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4711B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4711B
CN115534711B CN202211215093.0A CN202211215093A CN115534711B CN 115534711 B CN115534711 B CN 115534711B CN 202211215093 A CN202211215093 A CN 202211215093A CN 115534711 B CN115534711 B CN 115534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lectric
electric automobile
current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50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4711A (zh
Inventor
石大排
郭俊杰
夏博
马娜娜
屈旭东
郭昌正
蔡清玲
袁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2112150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34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4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4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34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4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6Methods for pairing a vehicle and a charging station, e.g. establishing a one-to-one rel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a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包括: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根据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在当前方位处于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本发明应用于无人机,通过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处于预设充电方位后,使用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相较于现有的充电方式中用户需要考虑剩余电量是否能够跑完全程以及能否及时到达充电地点给车辆补充电量,本发明上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避免了用户产生里程焦虑,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其配套充电设备将走在新能源交通的前沿。目前主要有三种充电方式:家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或充电站以及4S店充电站。
但是,以上三种充电方式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也即车辆必须到指定的地方才能充电,使得用户在电动汽车启动后,需要考虑剩余电量是否能够跑完全程,以及能否及时到达充电地点给车辆补充电量,导致用户产生里程焦虑,驾驶体验不佳。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充电方式中,用户需要考虑剩余电量是否能够跑完全程,以及能否及时到达充电地点给车辆补充电量,导致用户产生里程焦虑,驾驶体验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
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
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是否为运动状态;
若是,则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追踪锁定;
在锁定所述电动汽车时,保持当前方位与所述电动汽车同步。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是否为运动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基于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的静止方位调整当前方位。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
若充足,则从所述若干充电电芯中选取目标充电电芯;
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目标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可选地,所述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目标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步骤,包括:
判断预设能量发射器是否在所述电动汽车中存在相匹配的能量接收器;
若存在,则将所述目标充电电芯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预设能量发射器传输所述直流电至所述能量接收器,以使所述能量接收器基于所述直流电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目标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时,发送电量耗尽信息至所述电动汽车,以使所述电动汽车基于所述电量耗尽信息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充满,若未充满,则反馈再次充电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再次充电请求时,返回所述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的步骤,直至所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或所述电动汽车的电量充满。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当前状态处于待机状态时,基于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触发电量提示信息,所述电量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人员对所述若干充电电芯执行预设充电操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
方位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
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然后根据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在当前方位处于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本发明应用于无人机,通过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处于预设充电方位后,使用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相较于现有的充电方式中用户需要考虑剩余电量是否能够跑完全程以及能否及时到达充电地点给车辆补充电量,本发明上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避免了用户产生里程焦虑,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涉及的无人机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若干充电电芯的充放电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无人机追踪锁定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无人机与电动汽车同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无人机基于基于电动汽车所处的静止方位调整当前方位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三实施例中涉及的磁感应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三实施例涉及的充电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地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
在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中,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无线充电、数据处理、网络通信以及程序运行功能的计算服务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还可以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上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或无人机。以下以无人机对本实施例和下述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可理解的是,充电请求可为由电动汽车基于自身电量信息触发的请求,例如,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到当前电量不足或不足以行驶至目的地,此时可触发充电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行驶状态可为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如行驶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可通过内部的通信系统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并通过内部的主控单元对上述充电请求进行后台处理,识别出需要进行充电的电动汽车,然后对上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进行确认。
应理解的是,上述通信系统用于与外部进行通信,该通信系统包括无线WIFI通信装置、GPRS通信装置以及4G/5G通信装置等。
可理解的是,上述主控单元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该主控单元将IMU、GPS指南针、鸵机和遥控接收机等设备接入飞行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功能,如起飞、降落、行进以及悬停等,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该主控单元也可具备记录飞行数据的黑匣子功能。
步骤S20: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动汽车可以处于运动状态,也可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对于不同的行驶状态,应采用不同的调整策略,以实现随车充电。
可理解的是,由无人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储备电源”,从体积和结构上需区别于传统无人机构造,该无人机的主要结构可包括上述通信系统、动力系统和飞控系统。其中,通信系统包括无线WIFI通信装置、GPRS通信装置以及4G/5G通信装置等,动力系统包括螺旋桨、电机、电子调速器以及动力电源等,飞控系统主要包括主控单元、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GPS指南针模块以及LED指示灯模块等。
需要说明的是,IMU内部由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三轴地磁传感器和气压计组成,该IMU用于感知无人机飞行姿态的变化,如感知无人机当前是前倾还是左右倾斜、机头朝向以及高度等最基本的姿态数据。
为了便于理解,参考图3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方案进行限定,图3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涉及的无人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以及三轴地磁传感器中的三轴指的就是飞机左右、前后垂直方向上下这三个轴,用X、Y、Z来表示,左右方向在无人机中称为横滚,前后方向在无人机中称为俯仰,垂直方向就是Z轴。
需要说明的是,陀螺在不转动的情况下很难站在地上,当陀螺转动起来时,方可站立在地上,对于自行车,轮子越大越重的车子就越稳定,转弯的时候明显能够感觉到一股阻力,这就是陀螺效应。上述三轴陀螺仪即根据该陀螺效应所设计,通过上述三轴陀螺仪三个轴上的传感器就能确定外部框架旋转的度数等参数,陀螺仪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测量X、Y、Z三个轴的倾角。
可理解的是,上述三轴地磁传感器可为感知地磁的电子指南针,该三轴地磁传感器可以让无人机知道当前的飞行朝向以及机头朝向,确定目标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气压计可用于测量当前位置的大气压,进一步地,上述气压计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气压,计算压差从而确定当前位置的高度。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可根据上述GPS指南针模块调整当前飞行的目标位置为上述电动汽车,然后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通过上述IMU中的三轴陀螺仪调整当前的倾角,通过上述IMU中的三轴地磁传感器调整当前的飞行朝向以及机头朝向,通过上述IMU中的气压计调整当前所处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当前方位的调整。
应理解的是,无人机在上述方位调整过程中,可通过LED指示灯实时显示飞行状态,以便于用户实时了解飞行状态。
步骤S30: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随车说明中的续航里程是车辆在出厂前,技术人员对该车最理想化的性能测试中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具有参考价值,但并不具备实用价值,因此,将无人机作为储备电源的来源,需结合汽车运动的电量消耗情况以及无人机自身电量消耗情况来确定储备的电能,以满足实际需求。
为了便于理解,以电动汽车车身重2250kg,功率230kw,电池容量83kw/h,百公里加速时间4.2s,续航500km为例对实际续航里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方案进行限定。假定轮胎与沥青路面滚动摩擦系数取0.015,正常行驶速度100km/h。
首先,计算加速过程需要的功率,根据加速度公式:
Figure BDA0003876454270000071
其中,a为电动汽车的加速度,T为加速时间,Δv为速度的变化量。代入上述正常行驶速度100km/h以及百公里加速时间4.2s可知电动汽车的从零加速到百公里的加速度为6.6m/s2。将该电动汽车加速到百公里的加速度代入到下述路程公式:
Figure BDA0003876454270000072
其中,s为电动汽车的行驶路程,v为电动汽车的行驶初速度,a为电动汽车的加速度,t为加速时间。可知,电动汽车从零加速到百公里的路程为58.2m。将该电动汽车从零加速到百公里的路程代入到下述总功计算公式:
W=(F+f)s=(ma+Gμ)s
其中,W为发动机和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F为电动汽车车身重量,f为电动汽车从零加速到百公里的摩擦力,s为电动汽车从零加速到百公里的路程。可知,电动汽车的发动机和克服摩擦力做到总功为883519J。将该电动汽车的发动机和克服摩擦力做到总功带入到下述功率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876454270000081
其中,P为电动汽车从零加速到百公里的总功率,W为发动机和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t为电动汽车从零加速到百公里的时间。可知,电动汽车从零加速到百公里的总功率为210361W,进而可知加速过程消耗的电量为0.245kWh,该耗电量太小,在下述计算过程中可忽略不计。
其次,计算匀速过程中车辆所消耗的功率,这个值决定了续航里程当车辆加速到时速100公里时,假定继续以此速度匀速行驶,此速度下要考虑风阻的影响,可按如下风阻计算公式:
F=0.5ρACV
其中,F为风阻,ρ为空气密度,A为汽车迎风面积,C为风阻系数,v为行驶速度,去空气密度为1.29,汽车迎风面积为2.5m,风阻系数一般车辆在0.3-0.6之间,取0.24,则可确定风阻为298N。可按如下公式确定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
F摩擦=mgμ
其中,F摩擦为摩擦力,m为电动汽车的车重,μ为轮胎与沥青路面滚动摩擦系数,可确定F摩擦为330N,代入如下功率公式:
P=(F+F摩擦)V
其中,P为电动汽车匀速过程中消耗的功率,F为风阻,F摩擦为摩擦力,v为行驶速度,可知电动汽车匀速过程中消耗的功率为17444W。若假定电机效率0.8,电池放电效率0.9,则所需功率:
Figure BDA0003876454270000082
续航时间:
Figure BDA0003876454270000091
续航里程:
S=3.4×100=340
综上所述,可确定实际续航里程(340km)远低于理想续航里程(500km),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无人机搭载的备用电量进行考虑,可在无人机上搭若干充电电芯,该充电电芯存储的电量可以同时满足给电动汽车充电以及无人机飞行时所消耗的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若干充电电芯可为上述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电芯,该若干充电电芯数量存放在无人机内部的对于位置处,且数量可为多个。
可理解的是,预设充电方位可为预先设置的最佳充电方位。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通过上述方式调整当前方位处于上述预设充电方位时,可从上述若干充电电芯中选取一个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进一步地,为了对上述若干充电电芯进行管理,避免上述若干充电电芯电量不足无法充电,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
步骤S01:在当前状态处于待机状态时,基于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触发电量提示信息,所述电量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人员对所述若干充电电芯执行预设充电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待机状态可为无人机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也即静止状态。
可理解的是,目标人员可为管理无人机的技术人员,也可为用户,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充电操作可为对上述若干充电电芯进行管理的操作。
为了便于理解,参考图4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方案进行限定。图4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若干充电电芯的充放电示意图,图中,充电过程为通过输入端为充电电量蓄电,然后充电电量再为电芯进行蓄电,也即为若干充电电芯进行充电,放电过程为电芯,也即若干充电电信放电至升压电路,升压电路再放电至输出端,实现放电,该输出端可为无人机,即为无人机飞行提高电能,也可为电动汽车,即为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处于待机状态,也即不工作时,可根据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触发电量提升信息,例如,当上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充足时,通过上述LED指示灯模块指示绿灯,以提示上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充足,当上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不足时,通过上述LED指示灯模块指示红灯,以提示当前电量不足,在电量不足时,目标人员即可对上述若干充电电芯执行预设充电操作,从而实现了对上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管理。
本实施例通过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然后根据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在当前方位处于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本实施例应用于无人机,通过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处于预设充电方位后,使用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相较于现有的充电方式中用户需要考虑剩余电量是否能够跑完全程以及能否及时到达充电地点给车辆补充电量,本实施例上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避免了用户产生里程焦虑,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1: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是否为运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动汽车可以处于运动状态,也即行驶中,也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故而提出本实施例,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静态充电和动态充电,以使用户可随时进行充电,有效提高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可在对上述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进行处理,以判断待充电的电动汽车当前的运动状态,从而选择对应的调整方式。
步骤S202:若是,则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追踪锁定。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在起飞前可处于电动汽车的后备箱中,在检测到上述电动汽车处于运动状态,也即行驶中时,可通过上述IMU和GPS指南针模块对上述电动汽车进行追踪锁定。
为了便于理解,可参考图6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方案进行限定。图6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无人机追踪锁定的示意图,图中,左上方为无人机飞行示意图,也即无人机可对行驶中的电动汽车进行追踪,从最左边的位置飞行至最右边的位置,以实现对上述电动汽车的追踪锁定。
步骤S203:在锁定所述电动汽车时,保持当前方位与所述电动汽车同步。
为了便于理解,可参考图7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方案进行限定。图7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无人机与电动汽车同步示意图,图中,无人机在锁定上述电动汽车后,继续保持当前方位与上述电动汽车同步,从而在保持一定距离后,在当前方位处对无人机进行同步充电。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1之后,还包括:
步骤S202':若否,则基于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的静止方位调整当前方位。
为了便于理解,可参考图8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方案进行限定。图8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无人机基于电动汽车所处的静止方位调整当前方位的示意图,图中,无人机可调整当前方位处于无人机的上方,也即飞行至上述电动汽车的上方,从而进行后续的充电。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在检测到电动汽车静止时,可以上述电动汽车所处的静止方位为参考坐标,并以该参考坐标进行飞行,从而调整当前方位。
本实施例基于电动汽车的不同行驶状态采取不同的方位调整策略,实现了对电动汽车的静态充电和动态充电,以使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充电,有效提高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01: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
需要说明的是,在充电过程中若上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不足以充满电动汽车,则导致充电效率较低,故而提出本实施例,以避免上述情况,提高充电的效率。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在检测到当前方位处于上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此时处于对上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以避免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不足,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
步骤S302:若充足,则从所述若干充电电芯中选取目标充电电芯。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在检测到上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充足时,可从上述若干充电电芯中选取一充电电芯作为目标充电电芯,当选取的目标充电电芯的电量用完,可从上述若干充电电芯中选取另一充电电芯对上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直至上述电动汽车充满。
步骤S303: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目标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磁感应原理电路结构简单,效率高,故而可采用该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以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
为了便于理解,参考图10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方案进行限定。图10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三实施例中涉及的磁感应原理示意图,图中,在为初级线圈供给交流电压时,会产生磁通量,为了消除这些磁通量,次级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功率以对接入的设备,如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
可理解的是,上述初级线圈可设置在无人机中,上述次级线圈可设置在电动汽车中,从而可使得无人机基于磁感应原理进行无线充电,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电动汽车能够准确接收无人机传输的电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3包括:
步骤S3031:判断预设能量发射器是否在所述电动汽车中存在相匹配的能量接收器。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能量发射器可为用于传输电能至电动汽车的送电设备,该预设能量发射器可嵌入在无人机内部的充电座中,具备上述初级线圈的功能。
可理解的是,能量接收器可为用于接收上述预设能量发射器传输的电能的接收设备,该能量接收器可设置在上述电动汽车的相应位置处,具备上述次级线圈的功能。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可判断内部的预设能量发射器是否在上述电动汽车中存在相匹配的能量接收器,以使能量发射器传输的电能被上述电动汽车准确接收,进而使无人机能够准确将电能提供给上述电动汽车。
步骤S3032:若存在,则将所述目标充电电芯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在具体实现中,由于交流电无法被上述电动汽车内的电池接收,故而无人机在检测到上述预设能量发射器在上述电动从中存在相匹配的能量接收器时,需将上述目标充电电芯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使上述电动汽车内的电池接收,实现充电。
步骤S3033: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预设能量发射器传输所述直流电至所述能量接收器,以使所述能量接收器基于所述直流电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
为了便于理解,参考图11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方案进行限定。图11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第三实施例涉及的充电过程示意图,图中,通过交流转直流将目标电芯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该直流电至能量发射器,能量发射器再基于磁感应原理在无线充电器接收端,即能量接收器中产生功率,能量接收器将该功率输出至电动车电池,也即上述电动汽车的电池,从而实现无线充电。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可通过能量发射器的初级线圈产生磁通量,能量接收器的次级线圈为消除上述磁通量,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功率,并基于该功率为上述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上述电动汽车能够准确接收无人机通过的电能,也即实现了无人机对上述电动汽车的准确充电,通过了充电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目标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而上述电动汽车并未充满电,导致用户充电体验不佳,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3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4:在所述目标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时,发送电量耗尽信息至所述电动汽车,以使所述电动汽车基于所述电量耗尽信息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充满,若未充满,则反馈再次充电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目标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时,若此时上述电动汽车更好充满电,则无需更换充电电芯,减少了无人机的运行损耗。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在检测到正在充电的目标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时,可反馈电能耗尽信息至上述电动汽车,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充电电芯,上述电动汽车在接收到上述电能耗尽信息时,可判断当前电能是否充足,若未充满,则反馈再次充电请求,以使无人机更换电芯进行充电。
应理解的是,若无人机在预设等待时间内未接收到上述电动汽车反馈的再次充电请求时,可停止充电操作,或者在接收到上述电动汽车反馈的电量充满信息时,停止充电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等待时间可为预先设置的用于等待接收再次充电请求的预留时间,如1分钟、5分钟以及10分钟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S305:在接收到所述再次充电请求时,返回所述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的步骤,直至所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或所述电动汽车的电量充满。
在具体实现中,无人机在接收到上述再次充电请求时,可继续执行充电操作,以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也即返回上述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的步骤,直至上述若干充电带你芯的电量耗尽或上述电动汽车的电量充满。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12,图12为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状态确定模块501,用于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
方位调整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
无线充电模块503,用于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施例通过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然后根据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在当前方位处于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本实施例应用于无人机,通过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处于预设充电方位后,使用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相较于现有的充电方式中用户需要考虑剩余电量是否能够跑完全程以及能否及时到达充电地点给车辆补充电量,本实施例上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避免了用户产生里程焦虑,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本发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
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
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
若充足,则从所述若干充电电芯中选取目标充电电芯;
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目标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在所述目标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时,发送电量耗尽信息至所述电动汽车,以使所述电动汽车基于所述电量耗尽信息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充满,若未充满,则反馈再次充电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再次充电请求时,返回所述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的步骤,直至所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或所述电动汽车的电量充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是否为运动状态;
若是,则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追踪锁定;
在锁定所述电动汽车时,保持当前方位与所述电动汽车同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是否为运动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基于所述电动汽车所处的静止方位调整当前方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目标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步骤,包括:
判断预设能量发射器是否在所述电动汽车中存在相匹配的能量接收器;
若存在,则将所述目标充电电芯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预设能量发射器传输所述直流电至所述能量接收器,以使所述能量接收器基于所述直流电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当前状态处于待机状态时,基于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触发电量提示信息,所述电量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人员对所述若干充电电芯执行预设充电操作。
6.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请求时,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
方位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当前方位;
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通过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
若充足,则从所述若干充电电芯中选取目标充电电芯;
基于磁感应原理通过所述目标充电电芯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在所述目标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时,发送电量耗尽信息至所述电动汽车,以使所述电动汽车基于所述电量耗尽信息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充满,若未充满,则反馈再次充电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再次充电请求时,返回所述在所述当前方位处于所述电动汽车上方的预设充电方位时,判断携带的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是否充足的步骤,直至所述若干充电电芯的电量耗尽或所述电动汽车的电量充满。
7.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
CN202211215093.0A 2022-09-30 2022-09-3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534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5093.0A CN115534711B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5093.0A CN115534711B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4711A CN115534711A (zh) 2022-12-30
CN115534711B true CN115534711B (zh) 2023-04-28

Family

ID=84732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5093.0A Active CN115534711B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3471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9571A1 (en) * 2011-03-15 2012-09-20 John Christopher Boot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in charging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CN108422884B (zh) * 2018-03-30 2020-10-13 榛硕(武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人机的电动汽车电能补充系统
CN110103719B (zh) * 2019-05-08 2021-07-13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充电提示方法、系统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4711A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4959B2 (en) Energy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devi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same
US11971266B2 (en) Route guidance apparatus, route guidan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8364388B2 (en) Traveling guidance system, traveling guidan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2283958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주행 제어 시스템 및 주행 제어 방법
JP491061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とその制御方法
US11443563B2 (en) Driving range based on past and future data
US20110224868A1 (e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Driving Pattern Suitability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11351981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10140656A1 (en) Charging station with protective door
KR20160104385A (ko) 무인항공기
CN109747455B (zh) 可移动体救援系统和可移动体救援方法
US20220357162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learning model, computer program,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device
CN113352887B (zh) 信息提供装置及信息提供系统
CN106200477A (zh) 一种智能车载系统及更新方法
KR101886583B1 (ko) 차량 시스템 및 차량 시스템의 내비게이션 경로 선택 방법
CN115534711B (zh)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13518B (zh) 信息提供装置和车辆
US20230029080A1 (en) Computing device, vehicle system, and method
CN110422079A (zh) 一种车载飞行器的电量管理以及续航控制方法
US11326893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vehicle
US20230055398A1 (en) Vehicle allocation apparatus and vehicle allocation method
US20230022823A1 (en) Route determination device and vehicle dispatch system
US20230038012A1 (en) Smart electric vehicle trip planner algorithm
US20220402378A1 (en) Vehicle and charging system
CN115494872A (zh) 一种无人机巡检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