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8400A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8400A
CN115498400A CN202210983264.8A CN202210983264A CN115498400A CN 115498400 A CN115498400 A CN 115498400A CN 202210983264 A CN202210983264 A CN 202210983264A CN 115498400 A CN115498400 A CN 115498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branch
conductive branch
conductiv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32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32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84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8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8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包括天线本体以及与天线本体电性连接的馈电模块。天线本体包括第一导电枝节、第二导电枝节以及寄生枝节。第一导电枝节设有第一馈电点,第一导电枝节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之间设有第一缝隙,第二导电枝节设有第二馈电点,并用于支持第一频段。寄生枝节和第一导电枝节之间设有第二缝隙。馈电模块包括第一馈电电路和第二馈电电路。第一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与寄生枝节耦合使寄生枝节与第一导电枝节共同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上述的天线装置中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之间的隔离度较高。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长足的进步,而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或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电视和电脑等。这些电子设备通过内置的天线装置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语音通话、导航定位、无线上网等功能。辐射体作为天线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形态及在手机中的位置布局直接影响天线装置的通信性能。
目前的电子设备,通常在金属边框上开设一个或多个缝隙以将金属边框分割成多个金属枝节,可以形成多个金属边框天线,但是实现多个频段的信号辐射需要更多的金属枝节,例如,支持两个频段的信号时,有可能需要两个金属枝节来实现,或者,两个不同的金属枝节用于支持同一个频段的信号,然而两个金属枝节位于空间有限的金属边框上时,两个金属枝节之间的隔离度太低,影响辐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包括天线本体以及与天线本体电性连接的馈电模块。天线本体包括第一导电枝节、第二导电枝节以及寄生枝节。第一导电枝节设有第一馈电点,第一导电枝节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之间设有第一缝隙,第二导电枝节设有第二馈电点,并用于支持第一频段。寄生枝节和第一导电枝节之间设有第二缝隙。馈电模块包括第一馈电电路和第二馈电电路。第一馈电电路连接于第一馈电点,并被配置为经由第一馈电点向第一导电枝节馈入第一电流信号,以使第一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第一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与寄生枝节耦合使寄生枝节与第一导电枝节共同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第二馈电电路连接于第二馈电点,并被配置为经由第二馈电点向第二导电枝节馈入第二电流信号,以使第二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集成于壳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中,其包括彼此间隔的第一导电枝节以及第二导电枝节,第一导电枝节以及第二导电枝节分别用于支持第一频段信号,使得天线装置在第一频段的辐射能力较强。进一步地,引入与第一导电枝节相间隔的寄生枝节,当第一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辐射能量通过第二缝隙与寄生枝节耦合,使寄生枝节与第一导电枝节共同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使激励电流能够朝向寄生枝节处流动,而第一导电枝节上的电流也能够相对地集中在第一导电枝节上靠近寄生枝节的部位,相应地,第一导电枝节上靠近第二导电枝节处的电流相对较弱。所以,第一导电枝节、第二导电枝节和寄生枝节在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寄生枝节能够改善第一导电枝节的电场分布状况,使电流的能量向相对远离第二导电枝节的方向集中,避免了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之间发生不必要的互耦现象,使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的隔离度相对较好,第一导电枝节和寄生枝节的辐射效率相对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配置有第一种第一频段切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配置有第二种第一频段切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天线装置配置有第一种第二频段切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天线装置配置有第二种第二频段切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传统的天线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结构所模拟的电流分布的灰度仿真图.
图9示出了传统的天线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S参数和辐射效率仿真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作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电子装置”以及/或“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游戏机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目前的电子设备,通常在金属边框上开设一个或多个缝隙以将金属边框分割成多个金属枝节,可以形成多个金属边框天线,由于边框的空间有限,多个金属枝节之间的隔离度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反复的研究后发现,对目前的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改进,通过在改变多个金属枝节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使每个金属枝节的净空区相对较大,能够保证多个金属枝节辐射的信号互不干扰,从而达到提升金属枝节之间隔离度的目的。然而,针对这样的方案,发明人进一步发现,提升金属枝节的净空区,难免要占据更大的走线空间,也会挤占电子设备中其他元件的安装空间,若过于占用其他元件的安装空间,需要整体改变电子设备的元件空间布局,而改变电子设备的元件空间布局一旦被改变,一些电磁元件又会反过来影响金属枝节的净空区或者辐射效率。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致力于研究如何使天线装置的安装空间更为紧凑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天线装置的多个金属枝节之间的隔离度。经过大量、反复的研究后,发明人提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以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包括天线本体以及与天线本体电性连接的馈电模块。天线本体包括第一导电枝节、第二导电枝节以及寄生枝节。第一导电枝节设有第一馈电点,第一导电枝节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之间设有第一缝隙,第二导电枝节设有第二馈电点,并用于支持第一频段。寄生枝节和第一导电枝节之间设有第二缝隙。馈电模块包括第一馈电电路和第二馈电电路。第一馈电电路连接于第一馈电点,并被配置为经由第一馈电点向第一导电枝节馈入第一电流信号,以使第一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第一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与寄生枝节耦合使寄生枝节与第一导电枝节共同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第二馈电电路连接于第二馈电点,并被配置为经由第二馈电点向第二导电枝节馈入第二电流信号,以使第二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
上述的天线装置引入与第一导电枝节相间隔的寄生枝节,当第一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辐射能量通过第二缝隙与寄生枝节耦合,使寄生枝节与第一导电枝节共同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使激励电流能够朝向寄生枝节处流动,而第一导电枝节上的电流也能够相对地集中在第一导电枝节上靠近寄生枝节的部位,相应地,第一导电枝节上靠近第二导电枝节处的电流相对较弱。所以,第一导电枝节、第二导电枝节和寄生枝节在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寄生枝节能够改善第一导电枝节的电场分布状况,使电流的能量向相对远离第二导电枝节的方向集中,使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的隔离度相对较好,第一导电枝节和寄生枝节的辐射效率相对较高,且天线装置整体不必占据过大的走线空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天线装置100,其包括天线本体10以及连接于天线本体10的馈电模块30。天线本体10用于接收以及辐射射频信号,馈电模块30用于向天线本体10馈入电流信号,使天线本体10能够发生谐振以辐射射频信号。馈电模块30适于连接至电子设备的主板并可以受控于电子设备的主板。
天线本体10用于发送或/及接收至少一种工作频段的信号,该信号可以例如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信号。天线本体10辐射的信号的工作频段可以包括LTE的至少一种频段,例如B1频段(1.92GHz-2.17GHz)、B3频段(1.71GHz-1.88GHz)、B2频段(1.85GHz-1.99GHz)、B5频段(0.824GHz-0.894GHz)、B8频段(0.88GHz-0.96GHz)、B20频段(0.791GHz-0.862GHz)、B28频段(0.703GHz-0.803GHz)、B40频段(2.30GHz-2.40GHz)、B41频段(2.496GHz-2.690GHz)等等。天线本体10辐射的信号还可以是新空口(New Radio,NR)信号等,其工作频段还可以包括NR的至少一种频段,例如N1频段(1.92GHz-2.17GHz)、N2频段(1.85GHz-1.99GHz)等等。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支持的频段覆盖至少一种上述的工作频段。例如,天线本体10支持的频段范围可以覆盖多个工作频段的频段范围,如围覆盖B41/N41、B40/N40频段和B5/N5频段的频段范围,则天线本体10可以发送或/及接收B41/N41、B40/N40频段或者B5/N5频段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包括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导电枝节16以及寄生枝节18。第一导电枝节14和第二导电枝节16相间隔设置,二者之间设有第一缝隙12。寄生枝节18和第一导电枝节14间隔设置,二者之间设有第二缝隙19。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9可以是开设于天线本体10上的空隙部分,例如,在制备天线本体10时,通过切割、冲压等工艺在天线本体10的基材上成型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9,以将天线本体10分割为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导电枝节16和寄生枝节1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9可以是天线本体10的组装空隙部分,例如,天线本体10由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导电枝节16和寄生枝节18组装而成,第一导电枝节14和第二导电枝节16在组装时二者之间间隔预定的距离,因此第一导电枝节14和第二导电枝节16之间的空间即形成第一缝隙12,寄生枝节18和第一导电枝节14在组装时二者之间间隔预定的距离,因此寄生枝节18和第一导电枝节146之间的空间即形成第二缝隙19,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缝隙12、第二缝隙19的成型方式不作限定,而保证第一缝隙12、第二缝隙19为设置在天线本体10上的空隙部分,使第一导电枝节14和第二导电枝节16的至少部分结构相间隔、寄生枝节18和第一导电枝节14的至少部分结构相间隔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设置有至少两个缝隙(如,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缝隙12,及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缝隙19),至少一个该缝隙将天线本体10至少划分为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导电枝节16和寄生枝节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2、第二缝隙19作为天线装置100的一部分,该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9可以理解为断缝,可以将天线本体10划分为至少三个导电枝节。示例性地,两个缝隙用于将天线本体10划分为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导电枝节16和寄生枝节18。当该缝隙的数量为N时,可以将天线本体10划分为N+1个导电枝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12或/及第二缝隙19中可以填充有空气、塑料和/或其它介质。第一缝隙12或/及第二缝隙19的形状可以是直的,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缝隙12或/及第二缝隙19可设置在天线本体10的任意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缝隙12或/及第二缝隙19的形状、尺寸、数量及第一缝隙12或/及第二缝隙19设置在天线本体10的位置均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枝节14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的信号。具体而言,第一导电枝节14包括第一本体141以及设置于第一本体141的第一馈电点143,第一馈电点143用于连接馈电模块30,以使第一本体141能够在馈电模块30馈入电流信号时辐射第一射频信号,第一射频信号至少包括第一频段的信号。进一步地,第一馈电点143设置于第一本体141上相对靠近第二缝隙19的位置处,也即第一馈电点143与第二缝隙1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馈电点143与第一缝隙12之间的距离。第一本体141基于第一馈电点143被划分为两个辐射段,两个辐射段均可以发生谐振一辐射第一射频信号。具体地,第一本体141可以包括第一辐射部1411以及第二辐射部1413,第一辐射部1411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辐射部1413的长度尺寸。第一辐射部1411形成于第一馈电点143至第一缝隙12之间,第一辐射部1411的平衡模态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第二辐射部1413形成于第一馈电点143与第二缝隙19之间,第二辐射部1413的低次模及寄生枝节18的低次模用于支持第一频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枝节14还用于支持第二频段,第二频段与第一频段的频段范围不相同,因此,第一导电枝节14能够支持多个频段,拓宽了天线装置100的工作频带。应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频段“不相同”指的是两个频段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例如,两个频段的频率范围可以是完全不同(如二者没有交集),又如,两个频段的频率范围也可以部分重叠(例如,二者之间存在交集、其中一个频段的至少部分频率在另一个频段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频段范围可以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相同。例如,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频段范围可以完全没有重叠的部分,或者二者的频段范围可以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大于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例如,第一频段可以高于第二频段,例如,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高于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应理解的是,“第一频段高于第二频段”指的是第一频段的频率范围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范围,例如第一频段的最低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最高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可以为高频频段,例如,第一频段可以包括上述的B41、B40频段中的至少一种,或者第一频段可以为中频频段,例如,第一频段可以包括上述的B1、B3频段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频段可以为低频频段,例如,第二频段可以包括上述的B5、B8、B20、B28频段中的至少一种。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频段并不应被严格限制为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例如,第一频段可以覆盖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或者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在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如第一频段的子频段的中心频点在1.7-2.7GHz)的频带范围内,或者第一频段与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具有重叠的频段范围,这就意味着,第一频段的频段范围的上限值可以相对于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的上限值略有偏移(如第一频段的频段范围的上限值可以稍大于或稍小于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的上限值)、第一频段的频段范围的下限值可以相对于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的下限值略有偏移(如第一频段的频段范围的下限值可以稍大于或稍小于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的下限值)。同理,第二频段不应被严格限制为低频频段,例如,第二频段可以覆盖低频频段,或者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在低频频段(如第二频段的子频段的中心频点在0.703GHz~0.894GHz)的频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枝节14还包括第一接地点145,第一接地点145连接于第一本体141,并用于接地。具体而言,第一接地点145设置于第一馈电点143和第二缝隙19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点145在第一导电枝节14上的位置与第一馈电点143邻近,使第一导电枝节14大致形成IFA(Inverted-F Antenna,IFA)天线结构,能够使第一导电枝节14的阻抗匹配更佳,且其体积小、结构简单、制备成本更低。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枝节16也可以用于支持上述第一频段的信号,使天线装置100在第一频段的辐射表现较好。具体而言,第二导电枝节16包括第二本体161以及设置于第二本体161的第二馈电点163,第二馈电点163用于连接馈电模块30,以使第二本体161能够在馈电模块30馈入电流信号时辐射第二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至少包括第一频段的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枝节16还包括第二接地点165,第二接地点165设置于第二本体161,并用于接地。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枝节16的长度小于第一导电枝节14的长度,以使第二导电枝节16以及第一导电枝节14能够分别用于辐射不同频段的射频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枝节16还用于支持第三频段,第三频段和第一频段不相同,第三频段可以高于第一频段,也即,第二导电枝节16可以同时用于支持第一频段及第三频段,使第二导电枝节16为多频天线,因此天线装置100的工作频带相对较宽。“第三频段低于第一频段”指的是第三频段的频率范围低于第一频段的频率范围,例如第三频段的最高频率低于第一频段的最低频率。进一步地,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可以小于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例如,第一频段为高频频段,第三频段为中频频段。具体而言,第一频段可以包括上述的B41、B40频段中的至少一种,第三频段可以包括上述的B1、B3频段中的至少一种。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频段并不应被严格限制为高频频段,例如,第一频段可以覆盖高频频段、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在高频频段(如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在2.4GHz~2.7GHz)的频带范围内;第三频段不应被严格限制为中频频段,例如,第三频段可以覆盖中频频段,或者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在中频频段(如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在1.7GHz~2.4GHz GHz)的频带范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寄生枝节18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的信号,其与第一导电枝节14间隔设置。寄生枝节18可以不设置任何接地点,也可以不设置任何馈电点。在馈电模块30的激励下,第一导电枝节14的能量能够通过第二缝隙19与寄生枝节18发生能量耦合,从而寄生枝节18与第一导电枝节14共同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辐射效率相对较高。为保证能量耦合的效率,第二缝隙19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2.5mm,例如,第二缝隙19的宽度可以为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8mm,2.0mm,2.5mm等等。寄生枝节18和第一导电枝节14的具体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寄生枝节18可以位于在第一导电枝节14远离第二导电枝节16的一端,并位于第一导电枝节14的延伸路径上,使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9分别位于第一导电枝节14的相对两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寄生枝节18可以偏离于第一导电枝节14的延伸路径,例如,寄生枝节18和第一导电枝节14的延伸路径可以大致同向,但寄生枝节18和第一导电枝节14并列设置,使第二缝隙19和第一缝隙12分别位于第一导电枝节14上相邻的两个侧边处。
在一些示例中,寄生枝节18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导电枝节14的延伸方向不同或相同。例如,寄生枝节18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导电枝节14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一导电枝节14可以主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寄生枝节18主要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例如二者彼此垂直)。又如,寄生枝节18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导电枝节14的部分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导电枝节14本身可以具有弯折延伸的特征,其中,第一辐射部1411可以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辐射部1413连接于第一辐射部1411的末端并相对于第一辐射部1411弯折以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例如二者彼此垂直),此时,寄生枝节18可以与第二辐射部1413远离第一辐射部1411的端部相对间隔,且寄生枝节18可以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再如,寄生枝节18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导电枝节14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导电枝节14和寄生枝节18均可以主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本说明书中,导电枝节或辐射体的“延伸方向”可以理解为该辐射体或导电枝节的延展的方向趋势,其方向由导电枝节或辐射体的本身的结构限定,例如,第一辐射部1411、第二辐射部1413以及寄生枝节18沿着同一个方向依次排列,使寄生枝节18与第一导电枝节14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能够增加耦合的面积,提高能量耦合效率。
馈电模块30包括第一馈电电路32和第二馈电电路34。第一馈电电路32经第一馈电点143向第一导电枝节14馈入第一电流信号,以使第一导电枝节14上的第一辐射部1411辐射第一射频信号、第二辐射部1413和寄生枝节18共同辐射第一射频信号。第二馈电电路34经第二馈电点163向第二导电枝节16馈入第二电流信号,以使第二导电枝节16上的第二本体161辐射第二射频信号。如上文,第一射频信号至少包括第一频段的信号,第二射频信号也至少包括第一频段的信号。
进一步地,为了支持上述的第一频段,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导电枝节16分别被配置为工作于对应的谐振模式。如第一导电枝节14能够工作于第一谐振模式、第二导电枝节16能够工作于第二谐振模式,其中,第一谐振模式表征第一导电枝节14产生第一频段的谐振,第二谐振模式表征第二导电枝节16产生第一频段的谐振。
具体而言,第一导电枝节14上由电流激励而形成第一电流路径,例如,第一导电枝节14的第一辐射部1411形成该第一电流路径,第一电流路径的平衡模态或高次模用于形成第一谐振模式以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例如,第一辐射部1411具有适宜的等效电长度,使第一电流路径能够形成第一频段的1/2波长模式的谐振,或形成第一频段的3/4波长模式的谐振,或者形成第一频段的5/8波长模式的谐振、或者形成第一频段的5/4波长模式的谐振(也即第一谐振模式),此处的第一频段可以为高频频段。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枝节14上还可以由电流激励而形成第二电流路径,例如,第一导电枝节14的第二辐射部1413形成该第二电流路径,第二电流路径的基次模用于形成第二谐振模式以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同时,第二电流路径的电流经第二缝隙19使能量耦合至寄生枝节18,从而在寄生枝节18上形成第三电流路径,第三电流路径的基次模用于形成第三谐振模式以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寄生枝节18配置在适宜的等效电长度使寄生枝节18能够工作于上述的第三谐振模式,而不需要额外的阻抗元件。例如,可以将寄生枝节18的实体物理长度设计在适宜的范围内来配置寄生枝节18的等效电长度。具体而言,寄生枝节18的物理长度可以等于第一频段的波长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三或者五分之四等,从而第三谐振模式为对应的1/4波长模式、3/4波长模式或者3/4波长模式。又如,可以在寄生枝节18的回路中引入适宜的阻抗元件内来配置寄生枝节18的等效电长度,本说明书不再一一展开。作为一种示例,寄生枝节18的物理长度范围可以为10mm~25mm(含端点),例如,寄生枝节18的物理长度为15mm。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导电枝节14能够耦合寄生枝节18以共同支持第一频段的信号,天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导电枝节14,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被配置为利用不同的阻抗元件接入天线装置100的回路中,以使第一导电枝节14能够耦合寄生枝节18以共同支持第一频段的信号。
具体而言,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枝节14的第一辐射体1411,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与第一辐射体1411的连接节点位于第一馈电点143与第一缝隙12之间。请参阅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包括第一开关模组52以及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并联,第一开关模组52连接于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频段切换模块50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开关模组52选择性地将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3的回路中,以使第一导电枝节143能够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
上述的天线装置100通过为第一导电枝节14配备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并经由第一开关模组52将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的回路中,能够借助不同的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调整第一导电枝节14的阻抗匹配,使第一导电枝节14能够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如第一频段的多个子频段,或者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从而拓宽了第一导电枝节14的工作频段,并避免为了增加不同频段而新增导电枝节,在一定程度上使天线装置100的成本较低且占用的空间较小。进一步地,上述的天线装置100将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直接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不同的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可选择地并联接入回路中,能够利用不同的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的不同接入状态,实现更多的工作频段,且调频的稳定性较高。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包括第一支路541、第二支路543和第三支路545,第一支路54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本体141,第二支路543和第三支路545分别与第一支路541并联。第一支路541、第二支路543和第三支路545设有阻抗值不相同的阻抗元件,以在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的回路时改变该回路的阻抗,从而将第一导电枝节14调节到适宜的阻抗匹配,以辐射所需频段的第一射频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路541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支路543包括第二电感L2,第三支路545包括第三电感L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及第三电感L2彼此并联,三者均受控于第一开关模组5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及第三电感L3的电感量各不相同。第一开关模组52选择性地将第一电感L1或/及第二电感L2或/及第三电感L3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的回路。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及第三电感L3的电感量可以根据第一射频信号的具体工作频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作为一种示例,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及第三电感L3主要用于切换第二频段的不同子频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还包括调谐电容C0,调谐电容C0并联在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的两端,并受控于第一开关模组52。调谐电容C0用于将环模向低调出工作频带,也即用于保证第一导电枝节14的工作频段偏离于第二导电枝节14的工作频段,以避免信号相互干扰,从而能够保证较高的辐射效率。例如,第二导电枝节16工作于第一、第三频段(中频频段和高频频段)时,调谐电容C0用于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的回路中,以使第一导电枝节14工作于第二频段(低频频段),此时第一导电枝节14和第二导电枝节16所辐射的信号互不干扰、辐射效率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组52连接于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并用于控制每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以及调谐电容C0所在的支路的通断。第一开关模组52可以连接于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与第一辐射部1141之间,也可以连接于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与参考地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组52包括至少两个开关,至少两个开关与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以及调谐电容C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开关连接于一个对应的述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或者对应的调谐电容C0,以控制对应的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或者对应的调谐电容C0所在的支路的通断。具体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组52可以包括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以及第四开关K4,第一支路541通过第一开关K1接地,第二支路543通过第二开关K2接地,第三支路545通过第三开关K3接地,调谐电容C0通过第四开关K4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开关可以为单刀单掷开关或电子开关管等。其中,电子开关管可以为MOS管、晶体管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开关模组52的具体组成器件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其满足符合对多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54以及调谐电容C0所在的支路的通断控制条件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导电枝节16能够支持第一频段以及第三频段,天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被配置为利用不同的阻抗元件接入天线装置100的回路中,以使第二导电枝节16能够支持第一频段和第三频段。
具体而言,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枝节14的第一辐射体1411,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与第一辐射体1411的连接节点位于第一频段切换模块50和第一辐射体1411的连接节点与第一缝隙12之间,也即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在第一辐射体1411上的连接节点与第一缝隙1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在第一辐射体1411上的连接节点与第二缝隙19的距离。作为一种示例,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在第一辐射体1411上的连接节点与第一缝隙12之间的距离的范围可以为10mm~20mm(含端点)。第一辐射体1411被配置为在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的调谐下,其能量能够通过第一缝隙12与第二导电枝节16发生能量耦合,以实现第二导电枝节16的中频以及高频射频信号的调谐。为了保证能量耦合的效率,第一缝隙12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2.5mm,例如,第二缝隙19的宽度可以为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8mm,2.0mm,2.5mm等等。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包括第二开关模组72以及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并联,第二开关模组72连接于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被配置为通过第二开关模组72选择性地将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的回路中,以通过能量耦合使第二导电枝节16能够辐射第一频段或者第三频段的信号。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包括第四支路741、第五支路743和第六支路745,第四支路74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本体141,第五支路743和第六支路745分别与第二支路741并联。第四支路741、第五支路743和第六支路745设有阻抗值不相同的阻抗元件,以在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的回路时改变该回路的阻抗,从而将第二导电枝节14调节到适宜的阻抗匹配,以辐射所需频段的第二射频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支路741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五支路743包括第二电容C2,第六支路745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彼此并联,三者均受控于第二开关模组7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各不相同。第二开关模组72选择性地将第二电容C1或/及第二电容C2或/及第三电容C3接入第一导电枝节14的回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可以根据第二射频信号的具体工作频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作为一种示例,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各自的电容值的范围可以为0.7pF~1.8pF(含端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组72连接于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并用于控制每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的通断。第二开关模组72可以连接于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与第一辐射部1141之间,也可以连接于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与参考地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组72包括至少两个开关,至少两个开关与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开关连接于一个对应的述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以控制对应的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的通断。具体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组72可以包括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第七开关K7以及第八开关K8,第四支路741通过第五开关K5接地与第一辐射部1411之间,第五支路743通过第六开关K6接地,第六支路745通过第七开关K7接地,第四电感L4通过第八开关K4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开关可以为单刀单掷开关或电子开关管等。其中,电子开关管可以为MOS管、晶体管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二开关模组72的具体组成器件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其满足符合对多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的通断控制条件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开关K4和第五开关K5同时闭合时,能够激发第一导电枝节14和第二导电枝节16工作在第一频段,例如,工作在B41频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还可以包括分压电路60,分压电路60受控于第二开关模组,其用于对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的电路进行分压,以提高电路的耐压性,避免第二开关模组72的耐压值较低对电路造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地,分压电路60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接入频段切换模块50的电路,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压电路60并联在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的两端。
具体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分压电路60可以包括电阻或/及电感等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分压电路60包括第四电感L4和第五电感L5,第四电感L4与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并联,例如,第四电感L4连接于第二开关模组72,且并联在其中一个一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的两端。第五电感L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其中一个第四电感L4和第二开关模组74的共接点。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共接点”应理解为电路的共接点,其不限于一个物理节点,而更应理解为电路上电位大致相同的点。当第二开关模组72控制第四电感L4所在的并联支路断开时,第四电感L4与第五电感L5串联后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电感L4或第五电感L5电感量大于或等于30nH,以提高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的耐压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电感L5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二开关模组72与第一辐射部1411的共接点、另一端可以直接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电感L5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二开关模组72与第一本体141的共接点、另一端可以连接于多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在参考地端的共接点,此时可认为分压电路60与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并联,或者第五电感L5与第二频段切换模块70中的一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74并联。
请参阅图8及图9,图8及图9示出了传统的天线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的结构所模拟的电流分布的灰度仿真图以及S参数和辐射效率仿真图,其中,图8及图9的(a)部分表示的是传统天线装置0100的传统第一导电枝节014基于平衡模态所产生的谐振频率在B41频段时辐射的电流分布以及S参数和辐射效率,图8及图9的(b)部分表示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0的第一导电枝节14基于平衡模态所产生的谐振频率在B41频段时辐射的电流分布以及S参数和辐射效率。
从图8及图9的(a)部分可以看出来,传统天线装置0100并未为传统第一导电枝节014配置寄生枝节,在这种模态下,电流主要分布在传统第一导电枝节014的传统第一辐射部01411,也即主要分布在传统第一导电枝节014上靠近传统第二导电枝节(图中未示出)的部分,传统第一导电枝节014和传统第二导电枝节的隔离度太差,仅有-4到-6dB,导致传统的天线装置0100的辐射效率变差,影响传统第一导电枝节014和传统第二导电枝节在B41频段的41辐射效率2-2.5dB。
从图8及图9的(b)部分可以看出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100,由于引入与第一导电枝节14相间隔的寄生枝节18,当第一导电枝节14辐射B41频段的信号时,辐射能量通过第二缝隙19与寄生枝节18耦合,使寄生枝节18与第一导电枝节14共同辐射B14频段的信号,使激励电流能够朝向寄生枝节18处流动,而第一导电枝节14上的电流也能够相对地集中在第一导电枝节14上靠近寄生枝节18的部位(也即第二辐射部1413),相应地,第一导电枝节14上靠近第二导电枝节16处的电流相对较弱。所以,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导电枝节16和寄生枝节18在辐射B14频段的信号时,寄生枝节18能够改善第一导电枝节14的电场分布状况,使电流的能量向相对远离第二导电枝节16的方向集中,使第一导电枝节14和第二导电枝节16的隔离度相对较好(小于-20dB),第一导电枝节14和寄生枝节18的辐射效率相对较高(相对于传统天线装置0100提高了1.3dB)。
请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400,电子设备4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或其他可设置天线装置的通信设备。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4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400包括壳体1001以及设置于壳体1001上的显示屏1003和天线装置100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03通常包括显示面板,也可包括用于响应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操作的电路等。显示面板可以为一个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同时为触摸显示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其他的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具体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壳体1001包括后壳1010以及中框1011,后壳1010与显示屏1003分别设置于中框1011的相对两侧。
请参阅图11,中框10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承载部1012以及环绕于承载部1012的边框1013。应当理解的是,“承载部”与“边框”仅仅为便于表述而进行的命名划分,图中的结构填充斜线条仅为区分而标识,并不代表二者的实际结构,二者之间可以不具备明显的分界线,也可以为分别为两个或更多的部件组装于一起,“承载部”与“边框”的命名不应对中框1011的结构造成限制。承载部1012用于承载显示屏1003的一部分结构,也可以用于承载或安装电子设备200的电子部件如主板1005、电池1006、传感器模组1007等,边框1013连接于承载部1012的周缘。进一步地,边框1013环绕于承载部1012的外周设置,并相对于承载部1012的表面凸伸,使二者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电子部件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13盖设于边框1013,边框1013、后壳1010以及显示屏1003共同形成电子设备400的外观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装置1004可以为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天线装置100,或者可以具备以上天线装置100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结合,相关的特征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天线装置1004集成于壳体1001中,例如,天线装置1004可以设置于中框1011,也可以设置于后壳1010,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与前述的天线装置100大致相同,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4可以包括天线本体10以及连接于天线本体10的馈电模块30,天线本体1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枝节14、第二导电枝节16和寄生枝节18。天线本体10设置于中框1011,馈电模块30可以连接于主板1005,第一接地点145、第二接地点165可以连接于主板1005、承载部1012、后壳1010中的至少一个。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线本体10可为通过激光镭射技术在天线支架上形成的LDS天线,例如,可以先在电子设备400的边框1013上设置天线支架,然后在天线支架上加工形成LDS天线。其中,LDS天线指的是通过激光镭射技术,直接在设置于天线支架镀上的金属天线图案。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也可为设置于电子设备400的边框1013上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天线。其中,FPC天线指的是形成于FPC上的金属天线图案,FPC天线可通过粘接、嵌设、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电子设备的边框上。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0也可为贴附于电子设备400的边框1013上的金属贴片天线,或者可以直接利用电子设备的金属边框形成天线体/导电枝节。
进一步地,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边框1013由金属制成,如,边框1013的材质可以包括铝合金、镁合金等。天线装置1004集成于边框1013。在本实施例中,边框1013设有第一缝隙1014和第二缝隙1016,第一缝隙1014和第二缝隙1016与外界连通并将边框1013划分为至少三个部分,天线装置1004集成于边框1013的其中至少一部分,第一缝隙1014即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缝隙12。如此,利用金属制的边框1013作为天线装置1004的辐射体的一部分,有利于节省电子设备400内的空间,也为天线装置1004提供更大的净空区,有利于保证较高的辐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边框1013中作为天线本体10的部分,与承载部1013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一缝隙1014连通,使辐射体12的第一接地点16与承载部1012之间相互间隔,以避免承载部1012影响辐射体12的谐振频率。进一步地,第一缝隙1014和第二缝隙1016中可以设有非屏蔽体(图中未标出),非屏蔽体由非金属制成(例如树脂等),其具有通过电磁波信号的特性,以允许天线装置1004进行信号传输。非屏蔽体的外表面与边框1013的外表面平齐,以保证电子设备400的外观的完整性。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边框1013可以由非金属制成,天线装置100可以集成于边框1013。例如,边框1013可以由塑料、树脂等材料制成,天线装置100的天线本体10可以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集成于边框1013(如,天线本体10整体嵌入边框1013内部),也可以通过贴附的方式集成于边框1013(如,天线本体10贴附于边框1013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1013可以为圆角矩形边框,其中,边框1013可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三边框,相背设置的第二边框和第四边框,其中,第二边框分别与第一边框、第三边框连接。其中,第一边框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400的顶边框,第三边框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400的底边框,第二边框和第四边框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400的侧边框。该天线装置1004可以部分或全部由该边框1013的一部分形成。示例性地,该天线装置1013的天线本体10可以部分或集成在该电子设备400的顶边框、底边框和侧边框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中,其包括彼此间隔的第一导电枝节以及第二导电枝节,第一导电枝节以及第二导电枝节分别用于支持第一频段信号,使得天线装置在第一频段的辐射能力较强。进一步地,引入与第一导电枝节相间隔的寄生枝节,当第一导电枝节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辐射能量通过第二缝隙与寄生枝节耦合,使寄生枝节与第一导电枝节共同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使激励电流能够朝向寄生枝节处流动,而第一导电枝节上的电流也能够相对地集中在第一导电枝节上靠近寄生枝节的部位,相应地,第一导电枝节上靠近第二导电枝节处的电流相对较弱。所以,第一导电枝节、第二导电枝节和寄生枝节在辐射第一频段的信号时,寄生枝节能够改善第一导电枝节的电场分布状况,使电流的能量向相对远离第二导电枝节的方向集中,避免了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之间发生不必要的互耦现象,使第一导电枝节和第二导电枝节的隔离度相对较好,第一导电枝节和寄生枝节的辐射效率相对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连接于或者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也即二者间接连接);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也即,两个组件之间可以是间接连接。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特征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本体以及与所述天线本体电性连接的馈电模块;
所述天线本体包括:
第一导电枝节,所述第一导电枝节设有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导电枝节用于支持第一频段;
第二导电枝节,所述第一导电枝节和所述第二导电枝节之间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导电枝节设有第二馈电点,并用于支持所述第一频段;以及
寄生枝节,所述寄生枝节和所述第一导电枝节之间设有第二缝隙;
所述馈电模块包括第一馈电电路和第二馈电电路;
所述第一馈电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点,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馈电点向所述第一导电枝节馈入第一电流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枝节辐射所述第一频段的信号,所述第一导电枝节辐射所述第一频段的信号时,与所述寄生枝节耦合使所述寄生枝节与所述第一导电枝节共同辐射所述第一频段的信号;
所述第二馈电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点,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馈电点向所述第二导电枝节馈入第二电流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导电枝节辐射所述第一频段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枝节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一缝隙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枝节还用于支持第二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与所述第一频段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枝节还设有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一接地点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缝隙之间,所述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小于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枝节包括第一辐射部以及第二辐射部,所述第一辐射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馈电点至所述第一缝隙之间,所述第一辐射部上由所述第一电流信号激励而形成第一电流路径,所述第一电流路径的平衡模态用于支持所述第一频段;所述第二辐射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所述第二辐射部上由所述第一电流信号激励而形成第二电流路径,所述第二电流路径的低次模及所述寄生枝节的低次模用于支持所述第一频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为高频频段或中频频段;或者,
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在1.7-2.7GHz的频带范围内;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低频频段;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点在0.703GHz~0.894GHz的频带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一频段切换模块;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枝节、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导电枝节的连接节点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一缝隙之间;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组以及至少两个频段选择支路,所述至少两个频段选择支路并联;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组选择性地将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入所述第一导电枝节的回路中,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枝节能够基于所述第一电流信号可切换地辐射不同频段的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频段选择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电感,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第三电感,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及所述第三电感并联,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及所述第三电感的电感量各不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切换模块还包括调谐电容,所述调谐电容与所述第一频段选择支路并联,并受控于第一开关模组。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枝节还设有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二馈电点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点和所述第一缝隙之间,所述第二导电枝节还用于支持第三频段,所述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小于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为高频频段;或者,
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点在2.4-2.7GHz的频带范围内;或者
所述第三频段为中频频段;或者
所述第三频段的中心频点在1.7GHz~2.4GHz的频带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二频段切换模块;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枝节、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缝隙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二缝隙的距离;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模块包括第二开关模组以及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并联;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组选择性地将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接入所述第一导电枝节的回路中,以使所述第二导电枝节能够基于所述第二电流信号可切换地辐射第一频段及所述第三频段的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频段选择支路包括第四支路、第五支路以及第六支路,所述第四支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五支路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六支路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及所述第三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各不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段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四电感和第五电感,所述第四电感与所述第二频段选择支路并联,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所述第四电感所在的支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集成于所述壳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承载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承载部边缘的边框,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设置于所述边框,所述天线本体集成于所述边框。
CN202210983264.8A 2022-08-16 2022-08-16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4984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3264.8A CN115498400A (zh) 2022-08-16 2022-08-16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3264.8A CN115498400A (zh) 2022-08-16 2022-08-16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8400A true CN115498400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3264.8A Pending CN115498400A (zh) 2022-08-16 2022-08-16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84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8337B2 (en) Built-in antenna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035837B2 (en) Built-in antenna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136591B2 (en) Handheld device
US7443344B2 (e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 module and a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having such an arrangement
US8854267B2 (en) Antenna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CA2553439C (en) Slotted multiple band antenna
US6791498B2 (en) Wireless terminal
US20040056804A1 (en) Compact, low profile, single feed, multi-band, printed antenna
CN101385191B (zh) 一种天线布置
CN210092344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6706536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2467371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21453A1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230571B2 (en) Quadband antenna for portable devices
KR20120003532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16247420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498400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35226B (zh) 天线结构
KR20060119004A (ko) 이엠아이(emi) 도료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튜닝
CN111293419A (zh) 紧凑型lte天线布置
CN117673710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8040292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315598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313030A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KR20120029988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