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4429B - 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4429B
CN115544429B CN202211226396.2A CN202211226396A CN115544429B CN 115544429 B CN115544429 B CN 115544429B CN 202211226396 A CN202211226396 A CN 202211226396A CN 115544429 B CN115544429 B CN 115544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test model
capacity
test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263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44429A (zh
Inventor
王宁
黄远明
林少华
王浩浩
陈青
别佩
罗锦庆
舒康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Transac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Transac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Transac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Transac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263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4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44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4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44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4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属于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将输电线路数据与申报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与第二测试模型中,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所述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影响;第一测试模型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本申请旨在提高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电力工业的改革过程中,为了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发售环节成为了一个有序开放的竞争性环节,电力发用双方可以直接进行交易,拥有输电网络资产的电网公司则为交易双方提供无差别的输电服务,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由于电力商品的不可储存、瞬时平衡以及输电网络容量限制等物理特性,电网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环境下输电服务要求,即会产生输电阻塞,而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交易活动频率增加以及市场交易范围不断扩大,这将会导致输电网络运行方式愈加多变和复杂,输电阻塞问题会更加的突出,进而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输电阻塞问题的本质在于输电计划与实际可用网络容量的不匹配,目前通过引入输电权解决输电阻塞问题,输电权指的是市场主体使用相应输电容量的权利;通过输电权进行输电容量的分配,以实现输电计划的调整,进而匹配实际可用网络容量,消除输电阻塞,提高输电系统的利用效率。
在进行输电容量的分配时,需进行同时可行性测试,以确保所分配的输电容量在同时执行时能够满足线路容量约束,现有的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以最大化输电分配容量为目标,以网络资源的变化量以及分配的输电容量作为实时输入进行测试,确保分配的输电容量满足线路约束。
但是,现有的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只能保证在电网实时运行过程中的拓扑结构保持静态的条件下,实现分配的输电容量和实际可用容量的匹配,未考虑电网实时运行过程中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从而得到的同时可行性测试结果与输电容量的分配结果的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旨在提高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
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与所述申报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与第二测试模型中,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所述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影响;
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
在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未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将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纳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对重新确定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进行测试。
可选地,构建所述第一测试模型包括:
确定用于使得输电容量最大化的第一目标函数;
确定第一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条件下,检测输电容量的分配结果在同时执行时,线路是否越限;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包括:
在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还包括优化约束条件,其中,所述优化约束条件用于纳入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在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期间,结合所述第一约束条件求解所述第一目标函数。
可选地,构建所述第二测试模型包括:
基于benders分解法,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分解为多个子问题,为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每个偶发事件构建一个第二测试子模型,且多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并行执行。
可选地,构建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包括:
确定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是否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第二目标函数;
确定第二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偶发事件对输电容量的影响下,检测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满足潮流平衡,以及约束线路潮流越限;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包括:
对每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在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二目标函数;
根据多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输出的第二目标函数的值,确定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函数为:
Maximize:∑βqβ
其中,qβ为市场主体β申报输电权的许可容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31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32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33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1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2
式中,qn为母线n处的净注入量;qβ为市场主体β申报输电权的许可容量;δ+(n)为母线n作为源母线的申报合约集;δ-(n)为母线n作为荷母线的申报合约集;n∈N,N为母线集合;Flowk,t为在拓扑结构t下传输线路k的潮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3
为传输线路k在拓扑结构t下的状态;bk为传输线路k的电纳;/>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4
为在母线n的电压相角;/>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5
为中母线m的电压相角,/>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6
为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容量;/>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7
为市场主体β申报的输电权对应的输电容量;t∈T,T为潜在的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集合。
可选地,所述优化约束条件为: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8
式中,ρn,t,c为在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母线n节点平衡约束的对偶变量;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9
为传输线路k在拓扑结构t下的状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10
表示在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的应急状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11
表示偶发事件c下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容量;/>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12
为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容量约束的对偶变量。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函数为:
Minimize:s
式中,s为0-1变量,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s赋值为0;反之,赋值为1,将该偶发事件的拓扑结构数据纳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13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14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15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416
式中,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51
为拓扑结构t下,传输线路k在偶发事件c发生时的潮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52
为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母线n的净注入量;/>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53
表示在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的应急状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54
分别为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的母线n、m的电压相角;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55
为偶发事件c下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与所述申报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与第二测试模型中,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所述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影响;
第一测试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在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迭代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未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将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纳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对重新确定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构建模块,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包括:
第一目标函数构建单元,用于确定用于使得输电容量最大化的第一目标函数;
第一约束条件构建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条件下,检测输电容量的分配结果在同时执行时,线路是否越限;
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
第一测试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第一构建模块还包括优化约束条件构建单元,所述优化约束条件构建单元用于确定优化约束条件,其中,所述优化约束条件用于纳入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在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期间,结合所述第一约束条件求解所述第一目标函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构建模块;
所述第二构建模块包括多个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benders分解法,将电网实时运行期间内的多个偶发事件分解为多个子问题,为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每个偶发事件构建一个第二测试子模型,且多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并行执行。
可选地,所述第二构建单元包括:
第二目标函数构建单元,用于确定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是否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第二目标函数;
第二约束条件构建单元,用于确定第二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偶发事件对输电容量的影响下,检测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满足潮流平衡,以及约束线路潮流越限;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
第二测试单元,用于对每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在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二目标函数;根据多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输出的第二目标函数的值,确定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
有益效果:
获取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将输电线路数据与申报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与第二测试模型中;通过第一测试模型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通过第二测试模型测试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在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本申请提供的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考虑到由于不同事件会导致拓扑结构的变化,因此不同事件各自对应的拓扑结构中体现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动态变化,因此在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影响,由第一测试模型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并由第二测试模型检测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均能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最终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可以响应电网的动态变化,相比于现有的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基于恒定不变的拓扑结构,即只考虑了电网的静态条件而言,本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输电阻塞问题在电力工业中引入了输电权,即市场主体使用响应输电容量的权利,通过输电权对输电容量进行分配,可以提高输电系统的利用率,但是在进行输电容量的分配时需要进行同时可行性测试,判断分配后的输电容量在同时执行时是否可以满足线路容量约束。
但是现有的同时可行性测试只能保证在电网实时运行过程中的拓扑结构保持静态的条件下实现分配的输电容量和实际可用容量的匹配,即电网的拓扑结构时恒定不变的。
实际上,在电网实时运行过程中,各类事件如检修调度、传输线路转换和偶发事件均会导致拓扑结构发生动态变化,因此传统输电权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无法响应实时运行过程中电网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而所得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并非最优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可以提高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准确性。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
输电线路数据可以包括:输电线路额定容量数据以及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在不同事件发生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历史数据,不同事件包括大概率事件与偶发事件,大概率事件即为电网实际运行发生概率较大或者说常见的事件,如检修调度时间与线路转换事件等,偶发事件可以是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偶然发生的事件,如某些线路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突然停运事件,不同事件的类型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包括市场主体申报的输电权容量数据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81
以及市场主体的输电权申报合约内包含的其他数据,如申报合约中母线作为源母线还是作为荷母线。
S102: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与所述申报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与第二测试模型中。
传统的同时可行性测试算法中电网拓扑结构条件恒定不变,为了得到更准确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本方法中的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所述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影响,偶发事件对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线路的输电容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预先构建所述第一测试模型的过程包括:
首先,确定用于使得输电容量最大化的第一目标函数,示例地,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可以为:
Maximize:∑βqβ
其中,qβ为市场主体β申报输电权的许可容量,许可容量可以视为实际分配给市场主体的输电容量。
然后,确定第一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条件下,检测输电容量的分配结果在同时执行时,线路是否越限。
示例地,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91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92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93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94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95
式中,qn为母线n处的净注入量;δ+(n)为母线n作为源母线的申报合约集;δ-(n)为母线n作为荷母线的申报合约集;n∈N,N为母线集合;Flowk,t为在拓扑结构t下传输线路k的潮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96
为传输线路k在拓扑结构t下的状态;bk为传输线路k的电纳;/>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97
为在母线n的电压相角;/>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098
为中母线m的电压相角;/>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01
为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值;t∈T,T为潜在的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集合;/>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02
K为所有传输线路的集合。
其中,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03
表示市场主体β申报输电权的许可容量qβ应该在市场主体申报的输电权容量数据/>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04
的范围内,/>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05
B为所有申报的集合。
在第一约束条件中,通过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06
引入了电网实时运行过程中的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中线路的状态,一个传输线路k在拓扑结构t下的状态包括运行(用1表示)与未运行(用0表示)。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个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数量较多且形式比较复杂,若是将多个偶发事件的拓扑结构直接纳入一个模型中,由该模型综合多个偶发事件的拓扑结构进行检测,会大幅度增加该模型的复杂度,并且由于模型的复杂度增加而使得模型的执行出现延迟或卡顿,从而降低了同时可行性测试的效率。
因此为了提高测试时的效率,本实施例在构建第二测试模型时,基于benders分解法,将电网实时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分解为多个子问题,为多个偶发事件中每个偶发事件构建一个第二测试子模型,且多个第二测试子模型并行执行,此时第二测试子模型的数量与偶发事件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测试模型的目的是假设一个偶发事件对任一个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产生动态影响后,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还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时的效率,还可以对于t∈T,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07
分别构建一个测试子模型,此时子模型的数量为大概率事件的数量与偶发事件数量的乘积。
本实施例中以每个偶发事件构建一个第二测试子模型为例,构建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的过程包括:
首先,确定用于判断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第二目标函数,示例地,所述第二目标函数可以为:
Minimize:s
式中,s为0-1变量,若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s赋值为0;反之,赋值为1。
然后,确定第二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偶发事件对输电容量的影响下,检测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满足潮流平衡,以及约束线路潮流越限。
示例地,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1
该式旨在偶发事件的情境下保证潮流平衡,式中,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2
为在一个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t下,传输线路k在偶发事件c发生期间的潮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3
为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母线n的净注入量,可以用于表征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4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5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6
上述三式旨在防止线路潮流越限,具体地,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7
表示在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的应急状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8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9
分别为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的母线n、m的电压相角;/>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110
为偶发事件c下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值;s为第二目标函数的值。
S103: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将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带入第一测试模型后,在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一目标函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通过第一测试模型主要解决同时可行性测试中对检修调度或传输线路转换下的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响应的问题。
S104: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
将第一测试模型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输入第二测试模型中,同时将获取得到的输电线路数据输入第二测试模型中,第二测试模型中每个偶发事件各自对应的第二测试子模型在第二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二目标函数;根据多个第二测试子模型输出的第二目标函数的值,确定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
示例地,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包括t1、t2与t3,偶发事件包括c1与c2,即将t1、t2与t3分别代入c1对应的第二测试子模型,以及将t1、t2与t3分别代入c2对应的第二测试子模型,分别求得在拓扑结构t1在受到偶发事件c1的影响时的s的值、拓扑结构t2在受到偶发事件c1的影响时的s的值、拓扑结构t3在受到偶发事件c1的影响时的s的值、拓扑结构t1在受到偶发事件c2的影响时的s的值、拓扑结构t2在受到偶发事件c2的影响时的s的值、拓扑结构t3在受到偶发事件c2的影响时的s的值。
S105:在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若对当前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第二测试模型中每个第二测试子模型对每个拓扑结构t求解得到的第二目标函数Minimze:s的值均为0,则表征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多个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此时可以将当前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作为最后的输出结果。
若对当前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第二测试模型中每个第二测试子模型对每个拓扑结构t求解得到的第二目标函数Minimze:s的值中至少有一个为1,则表征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未在该偶发事件的动态影响下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将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纳入第一测试模型中,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还包括优化约束条件,优化约束条件可以衔接第一测试模型和第二测试模型,示例地,优化约束条件可以为: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21
式中,ρn,t,c为在一个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母线n节点平衡约束的对偶变量;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31
表示在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的应急状态;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32
表示偶发事件c下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容量;/>
Figure BDA0003879914630000133
为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容量约束的对偶变量。
在第一测试模型需要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时,将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纳入优化约束条件,在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期间,优化约束条件结合第一约束条件求解第一目标函数。
对于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重新确定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通过第二测试模型对继续进行测试,如此迭代,直到第二测试模型的第二目标函数的值为0时,结束整个流程,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法结合电网在实际运行时不同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如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对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的输电容量的动态影响,可以显著提高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最大化输电系统的利用效率。
2、基于benders分解法,将电网实时运行期间内多个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分解为多个子问题,构建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应的第二测试子模型同步执行检测,可以提高测试效率。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装置的功能模块图,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
数据输入模块200,用于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与所述申报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与第二测试模型中,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所述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影响;
第一测试模块30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第二测试模块40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测试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在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迭代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未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将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纳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对重新确定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构建模块,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包括:
第一目标函数构建单元,用于确定用于使得输电容量最大化的第一目标函数;
第一约束条件构建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条件下,检测输电容量的分配结果在同时执行时,线路是否越限;
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
第一测试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第一构建模块还包括优化约束条件构建单元,所述优化约束条件构建单元用于确定优化约束条件,其中,所述优化约束条件用于纳入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在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期间,结合所述第一约束条件求解所述第一目标函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构建模块;
所述第二构建模块包括多个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benders分解法,将电网实时运行期间内的多个偶发事件分解为多个子问题,为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每个偶发事件构建一个第二测试子模型,且多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并行执行。
可选地,所述第二构建单元包括:
第二目标函数构建单元,用于确定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是否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第二目标函数;
第二约束条件构建单元,用于确定第二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偶发事件对输电容量的影响下,检测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满足潮流平衡,以及约束线路潮流越限;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
第二测试单元,用于对每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在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二目标函数;根据多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输出的第二目标函数的值,确定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
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与所述申报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与第二测试模型中,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一测试模型包括用于使得输电容量最大化的第一目标函数,以及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条件下,检测输电容量的分配结果在同时执行时,线路是否越限的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所述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影响,所述第二测试模型包括多个第二测试子模型,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每个偶发事件均对应有一个第二测试子模型,每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中均包括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是否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第二目标函数,以及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偶发事件对输电容量的影响下,检测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满足潮流平衡,以及约束线路潮流越限的第二约束条件;
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在第一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一目标函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中每个第二测试子模型,在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二目标函数,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测试子模型各自对应的第二目标函数的值,确定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
在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未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将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纳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对重新确定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进行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还包括优化约束条件,其中,所述优化约束条件用于纳入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不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偶发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数据,在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的期间,结合所述第一约束条件求解所述第一目标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第二测试模型包括:
基于benders分解法,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分解为多个子问题,为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每个偶发事件构建一个第二测试子模型,且多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并行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函数为:
maximize:∑βqβ
其中,qβ为市场主体β申报输电权的许可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1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2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3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4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5
式中,qn为母线n处的净注入量;qβ为市场主体β申报输电权的许可容量;δ+(n)为母线n作为源母线的申报合约集;δ-(n)为母线n作为荷母线的申报合约集;n∈N,N为母线集合;Flowk,t为在拓扑结构t下传输线路k的潮流;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6
为传输线路k在拓扑结构t下的状态;bk为传输线路k的电纳;/>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7
为在母线n的电压相角;/>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8
为母线m的电压相角;/>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29
为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容量;/>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1
为市场主体β申报的输电权对应的输电容量;t∈T,T为潜在的大概率事件的拓扑结构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约束条件为: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2
式中,qn为母线n处的净注入量,ρn,t,c为在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母线n节点平衡约束的对偶变量;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3
为传输线路k在拓扑结构t下的状态;/>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4
表示在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的应急状态;/>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5
表示偶发事件c下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容量;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6
为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容量约束的对偶变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函数为:
Minimize:s
式中,s为0-1变量,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s赋值为0;反之,赋值为1,将该偶发事件的拓扑结构数据纳入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重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7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8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9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10
式中,δ+(n)为母线n作为源母线的申报合约集;δ-(n)为母线n作为荷母线的申报合约集;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11
为传输线路k在拓扑结构t下的状态;bk为传输线路k的电纳;/>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12
为拓扑结构t下,传输线路k在偶发事件c发生时的潮流;/>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314
为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母线n的净注入量;表示在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传输线路k的应急状态;/>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41
分别为拓扑结构t下,偶发事件c发生时的母线n、m的电压相角;/>
Figure FDA0004238251180000042
为偶发事件c下传输线路k的最大额定值。
10.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电线路数据与输电权对应的申报数据;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与所述申报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一测试模型与第二测试模型中,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一测试模型包括用于使得输电容量最大化的第一目标函数,以及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条件下,检测输电容量的分配结果在同时执行时,线路是否越限的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二测试模型中纳入了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多个偶发事件各自对所述大概率事件对应的拓扑结构的动态影响,所述第二测试模型包括多个第二测试子模型,所述多个偶发事件中每个偶发事件均对应有一个第二测试子模型,每个所述第二测试子模型中均包括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偶发事件的影响下是否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的第二目标函数,以及用于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的偶发事件对输电容量的影响下,检测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满足潮流平衡,以及约束线路潮流越限的第二约束条件;
第一测试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模型,在第一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一目标函数,确定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第二测试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测试模型中每个第二测试子模型,在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的约束下,求解第二目标函数,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测试子模型各自对应的第二目标函数的值,确定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是否在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在所述第一测试模型输出的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在所述多个偶发事件的影响下均满足线路容量约束条件时,输出输电容量的分配方案。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
CN202211226396.2A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544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6396.2A CN115544429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6396.2A CN115544429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4429A CN115544429A (zh) 2022-12-30
CN115544429B true CN115544429B (zh) 2023-07-14

Family

ID=84730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6396.2A Active CN115544429B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4442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9920A (zh) * 2019-11-07 2020-03-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考虑多故障场景的输电网容量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2767B (zh) * 2014-11-05 2019-01-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基于元件传递特性的配电网可靠性快速评估方法
US20190251492A1 (en) * 2018-02-09 2019-08-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gnitive optimization of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CN110994701B (zh) * 2019-12-20 2020-09-29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融输电权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9920A (zh) * 2019-11-07 2020-03-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考虑多故障场景的输电网容量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4429A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hammed et al. 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 calculation method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ghdam et al. Contingency based energy management of multi-microgrid based distribution network
Fernández-Blanco et al. Probabilistic security-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 with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contingencies
Wang et al. Dynamic reserve zones for day-ahead unit commitment with renewable resources
Singh et al. Congestion management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electricity market
Moutis et al. Decision tree aided planning and energy balancing of planned community microgrids
Aghaei et al. Exploring the reliability effects on the short term AC security-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 A stochastic evaluation
Tabandeh et al. Reliability constrained congestion management with uncertain negawatt demand response firms considering repairable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s
Nazar et al. A scenario driven multiobjective primary–secondary distribution system expansion planning algorithm in the presence of wholesale–retail market
Haddadian et al. Optimal operation of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s based on microgrid structure
CN111950800A (zh) 电力现货日前市场出清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Tang et al. Stochastic reserve scheduling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energy and reserve markets
Guerrero‐Mestre et al. Incorporating energy storage into probabilistic security‐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
Al-Abdullah et al. Analyzing the impacts of out-of-market corrections
Khazraj et al. Optimal operational scheduling and reconfiguration coordination in smart grids for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
CN111582744A (zh) 一种故障处置预案在线校核并行计算方法及系统
Qiu et al. Decomposition‐based approach to risk‐averse transmission expansion planning considering wind power integration
Elgamal et al. Robust multi‐agent system for efficient online energy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enforcement in a grid‐connected microgrid with hybrid resources
Arabzadeh et al. A new mechanism for remedial action schemes design in a multi-area power system considering competitiv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electricity market players
Sadegh et al. Optimal resilient allocation of mobile energy storages considering coordinated microgrids biddings
Lamadrid et al. The economic value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lanning models
CN105162173B (zh) 一种接入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备用容量确定方法
CN115544429B (zh) 一种输电同时可行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Li et al. Robust transmission expansion planning model considering multiple uncertainties and active load
Allahmoradi et al. Flexibility-constrained operation scheduling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