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6164A -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6164A
CN115536164A CN202211187088.3A CN202211187088A CN115536164A CN 115536164 A CN115536164 A CN 115536164A CN 202211187088 A CN202211187088 A CN 202211187088A CN 115536164 A CN115536164 A CN 115536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quality
inner cavity
quality improving
wat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70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6164B (zh
Inventor
杨柳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honglanlin Three Dimensional Gree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onglanlin Three Dimensional Gree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onglanlin Three Dimensional Gree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onglanlin Three Dimensional Gree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70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36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6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6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36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6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8Mobile apparatus and plants, e.g. mounted on a vehic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9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power supply, e.g. solar cells, windpower,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漂浮子、拉绳、固定销、水质改良本体,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销相连接并缠绕在所述固定销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漂浮子相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所述漂浮子的上方,且与所述漂浮子的上平面相连接;所述漂浮子的下方连接有所述水质改良本体;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所述漂浮子内,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水质改良本体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水质改良的功能,而且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绿色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绿色环境意识也越来越强,现如今在住宅小区、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等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等水区域不断涌现,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增添了亲近绿色大自然的氛围。但是由于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等水区域具有封闭性,使得水流动性差,导致水内氧气缺乏,久而使得水质变差。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向水内充入氧气,为其微生物、植物等的存活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保证生态平衡,改善水质,而且实现了水的过滤功能,保持水质清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质改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了水质改良的功能,而且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绿色节能环保。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漂浮子、拉绳、固定销、水质改良本体,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销相连接并缠绕在所述固定销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漂浮子相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所述漂浮子的上方,且与所述漂浮子的上平面相连接;所述漂浮子的下方连接有所述水质改良本体;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所述漂浮子内,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水质改良本体相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质改良本体包括外壳、水泵、管道、叶轮、分配板、曝气喷头、转轴、过滤机构、行走机构、导流机构。
所述管道和水泵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漂浮子的上平面上;所述蓄电池与两所述水泵相连接;两所述管道呈竖直状态,且两所述管道平行相间设置并连接所述漂浮子的下平面和外壳的上平面;两所述管道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漂浮子后分别与两所述水泵的出口相连接;两所述管道上均安装有所述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驱动所述水质改良本体行走。
所述外壳内部沿径向方向被分隔成内腔体和外环腔体,所述内腔体沿轴向方向被分隔成上内腔体和下内腔体,所述上内腔体与所述下内腔体通过多个连接孔相连通;所述叶轮位于所述下内腔体内,所述分配板位于所述上内腔体内,且所述分配板的上平面贴合所述外壳的上端内壁,并与所述外壳转动安装。
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叶轮相连接,且所述转轴由所述下内腔体向上穿入至所述上内腔体内后与所述分配板相连接,所述叶轮转动带动所述转轴和分配板同时转动。
所述外壳外部的上平面设有多圈曝气喷头组,每圈曝气喷头组由圆周均布设置的多个曝气喷头组成,每个曝气喷头与所述上内腔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分隔板沿中心线设有一排分配孔,所述分配板转动时,所述分配孔分别对准不同的曝气喷头。
所述过滤机构位于所述外环腔体内,两所述管道的下端与所述外环腔体相连通;所述外环腔体通过所述导流机构与所述下内腔体相连通,通过所述导流机构导流使所述叶轮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腔体通过所述隔板分隔成所述上内腔体和下内腔体,多个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隔板上,且多个所述连接孔呈圆周均布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旋转喷头、旋转筒,所述管道包括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漂浮子后与所述水泵的出口相连接,所述下管体的下端与所述外壳相连接并与所述外环腔体相连通。
所述上管体的下端与所述下管体的上端通过所述旋转筒相连接,且所述旋转筒相对于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能转动;所述旋转喷头外套在所述旋转筒上;所述旋转筒的外壁上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排流孔,多个所述排流孔将所述旋转筒的内部和所述旋转喷头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旋转喷头上设有喷头出口;所述上管体内的一部分流体经所述排流孔流入至所述旋转喷头后从所述喷头出口喷出,另一部分流体流入至所述下管体内并流入至所述外环腔体内。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环形支架、滤芯、传动组件,所述环形支架通过多个分隔板将所述环形支架沿圆周均布分隔成多个安装腔,多个所述滤芯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环形支架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外环腔体内;所述环形支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两所述旋转筒相连接,两所述旋转筒旋转经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环形支架旋转。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部、沿所述环形支架外壁设置的第一外齿圈;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过渡齿轮、传动轴、第二过渡齿轮、安装板,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齿轮和第二过渡齿轮相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中间通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外壳外壁转动连接;两所述旋转筒外壁均设有第二外齿圈,每个所述旋转筒对应分布有一个所述传动部,对应每个所述旋转筒:所述第二外齿圈与所述第一过渡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一外齿圈相啮合。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位于所述过滤机构的下方,所述外环腔体通过两纵隔板组分隔出两个过流腔,两所述过流腔分别对准两所述管道,其中纵隔板组由两纵隔板平行相间设置;两所述过流腔均通过所述导流机构与所述下内腔体相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流机构由两导流板相间设置组成,两所述导流板形成的导流口与所述叶轮上的叶片相对,两所述导流机构使所述叶轮沿同一方向旋转。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架的外壁上设有窗口,所述第二过渡齿轮伸入至所述窗口内并与所述环形支架外壁上设置的第一外齿圈相啮合。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水区域的水边上等,漂浮子漂浮在水区域上,水质改良本体在水区域内对水质进行改良,具体地,向水内充入氧气,为其微生物、植物等的存活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保证生态平衡,改善水质,而且实现了水的过滤功能,保持水质清澈。
2、本发明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能并存储于蓄电池内,蓄电池给水质改良本体供电,无需消耗电能,绿色节能环保。
3、本发明固定销和水质改良本体之间通过拉绳实现牵引,拉绳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水质改良本体的改良覆盖面积,而且也方便水质改良本体放出和收回,使用相当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拆掉固定销和拉绳后的立体图。
图3为2拆掉太阳能电池板后的上方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下方部分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旋转一定角度并对外壳局部剖切后的立体图。
图6为图4的剖切图。
图7为图6左侧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4的剖切图。
图9为图4的部分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部分立体图。
图11为环形支架和滤芯相装配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3、蓄电池6、漂浮子4、拉绳2、固定销1、水质改良本体5,所述拉绳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销1相连接并缠绕在所述固定销1上,所述拉绳2的另一端与所述漂浮子4相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位于所述漂浮子4的上方,且与所述漂浮子4的上平面相连接,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连接柱301与漂浮子4的上平面相连接。所述漂浮子4的下方连接有所述水质改良本体5;所述蓄电池6安装于所述漂浮子4内,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与所述蓄电池6相连接,所述蓄电池6与所述水质改良本体5相连接。
本实施例使用时,固定销1固定在水区域的水边上或者水区域下方的泥土上等,漂浮子4漂浮在水区域上,水质改良本体5在水区域内对水质进行改良,保持水质干净。其中通过太阳能电池板3收集太阳能并存储于蓄电池6内,蓄电池6给水质改良本体5供电,无需消耗电能,绿色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固定销1和水质改良本体5之间通过拉绳2实现牵引,拉绳2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水质改良本体5的改良覆盖面积,而且也方便水质改良本体5放出和收回,使用相当方便。
本实施例中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6内进行使用,是现有成熟的常规技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对如何将太阳能进行收集,再转化存储在蓄电池6内的使用过程不再做具体的赘述。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质改良本体5包括外壳503、水泵501、管道502、叶轮507、分配板509、曝气喷头504、转轴508、过滤机构、行走机构505、导流机构。所述管道502和水泵50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水泵501安装于所述漂浮子4的上平面上;所述蓄电池6与两所述水泵501相连接;两所述管道502呈竖直状态,且两所述管道502平行相间设置并连接所述漂浮子4的下平面和外壳503的上平面;两所述管道502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漂浮子4后分别与两所述水泵501的出口相连接;两所述管道502上均安装有所述行走机构505,所述行走机构505驱动所述水质改良本体5行走。
所述外壳503内部沿径向方向被分隔成内腔体5031和外环腔体5030,所述内腔体5031沿轴向方向被分隔成上内腔体50311和下内腔体50310,所述上内腔体50311与所述下内腔体50310通过多个连接孔5010相连通;所述叶轮507位于所述下内腔体50310内,所述分配板509位于所述上内腔体50311内,且所述分配板509的上平面贴合所述外壳503的上端内壁,并与所述外壳503转动安装;所述转轴508的下端与所述叶轮507相连接,且所述转轴508由所述下内腔体50310向上穿入至所述上内腔体50311内后与所述分配板509相连接,所述叶轮507转动带动所述转轴508和分配板509同时转动。
所述外壳503外部的上平面设有多圈曝气喷头组,每圈曝气喷头组由圆周均布设置的多个曝气喷头504组成,每个曝气喷头504与所述上内腔体50311内部相连通;所述分隔板509沿中心线设有一排分配孔5090,所述分配板509转动时,所述分配孔5090分别对准不同的曝气喷头504;所述过滤机构位于所述外环腔体5030内,两所述管道502的下端与所述外环腔体5030相连通;所述外环腔体5030通过所述导流机构与所述下内腔体50310相连通,通过所述导流机构导流使所述叶轮507转动。
本实施例水质改良本体5工作时,蓄电池6给两水泵501供电,水泵501工作;当漂浮子4在水面上时,水泵501的进口5010漏在空气中,此时水泵501转动,空气被吸入至管道502内,吸入管道502内的空气进入外环腔体5030内后经过滤机构过滤,再经导流机构导流流入至下内腔体50310内,空气流带动叶轮507旋转,叶轮507旋转带动转轴508和分配板509同步转动。由于分配板509上面的分配孔5090分别与不同的曝气喷头504位置相对,因此分配板509转动时,空气会经一排分配孔5090分配至不同的曝气喷头504,然后经过曝气喷头504上面的网孔喷出,产生若干均匀的气泡,以给水区域内打入氧气,实现充氧,为其微生物、植物等的存活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保证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其中通过两行走机构505驱动水质改良本体5行走,以提高水质改良本体5的改良覆盖面积。
当漂浮子4由于水区域的波动等使得漂浮子4低于水平面,且水泵501的进口5010被水淹没时,此时水泵501转动,水会被吸入至管道502内,吸入管道502内的水进入外环腔体5030内后经过滤机构过滤,再经导流机构导流流入至下内腔体50310内,带动叶轮507旋转,叶轮507旋转带动转轴508和分配板509同步转动,分配板509转动时,水分配至不同的曝气喷头504然后经过曝气喷头504上面的网孔喷出。其中吸入至管道502内的水经过过滤机构过滤后过滤掉杂质,以实现水质过滤的功能,保持水质清澈。
如图8所示,外壳503的上端壁上设有多圈出孔组,多圈出孔组由圆周均布的多个流体出孔5034组成,多圈出孔组与多圈曝气喷头组位置相对,以使得曝气喷头504与上内腔体50311相连通。
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内腔体5031通过所述隔板510分隔成所述上内腔体50311和下内腔体50310,多个所述连接孔5101设于所述隔板510上,且多个所述连接孔5101呈圆周均布设置。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505包括旋转喷头5051、旋转筒5050,所述管道502包括上管体5020和下管体5021,所述上管体5020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漂浮子4后与所述水泵501的出口相连接,所述下管体5021的下端与所述外壳503相连接并与所述外环腔体5030相连通。所述上管体5020的下端与所述下管体5021的上端通过所述旋转筒5050相连接,且所述旋转筒5050相对于所述上管体5020和下管体5021能转动;所述旋转喷头5051外套在所述旋转筒5050上;所述旋转筒5050的外壁上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排流孔50501,多个所述排流孔50501将所述旋转筒5050的内部和所述旋转喷头505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旋转喷头5051上设有喷头出口;所述上管体5020内的一部分流体经所述排流孔50501流入至所述旋转喷头5051后从所述喷头出口喷出,另一部分流体流入至所述下管体5021内并流入至所述外环腔体5030内。
本实施例中当水泵501动作,空气被吸入管道502内时,进入管道502内的一部分空气经旋转筒5050上的排流孔50501流入至旋转喷头5051内并从喷头出口喷出,从而驱动水质改良本体5行走,两行走机构505驱动水质改良本体5在水区域内能任意行走。而另一部分空气经下管体5021流入至外环腔体5030内。另外,当水泵501动作,水被吸入管道502内时,进入管道502内的一部分水经旋转筒5050上的排流孔50501流入至旋转喷头5051内并从喷头出口喷出,从而驱动水质改良本体5行走,而另一部分水经下管体5021流入至外环腔体5030内。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505的驱动力来自于水泵501吸入管道502内的流体即空气或水,无需消耗电能,绿色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环形支架511、滤芯512、传动组件,所述环形支架511通过多个分隔板513将所述环形支架511沿圆周均布分隔成多个安装腔,多个所述滤芯512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环形支架511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503的外环腔体5030内;所述环形支架511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两所述旋转筒5050相连接,两所述旋转筒5050旋转经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环形支架511旋转。
本实施例中管道502内的流体即空气或水流入至外环腔体5030时,经过滤机构包括的滤芯512过滤后经导流机构导流流入至下内腔体50310内。同时行走机构505行走时,旋转筒5050旋转并经传动组件同步带动环形支架511相对于外壳503旋转,从而实现环形支架511上不同滤芯512的更换,以使得不同的滤芯512对准管道502,提高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部506、沿所述环形支架511外壁设置的第一外齿圈5065;所述传动部506包括第一过渡齿轮5061、传动轴5062、第二过渡齿轮5063、安装板5064,所述传动轴50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齿轮5061和第二过渡齿轮5063相连接,所述传动轴5062的中间通过所述安装板5064与所述外壳503外壁转动连接;两所述旋转筒5050外壁均设有第二外齿圈5060,每个所述旋转筒5050对应分布有一个所述传动部506,对应每个所述旋转筒5050:所述第二外齿圈5060与所述第一过渡齿轮5061相啮合,所述第二过渡齿轮5063与所述第一外齿圈5065相啮合。
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工作时,旋转筒5050旋转即第二外齿圈5060旋转,第二外齿圈5060旋转依次带动第一过渡齿轮5061、传动轴5062、第二过渡齿轮5063转动,第二过滤齿轮5063转动带动第一外齿圈5065转动,从而带动环形支架511转动。本实施例在两旋转筒5050、两传动部506的作用下带动环形支架511转动,保证滤芯512有效更换。
如图10所示,环形支架511外壁上设有窗口5032,以方便第二过渡齿轮5063伸入至窗口5032内与环形支架511外壁上设置的第一外齿圈5065相啮合。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位于所述过滤机构的下方,所述外环腔体5030通过两纵隔板组分隔出两个过流腔5033,两所述过流腔5033分别对准两所述管道502,其中纵隔板组由两纵隔板515平行相间设置;两所述过流腔5033均通过所述导流机构与所述下内腔体50310相连通。
经两管道502分别流入至外环腔体5030内的流体即空气或水,分别集中收集在两过流腔5033内,再通过导流机构导流流向下内腔体50310,从而有效驱动叶轮507旋转。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流机构由两导流板514相间设置组成,两所述导流板514形成的导流口与所述叶轮507上的叶片相对,两所述导流机构使所述叶轮507沿同一方向旋转。如图5所示,叶轮507呈顺时针旋转,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上管体5020和旋转筒5050之间的转动安装可以采用现有的如:在上管体5020外壁上设一圈环形凸起,对应的在旋转筒5050内孔的内壁设一圈与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凹槽,以实现转动安装,此为现有常规的成熟技术,同理:下管体5021和旋转筒5050之间,分配板509和外壳503之间,环形支架511和外壳503之间,当然还可以采用现有其他转动安装方式,此只是举例说明,并不做具体的限定,而且两两零件之间如何实现转动安装是现有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再具体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3)、蓄电池(6)、漂浮子(4)、拉绳(2)、固定销(1)、水质改良本体(5),所述拉绳(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销(1)相连接并缠绕在所述固定销(1)上,所述拉绳(2)的另一端与所述漂浮子(4)相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位于所述漂浮子(4)的上方,且与所述漂浮子(4)的上平面相连接;所述漂浮子(4)的下方连接有所述水质改良本体(5);所述蓄电池(6)安装于所述漂浮子(4)内,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与所述蓄电池(6)相连接,所述蓄电池(6)与所述水质改良本体(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改良本体包括外壳(503)、水泵(501)、管道(502)、叶轮(507)、分配板(509)、曝气喷头(504)、转轴(508)、过滤机构、行走机构(505)、导流机构;
所述管道(502)和水泵(50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水泵(501)安装于所述漂浮子(4)的上平面上;所述蓄电池(6)与两所述水泵(501)相连接;两所述管道(502)呈竖直状态,且两所述管道(502)平行相间设置并连接所述漂浮子(4)的下平面和外壳(503)的上平面;两所述管道(502)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漂浮子(4)后分别与两所述水泵(501)的出口相连接;两所述管道(502)上均安装有所述行走机构(505),所述行走机构(505)驱动所述水质改良本体(5)行走;
所述外壳(502)内部沿径向方向被分隔成内腔体(5031)和外环腔体(5030),所述内腔体(5031)沿轴向方向被分隔成上内腔体(50311)和下内腔体(50310),所述上内腔体(50311)与所述下内腔体(50310)通过多个连接孔(5101)相连通;所述叶轮(507)位于所述下内腔体(50310)内,所述分配板(509)位于所述上内腔体(50311)内,且所述分配板(509)的上平面贴合所述外壳(503)的上端内壁,并与所述外壳(503)转动安装;
所述转轴(508)的下端与所述叶轮(507)相连接,且所述转轴(508)由所述下内腔体(50310)向上穿入至所述上内腔体(50311)内后与所述分配板(509)相连接,所述叶轮(507)转动带动所述转轴(508)和分配板(509)同时转动;
所述外壳(503)外部的上平面设有多圈曝气喷头组,每圈曝气喷头组由圆周均布设置的多个曝气喷头(504)组成,每个曝气喷头(504)与所述上内腔体(50311)内部相连通;所述分隔板(509)沿中心线设有一排分配孔(5090),所述分配板(509)转动时,所述分配孔(5090)分别对准不同的曝气喷头(504);
所述过滤机构位于所述外环腔体(5030)内,两所述管道(502)的下端与所述外环腔体(5030)相连通;所述外环腔体(5030)通过所述导流机构与所述下内腔体(50310)相连通,通过所述导流机构导流使所述叶轮(507)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5031)通过所述隔板(510)分隔成所述上内腔体(50311)和下内腔体(50310),多个所述连接孔(5101)设于所述隔板(510)上,且多个所述连接孔(5101)呈圆周均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505)包括旋转喷头(5051)、旋转筒(5050),所述管道(502)包括上管体(5020)和下管体(5021),所述上管体(5020)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漂浮子(4)后与所述水泵(501)的出口相连接,所述下管体(5021)的下端与所述外壳(503)相连接并与所述外环腔体(5030)相连通;
所述上管体(5020)的下端与所述下管体(5021)的上端通过所述旋转筒(5050)相连接,且所述旋转筒(5050)相对于所述上管体(5020)和下管体(5021)能转动;所述旋转喷头(5051)外套在所述旋转筒(5050)上;所述旋转筒(5050)的外壁上沿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排流孔(50501),多个所述排流孔(50501)将所述旋转筒(5050)的内部和所述旋转喷头(505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旋转喷头(5051)上设有喷头出口;所述上管体(5020)内的一部分流体经所述排流孔(50501)流入至所述旋转喷头(5051)后从所述喷头出口喷出,另一部分流体流入至所述下管体(5021)内并流入至所述外环腔体(503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环形支架(511)、滤芯(512)、传动组件,所述环形支架(511)通过多个分隔板(513)将所述环形支架(511)沿圆周均布分隔成多个安装腔,多个所述滤芯(512)分别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环形支架(511)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503)的外环腔体(5030)内;所述环形支架(511)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两所述旋转筒(5050)相连接,两所述旋转筒(5050)旋转经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环形支架(511)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部(506)、沿所述环形支架(511)外壁设置的第一外齿圈(5065);所述传动部(506)包括第一过渡齿轮(5061)、传动轴(5062)、第二过渡齿轮(5063)、安装板(5064),所述传动轴(50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齿轮(5061)和第二过渡齿轮(5063)相连接,所述传动轴(5062)的中间通过所述安装板(5064)与所述外壳(503)外壁转动连接;两所述旋转筒(5050)外壁均设有第二外齿圈(5060),每个所述旋转筒(5050)对应分布有一个所述传动部(506),对应每个所述旋转筒(5050):所述第二外齿圈(5060)与所述第一过渡齿轮(5061)相啮合,所述第二过渡齿轮(5063)与所述第一外齿圈(5065)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过滤机构的下方,所述外环腔体(5030)通过两纵隔板组分隔出两个过流腔(5033),两所述过流腔(5033)分别对准两所述管道(502),其中纵隔板组由两纵隔板(515)平行相间设置;两所述过流腔(5033)均通过所述导流机构与所述下内腔体(50310)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由两导流板(514)相间设置组成,两所述导流板(514)形成的导流口与所述叶轮(507)上的叶片相对,两所述导流机构使所述叶轮(507)沿同一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511)的外壁上设有窗口(5032),所述第二过渡齿轮(5063)伸入至所述窗口(5032)内并与所述环形支架(511)外壁上设置的第一外齿圈(5065)相啮合。
CN202211187088.3A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Active CN115536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7088.3A CN115536164B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7088.3A CN115536164B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6164A true CN115536164A (zh) 2022-12-30
CN115536164B CN115536164B (zh) 2023-04-07

Family

ID=84729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7088.3A Active CN115536164B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3616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3553A (ja) * 2007-01-17 2008-07-31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水質改善装置
CN201099645Y (zh) * 2007-07-12 2008-08-13 庞鹏远 漂浮式太阳能循环水处理机
CN211170324U (zh) * 2019-10-21 2020-08-04 合肥学院 一种生态景观湖水循环水体改良装置
CN213680041U (zh) * 2020-07-23 2021-07-13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湖泊水质生态改造的太阳能曝气平台
WO2022021751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江苏西美灌排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绿化园林节水灌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3553A (ja) * 2007-01-17 2008-07-31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水質改善装置
CN201099645Y (zh) * 2007-07-12 2008-08-13 庞鹏远 漂浮式太阳能循环水处理机
CN211170324U (zh) * 2019-10-21 2020-08-04 合肥学院 一种生态景观湖水循环水体改良装置
CN213680041U (zh) * 2020-07-23 2021-07-13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湖泊水质生态改造的太阳能曝气平台
WO2022021751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江苏西美灌排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绿化园林节水灌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6164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246748A1 (zh) 一种自动化水质过滤设备及鱼缸
CN209835742U (zh) 宽阔水面自净化装置
CN115536164B (zh) 一种水质改良装置
CN204918132U (zh) 一种河流湖泊高溶氧曝气生态修复装置
CN105110551A (zh) 一种高溶氧曝气结合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105954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CN205773663U (zh) 移动式太阳能曝气机
CN201491614U (zh) 增氧排灌多用机
CN111847676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多角度曝气装置
CN107311322B (zh) 盘式曝气器
CN207435165U (zh) 一种旋混式曝气器
CN103351053B (zh) 一种曝气器、曝气系统和曝气方法
CN210841202U (zh) 一种微生物循环触发水产养殖装置
CN114671534A (zh) 一种基于清洁能源驱动的悬浮式曝气机
CN210538260U (zh) 曝气活水增氧机
CN204151151U (zh) 一种地表水底部造流增氧的装置
CN114586732B (zh) 一种基于微孔增氧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CN112761124A (zh) 一种蓝藻打捞拦截收集兼景观长廊装置
CN115369844B (zh) 一种湿地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
CN220696051U (zh) 一种水流均匀分布的过滤器布水装置
CN219860872U (zh) 一种微孔盘式曝气器
CN113475453B (zh) 一种射流倍增无叶式增氧机
CN215102729U (zh) 进水系统及使用该进水系统的生态盆装置
CN111977817B (zh) 一种扬水式充氧生态景观修复装置
CN214653985U (zh) 一种河道修复喷泉曝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