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7707A -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7707A
CN115497707A CN202211076381.2A CN202211076381A CN115497707A CN 115497707 A CN115497707 A CN 115497707A CN 202211076381 A CN202211076381 A CN 202211076381A CN 115497707 A CN115497707 A CN 115497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magnetizing
magnetized
furnace bod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63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春杨
欧阳有根
袁奇伟
张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ou Scientfic & Tech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ou Scientfic & Tech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ou Scientfic & Tech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ou Scientfic & Tech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763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77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7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7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gnetising or demagnetising
    • H01F13/003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gnetis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涉及充磁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炉体机构,包括炉体,以及一可相对于所述炉体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炉体包裹的炉膛,炉体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第一充磁机构与第二充磁机构,分别设于机架之上正对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的侧面,第一充磁机构包括第一永磁单元,第二充磁机构包括第二永磁单元;其中,炉膛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至机架之上,当炉膛处于一预设的待充磁位置时,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分别正对第一充磁机构与第二充磁机构以对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进行充磁。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磁设备存在使用成本较高、无法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充磁设备,实际上是一个磁力极强的电磁铁,配备多种形状的铁块,作为附加磁极,以便与被充磁体形成闭合磁路,充磁时,摆设好附加磁极,和被充磁体,只要加上激磁电流,充磁即可完成。
然而目前,用于软磁充磁的充磁设备通常是电磁式充磁设备,那么电磁式充磁设备在实际的充磁过程中,长时间的通入直流电,这将将消耗大量的电能,并且容易产生较大热量,另外就是电磁式充磁机设备的电磁单元需要经常性的维护与保养,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充磁设备存在使用成本较高、无法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磁设备存在使用成本较高、无法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包括机架,所述装置还包括:
炉体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之上,包括炉体以及连接至所述炉体上可开合的炉门,所述炉体内设有用于对待充磁件进行加热的加热腔,所述炉体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的至少部分分别覆盖所述炉体相互远离的两端;
第一充磁机构与第二充磁机构,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之上正对所述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的侧面,所述第一充磁机构包括第一永磁单元,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包括第二永磁单元,所述第一永磁单元与所述第二永磁单元相互靠近的一侧极性相反;
其中,所述炉膛通过一滑动机构滑动连接至所述机架之上,当所述炉膛处于一预设的待充磁位置与所述炉体结合时,所述第一导磁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分别正对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之间的磁场对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进行充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之上的驱动件及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之上的滑轨以及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之上的滑块,所述炉膛连接至所述滑块之上,所述驱动件的活动端连接至所述炉膛,以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炉膛在所述待充磁位置与一预设的初始位置之间移动以切换工作状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滑轨沿着所述装置的纵向延伸,以使所述炉膛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沿纵向在所述待充磁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在所述待充磁位置的竖向呈对置状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同时连接至一调节机构,以通过所述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沿着竖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外侧的第一磁轭立板与第二磁轭立板,所述第一磁轭立板靠近所述第二磁轭立板的一侧设有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磁轭立板靠近所述第一磁轭立板的一侧设有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一充磁机构、所述第二充磁机构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同时传动连接至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以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之间的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相互靠近或远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件,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端通过所述传动件分别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第一传动螺杆以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第二传动螺杆;
所述第一充磁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螺套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所述第二充磁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螺套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均为双向螺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充磁机构包括第一永磁安装件与第一永磁隔盒,所述第一永磁单元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永磁件,所述第一永磁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永磁安装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一永磁隔盒进行分隔,所述第一永磁安装件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套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所述第一永磁件靠近所述第一导磁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永磁保护罩,所述第一永磁保护罩靠近所述第一导磁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冷却水腔,所述第一冷却水腔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接口;
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包括第二永磁安装件与第二永磁隔盒,所述第二永磁单元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二永磁件,所述第二永磁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永磁安装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二永磁隔盒进行分隔,所述第二永磁安装件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螺套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所述第二永磁件靠近所述第二导磁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永磁保护罩,所述第二永磁保护罩靠近所述第二导磁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冷却水腔,所述第二冷却水腔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接口;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永磁单元与所述第二永磁单元工作温度的液冷机构,所述液冷机构包括两条第一液冷管与两条第二液冷管,其中一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另一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另一所述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其中一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口上,所述第二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另一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另一所述第二接口上,所述第二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以在充磁过程中通过液冷介质循环流动对所述第一永磁单元与所述第二永磁单元进行降温。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炉体机构还包括隔热件与发热件,以及连通于所述加热腔的真空控制阀、充气控制阀与泄压控制阀,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件夹设于所述炉膛内,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隔热件的内侧;
其中,当需要对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真空控制阀开启以抽取所述加热腔内的冷空气,并控制所述充气控制阀开启向所述加热腔内注入惰性气体,并控制所述发热件工作以将热量传导至充满惰性气体的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
当待充磁件充磁完成时,控制所述泄压控制阀开启以抽取所述加热腔内的惰性气体,并控制一预设的制冷机构对所述炉体和\或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进行冷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炉体机构、永磁式的第一充磁机构与第二充磁机构,待充磁件可放置于炉体的加热腔内进行加热,从而通过炉体机构使得待充磁件的温度能够快速上升至一温度阈值,高温的待充磁件便于进行高效充磁,而在炉体机构相对远离的两端设置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在第一导磁件与永磁式的第一充磁机构相对以及第二导磁件与永磁式的第二充磁机构相对时,炉体两侧的第一永磁单元与第二永磁单元通过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将磁场均匀散开以正对于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从而能够通过永磁单元完成对待充磁件的充磁,该充磁过程并不需要消耗现有电磁式充磁设备电磁转化过程所需的电能,能够有效降低充磁设备的使用成本,同时也不会因为电磁转化过程产生大量热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隐去炉体机柜与控制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滑动机构与炉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滑动机构与炉体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磁机构中第一永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元器件符号说明:
机架10、炉体机构20、炉体21、炉门22、炉膛23、第一导磁件24、第二导磁件25、隔热件26、发热件27、第一充磁机构30、第一永磁单元31、第一永磁件311、第一永磁安装板32、第一螺套321、第一永磁隔盒33、第一永磁保护罩34、第一冷却水腔35、第一接口351、第二充磁机构40、第二永磁安装板42、第二螺套421、滑动机构50、驱动件51、滑动组件52、滑轨521、滑块522、调节机构60、第一磁轭立板61、第二磁轭立板62、第一移动组件63、第一传动螺杆631、第二移动组件64、第二传动螺杆641、升降驱动组件65、驱动电机651、传动件652、控制机构70、制冷机构80、待充磁件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7,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10,用于支撑该装置中各功能件,从而将各功能件固定于预设位置,具体而言,该机架10包括若干型材,型材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也就是说,该机架10呈框架结构,本实施例当中不再对机架10的结构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装置所要实现的功能灵活的调整机架10的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为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即一永磁式充磁装置,为使得磁场集中,机架10的各部分或者是至少部分可以由非导磁材料制成,例如铝型材,只有少量的漏磁通过机架10,这样更能有效的提升充磁效果。
在本实施例当中,具体是通过永磁式的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对炉体机构20内的待充磁件100进行充磁,待充磁件100例如为充磁前的软磁;其中,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至少在充磁状态时处于炉体机构20的相对两侧,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相对的两侧磁极相反,从而能够使得待充磁件100在完成充磁之后其两侧具有不同的磁极,即N磁极与S磁极。
其中,炉体机构20设于所述机架10之上,用于放置待充磁件100以及对待充磁件100进行加热,具体而言,炉体机构20包括炉体21及炉门22,该炉体2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并且在炉体21内部设有用于对待充磁件100进行加热的加热腔,而炉门22相对于炉体21可开启关闭,这样便能够在炉门22开启时取放待充磁件100;其中,炉门22的结构及炉门22与炉体21的连接结构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当中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当中便不再赘述,只需要保证炉门22在关闭状态时能够有效对加热腔的待充磁件100进行保温及密封、不至热量快速流失与漏气即可。
其中,永磁式的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在竖向相互对置,即上下相互对称,也就是说炉体机构20内待充磁件100所需获取磁极的两端应当上下放置。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当中,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还可以横向或纵向对置,那么就要求炉体机构20内待充磁件100所需获取磁极的两端应当横向或纵向放置。
换言之,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的布置方向决定了炉体机构20内待充磁件100的放置方向。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当中,炉体机构20内待充磁件100的放置方向需要以一预设方向进行放置时,可以根据待充磁件100的放置方向调整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的布置方向,例如将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横向对置。
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充磁机构30包括第一永磁单元31,该第一永磁单元31为磁性较强的钕磁铁或其它具有强磁性的物质,第二充磁机构40包括第二永磁单元,同样的,该第二永磁单元为磁性较强的钕磁铁或其它具有强磁性的物质。在实际的充磁过程中,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受到炉膛23的高温影响将导致温度上升,从而导致磁性下降;那么,本实施例当中还通过液冷机构分别对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进行冷却,从而使得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能够长时间的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以保持稳定的充磁效率。
由于强磁性的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受材料与制作工艺的影响,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的单个个体并不会太大,所以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永磁单元31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件311,第二永磁单元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永磁件,如此便增加了第一永磁单元31、第二永磁单元与液冷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快速对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进行冷却,以避免温度上升导致磁性下降。
其中,所述第一充磁机构30包括第一永磁安装板32与第一永磁隔盒33,所述第一永磁单元31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永磁件311,所述第一永磁件311连接至所述第一永磁安装板32上并通过所述第一永磁隔盒33进行分隔,所述第一永磁安装板32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套321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631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641,所述第一永磁件311靠近所述第一导磁件24的一侧设有第一永磁保护罩34,所述第一永磁保护罩34靠近所述第一导磁件24的一侧设有第一冷却水腔35,所述第一冷却水腔35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接口351。
同样的,所述第二充磁机构40包括第二永磁安装板与第二永磁隔盒,所述第二永磁单元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二永磁件,所述第二永磁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永磁安装板上并通过所述第二永磁隔盒进行分隔,所述第二永磁安装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螺套421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631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641,所述第二永磁件靠近所述第二导磁件25的一侧设有第二永磁保护罩,所述第二永磁保护罩靠近所述第二导磁件25的一侧设有第二冷却水腔,所述第二冷却水腔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接口。
由于第二充磁机构40与第一充磁机构30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充磁机构30为例对冷却原理进行说明:
若干个第一永磁件311等距间隔排布形成第一永磁单元31,为了避免若干个第一永磁件311在充磁过程中收到炉膛23高温影响导致温度上升、磁性下降,设置有用于将若干个第一永磁件311进行分隔的第一永磁隔盒33,该第一永磁隔盒33呈“田”字形,提供了每个第一永磁件311的安装空间与冷却空间,避免相邻多个第一永磁件311相互接触以增加散热面积,从而长效保持第一永磁单元31的磁性,保证了第一充磁机构30的充磁效果。并且,第一液冷水腔呈一壳体状设置,其内部呈空心状设置,并且第一液冷水腔具有多个延伸端,延伸端穿过第一永磁保护罩34与第一永磁隔盒33,从而能够使得液冷介质能够经过第一液冷水腔的延伸端流入到第一永磁隔盒33内与第一永磁件311接触,从而实现液冷散热。
其中,所述液冷机构包括两条第一液冷管与两条第二液冷管,其中一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口351上,所述第一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另一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另一所述第一接口351上,所述第一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其中一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口上,所述第二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另一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另一所述第二接口上,所述第二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以在充磁过程中通过液冷介质循环流动对所述第一永磁单元与所述第二永磁单元进行降温。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当中,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并不需要采用本实施例当中的分体式设置,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均为整体式设计,例如板状结构;示例而言,例如在第一永磁单元31的外表面设置冷却沟槽,同样可以增加与液冷介质的接触面积;相比于本实施例,由于冷却沟槽的存在,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的磁性可能略微有所下降。
而为了提升第一永磁机构与第二永磁机构与炉体机构20正对时的磁场强度,炉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件24与第二导磁件25,第一导磁件24与第二导磁件25由导磁材料制成,第一导磁件24与第二导磁件25例如呈板状设置于炉体21的上下两端,在炉体机构20与第一永磁机构、第二永磁机构正对时,第一导磁件24与第一充磁机构30的第一永磁单元31正对,第一永磁单元31经过第一导磁件24即可使得磁场均匀分散以正对炉体21内部的待充磁件100,从而使得炉体21内部的若干待充磁件100能够获取较为平均的充磁效果;而第二导磁件25的设置原因与第一导磁件24相同,本实施例当中便不再赘述。
其中,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永磁单元31朝向待充磁件100一侧的磁极为N磁极,而第二永磁单元朝向待充磁件100一侧的磁极为S磁极;当然,在其它实施例当中,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朝向待充磁件100的磁极可以对调。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炉膛23通过一滑动机构50滑动连接至所述机架10之上以与炉体21结合或分离,也就是说,炉膛23在机架10之上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当所述炉膛23处于一预设的待充磁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磁件24与所述第二导磁件25分别正对所述第一充磁机构30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40,以通过所述第一充磁机构30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40之间的磁场时对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100进行充磁。所述滑轨521沿着所述装置的纵向延伸,以使所述炉膛23能够在所述驱动件51的驱动下沿纵向在所述待充磁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移动,正是因为炉膛23是沿着纵向进行运动的,炉体21内的待充磁件100按照上下方向放置,那么,所述第一充磁机构30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40在所述待充磁位置的竖向呈对置状态。
其中,所述滑动机构5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之上的驱动件51及滑动组件52,所述滑动组件52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之上的滑轨521以及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521之上的滑块522,所述炉膛23连接至所述滑块522之上,所述驱动件51的活动端连接至所述炉膛23,以通过所述驱动件51驱动所述炉膛23在所述待充磁位置与一预设的初始位置之间移动以切换工作状态。
以及,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炉体机构20还包括隔热件26与发热件27,以及连通于所述加热腔的真空控制阀、充气控制阀与泄压控制阀,所述隔热件26与所述发热件27夹设于所述炉体21内,所述发热件27设于所述隔热件26的内侧;
其中,当需要对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100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真空控制阀开启以抽取所述加热腔内的冷空气,并控制所述充气控制阀开启向所述加热腔内注入惰性气体,以防止待充磁件的表面发生氧化,并控制所述发热件27工作以将热量传导至充满惰性气体的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100;
当待充磁件100充磁完成时,控制所述泄压控制阀开启以抽取所述加热腔内的惰性气体,并控制一预设的制冷机构80对所述炉体21和\或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100进行冷却,其中,制冷机构80例如为风扇。
本实施例所示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使用过程如下:
当炉膛23处于初始位置上,将炉门22打开,将待充磁件100按照预设的放置规则放入炉体21的加热腔内部,通过滑动机构50控制炉膛23移动至待充磁位置与炉体结合以将炉体21包裹,控制所述真空控制阀开启以抽取所述加热腔内的冷空气,在将冷空气完全抽出时,控制所述充气控制阀开启向所述加热腔内注入惰性气体,并控制所述发热件27工作以将热量传导至充满惰性气体的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100,在对待充磁件100进行充磁的过程中,第一导磁件24与第二导磁件25分别正对第一充磁机构30的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在第一导磁件24与第二导磁件25的作用下,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实现对炉体21内部待充磁件100的充磁,并且在充磁的过程中,随着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的温度上升,控制液冷机构启动以分别对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进行冷却,使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保持适当温度以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在完成对待充磁件100的充磁之后,通过滑动机构50控制炉膛23移动到初始位置,此时,待炉体冷却即可将已完成充磁的待充磁件100取出,以便于下一批次待充磁件100进行充磁。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由控制机构70进行统一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炉体机构20、永磁式的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待充磁件100可放置于炉体21的加热腔内进行加热,从而通过炉体机构20使得待充磁件100的温度能够快速上升至一温度阈值,高温的待充磁件100便于充磁过程的高效进行,而在炉体机构20相对远离的两端设置第一导磁件24与第二导磁件25,在第一导磁件24与永磁式的第一充磁机构30相对以及第二导磁件25与永磁式的第二充磁机构40相对时,炉体21两侧的第一永磁单元31与第二永磁单元通过第一导磁件24与第二导磁件25将磁场均匀散开以正对于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100,从而能够通过永磁单元完成对待充磁件100的充磁,该充磁过程并不需要消耗现有电磁式充磁设备电磁转化过程所需的电能,能够有效降低充磁设备的使用成本,同时也不会因为电磁转化过程产生大量热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实施例二
请再次参阅图1-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本实施例当中所示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与第一实施例当中所示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由于市场需求的存在,待充磁件100所要获取磁性的大小具有差异,本实施例当中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在待充磁位置的上下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之间的气隙,从而改变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之间的磁场强度,如此便能够通过改变磁强强度改变待充磁件100所能获取的磁性大小。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充磁机构30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40同时连接至一调节机构60,以通过所述调节机构60驱动所述第一充磁机构30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40沿着竖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具体而言,所述调节机构6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充磁机构30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40外侧的第一磁轭立板61与第二磁轭立板62,其中,第一磁轭立板61与第二磁轭立板62均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磁轭立板61靠近所述第二磁轭立板62的一侧设有第一移动组件63,所述第二磁轭立板62靠近所述第一磁轭立板61的一侧设有第二移动组件64,所述第一充磁机构30、所述第二充磁机构40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移动组件63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64,也即,第一充磁机构30与第二充磁机构40同时通过第一移动组件63与第二移动组件64改变两者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两者之间气隙的大小,从而改变两者之间及磁轭立板以内环境的磁场强度。
其中,所述调节机构60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65,所述升降驱动组件65包括驱动电机651及传动件652,该传动件652例如为啮合于驱动电机651输出轴齿轮上的传动链或传动带,驱动电机651的电机输出轴通过连轴组件653连接至一输出轴齿轮654,所述第一移动组件63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64分别设有双向的第一传动螺杆631与第二传动螺杆641,第一传动螺杆631朝向升降驱动组件65的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齿轮655,第二传动螺杆641朝向升降驱动组件65的一端设有第二传动齿轮,输出轴齿轮654与第一传动齿轮655与第二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件652进行传动,从而使得驱动电机651的动力能够分别输出至第一传动螺杆631与第二传动螺杆641。
进一步的,第一永磁安装板3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螺套321以分别与第一传动螺杆631、第二传动螺杆641进行配合,第二永磁安装板4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套421以分别与第一传动螺杆631、第二传动螺杆641进行配合,以使得第一传动螺杆631与第二传动螺杆641在被升降驱动组件65驱动进行转动时,通过第一永磁安装板32将带动第一充磁机构30沿着竖向往复运动。同理,第二永磁机构也沿着竖向往复运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炉体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之上,包括炉体以及连接至所述炉体上可开合的炉门,以及一可相对于所述炉体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炉体包裹的炉膛,所述炉体内设有用于对待充磁件进行加热的加热腔,所述炉体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的至少部分分别覆盖所述炉体相互远离的两端;
第一充磁机构与第二充磁机构,分别设于所述机架之上正对所述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的侧面,所述第一充磁机构包括第一永磁单元,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包括第二永磁单元,所述第一永磁单元与所述第二永磁单元相互靠近的一侧极性相反;
其中,所述炉膛通过一滑动机构滑动连接至所述机架之上,当所述炉膛处于一预设的待充磁位置与所述炉体结合时,所述第一导磁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分别正对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之间的磁场对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进行充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之上的驱动件及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之上的滑轨以及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之上的滑块,所述炉膛连接至所述滑块之上,所述驱动件的活动端连接至所述炉膛,以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炉膛在所述待充磁位置与一预设的初始位置之间移动以切换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沿着所述装置的纵向延伸,以使所述炉膛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沿纵向在所述待充磁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在所述待充磁位置的竖向呈对置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同时连接至一调节机构,以通过所述调节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沿着竖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外侧的第一磁轭立板与第二磁轭立板,所述第一磁轭立板靠近所述第二磁轭立板的一侧设有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磁轭立板靠近所述第一磁轭立板的一侧设有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一充磁机构、所述第二充磁机构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同时传动连接至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以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之间的所述第一充磁机构与所述第二充磁机构相互靠近或远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件,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端通过所述传动件分别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第一传动螺杆以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第二传动螺杆;
所述第一充磁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螺套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所述第二充磁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螺套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均为双向螺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磁机构包括第一永磁安装件与第一永磁隔盒,所述第一永磁单元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永磁件,所述第一永磁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永磁安装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一永磁隔盒进行分隔,所述第一永磁安装件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套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所述第一永磁件靠近所述第一导磁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永磁保护罩,所述第一永磁保护罩靠近所述第一导磁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冷却水腔,所述第一冷却水腔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接口;
所述第二充磁机构包括第二永磁安装件与第二永磁隔盒,所述第二永磁单元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二永磁件,所述第二永磁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永磁安装件上并通过所述第二永磁隔盒进行分隔,所述第二永磁安装件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螺套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杆,所述第二永磁件靠近所述第二导磁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永磁保护罩,所述第二永磁保护罩靠近所述第二导磁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冷却水腔,所述第二冷却水腔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接口;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永磁单元与所述第二永磁单元工作温度的液冷机构,所述液冷机构包括两条第一液冷管与两条第二液冷管,其中一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另一所述第一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另一所述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其中一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口上,所述第二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另一所述第二液冷管的一端连接至另一所述第二接口上,所述第二液冷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泵,以在充磁过程中通过液冷介质循环流动对所述第一永磁单元与所述第二永磁单元进行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机构还包括隔热件与发热件,以及连通于所述加热腔的真空控制阀、充气控制阀与泄压控制阀,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件夹设于所述炉膛内,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隔热件的内侧;
其中,当需要对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真空控制阀开启以抽取所述加热腔内的冷空气,并控制所述充气控制阀开启向所述加热腔内注入惰性气体,并控制所述发热件工作以将热量传导至充满惰性气体的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
当待充磁件充磁完成时,控制所述泄压控制阀开启以抽取所述加热腔内的惰性气体,并控制一预设的制冷机构对所述炉体和\或所述加热腔内的待充磁件进行冷却。
CN202211076381.2A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Pending CN1154977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6381.2A CN115497707A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6381.2A CN115497707A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7707A true CN115497707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6381.2A Pending CN115497707A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77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1009B (zh) 一种永磁旋转式磁制冷机的热交换系统
CN103117144B (zh) 一种传导冷超导磁体的冷却系统
CN115497707A (zh) 一种永磁式充磁退火装置
CN105479529B (zh) 一种切片机马达的降温装置
CN201163559Y (zh) 恒磁场连续充磁机
CN112172566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隔绝式散热充电桩
CN208562459U (zh) 一种螺钉智能除氢装置
CN115458282A (zh) 一种循环式变压器散热装置
CN112094995B (zh) 一种金属材料真空快速热处理设备
CN219342211U (zh) 一种钕铁硼烧结快速回火装置
KR100441225B1 (ko) 편측식 리니어 모터의 냉각장치
CN220853072U (zh) 一种高效能热处理炉
US20190285319A1 (en) Magnetic Heat Pump Device
CN115094210B (zh) 一种软磁合金多功能复合磁场真空热处理装置
CN109887722B (zh) 一种变压器
CN212385659U (zh) 一种高效保温管成型机
CN218486245U (zh) 强迫油循环冷却式电磁除铁器
CN217330679U (zh) 一种带水循环冷却机构的中频电炉
CN220776339U (zh) 一种定时供水水泵变频控制柜
CN215725138U (zh) 一种中频电炉水冷系统
CN220087139U (zh) 一种变频器用卡接结构
CN219590224U (zh) 一种密封环高温检测装置
CN114069451B (zh) 一种组合式光伏配电柜
CN220139440U (zh) 一种软启动柜
JP2015216772A (ja) 磁力回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