧表面上的凹槽,凹槽整体呈圆弧状。
在一实施例中,凹槽向显示模组200一侧延伸设置,并在连接部2272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表面上形成进口,以便第三枢接部2213例如滑块从进口进入凹槽内,并在凹槽内沿凹槽延伸方向滑动,实现第一连接臂228或第二连接臂229与第二固定基座221转动连接,并绕第三转动轴转动,实现第一连接臂228或第二连接臂229与第二固定基座221安装拆卸。
请参阅图19,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对称设置,并安装在第二固定基座221上的第一子分隔板2212a和第二子分隔板2212b上。第一连接臂228和第二连接臂229对称设置,并安装在第二固定基座221上的第二子分隔板2212b和第三子分隔板2212c上。在电子装置100折叠或展开时,第一转动臂225相对于第二固定基座221绕一个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二转动臂226相对于第二固定基座221绕一个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一连接臂228相对于第二固定基座221绕一个第三转动轴转动,第二连接臂229相对于第二固定基座221绕一个第三转动轴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臂227可以采用转动臂224与第二固定基座221的枢接方式与第二固定基座221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转动臂224也可以采用连接臂227与第二固定基座221的枢接方式与第二固定基座221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基座221可替代图10中的第一固定基座25,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可分别可采用连接臂227与第二固定基座22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固定基座25进行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同步臂26、第二同步臂27、第一连接臂228及第二连接臂229均可采用上述方式与第一固定基座25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臂225及第二转动臂226均可采用上述方式与第二固定基座221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同步臂26、第二同步臂27、第一连接臂228及第二连接臂229均可采用上述方式与第一固定基座25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臂225及第二转动臂226均可采用上述方式与第二固定基座221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臂225、第二转动臂226、第一连接臂228及第二连接臂229均可采用上述方式与第一固定基座25转动连接,第一同步臂26、第二同步臂27均可采用上述方式与第二固定基座221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22,其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的的结构示意图。连接座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连接座可为两个,例如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连接座例如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可包括安装在第一壳体400或第二壳体600例如连接板402上的连接座主体231、设置在连接座主体231上且与同步组件21例如第一滑动部263滑动连接的第一导向部232、设置在连接座主体231上且与转动臂224例如第二滑动部2241滑动连接的第二导向部233以及设置在连接座主体231上且与连接臂227例如转动连接部2273枢接连接的转动连接部234。
具体地,连接座主体231可通过螺栓、螺钉等结构与壳体例如第一壳体400和第二壳体600的连接板402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的,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插接、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22和图23,图23揭露了本申请图8所示实施例中连接座和连接臂227、转动臂224、同步臂连接的爆炸分解图。第一导向部232为形成在连接座主体231上的圆弧形凹槽,以便同步臂例如第一同步臂26或第二同步臂27的滑块2631置于圆弧形凹槽内沿圆弧形凹槽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实现同步臂例如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与连接座主体231的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和图23,第二导向部233可为两条相对设置的直线滑轨,两条直线滑轨之间形成让位空间,以便将转动臂224例如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的第二滑动部2241置于让位空间内,实现第二导向部233与第二滑动部2241的滑动连接,并在第二导向部233的延伸方向及第二滑动部2241的滑动方向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233设置有让位滑轨2331,以便第二伸缩部2249的限位部2254在让位滑轨2253内滑动,并在特定位置进行限位,避免第二伸缩部2249脱离与第一连接座23或第二连接座24的连接关系。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中一个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例如,采用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可设置在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一连接座23之间,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可使得第二伸缩部2249和第一连接座23处于收缩或伸展状态,在有外力的情况下,可通过外力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以改变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一连接座23的收缩或伸展状态,进而在滑动方向上调节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一连接座23的相对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可为拉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伸缩部2249固定,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座23固定。在外力作用下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一连接座23背向滑动可使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增加。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一连接座23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可相向滑动。
例如,采用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可设置在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二连接座24之间,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可使得第二伸缩部2249和第二连接座24处于收缩或伸展状态,在有外力的情况下,可通过外力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以改变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二连接座24的收缩或伸展状态,进而在滑动方向上调节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二连接座24的相对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可为拉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伸缩部2249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24固定。在外力作用下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二连接座24背向滑动可使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增加。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第二伸缩部2249与第二连接座24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可相向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和图23,转动连接部234可为枢接孔或转轴,以便与连接臂227的转动连接部2273连接。
连接座主体231设置有第四枢接部235,便于与第一托板30或第二托板40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枢接部235为弧形凹槽。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枢接部235可为圆弧形凹槽。第四枢接部235可使第一托板30或第二托板40置于弧形凹槽内沿弧形凹槽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实现第一托板30或第二托板40与连接座主体231的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22和图23,转动臂224转动时,同时连接臂227也会进行转动,由于转动臂224转动时的轴线(即第二转动轴)与连接臂227转动时的轴线(即第三转动轴)平行设置,且第三转动轴较第二转动轴更靠近显示模组200。所以使得转动臂224和连接臂227的运动轨迹不同,进而使得连接座随转动臂224转动,在连接臂227长度限制下进行转动,随而转动臂224为了弥补轴线位置的差异,进而使得转动臂224的第二滑动部2241与第二导向部233进行相对滑动。而与此同时第一伸缩部2248和第二伸缩部2249相对滑动实现第二滑动部2241长度的调节。并且连接座与连接臂227会使转动连接部2273和转动连接部234发生相对转动,以使得连接座的姿态适配转动臂224,避免转动臂224与连接座无法相对滑动。
为了使得转动臂224例如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同步转动,设置了同步组件21,在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地限制下,使得转动臂224例如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同步转动。
可以理解地,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动作或展开动作时,显示模组200、壳体组件300的形状会发生变型,而连接座和转动臂224、连接臂227、同步臂的设计方式,避免了变型时引起空间干涉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座23安装在第一壳体400上时,可以作为第一壳体400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23与第一壳体400为一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座24安装在第二壳体600上时,可以作为第二壳体600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座24与第二壳体600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地,转轴模组20有多个,其中一个转轴模组20例如第二转轴模组20b可仅有调节组件22。当然,其中一个转轴模组20例如第二转轴模组20b也可仅有同步组件21。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多个转轴模组20合并为一个转轴模组20时,可以使得一个转轴模组20内有至少一个同步组件21和至少一个调节组件22,且同步组件21的数量与调节组件22的数量之和可为至少三个。
请参阅图4和图24、图24,图24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的结构示意图,图2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托板、连接座和转动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托板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托板例如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可包括搭载在转轴模组20上的托板主体31以及与连接座例如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转动连接且与调节组件22滑动连接及与调节组件22转动连接的枢接件32。其中,第一托板30及第二托板40在所述第一壳体400及第二壳体600对折时,第一托板30绕第一连接座23转动,第二托板40绕第二连接座24转动,以对显示模组200与第一壳体400及第二壳体600对折部相对应的部位让位,避免显示模组200与第一壳体400及第二壳体600对折部相对应的部位折叠损伤。
托板主体31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托板主体31整体呈板状结构,搭载在转轴模组20例如第一转动臂225及第二转动臂226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表面上。托板主体31靠近显示模组200一侧的表面与显示模组200抵接,以便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支撑。
托板主体31朝向转轴支撑架10的边缘设置让位部311。以对转轴模组20让位。另外,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动作完全折叠时,让位部311将对转轴模组20进行让位,使得托板主体31在转动时不受转轴模组20地空间干涉。
枢接件32可包括与调节组件22例如转动臂224转动连接的第一枢接件321和与第一枢接件321配合与连接座转动连接的第二枢接件322。
第一枢接件321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一枢接件321设置有第四枢接部3211。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第三枢接部”、“第四枢接部”以及“枢接部”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枢接部”称为“第二枢接部”,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枢接部”称为“第一枢接部”。
第四枢接部3211为圆弧形滑块,以便圆弧形滑块置于连接座例如第四枢接部235例如圆弧形凹槽内进行滑动。滑块在圆弧形凹槽内沿圆弧状凹槽的延伸方向和滑块的延伸方向滑动,实现托板主体31与连接座的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枢接部3211也可以为圆柱形滑块。
第二枢接件322上设置有第三导向部3221以便与第二滑动部2241例如子推拉部2243滑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导向部3221为弧形滑道。便于第二滑动部2241例如子推拉部2243在弧形滑道内滑动,以便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时使得托板主体31对显示模组200让位,以形成“水滴”形态的折叠状态。同时,托板主体31可绕子推拉部2243转动。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第三导向部”以及“导向部”等名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部”称为“第二导向部”,相应地,将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导向部”称为“第一导向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枢接件321和第二枢接件322为一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也可以作为转轴模组20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4和图26,图26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板50的结构示意图。支撑板50可包括连接两个转轴模组20例如第二转轴模组20b和第三转轴模组20c的第一子支撑板51以及接两个转轴模组20例如第二转轴模组20b和第一转轴模组20a的第二子支撑板52。
第一子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中的任一个可包括支撑板主体511。其中,支撑板主体511可与转轴支撑架10相对设置。具体可直接盖设在转轴支撑架10上,与转轴支撑架10形成安装部容置腔15和走线容置腔16。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主体511可被转轴支撑架10支撑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主体511可被第一固定基座25和/或第二固定基座221抵接,以使得支撑板主体511被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主体511可在与第二子支撑座284例如定位部2845对应的位置设置定位部,以便两个定位部连接,实现第二子支撑座284与支撑板主体511的连接卡接。
支撑板主体51上可开设让位部513以对同步臂、转动臂224和连接臂227让位。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时,不会受到支撑板主体51地空间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可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50可为转轴模组20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50可用第一固定基座25和第二固定基座221来替代。
请参阅图27,图27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8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子支撑件51的一端可固定在第三转轴模组20c中第二固定基座主体2211在两个转动臂224之间,中部可固定在第三转轴模组20c中第二安装基座253上,另一端可固定在第二转轴模组20b例如第二固定基座主体2211在连接臂227靠近第三转轴模组20c的一侧。第一子支撑件51的一端可固定在第二转轴模组20b中第二固定基座主体2211在两个转动臂224之间,中部可固定在第一转轴模组20a中第二安装基座253上,另一端可固定在第一转轴模组20a中第二固定基座主体2211在两个转动臂224之间。
请参阅图28和图29,图28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800与显示模组200完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9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折叠机构800与显示模组200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在电子装置100完全展开时,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支撑,使得显示模组200趋于平整。
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动作时,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受力,使得电子装置100向显示模组200一侧进行折叠时,由于第一转动臂26和第一连接座23时滑动连接,第二转动臂27和第二连接座24滑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向显示模组200一侧进行折叠,由于第一连接臂228和第二连接臂229转动的第二转轴与第一转动臂26和第二转动臂27转动的第一转轴不同,进而在第一连接座23与第一转动臂26一同转动时,受到第一连接座23以第一连接臂228的半径转动的限制,而第一转动臂26为了弥补在转动轴线的不同,而与第一连接座23进行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会拉动第一托板30,使第一托板30与第一连接座2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托板30在远离第一连接座23的一侧带动显示模组200向远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运动。同时,在第二连接座24与第二转动臂27一同转动时,受到第二连接座24以第一连接臂229的半径转动的限制,而第二转动臂27为了弥补在转动轴线的不同,而与第二连接座24进行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会拉动第二托板40,使第二托板40与第二连接座24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托板40远离第一连接座23的一侧带动显示模组200向远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运动。在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运动下,使得显示模组200如图28所示,在折叠处形成水滴状空间,避免显示模组200折叠形成痕迹。另外,可以使得对折叠后的显示模组200分别在第一壳体400的部分和第二壳体600的部分之间的空间极小,甚至可以使得折叠后的电子装置100较薄。
请参阅图30,图30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轴模组20部分结构简化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步臂例如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分别具有两个不同轴且平行的第一转动轴A1,A2,转动臂224例如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分别具有两个不同轴且平行的第二转动轴B1,B2,连接臂227例如第一连接臂228和第二连接臂229分别具有两个不同轴且平行的第三转动轴C1,C2。
其中,第一转动轴A1,A2所在平面与第二转动轴B1,B2所在平面、第三转动轴C1,C2所在平面平行。
另外,第一转动轴A1,A2位于第二转动轴B1,B2和第三转动轴C1,C2之间。
同步臂和转动臂224采用三角形稳定性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可以使得电子装置100在完全展平时,可以给予电子装置100保持平整的阻尼力,避免电子装置100展开角度过大。
另外,同步臂与连接座之间具有相对滑动的滑动量,能够缩小转动臂224与连接座之间的滑动量,从而使托板能够快速的转动,缩小了转轴模组20整体结构尺寸,为电子装置100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连接臂227和转动臂224采用三角形稳定性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可以使得电子装置100在完全展平时。可以给予电子装置100保持平整的阻尼力,避免电子装置100展开角度过大。
第三转动轴C1,C2在第二转动轴B1,B2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二转动轴B1,B2之间。使得,电子装置100折叠时,连接臂227和转动臂224采用三角形稳定性的设计方式。另外,同步臂与转动臂224的交点在电子装置100展开时离第二转动轴B1,B2的距离较在电子装置100折叠时离第二转动轴B1,B2的距离较远,在电子装置100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进行展开时,同步臂对展开时的阻力逐渐增大。提高得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动作时,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受力,使得电子装置100向显示模组200一侧进行折叠时,由于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一连接座23滑动连接,第二转动臂226和第二连接座24滑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向显示模组200一侧进行折叠,由于第一连接臂228和第二连接臂229转动的第三转动轴与第一同步臂26和第二同步臂27转动的第二转动轴不同,进而在第一连接座23与第一转动臂225一同转动时,受到第一连接座23以第一连接臂228的半径转动的限制,而第一转动臂225为了弥补在转动轴线的不同,而与第一连接座23进行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会拉动第一托板30,使第一托板30与第一连接座2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托板30在远离第一连接座23的一侧带动显示模组200向远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运动。同时,在第二连接座24与第二转动臂226一同转动时,受到第二连接座24以第二连接臂229的半径转动的限制,而第二转动臂226为了弥补在转动轴线的不同,而与第二连接座24进行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会拉动第二托板40,使第二托板40与第二连接座24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托板40远离第一连接座23的一侧带动显示模组200向远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运动。在第一托板30和第二托板40运动下,使得显示模组200在折叠处形成水滴状折叠形态,避免显示模组200折叠形成痕迹。另外,可以使得对折叠后的显示模组200分别在第一壳体400的部分和第二壳体600的部分之间的空间极小,甚至可以使得折叠后的电子装置100较薄。
在折叠过程中,第一同步臂26受到第一转动臂225给予的力,使得第一同步臂26转动,同时第二同步臂27也会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转动臂225和第二转动臂226同步转动。在此时,由于同步臂转动的第一转动轴与转动臂224转动的第二转动轴不同,所以会使得同步臂与转动臂224相对滑动,同时同步臂会有一定的转动。
在进行展开动作时,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受力,使得电子装置100向远离显示模组200一侧进行展开。
可以理解地,在电子装置100进行折叠动作或舒展动作时,第一转动臂225与第一连接座23相对静止并同绕第二转动轴转动,且在第一连接座23与第一连接臂228的第三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第一连接座23滑动,第二转动臂226与第二连接座24相对静止并同第二转动轴转动,且在第二连接座24与第二连接臂229的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第二连接座24滑动。
接下来阐述一种电子装置,请参阅图31,其是本申请中电子装置900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电子装置9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电子装置900的结构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20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电子装置9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或者受话器组件)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电子装置的数据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一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第一及第二连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二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以及
第一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一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长度,所述第二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二转动臂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
第一伸缩部,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以及
第二伸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部配置可与所述第二伸缩部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臂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并可滑动至与所述第二伸缩部卡接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伸缩部与所述第二伸缩部相对静止,所述第二伸缩部配置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滑动,并可滑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卡接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伸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静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伸缩部设置有让位滑轨,所述第一伸缩部的限位部配置为可在所述第二伸缩部的让位滑轨上滑动,并可滑动至与所述第二伸缩部卡接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伸缩部与所述第二伸缩部相对静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有让位滑轨,所述第二伸缩部的限位部配置为可在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让位滑轨上滑动,并可滑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卡接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伸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静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
第一伸缩部,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第二伸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部配置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滑动以在滑动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长度;
第一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之间,以在滑动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部和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以在滑动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二伸缩部和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弹性件均为拉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部上,以在滑动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以在滑动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二伸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模组还包括:
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三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同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同步臂在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同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同步臂在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配置为分别绕所述基座转动时的角速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同步臂绕所述基座正向转动,所述第二同步臂绕所述基座逆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转动轴位于所述两个第二转动轴和所述两个第三转动轴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模组还包括:
第一及第二托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和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一转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滑动时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滑动,并同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转动,所述第二托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与所述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滑动时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滑动,并同时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对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包括:
托板主体;以及
枢接件,设置在所述托板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托板的枢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转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的所述枢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包括:
第一及第二枢接件,设置在所述托板主体上,所述第一托板的所述第一枢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的所述第二枢接件与所述第一转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的所述第一枢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的所述第二枢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座中的一个设置弧形凹槽,另一个设置滑块,其中,滑块配置为在圆弧形凹槽内沿弧形凹槽的延伸方向和滑块的延伸方向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件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转动臂与所述第一托板的所述第一导向部滑动连接,且可在所述第一托板的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二转动臂与所述第二托板的所述第一导向部滑动连接,且可在所述第二托板的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上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弧形滑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动臂设置有子推拉部,所述子推拉部置于所述弧形滑道内,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所述子推拉部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滑动时,沿所述第一托板的所述弧形滑道的延伸方向滑动,且同时使所述第一托板绕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所述子推拉部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臂的所述子推拉部配置为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滑动时,沿所述第二托板的所述弧形滑道的延伸方向滑动,且同时使所述第二托板绕所述第二转动臂的所述子推拉臂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第一及第二固定基座,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和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臂均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动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基座转动连接;
或,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和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均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基座转动连接;
或,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和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臂均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基座转动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包括:
第一及第二安装基座,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安装基座转动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还包括:
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座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基座的一侧,所述卡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基座和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卡接,以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基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模组还包括同步传动组件,所述同步传动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分别绕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时的角速度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
支撑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转动连接;以及
齿轮组,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与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之间传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模组还包括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限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抵接,所述限位件与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滑动连接,且可在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上相对滑动;以及
弹性件,用于控制所述限位件对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的挤压力,以控制所述限位件与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之间的静摩擦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在绕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的转动轴周围均布多个第一限位凸起,所述限位件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第一限位凸起配合的多个第二限位凸起,所述多个第一限位凸和所述多个第二限位凸起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分别绕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时,相互抵接并相对滑动,使得所述限位件向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的一侧运动。
2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模组还包括:
转轴支撑架,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转轴支撑架上;以及
支撑板,与所述转轴支撑架形成容置腔,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臂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端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端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动臂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端部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25.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一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第一及第二连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二转动轴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以及
第一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一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长度,所述第二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二转动臂的长度。
2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支撑架;
支撑板,与所述转轴支撑架形成容置腔;
至少一个转轴模组,在所述转轴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每一所述至少一个转轴模组包括:
第一及第二固定基座,在所述转轴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一转动轴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连接;
第一及第二连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二转动轴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连接;
第一及第二同步臂,分别在不同且平行的两个第三转动轴上与所述第二固定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配置为分别绕所述第二固定基座转动时的角速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中的一个同步臂在第一方向上转动,另一个同步臂在第二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配置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平行设置;
第一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臂滑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一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长度,所述第二转动臂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对静止并同绕所述第一固定基座转动,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距离的限定下仅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同时在滑动方向上伸缩以调节所述第二转动臂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同步臂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同步臂在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同步臂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同步臂在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滑动;以及
第一及第二托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转动臂和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及第二同步臂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一转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滑动时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滑动,并同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转动,所述第二托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与所述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滑动时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滑动,并同时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对转动,所述支撑板配置为在所述转轴模组完全展开后,位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的之间;
第一及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固定;以及
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及第二托板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壳体对折时,所述第一托板绕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所述第二托板绕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以对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壳体对折部相对应的部位让位,避免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壳体对折部相对应的部位折叠损伤。
CN202110751351.6A 2021-07-02 2021-07-02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55599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1351.6A CN115559986A (zh) 2021-07-02 2021-07-02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1351.6A CN115559986A (zh) 2021-07-02 2021-07-02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9986A true CN115559986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3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1351.6A Pending CN115559986A (zh) 2021-07-02 2021-07-02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99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19664B (zh) 转轴模组、折叠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1968503B (zh) 电子设备
US11175695B2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and foldable unit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WO2020082927A1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11042193B2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and foldable unit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US11073868B2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and foldable unit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US7738930B2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081486A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and Foldable Unit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US7392071B2 (en) Rotary module with digital camera module
WO2022222653A1 (zh)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以及内折叠式电子设备
US20200081502A1 (en) Foldabl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echanism Assembly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and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US20200084305A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and Foldable Unit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CN216057087U (zh) 转轴装置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3124463A1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3575135U (zh) 折叠屏转轴机构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17321983A (zh) 折叠屏设备
CN114909387B (zh) 转轴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5217837B (zh)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5265374U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074224B (zh) 转轴组件、传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643610B (zh) 显示装置
CN115559986A (zh)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2034154U (zh)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CN212084547U (zh) 电子装置
CN212034151U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