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4626A -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4626A
CN115554626A CN202211164403.0A CN202211164403A CN115554626A CN 115554626 A CN115554626 A CN 115554626A CN 202211164403 A CN202211164403 A CN 202211164403A CN 115554626 A CN115554626 A CN 115554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protection suit
connecting cylinder
heat insul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44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54626B (zh
Inventor
高东京
李继印
李明珠
许强
刘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 Beijing Finance And Trade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 Beijing Finance And Trade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 Beijing Finance And Trade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 Beijing Finance And Trade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111644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4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4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4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54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4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7/00Protective clothin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heat or harmful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 A62B17/003Fire-resistant or fire-fighters' clot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7/00Protective clothin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heat or harmful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 A62B17/001Adaptations for donning, adjusting or increasing mobility, e.g. closures, joi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包括:避火服主体;隔热机构,隔热机构位于避火服主体的内壁,隔热机构包括多个隔热单元,多个隔热单元之间相互隔绝;充气机构,充气机构放置在避火服主体内部,充气机构位于呼吸器气瓶的一侧;连通机构,连通机构将充气与每个隔热机构相互连通,本发明不需要在避火服的关节位置处加入隔热垫,在保证避火服较为轻便的前提下,可以更好的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火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背景技术
避火服又称消防隔热服,隔热防护服,避火服不仅使用在消防行业,也可适用于玻璃、水泥、陶瓷等行业中的高温抢修时专业抢修人员穿着使用,其具有民用性。
避火服通常为分体式,包括上移、裤子、靴子、手套和头罩,在专业人员穿着避火服时,需要其余工作人员配合穿着,在避火服使用时还必须要配备呼吸器,在避火服穿着完毕后,需要进入火场进行抢修,在抢修时工作人员需要弯腰或蹲下等姿态对需要抢修的设备进行抢修,为了保证避火服的隔热效果,若是在关节位置增加隔热垫,一方面会增加避火服的重量,另一方面减小工作人员关节的灵活度,从而不方便工作人员的抢修工作,此外,在避火服使用完毕后折叠打包时增大打包体积,不方便避火服的收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包括:
避火服主体;
隔热机构,隔热机构位于避火服主体的内壁,隔热机构包括多个隔热单元,多个隔热单元之间相互隔绝;
充气机构,充气机构放置在避火服主体内部,充气机构位于呼吸器气瓶的一侧;
连通机构,连通机构将充气与每个隔热机构相互连通。
优选的,隔热单元包括位于避火服主体内壁的充气腔,避火服主体位于充气腔内壁设有两个相互吸引的吸引层。
优选的,吸引层为含有磁粉的软硅胶。
优选的,充气机构包括安装在气瓶一侧的储存罐,储存罐的底部设有气阀。
优选的,连通机构包括安装在气阀底部的接头,接头的下方设有连接筒,连接筒的底部连接有气管,气管与隔热单元通过气嘴连通,气管、气嘴和连接筒之间通过传动件连接。
优选的,传动件包括安装在连接筒内部的压板,压板与连接筒之间通过弹簧一连接,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气嘴内部设有弹片一,弹片一的一侧设有弹片二,弹片二的外侧与钢丝绳连接。
优选的,气嘴位于两个吸引层之间,气嘴延伸至充气腔内。
优选的,连接筒的一侧设有补偿机构,补偿机构包括安装在连接筒一侧的导管,导管的内部设有活塞,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顶杆的顶部位于气阀处设有扭簧,扭簧与气阀和转盘连接,顶杆的一侧设有与气阀转动连接的推杆,转盘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可以被推杆插入的凹槽。
优选的,导管与活塞之间设有弹簧二,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活塞和导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接头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连接筒与接头螺纹连接,连接筒与气管转动连接。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隔热机构可以将避火服外部的热量与工作人员的身体分隔,充气机构和连通机构可以将氮气不断的补入损坏的隔热机构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避火服的隔热效果,若是在关节位置增加隔热垫,一方面会增加避火服的重量,另一方面减小工作人员关节的灵活度,从而不方便工作人员的抢修工作,此外,在避火服使用完毕后折叠打包时增大打包体积,不方便避火服的收纳,本发明不需要在避火服的关节位置处加入隔热垫,在保证避火服较为轻便的前提下,可以更好的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充气机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连通机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充气机构局部图;
图7为本发明补偿机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传动件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连通机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隔热机构局部剖视图。
图中:1-避火服主体;2-隔热机构;3-隔热单元;31-充气腔;32-吸引层;4-充气机构;41-储存罐;42-气阀;43-转盘;5-连通机构;51-接头;52-连接筒;53-气管;54-气嘴;6-传动件;61-压板;62-弹簧一;63-钢丝绳;64-弹片一;65-弹片二;7-补偿机构;71-导管;72-活塞;73-顶杆;74-扭簧;75-推杆;76-弹簧二;7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包括:
避火服主体1,避火服主体1是由多层布料之间相互贴合加工而成;
隔热机构2,隔热机构2位于避火服主体1的内壁,隔热机构2包括多个隔热单元3,多个隔热单元3之间相互隔绝,隔热单元3可以将避火服主体1外部的热量直接隔绝在外侧,进而人体可以感受较低的温度,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充气机构4,充气机构4放置在避火服主体1内部,充气机构4位于呼吸器气瓶的一侧,充气机构4可以直接放置在呼吸器气瓶的一侧,其中充满液氮在2L左右,重量在2KG,整体设备重量小于2.2KG,较为便携,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
连通机构5,连通机构5将充气与每个隔热机构2相互连通。
隔热单元3包括位于避火服主体1内壁的充气腔31,避火服主体1位于充气腔31内壁设有两个相互吸引的吸引层32,充气腔31一方面更加贴合工作人员的身体,增大工作人员检修时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充气腔31内的氮气可以在空气中提供浮力,使得避火服主体1更加轻,更加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其次,在工作人员弯腰屈膝等关节位置动作时,位于关节内侧的充气腔31的气体会被挤压至关节外侧,避火服主体1外层面距离工作人员皮肤更远,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在不使用隔热垫的前提下,更好的隔热,更加方便工作人员灵活的操作。
吸引层32为含有磁粉的软硅胶,磁粉具有吸引力,吸引层32在工作人员的关节弯曲时,同一充气腔31或者相邻充气腔31内的吸引层32会相互吸引,进而可以将关节内侧的充气腔31更好的相互挤压,更加方便将充气腔31内的气体挤压至关节的外侧,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关节位置的隔热。
充气机构4包括安装在气瓶一侧的储存罐41,储存罐41的底部设有气阀42,储存罐41内储存有液氮,气阀42可以打开释放液氮。
连通机构5包括安装在气阀42底部的接头51,接头51与气阀42固定连接,接头51的下方设有连接筒52,连接筒52的底部连接有气管53,气管53与连接筒52固定连接,气管53与隔热单元3通过气嘴54连通,气嘴54与充气腔31固定连接,气管53、气嘴54和连接筒52之间通过传动件6连接。
传动件6包括安装在连接筒52内部的压板61,压板61与连接筒52之间通过弹簧一62连接,弹簧一6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52和压板61固定连接,压板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钢丝绳63,气嘴54内部设有弹片一64,弹片一64的一侧设有弹片二65,弹片二65的外侧与钢丝绳63固定连接,弹片一64的一侧与气嘴54内壁固定连接,弹片一64可以弯曲,弹片二65的一侧与气嘴54内壁固定连接,弹片二65也可以弯曲。
气嘴54位于两个吸引层32之间,气嘴54延伸至充气腔31内,气嘴54延伸至充气腔31内后,在两个吸引层32相互吸引时可以将气嘴54裸露出,进而方便气嘴54持续对充气腔31内补气,方便设备的使用。
在工作人员使用避火服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将裤子穿着,再将裤子底部的连接筒52与气管53一侧的接头51旋紧,再将储气罐的气阀42打开,储气罐的氮气会进入气管53内,进而进入各个充气腔31内,此时,工作人员再将上移穿着,储气罐的接头51在旋入连接筒52内首先挤压压板61,,压板61挤压弹簧一62,进而将钢丝绳63松开,此时弹片二65恢复,弹片二65与弹片一64相互贴合,打开气阀42后,氮气从储气罐内通过气管53进入气嘴54处,高压的氮气会推动弹片一64弯曲,进而将氮气冲入充气腔31内,在气体充满后,关闭气阀42,此时工作人员可以较为轻松的穿戴避火服,在工作人员弯腰屈膝或者屈肘时,由于弹片一64抵紧在弹片二65的表面,充气腔31内挤压变形,气体从关节内壁移动至关节外部,同时,在吸引层32的作用下,位于关节内部的充气腔31之间体积减小,进而更方便将氮气挤压至关节外侧。
而且,在避火服的外层面料遭受尖锐物品划开时,划开面积较小,此时充气腔31会漏气,位于内侧吸引层32之间相互吸引,从而减缓充气腔31的漏气,此外吸引层32的软硅胶会起到一定隔热作用,进而方便对工作人员的隔热。
根据上述实施例,实施例二,
连接筒52的一侧设有补偿机构7,补偿机构7包括安装在连接筒52一侧的导管71,导管71与连接筒52固定连接且内部连通,导管71的内部设有活塞72,活塞72与导管71内壁滑动连接,活塞7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73,顶杆73的顶部位于气阀42处设有扭簧74,扭簧74与气阀42和转盘43固定连接,连接,顶杆73的一侧设有与气阀42转动连接的推杆75,转盘43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可以被推杆75插入的凹槽77。
导管71与活塞72之间设有弹簧二76,弹簧二76在连接筒52内部失去压力时会更好的将顶杆73拉回,弹簧二76的两端分别与活塞72和导管71固定连接。
接头51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连接筒52与接头51螺纹连接,连接筒52与气管53转动连接。
在工作人员在充气腔31内充满气体后,工作人员转动气阀42的转盘43,转盘43在转动时推动推杆75不断转动,扭簧74被扭转,在气阀42关闭后,此时推杆75在顶杆73的作用下插入凹槽77内,在工作人员维修过程中避火服的外侧划开时,弹片一64在气管53气压的推动下可以直接打开,进而气管53内的气压降低,活塞72会随着气压降低下降,进而顶杆73下降,顶杆73在下降后会脱离推杆75,推杆75会转动后脱离转盘43的凹槽77,此时扭簧74回转,带动转盘43转动,进而将气阀42再次打开,储气罐内的液氮向气管53内补充,此时工作人员的内部会感受到液氮汽化时的吸热,后背会产生冰凉感,工作人员就必须退出火场环境,及时的到达安全位置检查避火服,此种方式可以在工作人员身体未感受到灼烧感前提醒工作人员的撤离,进一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此外汽化的氮气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并且冰凉感直接作用于工作人员的背部,距离工作人员的头部较近,方便工作人员处于清醒状态,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在避火服划伤时及时的退出火场,安全性较高。
而且,在工作人员将避火服使用完毕后,只需将接头51从连接筒52内旋出,弹簧一62会拉动钢丝绳63,钢丝绳63会拉动弹片二65转动,进而可以将各个充气腔31处于打开状态,在工作人员将避火服打包时便于将充气腔31内的氮气排出,此外,吸附层之间的相互吸附可以更加方便避火服折叠成型,更加方便将氮气排出,减小避火服成包后的体积,在避火服划伤时,吸附层可以将钢丝绳63吸附,使得钢丝绳63一直处于松散状态,进而更加方便氮气直接排入划伤的充气腔31内,安全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避火服主体(1);
隔热机构(2),所述隔热机构(2)位于避火服主体(1)的内壁,所述隔热机构(2)包括多个隔热单元(3),多个所述隔热单元(3)之间相互隔绝;
充气机构(4),所述充气机构(4)放置在避火服主体(1)内部,所述充气机构(4)位于呼吸器气瓶的一侧;
连通机构(5),所述连通机构(5)将充气与每个隔热机构(2)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单元(3)包括位于避火服主体(1)内壁的充气腔(31),所述避火服主体(1)位于充气腔(31)内壁设有两个相互吸引的吸引层(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层(32)为含有磁粉的软硅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4)包括安装在气瓶一侧的储存罐(41),所述储存罐(41)的底部设有气阀(4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机构(5)包括安装在气阀(42)底部的接头(51),所述接头(51)的下方设有连接筒(52),所述连接筒(52)的底部连接有气管(53),所述气管(53)与隔热单元(3)通过气嘴(54)连通,所述气管(53)、气嘴(54)和连接筒(52)之间通过传动件(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6)包括安装在连接筒(52)内部的压板(61),所述压板(61)与连接筒(52)之间通过弹簧一(62)连接,所述压板(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钢丝绳(63),所述气嘴(54)内部设有弹片一(64),所述弹片一(64)的一侧设有弹片二(65),所述弹片二(65)的外侧与钢丝绳(6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54)位于两个吸引层(32)之间,所述气嘴(54)延伸至充气腔(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52)的一侧设有补偿机构(7),所述补偿机构(7)包括安装在连接筒(52)一侧的导管(71),所述导管(71)的内部设有活塞(72),所述活塞(7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73),所述顶杆(73)的顶部位于气阀(42)处设有扭簧(74),所述扭簧(74)与气阀(42)和转盘(43)连接,所述顶杆(73)的一侧设有与气阀(42)转动连接的推杆(75),所述转盘(43)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可以被推杆(75)插入的凹槽(7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71)与活塞(72)之间设有弹簧二(76),所述弹簧二(76)的两端分别与活塞(72)和导管(71)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51)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筒(52)与接头(5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筒(52)与气管(53)转动连接。
CN202211164403.0A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Active CN115554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4403.0A CN115554626B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4403.0A CN115554626B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4626A true CN115554626A (zh) 2023-01-03
CN115554626B CN115554626B (zh) 2023-06-23

Family

ID=8474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4403.0A Active CN115554626B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462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9689B1 (en) * 2000-07-18 2003-12-09 William L. Courtney Garment integrated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WO2011010811A2 (ko) * 2009-07-22 2011-01-27 Lee Jong Won 일회용 구명의
CN102147210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一种生防数字化单兵头盔系统
CN207838055U (zh) * 2017-12-01 2018-09-11 西安兴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消防呼吸器
CN213220621U (zh) * 2020-09-07 2021-05-18 李继印 一种多功能森林消防员紧急避险防护服
CN215303159U (zh) * 2020-12-29 2021-12-28 天津渤海伊丝特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温度可调节的避火服
CN114404834A (zh) * 2022-02-17 2022-04-29 江西高强电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塔上移位便捷式防坠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9689B1 (en) * 2000-07-18 2003-12-09 William L. Courtney Garment integrated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WO2011010811A2 (ko) * 2009-07-22 2011-01-27 Lee Jong Won 일회용 구명의
CN102147210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一种生防数字化单兵头盔系统
CN207838055U (zh) * 2017-12-01 2018-09-11 西安兴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消防呼吸器
CN213220621U (zh) * 2020-09-07 2021-05-18 李继印 一种多功能森林消防员紧急避险防护服
CN215303159U (zh) * 2020-12-29 2021-12-28 天津渤海伊丝特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温度可调节的避火服
CN114404834A (zh) * 2022-02-17 2022-04-29 江西高强电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塔上移位便捷式防坠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4626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54626A (zh) 一种民用可成包式轻型避火服
CN107158613A (zh) 一种灭火器
KR20170115710A (ko) 소방용 방열복
CN107243118A (zh) 一种可折叠高楼防火救生舱
CN204554348U (zh) 便携式袖珍绝热低温气瓶
CN201422426Y (zh) 封闭式防护服
CN215537969U (zh) 一种相变控温灭火围裙
CN214912803U (zh) 一种便捷式高安全性能森林防火服
CN215195121U (zh) 一种消防火灾逃生用防护服
CN111746761B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及使用方法
CN109205036B (zh) 一种便于放置防易碎品受损的物流容器
CN107859866B (zh) 一种液态空气消防呼吸器气瓶
CN202143755U (zh) 一种逃生救援呼吸装置
CN206433795U (zh) 一种具有阻燃放电弧功能的防护服
CN110101988B (zh) 一种用于森林灭火的消防员逃生装置
TW201132378A (en) Escape device
CN219001823U (zh) 一种应急灭火毯
CN214550702U (zh) 一种防火服
CN214318891U (zh) 一种抗高温多功能消防服
CN2412597Y (zh) 消防避火服
CN115770364A (zh) 穿的快防火服
CN216536608U (zh) 一种具有可拆内胆防护层的阻燃服
CN117022605B (zh) 消防员水域救援用救生衣
CN111972818B (zh) 一种防多角度跌落撞击破损作战背包及其生产工艺
CN210186273U (zh) 一种森林消防阻燃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