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0318A - 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0318A
CN115500318A CN202211272552.9A CN202211272552A CN115500318A CN 115500318 A CN115500318 A CN 115500318A CN 202211272552 A CN202211272552 A CN 202211272552A CN 115500318 A CN115500318 A CN 115500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young
bullfrogs
bullfrog
frogl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25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松
刘大勇
仲劲松
徐肖
孙益平
孔凡昱
董宏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ang Yutianxia Food Shanghai Co ltd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ang Yutianxia Food Shanghai Co ltd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ang Yutianxia Food Shanghai Co ltd,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ongyang Yutianxia Food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25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0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0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0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放养牛蛙幼蛙3~5天前,每天向消毒后的饲养水体中投放生物絮团;(2)使用(1)中饲养水体中饲养牛蛙幼蛙,并每天补充碳源营养物质,饲养至牛蛙幼蛙出栏;其中,在步骤(2)饲养过程中不进行换水。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稳定养殖水质,控制病害发生,提高幼蛙成活率,而且全程无需换水,有效的节约了养殖用水。而且该方法还能提高幼蛙的增重率,增重率相对于室外环境提高到了125.4%,极大提高了牛蛙养殖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牛蛙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牛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一种大型食用蛙。牛蛙具有养殖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水产养殖品种。而且牛蛙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具有丰富的食品加工延展性,是发展预制菜的优质原材料。因此,牛蛙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牛蛙产业发展遇到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两个瓶颈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由于牛蛙养殖过程中投料量大,外排水中会含有大量残饵、粪便和蛙皮,如果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造成生态安全问题;第二,目前的牛蛙养殖或生长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牛蛙疾病较多,为此可能存在违规使用抗生素等情况,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其中,牛蛙养殖最为重要的阶段就是蝌蚪变态到幼蛙,由于幼蛙刚刚完成从蝌蚪到蛙的变态过程,适应能力较差,饲养管理工作尤应细致,因此,提供一种温度、水质稳定,并能控制病害爆发的新型养殖模式对于牛蛙的养殖尤为重要。
生物絮团技术起源于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生物絮团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同化水中的氨氮、亚硝态氮以及有机碎屑来净化水质,同时生成的菌体蛋白能被养殖对象利用,增加饲料的利用率。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鲢鱼、鲤鱼、罗非鱼、鲶鱼等多个虾鱼品种上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生物絮团技术在虾类和鱼类养殖系统中应用广泛,但在相关技术中,将其在其他物种,尤其是牛蛙养殖系统中进行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一,牛蛙养殖密度较鱼虾的养殖密度更大,每平米可超过50kg,甚至可达80kg;第二,牛蛙投喂量大,其所需饲料量可达体重的10~20%,每平米投喂量可达2.5kg,远超虾类和鱼类的投喂量;第三,牛蛙不但排泄量大,而且还排放尿素;第四,牛蛙养殖水体较浅(<20cm),培育形成的絮团数量有限,无法有效清除有毒有害物质。而且,牛蛙在养殖中的蜕皮,难以清理,因此,无法使用现有的生物絮团技术有效应用于牛蛙养殖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本发明中的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主要基于生物絮团技术,从而克服现有牛蛙幼蛙养殖技术中换水量大,水质、水温不稳定,疾病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的缺陷,从而提高牛蛙幼蛙的养殖存活率,提高产业价值。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放养牛蛙幼蛙3~5天前,每天向消毒后的饲养水体中投放生物絮团培养基;
(2)使用(1)中饲养水体中饲养牛蛙幼蛙,并每天补充有机碳源,饲养至牛蛙成蛙;其中,在步骤(2)饲养过程中不进行换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由有机碳源、产絮芽孢杆菌、尿素和牛蛙粉料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糖、产絮芽孢杆菌、尿素和牛蛙粉料的混合比例(质量比)为3:0.5:0.5: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絮芽孢杆菌的活菌量为1×1010CFU/g。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的具体制备工艺为:将有机碳源(如红糖等)、产絮芽孢杆菌、尿素和牛蛙粉料按3:0.5:0.5:6的质量比混合后溶于水,经曝气6-8小时后即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具有分解尿素功能。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其他市售生物絮团培养产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在饲养水体中的投放时间点为放养幼蛙3天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向饲养水体中的投放时间为3天(即连续泼洒生物絮团3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向饲养水体中每天投放多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向饲养水体中每天投放2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在饲养水体中的投放量为15~25g/m3水体/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在饲养水体中的投放量为20g/m3水体/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养水体的消毒方式可采用过硫酸氢钾(50%浓度,消毒6h以上,曝气12h后使用)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经6h以上作用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曝气24h后使用)。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基于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其他消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过硫酸氢钾和漂白粉消毒。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在饲养水体中饲养牛蛙幼蛙的方法按照本领域中的常规方法进行,包括投喂饲料等基本且必要性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投喂的饲料选自任意幼蛙专用饲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饲料的投喂量为幼蛙总体重的3~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饲料的投喂可以为一次或多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饲料的投喂分为两次进行,分别为每天的07:00和17:00各一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饲养牛蛙幼蛙期间,还要及时捞出死亡幼蛙,防止污染水质,传播疾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红糖、葡萄糖和稻壳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所述有机碳源为红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碳源的加入量为牛蛙幼蛙饲料加入量的45~55wt%。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碳源的加入量为牛蛙幼蛙饲料加入量的50wt%。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碳源的加入量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尿素、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当监测到尿素、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过高时,可适当增加有机碳源的投入量,促进生物絮团清除尿素、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当尿素、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有机碳源的加入量,控制生物絮团的浓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三天测定一次氨氮和亚硝酸盐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养水体的pH不低于7.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养水体的pH为7.2~7.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养水体的pH通过添加生石灰水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养水体的水温控制在24~28℃。
在本发明中,需要使用仪器或试剂盒检测水体pH,温度等环境条件,以保证环境条件符合本发明中所限定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幼蛙的死亡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天测定一次水体pH和水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养水体的水深不低于5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养水体的水深为50~60cm。
在本发明中,需要随时检测水深,并及时补充蒸发水分,以保持水深,从而有效降低幼蛙的死亡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养水体中还设置有浮板和曝气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板为塑料浮板或牛蛙养殖专用浮板,放置面积为不大于养殖水面8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装置选自曝气盘。所述曝气盘设置于养殖池底,保证无死角沉淀。曝气盘需布满池底,推动水体流动,保证水体溶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牛蛙幼蛙养殖系统进行养殖,其由养殖池、进排水系统、充气系统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殖池25-30m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牛蛙幼蛙的饲养密度为150~200只/平方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牛蛙幼蛙的饲养密度为170只/平方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牛蛙幼蛙的体重规格为5~15g。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牛蛙幼蛙的体重规格约为10g。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牛蛙幼蛙的规格为刚变态发育完收尾幼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养殖期间,将体型小的幼蛙挑出另外养殖,防止出现大吃小现象发生,同时补充大小相似的幼蛙到养殖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牛蛙幼蛙的出栏规格为长至50g。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在室内规模化蛙养殖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生物絮团原位清洁技术在室内工厂化养殖幼蛙,既可以稳定养殖水质,又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提高幼蛙成活率,而且全程无需再进行换水,有效的节约了养殖用水。
2.本发明中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幼蛙成活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幼蛙的增重率,可将幼蛙成活率相对于室外环境提高到了74.4%,增重率相对于室外环境提高到了125.4%,极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生物絮团进行培水的照片。
图2为使用生物絮团进行牛蛙幼蛙培养的照片。
图3为本发明对比例中的室外池塘养殖牛蛙幼蛙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和试剂,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可从商业途径所获得的耗材和试剂。
在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养殖用水,如山泉水等淡水,均需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式可采用过硫酸氢钾(50%浓度,消毒6h以上,曝气12h后使用)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经6h以上作用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曝气24h后使用)。
在下述实施例中,放养的幼蛙规格为刚变态发育完收尾幼蛙。
在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生物絮团为基于产絮芽孢杆菌得到的生物絮团,具体工艺为:将有机碳源(如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红糖)、产絮芽孢杆菌和尿素、牛蛙粉料混合后溶于水,经曝气6~8小时后即得。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牛蛙幼蛙养殖系统由养殖池、进排水系统、充气系统组成,养殖池为水泥材质,池面积30m2,体积30m3,可容水深60cm,实际养殖水体18m3
养殖池水面铺设塑料浮板,塑料浮板为牛蛙养殖专用浮板,放置面积为不大于养殖水面80%。养殖池底设置曝气盘,保证无死角沉淀。曝气盘需布满池底,推动水体流动,保证水体中微生物用氧。
幼蛙养殖为水温26℃,pH 7.4(过低可用生石灰水调整),养殖用水为山泉水,室内全封闭养殖条件。
饵料选择幼蛙专用饲料,投喂量为幼蛙总重的4%,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07:00和17:00各一次。
具体养殖管理方法为:
在养殖池中,按照每平方米170只的密度投放幼蛙,在养殖期间将体型小的个体挑出另处养殖,并替换为个体大小相似的幼蛙补充放入养殖池中,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在投放幼蛙前,养殖池加水,水位55cm,消毒后放入生物絮团培养基进行培水(向养殖池中泼洒生物絮团培养基,一天两次,如图1所示)。培水3天后(即连续泼洒生物絮团培养基3天),即可放入牛娃幼蛙(如图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养殖期间要捞出死亡的幼蛙,防止死蛙污染水质,传播疾病。并每天向养殖水体加入红糖(投喂幼蛙饲料量的50%),以控制尿素、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全程无换水(但需及时补充蒸发水分,以保持水深)。待幼蛙长至50g后即完成幼蛙养殖,可采用其他养殖模式饲养至出栏。
养殖期间每天持续测定水体pH和水温,每三天测定一次氨氮和亚硝酸盐氮。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牛蛙幼蛙养殖系统由养殖池、进排水系统、充气系统组成,养殖池为水泥材质,池面积30m2,体积30m3,可容水深60cm,实际养殖水体18m3
养殖池水面铺设塑料浮板,塑料浮板为牛蛙养殖专用浮板,放置面积为不大于养殖水面80%。养殖池底设置曝气盘,保证无死角沉淀。曝气盘需布满池底,推动水体流动,保证水体中微生物用氧。
幼蛙养殖为水温24℃,pH 7.2(过低可用生石灰水调整),养殖用水为山泉水,室内全封闭养殖条件。
饵料选择幼蛙专用饲料,投喂量为幼蛙总重的3%,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07:00和17:00各一次。
具体养殖管理方法为:
在养殖池中,按照每平方米170只的密度投放幼蛙,在养殖期间将体型小的个体挑出另处养殖,并替换为个体大小相似的幼蛙补充放入养殖池中,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在投放幼蛙前,养殖池加水,水位50cm,消毒后放入生物絮团培养基进行培水(向养殖池中泼洒培养的生物絮团培养基,一天两次)。培水3天后(即连续泼洒生物絮团培养基3天),即可放入牛娃幼蛙。
需要注意的是,在养殖期间要捞出死亡的幼蛙,防止死蛙污染水质,传播疾病。并每天向养殖水体加入红糖(投喂幼蛙饲料量的50%),以控制尿素、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全程无换水。(但需及时补充蒸发水分,以保持水深)。待幼蛙长至50g后即完成幼蛙养殖,可采用其他养殖模式饲养至出栏。
养殖期间每天持续测定水体pH和水温,每三天测定一次氨氮和亚硝酸盐氮。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牛蛙幼蛙养殖系统由养殖池、进排水系统、充气系统组成,养殖池为水泥材质,池面积30m2,体积30m3,可容水深60cm,实际养殖水体18m3
养殖池水面铺设塑料浮板,塑料浮板为牛蛙养殖专用浮板,放置面积为不大于养殖水面80%。养殖池底设置曝气盘,保证无死角沉淀。曝气盘需布满池底,推动水体流动,保证水体中微生物用氧。
幼蛙养殖为水温28℃,pH 7.5(过低可用生石灰水调整),养殖用水为山泉水,室内全封闭养殖条件。
饵料选择幼蛙专用饲料,投喂量为幼蛙总重的3%,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07:00和17:00各一次。
具体养殖管理方法为:
在养殖池中,按照每平方米170只的密度投放幼蛙,在养殖期间将体型小的个体挑出另处养殖,并替换为个体大小相似的幼蛙补充放入养殖池中,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在投放幼蛙前,养殖池加水,水位60cm,消毒后放入生物絮团培养基进行培水(向养殖池中泼洒培养的生物絮团培养基,一天两次)。培水3天后(即连续泼洒生物絮团培养基3天),即可放入牛娃幼蛙。
需要注意的是,在养殖期间要捞出死亡的幼蛙,防止死蛙污染水质,传播疾病。并每天向养殖水体加入红糖(投喂幼蛙饲料量的50%),以控制尿素、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全程无换水(但需及时补充蒸发水分,以保持水深)。待幼蛙长至50g后即完成幼蛙养殖,可采用其他养殖模式饲养至出栏。
养殖期间每天持续测定水体pH和水温,每三天测定一次氨氮和亚硝酸盐氮。
对比例1
在本对比例中,牛蛙幼蛙的养殖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养殖方法(室外养殖,如图3所示),采用流动活水养殖,日换水率为30%,不投放生物絮团培养基和红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2
在本对比例中,牛蛙幼蛙的养殖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养殖方法(室外养殖),采用流动活水养殖,日换水率为30%,不投放生物絮团培养基和红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3
在本对比例中,牛蛙幼蛙的养殖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养殖方法(室外养殖),采用流动活水养殖,日换水率为30%,不投放生物絮团培养基和红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
试验例
采用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2,3中的方法分别培育等同数量的幼蛙30天,检测培育前后的体长、体重变化情况,以及成活率。
其中,培育前,投放幼蛙的平均体长2.71cm,平均体重13.8g。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采用不同方法培育的幼蛙情况
组别 平均体长(cm) 平均体重(g) 成活率(%)
实施例1 6.41 31.1 86.2
对比例1 5.06 21.1 71.5
其中,在对比例中,由于饲养初始阶段不使用消毒剂导致大量的幼蛙死亡,因此,在中后期实际饲养过程中还定期使用了消毒剂,以降低死亡率。而实施例中严格按照实施例中的记载进行测试,全程未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
通过表1所示数据可以发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实现在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且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方法来说,无需采用活水养殖,可以节约用水,同时也可以在不使用消毒剂的基础上,保持水质稳定,从而有效提高牛蛙幼蛙的生长速度,相对于对比例而言,体长增长49.8%,体重增长72.4%,成活率提升14.7%,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单位产量。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放养牛蛙幼蛙3~5天前,每天向消毒后的饲养水体中投放生物絮团培养基;
(2)使用(1)中饲养水体中饲养牛蛙幼蛙,并每天补充有机碳源,饲养至牛蛙成蛙;
其中,在步骤(2)饲养过程中不进行换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絮团培养基由有机碳源、产絮芽孢杆菌、尿素和牛蛙粉料组成;所述生物絮团在饲养水体中的投放量为15~25g/m3水体/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红糖、葡萄糖、稻壳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的加入量为牛蛙幼蛙饲料投喂量的45~55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水体的pH不低于7.0,优选为7.2~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水体的水深不低于50cm,优选为50~6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水体中还设置有浮板和曝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蛙幼蛙的饲养密度为150~200只/平方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蛙幼蛙的体重规格为5~15g;所述牛蛙成蛙的体重规格为50~100g。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牛蛙幼蛙室内养殖方法在室内规模化养殖蛙中的应用。
CN202211272552.9A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Pending CN115500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2552.9A CN115500318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2552.9A CN115500318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0318A true CN115500318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0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2552.9A Pending CN115500318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031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18500A (ko) * 2006-06-12 2007-12-17 양우진 황소개구리 유체를 동물의 먹이로 이용하는 방법
CN105638527A (zh) * 2016-01-11 2016-06-08 宁波大学 一种绿色高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CN106754461A (zh) * 2016-10-25 2017-05-31 昆山工研院华科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絮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19974A (zh) * 2020-09-24 2020-12-25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牛蛙蝌蚪后期成活率的方法
CN112794748A (zh) * 2021-01-08 2021-05-14 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业秸秆生物发酵材料配方以及制作方法
CN214457163U (zh) * 2020-12-28 2021-10-22 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x形微生态激活矩阵装置
CN113678940A (zh) * 2021-01-08 2021-11-23 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虫饵培养配方和使用方案
CN114287386A (zh) * 2021-12-13 2022-04-08 深圳鲸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牛蛙绿色生态无抗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18500A (ko) * 2006-06-12 2007-12-17 양우진 황소개구리 유체를 동물의 먹이로 이용하는 방법
CN105638527A (zh) * 2016-01-11 2016-06-08 宁波大学 一种绿色高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CN106754461A (zh) * 2016-10-25 2017-05-31 昆山工研院华科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絮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19974A (zh) * 2020-09-24 2020-12-25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牛蛙蝌蚪后期成活率的方法
CN214457163U (zh) * 2020-12-28 2021-10-22 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x形微生态激活矩阵装置
CN112794748A (zh) * 2021-01-08 2021-05-14 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业秸秆生物发酵材料配方以及制作方法
CN113678940A (zh) * 2021-01-08 2021-11-23 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虫饵培养配方和使用方案
CN114287386A (zh) * 2021-12-13 2022-04-08 深圳鲸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牛蛙绿色生态无抗养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y et al. Comparing a chemoautotrophic-based biofloc system and three heterotrophic-based systems receiving different carbohydrate sources
CN104521832A (zh) 一种鱼苗、成鱼养殖方法
CN106380004B (zh) 水产养殖水域生态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29127A (zh) 一种水产生物饲料
CN111394272A (zh) 一株侧孢短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8641975A (zh) 一种养殖水体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1657A (zh) 刀鱼温室大棚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
CN106688999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方法
Effendi et al. Combination of water spinach (Ipomea aquatica) and bacteria for freshwater cryfish red claw (Cherax quadricarinatus) 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aquaponic system
CN113308377A (zh) 一种微藻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和养殖水体的净化方法
Luo et al. Rapid production bioflocs by inoculation and fertilized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and carbon sources
CN110663595B (zh) 一种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CN103641229B (zh)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水质调控的方法
CN104798700A (zh) 一种鱼苗下塘管理方法
Aghabarari et al. The effect of Biofloc system on water quality, growth and hematological indices of Juvenile great sturgeon (Huso huso)
WO2018190772A1 (en) Composition for aquaculture
CN109133356B (zh) 一种利用滤食生物除藻的方法
Shelef High-rate algae po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protein production
CN106927573A (zh) 一种污染水体的生物治理方法
CN115500318A (zh) 一种室内工厂化培育牛蛙幼蛙的方法
CN108911146A (zh)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Das et al. Intensive culture of Asian stinging cat fish Heteropneustes fossilis (Bloch, 1794) in the biofloc system: An attempt towards freshwater conservation
CN108503047A (zh) 一种脱氮型生物絮团种驯化培育方法
Thawinwan et al. Growth Performance of Giant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in a Vertical Compartment Farming System with Different Biofilters and Varying Flow Rates
Sanchez-Estrada et al. Factors to increase the stocking density using BioFloc Technology in tilapia production: A mini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