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9579A - 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9579A
CN115529579A CN202210380957.8A CN202210380957A CN115529579A CN 115529579 A CN115529579 A CN 115529579A CN 202210380957 A CN202210380957 A CN 202210380957A CN 115529579 A CN115529579 A CN 115529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node
central node
peripher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09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29579B (zh
Inventor
陈英涛
张梦龙
张相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09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9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9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9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29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9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发现过程及装置,该方法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形成一个设备发现群组,并选取一个终端设备作为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设备在群组内周期性进行设备发现,获得群组内其他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发送至群组内的外围节点设备,即中心节点收集群组内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下发给各外围节点,不需要两两设备进行设备发现过程,大大降低了报文交互数量,因此,降低了群组内外围节点在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以及,降低了整个群组在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

Description

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办公或生活场景中,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可以进行通信,实现终端设备的业务能力,如文件共享、数字媒体投屏、通话迁移等业务能力。但是上述业务能力的构建,都是以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互发现为前提,即终端设备之间必须知晓对方的必要信息,包括业务能、网络通信能力及身份标识信息等。
相关技术中,为实现终端设备快速实现设备发现和业务处理,每个终端设备都需要定期独立发送广播报文,其他终端设备需要回复报文,通过此种方式保持区域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有效性。但是,此种方式终端设备之间需要交互的报文数量多,终端设备收发报文的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功耗,因此,导致终端设备的功耗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发现方法,应用于第一群组中作为中心节点的终端设备,包括: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收集第一群组内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需的信息;中心节点将群组设备信息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外围节点,使得任一外围节点基于群组设备信息中另一节点的设备信息建立与另一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中心节点基于群组设备信息中任一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建立与任一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可见,该方案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设备形成一个群组,并选取一个设备作为中心节点。中心节点周期性收集群组内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并下发给群组内的各外围节点,从而使群组内任一设备基于设备信息与其他设备直接建立通信连接,无需再进行设备发现过程,从而缩短了整个通信连接建立过程的耗时。而且,由中心节点集中收集其他节点的设备信息,不需要两两设备进行设备发现,因此降低了设备发现过程的报文交互数量,降低了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收集第一群组内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包括: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以广播形式收集第一群组内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
在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收集第一群组内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包括: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广播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第一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中心节点接收第一群组内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第二报文是外围节点接收到第一报文后发送,第二报文包括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中心节点基于处于唤醒状态的各外围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及自身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可见,中心节点通过广播报文的形式与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进行设备发现,进而由中心节点将群组内已发现的设备信息广播至其他外围节点,无需外围节点之间进行相互发现过程,从而降低了设备发现过程的报文交互数量,降低了群组内外围节点的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
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广播第一报文,包括:在一个预设周期内,中心节点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至少两个通信通道上并行广播预设数量次第一报文。这样,可以避免广播报文丢失,提高了报文交互的有效性。
在第一方面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节点接收第一群组内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包括:中心节点接收外围节点以广播形式发送的第二报文,第二报文中携带中心节点的身份标识;或者,中心节点接收外围节点以单播形式发送的第二报文。可见,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可以广播形式回复中心节点,也可以单播方式回复中心节点,从而提高了外围节点回复报文的灵活性。
在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节点将群组设备信息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外围节点,包括:中心节点确定当前周期获得的群组设备信息发生变化后,向第一群组的各外围节点广播群组设备信息。这样,可以减少中心节点广播群组设备信息的次数,降低了中心节点在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
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收集第一群组内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包括:中心节点接收由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的第一外围节点主动发送的自身的设备信息;中心节点基于第一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更新中心节点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这样,可以确保中心节点及时感知到由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下发给群组内的其他节点,提高了设备发现过程的效率。
在第一方面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节点将群组设备信息发送至第一群组内的外围节点,包括:中心节点以单播形式向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使得第一外围节点基于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可见,该方案中,中心节点与切换至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之间以单播方式交互,提高了交互效率和有效性。
在第一方面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中包括第一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该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的报文时,中心节点开始计时,若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中心节点未接收到第一外围节点的新报文,则向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第三报文,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第一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若中心节点在发送第三报文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的第四报文,向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第五报文,第五报文包括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若中心节点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的报文,确定第一外围节点离开第一群组,更新中心节点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并向第一群组内各外围节点发送更新后的群组设备信息,以使各外围节点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这样,中心节点记录各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可以及时感知到离开群组的外围节点,从而及时更新群组设备信息,提高了设备发现结果的准确率。
在第一方面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群组内的中心节点确定自身的广播时刻与第一外围节点的唤醒时刻之间无交集后,基于广播时刻和唤醒时刻,生成唤醒周期调整指令并发送至第一外围节点,唤醒周期调整指令用于使第一外围节点调整唤醒时刻,以使调整后的唤醒时刻与广播时刻之间有交集。可见,该方案可以触发外围节点调整唤醒周期,使得调整后的唤醒时刻与中心节点的广播时刻之间存在交集,这样,当中心节点广播报文时,该外围节点处于唤醒状态,节省了该外围节点由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后,额外与中心节点进行报文交互的过程,因此,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
在第一方面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是第一群组内的外围节点,该方法还包括:在超过第一群组内中心节点的广播周期后,第一终端未接收到中心节点广播的报文,从第一终端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中删除中心节点的设备信息获得更新后的群组设备信息;第一终端基于更新后的群组设备信息重新选取新的中心节点。可见,外围节点记录了中心节点的广播周期,可以及时感知到中心节点是否离开群组,若确定中心节点离开群组重新选取新的中心节点,避免中心节点异常影响整体设备发现效率,提高了群组设备发现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触摸屏;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发现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发现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有益效果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群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发现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自发现开关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发现群组的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发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播周期的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群组示例中唤醒设备的发现过程的示意图;
图7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间通信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发现犯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周期与广播周期的示意图;
图10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群组示例中休眠设备的发现过程的示意图;
图10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心节点查询外围设备节点是否离开群组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10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休眠状态设备的设备发现场景的示意图;
图10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休眠状态设备的设备发现场景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新加入设备的设备发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1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群组示例中新加入设备的设备发现过程;
图1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节点加入群组的场景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节点进入唤醒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下中心节点进入唤醒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节点离开群组后的设备发现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节点离开群组后的设备发现过程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心节点离开群组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技术术语及相关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中心节点: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设备中选取一个设备作为中心节点(或称为中心节点设备),构建设备发现群组,中心节点设备可以与群组内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而且,可以收集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及时下发给其他各终端设备。
外围节点:设备发现群组中除中心节点之外的其他设备,可以与设备发现群组中的中心节点进行通信,接收中心节点下发的群组内其他节点的设备信息,使终端设备提前获知同一群组内其他设备的具体信息,加快设备发现过程。
休眠状态:终端设备的系统处于休眠状态,只有通过单播报文才能主动唤醒,广播报文无法唤醒。例如,没有接入电源、同时不在后台业务处理的息屏设备通常处于休眠状态。
唤醒状态:终端设备的系统处于唤醒状态,可以处理所有的数据报文。亮屏的设备、接入电源的设备都属于唤醒状态设备。
唤醒周期:休眠设备为了处理系统相关任务,系统会周期性唤醒,唤醒会持续一段时间。
设备发现类型A报文:下文简称A类报文,由中心节点设备发送,收到该报文的边缘节点设备需要回复。设备发现类型A报文包含内容:群组内已发现的所有设备的设备信息、发现报文的广播周期。
设备发现类型B报文:下文简称B类报文,由中心节点设备发送,此类报文中携带群组内已发现的所有设备的设备信息,收到该报文的边缘节点设备不需要回复。
设备发现类型C报文:下文简称C类报文,由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给中心节点设备,此类报文中携带本设备的设备信息和唤醒周期信息。收到该报文的中心节点设备需要回复。
设备发现确认报文(ACK):用于确认设备发现类型A、B、C报文已经被接收。
身份标识,是终端设备的唯一身份标识,可以唯一表征终端设备。在设备发现过程中,方便其他设备识别该设备。
通信能力,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可用的通信方式及通信地址,例如,终端设备当前可以使用蓝牙通信方式及蓝牙地址,以及,WiFi通信及WiFi地址等。在设备发现过程中,方便其他设备基于该设备的通信能力建立相应的通信连接,进而通过该通信连接传输数据。
业务能力,用于表征终端设备支持的与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功能,例如,文件分享、数字媒体投屏、通话迁移等业务。在其他设备与该设备相互发现之后,其他设备可以记录该设备的业务能力,以便进行相应的业务操作,如两设备之间进行文件分享。
设备状态,表征终端设备当前的状态,如唤醒状态和休眠状态。
下面结合图1介绍可以应用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发现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设备发现系统可以包括:手机11、平板电脑12、笔记本电脑13、智能电视14、路由器15、智能音箱16等电子设备。
其中,每种电子设备的数量都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而且,系统中电子设备的种类并不局限于上述种类,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如智能穿戴设备、投影仪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1所示的场景中,任意两个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两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前提是两个设备之间相互发现,即获知对方的必要信息,如身份标识、业务能力、通信能力等。
相关技术中,设备发现过程是两两设备进行设备发现,此类设备发现过程,每个设备都需要定期独立发送广播报文,其他设备需要回复报文,设备之间交互报文的数量多,导致各设备在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较大。
此外,相关技术中的设备发现过程由业务触发,即当终端设备有实际业务需求时,才触发设备发现的操作。
例如,用户使用手机11的“荣耀分享”功能向笔记本电脑13分享文件。此种场景下,如图2的(1)所示,用户在手机11中选择待分享文件后,例如,用户长按待分享文件,手机11的显示界面上显示“分享”控件111。进一步,用户点击“分享”控件111后,显示界面显示可用的分享途径,如图2的(2)所示,用户点击“荣耀分享”控件112,即用户开启“荣耀分享”开关。此后,手机11后台执行设备发现过程,即手机11通过蓝牙扫描发现附近可用的设备(一定范围内且已开启“荣耀分享”开关的其他设备,如笔记本电脑13),并与发现的可用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如WLAN连接)。手机11与笔记本电脑13通过WLAN通道传输待分享的文件。
可见,由业务触发的设备发现过程,在有实际业务需求时,才触发设备发现过程,当一个场景内存在多个设备时,需要交互的消息数量较多,无法保证及时发现特定设备,导致整个设备发现过程的效率低下,同时影响业务处理效率。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互相发现过程导致终端设备的功耗高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设备发现方法,该方法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形成一个设备发现群组,并选取一个终端设备作为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设备在群组内周期性进行设备发现,获得群组内其他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发送至群组内的外围节点设备,即中心节点收集群组内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下发给各外围节点,不需要两两设备进行设备发现过程,大大降低了报文交互数量,因此,降低了群组内外围节点在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以及,降低了整个群组在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
而且,该方案还可以使外围节点设备在获得业务任务之前获知同一群组内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从而加快了设备发现过程,即当终端设备获得业务任务后可以立即处理该业务,业务等待处理的耗时几乎降为0,换言之,当接收到业务任务后,可以立即通过预先获得的其他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建立通信连接,并利用该通信连接处理该业务任务。因此,提高了整个业务处理过程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电脑,超机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投影仪等。本申请对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无线通信模块102、传感器模块103、显示屏104和存储器105。
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本申请中,作为中心节点的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101可以在群组内周期性进行设备发现,获得群组内其他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发送给群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
无线通信模块102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02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
传感器模块103可以采集终端设备的各种数据,例如,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本申请对传感器类型不做限定。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受压力信号。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一般为三轴)的加速度大小。当终端设备静止时可以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姿态,如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显示屏104用于显示文本、图像、视频等。
存储器105可以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5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5中的执行,进行周期性设备发现。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智能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
Figure BDA0003591827120000061
开源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智能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图3所示的软件架构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智能操作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例如,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包还可以包括荣耀分享、共享至电脑等。
荣耀分享可以将本终端设备中的资源分享至其他具有荣耀分享功能的终端设备。对于手机而言,开启共享至电脑功能后,本手机可以被已连接的电脑访问。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例如,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内设置有“自发现”开关21。例如,在设备的操作系统中,“自发现”开关21可以默认为开启状态。或者,用户可以从控制中心或设置页面开启“自发现”开关21。“自发现”开关开启后,群组内的各设备可以进行设备发现过程。
其中,图5仅是“自发现”开关的一个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命名为其他名称及其他开关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将结合图6A~图16阐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发现方法。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发现群组的示意图。
如图6A所示,该设备发现群组包括N个终端设备,从N个终端设备中选取一个中心节点,其它终端设备为外围节点。例如,图6A所示的群组中设备X作为中心节点,其他设备作为外围节点。
通常选取支持多种通信方式的终端设备作为中心节点。例如,终端设备X支持WiFi、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BT、NFC等多种无线通信方式,因此,选取设备X作为中心节点。
中心节点尽可能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向外围节点下发信息,而外围节点可以按照自身能耗需求选择一种功耗较低的通信方式与中心节点通信。例如,如图6A所示,外围节点1采用BLE与中心节点X通信,外围节点2采用BT与中心节点X通信,外围节点3和4采用WiFi与中心节点X通信等。
接入电源、前台/后台正在处理业务的终端设备通常属于唤醒状态。为了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终端设备可以进入休眠状态,通常在终端设备没有接入电源,且后台未处理业务时处于休眠状态。
基于中心节点的设备发现过程,如果设备间没有通过某种方式保持连接,需要中心节点通过广播形式进行设备发现,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会回复中心节点的广播报文,而休眠状态外围节点,通常不会影响中心节点的广播报文,因此,针对唤醒状态和休眠状态的终端设备的设备发现流程有所不同。
下面先介绍中心节点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之间的设备发现流程。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发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中心节点设备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的设备发现过程。如图6B所示,该设备发现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中心节点设备以广播形式向外围节点发送A类报文。
其中,A类报文包括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中心节点设备的广播周期。在一示例中,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通信能力、业务能力及设备状态。当然,设备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多个设备未形成群组的场景下,中心节点设备仅知道自身的设备信息,因此,广播的A类报文中仅包括中心节点的设备信息。
在一示例中,中心节点设备会记录广播周期,并监测到广播周期到来后生成Alarm(闹钟)事件,中心节点设备的操作系统接收到Alarm事件后,确定广播周期到来,进一步触发设备发现流程。
设备发现群组内的中心节点设备周期性进行设备发现过程,进行设备发现的周期可以称为广播周期。广播周期是中心节点设备广播设备发现类报文的周期,例如,从本轮的开始广播时刻到下一轮的开始广播时刻之间的时长。
例如,如图7A所示,t1时刻为本轮开始广播时刻,t2时刻为下一轮开始广播时刻,则从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时长是一个广播周期的时长,如一个广播周期是30s。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广播周期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时长,如,50s、60s等。在一示例中,为了避免广播报文丢失,一个广播周期内,中心节点按照某个时间间隔,进行多次广播,连续多次广播的时长可称为广播时长,广播周期内剩余时间不广播。如图7A所示,t1~t3时间段的时长即一个广播周期的广播时长,即中心节点在该时间段内持续进行广播。
例如,一个周期内的广播时间间隔是200ms,一个广播周期内的广播次数是10次,则在一个广播周期的广播时长是2s;如果一个周期内的广播时间间隔是300ms,广播次数是10次,则一个周期内的广播时长是3s;如果一个周期内的广播时间间隔是500ms,广播次数是10次,则一个周期内的广播时长是5s。
此外,在一示例中,广播周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分别设置不同的时长。例如,划分为短周期(如30s)和长周期(如300s),设备可以在凌晨时间段(如23:01~6:00)使用长周期,在其他时间段(如6:00~23:00)使用短周期。
在另一示例中,广播周期还可以根据中心节点设备的不同设备状态,分别设置不同的时长,例如,当中心节点设备连接电源或电量充足时,广播周期可以设置为短周期,而在电量不足时,广播周期可以设置为长周期。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其他因素设置广播周期的时长,以及,设置其他时长,本申请对广播周期的时长不做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广播周期可以直接写入中心节点的用于实现设备发现流程的程序中。同一场景内的设备所支持的通信方式不同,或者,由于其受能耗限制采用的通信方式不同,即同一场景的多个设备所采用的通信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提升设备发现效率,中心节点在一个广播周期尽可能采用多种无线通信方式并行进行广播,以便其他设备都能接收到广播报文。例如,可以同时采用BLE、BT、WiFi三种通信协议进行广播,即采用上述三种通信协议并行广播,这样采用不同通信方式的其他设备可以尽早收到广播报文,并进行后续的设备发现过程,因此缩短设备发现过程的耗时。
S120,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基于A类报文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接收到中心节点设备广播的A类报文后,解析获得A类报文中包含的群组设备信息。群组设备信息包括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
进一步,该外围节点将解析得到群组设备信息存储至本地的设备信息中,该设备信息中包括群组内所有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此外,该设备信息中还可以存储该外围节点设备自身的信息。
例如,针对新创建的群组,A类报文中仅包括中心节点的设备信息,此种场景下,将中心节点的设备信息更新至该外围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可以直接利用A类报文中的群组设备信息替换该外围节点本地的设备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比较本地的设备信息与中心节点发送的群组设备信息,发生变化的设备信息,然后,可以仅将发生变化的设备信息项替换为最新的设备信息。
S130,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向中心节点设备回复C类报文。
C类报文中包括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和唤醒周期。例如,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该外围节点的身份标识信息、通信能力和业务能力等。唤醒周期由外围节点设备设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围节点以单播形式向中心节点回复C类报文。其中,单播方式是一对一的通信模式,本实施例中,即某一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与中心节点设备之间进行一对一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围节点也可以广播形式回复C类报文,该广播报文可以携带中心节点的身份标识,其它节点确定广播报文中的身份标识与自身的身份标识不一致,则丢弃该广播报文不处理。
此外,中心节点采用多种通信协议广播报文,而外围节点设备可以按照自身能耗需求选择一种通信方式回复中心节点,例如,外围节点可以在功耗最低的可用通道上回复中心节点。例如,某一外围节点设备当前支持BLE、BT和WiFi三种无线通信协议,此时可以选择在功耗最低的BLE通道上回复广播报文。当然,外围节点设备也可以选择自身支持的多个通信通道上回复中心节点。
一个广播周期内,中心节点设备可以按预设时间间隔进行多次广播,而外围节点设备可以只回复一次广播的报文,例如,外围节点设备仅针对首次收到广播报文进行回复,不再回复本周期收到的其他广播报文。
S140,中心节点设备基于C类报文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中心节点设备接收到外围节点设备单播发送的C类报文后,解析获得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存储至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中。
S150,中心节点设备向发送C类报文的外围节点设备,以单播方式回复ACK报文。
中心节点设备更新完本地的设备信息表之后,与该外围节点设备进行一对一通信,回复ACK报文。
ACK报文用于表征中心节点设备已接收到外围节点设备发送的C类报文。
通过上述S110~S150,中心节点设备完成一次设备发现过程。
S160,中心节点设备广播m个A类报文后,获得群组内所有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的设备信息。
为了避免广播报文丢失,在一个广播周期内,中心节点可以进行多次广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广播周期内中心节点多次广播报文的内容可以相同,即同一广播周期的多个广播报文中包含的设备信息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一个广播周期内,广播一次后可能会收到其他设备回复的设备信息,将接收到的设备信息更新至本地。如果检测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有变化后,终止当前广播周期,重新进入下一个广播周期,并广播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例如,当中心节点进行第3次广播后,发现接收到的设备信息有变化,则直接终止本广播周期,即不再进行本周期的第4次广播,进入下一广播周期。在下一广播周期中,广播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
S170,中心节点设备判定当前广播周期获得的群组设备信息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则执行S180;如果没变化,则结束本次设备发现过程。
中心节点设备比较当前广播周期(例如,图7A中的T2周期)获得的群组设备信息与上一广播周期(如图7A中的T1周期)的群组设备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表明本周期的设备信息有变化。
例如,某一外围节点设备已经离开本群组,或者,某一外围节点设备的信息发生变化(如,设备状态发生变化、电量发生变化等)等。
S180,中心节点设备广播B类报文。
中心节点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B类报文,向群组内所有外围节点设备通告群组内设备的最新信息。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B类报文中可以包括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最新设备信息。例如,群组一共包括5个终端设备,其中,4个终端设备处于唤醒状态,1个处于休眠状态,则B类报文中包括这4个唤醒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B类报文中可以仅包括发生变化的设备信息。如群组包括5个终端设备,4个设备处于唤醒状态的设备,1个设备处于休眠状态。而且,4个唤醒状态的设备中只有1个设备的设备信息发生了变化,则B类报文中包括1个发生变化的设备的最新信息。
S190,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基于B类报文更新各自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外围节点接收到中心节点发送的B类报文后,解析B类报文获得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并基于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此外,外围节点接收到B类报文后不需要回复中心节点。
在实际应用中,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也可能会离开群组,例如,用户的手机已加入家中的设备发现群组,手机处于唤醒状态,在用户离开家后,手机就离开了家中的群组。
外围节点设备离开群组时,通常不会告知中心节点设备,中心节点设备通过周期广播报文感知外围节点设备是否离开。如果中心节点设备在一个周期内广播m次报文后,一直未收到某一外围节点设备回复的报文,则确定该外围节点设备已离开群组。然后,中心节点从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中删除离开群组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将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告知群组内其他外围节点,从而使群组内所有节点及时更新各自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与中心节点维护的群组设备细腻保持一致。
下面以设备发现群组内包括7个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B所示,设备1~设备7形成一个设备发现群组,设备5为中心节点设备,设备1-4,6-7均为外围节点设备。其中,外围节点设备1和4处于休眠状态(图7B中灰色填充节点表示休眠状态的节点),其他节点均处于唤醒状态。
在本示例中,中心节点设备5的可用通信方式包括BLE、BT、NFC和WiFi等。其中,外围节点设备2和3通过BLE通信方式与中心节点设备进行报文交互;外围节点设备6和7通过BT通信方式与中心节点设备进行报文交互。
设备5检测到广播周期到来后,参见图7B的(1),设备5在各通信通道上广播A类报文,A类报文中包括中心节点设备5的信息。
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2、3可以在BLE通道上接收A类报文,分别更新本地的群组内设备信息,即,设备2和3将设备5的信息更新至本地。进一步,如图7B的(2)所示,设备2、3分别向设备5单播回复C类报文,C类报文包含设备2、3各自的设备信息,如设备2单播回复的C报文包括设备2的信息,设备3单播回复的C类报文包括设备3的信息。
如图7B的(3)所示,设备5接收到设备2、3单播发送的C类报文后,基于C类报文更新设备5本地的设备信息。以及,向设备2、3单播回复ACK报文,分别告知设备2、3,设备5已成功接收C类报文。
为了避免广播报文丢失,设备5可以在一个广播周期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广播m个A类报文。
如图7B的(4)所示,设备5第2次在各通信通道上广播A类报文,该A类报文包括设备5的信息。
设备6和7在BT通道上接收该A类报文,并分别更新设备6和7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即,设备6和7将设备5的信息更新至本地。进一步,如图7B的(5)所示,设备6和7分别向设备5单播回复C类报文,该C类报文包括设备自身的信息,如,设备6的C类报文包括设备6的信息,设备7的C类报文包括设备7的信息。
设备5接收到设备6和7单播回复的C类报文后,更新设备5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即将设备6和7的信息更新至设备5本地的设备信息中。以及,如图7B的(6)所示,设备5向设备6和7单播回复ACK报文,以告知设备6和7发送的C类报文已被设备5成功接收。
此后,设备5继续在多个通信通道上广播A类报文,直到广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结束,如广播10次后结束。
设备5将本广播周期获得的群组设备信息与上一广播周期的群组设备信息进行比较,而本示例中,本周期是这7个终端设备创建设备发现群组后的第一个广播周期,换言之,上一周期还没有获得群组内任何设备信息,因此,本周期获得的设备信息与上一周期相比有变化。如图7B的(7)所示,设备5广播B类报文,B类报文包括群组内最新的设备信息,以便群组内其他设备更新本地的设备信息。这样,设备2已知设备3、5、6、7的信息,设备3已知设备2、5、6、7的信息,设备5已知设备2、3、6、7的信息,依次类推,群组内所有处于唤醒状态的设备都获得了其他唤醒状态设备的设备信息。
例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手机11、平板电脑12、笔记本电脑13、智能电视14、路由器15、智能音箱16形成一个群组,其中,手机11为中心节点,其他设备均为外围节点。而且,外围节点中的平板电脑12、笔记本电脑13和路由器15处于唤醒状态,其他外围节点处于休眠状态。
结合图6B所示的设备发现过程可知,手机11按广播周期广播报文后,可以收到平板电脑12、笔记本电脑13和路由器15返回的各自的设备信息,然后,手机11再将收集到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下发给群组内的所有外围节点,即群组内每个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均获得了中心节点及其他唤醒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群组内各唤醒状态的设备已经获得其他唤醒设备的设备信息,因此,唤醒状态的设备可以直接建立通信连接,无需进行设备发现。如图7C所示,用户可以在手机11上选择与平板电脑12建立通信连接。此后,若手机11接收到视频通话邀请,手机11和平板电脑12上都显示该视频通话邀请,缩短了手机11与平板电脑12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设备协同处理业务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发现方法,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设备创建群组,并选取其中一个设备作为中心节点设备,其他设备均为外围节点设备。中心节点设备在群组内周期性进行设备发现过程,即中心节点设备通过广播方式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进行交互,从而收集群组内所有处于唤醒状态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发送至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使得群组内每个唤醒状态设备获知群组内其他唤醒状态设备的设备信息,而此过程不需要两两设备进行报文交互,而是中心节点设备通过广播方式与外围节点设备通信,大大降低了设备发现过程的报文交互数量,因此,降低了群组内其他终端设备在设备发现过程的功耗。
而且,该方案还可以使外围节点设备业务触发之前,获知同一群组内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即提前获知群组内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因此加快了设备发现过程。当终端设备收到业务任务后可以立即处理该业务,业务等待处理的耗时几乎降为0,换言之,当接收到业务任务后,可以立即通过预先获得的其他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建立通信连接,并利用该通信连接处理该业务任务。因此,提高了整个业务处理过程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中心节点设备进行设备发现时,某个(某些)外围节点设备处于休眠状态,而休眠状态的终端设备可能无法接收广播报文,即中心节点设备无法通过广播方式获得休眠状态设备的设备信息。
下面将结合图8~图10B详细阐述休眠状态设备的设备发现过程。
如图8所示,针对休眠状态设备的设备发现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0,外围节点设备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后,主动向中心节点设备单播发送C类报文。
外围节点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后,就主动向中心节点设备发送C类报文。该C类报文包括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和唤醒周期,如上所述,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身份标识信息、通信能力、业务能力及设备状态等。
外围节点设备可以选择功耗较低的通信通道上发送C类报文,如BLE通道。
在一示例中,休眠状态的设备监测到唤醒周期到来后主动进入唤醒状态。
在另一示例中,休眠状态的设备接收到其他设备的单播报文后被唤醒,进入唤醒状态。
在又一示例中,还可以在设备中设置一低功耗的信号接收器,该信号接收器处于常开状态,即设备进入休眠状态,该信号接收器也可以接收特定类型的信号。当该信号接收器接收特定类型的信号(如,广播报文)后进入唤醒状态。
S220,中心节点设备基于C类报文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中心节点设备解析C类报文获得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更新至中心节点设备本地存储的群组的设备信息中。同时,中心节点设备记录该外围节点设备的唤醒周期。
S230,中心节点设备向该外围节点设备单播发送A类报文。
A类报文包括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中心节点设备在该外围节点发送C报文的通信通道上单播发送A类报文,从而使该外围节点及时获知群组内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S220和S230可以并行执行,本申请并不限定S220和S230的执行顺序。
S240,该外围节点设备基于A类报文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并向中心节点设备单播回复ACK报文。
外围节点设备解析A类报文获得群组内所有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将本地存储的群组设备信息更新为中心节点下发的群组设备信息。进一步,外围节点设备向中心节点设备单播发送ACK报文,告知中心节点设备A类报文已被成功接收。
S250,如果超过外围节点设备的唤醒周期,中心节点设备仍未收到该外围节点设备发送的C类报文,则向该外围节点设备单播发送A类报文,查询该外围节点是否离开群组。
中心节点设备从外围节点设备发送的C类报文中解析获得唤醒周期,并记录。
在一示例中,中心节点设备在接收到外围节点发送的单播报文时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长达到预设计时时长(如预设计时时长略大于该外围节点设备的唤醒周期)后,如果仍未接收到该外围节点发送的C类报文,则主动向该外围节点单播发送A类报文,查询该外围节点是否离开群组。
例如,某一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是30s,预设计时时长可以是35s。本申请并不限定预设计时时长。
此外,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进入休眠状态时,可以主动向中心节点发送报文,该报文包括该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中心节点记录该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而且,中心节点在接收到此报文时开始计时,如果计时时长超过设定时长(该设定时长可以根据唤醒周期设定,如略大于唤醒周期),仍未收到该外围节点发送的报文,则主动向该外围节点发送报文查询该节点是否离开群组。
S260,如果确定该外围节点设备在群组内,则该外围节点设备向中心节点单播回复C类报文。
如果外围节点设备在群组内,其接收到中心节点设备发送的A类报文后,单播回复C类报文。其中,C类报文可以包括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以及唤醒周期,以便告知中心节点设备自身的设备信息。
S270,中心节点设备接收到外围节点设备发送的C类报文后,确定该外围节点未离开群组,并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中心节点设备接收到外围节点设备单播回复的C类报文后,解析该C类报文获得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将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更新至中心节点设备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S280,中心节点设备向该外围节点设备单播回复A类报文。
在一示例中,中心节点确认该外围节点设备未离开群组后,将群组内已发现的所有设备的设备信息以A类报文的形式单播发送至该外围节点。该外围节点向中心节点回复ACK报文,告知中心节点已成功接收A类报文。
S290,如果中心节点设备未收到外围节点设备回复的报文,确定该外围节点设备已离开群组,并更新中心节点设备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得到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
中心节点设备向外围节点设备单播发送报文查询该外围节点是否离开群组后,在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该外围节点设备回复的报文,确定该外围节点设备已离开群组。以及,更新中心节点设备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即从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中删除离开群组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
S2100,中心节点设备向群组内的其他外围节点广播B类报文。该B类报文包括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
中心节点设备删除已离开群组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后,通过广播形式发送B类报文以告知群组内其他外围节点设备。
由上述内容可知,外围节点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时,中心节点设备和休眠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之间的设备发现报文交互依赖于外围节点唤醒后主动发起。此种情况下,如果中心节点设备的广播周期和休眠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的唤醒周期存在时间差,会导致中心节点设备无法及时感知到休眠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的状态,同样,休眠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也无法及时感知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导致设备发现效率低,此外,还会导致休眠设备唤醒后与中心节点之间的发现过程导致中心节点设备产生额外的功耗,即增加了中心节点设备的功耗。
为了解决该问题,中心节点设备与休眠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之间进行设备发现时,尝试调整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以使外围节点设备的唤醒时刻与中心节点设备的广播时刻同步。
如图8所示,调整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10,中心节点设备基于自身的广播周期及外围节点设备的唤醒周期,生成唤醒周期调整指令并发送至外围节点设备。
在一示例中,可以根据外围节点进入唤醒状态的时刻(唤醒时刻)与中心节点的广播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唤醒周期的调整方向(如,延后或提前)及调整时长,使得外围节点处于唤醒状态的时间段与中心节点处于广播状态的时间段之间有交集。
例如,图9的(1)所示,为外围节点调整前的唤醒周期与中心节点的广播周期的示意图。
如图9的(1)所示,T1~T11是中心节点的广播周期,如30s。每个广播周期中的持续广播的时长是一小段时间,如1s~6s,剩余时间段不广播。
如图9的(1)所示,从t0时刻至t11时刻是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即从当前唤醒时刻到下一唤醒时刻的时长,如唤醒周期是300s,t0~t1时间段为处于唤醒状态的时间段,其中,t0时刻为进入唤醒状态的时刻,t1时刻为进入休眠状态的时刻。而t1时刻是中心节点开始广播的时刻,可见,中心节点开始广播时,外围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因此,外围节点无法接收到广播报文。
例如,t0~t1时间段的时长是10s,则可以将外围节点的唤醒时刻延迟10s,如图9的(2)所示,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调整后,唤醒时刻变为t1时刻,同时,t1时刻还是中心节点的广播时刻。而且,在t11时刻外围节点下一次进入唤醒状态,此时中心节点处于广播状态。这样,在中心节点处于广播状态的时间段内,外围节点处于唤醒状态,外围节点可以接收中心节点的广播报文,无需主动向中心节点发送单播报文,从而节省了中心节点在广播之后再额外处理该外围节点的单播报文产生的功耗。
S2120,外围节点执行唤醒周期调整指令,调整自身的唤醒周期与中心节点设备的广播周期同步。
若外围节点设备支持调整唤醒周期,则执行该唤醒周期调整指令,调整自身的唤醒周期,调整后的唤醒周期与中心节点设备的广播周期同步。
若外围节点设备不支持调整唤醒周期,则不会执行唤醒周期调整指令,仍保持原唤醒周期。
此外,在调整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时,还可以先将中心节点和外围节点的时间戳对齐,使得中心节点和外围节点的时间戳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中,将外围节点设备的唤醒周期调整为与中心节点的广播周期一致后,能够使中心节点设备及时感知外围节点的状态,同时使外围节点及时感知群组的设备信息,因此提高了设备发现效率。而且,不需要外围节点设备切换至唤醒状态后与中心节点单播交互报文,因此,进一步降低了中心节点设备的功耗。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发现方法,针对休眠状态设备的设备发现过程,外围节点设备由休眠状态转换为唤醒状态后,主动向中心节点设备发送报文,中心节点设备向该外围节点设备单播回复报文,并将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最新信息发送至群组内的其他设备。如果中心节点超过唤醒周期未接收到外围节点设备的单播报文,则主动向该外围节点发送报文查询该外围节点是否离开群组,如果已离开群组,更新中心节点本地的设备信息并通知群组内其他设备。如果未离开群组,则中心节点与该外围节点进行报文交互获得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并将群组内其他节点的设备信息告知该外围节点。利用该方案能够及时对群组内休眠状态设备进行设备发现,提高了休眠设备的设备发现效率和速度。
下面将结合一个示例说明休眠状态设备的设备发现过程,如图10A-图10B所示,一个包括7个设备群组,其中设备5为中心节点,其他设备为外围节点。而且,设备1和4处于休眠状态,其他设备均处于唤醒状态。
图10A示出了休眠设备唤醒后主动发送报文进行设备发现过程的一个示例。
如图10A中的(1)所示,外围节点设备1从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后,主动向中心节点设备5单播发送C类报文,如可以在功耗较低的BT通道上发送C类报文。该C类报文包括设备1的信息和唤醒周期。
如图10A的(2)所示,中心节点设备5接收到设备1单播发送的报文后,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以及,在BT通道上向设备1单播回复A类报文。
如图10A的(3)所示,设备1接收到设备5发送的A类报文后,基于A类报文更新设备1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以及,在BT通道上向设备5单播回复ACK报文,以告知中心节点设备A类报文已被成功接收。
图10B示出了中心节点设备主动查询外围节点设备是否离开群组的一个示例。
如图10B的(1)所示,超过设备4的唤醒周期后,设备5仍未收到设备4单播发送的报文,此种情况下,设备5主动向设备4单播发送A类报文,查询设备4是否已离开群组。
如果设备4未离开群组,如图10B的(2)所示,设备4接收到设备5单播发送的A类报文后,向设备5单播发送C类报文,该C类报文携带设备4的信息及唤醒周期。
如图10B的(3)所示,设备5接收到设备4发送的C类报文后,向设备4单播发送B类报文,以告知设备4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广播周期。
如果设备4已离开群组,如图10B的(4)所示,设备5在向设备4单播发送A类报文后,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设备4回复的报文,则确定设备4已离开群组。设备5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即删除设备4的信息。
如图10B的(5)所示,设备5将群组内所有设备的最新信息以B类报文的形式广播发送至群组内的其他设备,以告知其他设备,设备4已离开群组。
例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手机11在广播时,笔记本电脑13处于休眠状态,笔记本电脑13无法接收到手机11的广播报文,因此无法向手机11回复自身的设备信息。如图10C所示,当笔记本电脑13由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如用户将笔记本电脑13处于闭合状态的屏幕打开,并输入登录密码后,进入唤醒状态,此时,笔记本电脑13主动向手机11发送自身的设备信息。手机11向笔记本电脑13返回群组设备信息,以使笔记本电脑13获得本群组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
又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手机11在广播时,笔记本电脑13处于休眠状态。如果超过笔记本电脑13的唤醒周期后,手机11没有收到笔记本电脑13发送的报文,如图10D所示,手机11主动向笔记本电脑13发送报文查询其是否离开群组。如果手机11在发送查询报文后的预设时长内未收到笔记本电脑13的回复报文,则确定笔记本电脑13已离开群组,从而从群组设备信息中删除笔记本电脑13的设备信息,并将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下发给群组内其他设备。
在另一场景下,新的终端设备加入已形成的设备发现群组,如用户购买了新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此时,其他终端设备已构成群组,笔记本电脑加入该群组后,可以与群组内的任一设备进行通信。
如图11所示,针对新加入设备的设备发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10,中心节点设备广播A类报文。
A类报文包括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广播周期。
为了避免广播报文丢失,中心节点可以在一个广播周期内,进行多次广播。
S320,新加入外围节点接收到A类报文后,向中心节点回复C类报文。
新加入外围节点设备通常在唤醒状态下加入一个群组,因此,该外围节点可以及时接收中心节点的广播报文。然后,新加入外围节点可以单播形式向中心节点回复C类报文,C类报文包括新加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以及唤醒周期,以便中心节点获知新加入外围节点的信息。
S330,中心节点设备基于接收到的C类报文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中心节点解析C类报文获得新加入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及唤醒周期后,然后,基于这些设备信息和唤醒周期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S340,中心节点设备向外围节点回复A类报文,A类报文包括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一示例中,中心节点可以单播形式向外围节点回复A类报文。
在另一示例中,中心节点也可以广播形式向外围节点回复A类报文,其中,广播报文中可以携带该外围节点的身份标识,其他设备识别出该广播报文中的身份标识不会自身的身份标识,则不处理。
S350,新加入外围节点向中心节点回复ACK报文。
ACK报文表征新加入外围节点已经成功接收到中心节点发送的A类报文。新加入外围节点可以单播形式向中心节点回复ACK报文。
S360,中心节点向群组内的所有外围节点广播B类报文。
B类报文包括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
下面将结合一示例说明新加入设备的设备发现过程,该示例中,群组包括7个设备,分别是设备1~7,设备5为中心节点,其他设备为外围节点,设备8是新加入设备。
如图12A的(1)所示,中心节点设备5向群组内所有设备广播A类报文,新加入外围节点设备8通常在唤醒状态加入群组,因此,设备8可以接收该广播报文。
如图12A的(2)所示,设备8接收到中心节点的广播报文(即A类报文)后,向设备5单播回复C类报文。该C类报文包括设备8的信息及唤醒周期。
如图12A的(3)所示,设备5接收到设备8单播发送的C类报文后,更新设备5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并向设备8单播回复A类报文,该A类报文包括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最新信息。
如图12A的(4)所示,设备8接收到设备5单播发送的A类报文后,更新设备8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即将A类报文中设备信息存储至设备8本地。以及,向设备5单播回复ACK报文,通知设备5发送的A类报文被成功接收。
如图12A的(5)所示,设备5接收到设备8的ACK报文后,将本地的群组内所有设备的最新信息以广播形式发送至群组内所有外围节点设备,即广播B类报文,以便将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下发给群组内所有设备。通过该步骤,群组内的中心节及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都可以及时更新各自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例如,图12B所示的场景中,手机11、平板电脑12、智能电视14、路由器15和智能音箱16已形成群组,而且,手机11为中心节点,其他设备为外围节点。如果用户开启笔记本电脑13后,且笔记本电脑13未与手机11连接过。当手机11广播报文时,处于唤醒笔记本电脑13可以接收该广播报文,并向手机11回复自身的设备信息,手机11检测到群组设备信息发生变化(如,新增笔记本电脑13的设备信息),并将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下发至群组内的所有外围节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发现方法,当新设备加入已构建的群组时,新设备与群组内的中心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单播方式进行报文交互,使得中心节点及时获得新设备的信息,同时,新设备能够及时获得群组内其他设备的设备信息。最后,中心节点以广播形式将最新的群组设备信息下发给群组内的所有设备,以便群组内的其他设备及时更新各自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而且,新设备的加入不改变中心节点设备的广播周期。
在实际应用中,中心节点设备为了节省功耗,中心节点设备也可以进入休眠状态,降低了中心节点设备的功耗。
在一示例中,休眠状态的外围节点设备切换至唤醒状态后,会向中心节点设备单播发送报文,此时,休眠状态的中心节点设备会被唤醒进入唤醒状态。
例如,在一示例中,一个群组包括7个设备,其中,设备5为中心节点设备,其他设备为外围节点设备,而且,设备1、4、5处于休眠状态。
如图13所示,当设备4由休眠状态(图13中灰色节点表示休眠状态的节点)切换至唤醒状态后,会向中心节点设备5发送单播报文,即C类报文,该C类报文包括设备4的信息及唤醒周期。此时,休眠状态设备5被唤醒进入唤醒状态,并执行后续的设备发现流程,如图8所示过程中的中心节点执行的操作。
在另一示例中,休眠状态的中心节点设备监测到广播周期到来时,进入唤醒状态。例如,系统接收到Alarm事件后,中心节点设备5的系统被唤醒进入唤醒状态。
如图14所示,设备5由休眠状态(如图14中灰色节点5)进入唤醒状态(如图14中白色节点5)后,设备5向群组内的所有设备广播A类报文,以便进行后续的设备发现流程,如图6所示的设备发现过程中的中心节点执行的操作。
此外,还可以在设备中设置一低功耗的信号收发器,该信号收发器处于常开状态,无论电子设备处于休眠状态还是唤醒状态,该信号收发器都可以接收/发送指定类型的信号,并运行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发现过程方法,完成设备发现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群组内的中心节点设备可能离开群组,例如,中心节点设备因位置或断电而离开群组,群组会进行新一轮的中心节点选取,后续选取的新的中心节点设备接替原中心节点设备的设备发现任务。
如图15所示,中心节点设备离开群组后的设备发现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10,若超过广播周期,外围节点设备未接收到中心节点设备广播的A类报文,确定中心节点设备离开群组。
群组内的外围节点可以从中心节点设备广播的A类报文中,获得中心节点设备的广播周期并记录。外围节点从接收到中心设备广播发送的广播报文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如略大于广播周期),仍未接收到中心节点设备的广播报文,确定中心节点设备已离开群组,进一步触发重新选取中心节点的流程。
S420,群组内的所有外围节点设备重新选取新的中心节点(或称为新中心节点)。
在一示例中,可以选取群组内支持更多通信协议,且设备发现过程的能耗较低的设备作为中心节点设备。
重新选取的新中心节点接替原中心节点设备的设备发现任务,避免中心节点异常影响整体设备发现效率。
例如,新中心节点设备按照广播周期向群组内其他设备广播A类报文。该A类报文包括群组内已发现的所有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一示例中,A类报文中包括新中心节点设备本地存储的群组内所有设备信息。在另一示例中,A类报文仅包括新中心节点设备自身的设备信息。
后续的设备发现过程与未更换中心节点的场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例如,针对群组内唤醒设备的发现过程与图6所示过程相同。针对群组内休眠设备的发现过程与图8所示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6的(1)所示,群组内共包括7个设备,其中设备5为中心节点设备(图中虚线表示节点已离开群组)。如图16的(2)所示,在设备5已经离开该群组后,群组内的外围节点设备重新选取设备7为群组内新的中心节点设备,接替原中心节点的设备发现流程。
例如,如图17所示,一群组包括手机11、平板电脑12、笔记本电脑13、智能电视14、路由器15、智能音箱16,手机11为该群组的中心节点。如果用户携带手机11离开家去公司,此种情况下,该群组中的外围节点感知到手机11离开群组后,一致选取平板电脑12为该群组的新中心节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设备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群组中作为中心节点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收集所述第一群组内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需的信息;
所述中心节点将所述群组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群组内的外围节点,使得任一外围节点基于所述群组设备信息中另一节点的设备信息建立与所述另一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中心节点基于所述群组设备信息中任一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建立与所述任一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收集所述第一群组内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按照所述预设周期,以广播形式收集所述第一群组内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按照所述预设周期,收集所述第一群组内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广播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群组内已发现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中心节点接收所述第一群组内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是所述外围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报文后发送,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
所述中心节点基于处于唤醒状态的各外围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及自身的设备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广播第一报文,包括:
在一个所述预设周期内,所述中心节点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在至少两个通信通道上并行广播预设数量次所述第一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接收所述第一群组内处于唤醒状态的外围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接收所述外围节点以广播形式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中携带所述中心节点的身份标识;
或者,所述中心节点接收所述外围节点以单播形式发送的第二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将所述群组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群组内的外围节点,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确定当前周期获得的群组设备信息发生变化后,向所述第一群组的各外围节点广播所述群组设备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按照预设周期收集所述第一群组内各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接收由休眠状态切换至唤醒状态的第一外围节点主动发送的自身的设备信息;
所述中心节点基于所述第一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更新所述中心节点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将所述群组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群组内的外围节点,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以单播形式向所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使得所述第一外围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节点的设备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的报文时,所述中心节点开始计时,若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所述中心节点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外围节点的新报文,则向所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第三报文,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一外围节点的唤醒周期;
若所述中心节点在发送所述第三报文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的第四报文,向所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设备信息;
若所述中心节点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外围节点发送的报文,确定所述第一外围节点离开所述第一群组,更新所述中心节点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群组内各外围节点发送更新后的群组设备信息,以使各外围节点更新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群组内的中心节点确定自身的广播时刻与第一外围节点的唤醒时刻之间无交集后,基于所述广播时刻和所述唤醒时刻,生成唤醒周期调整指令并发送至所述第一外围节点,所述唤醒周期调整指令用于使所述第一外围节点调整唤醒时刻,以使调整后的唤醒时刻与所述广播时刻之间有交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第一群组内的外围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超过所述第一群组内中心节点的广播周期后,所述第一终端未接收到所述中心节点广播的报文,从所述第一终端本地的群组设备信息中删除所述中心节点的设备信息获得更新后的群组设备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更新后的群组设备信息重新选取新的中心节点。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触摸屏;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发现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发现方法。
CN202210380957.8A 2022-04-12 2022-04-12 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529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0957.8A CN115529579B (zh) 2022-04-12 2022-04-12 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0957.8A CN115529579B (zh) 2022-04-12 2022-04-12 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9579A true CN115529579A (zh) 2022-12-27
CN115529579B CN115529579B (zh) 2023-06-20

Family

ID=8469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0957.8A Active CN115529579B (zh) 2022-04-12 2022-04-12 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957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402A (zh) * 2013-12-20 2014-04-02 山西慧联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低功耗停车位状态收集方法
CN103702291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Fi建立群组的方法和WiFi直连设备
CN10475401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中节点集群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70366607A1 (en) * 2016-06-21 2017-12-21 Orion Labs Discovery and formation of local communication group
WO2020237703A1 (zh) * 2019-05-29 2020-12-03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系统
CN112118539A (zh) * 2019-06-20 2020-12-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之间设备信息交互的方法和设备
CN112118538A (zh) * 2019-06-20 2020-12-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之间设备信息交互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063189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之间的信息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766434A (zh) * 2021-10-08 2021-12-07 亿次网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共享方法、装置、家庭云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22057559A1 (zh) * 2020-09-21 2022-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发现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291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Fi建立群组的方法和WiFi直连设备
CN103702402A (zh) * 2013-12-20 2014-04-02 山西慧联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低功耗停车位状态收集方法
CN10475401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中节点集群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70366607A1 (en) * 2016-06-21 2017-12-21 Orion Labs Discovery and formation of local communication group
WO2020237703A1 (zh) * 2019-05-29 2020-12-03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系统
CN112118539A (zh) * 2019-06-20 2020-12-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之间设备信息交互的方法和设备
CN112118538A (zh) * 2019-06-20 2020-12-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之间设备信息交互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063189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之间的信息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2057559A1 (zh) * 2020-09-21 2022-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发现方法和装置
CN113766434A (zh) * 2021-10-08 2021-12-07 亿次网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共享方法、装置、家庭云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9579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98973A1 (en) Direct 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80338343A1 (en) Adaptively Changing Availability of Nan Devices for Post Nan Activities
US112189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and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CN111699753B (zh) 唤醒信号配置、唤醒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8725200B2 (en) Communication operating method for dual standby mobile terminal and dual standby mobile terminal supporting the same
WO2018177431A1 (zh) 一种用户终端省电方法、装置
WO2019047895A1 (zh) 联网的方法及终端、物联网平台
US2023039697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50053932A (ko) 통신 네트워크 내의 모바일 디바이스로의 애플리케이션 데이터의 전송 제어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90191371A1 (en) Proxy service and power savings in wireless device
CN115278831A (zh) 一种休眠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9716824B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5567997B (zh) 设备发现群组的中心节点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5529579B (zh) 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JP2019216314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46458B2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587591B (zh) 无线网络中的服务发现
KR102208987B1 (ko) 통신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US11653307B2 (en) Modifying idle mode DRX on wireless devices
WO2023184446A1 (zh) 信号监听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3317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2160271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11861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6709483A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及产品
CN117528477A (zh) 一种设备间连接的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