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9818A - 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9818A
CN115549818A CN202110739834.4A CN202110739834A CN115549818A CN 115549818 A CN115549818 A CN 115549818A CN 202110739834 A CN202110739834 A CN 202110739834A CN 115549818 A CN115549818 A CN 115549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
calibration
wideband
paramet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98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涛
镡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Zhengzhou Co Ltd
Zhengzhou Wanma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Zhengzhou Co Ltd
Zhengzhou Wanma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Zhengzhou Co Ltd, Zhengzhou Wanma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Zhe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98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9818A/zh
Priority to TW110141043A priority patent/TW202304237A/zh
Priority to US17/534,72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0383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549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98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01S7/4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 G01S7/4008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of transmitters
    • G01S7/4013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of transmitters involving adjustment of the transmitted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01S7/4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 G01S7/4008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of 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209Systems with very large relative bandwidth, i.e. larger than 10 %, e.g. baseband, pulse, carrier-free, ultrawideba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7Detection of non-compliance or faulty performance, e.g. response dev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765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with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rogator and respond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01S7/4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of parts of a radar system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将校准参数导入超宽带模块,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包括:根据超宽带模块的使用需求确定校准参数;存储校准参数,其中,校准参数与超宽带模块的身份信息相关联;根据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校准参数写入超宽带模块,其中,写入校准参数的超宽带模块为良品。通过先对超宽带模块的校准参数进行确定后先对校准参数进行存储,待超宽带模块完成了生产且确定为良品后,再将校准参数写入超宽带芯片,可以避免超宽带模块因加工失误而成为不良品后,超宽带芯片由于被写入了校准参数而被报废,减少了超宽带芯片的浪费。

Description

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参数校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模块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将超宽带模块中的发射功率、信号频率等射频参数一次性写入超宽带芯片中。
在使用一次性写入的方式将射频参数录入超宽带芯片后,超宽带模块仍需继续进行加工才能最终成为可使用的成品,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若出现对超宽带模块的加工不当,易导致超宽带模块最终成为不良品,经过一次性写入而录入了参数的超宽带芯片存在与不良品同时报废的可能,造成了对超宽带芯片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完成对参数校准后先对参数进行存储,待超宽带模块生产完成且确定为良品时再将参数写入超宽带芯片,减少了对超宽带芯片的浪费。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用于将校准参数导入超宽带模块,所述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的使用需求确定所述校准参数;存储所述校准参数,其中,所述校准参数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的身份信息相关联;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其中,写入所述校准参数的所述超宽带模块为良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的使用需求确定所述校准参数包括:确定所述超宽带模块的基础参数;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的使用需求确定参数调整值;根据所述基础参数和所述参数调整值得出所述校准参数。
可选地,当存储所述校准参数时,存储所述身份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包括:根据一识别标签获取存储的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确定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身份信息是否一致;若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身份信息一致,则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还包括:若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身份信息不一致,输出异常通知信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还包括:确定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识别标签是否标记错误;若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识别标签错误,则重新对所述超宽带模块标记正确的所述识别标签,并重新确定所述校准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还包括:若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识别标签正确,则重新确定所述校准参数并存储所述校准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校准导入系统,用于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包括:校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校准参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校准参数;导入模块,用于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
本申请实现方式提供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先对超宽带模块的校准参数进行确定后先对校准参数进行存储,待超宽带模块完成了生产且确定为良品后,再将校准参数写入超宽带芯片,可以避免超宽带模块因加工失误而成为不良品后,超宽带芯片由于被写入了校准参数而被报废,减少了超宽带芯片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超宽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参数校准导入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超宽带模块 100
参数校准导入系统 200
终端设备 300
超宽带芯片 10
主板 20
校准模块 30
存储模块 40
导入模块 50
处理器 60
存储器 70
通信接口 80
如下具体实现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现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现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现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可以包括超宽带芯片10和主板20,所述超宽带芯片10安装于所述主板20上,所述超宽带芯片10与所述主板20上的外围电路电连接,射频参数可以通过一次性写入的形式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
可以理解,所述超宽带模块的射频参数是影响所述超宽带模块使用性能的参数,射频参数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超宽带发射功率、信号频率误差值、延时时间等。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使用需求确定校准参数。
可以理解,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使用需求可以包括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装配设备、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空气湿度、环境温度、使用时间等因素。例如,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使用需求可以是用于装配在一个位于戈壁的基站上的。
可以理解,所述校准参数是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在指定的使用需求下的射频参数。在不同的使用需求下,所述超宽带模块100需要达到的性能不同,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良品判定标准不同,进而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射频参数不同。
请参阅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确定所述校准参数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确定所述超宽带芯片10中的基础参数。
可以理解,对于生产中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配备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可以为新生产完成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或被恢复了出厂设置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此时所述超宽带芯片10内的射频参数均保持初始化状态下的数值,此时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射频参数即为所述基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下,适用于同一使用需求下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均为同一型号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适用于同一使用需求下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为同一型号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理想状态下同一型号的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所述基础参数是一致的,但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局限性,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所述基础参数会由于所述超宽带芯片10内的电路布局、材料等方面的细微区别而产生区别,但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射频参数为对应所述基础参数时,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使用性能是接近一致的,多个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使用性能也是接近一致的。
步骤S32: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使用需求确定参数调整值。
可以理解,由于多个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使用性能在对应的多个所述基础参数下是接近一致的,因此为了将所述多个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使用性能调节至与使用需要匹配,可以对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所述基础参数进行相同数值的调整,例如将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延迟时间增加0.5秒。对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所述基础参数调整的数值即为所述参数调整值。针对相同的使用需求,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对应的所述参考调整值是相同的。
可以理解,一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中存在有多个射频参数,在所述超宽带芯片10处于初始化状态下时,所述超宽带芯片10中存在多个所述基准参数,对于每一个所述基准参数均对应有一个所述参数调整值。例如,延迟时间对应有延迟时间调整值,超宽带发射功率对应有发射功率调整值等。
步骤S33:根据所述基础参数和所述参数调整值得出所述校准参数。
可以理解,所述校准参数由所述基础参数和所述参数调整值相加所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射频参数的调节方法是将原射频参数擦除后再写入新的射频参数,即将所述基础参数擦除后再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因此每一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在生产过程中均需要进行一次所述基础参数的读取和一次所述校准参数的确定,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分别对应有不同的所述校准参数,同样地,多个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分别对应有不同的所述校准参数。
步骤S22:存储所述校准参数。
可以理解,在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生产过程中,若先将所述校准参数直接一次性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再继续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进行后续加工,则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若所述主板20出现了损坏,而导致所述超宽带模块100为不良品时,将导致所述超宽带芯片10与所述主板20的同时报废,造成了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浪费。因此在确定了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后,可以先对所述校准参数进行存储,待所述超宽带模块100最终生产完成且确定为良品时,再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若所述超宽带模块100最终被判定为不良品,由于所述超宽带芯片10中的参数仍保持初始化状态,因此所述超宽带芯片10可以从所述主板20上拆解下来,并应用在其他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生产中,减少了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浪费。
举例说明,在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生产过程中,当所述主板20由于加工中的误操作出现裂痕,而所述超宽带芯片10无异常情况时,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确定为不良品,此时可将所述超宽带芯片10从所述主板20上取下,取下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可以用于组装另一所述超宽带模块100。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在存储所述校准参数的同时,对与所述校准参数对应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身份信息进行存储。
可以理解,多个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分别对应有内容不同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具体的形式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序列号(Serial Number)、条形码(Barcode)等。
可以理解,对于每个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而言,对应的所述身份信息时唯一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对应的所述校验参数、所述身份信息是相关联的。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存储的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可以在存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永久存储,仅当存储空间不足时从存储空间中删除,对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删除的具体方式可以是但不局限于通过人工操作选定删除,或存储系统自动选取存储时间最长的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删除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是暂时的,当与所述身份信息对应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生产完成,且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后,存储系统对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进行自动删除。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为了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溯源,在确定所述校验参数前,可以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标记识别标签,在随后的每个加工步骤中,均可以通过识别所述识别标签从而确定对被标记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相关信息,具体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局限于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所述校准参数、所述身份信息等。
在该场景中,在对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进行存储时,可以将所述识别标签与所述校准参数、所述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当需要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时,可以通过对所述识别标签的识别获取所述校准参数。
举例说明,所述识别标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二维码(Quick ResponseCode)、条形码等。
步骤S23: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其中,被写入所述校准参数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对应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是良品。
可以理解,对完成生产加工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确定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结构、性能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对于符合良品标准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标记为良品,对于不符合良品标准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标记为不良品。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进行质量检查是通过操作人员人工实现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测试仪器检测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结构规格、电路连接等,并通过测试结果判断所述超宽带模块100是否符合良品标准,随后工作人员可将符合良品标准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移动至良品区,将不符合良品标准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移动至不良品区,进行所述校准参数的录入时仅对位于良品区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进行录入。
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进行质量检查是通过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生产加工的全自动生产线自动完成的,所述全自动生产线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电性测试装置等检查装置检查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确定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结构规格、电路连接等是否符合良品标准,所述全自动生产线可以将不符合良品标准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通过传输装置移动至不良品区,将符合良品标准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通过传输装置移动至进行所述校准参数写入的工位,位于所述校准参数写入的工位上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可以被自动写入所述校准参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被确定为不良品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经过人工拆解后,未写入所述校准参数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可以被重新运用于另一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生产中,减少了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浪费。
请参阅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根据所述识别标签获取存储的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
可以理解,在对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进行存储时可以将所述识别标签与所述校准参数、所述身份信息绑定,方便对存储的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的查找。
步骤S42:确定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所述身份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进入步骤S43,若不一致,则进入步骤S44。
可以理解,通过确认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当前读取的所述身份信息是否一致,可以确定所述识别标签绑定的内容是否有误,若确定所述识别标签绑定的内容有误,可能导致对该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责任溯源不便,因此需要在所述校准参数写入前对所述识别标签是否存在问题进行确定。
步骤S43:将获取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对应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
可以理解,若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当前读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一致,则确定所述识别标签无异常,且此时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已经确定为良品,因此可以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完成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生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所述校准参数通过一次性写入的方式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
步骤S44:输出异常通知信号,并进入步骤S45。
可以理解,当发现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当前读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不一致时,所述识别标签可能存在异常,或者对所述身份信息进行存储的步骤可能出现异常,此时可以输出异常通知信号通知工作人员前往查看,确定异常原因。
步骤S45:确定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所述识别标签是否标记错误,若标记错误则进行步骤S46,若标记无误则进行步骤S47。
可以理解,当发现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当前读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不一致时,出现的问题可能是识别标签标记错误,在将所述识别标签标记在所述超宽带模块100上时存在将与其他超宽带模块100对应的所述识别标签标记在当前所述超宽带模块100上的情况,若所述识别标签因上述原因而出现异常,可以在识别出上述原因后进行针对性修正。
步骤S46:重新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标记正确的所述识别标签并进入步骤S47。
可以理解,确定异常原因是所述识别标签标记错误时,可以将正确的所述识别标签重新标记给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在消除了所述识别标签上的错误后,再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进行另外的操作。
步骤S47:对所述超宽带模块100重新确定所述校准参数并存储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验证信息。
可以理解,对于重新标记的正确的所述识别标签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将该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视为未完成生产的初始化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重新进行如步骤S21-S23所述的确定并写入所述校准参数的步骤,在节省了额外人力的情况下也使该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可以正常进行所述校准参数的写入,减少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浪费。
可以理解,对于所述识别标签并无异常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当前读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对所述身份信息存储时由于外部信号的干扰而导致了存储错误,可以将该所述超宽带模块100视为未完成生产的新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重新进行如步骤S21-S23所述的确定并写入所述校准参数的步骤,在节省了额外人力的情况下也使该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可以正常进行所述校准参数的写入,减少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浪费。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参数校准导入系统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校准导入系统200可以包括校准模块30、存储模块40和导入模块50。
所述校准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使用需求,确定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所述校准参数。
可以理解,多个所述超宽带芯片10对应有多个不同的所述校准参数,同样地,多个所述超宽带模块100对应有多个不同的校准参数。所述校准参数是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的射频参数,具体的射频参数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超宽带发射功率、信号频率误差值、延时时间等。
所述存储模块40用于对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进行存储。
可以理解,对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的存储可以是永久性存储,也可以是在对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读取后随即进行删除的一次性存储,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所述导入模块50用于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与所述身份信息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与所述身份信息对应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入模块50将所述校准参数以一次性写入的形式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参数校准导入系统200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参数校准导入系统200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参数校准导入系统200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还可以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图5中所描述的参数校准导入系统200中,可以在完成对所述校准参数确定后先对所述校准参数进行存储,待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生产完成且确定为良品时再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而可以对确定为不良品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上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浪费。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300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300,所述终端设备300可以包括上述的参数校准导入系统200,该参数校准导入系统200具体请参见图5示出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述,所述终端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70和通信接口80。
所述处理器60、所述存储器70和所述通信接口80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60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以上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所述存储器70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所述存储器70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器60相连接。所述存储器70也可以和所述处理器60集成在一起。
所述通信接口80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其中,所述存储器70用于存储执行以上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所述处理器60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6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70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所述存储器70存储的代码可执行图1至图4中所描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300,可以在完成对所述校准参数确定后先对所述校准参数进行存储,待所述超宽带模块100生产完成且确定为良品时再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芯片10,而可以对确定为不良品的所述超宽带模块100上的所述超宽带芯片10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所述超宽带芯片10的浪费。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所述终端设备300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300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Claims (10)

1.一种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用于将校准参数导入超宽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的使用需求确定所述校准参数;
存储所述校准参数,其中,所述校准参数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的身份信息相关联;
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其中,写入所述校准参数的所述超宽带模块为良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的使用需求确定所述校准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超宽带模块的基础参数;
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的使用需求确定参数调整值;
根据所述基础参数和所述参数调整值得出所述校准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储所述校准参数时,存储所述身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包括:
根据一识别标签获取存储的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身份信息;
确定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若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身份信息一致,则将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还包括:
若获取的所述身份信息与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身份信息不一致,输出异常通知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还包括:
确定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识别标签是否标记错误;
若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识别标签错误,则重新对所述超宽带模块标记正确的所述识别标签,并重新确定所述校准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还包括:
若所述超宽带模块的所述识别标签正确,则重新确定所述校准参数并存储所述校准参数。
8.一种参数校准导入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包括:
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超宽带模块的使用需求确定所述校准参数;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校准参数;
导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将对应的所述校准参数写入所述超宽带模块。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参数校准导入方法。
CN202110739834.4A 2021-06-30 2021-06-30 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498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9834.4A CN115549818A (zh) 2021-06-30 2021-06-30 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TW110141043A TW202304237A (zh) 2021-06-30 2021-11-03 參數校準導入方法、系統、終端設備及存儲介質
US17/534,726 US20230003834A1 (en) 2021-06-30 2021-11-24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orting parameter calibr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9834.4A CN115549818A (zh) 2021-06-30 2021-06-30 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9818A true CN115549818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0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9834.4A Pending CN115549818A (zh) 2021-06-30 2021-06-30 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3834A1 (zh)
CN (1) CN115549818A (zh)
TW (1) TW20230423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03834A1 (en) 2023-01-05
TW202304237A (zh)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2898B (zh)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222381B (zh) 用于pcb装配的动态安装指引文件生成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CN108549606A (zh) 接口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656205B (zh) 不良品的管控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373512A1 (e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ing device utilizing method
CN112770503B (zh) 一种电路板元器件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4461667A (zh) 智能终端的刷机方法与装置
CN111769889A (zh) 射频功率校正方法、装置、测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45264B (zh) 一种对含闪存flash芯片的晶圆级测试方法、装置
CN115549818A (zh) 参数校准导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68786B1 (en) Data structures for semiconductor die packaging
KR100994417B1 (ko) 피씨비 표면실장 자동광학검사기용 작업데이터 생성방법
US7134599B2 (en) Circuit board inspection apparatus
CN109145021B (zh) 移动设备网络身份标识重写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4238143A (zh) 应用于接口测试的es数据造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84319A (zh) 一种芯片检验追踪方法及装置
CN111693846A (zh) 芯片测试系统及方法
KR20100056234A (ko) 2d바코드를 이용한 제품 관리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093081B (zh) 用于频谱分析仪的校准和pv方法及生产系统
US2009002841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42175B (zh) 一种元件封装比较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6844989B (zh) 芯片失效原因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5879665B (zh) 确定产品配置的检验要求、标识产品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11291105B (zh) 一种pcb板检验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7131252A (zh) 一种电气节点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