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7525A -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7525A
CN115547525A CN202211222326.XA CN202211222326A CN115547525A CN 115547525 A CN115547525 A CN 115547525A CN 202211222326 A CN202211222326 A CN 202211222326A CN 115547525 A CN115547525 A CN 115547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loading
critical
cor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223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勇
汪景新
周勤
雷伟俊
孙惠敏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223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75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47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75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MCOUNTING MECHANISMS; COUNTING OF OBJ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M1/00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G06M1/08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 G06M1/10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6M1/108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by 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coolant or moderator
    • G21C17/04Detecting burst slug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fuel or fuel elements outside the reactor core, e.g. for burn-up, for contamination
    • G21C17/066Control of spherica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通过本公开,能够通过对堆芯进行多次装料,在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时进行适宜外推,保证得到的反应堆临界装载量比较接近实际,保证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Description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反应堆调试和运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中,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装料过程为在首次装料前,堆芯先装入石墨球垫层,在控制棒和吸收球全部在堆外的情况下,通过三分之一外推方法逐步装入燃料元件和石墨球的混合燃料,直到实现净堆临界,然后落下除安全棒外的所有控制棒,继续采用三分之一外推方法装入混合燃料,最终使堆芯达到初始满装载高度,最后利用平提下插的所有控制棒实现初始满装载临界。
这种方式下,装料之初,随着混合燃料装料量的增加,硼计数管计数率出现“增加-降低-增加”现象,在净堆临界前,硼计数的计数率不适宜用于外推计算,会得到错误的净堆临界装载量,影响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通过对堆芯进行多次装料,在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时进行适宜外推,保证得到的反应堆临界装载量比较接近实际,保证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包括: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其中,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其中,第二装载量为六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通过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能够通过对堆芯进行多次装料,在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时进行适宜外推,保证得到的反应堆临界装载量比较接近实际,保证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其中,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其中,第二装载量为六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调整模块,用于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通过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能够通过对堆芯进行多次装料,在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时进行适宜外推,保证得到的反应堆临界装载量比较接近实际,保证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
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
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首个反应堆模块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其余反应堆模块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配置在电子设备中,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该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包括:
S101: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其中,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其中,首个反应堆模块,是指从电厂的多个完全一样的反应堆模块中选择的首先进行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试验的反应堆模块,可以区别对待电厂首个反应堆模块和其余模块的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试验。
其中,混合燃料球,是指燃料元件和石墨球以数量比为7:8比例混合得到的燃料。
其中,核实试验先决条件,是指在对首个反应堆模块进行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试验时需要满足的试验条件,该核实试验先决条件可以包括:堆芯已装入规定要求的纯石墨球垫层,所有安全棒处于上限位、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处于下限位,全部吸收球吹出堆芯等。
其中,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首次装料前,系统的初始状态为:常压、空气气氛、堆芯温度低于某一温度值,所有安全棒处于上限位、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处于下限位,全部吸收球吹出堆芯、物理启动相关系统调试完毕且工作正常,中子源与硼计数管安装就位,所有硼计数管的计数率≥2cps,堆芯底部已装入规定高度的石墨球垫层,投入试验相关系统,确保参数设置合理、工作正常。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也即是说,在堆芯已装入规定要求的纯石墨球垫层,所有安全棒处于上限位、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处于下限位,全部吸收球吹出堆芯之后,通过燃料装卸系统向堆芯装入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的混合燃料,为掌握装料过程中硼计数管及堆外核测系统源量程的中子计数率变化,可在试验过程中每装入一定量的混合燃料后,进行记录和安全评估,在记录和评估过程中,不需停止装料,例如可以在装料前期每隔约3000个混合燃料记录一次,后期约1000个记录一次。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核实试验先决条件包括:堆芯装入纯石墨球垫层、全部的安全棒处于上限位、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处于下限位以及全部吸收球吹出堆芯,从而可以在核实试验先决条件下进行试验,保证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在下限位,确保了首次装料的临界安全。
S102: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
其中,第一计数率,是指第一次装料过后调整控制棒,在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得到的硼计数管的技术率。
本公开实施例在上述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之后,可以逐步提出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与燃料装卸系统装料缓慢引入正反应性相比,可利用较快的反应性引入,以验证硼计数管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S103: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其中,第二装载量为六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其中,第二装载量为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和第一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即六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硼计数管的第一计数率进行第一次临界外推,取理论临界燃料装载量和外推临界装载量的最小值与当前混合燃料装载量差值的但分之一作为下一步的装载量,也即是说,确定六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为第二装载量,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待计数稳定后,记录硼计数管的计数率,并将此时硼计数管的计数率作为第二计数率。
S104: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
本公开实施例在上述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之后,可以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时,可以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取外推临界装载量的最小值与当前混合燃料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作为下一步的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
S105: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在上述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之后,可以多次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每次燃料装载量为硼计数管物理外推最小值与堆芯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直到反应堆有效中子增殖因数Keff≥0.998,下插1根控制棒,装入规定数量的混合燃料后,通过提升该棒实现净堆临界。
S106: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本公开实施例在上述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之后,可以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时,净堆临界后,将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插入到下限位,根据计数外推趋近临界的监督方法,按照理论初始满装载混合燃料装载量与净堆临界后堆芯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逐步进行装料外推,直到达到初始满装载堆芯高度,而后逐根对称平提插入的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以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实现初始满装载临界。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首个反应堆模块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流程图,首次装料前,系统的初始状态:常压,空气气氛,堆芯温度低于某一温度值,所有安全棒处于上限位、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处于下限位,全部吸收球吹出堆芯,物理启动相关系统调试完毕且工作正常,中子源与硼计数管安装就位,所有硼计数管的计数率≥2cps,堆芯底部已装入规定高度的石墨球垫层,通过燃料装卸系统向堆芯装入一定配比的燃料元件和石墨球组成的混合燃料,以物理计算提供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的二分之一作为第1次混合燃料装载量,逐步平提所有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观察硼计数管的计数率变化,由于提棒引入的反应性较快,可以判断硼计数管的工作是否正常,第2次混合燃料装载量为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和第1次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即六分之一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第3次燃料装载量取硼计数管物理外推临界装载量和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中最小值和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以后每次燃料装载量为硼计数管物理外推最小值与堆芯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直到反应堆Keff≥0.998,下插1根控制棒,装入规定数量的混合燃料后,通过提升该棒实现净堆临界,净堆临界后,将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插入到下限位,根据计数外推趋近临界的监督方法,按照理论初始满装载混合燃料装载量与净堆临界后堆芯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逐步进行装料外推,直到达到初始满装载堆芯高度,达到初始满装载堆芯高度后,逐根对称平提插入的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实现初始满装载临界。
本实施例,通过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能够通过对堆芯进行多次装料,在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时进行适宜外推,保证得到的反应堆临界装载量比较接近实际,保证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包括:
S301: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其中,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S302: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
S303: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其中,第二装载量为六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S304: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
针对S301至S304的描述说明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305:确定每次对堆芯进行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时的外推装载量。
其中,外推装载量,是指对堆芯进行装料处理时的燃料装载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每次对堆芯进行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时的外推装载量时,可以获取当前累积在堆芯中的装载量,确定硼计数光数管物理外推临界装载量和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中的装载量最小值,计算装载量最小值和第一当前装载量的差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外推装载量。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每次对堆芯进行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时的外推装载量时,可以获取堆芯的第一当前装载量,确定硼计数管物理外推临界装载量和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中的装载量最小值,确定装载量最小值和第一当前装载量的差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外推装载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以相邻两次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率及混合燃料累计装载量进行三分之一临界外推,直到反应堆Keff≥0.998,计算确定最小外推临界装载量,转入临界或超临界过渡。
S306:多次向堆芯中加入外推装载量的混合燃料,直至首个反应堆模块的有效中子增殖因数达到因数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在上述确定每次对堆芯进行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时的外推装载量之后,可以多次向堆芯中加入外推装载量的混合燃料,直至首个反应堆模块的有效中子增殖因数达到因数阈值,其中,因数阈值为0.998。
S307:调整控制棒并加入外推装载量的混合燃料,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调整控制棒并加入外推装载量的混合燃料,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时,可以,下插一根控制棒至球床活性区高度(纯石墨球垫层的最上部)以下,进行临界保护,而后一次性装入上述确定得到的最小外推临界装载量加大约400个混合燃料,其中,多加的400个混合燃料对应大约100pcm反应性,以在之后的提棒操作过程中确保实现净堆临界,而后可以逐步提起下插的控制棒,提棒过程中密切关注硼计数管和源量程中子计数率变化,直到实现净堆临界(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增长或出现稳定的倍增周期),然后记录混合燃料累计装载量、反应堆倍增周期和下插控制棒的棒位,依次下插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下限位,待计数稳定后,记录硼计数管的计数率,而后装入理论初始满装载燃料装载量与堆芯装载量差值三分之一的混合燃料,待计数稳定后,记录硼计数管的计数率。
S308:将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插入至下限位。
本公开实施例在上述调整控制棒并加入外推装载量的混合燃料,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之后,可以将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插入至下限位。
S309: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在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时,可以确定达到净堆临界状态后堆芯的堆芯燃料装载量,根据堆芯燃料装载量和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逐步对堆芯进行装料外推,直至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堆芯高度,逐根对称平提插入的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时,计数率及累计混合燃料装载量进行三分之一临界外推装料,直到堆芯达到初始满装载高度,上提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至堆芯活性区底部高度(纯石墨球垫层的最上部),待硼计数管计数稳定后,记录各控制棒棒位及硼计数管计数,将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平提200mm,待硼计数管计数稳定后,记录各控制棒棒位及硼计数管计数,根据步两个硼计数管的计数率及控制棒棒位,外推计算临界棒位,按照三分之一原则确定下一步提棒操作的目标棒位,平提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至确定的目标棒位,待硼计数管计数稳定后,记录各控制棒棒位及硼计数管计数,重复的类似操作,以相邻两次平提调节棒和补偿棒后硼计数管的计数率及控制棒棒位进行三分之一临界外推,直到外推临界棒位与当前平均棒位差值小于70mm(不同的堆芯设计,该值可以调整),向临界或超临界过渡,依次逐根缓慢提升调节棒和补偿棒70mm,提棒过程中密切关注硼计数管和源量程中子计数变化情况,直到实现初始满装载临界(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增长或出现稳定的倍增周期),记录调节棒和补偿棒棒位以及反应堆倍增周期,然后将一根控制棒下插至石墨球垫层高度以下,记录温度等试验所需参数,依次下插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下限位,恢复试验前状态,其余反应堆模块的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
本实施例,通过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能够通过对堆芯进行多次装料,在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时进行适宜外推,保证得到的反应堆临界装载量比较接近实际,保证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包括:
S401: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其中,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S402: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
S403: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其中,第二装载量为六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S404: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
S405: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
S406: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S407:在首个反应堆模块完成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之后,对除首个反应堆模块之外的其余反应堆模块进行装料处理,使得其余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在对除首个反应堆模块之外的其余反应堆模块进行装料处理,使得其余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时,可以在其余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其余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获取其余反应堆模块的堆芯的第二当前装载量,向堆芯中装入硼计数管物理外推临界装载量和第二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多次向堆芯中加入硼计数管物理外推最小值与第二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的混合燃料,直到堆芯达到初始满装载高度,逐根对称平提插入的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其余反应堆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首个反应堆模块完成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之后,对除首个反应堆模块之外的其余反应堆模块进行装料处理,使得其余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投入试验相关系统,确保参数设置合理,工作正常,核实试验先决条件,堆芯已装入规定要求的纯石墨球垫层,所有安全棒处于上限位、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处于下限位,全部吸收球吹出堆芯等,记录堆芯温度等初始参数,向堆芯装入二分之一理论初始满装载燃料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待计数稳定后,记录硼计数管的计数率,为掌握装料过程中硼计数管及堆外核测系统源量程的中子计数率变化,可在试验过程中每装入一定量的混合燃料后进行记录和安全评估(不需停止装料,比如装料前期每隔约3000个混合燃料记录一次,后期约1000个记录一次),向堆芯装入六分之一理论初始满装载燃料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待计数稳定后,记录硼计数管的计数率,根据步硼计数管的计数率进行第1次装料外推,取外推临界装载量的最小值与当前混合燃料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作为下一步的装载量,装入确定的混合燃料,待计数稳定后,记录硼计数管的计数率,根据的硼计数管的计数率进行第2次装料外推,取外推临界装载量的最小值与当前混合燃料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作为下一步的装载量,重复的类似操作,以相邻两次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率及累计混合燃料装载量进行三分之一装料外推,直到堆芯达到初始满装载高度,上提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至堆芯活性区底部高度(纯石墨球垫层的最上部),待硼计数管计数稳定后,记录各控制棒棒位及硼计数管计数,将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平提200mm,待硼计数管计数稳定后,记录各控制棒棒位及硼计数管计数,根据硼计数管计数率及控制棒平均棒位,计算外推临界棒位,按照三分之一原则确定下一步提棒操作的目标棒位,平提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至确定的目标棒位,待硼计数管计数稳定后,记录各控制棒棒位及硼计数管计数,重复步骤的类似操作,按照三分之一原则,以相邻两次平提调节棒和补偿棒后硼计数管的计数率及平均棒位进行临界外推,直到外推临界棒位与当前平均棒位差值小于70mm(不同的堆芯设计,该值可以调整),向临界或超临界过渡,依次逐根缓慢提升调节棒和补偿棒70mm,提棒过程中密切关注硼计数管和源量程中子计数变化情况,直到实现初始满装载临界(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增长或出现稳定的倍增周期),记录调节棒和补偿棒棒位以及反应堆倍增周期,然后将一根控制棒下插至石墨球垫层高度以下,记录温度等试验参数,依次下插所有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下限位,恢复试验前状态,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其余反应堆模块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流程图。
本实施例,通过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能够通过对堆芯进行多次装料,在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时进行适宜外推,保证得到的反应堆临界装载量比较接近实际,保证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60,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601,用于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其中,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第一获取模块602,用于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
第二获取模块603,用于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其中,第二装载量为六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确定模块604,用于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
第二处理模块605,用于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
调整模块606,用于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处理模块605,具体用于:
确定每次对堆芯进行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时的外推装载量;
多次向堆芯中加入外推装载量的混合燃料,直至首个反应堆模块的有效中子增殖因数达到因数阈值;
调整控制棒并加入外推装载量的混合燃料,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处理模块605,还用于:
获取堆芯的第一当前装载量;
确定硼计数管物理外推临界装载量和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中的装载量最小值;
确定装载量最小值和第一当前装载量的差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外推装载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处理模块605,还用于:
在调整控制棒并加入外推装载量的混合燃料,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之后,将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插入至下限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调整模块606,具体用于:
确定达到净堆临界状态后堆芯的堆芯燃料装载量;
根据堆芯燃料装载量和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逐步对堆芯进行装料外推,直至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堆芯高度;
逐根对称平提插入的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607,用于在首个反应堆模块完成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之后,对除首个反应堆模块之外的其余反应堆模块进行装料处理,使得其余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三处理模块607,具体用于:
在其余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其余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
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
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
获取其余反应堆模块的堆芯的第二当前装载量;
向堆芯中装入硼计数管物理外推临界装载量和第二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的混合燃料;
多次向堆芯中加入硼计数管物理外推最小值与第二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的混合燃料,直到堆芯达到初始满装载高度;
逐根对称平提插入的全部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其余反应堆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核实试验先决条件包括:堆芯装入纯石墨球垫层、全部的安全棒处于上限位、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处于下限位以及全部吸收球吹出堆芯。
与上述图1至图5实施例提供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与上述图1至图5实施例提供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相对应,因此在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向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根据第一计数率和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堆芯中加入第三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对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调整调节棒和补偿棒,使得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能够通过对堆芯进行多次装料,在硼计数管计数率稳定时进行适宜外推,保证得到的反应堆临界装载量比较接近实际,保证对反应堆进行首次装料和初始临界试验的试验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
图8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8显示的计算机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计算机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8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
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他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公开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他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公开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人体能与该计算机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设备12的其他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12使用其他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参数信息确定,例如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其中,所述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
向所述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所述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其中,所述第二装载量为六分之一的所述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根据所述第一计数率和所述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所述堆芯中加入所述第三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
对所述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
调整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包括:
确定每次对所述堆芯进行所述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时的外推装载量;
多次向所述堆芯中加入所述外推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直至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的有效中子增殖因数达到因数阈值;
调整所述控制棒并加入所述外推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所述净堆临界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次对所述堆芯进行所述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时的外推装载量,包括:
获取所述堆芯的第一当前装载量;
确定硼计数管物理外推临界装载量和所述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中的装载量最小值;
确定所述装载量最小值和所述第一当前装载量的差值的三分之一作为所述外推装载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整所述控制棒并加入所述外推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所述净堆临界状态之后,还包括:
将全部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插入至下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包括:
确定达到所述净堆临界状态后所述堆芯的堆芯燃料装载量;
根据所述堆芯燃料装载量和所述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逐步对所述堆芯进行装料外推,直至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堆芯高度;
逐根对称平提插入的全部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所述初始满装载临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完成所述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之后,对除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之外的其余反应堆模块进行装料处理,使得所述其余反应堆模块达到所述初始满装载临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除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之外的其余反应堆模块进行装料处理,使得所述其余反应堆模块达到所述初始满装载临界,包括:
在所述其余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其余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所述第一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
逐步平提全部的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至所述上限位,获取所述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所述第一计数率;
向所述堆芯中装入所述第二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所述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所述第二计数率;
获取所述其余反应堆模块的所述堆芯的第二当前装载量;
向所述堆芯中装入硼计数管物理外推临界装载量和所述第二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
多次向所述堆芯中加入硼计数管物理外推最小值与所述第二当前装载量差值的三分之一的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直到所述堆芯达到所述初始满装载高度;
逐根对称平提插入的全部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使得所述其余反应堆达到所述初始满装载临界。
8.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实试验先决条件包括:所述堆芯装入纯石墨球垫层、全部的所述安全棒处于所述上限位、全部的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处于所述下限位以及全部吸收球吹出堆芯。
9.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首个反应堆模块满足核实试验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的堆芯中装入第一装载量的混合燃料,其中,所述第一装载量为二分之一的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逐步平提全部的调节棒和补偿棒至上限位,获取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一计数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向所述堆芯中装入第二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并获取装料后所述硼计数管计数稳定之后的第二计数率,其中,所述第二装载量为六分之一的所述理论净堆临界燃料装载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数率和所述第二计数率进行临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装载量,并向所述堆芯中加入所述第三装载量的所述混合燃料;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堆芯进行多次三分之一外推装料处理,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净堆临界状态;
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调节棒和所述补偿棒,使得所述首个反应堆模块达到初始满装载临界。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222326.XA 2022-10-08 2022-10-08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5475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2326.XA CN115547525A (zh) 2022-10-08 2022-10-08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2326.XA CN115547525A (zh) 2022-10-08 2022-10-08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7525A true CN115547525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3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2326.XA Pending CN115547525A (zh) 2022-10-08 2022-10-08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475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4435A (zh) * 2023-03-30 2023-07-04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气冷堆计数器漏记判断系统和方法
CN117133490A (zh) * 2023-07-25 2023-11-28 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球床式高温气冷初装堆芯建立过程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4435A (zh) * 2023-03-30 2023-07-04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气冷堆计数器漏记判断系统和方法
CN116384435B (zh) * 2023-03-30 2024-03-22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气冷堆计数器漏记判断系统和方法
CN117133490A (zh) * 2023-07-25 2023-11-28 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球床式高温气冷初装堆芯建立过程的方法及系统
CN117133490B (zh) * 2023-07-25 2024-05-07 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球床式高温气冷初装堆芯建立过程的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47525A (zh)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初始临界方法及装置
US8553829B2 (en) Reduced order stress model for online maneuvering, diagnostics of fuel failure and design of core loading patterns of light water reactors
EP2613324B1 (en) Critical heat flux prediction device, critical heat flux prediction method and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CN110322975A (zh) 一种核反应堆初始堆芯无源启动方法
CN114974631A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首次装料及临界方法
CN108877969B (zh) 核功率理论模型建立及验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5688358A (zh) 基于堆内自给能探测器的反应堆功率分布试验方法及系统
CN113871045B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堆芯装料达临界的方法
Crawford et al. RIA testing capability of the transient reactor test facility
Van Uffelen et al. Modelling of Nuclear Fuel under Accident Conditions by means of TRANSURANUS
Chen et al. Progress of the HTR-10 measured data utilization
KR101653155B1 (ko) 고속로의 노물리 시험을 위한 시험 장치 및 방법
CN109979625B (zh) 一种测量反应堆堆芯增殖特性对称性的试验方法
Xhonneux et al. Calculation of the Fission Product Release for the HTR-10 based on its Operation History
Likhanskii et al. Development of expert system for fue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in WWER-1000 units
Gou et 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HTR-10 Core Dynamics in Reactivity Insertion ATWS Tests
CN117391230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温气冷堆石墨粉尘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Gerlach et al. Initial Implementation of Transient VERA-CS
CN114758799A (zh) 高温气冷堆氦气气氛下达临界的方法及装置
Hegyi et al. The 2nd Generation Fuel of VVER-440 and the Validation of the Correspondent Calculation Route
JP3137569B2 (ja) 原子炉の中性子源強度及びガンマ線強度を評価する方法
CN117747152A (zh) 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自动装换料控制方法及系统
JPS5810694A (ja) 破損燃料集合体の検出方法
CN115274144A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无源启动方法
Templeton SERPENT Modeling of the Transient Reactor Test Facility and Comparison with Measured Experimental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