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8064A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8064A
CN115528064A CN202110710730.0A CN202110710730A CN115528064A CN 115528064 A CN115528064 A CN 115528064A CN 202110710730 A CN202110710730 A CN 202110710730A CN 115528064 A CN115528064 A CN 115528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electrode
layer
substrate
electrode layer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07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园园
郑美珠
薄赜文
项大林
王九镇
刘丽娜
杨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07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80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8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80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触控层设于衬底的一侧,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浮动电极层设于触控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一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一浮动电极,第一浮动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浮动电极层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二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二浮动电极,第二浮动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保护层设于第二浮动电极层背离衬底的一侧。该显示面板可有效降低用户手指与触控层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损失量,从而有助于保证手指端静电力的大小,保证触觉反馈的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屏越来越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屏操作的体验需求也越来越高。用户期望可以通过手指操作显示屏时能够体验到显示图案的纹理和轮廓等触觉反馈内容。
现有静电力触觉反馈方案是在盖板上制作一层浮动电极,并做硬化层保护。但是由于硬化涂层的厚度很薄,浮动电极刮伤风险仍很高,且应用于弯折产品时,也有弯折断线风险。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可有效降低用户手指与触控层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损失量,从而有助于保证手指端静电力的大小,保证用户能体验到显示图案的纹理和轮廓等触觉反馈内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触控层,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绝缘;
第一浮动电极层,设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触控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一浮动电极,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浮动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二浮动电极,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保护层,设于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浮动电极绝缘的第三浮动电极,所述第三浮动电极为与周围浮动电极分离的岛状浮动电极,所述第三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绝缘的第四浮动电极,所述第四浮动电极为与周围浮动电极分离的岛状浮动电极,所述第四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盖板,设于触控层和第一浮动电极层之间;
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盖板,设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偏光板,设于所述触控层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之间;
光学胶层,设于所述偏光板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偏光板,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盖板之间;
绝缘层,设于所述触控层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之间,并覆盖所述触控层;
光学胶层,设于所述偏光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浮动电极、所述第二浮动电极、所述第三浮动电极和所述第四浮动电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
形成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绝缘;
形成第一浮动电极层,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触控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一浮动电极,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形成第二浮动电极层,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二浮动电极,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形成于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形成第一浮动电极层之前还包括:
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盖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形成第二浮动电极层之前还包括:
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盖板。
根据本公开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触控层、第一浮动电极层、第二浮动电极层和保护层。其中,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一浮动电极,第二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二浮动电极,且第一浮动电极和第二浮动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叠。本公开通过设置两层浮动电极层,有利于增大用户手指与触控层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能有效提高触觉反馈效果。此外,当第二浮动电极层被刮伤或第一浮动电极层弯折断线时,本公开设置的两层浮动电极层可有效降低用户手指与触控层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损失量,从而有助于保证手指端静电力的大小,保证用户能继续体验到显示图案的纹理和轮廓等触觉反馈内容。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浮动电极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浮动电极层结构示意图;
图8是相关技术中一层浮动电极层与触控层之间的电容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浮动电极层、第一浮动电极层和触控电极层之间电容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衬底;02-发光层;03-封装层;04-触控层;41-第一电极;42-第二电极;43-搭桥;05-偏光板;06-光学胶层;07-盖板;08-第一浮动电极层;81-第一浮动电极;82-第四浮动电极;09-绝缘层;10-第二浮动电极层;101-第二浮动电极;102-第三浮动电极;11-保护层;12-触控层;13-浮动电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要技术创意。
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静电力触觉反馈技术是通过改变施加在触摸屏上的电压影响用户手指收到的库仑力,进而改变操作过程中用户手指感受到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在触摸屏上的触觉感受。
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的触觉反馈技术通常是在显示面板的盖板上制作一层浮动电极层,并在浮动电极层的表面设置一层硬化保护膜。通过改变触控显示屏中触控电极的电压,从而改变耦合到浮动电极和手指之间的电压,进而改变操作过程中用户手指感受到的摩擦力,使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显示图案的纹理和轮廓等触觉反馈内容。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浮动电极层的表面的硬化保护膜厚度很薄,因此,浮动电极层刮伤的风险较高。而且,对于折叠显示产品而言,浮动电极层也存在弯折断线的风险,以至于用户手指与触摸屏之间的耦合电容不足,不能体验到显示图案的纹理和轮廓等触觉反馈内容。
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01;触控层04,设于衬底01的一侧,触控层04包括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相互绝缘;第一浮动电极层08,设于触控层04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触控层04相互绝缘,第一浮动电极层08包括第一浮动电极81,第一浮动电极8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浮动电极层10,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二浮动电极层10和第一浮动电极层08相互绝缘,第二浮动电极层10包括第二浮动电极101,第二浮动电极10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保护层11,设于第二浮动电极层10背离衬底01的一侧,并覆盖第二浮动电极层10。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01、触控层04、第一浮动电极层08、第二浮动电极层10和保护层11。其中,触控层04包括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第一浮动电极层08包括第一浮动电极81,第二浮动电极层10包括第二浮动电极101,且第一浮动电极81和第二浮动电极10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重叠。本公开通过设置两层浮动电极层,有利于增大用户手指与触控层04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能有效提高触觉反馈效果。此外,当第二浮动电极层10被刮伤或第一浮动电极层08弯折断线时,本公开设置的两层浮动电极层可有效降低用户手指与触控层04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损失量,从而有助于保证手指端静电力的大小,保证用户能继续体验到显示图案的纹理和轮廓等触觉反馈内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和发光层02。驱动背板包括衬底01和设于衬底01一侧的驱动层(图未示),驱动层设有驱动电路,发光层02设于驱动层背离衬底01的一侧,包括多个发光器件,通过驱动电路可驱动发光层02的各发光器件发光。具体而言,驱动电路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可以是7T1C、7T2C、6T1C或6T2C等像素电路,只要能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即可,在此不对其结构做特殊限定。像素电路的数量与发光器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与各发光器件连接,以便分别控制各个发光器件发光。其中,nTmC表示一个像素电路包括n个晶体管(用字母“T”表示)和m个电容(用字母“C”表示)。
驱动背板可由多个膜层形成,驱动背板可包括衬底01和设于衬底01一侧的驱动层(图未示)。其中,衬底01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其可以是硬质或柔性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上述的驱动电路可位于驱动层,以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驱动层可包括沿背离衬底01方向依次设置的有源层、第一栅绝缘层、栅极、第二栅绝缘层、层间介质层、源漏极层和平坦化层等。当然,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也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具体可以包括沿背离衬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栅极层、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一有源层、第一源漏极层和平坦化层等,该结构不是本发明的重点,因此,在此不详细描述。
发光层02设于驱动背板的一侧,具体设置于驱动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发光层02包括像素定义层和被像素定义层分隔的多个发光器件。像素定义层设有暴露发光器件的开口。具体而言,像素定义层可设有多个开口,每个开口限定出的范围即为一发光器件的范围。开口的形状,即开口在驱动背板的正投影的轮廓的形状可为多边形、光滑的封闭曲线或其它形状,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发光器件可一一对应地与各像素电路连接,从而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发光。发光器件可包括沿背离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阳极、发光功能层和阴极。阳极和阴极的材料可包括导电的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发光功能层至少部分设于开口内,且可包括沿背离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可通过使空穴和电子在发光材料层复合成激子,由激子辐射光子,从而产生可见光,具体发光原理在此不再详述。
发光器件发光的颜色可以是同一颜色,此时,可配合彩膜层的滤光作用,实现彩色显示。当然,由于各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层相互独立,因而也可使不同发光器件直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
继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03。封装层03设于发光层02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发光层02。其可用于保护发光层02,阻隔外界的水、氧对发光器件造成侵蚀。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采用薄膜封装(Thin-Film Encapsulation,TFE)的方式实现封装,具体而言,封装层03可包括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其中,第一无机层覆盖于发光层02背离驱动背板的表面,有机层可设于第一无机层背离驱动背板的表面,且有机层的边界限定于第一无机层的边界的内侧,第二无机层覆盖有机层和未被有机层覆盖的第一无机层,可通过第二无机层阻挡水氧侵入,通过具有柔性的有机层实现平坦化。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层04,设于衬底01的一侧,具体地,触控层04设于封装层03背离衬底01的一侧。触控层04用于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便通过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与用户交互。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以互容式触控为例,触控层04可包括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当发生触控时,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的耦合电容发生变化,从而确定触控位置。第一电极41可以为驱动电极,第二电极42为接收电极。
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可以是同层设置,也可以是分层设置。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分层设置,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沿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空间内交叉分布。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相互绝缘。在此需说明的是,除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的交叉点之外的区域中,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可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同层设置。在该实施例中,触控层0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4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42,相邻第一电极41或相邻第二电极42通过搭桥43电连接。搭桥43与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即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位于绝缘层的同一侧,而搭桥位于绝缘层的另一侧。
如图1至图3、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浮动电极层08,设于触控层04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触控层04相互绝缘,第一浮动电极层08包括第一浮动电极81,第一浮动电极8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地,第一浮动电极81图案可以与第一电极41相同或相似。
第一电极41为驱动电极,其上的驱动信号可耦合至上层的第一浮动电极层08。当在第一电极41上施加电压时,用户手指和显示面板触摸面之间产生静电力。当在第一电极41上施加交流电压时,该静电力周期性地随驱动电压进行改变,从而使得手指与触摸面之间的摩擦力周期性地改变。当用户在显示面板上滑动手指时,手指感觉到的摩擦力周期性改变,使得用户能感受到纹理触觉反馈。
进一步地,第一浮动电极8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手指触摸显示面板时,手指与触摸面之间的静电力受手指两端电压的影响,而手指两端的电压是通过第一电极41的驱动信号耦合至上面浮动电极。第一浮动电极81和第一电极41的交叠面积越大,第一电极41的驱动信号耦合到上面第一浮动电极81的信号越大,即手指两端的电压越大。从而,当用户触摸显示面板时,手指与触摸面之间的静电力越大,用户体验到的纹理感更强,也更敏感。
如图1至图3、图7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浮动电极层10,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二浮动电极层10和第一浮动电极层08相互绝缘,第二浮动电极层10包括第二浮动电极101,第二浮动电极10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地,第二浮动电极101图案可以与第一电极41相同或相似。进一步地,第二浮动电极10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第二浮动电极层10和第一浮动电极层08的工作原理相似,在此不详细赘述。
根据平行板电容计算公式C=εS/4πkd,其中,ε为介电常数,S为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极板之间的距离,本公开设置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相比于相关技术中设置一层浮动电极层而言,本公开有利于增加第一浮动电极层08与触控层04之间的电容,以及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之间的电容,从而增大用户手指与触控层04之间的耦合电容,提高触觉反馈效果。
此外,与相关技术中设置一层浮动电极层相比,当第二浮动电极层10被刮伤或第一浮动电极层08弯折断线时,本公开设置的两层浮动电极层可有效降低用户手指与触控层04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损失量,从而有助于保证手指端静电力的大小,保证用户能继续体验到显示图案的纹理和轮廓等触觉反馈内容。
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在相关技术中,当只设有一层浮动电极层13时,该浮动电极层13与触控层12之间的电容为C0。假定浮动电极层13刮伤后,手指触摸到电极的有效面积变为原来的1/n,则此时浮动电极层13和触控层12之间的电容变为1/nC0,则刮伤后剩余电容与原来电容的比值为1/n,刮伤电容损失与原来电容的比值为n-1/n。
如图9所示,在本公开中,设有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如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触控层04之间的电容为C1,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之间的电容为C2,则第二浮动电极层10和触控层04之间的电容C=C1×C2/(C1+C2)。假定第二浮动电极层10刮伤后,手指触摸到电极的有效面积变为原来的1/n,则此时第二浮动电极层10和触控层04之间的电容为C1×C2/n(C1+C2/n),刮伤后剩余电容与原来电容的比值为(C1+C2)/(nC1+C2),该值大于1/n。因此,刮伤导致的电容损失与原来电容的比值小于n-1/n。由此分析可知,本公开设置的两层浮动电极层可有效降低用户手指与触控层04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损失量。
如图7所示,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动电极层10还包括与第二浮动电极101绝缘的第三浮动电极102,第三浮动电极102为与周围浮动电极分离的岛状浮动电极,第三浮动电极102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42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该岛状浮动电极位于第二电极42的上方,以辅助触摸坐标计算。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浮动电极层08还包括与第一浮动电极81绝缘的第四浮动电极82,第四浮动电极82为与周围浮动电极分离的岛状浮动电极,第四浮动电极82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42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同理,该岛状浮动电极位于第二电极42的上方,以辅助触摸坐标计算。
优选地,第三浮动电极102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四浮动电极82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进一步实现辅助触摸坐标计算。
第一浮动电极层08的图案可以与第二浮动电极层10的图案相同或相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动电极层08的图案与第二浮动电极层10的图案相同,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以在实现触觉反馈的基础上,降低制备工艺难度。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板05、盖板07、光学胶层06等结构,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的设置可根据显示面板中其他结构层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偏光板05设于封装层03背离衬底01的一侧,具体可设于触控层04和封装层03之间,也可以设于触控层04背离衬底01的一侧,以满足OLED显示面板的降反需求。偏光板05包括线偏光片和四分之一波片,其中,线偏光片位于上层,即线偏光片更靠近显示屏的显示面。当外界光先经过线偏光片时已经有一半光无法通过,这一半光再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和阴极反射之后与原来的光已经偏度,反射回来的光无法通过线偏光片,从而解决了外界光的反射问题。
光学胶层06设于偏光板05背离衬底01的一侧。盖板07设于触控层04和第一浮动电极层08之间,具体地,盖板07设于光学胶层06背离衬底01的一侧。光学胶层06用于粘合偏光板05和盖板07。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均设置于盖板07背离衬底01的一侧。进一步地,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09,绝缘层09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之间,并覆盖第一浮动电极层08。
如图2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盖板07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之间。即,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分别位于盖板07的两侧。在该实施例中,偏光板05设于触控层04和第一浮动电极层08之间,光学胶层06设于偏光板05和第一浮动电极层08之间。即,偏光板05设于触控层04背离衬底01的一侧,光学胶层06设于偏光板05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一浮动电极层08设于光学胶层06背离衬底01的一侧,盖板07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二浮动电极层10设于盖板07背离衬底01的一侧。
如图3所示,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盖板07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之间。即,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分别位于盖板07的两侧。在该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09。偏光板05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背离衬底01的一侧,并位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盖板07之间;绝缘层09设于触控层04和第一浮动电极层08之间,并覆盖触控层04;光学胶层06设于偏光板05和盖板07之间。即,绝缘层09设于触控层04背离衬底01的一侧,并覆盖触控层04,第一浮动电极层08设于绝缘层09背离衬底01的一侧,偏光板05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背离衬底01的一侧,光学胶层06设于偏光板05背离衬底01的一侧,盖板07设于光学胶层06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二浮动电极层10设于盖板07背离衬底01的一侧。
本公开中电极材料可以为ITO(氧化铟锡)、IZO(透明导电二元氧化物)、纳米银、金属网格、导电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等导电材料。进一步地,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第一浮动电极81、第二浮动电极101、第三浮动电极102和第四浮动电极82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如ITO或IZO等。
如图10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供衬底01;
步骤S200,形成触控层04,触控层04形成于衬底01的一侧,触控层04包括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相互绝缘;
步骤S300,形成第一浮动电极层08,第一浮动电极层08形成于触控层04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触控层04相互绝缘,第一浮动电极层08包括第一浮动电极81,第一浮动电极8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步骤S400,形成第二浮动电极层10,第二浮动电极层10形成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背离衬底01的一侧,第二浮动电极层10和第一浮动电极层08相互绝缘,第二浮动电极层10包括第二浮动电极101,第二浮动电极10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4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步骤S500,形成保护层11,保护层11形成于第二浮动电极层10背离衬底01的一侧,并覆盖第二浮动电极层10。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步骤S300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1,于触控层04背离衬底01的一侧形成盖板07。在该实施例中,制作形成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位于盖板07的同一侧,具体可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该种结构设计,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与用户手指之间的距离更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触觉反馈效果。
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400之前还包括:
步骤S301,于第一浮动电极层08背离衬底01的一侧形成盖板07。在该实施例中,制作形成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浮动电极层08和第二浮动电极层10位于盖板07相对两侧,具体可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该种结构设计,在保证实现触觉反馈效果的同时,增强对浮动电极层的保护效果,进一步保证降低电容损失量的技术效果。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为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其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中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均应视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公开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公开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公开。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触控层,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绝缘;
第一浮动电极层,设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触控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一浮动电极,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浮动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二浮动电极,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保护层,设于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浮动电极绝缘的第三浮动电极,所述第三浮动电极为与周围浮动电极分离的岛状浮动电极,所述第三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绝缘的第四浮动电极,所述第四浮动电极为与周围浮动电极分离的岛状浮动电极,所述第四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盖板,设于触控层和第一浮动电极层之间;
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盖板,设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偏光板,设于所述触控层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之间;
光学胶层,设于所述偏光板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偏光板,设于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盖板之间;
绝缘层,设于所述触控层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之间,并覆盖所述触控层;
光学胶层,设于所述偏光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浮动电极、所述第二浮动电极、所述第三浮动电极和所述第四浮动电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12.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形成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形成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绝缘;
形成第一浮动电极层,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和所述触控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一浮动电极,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形成第二浮动电极层,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和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包括第二浮动电极,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形成于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二浮动电极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第一浮动电极层之前还包括:
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盖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第二浮动电极层之前还包括:
于所述第一浮动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盖板。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710730.0A 2021-06-25 2021-06-25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55280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0730.0A CN115528064A (zh) 2021-06-25 2021-06-25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0730.0A CN115528064A (zh) 2021-06-25 2021-06-25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8064A true CN115528064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693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0730.0A Pending CN115528064A (zh) 2021-06-25 2021-06-25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806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92560A1 (en) * 2015-12-31 2017-07-06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6997248A (zh) * 2015-12-30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170371490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Nlt Technologies, Ltd. Tactile presentation panel, tactile present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0032300A (zh) * 2017-12-28 2019-07-19 天马日本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装置
CN111290669A (zh) * 2014-02-21 2020-06-16 坦瓦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同时感测和致动的触觉显示器
CN215644496U (zh) * 2021-06-25 2022-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0669A (zh) * 2014-02-21 2020-06-16 坦瓦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同时感测和致动的触觉显示器
CN106997248A (zh) * 2015-12-30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170192560A1 (en) * 2015-12-31 2017-07-06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170371490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Nlt Technologies, Ltd. Tactile presentation panel, tactile present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0032300A (zh) * 2017-12-28 2019-07-19 天马日本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装置
CN215644496U (zh) * 2021-06-25 2022-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7341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099095A1 (en) Touch sensing unit integrat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outgassing holes
US1080433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ortion of a sub layer that does not overlap with signal lines
CN103902095B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339527B2 (en) Thin touch panel
US9772727B2 (en) Touch panel
KR101084169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56455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US8289296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US8653382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ype touch screen panel
CN109271064A (zh) 显示装置
JP3180669U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応用したタッチ表示パネル
CN215644496U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
US10423260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put function
CN105630226A (zh) 触摸窗
US20120139871A1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y type touch screen panel
TW201447722A (zh) 光穿透觸控面板
US10061414B2 (en) Touch panel
KR20170077910A (ko) 자기 정전 용량형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294519B2 (en) Touch panel
CN107887410B (zh) 显示装置
KR101142791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CN115528064A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6998242B2 (ja) 樹脂積層体
US11809650B2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