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126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1261A
CN115551261A CN202211350621.3A CN202211350621A CN115551261A CN 115551261 A CN115551261 A CN 115551261A CN 202211350621 A CN202211350621 A CN 202211350621A CN 115551261 A CN115551261 A CN 115551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ver
piece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06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泓瑞
吴奕龙
吴明玮
蔡惠雯
郭景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Lenovo Glob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Lenovo Glob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Lenovo Glob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06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1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1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1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1/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电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盖体,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位于所述开口处;活动件,与所述盖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活动件的端部能够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而使所述盖体封挡于所述开口处;操作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件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操作件的第二端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操作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以推动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移动而使所述活动件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然而,电子设备的电子组件容易受静电影响而损坏,使电子设备的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
电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盖体,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位于所述开口处;
活动件,与所述盖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活动件的端部能够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而使所述盖体封挡于所述开口处;
操作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件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操作件的第二端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操作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以推动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移动而使所述活动件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所述操作件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以第二方向转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具有第二斜面;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所述操作件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抵接而使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以第二方向转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连接的第一平面,所述活动件的端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二斜面连接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位置对应。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操作件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处于第一位置;
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操作件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的第一斜面与所述活动件的端部的第二斜面抵接而使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以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弹性件变形;所述活动件的端部移动至所述卡槽外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的端部的第二斜面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变形力能够推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继续以第二方向转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具有活动空间,所述操作件悬空设置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操作件在所述活动空间内能够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壁,所述操作件通过所述连接壁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子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电子组件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开口,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电子组件,每个电子组件与至少两个开口中一个开口的位置对应;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盖体、至少两个活动件和至少两个操作件;至少两个开口中一个开口处设置有一个盖体、一个活动件和一个操作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壳体;111、容纳空间;112、开口;113、卡槽;114、活动空间;115、框部;116、连接部;117、本体部;118、第一开槽;119、第二开槽;120、电子组件;130、盖体;140、活动件;141、第二斜面;142、第一弧面;150、操作件;151、第一斜面;152、第一平面;160、弹性件;170、连接壁。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0、电子组件120、盖体130、活动件140和操作件150。壳体110具有容纳空间111和开口112:电子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1内;盖体130与所述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盖体130位于所述开口112处;活动件140与所述盖体130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能够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而使所述盖体130封挡于所述开口112处;操作件15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0;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二端显露于所述壳体110的外表面;所述操作件15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以推动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移动而使活动件140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113;通过施加外力至操作件150的第二端能够使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移动至活动件140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113,从而使盖体130与壳体110之间断开连接;不需要手动推动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移动而使盖体130与壳体110之间断开连接,从而消除了手动推动活动件140时手与电子组件120的距离太近而造成静电损坏电子组件120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不设置操作件150,活动件140需要通过手动操作,当手动推动活动件140相对于盖体130移动时,手与电子组件120之间的距离较近,人体带来的静电容易损坏电子组件120;本申请设置有操作件150,通过施加外力至操作件150的第二端能够使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移动至活动件140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113,从而使盖体130与壳体110之间断开连接,从而消除了手动推动活动件140造成手与电子组件120的距离太近而造成静电损坏电子组件120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台式电脑的主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壳体110可以为服务器的壳体110,也可以为主机的壳体1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组件1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组件120可以包括电路板,也可以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
这里,电子组件120可以固定于容纳空间111内。当然,电子组件120也可以可拆卸地设置于容纳空间111内,这里,通过开口112电子组件120能够被从容纳空间111内移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13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盖体130位于所述开口112处,盖体130能够封挡开口112的至少部分即可,以便通过盖体130保护电子组件120。
这里,盖体130与壳体110可以通过转轴结构实现可转动地连接。
这里,盖体13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盖体13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活动件140与盖体130可移动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盖体130具有第一滑槽,活动件14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内,活动件140通过活动件14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一滑槽内而相对于盖体130能够移动。又例如,活动件140具有第二滑槽,盖体13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二滑槽内,活动件140通过盖体13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二滑槽内而相对于盖体130能够移动。
这里,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能够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而使所述盖体130封挡于所述开口112处,以便通过盖体130和活动件140保护电子组件120;当然,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位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外的情况下,盖体130也可以转动至使开口112处于未遮挡的状态,以便电子组件120通过开口112被从容纳空间111内取出或被放入容纳空间111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操作件15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操作件150可以为条状结构。
这里,操作件15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壳体110具有第三滑槽,操作件15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三滑槽内,操作件150通过操作件15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三滑槽内而相对于所述壳体110能够移动。这里,第三滑槽与壳体110的卡槽113连通。
这里,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位置对应,以便操作件150的第一端与活动件140接触,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二端显露于所述壳体110的外表面,以便外力能够施加于操作件150的第二端而使操作件150移动。
这里,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子组件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活动件140与所述电子组件120之间的距离,通过将外力施加于距电子组件120的距离较大的操作件150的第二端,能够消除手动推动活动件140时手与电子组件120的距离太近而造成静电损坏电子组件120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以打开盖体130,使开口112处于未封挡状态;这里,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既能够使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113,又能够使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而打开盖体130,大大地减化了打开盖体130的操作步骤。
在本实现方式中,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而打开盖体130是指盖体130相对于壳体110处于非封挡于所述开口112处,盖体130相对于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的角度不作限制,只要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即可,此时,活动件140和盖体130相对于壳体110的距离增大。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斜面151,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具有第二斜面141;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斜面151与所述第二斜面141抵接而使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操作件150通过第一斜面151推动第二斜面141使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同时,活动件140通过第二斜面141沿第一斜面151移动带动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从而实现了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113,又能够使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而打开盖体130,大大地减化了打开盖体130的操作步骤。
在本示例中,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的情况下,第一斜面151和第二斜面141可以满足平行条件,平行条件是指平行或大体平行;以便增大第一斜面151和第二斜面141的接触面积,使操作件150能够更平稳地推动活动件140。
在本示例中,第一方向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向可以为箭头A所指的方向。第二方向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可以为箭头B所指的转动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垂直条件是指垂直或大体垂直。
在本示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一斜面151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零度,第一夹角小于90度;以便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既推动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又使所述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
在本示例中,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一端还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51连接的第一平面152,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二斜面141连接的第一弧面142,所述第一弧面142与所述第一平面152的位置对应,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斜面151与所述第二斜面141抵接、所述第一平面152与第一弧面142抵接,以使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通过第一平面152与第一弧面142抵接能够使施加于操作件150的外力更多地以第一方向传递至活动件140,以使所述活动件140更快速和平稳地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
这里,第一斜面151和第一平面152可以通过第二弧面平滑地连接。第二斜面141与第一弧面142直接平滑地连接。
又例如,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一端可以具有第二平面,活动件140的端部可以具有第三平面。盖体130和壳体110通过转轴实现可转动地连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扭簧,扭簧套设于转轴之外,壳体110的卡槽113处设置有第三斜面,活动件140的端部能够与第三斜面抵接,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的情况下,活动件140的端部与第三斜面抵接;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抵接而使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扭簧的弹性力用于推动所述活动件140沿第三斜面移动而使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也可以仅以第一方向移动;此时,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一端可以具有第二平面,活动件140的端部可以具有第三平面;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抵接而使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弹性件160,所述弹性件160设置于所述操作件150和所述盖体130之间,所述弹性件160用于使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处于第一位置;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14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便通过弹性件160使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稳定地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这里,第二位置是不同于第一位置的位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弹性件16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弹性件160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绳索。
这里,弹性件160设置于操作件150和盖体130之间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弹性件160可以为弹簧,活动件140具有第二滑槽,盖体13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二滑槽内,弹簧位于第二滑槽的槽底处,弹簧分别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壁体和所述盖体130的第一端抵接;这里,弹簧也可以分别与第二滑槽的槽底壁体和所述盖体130的第一端连接。当然,弹簧也可以设置于盖体130之外,弹簧可以分别与盖体130和活动件140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卡槽113内,所述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一端的第一斜面151与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的第二斜面141抵接而使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以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弹性件160变形;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移动至所述卡槽113外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的第二斜面141与所述壳体110抵接,所述弹性件160的变形力能够推动所述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继续以第二方向转动,以便通过弹性件160的变形力使盖体130进一步相对于壳体110打开,从而在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移动至所述卡槽113外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手动打开盖体130,进一步消除了手动打开盖体130时手与电子组件120的距离太近而造成静电损坏电子组件120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这里,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的第二斜面141与所述壳体110抵接,第二斜面141用于导向,通过所述弹性件160的变形力和第二斜面141的导向作用,使第二斜面141在弹性件160的变形力作用下沿壳体110移动而使所述盖体130相对于所述壳体110继续以第二方向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110具有活动空间114,所述操作件150悬空设置于所述活动空间114内,所述操作件150在所述活动空间114内能够移动,以便减化操作件150可移动设置的方式。
在本实现方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壁170,所述操作件150通过所述连接壁170与所述壳体110连接;操作件150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连接壁170能够变形以适应操作件150移动。例如,连接壁170可以具有弹性,能够变形,作为一示例,连接壁170可以为金属弹片,以便操作件150通过连接壁170的弹性变形能够在活动空间114内移动。
这里,连接壁170、操作件150和壳体110可以为一个结构件的不同部分,如图3所示;连接壁170、操作件150和壳体110也可以为均为不同的结构件。当然,连接壁170和操作件150可以为一个结构件,壳体110可以为一个结构件。不同的结构件可以通过胶体粘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7所示,壳体110包括:本体部117、框部115和连接部116;本体部117具有容纳空间111和开口112,框部115位于本体部117之外,框部115设置于所述开口112处,框部115具有与开口112对应的第一开槽118,连接部116设置于框部115的内部,如图6所示;连接部116和框部115可以通过卡扣或螺栓连接。活动空间114设置于连接部116,框部115具有与活动空间114对应第二开槽119,如图5所示;操作件15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槽119显露于所述框部115的外表面。所述操作件150通过所述连接壁170与所述连接部116连接;这里,操作件150、连接壁170和连接部116可以为一个结构件的不同部分,如图4所示;壳体110通过本体部117、框部115和连接部116三部分形成能够降低壳体110的制造成本。
这里,操作件150、连接壁170和连接部116为一个结构件的不同部分的情况下,操作件150、连接壁170和连接部116的材料可以为塑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110具有至少两个开口112,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电子组件120,每个电子组件120与至少两个开口112中一个开口112的位置对应;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盖体130、至少两个活动件140和至少两个操作件150;至少两个开口112中一个开口112处设置有一个盖体130、一个活动件140和一个操作件150;以便每个开口112通过一个活动件140的端部能够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一个卡槽113内而使一个盖体130封挡于该开口112处;且每个盖体130都能够通过一个操作件150推动一个活动件140相对于一个盖体130移动而使该活动件140的端部脱出对应的卡槽113;从而能够使每一个电子组件120都能够从对应的开口112取出或装入。
在本实现方式中,开口112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7所示,壳体110设置有五个开口112;电子设备包括:五个电子组件120、五个盖体130、五个活动件140和五个操作件150。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0,具有容纳空间111和开口112:电子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1内;盖体130,与所述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位于所述开口112处;活动件140,与所述盖体130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能够卡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卡槽113内而使所述盖体130封挡于所述开口112处;操作件15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0;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操作件150的第二端显露于所述壳体110的外表面;所述操作件15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以推动所述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移动而使所述活动件140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113;通过施加外力至操作件150的第二端既能够使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移动而使活动件140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113,从而使盖体130与壳体110之间断开连接;不需要手动推动活动件140相对于所述盖体130移动而使盖体130与壳体110之间断开连接,从而消除了手动推动活动件140时手与电子组件120的距离太近而造成静电损坏电子组件120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
电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盖体,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位于所述开口处;
活动件,与所述盖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活动件的端部能够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而使所述盖体封挡于所述开口处;
操作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件的端部位置对应,所述操作件的第二端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操作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以推动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移动而使所述活动件的端部脱出所述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所述操作件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以第二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具有第二斜面;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所述操作件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抵接而使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以第二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连接的第一平面,所述活动件的端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二斜面连接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操作件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处于第一位置;
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卡槽内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活动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操作件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的第一斜面与所述活动件的端部的第二斜面抵接而使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盖体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以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弹性件变形;所述活动件的端部移动至所述卡槽外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的端部的第二斜面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变形力能够推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继续以第二方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具有活动空间,所述操作件悬空设置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操作件在所述活动空间内能够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壁,所述操作件通过所述连接壁与所述壳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操作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子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电子组件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开口,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电子组件,每个电子组件与至少两个开口中一个开口的位置对应;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盖体、至少两个活动件和至少两个操作件;至少两个开口中一个开口处设置有一个盖体、一个活动件和一个操作件。
CN202211350621.3A 2022-10-31 2022-10-31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551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0621.3A CN115551261A (zh) 2022-10-31 2022-10-3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0621.3A CN115551261A (zh) 2022-10-31 2022-10-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1261A true CN115551261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19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0621.3A Pending CN115551261A (zh) 2022-10-31 2022-10-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12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4294B2 (en) Connector for SIM
JP2914923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を有する小型電子機器
US4955817A (en) Construction for removing electronic charges in connectors
US7131871B1 (en) Chip card retaining mechanism
US20090237892A1 (en) Hous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5822183A (en) Memory card installing device
US102114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ttery locking mechanism
US8437814B2 (en) Slide opening/closing device, method of restricting sliding movement of slide membe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5658157A (en) Folding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99791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2886311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EP1439685B1 (en) Flip-phone cover
US20020114447A1 (en) Card connector
US8050025B2 (en)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EP3537612B1 (en) Card socket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5551261A (zh) 电子设备
CN108615991A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1726432B (zh)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US1048889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EP3627627B1 (en) Card brack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75543B (zh) 自动开阖的连接器保护装置
JP2011222314A (ja) カード装着装置、電子機器
CN108667475B (zh) 插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JP4443261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2

Address after: No.151, Lorong Chuan # 02-01, Singapore New Science Park

Applicant after: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Address before: 8th Floor, No. 66, Sanzhong Road, Nangang District, Taipei, Taiwan, China, China

Applicant before: Taiwan Lenovo Glob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