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8008A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8008A
CN115498008A CN202211310163.0A CN202211310163A CN115498008A CN 115498008 A CN115498008 A CN 115498008A CN 202211310163 A CN202211310163 A CN 202211310163A CN 115498008 A CN115498008 A CN 115498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ilter
light
thickness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01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卜斌
许程
周丹丹
尤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01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80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8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8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中,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以及设置在像素单元的出光侧的彩色滤光层;像素单元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彩色滤光层包括多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且与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透射电极,另一者为反射电极;彩色滤光片设置在透射电极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对于任一像素单元,其中至少部分透射电极的厚度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显示设备的各种性能也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由于其轻薄、自发光、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
发光器件一般包括阳极、阴极和发光层,其发光原理为向阳极和阴极提供适当的电压,阳极产生空穴,阴极产生电子,空穴与电子迁移至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复合发光,从而实现OLED器件自身发光的特性。发光层发出的白光通过红绿蓝RGB三色彩膜层进行彩色显示。然而,通常情况下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采用开放式掩膜板OPEN MASK整层蒸镀,且发光器件出光侧的透射电极的厚度一致,使得发光器件的OLED光学一致,各发光器件无法同时满足最强出光强度,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技术中的发光器件色域较低,导致显示画面颜色表现较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独权有益效果)的(独权名称)。
第一方面,解决本公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基板,其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出光侧的彩色滤光层;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多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且与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透射电极,另一者为反射电极;所述彩色滤光片设置在所述透射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透射电极的厚度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四个发光器件;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蓝色滤光片和白色滤光片;
所述四个发光器件分别与所述红色滤光片、所述绿色滤光片、所述蓝色滤光片和所述白色滤光片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与所述蓝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相同;所述绿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与所述白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在60nm~80n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绿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在130nm~150n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在60nm~80n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在130nm~150n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电极为阴极;
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反射电极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射电极为阴极;
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器件的透射电极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为一体结构。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像素单元,并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出光侧形成彩色滤光层;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多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且与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透射电极,另一者为反射电极;所述彩色滤光片形成在所述透射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透射电极的厚度不同。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
图2为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透射电极在两种不同厚度下的光谱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色度空间CIE1976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
图5a~图5f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衬底基板;11、像素单元;20、透射电极;30、发光层;40、反射电极;50、彩色滤光层;51、白色滤光片;52、红色滤光片;53、绿色滤光片;54、蓝色滤光片;21、白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22、红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23、绿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24、蓝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201、第一透射电极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提及的“多个或者若干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情况下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采用开放式掩膜板OPEN MASK整层蒸镀,且发光器件出光侧的透射电极的厚度一致。由于不同腔长对不同波长下的光的增强效果不同,因此,各发光器件出光强度受限于彩色滤光层与发光层之间的腔长,也即透射电极的厚度。各发光器件出光强度受限意味着发光器件色域较低,从而导致显示画面颜色表现较差。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以及设置在像素单元的出光侧的彩色滤光层;像素单元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彩色滤光层包括多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且与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透射电极,另一者为反射电极;彩色滤光片设置在透射电极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对于任一像素单元,其中至少部分透射电极的厚度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依据不同腔长对不同波长下的光的增强效果不同这一光学特性,针对性地设置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所对应的发光器件中透射电极的厚度,利用不同厚度的透射电极,分别增强不同颜色光的出光强度,以使各个发光器件同时满足最强出光强度,提升发光器件色域,从而提高显示画面颜色的广度和丰富程度,使得显示画面更加鲜活饱满。
下面对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像素单元11,以及设置在像素单元11的出光侧的彩色滤光层50。图1以底发射型显示基板为例,从像素单元11的底侧出光,也即彩色滤光层50设置在像素单元11与衬底基板10之间。
图1仅示出了一个像素单元11,与一个像素单元11的结构同理,多个像素单元11可以阵列排布在衬底基板10上。如图1所示,像素单元11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30和第二电极。彩色滤光层50包括多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且与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
示例性的,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则第二电极为阴极。若第一电极为阴极,则第二电极为阳极。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下面本公开实施例均以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彩色滤光层50可以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分别对应的彩色滤光片,即红色滤光片52、绿色滤光片53和蓝色滤光片54。或者,彩色滤光层50也可以包括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分别对应的彩色滤光片,即红色滤光片52、绿色滤光片53、蓝色滤光片54和白色滤光片51。或者,彩色滤光层50也可以包括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分别对应的彩色滤光片中任意两者或三者的组合。每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对应一个发光器件。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透射电极20,另一者为反射电极40。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电极为透射电极20,第二电极为反射电极40。彩色滤光片设置在透射电极20背离发光层30的一侧。
对于任一像素单元11,其中至少部分透射电极20的厚度不同。示例性的,在彩色滤光层50包括红色滤光片52、绿色滤光片53、蓝色滤光片54和白色滤光片51的情况下,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可以与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相同,且与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和/或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不同。或者,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与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相同,且与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和/或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像素单元11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四个发光器件。彩色滤光层50可以包括红色滤光片52、绿色滤光片53、蓝色滤光片54和白色滤光片51。其中,四个发光器件分别与红色滤光片52、绿色滤光片53、蓝色滤光片54和白色滤光片51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与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相同;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与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相同。如此设置,在各个发光器件同时满足最强出光强度的同时,在显示基板制备阶段,能够同时制备出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和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以及同时制备出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和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节省彩色滤光层50的制备时长,从而提高彩色滤光层50的制备效率。
由于不同的透射电极20的厚度对出光偏好不同,影响出光强度,其中,较薄光学厚度下红光和蓝光出光强度高;较厚光学厚度下绿光出光强度高,白光色点正。对此,本公开实施例差异化设置了不同透射电极20的厚度,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和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均小于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和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用以提升不同发光器件的色域。图2为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透射电极在两种不同厚度下的光谱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透射电极的厚度为70nm,一种透射电极的厚度为140nm,其中横坐标表示可见光的波长Wavelength(单位:纳米nm),纵坐标表示强度Intensity(任意单位arbitrary unit,简写a.u.)。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在60nm~80nm之间。按照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范围,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性地设置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可选地,如图2所示,红光波长范围在625nm~740nm之间,在该红光波长范围内,厚度为70nm的透射电极相比厚度为140nm的透射电极的强度更高。因此,可以设置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为70nm。这里,将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设置为70nm,能够提高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出光强度,从而提升穿过红色滤光片52的红光强度,使得红色子像素满足最强出光强度,提升了色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在60nm~80nm之间。按照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范围,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性地设置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可选地,如图2所示,蓝光波长范围在400nm~480nm之间,在该蓝光波长范围内,厚度为70nm的透射电极相比厚度为140nm的透射电极的强度更高。因此,可以设置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为70nm。这里,将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设置为70nm,能够提高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出光强度,从而提升穿过蓝色滤光片54的蓝光强度,使得蓝色子像素满足最强出光强度,提升了色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在130nm~150nm之间。按照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范围,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性地设置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可选地,如图2所示,绿光波长范围在577nm~492nm之间,在该绿光波长范围内,厚度为140nm的透射电极相比厚度为700nm的透射电极的强度更高。因此,可以设置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为140nm。这里,将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设置为140nm,能够提高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出光强度,从而提升穿过绿色滤光片53的绿光强度,使得绿色子像素满足最强出光强度,提升了色域。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色度空间CIE1976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在将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的厚度设置为70nm,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的厚度设置为70nm,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厚度设置为140nm时,对应的实际色域范围;B表示标准色域范围。可以较为明显的对比得到,本公开实施例设置的不同透射电极的厚度,满足了各个发光器件的最强出光强度,使得蓝色与绿色的色域得到加强,色域提升至99%以上,使得显示画面颜色的广度和丰富程度得以提高,使得显示画面更加鲜活饱满。
在一些实施例中,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在130nm~150nm之间。按照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范围,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可以选择性地设置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可选地,将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设置为140nm。如图3所示,示例性的,电视机上标准白色色点的CIE_x在0.28~0.29之间,将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设置在130nm~150nm内,能够使得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白光的色点更为靠近标准白色色点,即白色色坐标值近似。需要知道的是,白光的色点越靠近标准白色色点,后续发光器件需要的补色就会越少,补色越少,功耗越低。因此,将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厚度设置为140nm,使得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白光的色点较正,无需后续补色,使得发光器件的功耗达到最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反射电极40为阴极;对于任一像素单元11,其中多个发光器件的反射电极40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像素单元11,以及设置在像素单元11的出光侧的彩色滤光层50。图4以顶发射型显示基板为例,从像素单元11的顶侧出光,也即彩色滤光层50设置在像素单元11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图4仅示出了一个像素单元11。如图4所示,反射电极40为阳极,透射电极20为阴极;对于任一像素单元11,其中多个发光器件的透射电极20为一体结构。这里,实现提升发光器件色域,降低功耗的技术原理与上述底发射型显示基板的技术原理相似,重复部分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任一像素单元11,其中多个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30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30的厚度在380nm~400n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层30与透射电极22的总厚度在450nm~470nm之间。可选地,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层30与透射电极22的总厚度为46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层30与透射电极23的总厚度在520nm~540nm之间。可选地,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层30与透射电极23的总厚度为53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层30与透射电极24的总厚度在450nm~470nm之间。可选地,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层30与透射电极24的总厚度为46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层30与透射电极21的总厚度在520nm~540nm之间。可选地,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层30与透射电极21的总厚度为530nm。
以上是对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的全部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具体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具体地,提供衬底基板10;在衬底基板10上像素单元11,并在像素单元11的出光侧形成彩色滤光层50;像素单元11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30和第二电极;彩色滤光层50包括多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且与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透射电极20,另一者为反射电极40;彩色滤光片形成在透射电极20背离发光层30的一侧;对于任一像素单元11,其中至少部分透射电极20的厚度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依据不同腔长对不同波长下的光的增强效果不同这一光学特性,差异化地在衬底基板10上形成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所对应的透射电极20的厚度。利用不同厚度的透射电极20,分别增强不同颜色光的出光强度,以使各个发光器件同时满足最强出光强度,提升发光器件色域,从而使所形成的显示基板,其显示画面颜色的广度和丰富程度得以提升,使得所形成的显示基板的显示画面更加鲜活饱满。
图5a~图5f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a所示,在提供的衬底基板10上形成彩色滤光层50,彩色滤光层包括红色滤光片52、绿色滤光片53、蓝色滤光片54和白色滤光片51。如图5b所示,在彩色滤光层5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第一透射电极材料201,其厚度例如为70nm;如图5c所示,在第一透射电极材料201上沉积光刻胶,并对光刻胶进行第一次光刻,形成第一光刻图案;按照第一光刻图案进行刻蚀,形成绿色滤光片53和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的一部分。如图5d所示,在刻蚀后的透射电极材料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继续沉积第二透射电极材料,其厚度例如为70nm;在第二透射电极材料上沉积光刻胶,并对光刻胶进行第二次光刻,形成第二光刻图案;按照第二光刻图案进行刻蚀,形成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的另一部分、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以及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的另一部分,也即得到各个发光器件的透射电极。如图5e所示,在透射电极20背离彩色滤光层50的一侧形成发光层30,例如可以采用OPEN MASK整层蒸镀。如图5f所示,在发光层30背离透射电极20的一侧形成反射电极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示出的显示基板与图5制备过程同理,具体实施时,在提供的衬底基板上沉积反射电极材料。在反射电极材料上沉积光刻胶,并对光刻胶进行光刻,形成第三光刻图案;按照光刻图案进行刻蚀,形成各彩色滤光片对应的反射电极40(阳极)。在反射电极4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发光层30,例如可以采用OPEN MASK整层蒸镀。在发光层30背离反射电极40的一侧形成第三透射电极材料,其厚度例如为140nm;在第三透射电极材料上沉积光刻胶,并对光刻胶进行光刻,形成第四光刻图案;按照第四光刻图案进行刻蚀,例如,第四光刻图案透光区正对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材料和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材料,对二者进行减薄(从厚度140nm减薄至70nm),形成红色滤光片52对应的透射电极22和蓝色滤光片54对应的透射电极24;同时,第四光刻图案非透光区正对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材料和白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材料,形成绿色滤光片53对应的透射电极23和白色滤光片51对应的透射电极21。在透射电极20背离发光层30的一侧形成彩色滤光层50,彩色滤光层50包括红色滤光片52、绿色滤光片53、蓝色滤光片54和白色滤光片51。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显示基板,其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出光侧的彩色滤光层;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多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且与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透射电极,另一者为反射电极;所述彩色滤光片设置在所述透射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透射电极的厚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四个发光器件;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蓝色滤光片和白色滤光片;
所述四个发光器件分别与所述红色滤光片、所述绿色滤光片、所述蓝色滤光片和所述白色滤光片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红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与所述蓝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相同;所述绿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与所述白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红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在60nm~80n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绿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在130nm~150n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蓝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在60nm~80n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白色滤光片对应的透射电极的厚度在130nm~150n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反射电极为阴极;
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反射电极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透射电极为阴极;
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器件的透射电极为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为一体结构。
11.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像素单元,并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出光侧形成彩色滤光层;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多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且与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透射电极,另一者为反射电极;所述彩色滤光片形成在所述透射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对于任一所述像素单元,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透射电极的厚度不同。
12.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211310163.0A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498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0163.0A CN115498008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0163.0A CN115498008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8008A true CN115498008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3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0163.0A Pending CN115498008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80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55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213487B1 (ko) 광추출효율이 향상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02577610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US20220320183A1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le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233284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744131B2 (en) Oled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US10325961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0506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microcavities
US20220285454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265568B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2266B (zh) 一种oled微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95601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659664B2 (en)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
US11223031B2 (en) Full color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CN10976807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11322724B2 (en)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microcavity structur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4016600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8258023B (zh)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217825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5498008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8458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07948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26179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20465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5528195A (zh) 一种功函数可调微显示器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