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8725A - 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08725A CN115508725A CN202211247255.9A CN202211247255A CN115508725A CN 115508725 A CN115508725 A CN 115508725A CN 202211247255 A CN202211247255 A CN 202211247255A CN 115508725 A CN115508725 A CN 1155087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ies
- group
- temperature
- capacity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包括:提供基地生产的电池;将电池在标准测试间分成第一组电池、第二组电池和第三组电池;对第一组电池进行温度标定,得到第一组电池在不同温度阶段下的温度系数;对第二组电池进行循环标定,得到第二组电池的容量提升值;对第三组电池进行倍率标定,得到第三组电池的倍率标定系数;容量标定公式:出货电池容量=(基地分容电池容量+温度系数*(测试温度‑放电前电池温度))*倍率标定系数)+容量提升值。将容量标定公式导入基地分容系统,进行电池容量标准化,可用于指导基地电池出货,避免温度、倍率和循环等因素对电池容量的影响,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和提高电池容量一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一致性对制备电芯模组和PACK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容量范围进行挑选,并对范围内电池进行成组配对。但是在相同分容流程下出现的电池放电容量值并不是准确值,因为电池容量受到车间环境温度、循环次数和放电倍率等因素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电池容量的标定,可以确保电池的成组一致性。目前行业内并没有完善的容量标定标准,都是通过进行控制车间环境温度、制定统一的充放电流程等方式控制分容容量,但是目前行业内的上述解决措施不能准确的得到电池的实际容量,此容量值和标准测试间的容量准确值仍然有一定差异;如果所有电池均在标准测试间进行测试,会造成电池制备成本增加过大,无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该标定方法不用担心温度、倍率和循环等因素对最终电池容量的影响,可以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和提高电池容量一致性,有利于电池成组。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包括:提供基地生产的电池;将所述电池在标准测试间分成第一组电池、第二组电池和第三组电池;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温度标定,得到所述第一组电池在不同温度阶段下的温度系数;在测试温度下,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循环标定,得到所述第二组电池的容量提升值;在所述测试温度下,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倍率标定,得到所述第三组电池的倍率标定系数;将所述温度系数、所述容量提升值和所述倍率标定公式带入容量标定公式,得到出货电池容量,其中,所述容量标定公式为:所述出货电池容量=(基地分容电池容量+温度系数*(所述测试温度-放电前电池温度))*倍率标定系数)+所述容量提升值。由此,将上述容量标定公式导入基地分容系统,进行电池容量标准化,可以用于指导基地电池出货,并可以满足车企的电池容量需求,有利于电池配组;而且,不用担心温度、倍率和循环等因素对最终电池容量的影响,可以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和提高电池容量一致性,有利于电池成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所述温度标定的方法包括: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第一预处理,所述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第一设定温度,在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下,对所述第一组电池充放电循环多次;对经过所述第一预处理的所述第一组电池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得到不同温度下的电池容量值;对所述温度和所述电池容量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温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得到所述电池容量数据的步骤包括:在不同温度下,对经过所述预处理的所述第一组电池中的不同电池进行第一恒流恒压充电;所述第一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第一间隔时间;再将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第一恒流放电,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所述电池容量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个温度下,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所述温度系数为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得到所述温度系数的步骤包括:S1: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所述第一预处理: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在25℃下,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0.5C充放电循环多次;S2:对经过所述第一预处理的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S3:在20~40℃范围内选取多个不同的温度值分别对所述第一组电池中的不同电池进行0.5C所述第一恒流恒压充电;S4:所述第一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S5:再将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0.5C所述第一恒流放电,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所述电池容量值;S6:所述第一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S7:重复步骤S2~S6,每个所述温度值下得到两组所述电池容量值,求平均值,得到每个所述温度值下的所述电池容量值;S8:对温度和所述电池容量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温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所述循环标定的方法包括:对所述第二组电池在第二设定温度下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直至所述第二组电池的容量趋于稳定状态,得到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和所述稳定状态时的容量值,所述容量提升值即为所述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和所述稳定状态时的容量值的差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所述循环标定的方法包括:D1:所述第二组电池在所述标准测试间中先搁置一定时间;D2: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1C第二恒流恒压充电;D3:所述第二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二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D4:再将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1C所述第二恒流放电,得到所述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D5:所述第二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二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D6:重复步骤D2~D5,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直至所述第二组电池的容量趋于稳定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倍率标定的方法包括: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第三设定温度,在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下,对所述第三组电池充放电循环多次;对经过所述预处理的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0.5C充放电循环,得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并根据所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得到0.5C容量值;再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1C充放电循环,得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并根据所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得到1C容量值;计算得到所述倍率标定系数,所述倍率标定系数=所述1C容量值/所述0.5C容量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倍率标定的方法包括:T1: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第三预处理: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在25℃下,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0.5C充放电循环多次;T2: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对经过所述第三预处理的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T3: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0.5C第三恒流恒压充电;T4:所述第三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T5:再将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0.5C所述第三恒流放电;T6:所述第三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T7:重复步骤T3~T6,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得到多组上述第三组电池的温度与容量值的数据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根据所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拟合第一公式,将25℃带入所述第一公式,得到所述第三组电池的所述0.5C容量值;T8: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1C第四恒流恒压充电;T9:所述第四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T10:再将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1C所述第四恒流放电;T11:所述第四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T12:重复步骤T8~T11,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得到多组上述第三组电池的温度与容量值的数据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根据所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拟合第二公式,将25℃带入所述第二公式,得到所述第三组电池的所述1C容量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测试温度为25℃,电池温度为21℃-28.5℃时的所述温度系数为0.9,电池温度为28.5℃-33℃时的所述温度系数为0.7;所述容量提升值为2.95Ah;所述倍率标定系数为99.2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将上述容量标定公式导入基地分容系统,进行电池容量标准化,可以用于指导基地电池出货,并可以满足车企的电池容量需求,即是说,可以直接将基地生产电池容量转换成标准测试间容量,和车企要求的容量测试值保持一致,不会出现基础测试容量合格,到车企测试容量不合格的问题;
2、不用担心温度、倍率和循环等因素对最终电池容量的影响,可以避免车间环境对电池容量的影响,可以降低车间环境的管控要求,可以降低车间环境管控的动力成本,降低电池制造成本,有利于电池成组;
3、可以得出电池的标准容量,不用在设计时增加3%-5%的设计富裕(传统设计是增加设计富裕,保证电池容量均满足车企不同测试要求),可以降低电池制备BOM成本(原材料成本),增加电池的市场竞争力;
4、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电池进行不同倍率的充放电,保证分容设备的兼容性,后期通过公式均可以完成1C充放电的转换,不用后期生产大容量电池时,前期规划分容设备不满足1C充放电造成的设备改造,可以节省后期设备改造和采购新设备的费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在20℃和25℃条件下得出的温度-容量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在20℃到40℃的得出的温度-容量变化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组电池中两个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循环次数-容量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1,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包括:
S100:提供基地生产的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查询所提供电池的OCV、IR、化成充电容量、尺寸、重量和制成过程参数均合格,确保电池满足工艺要求,并将电池进行Busbar焊接,此标准为了确保电池后期评测结果可以指导基地生产。
S200:将电池在标准测试间分成第一组电池、第二组电池和第三组电池。
S300:对第一组电池进行温度标定,得到第一组电池在不同温度阶段下的温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第一组电池进行温度标定的方法包括:
S301:对第一组电池进行第一预处理,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第一设定温度,在第一设定温度下,对第一组电池充放电循环多次。由此,通过多次充放电循环的预处理,可以提前去除第一组电池自身容量增加对温度的影响,以此确保温度标定的准确性。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设定温度可以为25℃,对第一组电池充放电循环10次。
S302:对经过第一预处理的第一组电池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得到不同温度下的电池容量值。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20℃、25℃、30℃、35℃和40℃的不同温度下充放对第一组电池分别进行充放电循环。更进一步的,每个温度下,第一组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温度系数为多次充放电循环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如此,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在20℃下,第一组电池进行2次充放电循环,得到两组20℃时的电池容量值,其他温度的测试也是如此,然后对不同温度测试得到的两组电池容量值分别进行拟合直线,然后通过两条拟合的直线得到两组温度系数,那么第一组电池的最终温度系数即为上述两组温度系数的平均值。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对20℃、25℃、30℃、35℃和40℃的不同温度下充放对第一组电池分别进行充放电循环时,采用不同的电池分别对不同的温度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即同一电池不会进行不同的温度测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得到电池容量数据的步骤(或者说,充放电循环的步骤)包括:在不同温度下,对经过预处理的第一组电池中的不同电池进行第一恒流恒压充电;第一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第一组电池搁置(Rest)第一间隔时间;再将第一组电池进行第一恒流放电,得到不同温度下的电池容量值。其中,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时,每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可以将电池搁置休息一定时间,比如150~200分钟,以便保证电池温度可以达到循环开始的初始温度,进而保证温度参数准确性。
S303:对温度和电池容量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温度系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第一组电池进行0.5C充放电循环,充放电循环的步骤可参照表1,得到温度系数的具体步骤包括:
S1:对第一组电池进行第一预处理:将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在25℃下,对第一组电池进行0.5C充放电循环多次;
S2:对经过第一预处理的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以便将保证电池温度可以达到循环开始的初始温度,进而保证温度参数准确性。
S3:在20~40℃范围内选取多个不同的温度值(比如20℃、25℃、30℃、35℃和40℃)分别对第一组电池中的不同电池进行0.5C第一恒流恒压充电;
S4:第一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S5:再将第一组电池进行0.5C第一恒流放电,得到不同温度下的电池容量值;
S6:第一恒流放电结束后将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以便将保证电池温度可以达到循环开始的初始温度,进而保证温度参数准确性。
S7:重复步骤S3~S6,每个温度值下得到两组所述电池容量值,求平均值,得到每个温度值下的所述电池容量值;
S8:对温度和电池容量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温度系数。如图2(图2中以每次温度测试两次电池充放电循环,得到的两条拟合直线)和图3所示,图2为在20℃和25℃条件下得出的温度-容量曲线图,图3为在20℃到40℃的不同阶段下分别产生的温度-容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由于电池满充后的温度有升温,和基地电池也存在此类问题,因此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20℃和25℃条件下的得出的温度系数代入范围为21-28.5℃,图2得到的电池温度在21-28.5℃范围内的温度系数0.9(即温度相差1℃,容量相差0.9Ah),同理图3中得到的电池温度在28.5-33℃范围内的温度系数0.7Ah(即温度相差1℃,容量相差0.7Ah),依次类推可以得出每段温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上述温度系数的标定步骤和温度区间对应的标定系数选择,有效保证电池温度容量标定的准确性。
表1
S400:在测试温度下,对第二组电池进行循环标定,得到第二组电池的容量提升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第二组电池进行循环标定的方法包括:对第二组电池在第二设定温度下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直至第二组电池的容量趋于稳定状态,得到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和稳定状态时的容量值,容量提升值即为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和稳定状态时的容量值的差值。由此,上述的电池循环容量标定步骤和循环稳定次数节点,可以有效保证电池的电池循环容量提升值,可用于标准化循环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其中,第二设定温度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定温度可以为25℃。
在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第二组电池进行1C充放电循环,充放电循环的步骤可参照表2,对第二组电池进行所述循环标定的方法包括:
D1:第二组电池在所述标准测试间中先搁置一定时间。具体时间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比如可以搁置5~10分钟,使得第二组电池适应标准测试间的环境。
D2:将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对第二组电池进行1C第二恒流恒压充电;
D3:第二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第二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D4:再将第二组电池进行1C第二恒流放电,得到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
D5:第二恒流放电结束后将第二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以便将保证电池温度可以达到循环开始的初始温度,进而保证温度参数准确性。
D6:重复步骤D2~D5,对第二组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直至第二组电池的容量趋于稳定状态。
表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二组电池包括两个电池,每个电池均进行如表1的充放电循环,根据测试数据拟合两个电池的循环次数-容量的曲线,如图4所示,两个电池的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均值为134.8Ah,两个电池的经多次充放电循环趋于稳定状态时的容量均值为137.75Ah,如此得到的容量提升值为2.95Ah。
S500:在测试温度下,对第三组电池进行倍率标定,得到第三组电池的倍率标定系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倍率标定的方法包括:
S501:对第三组电池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第三设定温度,在第三设定温度下,对第三组电池充放电循环多次。由此,通过多次充放电循环的预处理,可以提前去除第三组电池自身容量增加对温度的影响,以此确保温度标定的准确性。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设定温度可以为25℃,对第三组电池充放电循环10次。
S502:对经过预处理的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0.5C充放电循环,得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并根据第一容量-温度曲线,得到0.5C容量值。其中,在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的过程中,标准测试间的设定温度可以为25℃,但是在充电后电池温度后有一定波动,为了准确得出倍率系数,因此可根据0.5C充放电循环的第一容量-温度曲线得到拟合公式,然后将标准测试间的设定温度(比如25℃)代入拟合公式中得出0.5C放电的容量值(即0.5C容量值)。
S503:再对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1C充放电循环,得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并根据第二容量-温度曲线,得到1C容量值。其中,在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的过程中,标准测试间的设定温度可以为25℃,但是在充电后电池温度后有一定波动,为了准确得出倍率系数,因此可根据1C充放电循环的第一容量-温度曲线得到拟合公式,然后将标准测试间的设定温度(比如25℃)代入拟合公式中得出1C放电的容量值(即1C容量值)。
S504:计算得到倍率标定系数,倍率标定系数=1C容量值/0.5C容量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电池倍率标定系数的步骤和倍率系数选择,可以有效保证电池倍率容量标定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第三组电池依次进行0.5C充放电循环和1C充放电循环,充放电循环的步骤可参照表1,对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倍率标定的方法包括:
T1:对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第三预处理:将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在25℃下,对第三组电池进行0.5C充放电循环多次;
T2:将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对经过第三预处理的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3:对第三组电池进行0.5C第三恒流恒压充电;
T4:第三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5:再将第三组电池进行0.5C第三恒流放电;
T6:第三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7:重复步骤T3~T6,对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得到多组上述第三组电池的温度与容量值的数据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根据第一容量-温度曲线拟合第一公式,将25℃带入第一公式,得到第三组电池的0.5C容量值;
T8:对第三组电池进行1C第四恒流恒压充电;
T9:第四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10:再将第三组电池进行1C第四恒流放电;
T11:第四恒流放电结束后将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12:重复步骤T8~T11,对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得到多组上述第三组电池的温度与容量值的数据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根据第二容量-温度曲线拟合第二公式,将25℃带入所述第二公式,得到第三组电池的1C容量值。
表1
根据上述步骤和表3得到的0.5C容量值为138.025Ah,1C容量值为137.013Ah,计算得到的倍率标定系数为99.27%。
S600:将温度系数、容量提升值和倍率标定公式带入容量标定公式,得到出货电池容量,其中,容量标定公式为:出货电池容量=(基地分容电池容量+温度系数*(测试温度-放电前电池温度))*倍率标定系数)+容量提升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前所述,测试温度为25℃,电池温度为21℃-28.5℃时的温度系数为0.9,电池温度为28.5℃-33℃时的温度系数为0.7;容量提升值为2.95Ah;倍率标定系数为99.27%。所以,电池温度范围为21℃-28.5℃时,出货电池容量=(基地分容电池容量+0.9*(25℃-放电前电池温度))*9.27%)+2.95Ah;电池温度范围为28.5℃-33℃时,出货电池容量=(基地分容电池容量+0.7*(25℃-放电前电池温度))*9.27%)+2.95Ah。
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地生产的电池;
将所述电池在标准测试间分成第一组电池、第二组电池和第三组电池;
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温度标定,得到所述第一组电池在不同温度阶段下的温度系数;
在测试温度下,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循环标定,得到所述第二组电池的容量提升值;
在所述测试温度下,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倍率标定,得到所述第三组电池的倍率标定系数;
将所述温度系数、所述容量提升值和所述倍率标定公式带入容量标定公式,得到出货电池容量,其中,所述容量标定公式为:
所述出货电池容量=(基地分容电池容量+所述温度系数*(所述测试温度-放电前电池温度))*所述倍率标定系数)+所述容量提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所述温度标定的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第一预处理,所述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第一设定温度,在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下,对所述第一组电池充放电循环多次;
对经过所述第一预处理的所述第一组电池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得到不同温度下的电池容量值;
对所述温度和所述电池容量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温度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电池容量数据的步骤包括:
在不同温度下,对经过所述预处理的所述第一组电池中的不同电池进行第一恒流恒压充电;
所述第一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第一间隔时间;
再将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第一恒流放电,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所述电池容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温度下,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所述温度系数为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温度系数的步骤包括:
S1: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所述第一预处理: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在25℃下,对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0.5C充放电循环多次;
S2:对经过所述第一预处理的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S3:在20~40℃范围内选取多个不同的温度值分别对所述第一组电池中的不同电池进行0.5C所述第一恒流恒压充电;
S4:所述第一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S5:再将所述第一组电池进行0.5C所述第一恒流放电,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所述电池容量值;
S6:所述第一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一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S7:重复步骤S3~S6,每个所述温度值下得到两组所述电池容量值,求平均值,得到每个所述温度值下的所述电池容量值;
S8:对温度和所述电池容量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温度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所述循环标定的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二组电池在第二设定温度下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直至所述第二组电池的容量趋于稳定状态,得到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和所述稳定状态时的容量值,所述容量提升值即为所述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和所述稳定状态时的容量值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所述循环标定的方法包括:
D1:所述第二组电池在所述标准测试间中先搁置一定时间;
D2: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1C第二恒流恒压充电;
D3:所述第二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二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D4:再将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1C所述第二恒流放电,得到所述第一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值;
D5:所述第二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二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D6:重复步骤D2~D5,对所述第二组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直至所述第二组电池的容量趋于稳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倍率标定的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第三设定温度,在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下,对所述第三组电池充放电循环多次;
对经过所述预处理的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0.5C充放电循环,得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并根据所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得到0.5C容量值;
再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1C充放电循环,得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并根据所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得到1C容量值;
计算得到所述倍率标定系数,所述倍率标定系数=所述1C容量值/所述0.5C容量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倍率标定的方法包括:
T1: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所述第三预处理: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在25℃下,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0.5C充放电循环多次;
T2:将所述标准测试间的温度调节为25℃,对经过所述第三预处理的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3: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0.5C第三恒流恒压充电;
T4:所述第三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5:再将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0.5C所述第三恒流放电;
T6:所述第三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7:重复步骤T3~T6,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得到多组上述第三组电池的温度与容量值的数据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根据所述第一容量-温度曲线拟合第一公式,将25℃带入所述第一公式,得到所述第三组电池的所述0.5C容量值;
T8: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1C第四恒流恒压充电;
T9:所述第四恒流恒压充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10:再将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1C所述第四恒流放电;
T11:所述第四恒流放电结束后将所述第三组电池搁置一定时间;
T12:重复步骤T8~T11,对所述第三组电池进行多次所述充放电循环,得到多组上述第三组电池的温度与容量值的数据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根据所述第二容量-温度曲线拟合第二公式,将25℃带入所述第二公式,得到所述第三组电池的所述1C容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温度为25℃,
电池温度为21℃-28.5℃时的所述温度系数为0.9,电池温度为28.5℃-33℃时的所述温度系数为0.7;
所述容量提升值为2.95Ah;
所述倍率标定系数为99.2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47255.9A CN115508725A (zh) | 2022-10-12 | 2022-10-12 | 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47255.9A CN115508725A (zh) | 2022-10-12 | 2022-10-12 | 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08725A true CN115508725A (zh) | 2022-12-23 |
Family
ID=8451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47255.9A Pending CN115508725A (zh) | 2022-10-12 | 2022-10-12 | 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08725A (zh) |
-
2022
- 2022-10-12 CN CN202211247255.9A patent/CN11550872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mpf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parametric cell-to-cell variation and correlation based on 1100 commercial lithium-ion cells | |
CN110386029B (zh) | 一种根据动态电压修正锂电池soc方法 | |
CN108717164B (zh) | 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标定方法及系统 | |
EP3064952B1 (en) | Energy storage device management apparatus, energy storage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energy storage device module, energy storage device management program, and movable body | |
CN109239608A (zh) | 一种实时修正锂电池soc-ocv曲线的方法 | |
CN109342950B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荷电状态的评估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 |
CN109143102B (zh) | 一种安时积分估算锂电池soc方法 | |
CN111693881B (zh) | 基于“标准化温度”的宽温度范围下电池健康状态在线估测方法 | |
CN105510847A (zh) | 锂离子电池一致性的筛选方法 | |
AU2016201173A1 (en) | Energy storage device management apparatus, energy storage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energy storage device module, energy storage device management program, and movable body | |
CN107884715A (zh) | 一种电池循环寿命检测方法 | |
CN112147513A (zh) | 一种动力电池soc多维度校准方法 | |
CN104051810A (zh) | 一种锂离子储能电池系统soc估算快速修正方法 | |
CN103760495A (zh) | 一种用于bms检测的soc源产生方法及soc估计精度测试方法 | |
CN116930794A (zh) | 电池容量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777501A (zh) | 一种电池模组的soh的估算方法 | |
CN117648899B (zh) | 电池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707960B (zh) | 锂离子动力电池快充的方法 | |
CN116679218A (zh) | 锂离子电池容量的补偿修正方法 | |
CN110687469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定容方法 | |
CN115508725A (zh) | 电池容量标定的工艺方法 | |
CN113075571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ocv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6559695A (zh) | 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测试方法 | |
CN112462281A (zh) | 一种基于气液动力学模型带参数修正的soc估计方法及系统 | |
CN106645953A (zh) | 锂电池内阻值估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