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0206A -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0206A
CN115540206A CN202110744137.8A CN202110744137A CN115540206A CN 115540206 A CN115540206 A CN 115540206A CN 202110744137 A CN202110744137 A CN 202110744137A CN 115540206 A CN115540206 A CN 115540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air
air conditioner
wat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1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昌
武凤玲
郭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41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02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40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0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F24F8/133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by direct contact with liquid, e.g. with sprayed liq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慧空调清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包括:空调进入自清洁模式,自清洁模式包括空调机体先后执行的凝霜阶段和化霜阶段;在化霜阶段,控制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其中反向送风状态为空调机体在化霜阶段产生的湿热气流经由冷凝模块、无水加热模块向室外侧输送。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能够在空调以凝霜化霜方式对换热器进行自清洁过程中,利用无水加湿模块、冷凝模块等模块将换热器化霜过程中产生的水汽输送至室外侧,以减少进入室内环境中的水汽量,从而降低自清洁模式对室内湿度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及空调。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慧空调清洁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工业发展和汽车使用数量的增加,被排放至大气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这些大气污染物不可避免地会渗入到居民的家居环境内,使得室内空气质量也随之受到影响,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空气净化器、带净化功能的空调等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采购,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逐渐成为居民生活健康的关注重点。近年来,也逐渐兴起了诸如蒸汽清洗、喷淋清洗和凝霜化霜清洁等多种形式的空调自清洁功能模式,空调自清洁功能可以代替传统人工清洗方式,大大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售后工作量,并可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清洁空调的时机。
对于上述的凝霜化霜清洁方式,其运作方式是空调设定较低的室内机盘管温度(一般是0℃以下)并驱动室内风机运转,室内空气中的水汽在流经室内机时受低温影响逐渐在室内换热器上凝结为冰霜状态,冰霜凝结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室内换热器表面灰尘的剥离,剥离后的灰尘可以在化霜阶段随融化的冰霜水汇集到空调接水盘内。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凝霜化霜清洁的化霜阶段,一般是通过切换为制热模式来提高室内机换热器的温度实现化霜,化霜过程中冰霜会汽化或升华产生一些水汽,在室内湿度仍比较大的情况下,如夏季高温工况,这些水汽会室内湿度环境劣化,影响用户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和空调,以解决现有空调凝霜化霜清洁方式的化霜阶段产生的湿气排入室内会改变室内湿度环境、降低环境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包括:
空调进入自清洁模式,所述自清洁模式包括所述空调机体先后执行的凝霜阶段和化霜阶段;
在所述化霜阶段,控制所述无水加湿模块和所述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其中所述反向送风状态为所述空调机体在化霜阶段产生的湿热气流经由所述冷凝模块、所述无水加热模块向室外侧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包括:
空调机体;
无水加湿模块,被配置为收集室外空气中的水汽并向室内侧输送湿热气流;
冷凝模块,具有与所述无水加湿模块相连通的进口端、与所述空调机体的室内机相连通的出气端、以及与所述水洗净化模块相连通的出水端,被配置为可受控的对湿热气流进行降温冷凝,并向所述室内机侧输送低温湿气流或向所述水洗净化模块输送冷凝水;
水洗净化模块,被配置为对流经其的室内空气进行水洗净化;
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装置和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能够在空调以凝霜化霜方式对换热器进行自清洁过程中,利用无水加湿模块、冷凝模块等模块将换热器化霜过程中产生的水汽输送至室外侧,以减少进入室内环境中的水汽量,从而降低自清洁模式对室内湿度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凝水机构与集水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集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A部放大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洗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输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制冷循环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制热循环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的示意图。
001、室内机;002、室外机;100、无水加湿模块;101、外壳;102、调湿模块;103、进风口;104、加热部;105、T形凸起部;106、凹槽;107、阻挡部;200、冷凝模块;201、壳体;202、冷凝换热器;203、导流板;204、排水管道;205、导流槽;300、集水模块;301、集水盒;302、安装部;303、集水部;304、盖板;400、连接管;500、升降机构;501、驱动气缸;502、伸缩柱;600、水洗净化模块;601、水洗箱;602、转动轴;603、辊轮;604、叶片;605、驱动电机;606、导流部;700、输水组件;701、水泵;702、输水管;800、滑动组件;801、滑块;802、滑槽;910、压缩机;920、室外换热器;930、室内换热器;940、分支管路;951、第一管路;952、第二管路;961、第一通断阀;962、第二通断阀;963、第三通断阀;964、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家电设备是指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智能控制、智能感知及智能应用的特征,智能家电设备的运作过程往往依赖于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电子芯片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处理,例如智能家电设备可以通过连接电子设备,实现用户对智能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电子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例如为移动设备、电脑、或悬浮车中内置的车载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移动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可穿戴设备例如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结合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空调机体主要分为室内机001和室外机002两部分,且室内机001与室外机002连通;空调还包括无水加湿模块100、冷凝模块200、集水模块300和水洗净化模块600。无水加湿模块100设置于室外机002上,并与室内机001连通;冷凝模块200设置于室内机001内,且与无水加湿模块100连通;集水模块300设置于室内机001内,且包括集水盒301,集水盒301设置于冷凝模块200的下侧;集水盒301与水洗净化模块600,以将收集的冷凝水供给水洗净化模块600。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通过无水加湿模块100收集室外空气中的水汽,并将收集的水汽转换为热蒸汽,向室内机001提供湿热气流,而位于室内机001内的冷凝模块200与无水加湿模块100连通,从而由无水加湿模块100产生的湿热气流被送入冷凝模块200处,利用冷凝模块200将湿热新风中的蒸汽冷凝为凝结水,而在室内机001内设置具有集水盒301的集水模块300,并且将集水盒301设置于冷凝模块200的下侧,从而冷凝模块200上所产生的凝结水能够向下流动并落入集水盒301内,进而达到对室外气流中的水分进行收集的目的,提高对室外气流中的水分的收集效率,从而更好地向空调室内机001供水,无需人工向室内机001加水,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的体验,并且将无水加湿模块100设置于室外机002上,不仅便于安装,而且安装结构更加稳固,提高了稳定性。
可选地,无水加湿模块100通过连接管400与冷凝模块200连通。这样,通过无水加湿模块100收集室外空气中的水汽,并将收集的水汽转换为热蒸汽,热蒸汽通过连接管400向冷凝模块200流动,从而向室内机001提供湿热气流,而利用冷凝模块200将湿热新风中的蒸汽冷凝为凝结水,达到对室外气流中的水分进行收集的目的,通过连接管400将无水加湿模块100与冷凝模块200连通,不仅能够使无水加湿模块100产生的湿热气流直接向冷凝模块200流动,气流流动更加直接高效,达到快速输送气流的目的,而且气流在传输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气流流动过程的稳定性。
可选的,无水加湿模块100还包括风轮,风轮运转时可驱动热蒸汽沿连接管400向冷凝模块200流动。通过控制风轮的启停,可控制热蒸汽的流动。
可选地,连接管400由金属带料卷制成螺旋形咬缝的薄壁管,且为圆形结构,金属带料为镀锌铁皮或不锈钢。这样,不仅使连接管400具有较好的强度与刚性,而且气流在连接管400内流动的过程中通风阻力小,提升了气流流动的效率。
可选地,连接管400内壁贴附有保温材料。这样,提升连接管400的保温性,能够防止连接管400的管壁上凝结露珠。
可选地,连接管400与无水加湿模块100之间以及连接管400与冷凝模块200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这样,防止湿热气流通过连接管400与无水加湿模块100之间的缝隙或连接管400与冷凝模块200之间的缝隙流失,降低连接管400的漏风率,提升密封性。
这里,冷凝模块200具有与所述无水加湿模块100相连通的进口端、与所述空调机体的室内机相连通的出气端001、以及与所述水洗净化模块600相连通的出水端,被配置为可受控的对湿热气流进行降温冷凝,并向所述室内机侧输送低温湿气流和/或向所述水洗净化模块600输送冷凝水。
可选地,冷凝模块200包括壳体201、冷凝换热器202和导流板203。壳体201设置有上述进口端与无水加湿模块100连通,且包括排水管道204;冷凝换热器202设置于壳体201内,且与冷媒系统连接,因而冷凝换热器202是利用空调自身的冷媒实现冷凝功能;导流板203设置于壳体201内,且位于冷凝换热器202的正下方。这样,通过将壳体201与无水加湿模块100连通,利用无水加湿模块100收集室外空气中的水汽,并将收集的水汽转换为热蒸汽,无水加湿模块100所产生的热蒸汽向壳体201内流动,从而向壳体201提供湿热气流,而壳体201内设置与冷媒系统连接的冷凝换热器202,壳体201内的湿热气流遇到冷凝换热器202,利用冷凝换热器202对湿热新风进行降温冷凝,从而生成低温湿气流,或者利用冷凝换热器202将湿热新风中的蒸汽冷凝为凝结水,凝结水顺着冷凝换热器202的表面向位于冷凝换热器202的正下方的导流板203滴落,从而达到对室外气流中的水分进行收集的目的,利用冷凝模块200能够较好的对室外气流中的水分进行收集。
结合图11-12所示,空调机体具体包括压缩机910、室外换热器920、室内换热器930、冷凝换热器202和分支管路940,压缩机910通过循环管路与室外换热器920连接,循环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管路951和第二管路952,室内换热器930与第一管路951连接,第一管路951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961,且第一通断阀961位于室内换热器930与室外换热器920之间;冷凝换热器202与第二管路952连接,第二管路952上设置有第二通断阀962和单向阀964,且第二通断阀962位于冷凝换热器202与室外换热器920之间,单向阀964位于冷凝换热器202与压缩机910之间;分支管路940一端与第一管路951连接,且与第一管路951的连接点位于室内换热器930与第一通断阀961之间,另一端与第二管路952连接,且与第二管路952的连接点位于冷凝换热器202与单向阀964之间,分支管路940上设置有第三通断阀963。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当空调运行制冷循环,第一通断阀961、第二通断阀962和单向阀964均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通断阀963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压缩机910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并通过循环管路输送至室外换热器920进行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均可进入室内换热器930和冷凝换热器202,并在室内换热器930和冷凝换热器202内蒸发,从而使室内换热器930和冷凝换热器202均具有制冷的效果。当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热循环,第二通断阀962和第三通断阀963均处于开启状态,第一通断阀961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压缩机910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并通过循环管路输送至室内换热器930进行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进入冷凝换热器202,并在冷凝换热器202内蒸发,从而使冷凝换热器202具有制冷的效果;进而使冷媒循环系统无论处于制冷或制热循环的状态下,冷凝换热器202均可进行制冷,使冷凝换热器202始终可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冷凝降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值得说明的是:当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冷循环时,室内换热器930和冷凝换热器202均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外换热器920作为冷凝器使用;当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热循环时,室内换热器930作为冷凝器使用,冷凝换热器202和室外换热器920作为蒸发器使用。
可选地,单向阀964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靠近冷凝换热器202设置,出口端远离冷凝换热器202设置。这样,使制冷剂只能够由进口端流向出口端,而无法反向流动,从而循环管路中的制冷剂只能够由室外换热器920流经冷凝换热器202后流向压缩机910,此过程冷凝换热器202具有制冷的效果,或由压缩机910流向室内换热器930,再由室内换热器930流向冷凝换热器202,最后由冷凝换热器202流向室外换热器920,此过程冷凝换热器202同样具有制冷的效果,进而无论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或制热循环的状态下,利用冷凝换热器202均可进行制冷,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其它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冷凝模块200包括壳体201、半导体制冷模块(未示出),半导体制冷模块包括冷端和热端,通过供电控制可以使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冷端能够持续地吸收热量,本实施例中是将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冷端作为对湿热气流的降温冷凝部件使用。
可选地,排水管道204设置于壳体201底部,且壳体201通过排水管道204与集水模块300连通。这样,由于排水管道204将壳体201与集水模块300连通,从而利用壳体201内部的冷凝换热器202将湿热新风中的蒸汽冷凝为凝结水,凝结水再通过壳体201底部设置的排水管道204流向集水模块300内,进而达到对室外气流中的水分进行收集的目的,提高对室外气流中的水分的收集效率。
可选地,导流板203与冷凝换热器202之间具有设定间距。这样,冷凝换热器202表面产生的凝结水能够向导流板203滴落,通过在导流板203与冷凝换热器202之间设置设定间距,能够防止冷凝换热器202阻挡滴落在导流板203上的凝结水的流动,使凝结水能够在导流板203的导流下顺畅的流动,提高对凝结水的收集效率。
可选地,冷凝换热器202作为蒸发器使用。这样,由于蒸发器具有制冷的效果,水蒸气遇冷能够凝结,从而利用蒸发器将气流中的水分凝结。
可选地,蒸发器表面设置有垂直向下的导流槽205。这样,由于蒸发器具有制冷的效果,水蒸气遇冷能够凝结,从而利用蒸发器将气流中的水分凝结,在导流槽205的作用下凝结在蒸发器上的水滴能够沿着导流槽205向下流动,便于对水滴进行收集,提高水滴收集效率。
可选地,导流槽205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导流槽205并排设置。这样,使蒸发器表面凝结的水滴均能够通过导流槽205向下流动,提高水滴移动速度,便于对水滴快速收集。
可选地,导流板203倾斜设置,且导流板203的低端位于排水管道204的一侧,高端位于壳体201与无水加湿模块100连通的一侧。这样,导流板203用于将冷凝换热器202产生的冷凝水导向集水模块300内,而将导流板203倾斜设置,使水滴落在导流板203上之后能够沿导流板203的倾斜方向自由流动,从而使导流板203上的水滴能够稳定且快速向排水管道204的一侧流动,并通过排水管道204流入集水模块300内,从而达到对冷凝水进行收集的目的,提高对水滴收集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水滴流动过程的效率。
可选地,导流板203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这样,将导流板203的倾斜角度设置在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之间,使导流板203的倾斜角度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既能够提升水滴在导流板203上流动的速度,又能够防止导流板203的倾斜角度设置的过大,占用凝水结构的内部空间,或导流板203的倾斜角度设置的过小,水滴无法自由滑落,降低水滴收集效率。
可选地,导流板203为圆弧形或V形。这样,将导流板203设置为圆弧形或V形,蒸发器表面凝结的水滴落在导流板203上时,水滴可向导流板203上汇聚,并且汇聚之后的水滴流动速度大大提升,从而提高了水滴在导流板203上的流动速度,提升对水滴的收集效率。
可选地,集水盒301包括安装部302和集水部303。安装部302与排水管道204之间通过升降机构500连接;集水部303与安装部302的底部连接,且具有可滑动开启的盖板304。这样,使集水盒301的排水管道204通过安装部302与集水部303连接,从而集水盒301内所收集的凝结水可通过排水管道204流向集水部303内,达到对凝结水进行收集的目的,而安装部302与排水管道204可升降连接,使安装部302可沿排水管道204的外侧壁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从而带动与安装部302连接的集水盒301移动,进而使集水盒301既能够用于承接冷凝模块200所产生凝结水,对凝结水进行收集,又便于用户通过滑动打开盖板304向集水盒301内进行注水,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调节,更加灵活,便于调节。
可选地,盖板304通过滑动组件800设置于集水部303上。这样,使盖板304与集水部303之间为滑动连接,滑动组件800较为灵活,便于用户开启或关闭集水部303。
可选地,滑动组件800包括滑块801和滑槽802。滑块801设置于盖板304上,滑槽802设置于集水部303上,且滑块801与滑槽802相匹配。这样,盖板304通过滑块801可在集水部303的滑槽802内滑动,利用滑块801和滑槽802相配合的滑动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使用。
可选地,升降机构500包括驱动气缸501和伸缩柱502。驱动气缸501设置于排水管道204的外侧壁上端,伸缩柱502一端与驱动气缸501连接,另一端与安装部302连接。这样,使安装部302可通过升降机构500沿排水管道204的外侧壁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且当安装部30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套设于排水管道204的外侧壁,此时集水盒301内所收集的凝结水可通过排水管道204流向集水部303内,达到对凝结水进行收集的目的,当安装部302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脱离排水管道204的外侧壁,此时用户可对集水盒301进行注水,通过升降机构500连接,便于操控,升降过程更加稳定,在升降过程中,通过驱动气缸501驱动伸缩柱502的伸缩,从而带动与伸缩柱502连接的安装部30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带动集水部303移动,使集水部303既能够收集凝结水,又便于用户向集水部303内注水,气缸的原理及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对于使用者的要求不高,并且气缸驱动更加稳定,提升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可选的,空调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空气流向及流量的风路切换机构(图中未示出),风路切换机构设置于室内机内,且包括进风端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进风端口与无水加湿模块100连通,第一出风口与冷凝模块200连通,第二出风口与水洗净化模块600连通。
可选的一种切换方式为:在第一出风口与冷凝模块200连通的情况下,第二出风口处于封闭状态;在第二出风口与水洗净化模块600连通的情况下,第一出风口处于封闭状态。又一可选的切换方式为:第一出风口与冷凝模块200连通且第二出风口与水洗净化模块600连通,风路切换机构可分别控制每一流路流经的空气流量。
如图6-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水加湿模块100包括外壳101和调湿模块102。外壳101设置于室外机002的上侧,且具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口103;调湿模块102设置于外壳101内,且包括加热部104。这样,利用与室外连通的进风口103将室外气流送入外壳101内,从而利用外壳101内具有加热部104的调湿模块102对流入的室外气流进行加热,将室外气流转换为热蒸汽,从而将热蒸汽向室内机001输送,为室内机001提供湿热气流,通过无水加湿模块100收集室外空气中的水汽,并将收集的水汽转换为热蒸汽,向室内机001提供湿热气流,提高了对室外气流的收集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对室外气流的加热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无水加湿模块100的原理利用了现有技术中的无水加湿的原理,即利用调湿转盘吸收室外气流中的水分,随着调湿转盘的转动,吸收水分的调湿转盘经过加热器的加热,使调湿转盘中的水分释放出来形成湿热气流,并将湿热气流排向室内。
可选地,无水加湿模块100与室外机00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可单独对无水加湿模块100和室外机002进行拆卸维修,并且便于对无水加湿模块100进行更换,提高对无水加湿模块100进行加装或更换的便捷性,连接结构简单化,无需专业技巧,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可选地,室外机002上端面设置有T形凸起部105,无水加湿模块100的下端面设置有与T形凸起部105相适配的凹槽106,且T形凸起部105设置于凹槽106内。这样,利用T形凸起部105与凸起部相配合的结构,在将无水加湿模块100安装于室外机002的过程中,可通过将T形凸起部105装配在与其相适配的凹槽106内,从而达到连接无水加湿模块100与室外机002的目的,进而使无水加湿模块100与室外机00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连接结构简单化,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安装结构相对稳定,不会造成脱落,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室外机002上通过转轴安装有阻挡部107,且阻挡部107位于T形凸起部105前侧。这样,在无水加湿模块100通过凹槽106安装在室外机002上端面的T形凸起部105上之后,通过转动阻挡部107,使阻挡部107固定在T形凸起部105前侧,可防止无水加湿模块100发生移位,进一步提升无水加湿模块100与室外机00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阻挡部107与无水加湿模块100之间为螺丝连接。这样,可便于拆卸连接,且螺丝固定的结构相对稳定,不会造成脱落,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8-10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水洗净化模块600设置于室内机001内,且包括水洗箱601。这样,对于空气中存在的大量细微颗粒,如烟尘,可入肺颗粒物,水的无缝隙粘性滤除效果会更好,从而通过设置水洗净化模块600,可对进入室内机001的空气进行水洗,利用水洗箱601内的水对空气进行过滤,清除空气中的粉尘,将经过净化的空气吹入室内,提升了对空气的净化能力,并且水洗净化模块600利用物理过滤,不会产生其他污染物,提升了安全性。
可选地,水洗箱601内通过转动轴602安装有辊轮603,且辊轮603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叶片604。这样,通过转动轴602带动辊轮603转动,从而使辊轮603上设置的叶片604跟随转动,在空气进入水洗箱601之后,通过旋转的辊轮603将空气切割旋转带入水中,使空气与水进行全面接触,从而利用水洗箱601内的水对空气进行过滤,清除空气中的粉尘,将经过净化的空气吹入室内,提升了对空气的净化能力。
可选地,水洗净化模块600还包括:驱动电机605。驱动电机605设置于水洗箱601的一侧,并与转动轴602连接,能够驱动转动轴602转动。这样,通过驱动电机605驱动水洗箱601内的转动轴602转动,从而通过转动轴602带动辊轮603转动,通过旋转的辊轮603将空气切割旋转带入水中,利用水洗箱601内的水对空气进行过滤,采用机械驱动,驱动更加直接高效,便于控制。
可选地,所述水洗箱601顶部设置有导流部606,且导流部606向辊轮603处倾斜。这样,可将空气向辊轮603处导流,使流入水洗箱601内的空气向辊轮603处流动,从而使流入水洗箱601内的空气可全部受到辊轮603的作用,通过旋转的辊轮603将空气切割旋转带入水中,并利用水洗箱601内的水对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通过水洗箱601顶部与辊轮603之间的缝隙发生逃逸,使空气未进行水洗直接流出,提升了对空气的净化能力。
可选地,水洗净化模块600还包括: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一端与水洗箱601的底部连通,且排水管道上设置有通断阀。这样,便于对水洗箱601进行排水,并在排水过程中,随着水洗箱601中水位的降低,污染物就会沉积或溶在水中,而且随着水量的减少,污染物的浓度会增加,通过开启通断阀将脏水及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提升除污能力,使流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洁净。
可选地,集水模块300通过输水组件700与水洗净化模块600连接。这样,通过在集水模块300与水洗净化模块600之间设置输水组件700,可将集水模块300中收集的水通过输水组件700向水洗净化模块600内输送,而集水模块300收集的是冷凝模块200所产生的凝结水,因此集水模块300是将冷凝模块200所产生的凝结水输送至水洗净化模块600内,从而使冷凝模块200所产生的凝结水能够用于水洗空气,进而较好地利用了室外气流中的水分,避免了能源浪费,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并且在水洗净化模块600内的水不充足的情况下,集水模块300可通过输水组件700向水洗净化模块600内进行补水,防止水洗净化模块600内的水量过低影响对空气进行水洗的情况的发生,提高水洗净化模块600对空气的净化效率。
可选地,输水组件700包括水泵701和输水管702。水泵701设置于集水模块300内,输水管702一端与水泵701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水洗净化模块600内。这样,通过集水模块300内的水泵701进行吸水,并利用输水管702将集水模块300内的水向水洗净化模块600内输送,从而使集水模块300内所收集的凝结水能够用于水洗空气,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输水过程更加直接高效,并且利用水泵701输水更加稳定,从而提升了输水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了输水效率。
在另一些未示出附图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包括独立的输风组件,输风组件包括设置于输风风机和输风管,输风管的一端连接至室内机侧,另一端连接至室外侧;输风风机可驱动气流经由该输风管从室内机侧流向室外侧。
可选的,输风风机可以设置于室内侧,或者室外侧。
结合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12的实施例所示出的空调产品。具体而言,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S101、空调进入自清洁模式,自清洁模式包括空调机体先后执行的凝霜阶段和化霜阶段;
这里,空调进入自清洁模式可以是响应于来自用户下发的用于指示启动自清洁的开启指令,也可以是智能空调自身判断适于运行自清洁模式时生成的开启指令。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空调可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获取该开启指令。或通过用户的操作意图,获取该开启指令,如:按键、触屏、旋钮、设定的手势等。或者,空调也可以通过wifi模块、4G/5G网络建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通讯,获取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输入的开启指令。
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空调内存储有程序运行信息表,在满足某一运行条件时,智能空调可以自动生成该运行条件对应的开启指令。例如,对于制冷模式,运行条件可以与当前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数值大小有关,在当前环境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则空调生成制冷模式的开启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自清洁模式对应的运行条件可以与换热器的温度变化速率、进出风风压等参数相关,如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变化速率与设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数值大小比较结果,在当前温度变化速率小于设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情况下,则表明空调换热器表面污垢较多,影响换热器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速率,则空调生成自清洁模式的开启指令。
S102、在化霜阶段,控制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
其中,反向送风状态为空调机体在化霜阶段产生的湿热气流经由冷凝模块、无水加热模块向室外侧输送。
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以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作为清洁对象,在化霜阶段,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并向室内换热器输入高温冷媒,室内换热器在前一凝霜阶段在其外表面凝结的冰霜通过吸收高温冷媒的热量可以实现化霜,并生成湿热气流。因此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湿热气流输送至室外侧,以减少进入室内环境的水汽量。
本实施例中,在化霜阶段,无水加湿模块处于启用状态,且无水加湿的风轮反向转动,在室内机侧形成负压,以在室内空气经由进风口/出风口进入室内机后,携带化霜产生的湿热气流从室内侧流向室外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中“控制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的步骤包括:获取化霜阶段的设定化霜温度;根据设定化霜温度,确定反向输风状态的输风风速。
本实施例中,湿热气流是通过室内换热器高温化霜生成的,室内换热器化霜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生成的湿蒸汽量,这里室内换热器的设定化霜温度与室内换热器化霜速度成正比,进而,设定化霜温度越高,湿蒸汽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这里,本实施例是通过于化霜阶段的设定化霜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设定反向输风状态的输风风速,以使湿蒸汽的外排速度能够与湿蒸汽的生成量相适配。
作为一可选的替代方案,反向输风状态可通过前文实施例示出的输风组件实现,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化霜阶段控制输风组件的输风风机运转,以利用输风组件将化霜阶段产生的水汽输送至室外侧,同样可以达到减少进入室内环境水汽量的目的。
在实施例中,反向输风状态下,室内机侧处于负压状态,控制将室内机的出风导板开启,室内空气可经由该出风导板所在的出风口流入室内机,并在混合水汽后流出至室外侧。
可选的,本申请预设有一关联关系,关联关系包括不同设定化霜温度、对应的反向输风状态的输风风速,其中,设定化霜温度与输风风速呈正比关系。
示例性的,根据设定化霜温度,确定反向输风状态的输风风速,包括:若设定化霜温度为第一温度,则输风风速为第一风速;若设定化霜温度为第二温度,则输风风速为第二风速;其中,第一温度大于温度,第一风速大于第二风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夏季制冷工况,夏季制冷工况室内环境多较为潮湿,因此通过将湿热气流引出至室外侧,以在执行对换热器的清洁功能时,也能够降低水汽逸散量、有利于维持室内环境湿度稳定性。因此,本申请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还包括:在控制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之前,确定当前工况为制冷工况;获取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目标舒适湿度。
其中,目标舒适湿度是用于表征当前湿度条件满足用户需求的湿度值或者湿度值范围,如目标舒适湿度为相对湿度55%,或者目标舒适制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65%。可选的,目标舒适湿度为用户设定的湿度参数,或者,空调根据内置湿度算法逻辑、内置数值等方式自主设定的湿度参数。
以相对湿度55%为例,在室内环境湿度大于该目标舒适湿度时,则确定室内环境已经较为湿润,湿热气流进入室内环境会加剧室内环境湿度的不利状况,因此需要通过将湿热气流引出至室外侧的方式减少进入室内环境的水汽量。
其中,当以湿度值范围作为目标舒适湿度时,则可以将湿度值范围的上限值作为进行上述判断的参数,如在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示例中的相对湿度65%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执行步骤S102中将湿热气流输送至室外侧的步骤。
空调设置有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湿度的湿度传感器,上述室内环境湿度可通过该湿度传感器检测得到。
可选的,本实施例在确定当前工况为制热工况时,则空调自清洁模式仅执行常规的凝霜化霜流程,且在化霜阶段不向室外侧输出湿热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化霜阶段,控制空调机体的室内风机停止运行,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流入室内机的空气量,不仅能够降低化霜阶段冰霜层融化从室内环境的吸热量,也可以保持化霜阶段室内环境的湿度稳定性。
结合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个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S201、空调运行;
S202、空调判断是否接收到自清洁指令,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3,如果否,则返回;
在本实施例中,自清洁指令可以是用户下发的开启指令,或者空调自动生成的开启指令。
S203、空调进入自清洁模式;
S204、空调执行凝霜流程;
可选的,空调在凝霜阶段,控制冷凝模块对湿热气流降温并向室内机侧输送低温湿气流。
具体而言,在凝霜阶段,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处于启用状态。无水加湿模块从室外侧向室内侧输送湿热气流,冷凝模块对来自无水加湿模块的湿热气流进行降温,以形成低温湿气流,低温湿气流内含有较多的水汽,可以使室内换热器能够凝结更多的液态水及进一步冻结形成的冰霜,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凝霜阶段的凝霜量。
冷凝模块输送的低温湿气流不仅能够增加凝霜量,同时通过冷凝模块对低温湿气流的预降温,使得低温湿气流在流经室内换热器之前就能够处于较低温度状态,从而在流经室内换热器时能够更加快速地被冷凝为冷凝水和冰霜,降低满足自清洁需求对应冰霜量所需的时间。
S205、空调执行化霜流程,控制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
可选的,步骤S205是在步骤S204完成凝霜后执行;
S206、确定湿热气流的露点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露点温度是根据湿热气流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得到的,可选的,露点温度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T露点=A*RH湿热+B*T湿热
其中,T露点为露点温度,RH湿热为湿热气流的湿度,T湿热为湿热气流的温度,A为湿度计算系数,B为温度计算系数。
S207、根据露点温度,设定冷凝模块的冷凝温度;
可选的,冷凝温度不大于露点温度。这里,控制冷凝模块以不大于露点温度的冷凝温度运行,这样冷凝模块可以对湿热气流进行冷凝降温,由于冷凝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湿热气流中的水汽被冷凝模块冷凝成冷凝水,并输送给水洗净化模块进行水量补充,则该种情况下,可以实现对化霜水汽的回收再利用。
S208、控制冷凝模块对流经其的湿热气流降温冷凝;流程结束。
结合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包括自清洁模块21和输风控制模块22。自清洁模块21被配置为空调进入自清洁模式,自清洁模式包括空调机体先后执行的凝霜阶段和化霜阶段;输风控制模块22被配置为在化霜阶段,控制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能够在空调以凝霜化霜方式对换热器进行自清洁过程中,利用无水加湿模块、冷凝模块等模块将换热器化霜过程中产生的水汽输送至室外侧,以减少进入室内环境中的水汽量,从而降低自清洁模式对室内湿度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可选的,输风控制模块22具体被配置为:
获取化霜阶段的设定化霜温度;
根据设定化霜温度,确定反向输风状态的输风风速。
可选的,输风控制模块22具体被配置为:
若设定化霜温度为第一温度,则输风风速为第一风速;
若设定化霜温度为第二温度,则输风风速为第二风速;
其中,第一温度大于温度,第一风速大于第二风速。
可选的,该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还包括湿度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在控制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之前,确定当前工况为制冷工况;
获取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目标舒适湿度。
可选的,自清洁模块21还被配置为:在化霜阶段,控制空调机体的室内风机停止运行。
可选的,该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还包括冷凝控制模块,被配置为:
在反向输风状态下,控制冷凝模块对流经其的湿热气流降温冷凝。
可选的,冷凝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
确定湿热气流的露点温度;
根据露点温度,设定冷凝模块的冷凝温度,其中冷凝温度不大于露点温度。
结合图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和存储器(memory)10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102和总线103。其中,处理器100、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1可以通过总线1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00可以调用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
存储器1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含上述的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空调机体、无水加湿模块、冷凝模块以及水洗净化模块;其中所述无水加湿模块被配置为收集室外空气中的水汽并向室内侧输送湿热气流;冷凝模块具有与所述无水加湿模块相连通的进口端、与所述空调机体的室内机相连通的出气端、以及与所述水洗净化模块相连通的出水端,被配置为可受控的对湿热气流进行降温冷凝,并向所述室内机侧输送低温湿气流或向所述水洗净化模块输送冷凝水;水洗净化模块,被配置为对流经其的室内空气进行水洗净化;
所述方法包括:
空调进入自清洁模式,所述自清洁模式包括所述空调机体先后执行的凝霜阶段和化霜阶段;
在所述化霜阶段,控制所述无水加湿模块和所述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其中所述反向送风状态为所述空调机体在化霜阶段产生的湿热气流经由所述冷凝模块、所述无水加热模块向室外侧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无水加湿模块和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化霜阶段的设定化霜温度;
根据所述设定化霜温度,确定所述反向输风状态的输风风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定化霜温度,确定所述反向输风状态的输风风速,包括:
若所述设定化霜温度为第一温度,则所述输风风速为第一风速;
若所述设定化霜温度为第二温度,则所述输风风速为第二风速;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温度,所述第一风速大于所述第二风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无水加湿模块和所述冷凝模块进入反向输风状态之前,还包括:
确定当前工况为制冷工况;
获取室内环境湿度,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湿度大于目标舒适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化霜阶段,控制所述空调机体的室内风机停止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反向输风状态下,控制所述冷凝模块对流经其的湿热气流降温冷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湿热气流的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露点温度,设定所述冷凝模块的冷凝温度,其中所述冷凝温度不大于所述露点温度。
8.一种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机体;
无水加湿模块,被配置为收集室外空气中的水汽并向室内侧输送湿热气流;
冷凝模块,具有与所述无水加湿模块相连通的进口端、与所述空调机体的室内机相连通的出气端、以及与所述水洗净化模块相连通的出水端,被配置为可受控的对湿热气流进行降温冷凝,并向所述室内机侧输送低温湿气流或向所述水洗净化模块输送冷凝水;
水洗净化模块,被配置为对流经其的室内空气进行水洗净化;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空调清洁的装置。
1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
CN202110744137.8A 2021-06-30 2021-06-30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Pending CN1155402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137.8A CN115540206A (zh) 2021-06-30 2021-06-30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137.8A CN115540206A (zh) 2021-06-30 2021-06-30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0206A true CN115540206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22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137.8A Pending CN115540206A (zh) 2021-06-30 2021-06-30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402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5222B (zh) 一种空调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3116249U (zh) 带冷凝器冷却装置的风冷空调系统
CN203116203U (zh) 带冷凝器冷却过冷装置的风冷空调系统
CN105202654A (zh) 一种应用于地铁站的一体化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98453B (zh) 一种空调新风机的控制方法
CN204187787U (zh) 一种微波除霜型家用空调器
CN104019531A (zh) 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及空调器
CN103940164B (zh) 一种溶液喷淋式无霜空气源热泵装置
CN108180542A (zh) 多功能热泵型家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WO2005085722A1 (fr) Procede de commande de conditionneur d'air mobile d'extraction d'eau condensee
CN201615579U (zh) 无排水移动空调
CN106839518A (zh) 一体式双冷热泵机组
CN115540208A (zh)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CN202993410U (zh) 一种内置辅助电加热器的空调器室外机
CN2331926Y (zh) 移动冰箱空调机
CN203980749U (zh) 具有除霜防霜功能的冷暖机
CN115540206A (zh)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5540207A (zh) 用于空调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03398430A (zh) 一种热泵式余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10645667A (zh) 一种带冷凝水热回收的热泵新风机系统
CN206786902U (zh) 冷水系统、除湿机、空调及风机盘管式中央空调
CN103423927A (zh) 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方法
CN2508167Y (zh) 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
CN110873386A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10873392A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