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5004A - 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5004A
CN115495004A CN202110610168.4A CN202110610168A CN115495004A CN 115495004 A CN115495004 A CN 115495004A CN 202110610168 A CN202110610168 A CN 202110610168A CN 115495004 A CN115495004 A CN 115495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mode
detection result
touch screen
g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01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月
郑智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01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5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5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5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方法,应用于包括触控屏的电子设备,包括:获取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到的第一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获取所述触控屏在所述辐触控模式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在主触控模式及辐触控模式之间切换,以获得比较精确的检测结果。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电子设备领域或触控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触控在电子设备必不可少;触控主要是通过检测电容的大小来判断触控的信息,主要分为利用自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的自容式触控及利用互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的互容式触控。目前具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主要采用互容式触控的方案。然而当仅利用互容式触控时,若触控体稍微远离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或者电子设备的触控屏较厚时,无法精确检测到触控信号,从而使得电子设备无法被精确控制及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或者,当仅利用自容式触控时,则只能检测到触控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无法检测到触控体在所述触控屏上的位置信息,也无法使得电子设备处于精确控制,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方法,应用于包括触控屏的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到的第一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
获取所述触控屏在所述辐触控模式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和/或,
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控触模式达到第一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和/或,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基于所述触控信号确定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距离信息,对所述主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一增益;或者,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二增益;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增益大于所述第一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主控模式下基于调整后的所述增益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第三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和/或,确定所述触控体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或者接触所述触控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和/或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触控体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响应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将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按照设定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到的第一检测结果;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触控屏在所述辐触控模式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和/或,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控触模式达到第一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
和/或,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基于所述触控信号确定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一增益;
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二增益;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增益大于所述第一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主控模式下基于调整后的所述增益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结果;
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和/或,确定所述触控体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或者接触所述触控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和/或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触控体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响应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将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按照设定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电子设备获取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到的第一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获取所述触控屏在所述辐触控模式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主触控模式及辐触控模式之间切换,以获得比较精确的检测结果;且可以在主触控模式下当触控精度下降的场景下,调整增益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检测。例如,可以在触控精度下降的场景下,如触控体稍微远离触控屏或者触控屏较厚等的场景下;提升主触控模式的增益,即放大触控体作用于触摸屏的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从而提高检测触控信号的检测精度。且,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不增加硬件的前提下,实现主触控模式与辐触控模式之间的切换、以及实现主触控模式下增益的调整,从而也能简化电子设备的硬件设计及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智能控制,提升用户的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OLED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容式触控屏的RX与TX的网状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容原理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容式触控屏的电容变化与距离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容式触控屏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容原理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容式触控屏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装置的框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目前,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常采用on-cell触控方式设置;On-Cell触控是指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例如,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TP)在有机发光器件(OLED)的面板(cell)上,即在薄膜封装(TFE)上;在TP上方叠加有偏光片(POL)、光学胶(OCA1)、盖板(CG)。其中,盖板厚度较厚。在TP与TFE之间,有光学胶(OCA2),在TFE下方叠加有RGB发光结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TFT)及基板(PI)。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采用互容触控模式。可以理解的是,例如,若触控屏的传感器横向的走线(TX)为X根,纵向的走线(RX)为Y根;则互容触控模式需要X+Y根走线才能确定出触控体的位置,而自容触控模式需要X×Y根走线才能确定出触控体的位置。因为互容触控模式的接收(TX)和发送(RX)的走线少,而互容的走线多;因而通常触控屏的电子设备采用互容触控模式检测信号。
如图2所示,TX和RX形成网络状态。如图3所示,互容触控模式时,TX打信号和RX收信号之间有电场线,可认为TX打信号和RX收信号之间可以等效一个等效电容(Cm)。当有手指等触控体接近后,由于人体或者其它触控体接地,TX与RX电场线部分被人体吸收掉;从而使得手指离触控面板越近时,等效电容(Cm)越小;手指离触控面板越远时,则等效电容变化(Cm)越大。且,在手指与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变化相同的情况下,手指离触控面板的距离越近时,变化的等效电容(ΔC)越大;手指离触控面板的距离越远时,变化的等效电容(ΔC)越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等效电容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095464770000061
其中,ε为真空介电常数;ε0为空气或者触控面板的介电常数;S为触控面积,d为触控体与触控面板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指与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变化(△d)不变的条件下,距离(d)越大,变化的等效电容(ΔC)越小。例如,如图4所示,Δd1=Δd2,ΔC1>ΔC2;其中,Δd1为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差值,Δd2为第三距离(d3)与第四距离(d4)的差值;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三距离,第三距离小于第四距离;其中,ΔC1为第一等效电容(C1)与第二等效电容(C2)的差值,ΔC2为第三等效电容(C3)与第四等效电容(C4)的差值;其中,第一等效的电容为第一距离对应的等效电容;第二等效电容为第二距离对应的等效电容;第三等效电容为第三距离对应的等效电容;第四等效电容为第四距离对应的等效电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互容模式下的等效电路;等效电容(Cm)经过触控屏的集成电路(IC)放大,可以根据输出电压(Vout1)的大小确定手指等触控体的触控信号。此处的输出电压(Vout1)与触控信号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信号可以是输出电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控信号可以是输出电压的N倍,该N为大于0的实数。而由于在互容触控模式下,若手指离屏幕越远,变化的等效电容变化越小,则输出电压也小,从而使得触控信号越难被检测到。如此,当有手指等触控体很接近触控屏时,当未检测到有触控信号或者触控信号很小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无法在互容触控模式下实现精准的触控信号的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提供一种自容模式下的等效电路;触控体的TX与RX走线之间的等效电容并联一个第一电容(ΔCm1);其中,第一电容为触控体与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例如,如图6所示,当手指接触触控面板时,等效于在并联了一个第一电容(ΔCm1)。例如自容检测方式检触控信号,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自容等效电路检测触控信号。在图7中,若触控体与触控面板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则第一电容(ΔCm1)大于第一数值;若触控体与触控面板的距离小于大于第二距离,则第一电容小于第二数值;其中,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即,在自容触控模式下,触控体与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越近,则第一电容越大;触控体与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越远,则第一电容越小。如此,可以通过检测到自容等效电路的输出电压(Vout2)确定第一电容的大小,从而确定出触控体与出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有触控体接近触控屏的场景时,若在互容触控模式下,等效电容随着距离变小而变小;若在自容触控模式下,自容的第一电容随着距离变小而增大。在有触控体远离触控屏时,若在互容触控模式下,等效电容随着距离距离增大而增大;若在自容触控模式下,自容的第一电容随着距离增大而变小。互容的等效电容与自容的第一电容的变化趋势相反。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到的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S22: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
步骤S23:获取所述触控屏在所述辐触控模式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结果;
步骤S24: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触控屏的电子设备中。这里,电子设备可以为各种类型的移动设备或固定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平板电脑等;又如,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视机或医疗设备等;再如,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穿戴式手环或手表等;只需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触控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触控模式包括:互容触控模式;所述辐触控模式为:自容触控模式。此处的主触控模式是利用互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此处的所述辐触控模式是利用自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
此处的利用互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可以是:在触控体接触到触控屏时,在触控体的TX与RX走线之间等效一个等效电容(Cm)。例如互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可以是利用图5的互容等效电路检测触控信号。
此处的利用自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可以是:在触控体接触到触控屏时,触控体的TX与RX走线之间的等效电容并联一个第一电容(ΔCm1)。例如自容方式检测触控信号,可以是利用如图7所示的自容等效电路检测触控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信号,包括:接触触控信号或者悬浮触控信号。此处的接触触控信号是指触控体接触触控屏产生的信号;此处的悬浮触控信号是指触控体悬浮在触控屏上产生的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体包括:手指。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体也可以为其它任意一种能够作用于触控屏产生电容的物体;例如,可以为导电材料的触控笔等。
此处的触控体悬浮在触控屏,是指:触控体悬浮在触控体表面而不接触触控屏。触控体悬浮在触控屏上能够产生信号,此处产生的触控信号为悬浮触控信号。触控体悬浮在触控屏上可认为是一种悬浮触控;触控体接触触控屏可认为是一种接触触控。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且大于0时,可认为是触控体悬浮在触控屏上。此处的预定距离可为1厘米、2厘米或3厘米。此处的预定距离可以取决于触控屏的悬浮触控的灵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可以包括:触控屏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控信号的结果;第二检测结果可以包括:触控屏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控信号的结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未检测到触控体的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检测到触控体的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益是指将检测到的触控信号放大的倍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4中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增大所述主控模式下的增益。如,在步骤S21中主触控模式下,检测到触控体的触控信号为V1,在步骤S24中增大后的增益为A倍;则在步骤S24中基于增大后的增益检测触控信号,则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可以为:V3=A×V1。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信号V1为与输出电压Vout1对应的值。如此,可以基于增大后的增益,确定检测到的触控体的触控信号,从而能够提高检测到的触控体的触控信号的精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触控屏切换到主触控模式的方式可以为:将电子设备的触控屏的触控模式选择为主触控模式。例如,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中设置有触控屏的触控模式的选项,可以通过选择“主触控模式”的选项的方式,实现将触控屏切换到主触控模式。此处的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到主触控模式,可以是将如图2所示的TX和RX走线,输入不同的电压;如此,TX和RX之间有电压差,TX和RX之间会产生电动势,从而使得触控屏处于主触控模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触控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的方式可以为:将电子设备的触控屏的触控模式选择为辐触控模式。例如,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中设置有触控屏的触控模式的选项,可以通过选择“辐触控模式”的选项的方式,实现将触控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此处的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可以是将如图2所示的TX和RX走线,输入相同的电压;如此,TX和RX之间无电压差,从而使得触控屏处于辐触控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处于主触控模式时,触控体接近触控屏时,互容电容减小,触控体远离触控屏时,互容电容增大;电子设备处于辐触控模式时,触控体接近触控屏时,自容电容增大,触控体远离触控屏时,自容电容减少。此处的互容电容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主触控模式下的等效电容;此处的自容电容可以为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电容,或者此处的自容电容可以为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电容与辐触控模式下的等效电容之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三距离;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的差值等于第三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值。若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处于主触控模式时,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由第三距离变为第二距离或者由第二距离变为第一距离,则互容电容降低,且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由第三距离变为第二距离时的互容电容的变化,小于由第二距离变为第一距离。若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处于辐触控模式时,则触控体与触控之间的由第三距离变为第二距离或者由第二距离变为第一距离时,自容电容增加。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主触控模式及辐触控模式之间切换,以获得比较精确的检测结果;且可以在主触控模式下当触控精度下降的场景下,调整增益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检测。例如,可以在触控精度下降的场景下,如触控体稍微远离触控屏或者触控屏较厚等的场景下;提升主触控模式的增益,即放大触控体作用于触摸屏的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从而提高检测触控信号的检测精度。且,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不增加硬件的前提下,实现主触控模式与辐触控模式之间的切换、以及实现主触控模式下增益的调整,从而也能简化电子设备的硬件设计及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智能控制,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方法,也可以是:
在触控体的主触控模式下,若满足未检测到触控体的第一切换条件,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其中,所述主触控模式是利用互容检测触控信号;所述辐触控模式是利用自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
在所述辐触控模式下,若满足检测到所述触控体的第二切换条件,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回所述主触控模式;
在所述主触控模式下,基于增大的增益检测所述触控体得到第三触控信号。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在主触控模式下未检测到触控体,可以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并通过在辐触控模式下辅助检测触控体,以检测到触控体后,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主触控模式。并可以重新切回主触控模式下,在主触控模式下以增大的增益检测触控体,从而提高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触控体的触控信号的精确性。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2,包括:
步骤S221: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和/或,
所述步骤S222: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控触模式达到第一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在步骤S221中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表征未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定阈值为大于0的数值。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预定阈值可以为其它值,例如可以是:在主触控模式下,没有手指接触触控屏时触控屏中等效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值(Vout1)对应的触控信号。
在步骤S222中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可以是:未检测到触控信号,或者检测到的触控信号远远小于第一预定阈值。例如,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可以是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定时间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任意时间;例如预定时间可以为5秒、2秒、1秒、200毫秒、50毫秒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则确定没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上,则此时无法确定是实际没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上,还是由于触控屏太厚等原因无法确定出是否有接触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上。如此需要将触控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进一步确定是否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如此可以提升检测触控体的精确性。
或者,若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触控信号,在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后,实现自动切换到辐触控模式,通过在辐触控模式下实现是否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的精确检测。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4,包括:
步骤S241: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和/或,
步骤S242: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所述步骤S241中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表征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
在一个实例例中,第二预定阈值可以为大于0的值。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预定阈值可以为其它值;例如第二预定阈值可以是大于第一预定阈值的值;又如第二预定阈值可以是:在辐触控模式下,没有手指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时触控屏时等效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值(Vout2)对应触控信号。
在所述步骤S242中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可以是:未检测到触控信号,或者检测到的触控信号远远小于第二预定阈值。例如,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可以是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定时间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任意时间;例如预定时间可以为5秒、2秒、1秒、200毫秒、50毫秒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定时间与第二预定时间相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定时间与第二预定时间不同。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则确定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上;如此可以将触控屏切回主触控模式,以在主触控模式下实现触控体的精确检测;例如检测体的触控位置等。
或者,若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触控信号,在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后,实现自动切换到主触控模式,通过在主触控模式下再一次进行是否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的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结果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可以是:第一触控信号;第二检测结果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可以是:第二触控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触控体的主触控模式下,若满足未检测到触控体的第一切换条件,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触控体的所述第一触控模式下,若检测到所述触控体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触控模式;
所述在所述辐触控模式下,若满足检测到所述触控体的第二切换条件,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回所述主触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二触控模式下,若检测到所述触控体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回所述第二触控模式;
其中,所述第二预定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主触控模式下,若触控体越来越靠近触控屏,则等效电容的变化越来越大,则检测到的第一触控信号(Vout1)越来越大;若触控体越来越远离触控屏时,则等效电容的变化越来越小,则检测的第二触控信号越来越小。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主触控模式下时,若检测到的第一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则说明触控体远离触控屏,但此时触控体可能只是稍微远离触控屏;如此需要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以进一步检测触控屏上是否有稍微远离的触控体(即是否有触控体悬浮在触控屏上或者是否有触控体接触触控屏)。若在辐触控模式下,检测到触控体的第二触控信号(Vout2)大于第二预定阈值,则说明触控体虽然稍微远离触控体、但触控体能悬浮在触控屏上以对触控屏产生触控信号;如此通过在辐触控模式下检测到的第二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确定出触控屏上悬浮触控体。如此,再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到主触控模式下,放大检测触控体的触控信号的倍数,通过增大的增益,确定出触控体的第三触控信号;如此,能够提高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触控体的第三触控信号。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使得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的第一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即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的触控信号很小时,将触控屏的主触控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以使得触控屏在辐触控模式下检测触控信号;若在辐触控模式检测到的第二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确定可以检测到触控体的触控信号;再将触控屏切回主触控模式,在主触控模式下增大增益,检测出触控体的第三触控信号。如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主触控模式下很难检测到触控体的触控信号时,切换到辐触控模式下确定触控体的存在;再切回主触控模式增大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检测。
且,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触控精度下降的场景下,例如触控体稍微远离触控屏或者触控屏较厚等的场景下,提升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即放大触控体作用于触摸屏的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从而可以提高检测触控信号的检测精度;进而提升用户手势控制等的体验。且,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不增加硬件的前提下,实现触控信号的精确检测,从而也能简化电子设备的硬件设计及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智能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触控体的主触控模式下,若满足未检测到触控体的第一切换条件,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主触控模式下,若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所述触控体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或者达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的结束时刻,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辐触控模式下,若满足检测到所述触控体的第二切换条件,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回所述主触控模式,包括:
在所述辐触控模式下,若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所述触控体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或者达到所述第二预定时间的结束时刻,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所述主触控模式。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预定时间内主触控模式或者辐触控模式达到事件切换条件时,例如主触控模式下检测到的第一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或者辐触控模式下检测到的第二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进行触控屏的触控模式的切换,从而切换触控模式的智能化。
或者,可以主触控模式或者辐触控模式达到时间切换条件时,例如基于预定时间的间隔在主触控模式和辐触控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触控模式切换的智能化。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一种触控方法,还可以包括:开启所述手势控制模式;在所述手势控制模式下,以预定时间间隔控制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在所述主触控模式及所述辐触控模式之间切换。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轮流切换主触控模式及辐触控模式,从而基于在主触控模式下和辐触控模式下检测到触控信号的变化、确定出触控屏上是否接触或者悬浮有触控体;并在确定出触控屏上接触或者悬浮触控屏时,能够加大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以精确的确定出触控体的触控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41: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基于所述触控信号确定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在互容触控模式下,
Figure BDA0003095464770000141
其中,Vout1为第一触控信号;Cf为参考电容;ε为真空介电常数;ε0为空气或者触控面板的介电常数;S为触控面积,d为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Cm为互容触控下的等效电容;Vin1为互容触控模式下的输入电压。若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到的第三触控信号(Vout3);可以是Vout3=A×Vout1;其中,A为增益。则一种基于距离信息,对主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的实现方式为:
Figure BDA0003095464770000142
如此,可以根据在主控模式下检测到的距离,对主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在自容触控模式下,
Figure BDA0003095464770000143
其中,Vout2为第二触控信号;Cf为参考电容;ε为真空介电常数;ε0为空气或者触控面板的介电常数;S为触控面积,d为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Cm为自容触控模式下的等效电容;ΔCm1为自容触控模式下等效电容上并联的第一电容;Vin2为自容触控模式下的输入电压。若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到的第三触控信号(Vout3);可以是Vout3=A×Vout2;其中,A为增益。则一种基于距离信息,对主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的实现方式为:
Figure BDA0003095464770000151
其中,ΔCm1与d成反比。如此,可以根据在辐控模式下检测到的距离,对主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为了确保第三检测结果中第三触控信号为一个预定的固定值,若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越小,则增益越小;若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越大,则增益越大。如此,可以通过调整合适的增益,使得第三检测结果中第三触控信号提高到相应的倍数,且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距离信息,对所述主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一增益;或者,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二增益;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增益大于所述第一增益。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是: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中触控面板(TP)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小于触控体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的最大距离。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只针对能够产生触控信号的场景进行互容也增益的增大。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以是任意距离,只需满足第二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即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触控体与触控屏的距离相对比较近,例如小于第一距离,则可以相对比较小地增大增益,例如将增益增大到第一增益;若触控体与触控屏的距离相对比较远,例如大于第一距离时,则可以相对比较大地增大增益,例如增大到第二增益。如此,可以根据触控体与触控屏的距离,调整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至合适的倍数;可以使得触控体与触控屏相对较远时,降低由于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较小而导致触控信号较小而无法精确检测触控体的手势动作等情况出现;也可以使得触控体与触控屏相对较近时,降低由于触控信号放大倍数过大而导致触控信号过大而给等效电路带来损耗情况出现、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等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42,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将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按照设定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
此处的设定增益可以是一个固定数值。此处的设定增益也可以是根据不同切换次数,设定的一个不同的数值;例如,第一次切回主触控模式时,设定的增益为A;第二次切换主触控模式时,设定的增益为2×A;等等。
此处的设定增益还可以是根据当前增益增加预定倍数的增益;例如,当前增益为A,增加的设定增益为:2×A、3×A或者4×A;等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在辐触控模式下未检测到有触控体且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时,可以重新将触控屏切换到主触控模式,以增大的设定增益重新进行触控信号的检测;如此可以大大提高检测到是否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上的概率。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5:获取在主控模式下基于调整后的所述增益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结果;
步骤S26:基于所述第三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和/或,确定所述触控体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或者接触所述触控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步骤S27: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和/或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触控体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响应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检测检测结果可以包括:触控屏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的触控信号的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检测结果检测到的信号,可以是:第三触控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手势操作。例如,该触控操作是点击进入桌面上的应用程序,则电子设备基于该触控操作执行的对应的响应操作可以是:进入到该桌面上的应用程序中;如点击通话应用程序,则电子设备基于该触控操作执行的对应的响应操作可以是:进入到通话应用程序;如点击微信应用程序,则电子设备进入到微信应用程序等。又如,该触控操作可以是解锁操作,则电子设备基于该触控操作执行的响应的响应操作可以是:解锁触控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主触控模式下基于增大的增益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三检测结果;从而可以基于第三检测结果精确确定出触控体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和/或触控体悬浮或者接触在触控屏的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处于辐触控模式时,通过检测触控体的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可以辅助触控体与触控屏的距离的检测。但是由于在触控体的辐触控模式下无法检测出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上的位置,则可以再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下切换到主触控模式下;通过在主触控模式下增大增益,则可以通过得到的第三触控信号,检测到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的位置。并且也可以通过第三触控信号检测出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
并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检测出的触控体的位置信息和/或距离信息,确定出的触控操作;并通过响应该触控操作执行与触控操作对应的相应操作;从而至少能自动实现手势控制等触控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及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确定所述触控体的触控信息;其中,所述触控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及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确定所述触控体的触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于所述第三触控信号和/或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基于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确定所述触控体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或者接触所述触控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第三触控信号及增大后的增益,确定出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或者,也可以基于第二触控信号,确定出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的之间的距离。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二触控信号和第三触控信号,进一步精确确定出触控屏之间的距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主触控模式下采集到触控体的第三触控信号;由于主触控模式下是互容方式检测触控信号,如此可以直接基于IC接收到的第三触控信号,确定出第三触控信号作用于触控屏的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处于辐触控模式时,通过检测触控体的第二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可以辅助触控体与触控屏的距离的检测。但是由于在触控体的辐触控模式下无法检测出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上的位置,则可以再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下切换到主触控模式下,通过在主触控模式下增大增益,则可以通过得到的第三触控信号,检测检测到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的位置;并且也可以通过第三触控信号检测出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维持所述触控屏为所述主触控模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到触控体的触控信号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则说明在主触控模式下能够相对比较精准的检测到触控体,则无需将触控屏的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进行进一步检测;如此能够节省电子设备的能耗以及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智能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小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无效检测结果。
此处的第二检测结果为无效检测结果,可以用于表征:没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所述触控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在辐触控模式下,检测到触控体的触控信号小于第二预定阈值,则确定触控体离触控屏相对很远,即确定没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在触控屏上。此时该第二检测结果为无效信号;则触控屏无需基于该触控信号执行相应操作;如此,可以结束检测或者在预定时间后再次切换到主触控模式进行下一轮检测等操作。如此,本公开实施例也能够节省电子设备能耗,以及能够降低实际没有触控体悬浮或者接触触控屏而电子设备控制触控屏执行相应响应操作的情况出现。
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在此以下面示例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一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第一触控信号;
这里,所述主触控模式是利用互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所述辐触控模式是利用自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此处主触控模式包括:互容触控模式;此处的辐触控模式包括:自容触控模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下,检测第一触控信号。
步骤S32: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信号是否小于第一预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33;若否,执行步骤S34;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若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信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33;若否,执行步骤S34;
步骤S33:切换到辐触控模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由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
步骤S34:维持所述主触控模式不变;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维持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为主触控模式不变。
步骤S35:检测第二触控信号是否大于第二预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36若否,执行步骤S37;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触控屏处于所述辐触控模式下,检测第二触控信号是否大于第二预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的S36;若否,执行步骤S37。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触控屏处于所述辐触控模式下,检测所述触控体在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是否增大;若是,执行步骤S36;若否,执行步骤S37。
步骤S36: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所述主触控模式。
步骤S37:确定没有触控体接触或者悬浮所述触控屏上;
步骤S38:在主触控模式下,增大检测触控信号的增益,并基于增大后的增益检测触控体的第三触控信号。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主触控模式下,增大所述主触控模式检测触控信号的增益;并基于增大后的增益检测所述触控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三触控信号。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主触控模式下时,若检测到的第一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则说明触控体远离触控屏,但此时触控体可能只是稍微远离触控屏;如此需要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以进一步检测触控屏上是否有稍微远离的触控体(即是否有触控体悬浮在触控屏上或者是否有触控体接触触控屏)。若在辐触控模式下,检测到触控体的第二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则说明触控体虽然稍微远离触控体、但触控体实际悬浮在触控屏上以对触控屏产生触控信号;如此通过在辐触控模式下检测到的第二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确定出触控屏上悬浮触控体。如此,再将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到主触控模式下,放大检测触控体的触控信号的倍数,通过增大的增益,确定出触控体的第三触控信号;如此,能够提高在主触控模式下检测触控体的第三触控信号。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触控精度下降的场景下,例如触控体稍微远离触控屏或者触控屏较厚等的场景下,提升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即放大触控体作用于触摸屏的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从而可以提高检测触控信号的检测精度;进而提升用户手势控制等的体验。且,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在不增加硬件的前提下,实现触控信号的精确检测,从而也能简化电子设备的硬件设计及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智能控制。
示例二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1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开启手势控制模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操作,开启所述手势控制模式;或者基于作用于所述电子设备应用程序的选择操作,开启所述手势控制模式;其中,所述手势控制模式是以预定时间间隔在所述主触控模式及所述辐触控模式之间切换。
这里,所述主触控模式是利用互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所述辐触控模式是利用自容检测方式检测触控信号。此处主触控模式包括:互容触控模式;此处的辐触控模式包括:自容触控模式。
步骤S42:确定出触控体与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通过上述步骤S31至步骤S38中至少之一步骤,确定出大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和/或所述第三触控信号;并基于大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所述第二触控信号和/或第三触控信号,确定出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达到开启所述触控屏的所述主触控模式的第一预定时间时,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辐触控模式;,也可以是:在达到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的第二预定时间时,将所述触控屏的触控模式切换为所述主触控模式。
步骤S43:基于距离信息,确定出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距离信息,确定出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步骤S44:增大增益为第一增益,并基于所述第一增益检测所述触控体得到所述第三触控信号;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增大在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所述增益为所述第一增益;并基于所述第一增益检测所述触控体,以得到所述第三触控信号。
步骤S45:基于距离信息,确定出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距离信息,确定出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步骤S46:增大增益为第二增益,并基于所述第二增益检测所述触控体得到所述第三触控信号。
这里,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增益大于所述第一增益。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增大在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所述增益为所述第二增益;并基于所述第二增益检测所述触控体,以得到所述第三触控信号。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开启所述电子设备的手动控制模式,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及辐触控模式之间切换,从而获得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并基于该距离的远近,确定主触控模式下合适的增益,即确定合适的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例如,若触控体与触控屏的距离相对比较近,例如小于第一距离,则可以相对比较小地增大增益,例如增大到第一增益;若触控体与触控屏的距离相对比较远,例如大于第一距离时,则可以相对比较大地增大增益,例如增大到第二增益。如此,可以使得触控体与触控屏相对较远时,降低由于触控信号的放大倍数较小而导致触控信号较小而无法精确检测触控体的手势动作等情况出现;也可以使得触控体与触控屏相对较近时,降低由于触控信号放大倍数过大而导致触控信号过大而给等效电路带来损耗情况出现、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等损耗。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装置框图。参照图14,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到的第一检测结果;
切换模块6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
所述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所述触控屏在所述辐触控模式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切换模块6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
处理模块6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62,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和/或,
所述切换模块62,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控触模式达到第一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62,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
和/或,
所述切换模块62,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63,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基于所述触控信号确定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63,用于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3,用于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一增益;
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63,用于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二增益;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增益大于所述第一增益。
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在主控模式下基于调整后的所述增益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结果;
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64,用于基于所述第三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和/或,确定所述触控体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或者接触所述触控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63,用于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和/或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触控体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响应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3,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将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按照设定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3,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维持所述触控屏为所述主触控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63,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小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无效检测结果。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方法。
所述存储器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在通信设备掉电之后能够继续记忆存储其上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等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例如,实现如图8至图13所示的方法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方法。例如,实现如图8至图13所示的方法的至少其中之一。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电子设备8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6,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电子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电子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电子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800或电子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触控屏的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到的第一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
获取所述触控屏在所述辐触控模式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小于第一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和/或,
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控触模式达到第一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辐触控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和/或,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检测到的所述触控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基于所述触控信号确定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距离信息,对所述主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一增益;或者,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若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增大所述增益为第二增益;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增益大于所述第一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主控模式下基于调整后的所述增益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第三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触控体与所述触控屏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和/或,确定所述触控体悬浮在所述触控屏上或者接触所述触控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和/或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触控体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与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响应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未检测到所述触控信号且处于所述主触控模式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并将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按照设定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
8.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触控屏在主触控模式下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到的第一检测结果;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主触控模式切换到辐触控模式;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触控屏在所述辐触控模式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屏由所述辐触控模式切换到所述主触控模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对所述主触控模式下的增益进行调整。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方法。
CN202110610168.4A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495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0168.4A CN115495004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0168.4A CN115495004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5004A true CN115495004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0168.4A Pending CN115495004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500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9854B2 (en) Terminal and touch response method and device
CN110796988B (zh) 背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EP304329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lizing touch button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EP313620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threshold
CN107402711B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63209B1 (ko) 이동 단말기와 그의 배터리 충전방법
CN110875769A (zh) 无线通信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US111910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power adjustment
CN107239184B (zh) 一种触屏触控装置、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3867550A (zh) 电子设备的姿态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6293184B (zh) 可侧边触控的终端及其触控方法
CN108319885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799582A (zh) 终端、终端的握持姿态识别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9788530B (zh) 调整辐射功率的装置及方法、电子设备
CN115495004A (zh) 一种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04073A (zh) 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665340B (zh)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0609646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45363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3126796A (zh) 触控灵敏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1736718A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9227422U (zh) 供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US11079210B2 (en) Sensing distance to terminal
CN113739912B (zh) 光学信号检测模组和光强检测方法
CN107830794B (zh) 距离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