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3572A - 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3572A
CN115523572A CN202211056258.4A CN202211056258A CN115523572A CN 115523572 A CN115523572 A CN 115523572A CN 202211056258 A CN202211056258 A CN 202211056258A CN 115523572 A CN115523572 A CN 115523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fresh air
fresh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62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龙辉
黄刚
何博文
陈俊伟
李宇
冉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62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35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3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35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机,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通过设置位于进风口的新风阀,以及固定连接于保温主体的内循环风阀,内循环风阀位于连通新风口的新风风道和连通回风口的回风风道之间,内循环风阀的阀门控制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通断,保温主体还包括位于回风风道的导风部,导风部与内循环风阀之间形成连通口,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阀门打开以连通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并关闭连通口,同时新风阀关闭进风口,防止室外空气从排风口进入到回风风道,并防止室外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到新风风道,从而避免室外空气与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在新风机的内部发生接触而形成凝露,避免新风机的内部产生冷凝水而发生滴水现象。

Description

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开启内循环模式后,室内空气通过内循环风道发生循环,但是由于排风口和新风口均与回风口连通,当室外低温的情况下,室外的冷空气会通过排风口进入内循环风道,与室内的暖空气接触会在内循环风阀处形成凝露,导致新风机的内部储水,造成新风机滴水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机,能够有效解决新风机开启内循环模式后的凝露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壳体,设有新风口、回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换热芯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保温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保温主体和所述换热芯体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风道和连通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风道;排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排风风道内;内循环风阀,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温主体,所述内循环风阀、所述保温主体和所述换热芯体形成连通所述新风口的新风风道和连通所述回风口的回风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阀包括支架和阀门,所述支架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回风风道的气流通道,所述阀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气流通道;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新风阀,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处,以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或关闭;其中,所述保温主体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风道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内循环风阀之间形成连通口,所述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所述阀门打开所述气流通道且关闭所述连通口,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进风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位于进风口的新风阀,以及固定连接于保温主体的内循环风阀,内循环风阀位于连通新风口的新风风道和连通回风口的回风风道之间,内循环风阀的阀门控制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的通断,保温主体还包括位于回风风道的导风部,导风部与内循环风阀之间形成连通口,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阀门打开以连通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并关闭连通口,同时新风阀关闭进风口,防止室外空气从排风口进入到回风风道,并防止室外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到新风风道,从而避免室外空气与回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在新风机的内部发生接触而形成凝露,避免新风机的内部产生冷凝水而发生滴水现象,提升了新风机的安全性;而且当室外环境低温时,能够防止冷空气进入室内,使室内温度降低,影响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主体包括底板和连接所述底板的周沿的边框,所述边框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风道的第一框壁和第二框壁,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框壁,所述导风部凸出设于所述第二框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部包括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框壁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二框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框壁的夹角为a,满足:30°≤a≤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的夹角为b,满足:b≥80°;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二框壁的夹角为c,满足:c≥1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主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风部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导风部、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架形成所述连通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循环风阀还包括安装座和电机,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支柱,所述阀门包括相连接的转轴部和门体部,所述转轴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支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新风件处于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支架密封连接,所述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导风部密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导入口,所述支架的内壁设有沿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向布置的插槽;所述内循环风阀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能够通过所述导入口插入所述气流通道内,并定位连接于所述插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设有导入槽,所述导入槽形成于所述导入口处且连接于所述插槽,所述导入槽的宽度自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过滤组件分别为甲醛过滤网和高效过滤网,所述支架设有分别与所述甲醛过滤网和所述高效过滤网对应配合的所述导入口和所述插槽,两个所述插槽沿所述气流通道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主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换热芯体的芯体腔,所述导入口与所述芯体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还设有进风口,所述新风机还包括新风阀,所述新风阀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处,以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进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阀包括:阀体,包括环形部,所述环形部设有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凹部的内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部的内腔连通;卡扣,与所述环形部的外侧连接,且位于所述定位凹部的一端;传感器,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扣,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定位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所述传感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之间;所述环形部设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设于所述第一卡臂远离所述卡槽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凹部朝向所述环形部的外壁设有开口,所述定位凹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环形部内壁的定位板,沿所述定位凹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凹部远离所述卡扣的一端,且与所述开口的侧壁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去除换热芯体、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内循环风阀的爆炸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支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新风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新风阀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C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图12中D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
壳体100;进风口110;新风口120;回风口130;排风口140;
保温主体200;框架210;底板211;边框212;第一框壁2121;第二框壁2122;第一通孔2123;预埋件213;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第三支承部240;进风风道250;新风风道260;回风风道270;排风风道280;导风部290;连通口291;第一导风面292;第二导风面293;支撑件294;
换热芯体300;
新风风机400;
排风风机500;
内循环风阀600;支架610;气流通道611;导入口612;插槽613;限位条614;导入槽615;第一阀门620;转轴部621;门体部622;第一密封件623;第二密封件624;过滤组件630;甲醛过滤网631;高效过滤网632;拉环633;安装座640;腔体641;第二通孔642;第一电机650;支柱660;支耳670;
新风阀700;阀体710;环形部711;挡板7111;连接板712;第二阀门713;第二电机714;导向槽715;限位板716;定位凹部717;开口7171;定位板7172;挡筋7173;第三通孔718;避让空间719;卡扣720;第一卡臂721;第二卡臂722;卡槽723;导向筋条724;传感器7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壳体100、保温主体200和换热芯体300。壳体100设有进风口110、新风口120、回风口130和排风口140。保温主体200安装于壳体100内,实现对新风机的整体保温,有效避免凝露的产生。保温主体200可以采用泡沫等材料制成,使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且加工更加方便。保温主体200内形成有芯体腔(图中未示出),换热芯体300安装于芯体腔内,换热芯体300内设有第一换热通道(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换热通道(图中未示出)。保温主体200形成为与换热芯体300相配合的结构,保温主体200和换热芯体300之间分别形成进风风道250、新风风道260、回风风道270和排风风道280,进风风道250连通进风口110,新风风道260连通新风口120,回风风道270连通回风口130,排风风道280连通排风口140,从而使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通过进风风道250连通进风口110,另一端通过新风风道260连通新风口120,第二换热通道的一端通过回风风道270连通回风,另一端通过排风风道280连通排风口140。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包括新风风机400和排风风机500,新风风机400安装于保温主体200的新风风道260内,排风风机500安装于保温主体200的排风风道280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新风机开启新风模式时,室外空气依次经过进风口110、进风风道250、换热芯体300的第一换热通道、新风风道260、新风风机400和新风口120后进入室内,如图1中所示的带箭头虚线P1表示新风路径;室内空气依次经过回风口130、回风风道270、换热芯体300的第二换热通道、排风风道280、排风风机500和排风口140后排出室外,如图1中所示的带箭头虚线P2表示排风路径。由于新风和排风可以通过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混风,从而将室外的冷空气与室内的暖空气混合,进而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循环,且能够有效避免新风机出现凝露的情况。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包括内循环风阀600,内循环风阀600固定连接于保温主体200,内循环风阀600设于新风风道260和回风风道270之间。当新风机开启内循环模式时,室内空气依次经过回风口130、回风风道270、内循环风阀600、新风风道260、新风风机400和新风口120后排出室内,如图1中所示的带箭头虚线P3表示内循环路径。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由于新风机在内循环模式时室内空气不会经过换热芯体300,因此无法在换热芯体300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为了避免在内循环模式时内部产生凝露而进行了设计。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包括新风阀700,新风阀700固定连接于进风口110处,新风阀700用于控制进风口110打开或关闭。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主体200包括导风部290,导风部290位于回风风道270内,导风部290与内循环风阀600之间形成连通口291,内循环风阀600还包括支架610和第一阀门620,支架610形成气流通道611,气流通道611的两端连通新风风道260和回风风道270,第一阀门620与支架610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气流通道611,即控制新风风道260和回风风道270的通断,并用于打开或关闭连通口291。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控制第一阀门620转动打开一定角度,从而连通新风风道260和回风风道270,并关闭连通口291,防止室外空气从排风口140进入到回风风道270,同时新风阀700关闭进风口110,防止室外空气从进风口110进入到新风风道260,从而避免室外空气与回风口130进入的室内空气在新风机的内部发生接触而形成凝露,避免新风机的内部产生冷凝水而发生滴水现象,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防止冷凝水对电控元件造成损伤,提升了新风机的安全性。当室外环境低温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能够防止冷空气进入室内,使室内温度降低,影响用户体验。
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保温主体200包括框架210,框架210包括底板211和边框212,边框212围绕于底板211的周沿设置。边框21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框壁2121和第二框壁2122,第一框壁2121和第二框壁2122位于回风风道270内。第一框壁2121对应回风口130设置有第一通孔2123,内循环风阀600通过支架610安装于第一框壁2121。导风部290设于第二框壁2122,导风部290自第二框壁2122向回风风道270凸出延伸形成,导风部290可以和底板211、边框212一体成型。导风部290包括第一导风面292和第二导风面293,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一框壁2121连接,第二导风面293与第二框壁2122连接,从而能够保证第一通孔2123进入的空气能够在导风部290的导流下顺畅地流入内循环风阀600或换热芯体300,降低了新风机在新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下的风量损失。连通口291形成于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二导风面293的连接处,从而有利于连通口291与第一阀门620的配合效果,保证了第一阀门620对连通口291的密封效果。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定义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一框壁2121的夹角为a,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一框壁2121的夹角a满足:30°≤a≤60°。当a满足上述参数范围时,回风风道270通过内循环风阀600进入新风风道260的风量损失较小,而且回风风道270通过换热芯体300进入排风风道280的风量损失也较小,能够实现较好的平衡。当小于上述参数范围时,回风风道270通过换热芯体300进入排风风道280的风量损失较大;当大于上述参数范围时,回风风道270通过换热芯体300进入排风风道280的风量损失较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仿真实验得出,当第一阀门620的打开角度在50°至90°之间时,空气通过回风风道270进入内循环风阀600时更为顺畅,使得空气通过内循环风阀600进入新风风道260的风量损失更小。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二导风面293相连接,定义第一导风面292和第二导风面293的夹角为b,第一导风面292和第二导风面293的夹角b满足:b≥80°。本发明实施例中,b满足上述参数范围,当新风机开启新风模式时,空气在连通口291和换热芯体300之间的流动路径更加顺畅,能够有效降低回风风道270的风量损失。
可以理解的是,定义第二导风面293与第二框壁2122的夹角为c,第二导风面293与第二框壁2122的夹角c满足:c≥120°。本发明实施例中,c满足上述参数范围,当新风机开启新风模式时,空气在连通口291和换热芯体300之间的流动路径更加顺畅,能够有效降低回风风道270的风量损失。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b和c同时满足对应的参数范围,能够使空气在连通口291和换热芯体300之间的流动路径更加顺畅,进一步降低回风风道270的风量损失,提升排风效果。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保温主体200还包括支撑件294,支撑件294的一端与内循环风阀600的支架610连接,支撑件294的另一端与导风部290连接。支撑件294的两端可以以扣接的方式连接支架610和导风部290,从而便于装配;另外支撑件294的两端还可以采用螺钉等紧固件,或者卡扣720等方式与支架610和导风部290连接,具体在此不再限定。支撑件294可以采用泡沫或铝型材制成,支撑件294、导风部290、底板211和支架610形成连通口291。支撑件294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能够提高内循环风阀600连接结构的强度,使内循环风阀600更加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当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支撑件294能够封堵第一阀门620与壳体100的顶板(图中未示出)之间的间隙,使连通口291的密封性能更佳,进一步避免室外空气进入回风风道270,与室内空气混合产生凝露的问题。
参照图5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循环风阀600还包括安装座640和第一电机650。安装座640与支架610固定连接,安装座640和支架610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第一电机650固定连接于安装座640,第一电机650与第一阀门620驱动连接,进而驱动第一阀门620相对于支架610转动,从而实现气流通道611的打开或关闭。支架610远离安装座640的一侧设有支柱660,支柱660朝向安装座640凸出,安装座640和支柱660分别位于支架610的上下两端。第一阀门620包括相连接的转轴部621和门体部622,转轴部62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机650的输出轴和支柱660,从而实现与第一阀门620的稳定连接,使得第一阀门620的运行更加稳定。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安装座64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第一电机650的腔体641,安装座640设有向下穿设的第二通孔642,第一电机650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通孔642向下穿出,并与转轴部621装配。
参照图5所示,为了提升内循环风阀600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密封性,门体部622与支架610配合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件623,第一密封件623可以沿门体部622的周沿设置,也可以覆盖于门体部622的端面,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因此,新风机处于新风模式时,第一密封件623与支架610密封连接,使得回风风道270与新风风道260之间不会发生窜风,保证了新风机的排风效果。
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升门体部622对支撑件294、导风部290、底板211和支架610形成的连通口291的密封性,门体部6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密封件624,第二密封件624可以沿门体部622的周沿设置,也可以覆盖于门体部622的端面,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因此,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第二密封件624与导风部290、支撑件294等密封连接,避免室外空气进入回风风道270,与室内空气混合产生凝露的问题。
为了解决新风机在内循环模式下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问题,参照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阀600还包括过滤组件630。过滤组件630设于气流通道611内,对经过气流通道611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使得新风机在开启内循环模式时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支架610的一侧设有导入口612,导入口612连通支架610的外侧和气流通道611,过滤组件630能够通过导入口612从支架610的外侧插入安装到气流通道611内,实现过滤组件630的安装和更换。支架610的内壁设有插槽613,插槽613沿气流通道611的周向布置,过滤组件630从导入口612插入气流通道611并定位连接于插槽613,并且在插槽613的限位作用下与支架610实现稳定连接,其装配更加可靠,且能够方便地实现安装和更换。
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简化过滤组件630的装配,支架610的内壁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条614,两个限位条614沿气流通道611的方向间隔设置,插槽613通过两个限位条614与支架610的内壁形成,插槽613沿过滤组件630的插入方向延伸设置,从而使过滤组件630能够导向插入至气流通道611内。
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支架610还设有导入槽615,导入槽615形成于导入口612处。导入槽615连接于插槽613朝向导入口612的一侧,导入槽615可以通过插槽613向导入口612延伸形成,导入槽615和插槽613可分别设于支架610的内壁的上侧和下侧。导入槽615形成为渐扩结构,即导入槽615的宽度自远离插槽613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过滤组件630能够导向滑入插槽613内,从而提高过滤组件630装配的顺畅性,而且也便于过滤组件630取出进行更换。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组件630设有多个,多个过滤组件630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滤网,例如甲醛过滤网631、高效过滤网632、活性炭滤网等。为了便于过滤组件630的更换,支架610设有多个导入口612和多个插槽613,多个导入口612和多个插槽613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导入口612和插槽613对应一个过滤组件630,过滤组件630沿气流通道611间隔设置,因此导入口612和插槽613也沿气流通道611间隔设置,从而使内循环风阀600能够方便地对过滤组件630进行安装和更换。
参照图5和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对室内空气实现较佳的净化效果,过滤组件630设有两个,对应的,导入口612和插槽613也分别设有两个。两个过滤组件630分别为甲醛过滤网631和高效过滤网632,从而使内循环风阀600能够吸附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和微颗粒,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和过滤,提升空气质量,提升用户的体验。
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甲醛过滤网631和高效过滤网632朝向对应的导入口612的一侧分别设有拉环633,拉环633能够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取出甲醛过滤网631和高效过滤网632,提高更换甲醛过滤网631和高效过滤网632的效率。
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保温主体200内形成有芯体腔,芯体腔用于容纳换热芯体300。支架610的一侧与保温主体200固定连接,或者通过保温主体20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实现内循环风阀600的稳定固定。支架610的另一端设有导入口612,且导入口612与芯体腔连通。因此,用户只需要拆卸换热芯体300后,即可露出芯体腔(如图4中虚线所示的空间),用户可以通过芯体腔的空间对过滤组件630进行安装和更换,其操作空间更大,操作更加简单方便,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安装和更换的效率。导入口612与芯体腔连通。
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保温主体20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框架210的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第三支承部240。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和第三支承部240与边框212固定连接,或者与底板211固定连接,又或者同时连接边框212和底板211。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第三支承部240和内循环风阀600沿壳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分别朝向芯体腔的一侧与换热芯体300的角部对应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芯体300为方形状,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第三支承部240朝向换热芯体300的一侧均设有用于定位的钣金件(图中未示出),内循环风阀600的支架610朝向换热芯体300的一侧设有定位结构(图中未示出),换热芯体300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第一支承部220的钣金件、第二支承部230的钣金件、第三支承部240的钣金件和支架610的定位结构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换热芯体300沿周向的支撑,使得换热芯体300的连接更加可靠,从而便于换热芯体300的安装和更换。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边框212和底板211设有预埋件213,支架610通过紧固件与预埋件213连接,从而实现内循环风阀600与保温主体200的稳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预埋件213为金属件,能够增加保温主体200用于连接支架610的部分区域强度,使得内循环风阀600的连接更加可靠,也提高了保温主体200的耐用性。参照图6和图10所示,支架610沿气流通道6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支耳670,支架610的下端也形成有支耳670,保温主体200在与三个支耳670相配合的区域设有预埋件213,支耳670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预埋件213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内循环风阀600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新风阀700包括阀体710,阀体710包括环形部711、连接板712、第二阀门713和第二电机714。环形部711呈环状且内腔能够供空气通过。环形部711的一端设有连接板712,连接板71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图中未示出),连接板712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设于安装孔从而固定于保温主体200。环形部711沿左右方向的两个侧壁设有导向槽715,导向槽715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延伸设置,便于第二阀门713的转轴沿着导向槽715安装,最后转动连接在环形部711内。第二电机714设置在环形部711的外侧,第二电机714的输出轴和第二阀门713驱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714输出轴的旋转来控制第二阀门713打开或关闭新风阀700。环形部711的内壁设有环绕环形部711的周向设置的限位板716,限位板716能够和第二阀门713抵接,从而限制第二阀门713的旋转角度,提高第二阀门713的控制精度。第二阀门713和限位板716抵接还能提高第二阀门713的密封性,改善漏风的情况。
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新风阀700还包括卡扣720和传感器730。环形部711设有定位凹部717,定位凹部717的内壁和环形部711的内腔连通,也就是定位凹部717的内壁设有第三通孔718,定位凹部717通过第三通孔718连通环形部711的内腔;卡扣720设置在环形部711的外侧且位于定位凹部717的一端。传感器730卡接于卡扣720且插设于定位凹部717。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730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定位凹部717的内壁连通环形部711的内腔,因此便于传感器730通过环形部711的内腔对空气的数据进行检测,例如检测温度或者湿度。传感器730采用卡接的方式,因此传感器730的安装简单方便,能够提高安装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且在检修时,方便拆卸传感器730,降低检修难度。
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卡扣7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卡臂721和第二卡臂722,第一卡臂721和第二卡臂722之间形成有卡槽723,传感器730卡接在卡槽723内。采用第一卡臂721和第二卡臂722的结构,因此卡扣720的设计简单,制造方便。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适配传感器730的形状,第一卡臂721和第二卡臂722具有弧形结构,从而使卡槽723呈弧形,更好的固定传感器730。需要说明的是,卡槽72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
继续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卡臂721和第二卡臂722分别朝互相背离的方向延伸形成导向筋条724。因此第一卡臂721的导向筋条724和第二筋条的导向筋条724之间的距离朝远离卡槽723的方向逐渐增大,在安装传感器730时导向筋条724起到导向作用,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继续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环形部711设有避让空间719,避让空间719设置在第一卡臂721背离卡槽723的一侧,例如图13中避让空间719设在第一卡臂721的右侧。或者,避让空间719设置在第二卡臂722背离卡槽723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卡臂721或者第二卡臂722处设置避让空间719,能够使第一卡臂721或者第二卡臂722有足够的空间发生弹性变形,有利于传感器730卡接在卡槽723内。
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环形部711的外侧设有挡板7111,挡板7111和第一卡臂721间隔设置,且避让空间719位于挡板7111和第一卡臂721之间。因此,在阀体710的运输过程中,挡板7111起到防护卡扣720的作用,有效降低第一卡臂721和第二卡臂722损坏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卡臂721的右侧设有避让空间719,因此第一卡臂721的整体强度小于第二卡臂722,而挡板7111位于靠近第一卡臂721的一侧,有效防护第一卡臂721,提高阀体710整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参照图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位凹部717在环形部711的外壁设有开口7171,定位凹部717包括定位板7172,定位板7172和环形部711的内壁连接。沿定位凹部717的延伸方向,例如图14所示的上下方向,卡扣720位于定位凹部717偏上的位置,而定位板7172则位于定位凹部717的下方,也就是远离卡扣720的一端,且定位板7172和开口7171的侧壁间隔设置,以使定位板7172、环形部711的内壁、开口7171的侧壁之间形成类似于台阶的结构。安装传感器730的方式可以是:传感器730的下端先插设在定位凹部717的下方,也就是和定位板7172抵接,后续将传感器730绕其下端摆动,以使传感器730卡接在卡扣720上。可以理解的是,在传感器730的摆动过程中,传感器730的下端和环形部711的内壁抵接,以限制传感器730脱离定位凹部717。采用这种安装方式,传感器730的安装简单方便。
继续参照图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位凹部717还包括多个挡筋7173,例如两个。挡筋7173呈直角弯折,两个挡筋7173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环形部711的内侧,挡筋7173的一端和环形部711连接,另一端和限位板716连接。挡筋7173之间的间隙便于气流通道611内的空气进入定位凹部717,有利于传感器730检测空气中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新风阀700能够便于传感器730检测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等数据。传感器730采用卡接的方式,因此传感器730的安装简单方便,能够提高安装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且在检修时,方便拆卸传感器730,降低检修难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5)

1.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新风口、回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
换热芯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保温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保温主体和所述换热芯体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风道和连通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风道;
排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排风风道内;
内循环风阀,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温主体,所述内循环风阀、所述保温主体和所述换热芯体形成连通所述新风口的新风风道和连通所述回风口的回风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阀包括支架和阀门,所述支架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回风风道的气流通道,所述阀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气流通道;
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新风阀,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处,以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或关闭;
其中,所述保温主体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风道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内循环风阀之间形成连通口,所述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所述阀门打开所述气流通道且关闭所述连通口,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主体包括底板和连接所述底板的周沿的边框,所述边框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风道的第一框壁和第二框壁,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框壁,所述导风部凸出设于所述第二框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包括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框壁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二框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框壁的夹角为a,满足:30°≤a≤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的夹角为b,满足:b≥80°;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二框壁的夹角为c,满足:c≥1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主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风部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导风部、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架形成所述连通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阀还包括安装座和电机,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支柱,所述阀门包括相连接的转轴部和门体部,所述转轴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支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新风机处于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支架密封连接,所述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导风部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导入口,所述支架的内壁设有沿所述气流通道的周向布置的插槽;所述内循环风阀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能够通过所述导入口插入所述气流通道内,并定位连接于所述插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内壁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与所述支架的内壁形成所述插槽,所述插槽沿所述过滤组件的插入方向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导入槽,所述导入槽形成于所述导入口处且连接于所述插槽,所述导入槽的宽度自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逐渐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过滤组件分别为甲醛过滤网和高效过滤网,所述支架设有分别与所述甲醛过滤网和所述高效过滤网对应配合的所述导入口和所述插槽,两个所述插槽沿所述气流通道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主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换热芯体的芯体腔,所述导入口与所述芯体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阀包括:
阀体,包括环形部,所述环形部设有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凹部的内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部的内腔连通;
卡扣,与所述环形部的外侧连接,且位于所述定位凹部的一端;
传感器,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扣,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定位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所述传感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之间;所述环形部设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设于所述第一卡臂远离所述第二卡臂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部朝向所述环形部的外壁设有开口,所述定位凹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环形部内壁的定位板,沿所述定位凹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凹部远离所述卡扣的一端,且与所述开口的侧壁间隔设置。
CN202211056258.4A 2022-08-31 2022-08-31 新风机 Pending CN1155235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6258.4A CN115523572A (zh) 2022-08-31 2022-08-31 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6258.4A CN115523572A (zh) 2022-08-31 2022-08-31 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3572A true CN115523572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69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6258.4A Pending CN115523572A (zh) 2022-08-31 2022-08-31 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35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19370A (ja) 天井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機
CN109724163B (zh) 窗式空调器的后围板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CN113203122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623421A (zh) 一体式空调
CN209763325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5523572A (zh) 新风机
CN217929190U (zh) 内循环风阀及新风机
CN217929191U (zh) 内循环风阀及新风机
CN217844193U (zh) 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CN214094880U (zh) 全热交换器
CN209840354U (zh) 送风装置
CN219775927U (zh) 风道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
CN217979151U (zh) 新风机
CN112146171A (zh) 空气处理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929117U (zh) 新风机
CN217357099U (zh) 空调器
CN217929115U (zh) 新风机
CN114525666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连接组件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1925942U (zh) 一种窗户空调
CN217929114U (zh) 新风机
CN214366840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换气扇
CN217844192U (zh) 新风机
CN218296191U (zh)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828943U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243870U (zh) 用于空气处理装置的风阀支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