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7803A - 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7803A
CN115527803A CN202211062898.6A CN202211062898A CN115527803A CN 115527803 A CN115527803 A CN 115527803A CN 202211062898 A CN202211062898 A CN 202211062898A CN 115527803 A CN115527803 A CN 115527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witch circuit
relay
control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628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范伟佳
李军鹏
韩盈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Smart Lif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Smart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Smart Lif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Smart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628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78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7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7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2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modify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relay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处理电路能够响应于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使得继电器闭合。即处理电路能够自动控制继电器闭合,因此提高了继电器的控制灵活性。由于处理电路是在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在交流电的电流过零点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以使得继电器闭合,因此可以避免继电器的触点发生打火以及拉弧的现象,从而可以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背景技术
家居设备可以与市电连接,以在市电的驱动下工作。家居设备在停止工作后,若依然接入市电,则依然会消耗电能。为了减少电能损耗,用户可以采用开关器件(例如插座)连接家居设备与市电。
在家居设备停止工作后,用户可以手动控制开关器件关断以断开家居设备与市电的连接。在需要家居设备工作时,用户可以手动控制开关器件闭合,以导通家居设备与市电连接。
但是,上述控制开关器件闭合的方式的灵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可以解决相关技术的控制开关器件闭合的方式的灵活性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过零检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处理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直流电源;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交流电,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和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基于所述交流电输出方波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在所述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并用于在流经的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关断;
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继电器的导通指令,在所述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一导通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导通信号,将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中的处理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过零检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处理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直流电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交流电,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和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基于所述交流电输出方波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继电器的导通指令;
响应于所述导通指令,在所述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一导通信号。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设备,所述开关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继电器的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继电器的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继电器的控制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设备,所述开关设备包括:继电器,以及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处理电路能够响应于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使得继电器闭合。即处理电路能够自动控制继电器闭合,因此提高了继电器的控制灵活性。由于处理电路是在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在交流电的电流过零点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以使得继电器闭合,因此可以避免继电器的触点发生打火以及拉弧的现象,从而可以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并且,由于处理电器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转变时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又由于第一开关电路在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因此可知第一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晚于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故而继电器是在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的。由于相较于处理电路,开关电路响应信号所需的时间较短(例如在微妙级别),因此采用第一开关电路控制继电器导通,可以确保对继电器的控制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开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电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波信号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零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又一种开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一种开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继电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设备,参见图1,该开关设备包括:继电器的控制电路10和继电器20。可选的,该开关设备可以为插座,例如可以为位置固定的插座,或者可以为位置可变的插座(即可移动的插座)。
参见图1,该控制电路10包括:过零检测电路01,第一开关电路02,处理电路03,第二开关电路04和直流电源05。该过零检测电路0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交流电,该过零检测电路0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02的控制端和处理电路03的第一端连接,该过零检测电路01用于基于交流电输出方波信号。
第一开关电路02的第一端用于与继电器2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02的第二端接地。该第一开关电路02用于在过零检测电路01输出的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将第一开关电路0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并用于在流经的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将第一开关电路0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关断。也即是,第一开关电路02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电平的方波信号后导通,并在流经的电流小于电流阈值后关断。其中,该电流阈值可以为0.01A。
该处理电路03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端连接。该处理电路03用于响应于针对继电器20的导通指令,在过零检测电路01输出的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在方波信号的跳变沿),向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端发送第一导通信号。其中,方波信号的跳变沿所对应的时刻即为交流电的电流过零点。开关设备可以与移动终端可以建立有通信连接,该导通指令可以是移动终端发送至开关设备的处理电路03的。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支持远程控制继电器20。
该第二开关电路04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05连接,第二开关电路04的第二端用于与继电器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04用于基于第一导通信号,将第二开关电路0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继电器20还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继电器20的第三端可以用于接收交流电,继电器20的第四端可以与负载(例如家居设备)的第一端连接,该负载的第二端可以接地。并且,继电器2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通电后,继电器2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即可导通,从而使得负载可以在交流电的驱动下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0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时,过零检测电路01输出的方波信号依然为第二电平,此时第一开关电路02还未导通,相应的,继电器20也无法导通。在过零检测电路01输出第一电平的方波信号后,第一开关电路02即可导通,相应的第二开关电路04、继电器20和第一开关电路02之间即可形成电流回路,从而使得继电器2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能够导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处理电路能够响应于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使得继电器闭合。即处理电路能够自动控制继电器闭合,因此提高了继电器的控制灵活性。由于处理电路是在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在交流电的电流过零点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以使得继电器闭合,因此可以避免继电器的触点发生打火以及拉弧的现象,从而可以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并且,由于处理电器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转变时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又由于第一开关电路在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因此可知第一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晚于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故而继电器是在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的。由于相较于处理电路,开关电路响应信号所需的时间较短(例如在微妙级别),因此采用第一开关电路控制继电器导通,可以确保对继电器的控制精度较高。
由于继电器20是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运行的开关器件,因此该直流电源05可以为提供弱电的电源。例如,直流电源05可以为正(+)5伏(V)直流电源,或者可以为+12V直流电源。
可选的,过零检测电路01输出的方波信号的第一电平相较于第二电平可以为高电平。相应的,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为方波信号的下降沿。即处理电路03可以在检测到方波信号的下降沿时,控制第二开关电路04导通。
可选的,该交流电可以为市电(例如220V市电)。或者,该交流电可以为交流电源提供的电流。若该交流电可以为市电,则过零检测电路01的输入端可以与市电的火线以及零线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若交流电的波形如图3所示的正弦波,则过零检测电路01基于该交流电输出的方波信号可以如图4所示。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出,正弦波交流电的电压为正电压时,该方波信号的电平为0V。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处理电路03接收到针对继电器20的关断指令,则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0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以使第二开关电路04、继电器20和第一开关电路02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截止,从而使得继电器20断开。其中,该关断指令也可以是移动终端发送至处理电路03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电路03可以直接向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端输出第一关断信号,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0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该控制电路10还可以包括:第三开关电路06。从图2可以看出,处理电路03的第三端与第三开关电路06的控制端连接。该处理电路03还可以用于响应于针对继电器20的关断指令,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第三开关电路06的控制端发送第二导通信号。
该第三开关电路06的第一端与过零检测电路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06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端连接。该第三开关电路06用于基于第二导通信号,将第三开关电路06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以向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端发送方波信号。该第二开关电路04还用于在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将第二开关电路0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
如此,在输入至第二开关电路04的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电路04即可将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关断。第二开关电路04关断后,流经第一开关电路02的电流便会小于电流阈值,因此第一开关电路02即可将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关断。并且,继电器2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断开,交流电继而无法驱动负载。
由于处理电路03可以在过零检测电路01输出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控制第三开关电路06导通以使得继电器20关断,因此可以避免继电器20的触点发生打火以及拉弧的现象,从而可以进一步延长继电器20的使用寿命。
第三开关电路06导通时第二开关电路04依然导通。在过零点后,第三开关电路06即可输出第一电平的方波信号,第二开关电路04即可关断以使继电器20断开。由此可知,第二开关电路04的关断时刻晚于第三开关电路06的导通时刻,故而继电器20是在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下关断的。由于相较于处理电路03,开关电路响应信号所需的时间较短,因此采用第二开关电路04控制继电器20关断,可以确保对继电器20的控制精度较高,从而可以确保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三开关电路06导通后,过零检测电路01输出的方波信号也可以作为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信号,即该方波信号可以同时作为第一开关电路02和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信号。为了确保继电器20的有效关断,可以设置第二开关电路04的导通条件与第一开关电路02的导通条件相反,即在同一电平的方波信号下,第一开关电路02和第二开关电路04中只能一个开关电路导通。例如,第一开关电路02在接收到第一电平的方波信号后导通,则需要设置第二开关电路04在接收到第二电平的方波信号时导通,而在接收到第一电平的方波信号时关断。否则,第二开关电路04、继电器20和第一开关电路02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会进入“导通—截止”的循环状态。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通过第一开关电路02和第二开关电路04控制继电器20的通断:当第一开关电路20和第二开关电路04均导通时,继电器20可以闭合;当第一开关电路20和/或第二开关电路04关断时,继电器20断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零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从图5可以看出,该过零检测电路01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二极管D2、光耦合器01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参考电源012。
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出,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用于与交流电的第一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光耦合器01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该光耦合器011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与交流电的第二极连接。其中,若交流电为市电,则该交流电第一极可以为火线,第二极可以为零线。
光耦合器011的第三端分别与处理电路03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电路02的控制端,以及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即光耦合器011的第三端为过零检测电路01的输出端。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
光耦合器011的第四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参考电源连接。
可选的,第一开关电路02可以为晶闸管。第二开关电路04可以为晶体管。例如,从图6可以看出,该第二开关电路04可以为三极管。该三极管可以为正(positive,P)负(negative,N)正型三极管,即PNP型三极管。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开关电路06可以为负载开关,或者可以为晶体管。例如,该第三开关电路06可以为负载开关(Load Switch)。从图6可以看出,该负载开关06可以包括:使能(enable,EN)端,接地(ground,GND)端,输入(in)电压(voltage,V)端和输出(out)电压端。
请继续参见图6,负载开关06的使能端与处理电路03的第三端连接,输入电压(即图5所示的Vin)端与过零检测电路0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电压(即图5所示的Vout)端可以与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端连接,接地(GND)端接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开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该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限流电阻07。该限流电阻07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端连接,该限流电阻07的第二端分别与处理电路03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06的第二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以图6所示的控制电路,以第一电平相对于第二电平为高电平,以交流电为市电,且继电器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市电经过过零检测电路01后,过零检测电路01即可输出图4所示的方波信号。该方波信号S1可以传输至晶闸管02的控制端以作为晶闸管02的控制信号,并可以传输至处理电路03的第一端以作为处理电路03的输入信号。
由于在流经晶闸管02的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晶闸管02即可关断,因此在三极管04未导通前,即使晶闸管02接收到第一电平(即高电平)的方波信号,晶闸管02也无法导通。
继电器20断开后,若处理电路02接收到针对继电器20的导通指令,则可以在检测到方波信号S1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即低电平)时,即在方波信号S1的下降沿,向第二开关电路04的控制端(即基极)持续输出低电平的第一导通信号S2。第二开关电路04接收到该第一导通信号S2后即可导通。在方波信号S1从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后,晶闸管02的门极即可接收到正向触发电压,且晶闸管02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存在正向电压,此时晶闸管02即可导通。晶闸管02导通后,直流电源05、三极管04、继电器20和晶闸管02之间即可形成电流回路。相应的,继电器20即可闭合。因晶闸管02的特性,阳极和阴极一旦导通,即使门极接收到电压变为0,晶闸管02导通状态也不改变。
若处理电路02接收到针对继电器20的关断指令,则可以在方波信号的下降沿向负载开关06的使能端输出第二导通信号S3,以使负载开关06导通。负载开关06导通后,负载开关06的第二端(即Vout端)输出的信号即为该方波信号S1。即该方波信号S1可以通过限流电阻07输入至三极管04的控制端。
当方波信号S1的电平由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后,三极管04即可关断。相应的,直流电源05、三极管04、继电器20和晶闸管02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即可截止,晶闸管02即可关断,继电器20即可断开。之后,处理电路03可以控制负载开关06关断。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处理电路能够响应于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使得继电器闭合。即处理电路能够自动控制继电器闭合,因此提高了继电器的控制灵活性。由于处理电路是在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在交流电的电流过零点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以使得继电器闭合,因此可以避免继电器的触点发生打火以及拉弧的现象,从而可以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并且,由于处理电器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转变时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又由于第一开关电路在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因此可知第一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晚于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故而继电器是在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的。由于相较于处理电路,开关电路响应信号所需的时间较短(例如在微妙级别),因此采用第一开关电路控制继电器导通,可以确保对继电器的控制精度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中的处理电路,例如图1、图2、图6和图7任一所示的控制电路。参见图8,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设备可以与移动终端建立有通信连接。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可以是移动终端发送至该开关设备的处理电路的。
步骤302、响应于导通指令,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一导通信号。
处理电路接收到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后,可以响应于该导通指令,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在方波信号的跳变沿,向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一导通信号。第二开关电路接收到该第一导通信号后,即可控制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从而使得该第二开关电路、继电器和第一开关电路之间能够在方波信号从第二电平跳变至第一电平后,形成电流回路,继而可以使得继电器闭合。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方法,处理电路能够响应于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使得继电器闭合。即处理电路能够自动控制继电器闭合,因此提高了继电器的控制灵活性。由于处理电路是在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在交流电的电流过零点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以使得继电器闭合,因此可以避免继电器的触点发生打火以及拉弧的现象,从而可以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并且,由于处理电器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转变时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又由于第一开关电路在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因此可知第一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晚于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故而继电器是在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的。由于相较于处理电路,开关电路响应信号所需的时间较短(例如在微妙级别),因此采用第一开关电路控制继电器导通,可以确保对继电器的控制精度较高。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继电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中的处理电路,例如图1、图2、图6和图7任一所示的控制电路。参见图9,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设备可以与移动终端建立有通信连接,该开关设备包括: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可以是移动终端发送至该控制电路中的处理电路的。
步骤402、响应于导通指令,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一导通信号。
其中,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为方波信号的跳变沿。第二开关电路接收到该第一导通信号后,即可控制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从而使得该第二开关电路、继电器和第一开关电路之间能够在方波信号从第二电平跳变至第一电平后,形成电流回路,继而可以使得继电器闭合。
步骤403、接收针对继电器的关断指令。
其中,该关断指令可以是与开关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发送的。
步骤404、响应于关断指令,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第三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二导通信号。
第三开关电路接收到该方波信号后,可以将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如此,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即可以向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方波信号。该第二开关电路还用于在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将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
如此,在输入至第二开关电路的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电路即可将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关断。第二开关电路关断后,流经第一开关电路的电流便会小于电流阈值,因此第一开关电路即可将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关断。并且,继电器的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断开,交流电继而无法驱动负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例如,步骤403和步骤404也可以根据情况删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控制方法,处理电路能够响应于针对继电器的导通指令,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使得继电器闭合。即处理电路能够自动控制继电器闭合,因此提高了继电器的控制灵活性。由于处理电路是在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即在交流电的电流过零点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以使得继电器闭合,因此可以避免继电器的触点发生打火以及拉弧的现象,从而可以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并且,由于处理电器在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转变时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又由于第一开关电路在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因此可知第一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晚于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时刻,故而继电器是在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的。由于相较于处理电路,开关电路响应信号所需的时间较短(例如在微妙级别),因此采用第一开关电路控制继电器导通,可以确保对继电器的控制精度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设备,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控制方法,例如图8或图9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控制方法,例如图8或图9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控制方法,例如图8或图9所示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和/或”,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并且,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例如,在不脱离各种所述示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导通信号可以被称为第二导通信号,并且类似地,第二导通信号可以被称为第一导通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过零检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处理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直流电源;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交流电,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和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基于所述交流电输出方波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在所述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并用于在流经的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关断;
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继电器的导通指令,在所述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一导通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导通信号,将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电路;
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电路还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继电器的关断指令,在所述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二导通信号;
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导通信号,将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以向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所述方波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还用于在所述方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将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开关电路为负载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平相对于所述第二电平为高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晶闸管,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为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为三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二极管、光耦合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参考电源;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用于与所述交流电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与所述交流电的第二极连接;
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光耦合器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参考电源连接。
8.一种继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中的处理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过零检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处理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直流电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交流电,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和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基于所述交流电输出方波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继电器的导通指令;
响应于所述导通指令,在所述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一导通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继电器的关断指令;
响应于所述关断指令,在所述方波信号从第一电平跳变至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送第二导通信号。
10.一种开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设备包括:继电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CN202211062898.6A 2022-08-31 2022-08-31 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Pending CN1155278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2898.6A CN115527803A (zh) 2022-08-31 2022-08-31 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2898.6A CN115527803A (zh) 2022-08-31 2022-08-31 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7803A true CN115527803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696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2898.6A Pending CN115527803A (zh) 2022-08-31 2022-08-31 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78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4542B2 (en) Relay drive circuit
JP2013546130A (ja) 改良されたリレー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683470A (zh) 具有电源备源机制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13794379B (zh) 级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44491A (zh)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及单火线多控开关
CN101727173A (zh) 节能器
CN218003674U (zh) 闪断状态检测电路、电子装置
CN105302653A (zh) 一种平板电脑防电源按键误触开机的电路结构
CN115527803A (zh) 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设备
CN110459433B (zh) 一种继电器过零控制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CN102792409A (zh) 混合式继电器
CN111370261A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1665764A (zh) 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109217856B (zh) 一种功率电子开关
CN215343933U (zh) 低功耗工作电路以及用电设备
CN203552988U (zh) 一种基于双开关式的高压直流断路器
CN214227928U (zh) 一种交直流自动切换开关
CN218526094U (zh) 一种借用电源线实现三个状态控制电路结构
CN215222154U (zh)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及单火线多控开关
CN110993441A (zh) 控制电路、方法、装置、继电器、家电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217848939U (zh) 继电器控制电路与电子设备
CN109874201A (zh) 一种两线照明控制系统
CN115015798A (zh) 低功耗检测电路、电子装置、闪断状态检测方法
CN215954093U (zh) 过零通断控制电路和负载设备
CN204633621U (zh) 一种开关电源轻载关断同步整流的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